CN212815877U - 把手、锅具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把手、锅具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5877U
CN212815877U CN202021245681.5U CN202021245681U CN212815877U CN 212815877 U CN212815877 U CN 212815877U CN 202021245681 U CN202021245681 U CN 202021245681U CN 212815877 U CN212815877 U CN 212815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iece
pot
connecting piec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56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经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56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5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5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5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把手、锅具及烹饪器具,把手(20)包括把手本体(21),把手本体(21)包括把手部(211)和与把手部(211)相连的连接部(212),把手部(211)与连接部(212)呈角度设置,把手部(211)内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111),连接部(212)内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121),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一端传动连接,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用于与锅具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件(2111)与第二连接件(2121)之间呈角度设置,解决了现有的把手水平设置导致用户使用时把握费力,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Description

把手、锅具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把手、锅具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厨具,是烹饪饮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常用的烹饪器具包括炒锅、汤锅、电磁炉、电饭锅以及蒸锅等。
通常烹饪器具中包括锅体,在锅体上设置有便于用户把握的把手,为便于运输和存放,把手可以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具体的,把手通过连接件与锅体可拆卸连接,在烹饪器具使用前,用户手握把手,操作把手使连接件与锅体连接,将把手安装在锅体上。在需要运输、存放或者是拆卸更换时,用户控制把手将连接件与锅体分离即可将把手拆卸下来。其中,把手与锅体连接后,把手以及把手连接件均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把手与锅体的轴线是垂直。
然而,上述的把手水平设置,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手部和肘部较为费力,降低了用户拿取锅体的稳定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把手、锅具及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的把手水平设置导致用户使用时把握费力,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把手,用于锅具中,包括把手本体,所述把手本体包括把手部和与所述把手部相连的连接部;
所述把手部与所述连接部呈角度设置,所述把手部内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部内设置有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锅具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呈角度设置。
通过包括把手本体,该把手本体包括把手部和与把手部相连的连接部,在把手部内设置第一连接件,连接部内设置第二连接件,使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传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锅具可拆卸连接,这样通过控制第一连接件即可带动第二连接件实现第二连接件与锅具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使把手部与连接部之间呈角度设置,在将把手设置在锅具的锅体上时,连接部可以水平设置,这样把手部就倾斜设置,可便于用户抓握,使用户拿取锅具的手臂具有较佳的举起角度,即在实现把手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的同时,使把手用于抓握的把手部倾斜设置,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以及拿取的稳定性。
另外,与现有的与锅具倾斜的把手相比,把手与锅具的连接部位也是倾斜设置,不便于把手与锅具的连接,而本实施例中的把手与锅具连接的连接部可以水平设置,能够便于把手与锅具连接,提高把手与锅具的连接牢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锅具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齿合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的两个端面之间呈角度设置。
这样转动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带动第一传动件转动,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带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使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锅具连接或分离,实现把手与锅具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的数值范围为15-45°;和/ 或,
还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
当将该把手设置在锅具上时,若把手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夹角角度过小,用户手部握持把手并举起锅具的过程中,需要施加的作用力过大,降低了用户使用锅具的舒适度。而该夹角的角度过大,用户通过把手举起锅具的过程中操作难度较大,并且具有该把手的锅具或烹饪器具的体积会较大。使把手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夹角的数值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保证用户拿取把手时,具有最佳的手臂举起角度,手部具有最适宜的握持姿势。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上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一凸起;和/或,
所述第二传动件上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端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凸起。
这样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就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一卡槽的卡设配合与第一传动件实现连接,实现第一连接件转动带动第一传动件的转动。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凸起与第二卡槽的卡设配合和第二传动件实现连接,实现第二传动件转动带动第二连接件的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凸起上具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卡槽上具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与所述第一装配孔配合;和/或,
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凸起上具有第三装配孔,所述第二卡槽上具有与所述第三装配孔对应的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四装配孔与所述第三装配孔配合。
这样第一凸起和第一卡槽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二装配孔与第一装配孔配合的方式实现了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传动件和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二凸起和第二卡槽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过第四装配孔与第三装配孔配合的方式实现了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传动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本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
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一传动件一端的内径,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容纳腔靠近所述第二传动件一端的内径。
第一传动件的外径大于第一容纳腔靠近第一传动件一端的内径,即第一传动件不能进入第一容纳腔内,而第一传动件与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这样就通过第一传动件限定了第一连接件的位移,将第一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而第一连接件与旋转件连接,也就将旋转件与把手本体连接,进而将旋转件设置在锅具上。
第二传动件的外径大于第三容纳腔靠近第二传动件一端的内径,即第二传动件不能进而第三容纳腔内,而第二传动件与位于第三容纳腔内的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这样就通过第二传动件限定了第二连接件的位移,将第二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第三容纳腔内,而第二连接件用于与锅具连接,也就将把手本体与锅具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件上具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三卡槽配合的第三凸起。
这样第一连接件就通过第三凸起和第三卡槽的卡设配合与旋转件实现连接,从而在转动旋转件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件转动,实现把手与锅具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凸起上具有第五装配孔,所述第三卡槽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五装配孔对应的第六装配孔,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六装配孔与所述第五装配孔配合。
这样第三凸起和第三卡槽通过第三紧固件穿过第六装配孔与第五装配孔配合的方式实现了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连接杆与旋转件固定连接,进而将旋转件设置在锅具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锅具,至少包括锅体和上述任一所述的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锅体上,所述把手的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锅体可拆卸连接。
通过包括把手,把手包括把手本体,该把手本体包括把手部和与把手部相连的连接部,在把手部内设置第一连接件,连接部内设置第二连接件,使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传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锅具可拆卸连接,这样通过控制第一连接件即可带动第二连接件实现第二连接件与锅具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并使把手部与连接部之间呈角度设置,在将把手设置在锅具的锅体上时,连接部可以水平设置,这样把手部就倾斜设置,可便于用户抓握,即在实现锅具与把手可拆卸的同时,使锅具的把手更便于用户抓握,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以及拿取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锅体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第七装配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装配孔转动配合。
这样第二连接件就通过与第七装配孔的转动配合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把手与锅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至少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把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把手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杆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传动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锅具;10-锅体;11-安装座;111-容置腔体;112-固定柱;1122- 第七装配孔;20-把手;21-把手本体;211-把手部;212-连接部;2111-第一连接件;2112-第一传动件;2113-第一卡槽;2114-第一凸起;2115-第一装配孔;2116-第二装配孔;2117-第三凸起;2118-第五装配孔;2119- 齿轮结构;2121-第二连接件;2122-第二传动件;2123-第二凸起;2124- 第三装配孔;22-旋转件;221-第三卡槽;23-第一紧固件;24-第二紧固件; 25-第三紧固件;26-第一容纳腔;27-第二容纳腔;28-第三容纳腔;29-第四容纳腔;30-锅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烹饪器具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厨具,通常包括锅体和设置在锅体上的把手,正如背景技术的内容,为便于运输、存放以及拆卸更换等,把手可以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如把手可以通过连接件与锅体可拆卸连接,需要拆卸把手使,使连接件与锅体分离实现把手的拆卸,在使用时,使连接件与锅体连接,将把手安装到锅体上。通常可拆卸的把手为水平设置,即把手与锅体的轴线垂直,这样用户在把握时手部和肘部比较费力,不便于抓握,降低了用户拿取锅具的稳定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基于上述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把手,该把手的把手部与锅体可拆卸连接,把手的把手部与连接部呈角度设置,这样就使把手部倾斜设置,便于用户的抓握,提高用户拿取锅体的稳定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把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把手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把手20,用于锅具100中,参见图1至图3所示,把手20包括把手本体21,把手本体21包括把手部211和与把手部211相连的连接部212,其中,在使用时用户抓握把手部211,连接部212用于与锅具 100的锅体10连接,把手部211和连接部212可以一体成型形成把手本体21。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把手部211与连接部212呈角度设置,即把手部 211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部212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在将把手20设置在锅具100的锅体10上时,连接部212可以水平设置,把手部211与连接部 212之间呈角度设置,把手部211就与水平方向呈角度设置,即把手部211 倾斜设置,可便于用户的抓握使用,使用户拿取锅具100的手臂具有较佳的举起角度,提高用户拿取锅具100的稳定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与现有锅具上的倾斜把手相比,把手倾斜与锅具相连,即把手与锅具的连接部位也是倾斜设置的,这样不便于实现把手与锅具的连接,且两者的结合牢度较差,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把手20,实现用户抓握的把手部 211倾斜设置的同时,与锅具100实现连接的连接部212可以水平设置,可便于把手20通过连接部212与锅具100连接,并且使把手20与锅具100具有较高的连接牢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把手部211内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111,连接部212内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121,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一端传动连接,即第一连接件2111可带动第二连接件2121运动,第一连接件2111与第二连接件2121之间呈角度设置,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用于与锅具100可拆卸连接,这样通过控制第一连接件 2111运动,使第一连接件2111带动第二连接件2121运动,从而实现第二连接件2121与锅具1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如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可以与锅具100通过螺纹固定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正向转动第一连接件2111,第一连接件2111带动第二连接件2121转动,使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与锅具100实现螺纹紧固连接,就将把手20设置到锅具100上;反向转动第一连接件2111,第一连接件2111带动第二连接件2121转动,使第二连接件2121 的第二端与锅具100螺纹松开分离,就可将把手20从锅具100上拆卸下来。
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可以与锅具100转动连接,即第二连接件2121 与锅具100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转动第一连接件2111,第一连接件2111带动第二连接件2121转动,从而使第二连接件2121与锅具 100固定连接或分离,将把手20安装在锅具100上或者将把手20从锅具100 上拆卸下来。
其中,参见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传动件 2112,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二传动件2122,第一传动件2112 和第二传动件2122齿合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一端之间的传动连接,且第一传动件2112和第二传动件2122 相对的两个端面之间呈角度设置,如图1所示,第一传动件2112与第二传动件2122相对的端面和第二传动件2122与第一传动件2112相对的端面之间具有夹角α。
其中,第一连接件2111与第二连接件2121之间的夹角、把手部211与连接部212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一传动件2112和第二传动件2122相对两端面间的角度可以相同,均为角α。或者上述三者的角度可以都不相同,或者也可以是任意两者的角度相同。
转动第一连接件2111,第一连接件2111带动第一传动件2112转动,第一传动件2112带动第二传动件212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件2121转动,使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与锅具100连接或分离,实现把手20与锅具100 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把手本体21的成型材料可以是电木或尼龙等材料,或者把手本体21的成型材料还可以是其他导热性较差的材料。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传动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动件2112和第二传动件2122 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可以具有齿轮结构2119,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一传动件2112与第二传动件2122相对一端的端面上具有齿轮结构2119,齿轮结构2119分布在该端面的外周上。第二传动件2122和第一传动件2112 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能够实现第一传动件2112和第二传动件2122 的齿合连接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把手20可以为圆柱状或者是椭圆柱体等,第一连接件 2111、第二连接件2121以及第一传动件2112、第二传动件2122都可以是圆柱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把手部211与连接部212之间的夹角的角度数值范围可以为15-45°。当将该把手20设置在锅具100上时,若把手部211与连接部212之间的夹角角度过小,用户手部握持把手20并举起锅具100的过程中,需要施加的作用力过大,降低了用户使用锅具100的舒适度。而该夹角的角度过大,用户通过把手20举起锅具100的过程中操作难度较大,并且具有该把手20的锅具100或烹饪器具的体积会较大。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的范围内选定预设夹角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以保证用户拿取把手20时,具有最佳的手臂举起角度,手部具有最适宜的握持姿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把手20还可以包括旋转件22,旋转件22与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二端连接,旋转件22可便于用户进行操作,以将把手20与锅具100连接或分离。具体的,转动旋转件22,旋转件22带动第一连接件21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件2112转动,第一传动件2112 转动带动第二传动件212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件2121转动,使第二连接件2121与锅具100连接或分离,实现把手20与锅具100的可拆卸连接。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连接杆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件2112上具有第一卡槽2113,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具有与第一卡槽2113配合的第一凸起 21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至图8所示,第一传动件2112上具有第一卡槽2113,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具有与第一卡槽2113 配合的第一凸起2114,第一凸起2114卡设在第一卡槽2113内,第一连接件 2111的第一端就通过第一凸起2114和第一卡槽2113的卡设配合与第一传动件2112实现连接,实现第一连接件2111转动带动第一传动件2112的转动。
第二传动件2122上可以具有第二卡槽(未示出),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具有与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凸起2123,第二凸起2123卡设在第二卡槽内,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一端就通过第二凸起2123与第二卡槽的卡设配合和第二传动件2122实现连接,实现第二传动件2122转动带动第二连接件2121的转动。
其中,第一凸起2114和第一卡槽2113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三角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具体的可以根据设计需求选择设定,能够实现第一凸起2114和第一卡槽2113的卡设配合即可。相应的,第二凸起2123和第二卡槽的形状也可根据设计需求选择设定,能够实现第二凸起 2123和第二卡槽的卡设配合即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第一凸起2114和第二凸起2123的形状为正方形,相应的,第一卡槽2113和第二卡槽的形状也为正方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把手20还可以包括第一紧固件23,如图2、图4至图7所示,在第一凸起2114上具有第一装配孔2115,第一卡槽2113上具有第二装配孔2116,第一紧固件23穿过第二装配孔2116与第一装配孔2115 配合,即第一凸起2114和第一卡槽2113通过第一紧固件23穿过第二装配孔 2116与第一装配孔2115配合的方式实现了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传动件2112 和第一连接件2111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紧固件23为外壁具有外螺纹的结构件,如销钉、螺钉等。第一装配孔2115可以是内壁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第二装配孔2116可以是螺纹孔,或者也可以是通孔,第二装配孔2116可以位于第一卡槽2113的侧壁上。
参见图2所示,把手2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24,如图8所示,第二凸起 2123上具有第三装配孔2124,第二卡槽上具有与第三装配孔2124对应的第四装配孔(未示出),第二紧固件24穿过第四装配孔与第三装配孔2124配合,即第二凸起2123和第二卡槽通过第二紧固件24穿过第四装配孔与第三装配孔2124配合的方式实现了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传动件2122和第二连接件2121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紧固件24可以为外壁具有外螺纹的结构件,如销钉、螺钉等。第三装配孔2124可以是内壁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第四装配件可以是螺纹孔,或者也可以是通孔,第四装配孔可以设置在第二卡槽的侧壁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把手本体2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容纳腔26、第二容纳腔27和第三容纳腔28,具体的,第一容纳腔26与第二容纳腔27连通,第二容纳腔27与第三容纳腔28连通。第一连接件2111 位于第一容纳腔26内,第一传动件2112和第二传动件2122位于第二容纳腔 27内,第二连接件2121位于第三容纳腔28内。
具体的,第一连接件2111的两端可以延伸至第一容纳腔26两端外,以便于第一连接件2111分别与旋转件22和第一传动件2112连接,参见图2和图3所示,第一传动件2112的外径大于第一容纳腔26靠近第一传动件2112 一端的内径,即第一传动件2112不能进入第一容纳腔26内,而第一传动件 2112与位于第一容纳腔26内的第一连接件2111固定连接,这样就通过第一传动件2112限定了第一连接件2111的位移,使第一连接件2111不能从第一容纳腔26内滑出,即将第一连接件2111固定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6内,而第一连接件2111与旋转件22连接,也就将旋转件22与把手本体21连接,进而将旋转件22设置在锅具100上。
参见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连接件2121的两端也可以延伸至第三容纳腔 28两端外,以便于第二连接件2121分别与第二传动件2122和锅具100连接,第二传动件2122的外径大于第三容纳腔28靠近第二传动件2122一端的内径,即第二传动件2122不能进而第三容纳腔28内,而第二传动件2122与位于第三容纳腔28内的第二连接件2121固定连接,这样就通过第二传动件2122限定了第二连接件2121的位移,使第二连接件2121不能从第三容纳腔28内滑出,即将第二连接件2121固定设置在第三容纳腔28内,而第二连接件2121 与锅具100连接,也就将把手本体21与锅具100连接,将把手20固定设置在锅体10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旋转件22上具有第三卡槽221,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具有与第三卡槽221配合的第三凸起2117,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所示,可以使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二端端面上具有第三凸起2117,第三凸起2117卡设在第三卡槽221内,第一连接件2111就通过第三凸起2117和第三卡槽221的卡设配合与旋转件22实现连接,从而在转动旋转件22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211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件2121 转动,实现把手20与锅具1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其中,第三凸起2117和第三卡槽221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三角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具体的可以根据设计需求选择设定,能够实现第三凸起2117和第三卡槽221的卡设配合即可。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三凸起2117和和第三卡槽221的形状为正方形。
其中,参见图2和图5所示,把手20还包括第三紧固件25,第三凸起 2117上具有第五装配孔2118,第三卡槽221的底部具有与第五装配孔2118 对应的第六装配孔(未示出),第三紧固件25穿过第六装配孔与第五装配孔 2118配合,即第三凸起2117和第三卡槽221通过第三紧固件25穿过第六装配孔与第五装配孔2118配合的方式实现了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连接件2111 与旋转件22固定连接,进而将旋转件22设置在锅具100上。
其中,第三紧固件25为外壁具有外螺纹的结构件,如销钉、螺钉等。第五装配孔2118可以是内壁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第六装配孔可以是螺纹通孔,或者也可以是通孔。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首先将第一连接件2111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6内,将第一传动件2112设置在第三容纳腔28内,并使第一连接件2111第一端上的第一凸起2114与第一传动件2112的第一卡槽2113配合,通过第一紧固件 23将第一传动件2112和第一连接件2111固定连接。然后将旋转件22上的第三卡槽221和第一连接件2111第二端上的第三凸起2117配合,通过第三紧固件25将旋转件22和第一连接件2111固定连接。最后将第二连接件2121设置在第二容纳腔27内,将第二传动件2122设置在第三容纳腔28内,并使第二连接件2121第一端上的第二凸起2123与第二传动件2122的第二卡槽配合,通过第二紧固件24将第二传动件2122和第二连接件2121固定连接,就形成了把手2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把手20,通过包括把手本体21,该把手本体 21包括把手部211和与把手部211相连的连接部212,在把手部211内设置第一连接件2111,连接部212内设置第二连接件2121,使第一连接件2111 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一端传动连接,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与锅具100可拆卸连接,这样通过控制第一连接件2111即可带动第二连接件 2121实现第二连接件2121与锅具1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并使把手部211 与连接部212之间呈角度设置,在将把手20设置在锅具100的锅体10上时,连接部212可以水平设置,这样把手部211就倾斜设置,可便于用户抓握,使用户拿取锅具100的手臂具有较佳的举起角度,即在实现把手20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的同时,使把手20用于抓握的把手部211倾斜设置,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度以及拿取的稳定性。
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锅具100,该锅具100可以为汤锅、炖锅、炒锅等任何具有把手20的锅具100。
参见图9至图11所示,该锅具100至少包括锅体10和上述任一的把手 20,把手20设置在锅体10上,把手20的第二连接件2121与锅体10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第二连接件2121可以与锅体10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锅体10上设置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具有第七装配孔1122,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与第七装配孔1122转动配合,这样第二连接件2121就通过与第七装配孔1122的转动配合与安装座 11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把手20与锅体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其中,如图8所示,第二连接件2121第二端的外壁上可以具有外螺纹,第七装配孔1122的内壁上可以具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另外,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安装座11可以具有容置腔体111,在该容置腔体111内可以设置有固定柱112,第七装配孔1122设置在该固定柱112 上,把手本体21的连接部212可以容纳在该容置腔体111内,有助于提高锅体10的美观性。
参见图9至图11所示,该锅具100还可以包括有锅盖30,锅盖30盖设在锅体10上。
其中,如图3所示,把手本体21还可以包括第四容纳腔29,固定柱112 可以设置在第四容纳腔29内。
将把手20安装到锅体10上时,正向转动旋转件22,旋转件22带动第一连接件2111转动,第一连接件2111带动第一传动件2112转动,第一传动件2112带动第二传动件2122转动,第二传动件2122带动第二连接件2121 转动,使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旋入第七装配孔1122内,实现第二连接件2121与安装座11的固定连接,进而使把手20与锅体10固定连接,将把手20设置在锅体10上。
将把手20拆卸时,反向转动旋转件22,旋转件22带动第一连接件2111 转动,第一连接件2111带动第一传动件2112转动,第一传动件2112带动第二传动件2122转动,第二传动件2122带动第二连接件2121转动,使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从第七装配孔1122内旋出,实现第二连接件2121与安装座11的分离,进而使把手20与锅体10分离,将把手20拆卸下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至少包括上述任一的把手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把手,用于锅具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本体(21),所述把手本体(21)包括把手部(211)和与所述把手部(211)相连的连接部(212);
所述把手部(211)与所述连接部(212)呈角度设置,所述把手部(211)内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111),所述连接部(212)内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121);
所述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锅具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11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121)之间呈角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与所述锅具(100)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传动件(2112),所述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二传动件(2122),所述第一传动件(2112)和所述第二传动件(2122)齿合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件(2112)和所述第二传动件(2122)相对的两个端面之间呈角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的数值范围为15-45°;和/或,
还包括旋转件(22),所述旋转件(2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二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2112)上具有第一卡槽(2113),所述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槽(2113)配合的第一凸起(2114);和/或,
所述第二传动件(2122)上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一端端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凸起(21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紧固件(23),所述第一凸起(2114)上具有第一装配孔(2115),所述第一卡槽(2113)上具有第二装配孔(2116),所述第一紧固件(23)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2116)与所述第一装配孔(2115)配合;和/或,
还包括第二紧固件(24),所述第二凸起(2123)上具有第三装配孔(2124),所述第二卡槽上具有与所述第三装配孔(2124)对应的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二紧固件(24)穿过所述第四装配孔与所述第三装配孔(2124)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2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容纳腔(26)、第二容纳腔(27)和第三容纳腔(28);
所述第一连接件(2111)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6)内,所述第一传动件(2112)和所述第二传动件(2122)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7)内,所述第二连接件(2121)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28)内,且所述第一传动件(211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6)靠近所述第一传动件(2112)一端的内径,所述第二传动件(212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容纳腔(28)靠近所述第二传动件(2122)一端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22)上具有第三卡槽(221),所述第一连接件(211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三卡槽(221)配合的第三凸起(21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紧固件(25),所述第三凸起(2117)上具有第五装配孔(2118),所述第三卡槽(221)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第五装配孔(2118)对应的第六装配孔,所述第三紧固件(25)穿过所述第六装配孔与所述第五装配孔(2118)配合。
9.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锅体(10)和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把手(20),所述把手(20)设置在所述锅体(10)上,所述把手(20)的第二连接件(2121)与所述锅体(10)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0)上设置有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具有第七装配孔(1122),所述第二连接件(21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装配孔(1122)转动配合。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把手(20)。
CN202021245681.5U 2020-06-30 2020-06-30 把手、锅具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2815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5681.5U CN212815877U (zh) 2020-06-30 2020-06-30 把手、锅具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5681.5U CN212815877U (zh) 2020-06-30 2020-06-30 把手、锅具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5877U true CN212815877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78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5681.5U Active CN212815877U (zh) 2020-06-30 2020-06-30 把手、锅具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58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335A1 (zh) * 2022-06-10 2023-12-1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把手及烹饪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335A1 (zh) * 2022-06-10 2023-12-14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把手及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59917A1 (en) Pivoting handheld food preparation applian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212815877U (zh) 把手、锅具及烹饪器具
WO2021088716A1 (zh) 一种可放置锅铲的平底锅
CN110840239A (zh) 烹饪器具
CN211432392U (zh) 一种搅拌装置及自动烹饪机
CN212489532U (zh) 把手连接件、把手和烹饪器具
WO2023019626A1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机
CN218355890U (zh) 一种不锈钢锅具的手柄结构
CN212394624U (zh) 连接结构和烹调器具
CN212546570U (zh) 把手和烹饪器具
CN219460865U (zh) 多功能锅具
CN212879041U (zh) 一种锅具
CN215127129U (zh) 一种手柄及容器
CN215993692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机
CN217852635U (zh) 一种可拆卸锅具
CN213155548U (zh) 一种新型锅手柄
CN216221265U (zh) 一种不锈钢厨具手柄
CN204379066U (zh) 一种伸缩勺子
CN217852367U (zh) 一种手持稳定的防粘底平底锅
CN217610680U (zh) 一种锅用手柄
CN218922368U (zh) 一种不易松脱的锅盖握把
CN220045705U (zh) 可拆装手柄及具有该手柄的炊具
CN217792524U (zh) 一种压力锅上手柄
CN212996137U (zh) 一种把手可调节炒锅
CN208319092U (zh) 可拆式手柄组件、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