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1960U - 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811960U CN212811960U CN202022048289.8U CN202022048289U CN212811960U CN 212811960 U CN212811960 U CN 212811960U CN 202022048289 U CN202022048289 U CN 202022048289U CN 212811960 U CN212811960 U CN 2128119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phone
- cavity
- noise reduction
- active noise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包括:壳体,内部中空,且所述壳体内间隔设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控制主板,设于所述壳体内;及至少两个麦克风,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及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两个所述麦克风均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靠近发声源的所述麦克风为主麦克风,另外的麦克风为副麦克风,所述主麦克风及所述副麦克风用于收集声音,并将声音信号传输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用于将声音信号降噪处理后输出。这种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拾音降噪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麦克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媒体技术领域中,麦克风作为一种声学传播装置被广泛应用。通过麦克风可以有效地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且数字信号由输出设备输出,形成一种有效的声学传播。现如今,人们无论是娱乐、自媒体应用、学习,还是教育都会使用到麦克风,但由于使用场景的不同,各种噪音的影响下,麦克风输出后杂音较大,使用效果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麦克风输出噪音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拾音降噪效果更好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
一种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包括:
壳体,内部中空,且所述壳体内间隔设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
控制主板,设于所述壳体内;及
至少两个麦克风,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及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两个所述麦克风均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靠近发声源的所述麦克风为主麦克风,另外的麦克风为副麦克风,所述主麦克风及所述副麦克风用于收集声音,并将声音信号传输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用于将声音信号降噪处理后输出。
上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通过靠近发声源的主麦克风来拾取更优质的声音,且少许杂音可以通过控制主板降噪过滤,副麦克风进一步拾取声音,但会存在更多的杂音,这些更多的杂音可以通过控制主板降噪过滤,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拾取的声音信号降噪处理后,由控制主板输出给手机、电脑、手持云台、摄像机等后端设备。并且,由于主麦克风及副麦克风都是独立音腔,拾取的音质不会相互干扰,更加有利于拾取有效的声音信号,进一步保证了降噪后的声音信号质量,拾音降噪效果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第一端部,所述主麦克风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主麦克风由所述第一端部露出;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副麦克风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副麦克风由所述第二端部露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相对两端之间包括周向外侧,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主麦克风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主麦克风由所述壳体的该端部露出,所述第二腔体设于所述壳体的两端之间,所述副麦克风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副麦克风由所述壳体的周向外侧露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面壳及底壳,所述底壳内部中空且一面敞口,所述面壳盖合设于所述敞口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麦克风与所述副麦克风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mm-16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还包括挂扣,所述挂扣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挂扣的另一端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壳体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麦克风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设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还包括网罩,所述网罩罩设于所述麦克风的拾音端;和/或
所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还包括麦克风座,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所述麦克风座盖合设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还包括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设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控制按键与所述控制主板的控制端抵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1、壳体;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3、周向外侧;14、面壳;15、底壳;2、控制主板;3、麦克风;3a、主麦克风;3b、副麦克风;4、挂扣;5、电源;6、充电接口;7、网罩;8、麦克风座;9、控制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一种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100包括:壳体1、控制主板2及至少两个麦克风3。壳体1内部中空,且壳体1内间隔设有独立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控制主板2设于壳体1内。两个麦克风3分别设于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内,且两个麦克风3均与控制主板2电连接。靠近发声源的麦克风3为主麦克风3a,另外的麦克风3为副麦克风3b,主麦克风3a及副麦克风3b用于收集声音,并将声音信号传输于控制主板2,控制主板2用于将声音信号降噪处理后输出。
该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100,通过靠近发声源的主麦克风3a来拾取更优质的声音,且少许杂音可以通过控制主板2降噪过滤,副麦克风3b进一步拾取声音,但会存在更多的杂音,这些更多的杂音可以通过控制主板2降噪过滤,主麦克风3a和副麦克风3b拾取的声音信号降噪处理后,由控制主板2输出给手机、电脑、手持云台、摄像机等后端设备。并且,由于主麦克风3a及副麦克风3b都是独立音腔,拾取的音质不会相互干扰,更加有利于拾取有效的声音信号,进一步保证了降噪后的声音信号质量,拾音降噪效果更好。
具体应用中,控制主板2可以包括解码单元、音频处理单元及音频输出单元。可以通过主麦克风3a及副麦克风3b作为接收单元,将拾取的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音频信号会由解码单元转换成数字音频信号,音频处理单元用于将数字音频信号中的人声与环境粉噪声、白噪声、次声波、风噪声等噪音进行分离,获取处理后的无噪声纯净的数字音频信号,最后音频输出单元将处理后的数字音频信号传输给手机、电脑、手持云台、摄像机等后端设备。解码单元具体可以是CODEC解码器,音频处理单元可以是DSP音频处理器。
在主麦克风3a及副麦克风3b的具体设置方式一中,壳体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11及第二端部12,第一腔体靠近第一端部11,主麦克风3a设于第一腔体内,且主麦克风3a由第一端部11露出;第二腔体靠近第二端部12,副麦克风3b设于第二腔体内,且副麦克风3b由第二端部12露出。
在主麦克风3a及副麦克风3b的具体设置方式二中,壳体1的相对两端之间包括周向外侧13,第一腔体靠近壳体1的一端,主麦克风3a设于第一腔体内,且主麦克风3a由壳体1的该端部露出,第二腔体设于壳体1的两端之间,副麦克风3b设于第二腔体内,且副麦克风3b由壳体1的周向外侧13露出。主麦克风3a及副麦克风3b的各种位置设置,可以适应各种范围的拾音,有效声音收集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面壳14及底壳15,底壳15内部中空且一面敞口,面壳14盖合设于敞口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主麦克风3a与副麦克风3b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mm-160mm。这种间隔距离的设置,能够保证拾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100还包括挂扣4,挂扣4的一端与壳体1连接,挂扣4的另一端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壳体1运动。挂扣4的设置方便使用时随身定位。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100还包括电源5和充电接口6。电源5设于壳体1内,且电源5与控制主板2、麦克风3电连接。充电接口6设于壳体1上,且充电接口6与电源5电连接。
请参阅图2,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100还包括网罩7,网罩7罩设于麦克风3的拾音端。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100还包括麦克风座8,壳体1的一端开口,麦克风座8盖合设于壳体1的开口端上。
请参阅图1及图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100还包括控制按键9,控制按键9设于壳体1上,且控制按键9与控制主板2的控制端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100包括的麦克风3数量大于两个,多个麦克风3都间隔设置,最靠近发声源的麦克风3会被控制主板2控制为主麦克风3a,其他的麦克风3都会控制为副麦克风3b。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替换及改进,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中空,且所述壳体内间隔设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
控制主板,设于所述壳体内;及
至少两个麦克风,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及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两个所述麦克风均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靠近发声源的所述麦克风为主麦克风,另外的麦克风为副麦克风,所述主麦克风及所述副麦克风用于收集声音,并将声音信号传输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用于将声音信号降噪处理后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第一端部,所述主麦克风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主麦克风由所述第一端部露出;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副麦克风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副麦克风由所述第二端部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端之间包括周向外侧,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主麦克风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主麦克风由所述壳体的该端部露出,所述第二腔体设于所述壳体的两端之间,所述副麦克风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副麦克风由所述壳体的周向外侧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面壳及底壳,所述底壳内部中空且一面敞口,所述面壳盖合设于所述敞口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麦克风与所述副麦克风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mm-16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还包括挂扣,所述挂扣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挂扣的另一端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壳体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麦克风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设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还包括网罩,所述网罩罩设于所述麦克风的拾音端;和/或
所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还包括麦克风座,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所述麦克风座盖合设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还包括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设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控制按键与所述控制主板的控制端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48289.8U CN212811960U (zh) | 2020-09-17 | 2020-09-17 | 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48289.8U CN212811960U (zh) | 2020-09-17 | 2020-09-17 | 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811960U true CN212811960U (zh) | 2021-03-26 |
Family
ID=75091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048289.8U Active CN212811960U (zh) | 2020-09-17 | 2020-09-17 | 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811960U (zh) |
-
2020
- 2020-09-17 CN CN202022048289.8U patent/CN2128119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79386B2 (en) | Noise cancelling microphone apparatus | |
TW200904221A (en) | Wind noise rejection apparatus | |
US20150326973A1 (en) | Portable Binaural Recording & Playback Accessory for a Multimedia Device | |
CN112992169A (zh) | 语音信号的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0149573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10490938U (zh) | 一种麦克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 |
US10341760B2 (en) | Electronic ear protection devices | |
CN209845244U (zh) | 入耳式降噪音耳机 | |
CN206585725U (zh) | 一种耳机 | |
CN212811960U (zh) | 主动降噪麦克风装置 | |
CN210016578U (zh) | 一种具有敲打音效与甩动乐器音效的蓝牙音箱 | |
CN110225184A (zh) | 一种智能家居用多功能音耳机 | |
CN211481439U (zh) | 无线耳机、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 |
CN211831068U (zh) | 一种多咪头的一体化麦克风音箱 | |
CN107105363A (zh) | 颈戴式智能音箱 | |
CN208540100U (zh) | 一种话筒 | |
CN207410477U (zh) | 一种无线防水智能话筒 | |
CN206962870U (zh) | 一种外置小型可拆卸式音箱手机壳 | |
CN219478120U (zh) | 一种双咪头式骨传导耳机 | |
CN108650578A (zh) | 模块化的耳机 | |
CN110581911A (zh) | 电子设备及声音控制方法 | |
CN110224940A (zh) | 一种集成有摄像及语音识别功能的新型智能多功能路由器 | |
CN206042272U (zh) | 一种移动ktv麦克风 | |
CN212572893U (zh) | 一种新型声卡麦克风 | |
CN209994454U (zh) | 家用摄像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