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0020U - 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和电池总成 - Google Patents

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和电池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0020U
CN212810020U CN202021871633.7U CN202021871633U CN212810020U CN 212810020 U CN212810020 U CN 212810020U CN 202021871633 U CN202021871633 U CN 202021871633U CN 212810020 U CN212810020 U CN 212810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common mode
coil
mode inductanc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16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吴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716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0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0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0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和具有该共模电感连接组件的电池总成,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包括共模电感、接插件和壳体,共模电感和接插件固定在壳体上;共模电感包括磁芯、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绕设于磁芯,且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相对设置,第一线圈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线圈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接插件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接插件用于输出电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共模电感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至接插件,无需铜排转接,使得共模电感输出电流路径缩短,降低了其产生的电磁干扰的程度,提升了整机的电磁兼容性能。

Description

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和电池总成
技术领域
本领域属于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模电感连接组件以及包括该共模电感连接组件的电池总成。
背景技术
共模电感(Common mode Choke,CMC),也叫共模扼流圈,其原理是流过共模电流时磁芯中的磁通相互叠加,从而具有相当大的电感量,对共模电流起到抑制作用,而当两线圈流过差模电流时,磁芯中的磁通相互抵消,几乎没有电感量,所以差模电流可以无衰减地通过。因此共模电感在平衡线路中能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信号,而对线路正常传输的差模信号无影响,从而提升电气产品的EMC性能。
目前共模电感与接插件之间多采用铜排转接连接进行电流的传输,由于增加了铜排,共模电感的输出电流路径较长,容易产生较大程度的电磁干扰(尤其对于电机控制器),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整机的电磁兼容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和电池总成,能够有效地缩短共模电感输出电流路径,降低了产生的电磁干扰的程度,从而提升了整机的电磁兼容性能。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包括共模电感、接插件和壳体,所述共模电感和所述接插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磁芯、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绕设于所述磁芯,且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接插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接插件用于输出电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线圈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呈平板状,所述接插件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固定在所述壳体外侧,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所述延伸部呈平板状,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层叠设置的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延伸部开设有对应的第二连接孔,通过锁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配合而将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三连接孔,所述锁紧件还与所述第三连接孔配合而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延伸部固定至所述壳体。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基板,所述基板所位于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位于的平面的夹角为0-30°。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线圈的输出端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凹槽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模电感连接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底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磁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位于所述底板的同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模电感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池电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不同,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可调整,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与所述接插件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总成,电池总成包括电池和第二方面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所述电池与所述共模电感连接组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共模电感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至接插件,无需铜排转接,使得共模电感输出电流路径缩短,降低了产生的电磁干扰的程度,从而提升了整机的电磁兼容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中共模电感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共模电感和接插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共模电感和接插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共模电感和接插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连接组件100,该共模电感连接组件100可应用于燃料电池、空调、冰箱等电气设备。共模电感连接组件100包括共模电感10、接插件20和壳体30,共模电感10和接插件20固定在壳体30上;共模电感10包括磁芯11、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绕设于磁芯11,且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相对设置,第一线圈12与第一连接件14连接,第二线圈13与第二连接件15连接,接插件20与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连接,接插件20用于输出电流。
具体的,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的材质为铜、铝和银等导电金属,优选为铜材质,通过采用铜线在磁芯11上绕制多圈以形成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磁芯11可以为铁氧体磁芯11、磁粉芯和高磁通磁粉芯等,其中常用的磁粉芯有铁粉芯和铁硅铝粉芯。铁氧体磁芯11的形状最为多样,而磁粉芯以及高磁通磁粉芯的形状只有环形。本实施例中的磁芯11呈环状,其他实施例中的磁芯11可以呈U型、E型或者一些复杂的形状,本实用新型不对磁芯11的形状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外接铜排会使得整机的成本上升,而且铜排之间接触会产生接触电阻,造成额外的功率损耗。在工艺方面,设置外接铜排不仅占用壳内空间,而且需要增加相应的安装工艺,不利于装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100,共模电感10的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连接至接插件20,使得共模电感10输出电流路径缩短,降低了产生的电磁干扰的程度,尤其是对电机控制器(未图示)的电磁干扰,从而提升了整机的电磁兼容性能。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成本,降低功率损耗,以及具有占用空间小,工艺简单的优点。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共模电感10还包括第三连接件16,第三连接件16的一端与第一线圈12连接,第三连接件16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池(未图示)电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和第三连接件16的材质均为导电金属,优选为铜。第三连接件16可直接与电池连接,或者第三连接件16与直流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与电池连接,以使第三连接件16与电池连接。由于壳内需要布置各种器件,需板分为多个区域,共模电感10与直流变换器或者电池不在同一个区域时,第三连接件16可通过外接铜排获得合适的电流输入路径。另外,第二线圈13连接有第四连接件17,第四连接件17可参照第三连接件16的设置。通过设置第三连接件16,第三连接件16的一端与第一线圈12连接,另一端与电池连接,以便于电池将电流输入至共模电感10。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连接件1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41和第二连接部142,第一连接部141与第一线圈12的输出端121连接,第二连接部142呈平板状,接插件20包括主体部21和延伸部22,主体部21固定在壳体30外侧,延伸部22的一端与主体部21连接,延伸部22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30内,延伸部22呈平板状,延伸部22与第二连接部142层叠设置的连接。接插件20的主体部21通过多个螺钉连接固定于壳体30的外侧,壳体30上设有通孔,插接件的延伸部22通过通孔伸入壳体30内,与第二连接部142层叠连接。第二连接部142可通过焊接与延伸部22固定连接。层叠连接的延伸部22和第二连接部142,使得输出电流路径进一步缩短。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和图3,第二连接部142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421,延伸部22开设有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21,通过锁紧件40与第一连接孔1421及第二连接孔221配合而将延伸部22和第二连接部142固定。具体的,第一连接孔1421和第二连接孔221均可为不设有螺纹的通孔,锁紧件40为螺栓,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1421和第二连接孔221而固定延伸部22和第二连接部142。或者,第一连接孔1421和第二连接孔221中,一者为螺纹通孔,另一者为不设有螺纹的通孔,锁紧件40为螺钉,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延伸部22和第二连接部142。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1421、第二连接孔221和锁紧件40,使得延伸部22和第二连接部142能够准确而稳定的固定连接,可靠性较高。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和图3,壳体30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421对应的第三连接孔(未图示),锁紧件40还与第三连接孔配合而将第二连接部142和延伸部22固定至壳体30。具体的,第一连接孔1421、第二连接孔221和第三连接孔的轴线重合,锁紧件40为螺钉。通过设置第三连接孔,将与延伸部22和第二连接部142均固定至壳体30,以进一步提高延伸部22和第二连接部142连接的可靠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和图3,壳体30包括基板31,基板31所位于的平面与第二连接部142所位于的平面的夹角为0-30°。优选基板31所位于的平面与第二连接部142所位于的平面平行,即夹角为0°。如此设置,以便于接插件20的延伸部22从壳体30的侧面的通孔伸入而与第二连接部142层叠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和图4,第一连接部141设有凹槽1411,第一线圈12的输出端121的一端容置于凹槽1411而与第一连接部141固定连接。具体的,凹槽14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线圈12的输出端121的延伸方向相同,输出端121与凹槽1411面配合而以便于定位,可通过焊接将输出端121固定于凹槽1411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共模电感连接组件100还包括底板50,底板50与壳体30连接,底板50开设有安装孔,磁芯11穿设于安装孔,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位于底板50的同侧。具体的,底板50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壳体30上。由于磁芯11穿设于安装孔内,绕设在磁芯11上的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13位于底板50的同侧,在重力的作用下,共模电感10难以脱离底板50。通过设置底板50,共模电感10通过底板50稳固在壳体30内,有利于共模电感10正常运作。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15的结构与第一连接件14的结构相同。第二连接件15与第一连接件14基本对称。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第二连接件15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4不同,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的结构可调整,以使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均与接插件20连接。具体的,第二连接件15包括第三连接部151和第四连接部152,第三连接部151与第一连接部141对应,与第二线圈13的输出端连接,第四连接部152与第二连接部142对应,与接插件20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151的结构与第一连接部141相同,而第四连接部152的结构与第二连接部142不同。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接插件20的延伸部间距不可调,需要通过调整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结构以及位置来适应,因此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的结构不同,可便于共模电感10与接插件20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总成,电池总成优选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能源汽车电池中的燃料电池。请参阅图1,电池总成包括电池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100,电池与共模电感连接组件100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电池输出的电流经过直流变换器升压后,进入到共模电感10排除共模干扰信号,再通过接插件20输出至外部设备。通过在电池总成内加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100,电池总成的输出电路路径缩短,有利于提升整机的电磁兼容性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模电感、接插件和壳体,所述共模电感和所述接插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磁芯、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绕设于所述磁芯,且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接插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接插件用于输出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线圈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呈平板状,所述接插件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固定在所述壳体外侧,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所述延伸部呈平板状,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层叠设置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延伸部开设有对应的第二连接孔,通过锁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配合而将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三连接孔,所述锁紧件还与所述第三连接孔配合而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延伸部固定至所述壳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基板,所述基板所位于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位于的平面的夹角为0-3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线圈的输出端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凹槽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连接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底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磁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位于所述底板的同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池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不同,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可调整,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与所述接插件连接。
10.一种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共模电感连接组件,所述电池与所述共模电感连接组件电连接。
CN202021871633.7U 2020-08-28 2020-08-28 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和电池总成 Active CN212810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1633.7U CN212810020U (zh) 2020-08-28 2020-08-28 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和电池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1633.7U CN212810020U (zh) 2020-08-28 2020-08-28 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和电池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0020U true CN212810020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8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1633.7U Active CN212810020U (zh) 2020-08-28 2020-08-28 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和电池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00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2246B2 (en) Winding structure of transformer
CN109787484B (zh) 同步整流模块
JP4875706B2 (ja) トランス
CN101253587A (zh) 噪音滤波器
CN212810020U (zh) 共模电感连接组件和电池总成
JP2019004589A (ja) シールド部材及び電力伝送ユニット
US11811383B2 (en) Noise filter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4051143B (zh) 具有平面初级绕组的变换器
CN101740199B (zh) 磁性电子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11063505A (zh) 一种大功率电感
CN102856119A (zh) 一种小型大电流pcb汽车继电器
CN212084830U (zh) 变压器
CN218918600U (zh) 滤波器和电控设备
CN217640939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中周电感器
CN218602237U (zh) 电感及电路系统
CN218939408U (zh) 平面变压器、电源转换电路及适配器
CN218918608U (zh) 平面变压器、电源转换电路及适配器
CN216389023U (zh) 一种集成元件
CN210778186U (zh) 一种平板变压器
CN219246498U (zh) 一种提高功率密度的平板变压器
JP4021746B2 (ja) 電源装置用コイル部品の基板実装構造
CN215868933U (zh) 电感器
CN215496349U (zh) 一种断路器互感器支架组件
CN219040225U (zh) 变压器及开关电源
CN216212763U (zh) 一种适用范围广的共模电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