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01480U - 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01480U
CN212801480U CN202021575998.5U CN202021575998U CN212801480U CN 212801480 U CN212801480 U CN 212801480U CN 202021575998 U CN202021575998 U CN 202021575998U CN 212801480 U CN212801480 U CN 212801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soil
plate
spherical groove
soil lay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759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cha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cha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cha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cha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759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01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01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01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软土地基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包括用于抵接于软土层上的压平板、穿设于压平板且穿设于软土层的中空加强柱,压平板对应加强柱的位置设有球形槽,球形槽水平截面的直径由远离软土层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加强柱对应球形槽的外侧壁设有球形卡块,卡块的直径小于球形槽的直径,球形槽底部设有供加强柱穿过的连接孔,连接孔的孔径小于卡块的直径、大于加强柱的直径,球形槽侧壁与卡块外侧壁之间设有沥青麻丝。本申请具有增加软土层的结构强度,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软土地基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软土地基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一般呈软塑到流塑状态,由于软土强度低,沉隐量大,往往会给施工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危害。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通常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为了达到良好的稳定性,常规可使用换填、抛石挤淤、深层搅拌桩、高真空预压、堆载预压以及电化学等措施进行处理,使用换填、拋石挤淤、深层搅拌桩等措施处理时,通常需要较长的工期,比如换填,需要将软土地基的软土层挖走,分层置换强度较高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以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或者振实,从根本上改善地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施工工期较长,施工效率较慢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增加软土层的结构强度,提高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包括用于抵接于软土层上的压平板、穿设于压平板且穿设于软土层的中空加强柱,所述压平板对应加强柱的位置设有球形槽,所述球形槽水平截面的直径由远离软土层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所述加强柱对应球形槽的外侧壁设有球形卡块,所述卡块的直径小于球形槽的直径,所述球形槽底部设有供加强柱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小于卡块的直径、大于加强柱的直径,所述球形槽侧壁与卡块外侧壁之间设有沥青麻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平板压实软土层,增加软土层表面的强度以及平整度,加强柱插设于软土层内,使卡块卡接于球形槽,沥青麻丝固定加强柱,从而增加软土层的结构强度,当发生地质运动,使加强柱与压平板发生相对移动时,卡块与球形槽配合使加强柱有相对压平板移动的空间,使发生微小地质运动时,加强柱不易发生损坏,且本方案无需预先对软土层进行较长时间的处理,直接在软土层上施工,从而加快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加强柱的一端位于球形槽外侧,且设有捶打板,所述捶打板抵接于压平板远离软土层的侧面且覆盖球形槽槽口,所述捶打板上设有与加强柱内侧连通的灌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捶打板增大加强柱端部面积,便于施工人员使用锤子等工作对加强柱施加外力,从而使加强柱嵌入软土层内。
优选的,所述压平板远离软土层的侧面设有供捶打板定位卡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槽口面积大于捶打板靠近压平板的侧面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槽可定位捶打板的位置,而卡接槽槽口面积大于捶打板的侧面面积,则是便于捶打板定位于卡接槽。
优选的,所述压平板靠近软土层的侧面设有插入柱,所述插入柱的位置对应连接孔,所述插入柱的内径等于连接孔的孔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柱便于定位放置压平板,且插入柱增加压平板与软土层的连接结构,使压平板不易偏移。
优选的,所述捶打板卡接于卡接槽时,所述卡块靠近球形槽槽底,但与球形槽的槽底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卡块可相对压平板移动的偏移量增加,且使沥青麻丝更好的填充于卡块与球形槽之间。
优选的,所述捶打板对应灌浆孔的位置设有环设于连接孔且与灌浆孔连通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卡接有覆盖连接孔的找平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找平板卡接于环形槽,施工人员使用锤子等工具敲击捶打板时,不易于卡进灌浆孔内。
优选的,所述捶打板靠近卡接槽的侧面为朝向卡接槽槽底弯曲的弧形面,所述沥青麻丝设于找平槽与弧形面之间、球形槽侧壁与卡块外侧壁之间、插入柱内侧壁与加强柱外侧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捶打板靠近卡接槽的侧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使捶打板可沿弧形面的弧线相对捶打板偏移,从而使捶打板可适配加强柱相对压平板偏移的情况,沥青麻丝增加加强柱与压平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块侧壁设有与加强柱内侧壁连通的出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入加强柱内的水泥部分由出浆孔进入球形槽内,进而将球形槽填充密实,具有增加压平板的承压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压平板压实软土层,增加软土层表面的强度以及平整度,加强柱插设于软土层内,使卡块卡接于球形槽,沥青麻丝固定加强柱,从而增加软土层的结构强度,当发生地质运动,使加强柱与压平板发生相对移动时,卡块与球形槽配合使加强柱有相对压平板移动的空间,使发生微小地质运动时,加强柱不易发生损坏,且本方案无需预先对软土层进行较长时间的处理,直接在软土层上施工,从而加快施工效率;
2、捶打板增大加强柱端部面积,便于施工人员使用锤子等工作对加强柱施加外力,从而使加强柱嵌入软土层内;
3、卡接槽可定位捶打板的位置,而卡接槽槽口面积大于捶打板的侧面面积,则是便于捶打板定位与卡接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压平板;11、连接孔;12、插入柱;13、球形槽;14、卡接槽;15、连接杆;2、加强柱;21、卡块;22、捶打板;弧形面;23、灌浆孔;24、环形槽;25、出浆孔;3、软土层;4、找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包括压平板1,压平板1为矩形板块,且铺设于软土层3表面,压平板1上开设有连接孔11,压平板1插设于加强柱2,加强柱2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其插设于连接孔11且一端插入软土层3内,加强柱2的另一端位于压平板1远离软土层3的一侧,且加强柱2靠近压平板1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在加强柱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通孔,当加强柱2插设于软土层3后,向加强柱2内灌入水泥,水泥由通孔流进软土层3内,即可加强软土层3的结构强度。
压平板1靠近软土层3的侧面对应连接孔11的位置连接有插入柱12,在压平板1放置于软土层3上时,预先在软土层3上开设有对应插入加强柱2的插入孔,连接孔11的位置对应插入孔的位置,将压平板1放置于软土层3上时,插入柱12插进插入孔内,插入柱12起到定位放置压平板1的效果。
压平板1远离软土层3的侧面开设有球形槽13,连接孔11位于球形槽13的槽底,球形槽13的水平截面的直径由槽口向槽底逐渐减小,加强柱2对应球形槽13的外侧壁设有球形卡块21,卡块21的其中一根直径与加强柱2的中轴线共线,卡块21卡接于球形槽13,卡块21的直径小于球形槽13的槽口直径、大于连接孔11的孔径,从而使卡块21卡接于球形槽13内,加强柱2的外径小于连接孔11的孔径,从而使加强柱2卡接于压平板1的时候,有相对压平板1移动的空间,在球形槽13与卡块21外侧壁之间、插入柱12内侧壁与加强柱2外侧壁之间填充有沥青麻丝,沥青麻丝固定加强柱2,增加加强柱2与压平板1之间的连接结构,从而使压平板1与加强柱2配合增加软土层3的结构强度,而沥青麻丝具有一定的缓冲形变的效果,当因轻微的地质运动,使找平板4与加强柱2发生位置偏移时,沥青麻丝可适应偏移,从而减少加强柱2的形变。
参照图1和图2,加强柱2位于连接孔11外侧的一端焊接有捶打板22,捶打板22为矩形板板状,且覆盖球形槽13的槽口,捶打板22上开设有与加强柱2内侧壁连通的灌浆孔23,将加强柱2插设于软土层3内时,插入孔的长度小于加强柱2插设于软土层3内的柱体长度,对加强柱2施加外力,以使加强柱2插入软土层3内,从而固定加强柱2,捶打板22便于施工人员使用锤子等敲击,以对加强柱2施加向下的外力。
捶打板22远离压平板1的侧面设有环形槽24,环形槽24环设于灌浆孔23外侧,且与灌浆孔23连通,在环形槽24卡接有找平板4,找平板4卡接于环形槽24内时,覆盖灌浆孔23,且与捶打板22远离压平板1的侧面齐平,找平板4增加捶打板22表面的平整度,从而使锤子等物件不易卡进灌浆孔23内。
压平板1远离软土层3的侧面设有卡接槽14,卡接槽14的位置对应捶打板22,球形槽13位于卡接槽14的槽底,卡接槽14的槽底形状与捶打板22靠近压平板1的侧面于水平面投影的形状相同,且卡接槽14的槽底面积大于捶打板22靠近压平板1的侧面面积,卡接槽14便于定位捶打板22的位置,捶打板22靠近卡接槽14槽的底的侧面为弧形面,且朝向卡接槽14的槽底弯曲,沥青麻丝还填充于卡接槽14与捶打板22之间,弧形面使当加强柱2与压平板1产生相对偏移时,捶打板22可在弧形面的弧度范围内适配加强柱2与压平板1之间的形变,从而使加强柱2不易损坏。
当捶打板22卡接于卡接槽14时,卡块21与球形槽13的内侧壁之间有间隙,使卡块21可相对压平板1的偏移量较大,同时便于将沥青麻丝填充于插入柱12与加强柱2之间。
卡块21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连通加强柱2内侧的出浆孔25,向加强柱2内灌入水泥时,水泥由出浆孔25流进球形槽13内,从而进一步填充球形槽13内的空间,增加加强柱2与压平板1的连接结构强度。
参照图1,压平板1位于球形槽13的两侧插设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穿过捶打板22,连接杆15的一端插入软土层3内,另一端螺纹连接有与捶打板22上端面抵接的螺母,当加强柱2内的水泥凝固后,转动螺母,使螺母抵压捶打板22,具有压紧两侧压平板1,使压平板1抵压软土层3,从而使软土层3被压实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预先于软土层3上开设有插入孔,将压平板1放置于软土层3上,使插入柱12插进插入孔内,然后将加强柱2插进插入孔内,使卡块21对应卡进球形槽13内,当捶打板22与压平板1之间剩下可供手或工具移进的空间时,向球形槽13内加入沥青麻丝,使沥青麻丝填充于插入柱12内、球形槽13内、卡接槽14内,将找平板4卡接于环形槽24,在沥青麻丝并未凝固时,用锤子敲击捶打板22,将加强柱2嵌入软土层3内,且使捶打板22卡接于卡接槽14,同时振实沥青麻丝,然后取出找平板4,向灌浆孔23灌入水泥,使水泥填充于加强柱2内,并且由出浆孔25流进球形槽13内,进而增加球形槽13填充的密实度,具有增加软土层3的结构强度的效果,且便于直接在软土层3上进行施工,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当发生微小的地质活动,使压平板1与加强柱2发生位置偏移时,加强柱2挤压沥青麻丝,从而使加强柱2与压平板1之间有可发生相对偏移的空间。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抵接于软土层(3)上的压平板(1)、穿设于压平板(1)且穿设于软土层(3)的中空加强柱(2),所述压平板(1)对应加强柱(2)的位置设有球形槽(13),所述球形槽(13)水平截面的直径由远离软土层(3)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所述加强柱(2)对应球形槽(13)的外侧壁设有球形卡块(21),所述卡块(21)的直径小于球形槽(13)的直径,所述球形槽(13)底部设有供加强柱(2)穿过的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的孔径小于卡块(21)的直径、大于加强柱(2)的直径,所述球形槽(13)侧壁与卡块(21)外侧壁之间设有沥青麻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2)的一端位于球形槽(13)外侧,且设有捶打板(22),所述捶打板(22)抵接于压平板(1)远离软土层(3)的侧面且覆盖球形槽(13)槽口,所述捶打板(22)上设有与加强柱(2)内侧连通的灌浆孔(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板(1)远离软土层(3)的侧面设有供捶打板(22)定位卡接的卡接槽(14),所述卡接槽(14)的槽口面积大于捶打板(22)靠近压平板(1)的侧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板(1)靠近软土层(3)的侧面设有插入柱(12),所述插入柱(12)的位置对应连接孔(11),所述插入柱(12)的内径等于连接孔(11)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捶打板(22)卡接于卡接槽(14)时,所述卡块(21)靠近球形槽(13)槽底,但与球形槽(13)的槽底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捶打板(22)对应灌浆孔(23)的位置设有环设于连接孔(11)且与灌浆孔(23)连通的环形槽(24),所述环形槽(24)内卡接有覆盖连接孔(11)的找平板(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捶打板(22)靠近卡接槽(14)的侧面为朝向卡接槽(14)槽底弯曲的弧形面,所述沥青麻丝设于找平槽与弧形面之间、球形槽(13)侧壁与卡块(21)外侧壁之间、插入柱(12)内侧壁与加强柱(2)外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1)侧壁设有与加强柱(2)内侧壁连通的出浆孔(25)。
CN202021575998.5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Active CN212801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5998.5U CN212801480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5998.5U CN212801480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01480U true CN212801480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107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75998.5U Active CN212801480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01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6738B (zh) 一种抗压、抗拔两用型注浆碎石桩的制作工法
CN101487254A (zh) 一种振动沉管碎石注浆桩施工方法
CN102900079A (zh) 高频液振水泥土插芯组合桩施工工法
CN101255692B (zh) 异型挤密扩底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CN207904903U (zh) 潜孔锤后注浆预制复合桩
CN111455966A (zh) 一种加强桩体和土工囊袋结合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CN212801480U (zh) 一种流塑状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CN1191257A (zh) 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
CN108532592B (zh) 一种后注浆桩头及后注浆施工方法
CN212865891U (zh) 一种软土地基的加固结构
CN107476319A (zh) 山区陡坡地段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方法
CN216712849U (zh) 一种公路混凝土护栏加高加固结构
CN110055845A (zh) 一种公路桥涵两侧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CN212801479U (zh) 软土地基预应力锚杆加固结构
RU2275470C1 (ru)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несущей способности висячих свай
CN202265820U (zh)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劲芯刚柔同体组合桩
CN201284475Y (zh) 组合式混凝土防渗墙
CN212000674U (zh) 新型逆作法装配式无压涵洞
CN210509213U (zh) 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柱加固系统
CN114197351A (zh) 一种公路混凝土护栏加高加固结构及其方法
CN211200425U (zh) 一种碎石土高填方边坡复合支护结构
CN208136894U (zh) 一种多功能电镐头及其制成的夯实装置
CN202124857U (zh) 一种劈裂桩
CN106592586A (zh) 外加套箍填砂石料预制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02530450U (zh) 一种柔性桩与刚性桩上下同体组合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