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87505U - 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87505U
CN212787505U CN202021040417.8U CN202021040417U CN212787505U CN 212787505 U CN212787505 U CN 212787505U CN 202021040417 U CN202021040417 U CN 202021040417U CN 212787505 U CN212787505 U CN 212787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lock
resistant
main body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404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国庆
刘独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 Leaf Shenzh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n Leaf Shenzh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n Leaf Shenzh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n Leaf Shenzh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404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87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87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87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包括第一弹簧槽和气囊防护服主体以及设置在气囊防护服主体表面的气瓶套,所述气囊防护服主体的顶端设置有D形挂扣,且气囊防护服主体的表面设有与D形挂扣相对应的挂带,所述气瓶套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瓶,且充气瓶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拉绳;通过设置的基板、卡座、座槽、半球形侧卡块、侧卡槽、条形凹槽和第一弹簧槽,使得穿戴人员在正常行走过程中,可将端块卡在卡座的内侧,使得连接拉绳和绳套均得到良好的限位,而不会随着佩戴人员的走动出现摆动的情况,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绳套因摆动而与外界异物挂在一起出现误拉的情况,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充气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囊防护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
背景技术
气囊防护服是一种针对摩托车赛车运动员而设计的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使用时先将气囊防护服穿在身上,然后将拉绳的端部与摩托车上任意部件系紧固定即可,当摩托车赛车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发生意外,出现人车分离时,拉绳会自动将气囊防护服表面气瓶上的阀门拉开,致使气瓶瞬间将气囊防护服内侧的气囊充气膨胀,从而对摩托车赛车运动员起到良好的抗冲击作用,且这种气囊防护服的外层设置有涤纶耐磨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现有的气囊防护服在使用时,由于气囊防护服主体的外表面没有设置任何对拉绳进行限位的装置,导致穿戴人员在正常行走过程中,拉绳会随着穿戴人员的走动而出现来回摆动的情况,极易导致拉绳的端部与外界异物挂在一起,并造成拉绳被误拉,从而出现误充气的情况,存在一定弊端,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气囊防护服在使用时,由于气囊防护服主体的外表面没有设置任何对拉绳进行限位的装置,导致穿戴人员在正常行走过程中,拉绳会随着穿戴人员的走动而出现来回摆动的情况,极易导致拉绳的端部与外界异物挂在一起,并造成拉绳被误拉,从而出现误充气的情况,存在一定弊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包括第一弹簧槽和气囊防护服主体以及设置在气囊防护服主体表面的气瓶套,所述气囊防护服主体的顶端设置有D形挂扣,且气囊防护服主体的表面设有与D形挂扣相对应的挂带,所述气瓶套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瓶,且充气瓶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拉绳,所述连接拉绳的底端固定有端头,且所述端头的底端设有一体式的端块,所述端块的底部设置有绳套,所述气囊防护服主体的表面设置有基板,且基板的前表面固定有与端块相对应的卡座,所述卡座的内部开设有与端块相适配的座槽,且座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半球形侧卡块,所述端块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与半球形侧卡块相对应的侧卡槽,所述座槽的一端开设有与端头相对应的条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挂带的内侧贯穿设置有可伸缩组件,所述可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以及设置在伸缩杆两端的端杆,所述D形挂扣的两端均设有一体式的卡头,所述端杆的顶端开设有与卡头相对应的圆形卡槽。
优选的,所述端杆的底端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槽,且第二弹簧槽的顶端连接有抵块,所述伸缩杆的端部与抵块焊接固定,所述端杆的顶端表面设有一体式的环形凸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槽的顶端开设有与伸缩杆相适配的伸缩孔,且伸缩孔与端杆的底端表面相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槽的顶端开设有与半球形侧卡块顶端尺寸相适配的弹出孔,且弹出孔与座槽相通。
优选的,所述基板与气囊防护服主体胶接固定,所述卡座与基板胶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气囊防护服主体的外侧表面设有耐磨层,所述气囊防护服主体的内侧表面设有透气网布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基板、卡座、座槽、半球形侧卡块、侧卡槽、条形凹槽和第一弹簧槽,使得穿戴人员在正常行走过程中,可将端块卡在卡座的内侧,使得连接拉绳和绳套均得到良好的限位,而不会随着佩戴人员的走动出现摆动的情况,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绳套因摆动而与外界异物挂在一起出现误拉的情况,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充气情况出现。
2、通过设置由伸缩杆、端杆、第二弹簧槽和抵块组成的可伸缩组件,并设置卡头和圆形卡槽,使得D形挂扣在后续损坏时可以快速的拆下进行更换,解决了原装置中D形挂扣无法单独更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端块与卡座的仰视连接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D形挂扣与挂带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气囊防护服主体;2、气瓶套;3、充气瓶;4、阀门;5、连接拉绳;6、基板;7、D形挂扣;8、挂带;9、端头;10、端块;11、绳套;12、卡座;13、座槽;14、半球形侧卡块;15、第一弹簧槽;16、侧卡槽;17、条形凹槽;18、端杆;19、伸缩杆;20、卡头;21、圆形卡槽;22、第二弹簧槽; 23、抵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包括第一弹簧槽15和气囊防护服主体1以及缝合固定在气囊防护服主体1表面的气瓶套2,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D形挂扣7,用于后续悬挂一些小物件,且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表面缝合固定有与D形挂扣7相对应的挂带8,气瓶套2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瓶3,且充气瓶3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阀门4,阀门4的底部套接有连接拉绳5,连接拉绳5的底端通过热熔胶压合固定有端头 9,且端头9的底端设有一体式的端块10,端块10的底部设置有绳套11,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基板6,且基板6的前表面固定有与端块10相对应的卡座12,卡座12的内部开设有与端块10相适配的座槽13,且座槽13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半球形侧卡块14,端块10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与半球形侧卡块14相对应的侧卡槽16,使得穿戴人员在正常行走过程中,可将端块10卡在卡座12的内侧,使得连接拉绳5和绳套11均得到良好的限位,座槽13的一端开设有与端头9相对应的条形凹槽17,使得端头9不会阻挡端块10按入座槽 13。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弹簧槽15的顶端开设有与半球形侧卡块14顶端尺寸相适配的弹出孔,且弹出孔与座槽13相通,使得半球形侧卡块14的顶端可顺利弹出。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基板6与气囊防护服主体1胶接固定,卡座12与基板6胶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外侧表面设有耐磨层,耐磨层为涤纶面料,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内侧表面设有透气网布层。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包括第一弹簧槽15和气囊防护服主体1以及缝合固定在气囊防护服主体1表面的气瓶套2,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D形挂扣7,用于后续悬挂一些小物件,且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表面缝合固定有与D形挂扣7相对应的挂带8,气瓶套2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瓶3,且充气瓶3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阀门4,阀门4的底部套接有连接拉绳5,连接拉绳5的底端通过热熔胶压合固定有端头 9,且端头9的底端设有一体式的端块10,端块10的底部设置有绳套11,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基板6,且基板6的前表面固定有与端块10相对应的卡座12,卡座12的内部开设有与端块10相适配的座槽13,且座槽13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半球形侧卡块14,端块10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与半球形侧卡块14相对应的侧卡槽16,使得穿戴人员在正常行走过程中,可将端块10卡在卡座12的内侧,使得连接拉绳5和绳套11均得到良好的限位,座槽13的一端开设有与端头9相对应的条形凹槽17,使得端头9不会阻挡端块10按入座槽 13。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挂带8的内侧贯穿设置有可伸缩组件,可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19以及设置在伸缩杆19两端的端杆18,D形挂扣7的两端均设有一体式的卡头20,端杆18的顶端开设有与卡头20相对应的圆形卡槽21。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端杆18的底端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槽22,且第二弹簧槽22的顶端通过弹簧连接有抵块23,伸缩杆19的端部与抵块23焊接固定,使得可伸缩组件的长度在被按压时会缩短,从而便于D形挂扣7的拆卸,端杆 18的顶端表面设有一体式的环形凸块,可便于后续对端杆18的按压。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弹簧槽22的顶端开设有与伸缩杆19相适配的伸缩孔,且伸缩孔与端杆18的底端表面相通。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弹簧槽15的顶端开设有与半球形侧卡块14顶端尺寸相适配的弹出孔,且弹出孔与座槽13相通,使得半球形侧卡块14的顶端可顺利弹出。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基板6与气囊防护服主体1胶接固定,卡座12与基板6胶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外侧表面设有耐磨层,耐磨层为涤纶面料,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内侧表面设有透气网布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佩戴人员在正常行走过程中,可将端块10用力的按入座槽13的内部,致使半球形侧卡块14的顶端逐渐被挤入第一弹簧槽15的内部,直至端块10顺利被按入座槽13的内部,而此时半球形侧卡块14的顶端则会在第一弹簧槽15内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侧卡槽16的内部,即可将端块10卡在座槽13的内部,从而使得连接拉绳5和绳套11可以得到良好的限位,不会随着佩戴人员的走动而出现来回摆动,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绳套 11因摆动而与外界异物挂在一起出现误拉的情况,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充气情况出现,而当后续佩戴人员需要进行摩托车的骑行时,只需将端头9上提,致使半球形侧卡块14的顶端再次被挤入第一弹簧槽15的内部,即可将端块10从座槽13的内侧取出,从而正常的将绳套11与摩托车上任意部件系在一起,即可正常的对气囊防护服进行使用;
当D形挂扣7出现损坏时,操作人员只需将端杆18同时往伸缩杆19的方向按压,致使伸缩杆19的端部将抵块23挤向第二弹簧槽22的底端,并使得伸缩杆19的端部逐渐被按入第二弹簧槽22的内部,即可使得可伸缩组件的长度缩短,直至卡头20从圆形卡槽21的内部移出,即可顺利的将D形挂扣7取下进行更换,后续安装时,也只需将两个端杆18用力按压,直至端杆18的端部可以被推入D形挂扣7的内侧,并使得卡头20与圆形卡槽21对齐,然后松开端杆18,使得第二弹簧槽22内部的弹簧将抵块23回推,并使得伸缩杆19逐渐被推出,从而使得可伸缩组件的长度增长,直至卡头20可以卡入圆形卡槽21 的内部,即可完成端杆18与D形挂扣7的卡合,从而顺利完成D形挂扣7的安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包括第一弹簧槽(15)和气囊防护服主体(1)以及设置在气囊防护服主体(1)表面的气瓶套(2),所述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D形挂扣(7),且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表面设有与D形挂扣(7)相对应的挂带(8),所述气瓶套(2)的内部设置有充气瓶(3),且充气瓶(3)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阀门(4),所述阀门(4)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拉绳(5),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拉绳(5)的底端固定有端头(9),且所述端头(9)的底端设有一体式的端块(10),所述端块(10)的底部设置有绳套(11),所述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基板(6),且基板(6)的前表面固定有与端块(10)相对应的卡座(12),所述卡座(12)的内部开设有与端块(10)相适配的座槽(13),且座槽(13)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半球形侧卡块(14),所述端块(10)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与半球形侧卡块(14)相对应的侧卡槽(16),所述座槽(13)的一端开设有与端头(9)相对应的条形凹槽(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带(8)的内侧贯穿设置有可伸缩组件,所述可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19)以及设置在伸缩杆(19)两端的端杆(18),所述D形挂扣(7)的两端均设有一体式的卡头(20),所述端杆(18)的顶端开设有与卡头(20)相对应的圆形卡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杆(18)的底端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槽(22),且第二弹簧槽(22)的顶端连接有抵块(23),所述伸缩杆(19)的端部与抵块(23)焊接固定,所述端杆(18)的顶端表面设有一体式的环形凸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槽(22)的顶端开设有与伸缩杆(19)相适配的伸缩孔,且伸缩孔与端杆(18)的底端表面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槽(15)的顶端开设有与半球形侧卡块(14)顶端尺寸相适配的弹出孔,且弹出孔与座槽(13)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6)与气囊防护服主体(1)胶接固定,所述卡座(12)与基板(6)胶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外侧表面设有耐磨层,所述气囊防护服主体(1)的内侧表面设有透气网布层。
CN202021040417.8U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 Active CN212787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0417.8U CN212787505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0417.8U CN212787505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7505U true CN212787505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94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40417.8U Active CN212787505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875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5674A (zh) * 2021-11-06 2022-01-28 郑路 一种适用于工程领域的应急救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5674A (zh) * 2021-11-06 2022-01-28 郑路 一种适用于工程领域的应急救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87505U (zh) 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
CN108516064A (zh) 一种救生羊毛衫
CN206218163U (zh) 智能充气游泳衣
CN109875158A (zh) 衣帽连接装置以及衣服
CN108221327A (zh) 一种用于保持服装体型的烫衣辅助装置
CN211832989U (zh) 一种衣袖长度可调的衣服
CN212971731U (zh) 防摔骑行服的腿部外侧保护延伸机构
CN211323120U (zh) 一种可拆分式多功能羽绒服
CN211434835U (zh) 一种电力作业高空坠落安全气囊
CN219613127U (zh) 一种安全泳衣
CN211983967U (zh) 一种可携带物品的一次性防护服
CN213881825U (zh) 一种自救型雨衣
CN210869928U (zh) 一种新型吸湿排汗牛仔裤
CN217695312U (zh) 一种版型挺括的毛呢大衣
CN211153856U (zh) 一种反光衣
CN219237336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救生衣
CN215381558U (zh) 一种防护运动裤
CN215944837U (zh) 一种气囊式安全保护服装
CN218457361U (zh) 一种耐磨上衣
CN212290257U (zh) 一种防侧翻的儿童用的游泳圈
CN214317295U (zh) 一种减负马甲包
CN213908576U (zh) 一种一体式套装服饰
CN220458652U (zh) 一种救生下水裤
CN212814367U (zh) 一种带有落水气囊的野外作业服
CN214509634U (zh) 新型防护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