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84903U - 智能门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门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84903U
CN212784903U CN202021460386.1U CN202021460386U CN212784903U CN 212784903 U CN212784903 U CN 212784903U CN 202021460386 U CN202021460386 U CN 202021460386U CN 212784903 U CN212784903 U CN 212784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lock
door
control system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603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林
丘春辉
黄真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fu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fu Wisdom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fu Wisdom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fu Wisdom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603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84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84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84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门禁系统,该智能门禁系统包括:门框、门扇、设置于门扇上的门锁、设置于门框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以及设置于门扇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用于与电源电连接,并发射出无线充电信号;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与门锁电连接,在门扇闭合于门框时,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接收到无线充电信号,对门锁进行充电。上述智能门禁系统,通过在门框上设置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发射出无线充电信号,当门扇闭合于门框时,设置在门扇上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能够接收到该无线充电信号,并对锁芯进行充电,不需要频繁的对蓄电池进行更换,避免了用户需要经常注意蓄电池电量并更换电池的问题。

Description

智能门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现有的门锁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传统的大部分门锁都安装的是机械锁芯,即只有与锁芯匹配的钥匙才能够开门,用户出行需要注意携带钥匙,使用起来不太方便,还有小部分的门锁上安装的是智能锁芯,例如指纹锁芯或者密码锁芯等,只有在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或者指纹之后才能够开门,出行不需要注意携带钥匙,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但是安装有智能锁芯的门锁需要提供电源才能够工作,传统的电源提供方式采用的是蓄电池等作为电源,一旦蓄电池电量被消耗殆尽,智能锁芯无法工作将使得用户无法开门,使得用户需要注意经常更换蓄电池,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用户需要经常更换智能门锁的蓄电池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进行无线充电,不需要经常更换蓄电池的智能门禁系统。
一种智能门禁系统,该智能门禁系统包括:门框、门扇、设置于门扇上的门锁、设置于门框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以及设置于门扇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用于与电源电连接,并发射出无线充电信号;
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与门锁电连接,在门扇闭合于门框时,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接收到无线充电信号,对门锁进行充电。
上述智能门禁系统,通过在门框上设置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发射出无线充电信号,当门扇闭合于门框时,设置在门扇上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能够接收到该无线充电信号,并对锁芯进行充电,不需要频繁的对蓄电池进行更换,避免了用户需要经常注意蓄电池电量并更换电池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与充电电路电连接,充电电路与门锁电连接。通过设置控制电路能够控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对门锁的充电电流大小,提高充电的灵活性,而充电电路则可以对电流进行整流滤波等,保证门锁充电过程中电流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功率控制电路,功率控制电路用于电连接电源,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功率控制电路电连接。设置功率控制电路能够控制无线发射线圈的输出功率,从而保证无线充电信号的强度,提高充电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功率控制电路通过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与电源电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能够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转换后的直流电输送至功率控制电路,使得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能够直接借助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来进行无线充电,提高了使用灵活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门锁包括锁芯以及锁舌,锁舌与锁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芯包括壳体、锁胆、离合转件、拨拖以及锁轴,锁胆、离合组件、拨拖以及锁轴依次轴向设置于壳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旋钮,旋钮设置于锁胆,旋钮设置有钥匙孔。通过设置旋钮,当匹配的钥匙插入到锁胆中进行解锁之后,用户可以通过扭动旋钮来辅助开门,提高开门的便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报警触发装置,报警触发装置设置于壳体,当钥匙孔插入钥匙并推动离合转件与报警触发装置接触时,报警触发装置进行报警。通过设置报警触发装置,当有钥匙插入到锁胆时会使得报警触发装置备与离合转件接触,从而触发报警提示用户,提高了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电子插销和控制组件,电子插销与控制组件电连接,锁轴设置有通孔,控制组件控制电子插销插入通孔以锁定锁轴;或控制组件控制电子插销弹出通孔以与锁轴解除锁定。通过设置控制组件,用户可以输入控制指令来使得控制组件控制电子插销插入通孔或弹出通孔,实现对锁轴的锁定或解锁,当锁轴解锁之后,就可以通过扭动旋钮来带动拨拖,使拨拖拨动锁舌进行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天线组件,天线组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天线组件用于获取解锁信号或锁定信号,并发送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用于根据解锁信号或锁定信号,控制电子插销插入通孔或弹出通孔。用户可以通过终端例如手机等与天线组件进行数据通信,发送解锁信号或锁定信号给天线组件,天线组件将解锁信号或锁定信号转发给控制组件,然后控制组件即可根据解锁信号或锁定信号,控制电子插销插入通孔或弹出通孔,使得用户可以进行无线解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智能门禁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以及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锁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1-门框,2-门扇,3-门锁,30-控制组件,31-钥匙,32-旋钮,33-锁胆,34-离合转件,35-拨拖,36-锁轴,37-报警触发装置,38-电子插销,39-壳体,40-天线组件,4-前面板,5-后面板,6-锁舌,7-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1-交流/直流转换电路,72-功率控制电路,73-无线充电发射线圈,8-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1-无线充电接收线圈,82-控制电路,83-充电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智能门禁系统,该智能门禁系统包括门框1、门扇2、设置于门扇2上的门锁3、设置于门框1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以及设置于门扇2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用于与电源电连接,并发射出无线充电信号;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与门锁3电连接,在门扇2闭合于门框1时,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接收到无线充电信号,对门锁3进行充电。
可以理解,门框1一般设置于墙体的门架上,而门扇2则通过合页等方式来与门框1连接,从而使得门扇2可相对于门框1活动,根据进门方向,可以将门扇2分为前面板4和后面板5,进一步的,门框1中还设置有相应的限位机构,门扇2的门锁3包括有锁舌6,通过将锁舌6卡入该限位机构来实现关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220V交流市电作为电源,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与电源连接,首先对电源进行降压,得到降压之后的交流电,然后通过对降压之后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以及滤波等处理,得到直流电,然后将该直流电通过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的射频天线转换为无线射频信号发射出去,由门扇2上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来接收该无线射频信号,从而实现无线充电,这种无线充电方式使得当门扇2靠近门框1且不完全闭合于门框1时,门扇2上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也能够接收到该无线射频信号进行无线充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无线充电方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不需要采用射频天线来发射无线射频信号,具体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包括有线圈,首先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与电源连接,通过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对电源进行降压,得到降压之后的交流电,降压之后的交流电通过滤波处理之后,流经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的线圈时能够产生变化的磁场,此时门扇2需要完全闭合于门框1,才能够使得设置在门扇2上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感应到变化的磁场,从而根据磁生电的原理产生感应电流,实现无线充电。可以理解,采用上述的两种不同的无线充电方式时,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的内部结构也会对应改变,例如若通过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的射频天线来发射出无线射频信号,则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也需要对应的接收天线来接收无线射频信号,当通过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的线圈来产生变化的磁场时,对应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也需要对应的线圈来感应变化的磁场,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应当指出的是,当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接收到无线充电信号之后,对门锁3充电,使得门锁3在工作时,能够得到电源供应,在其他实施例中,门锁3同时还可以装载可充电电池,从而使得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在接收到无线充电信号之后还能够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使得充电电池能够存储电能,当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没有接收到无线充电信号时,则利用充电电池存储的电能来为门锁3其它部件供电。同时,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设置在门框1上的位置,例如以图1为例,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设置在门框1的侧壁上,相应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也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设置在门扇3上的位置,例如以图1为例,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设置在门扇3的侧边上,从而使得当门扇3闭合时,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能够接收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发射出的无线充电信号。
上述智能门禁系统,通过在门框1上设置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发射出无线充电信号,当门扇2闭合于门框1时,设置在门扇2上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能够接收到该无线充电信号,并对锁芯进行充电,不需要频繁的对蓄电池进行更换,避免了用户需要经常注意蓄电池电量并更换电池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与电源之间还设置有保险开关(例如保险丝),当出现漏电、短路或者电流过载的情况时,保险开关自动切断电源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7之间的电连接,保证用电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81、控制电路82和充电电路83,无线充电接收线圈81与控制电路82电连接,控制电路82与充电电路83电连接,充电电路83与门锁(即图1中的门锁3)电连接。其中,控制电路82具体包括有芯片以及控制开关,充电电路83具有整流滤波以及稳压功能,当无线充电接收线圈81接收到无线充电信号之后,得到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线流经控制开关和芯片,然后通过充电电路83进行整流滤波以及稳压之后,最终流向门锁,对门锁进行充电。无线充电接收线圈81通过控制开关与芯片连接,当无线充电接收线圈81接收无线充电信号得到感应电流,对门锁进行充电时,芯片能够调节充电电流大小,控制开关则能够控制电路的通断,实现充电控制。通过设置控制电路82能够控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81的对门锁的充电电流大小,提高充电的灵活性,而充电电路83则可以对电流进行整流滤波等,保证门锁充电过程中电流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线圈73和功率控制电路72,功率控制电路73用于电连接电源,无线充电发射线圈73与功率控制电路72电连接。其中,功率控制电路72包括采用阻值可调的分压电阻等,通过设置功率控制电路72能够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73的输出功率,从而保证无线充电信号的强度,提高充电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71,功率控制电路通过交流/直流转换电路71与电源电连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71能够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将转换后的直流电输送至功率控制电路72,使得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能够直接借助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来进行无线充电,提高了使用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以及图3,图3示出了锁芯的整体结构,门锁包括锁芯以及锁舌6(如图1所示),锁舌6与锁芯连接。其中,锁芯中具有能够拨动锁舌6的机构(例如拨拖35),当钥匙31插入到锁芯进行开锁时,通过锁芯中的拨拖35来拨动锁舌6,使得锁舌6能够从门框1的限位机构中被拨动出来,从而实现开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锁芯包括锁胆33、离合转件34、拨拖35、锁轴36以及壳体39,锁胆33、离合转件34、拨拖35以及锁轴36依次轴向设置于壳体39内。其中,壳体39将锁芯的其它零件覆盖在其内部,起到保护锁芯其它零件的作用,可以理解,按照开门方向,锁芯可以分为靠近门外的一端(用户从这一端可插入钥匙进行开门,进入到室内)以及靠近室内的一端(用户从这一端操作开门,进入到室外),按照从门外的一端到门内的一端的顺序,在壳体39内依次轴向设置有锁胆33、离合转件34、拨拖35以及锁轴36,锁胆33通过离合转件34与锁轴36连接,拨拖35则与离合转件34连接,其中,离合转件34是可以前后移动的,当锁芯没有钥匙31插入时,离合转件34将锁胆33以及锁轴36合成一体,此时可以将锁胆33、离合转件34、拨拖35以及锁轴36视为一个整体,若锁胆33转动,则会相应的其它零件转动。当锁芯有钥匙31插入转动时,会使得离合转件34向室内方向前移,离合转件34推动锁轴36与其它零件分离(即与锁胆33、离合转件34和拨拖35分离)。
应当指出的是,锁胆33内具有叶片,当插入的钥匙与锁胆33内的叶片匹配时,钥匙才能够转动,推动离合转件34前移以使得离合转件34推动锁轴36与其它零件分离。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有旋钮32,旋钮32设置于锁胆33并与锁胆33固定连接,钥匙孔设置于旋钮32上。其中,旋钮32用于辅助开门,当开门时,首先需要先将相匹配的钥匙31插入旋钮32的钥匙孔中,钥匙通过旋钮32的钥匙孔进入到锁胆33并与锁胆33中的叶片配对之后,用户转动钥匙,此时离合转件34被推动前移,使得锁芯前部(包括旋钮32、锁胆33、离合转件34和拨拖35)与锁轴3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扭动旋钮32即可转动锁胆33带动拨拖35,拨拖35再带动锁舌进行开锁。通过设置旋钮32,当匹配的钥匙31插入到锁胆33中进行解锁之后,用户可以通过扭动旋钮32来辅助开门,提高开门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报警触发装置37,报警触发装置37设置于壳体39,当钥匙孔插入钥匙31并推动离合转件34与报警触发装置37接触时,报警触发装置37进行报警。其中,报警触发装置37可以是红外声光报警器,当钥匙31插入锁胆33时推动了离合转件34前移,此时的红外声光报警器检测到离合转件34的前移,将直接进行声光报警。通过设置报警触发装置37,当有钥匙31插入到锁胆33时会使得报警触发装置37备与离合转件34接触,从而触发报警提示用户,提高了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锁芯还包括电子插销38和控制组件30,电子插销38与控制组件30电连接,锁轴36设置有通孔,控制组件30控制电子插销38插入通孔以锁定锁轴36;或控制组件30控制电子插销38弹出通孔以与锁轴36解除锁定。通过设置控制组件30,用户可以输入控制指令来使得控制组件30控制电子插销38插入通孔或弹出通孔,实现对锁轴36的锁定或解锁,当锁轴36解锁之后,就可以通过扭动旋钮32来带动离合转件34、拨拖35以及锁轴36整体转动,使拨拖35拨动锁舌6进行开门。
在一个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有充电接口,当门锁3装载有可充电电池时,可以通过该充电接口对装载的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接口可以采用USB充电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室内按压开锁键,室内按压开锁键用于用户在室内进行开门,即用户通过按压该室内按压开锁键从室内打开该门。具体的,室内按压开锁键与锁轴36连接,当室内按压开锁键被按下时,首先电子插销38弹出通孔以解除对锁轴36的锁定,并且室内按压开锁键会推动离合转件34后移(即与前文提到的前移的方向相反)使得锁芯的前部(前部包括旋钮32、锁胆33、离合转件34和拨拖35)与锁轴36连接,合为一体,从而当用户在室内旋转把手时,能够带动锁轴36以及与其合为一体的拨拖35转动,从而使得拨拖35带动锁舌进行开锁。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锁芯还包括天线组件40,天线组件40与控制组件30电连接,天线组件40用于获取解锁信号或锁定信号,并发送至控制组件30,控制组件30用于根据解锁信号或锁定信号,控制电子插销38插入通孔或弹出通孔。用户可以通过终端例如手机等与天线组件40进行数据通信,发送解锁信号或锁定信号给天线组件40,天线组件40将解锁信号或锁定信号转发给控制组件30,然后控制组件30即可根据解锁信号或锁定信号,控制电子插销38插入通孔或弹出通孔,使得用户可以进行无线解锁。
天线组件40可以是蓝牙通信组件,例如用户使用手机自带的蓝牙功能与锁芯的蓝牙通信组件进行蓝牙通信,用户在手机上安装相应的开锁软件,然后打开开锁软件并发出开锁指令,锁芯的蓝牙通信组件接收到该开锁指令之后,识别到该开锁指令为解锁信号,将该解锁信号发送给控制组件30,控制组件30再控制电子插销38弹出通孔以解除对锁轴36的锁定,这时候用户就可以直接通过旋转旋钮32即可带动锁胆33、离合转件34、拨拖35以及锁轴36转动,从而使得其中的拨拖35带动锁舌从而实现开锁。
进一步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天线组件40还可以是无线路由通信组件,该无线路由通信组件接入无线网络,同时用户的手机也接入到该无线网络,用户此时可以通过操作手机上安装的相应的开锁软件来直接发出解锁指令,通过无线网络将该解锁指令输送至锁芯的无线路由通信组件,锁芯的无线路由通信组件将该解锁信号发送给控制组件30,控制组件30再控制电子插销38弹出通孔以解除对锁轴36的锁定,这时候用户就可以直接通过旋转旋钮32即可带动锁胆33、离合转件34、拨拖35以及锁轴36转动,从而使得其中的拨拖35带动锁舌从而实现开锁。
在一个实施例中,报警触发装置37可以与控制组件30电连接,当有钥匙31插入到锁胆33使得离合转件34与报警触发装置37接触时,报警触发装置37可以发出报警信号给控制组件30,然后控制组件30再将该报警信号通过天线组件40发送给用户所使用的终端(例如手机或电脑),从而提醒用户当前锁胆33中有钥匙31插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清楚的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对整个智能门禁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如图1以及图2所示,门框1上安装有交流/直流转换电路71、功率控制电路72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73。交流/直流转换电路71与电源(例如220V交流市电)连接,将220V交流市电转换为直流电,直流电在流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73时,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73发射出无线充电信号(例如通过射频天线将直流电转换为射频信号,作为无线充电信号),而通过功率控制电路72可以实现对无线充电发射线圈73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通过调节发射功率来控制无线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当门扇2闭合于门框1时(即关门时),门扇2上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81能够感应到无线充电信号,从而接收无线充电信号并转换为充电电流,通过控制电路82以及充电电路83来对门锁进行充电,这样就可以保证用户在开门时门锁必然会有电源供应,控制电路82用来控制对门锁进行充电时的充电电流大小,充电电路83则用于对充电电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稳压整流滤波等,保证电源的稳定供应。
进一步的,当用户进行开门时,有两种开门方式,一种是常规的插入钥匙进行开门,参考图3,钥匙31插入旋钮32的钥匙孔内进入到锁胆33,当钥匙31与锁胆33中的叶片匹配配对时,钥匙31可以转动带动离合转件34向前移,使锁芯前部(旋钮32、锁胆33、拨拖35)与锁轴3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用户扭动旋钮32即可带动拨拖35,使得拨拖35拨动锁舌动作,从而实现开门。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锁轴36由于有通孔,电子插销38正常情况下都会插入到该通孔中,使得锁轴36锁定而无法转动,故而在正常情况下,插入钥匙时需要使得离合转件34向前移,使锁芯前部(旋钮32、锁胆33、拨拖35)与锁轴36处于分离状态,才可以使得锁芯前部可以转动,并在转动时带动拨拖35拨动锁舌动作,实现开门。
第二种开门方式是通过用户无线控制,例如用户使用手机与锁芯的天线组件40进行无线通信(例如蓝牙无线通信),天线组件40是与控制组件30连接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发送解锁信号给天线组件40,天线组件40再转发给控制组件30,当控制组件30接收到解锁信号时,将控制电子插销38从锁轴36的通孔弹出(例如通过电磁继电器),此时用户不用插入钥匙,这个时候锁轴36相当于解除了锁定,由于离合转件34将锁胆33与锁轴36合成一体(即旋钮32、锁胆33、离合转件34、拨拖35以及锁轴36是一体的,可以联动),故而使得与锁胆33连接的旋钮32是可以转动的,从而使得用户直接转动旋钮32就可以带动拨拖35,从而拨动锁舌动作收,实现开门。可以理解,第二种开门方式就需要提供电源才能使得天线组件40以及控制组件30工作,这种方式不需要用户使用钥匙即可实现无线控制开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另一个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包括:门框、门扇、设置于所述门扇上的门锁、设置于所述门框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门扇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用于与电源电连接,并发射出无线充电信号;
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与所述门锁电连接,在所述门扇闭合于所述门框时,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接收到所述无线充电信号,对所述门锁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电连接,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门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功率控制电路,所述功率控制电路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源,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所述功率控制电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交流/直流转换电路,所述功率控制电路通过所述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包括锁芯以及锁舌,所述锁舌与所述锁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包括壳体、锁胆、离合转件、拨拖以及锁轴,所述锁胆、离合转件、拨拖以及所述锁轴依次轴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锁胆,所述旋钮设置有钥匙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还包括报警触发装置,所述报警触发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当所述钥匙孔插入钥匙并推动所述离合转件与所述报警触发装置接触时,所述报警触发装置进行报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还包括电子插销和控制组件,所述电子插销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锁轴设置有通孔,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电子插销插入所述通孔以锁定所述锁轴;或控制所述电子插销弹出所述通孔以与所述锁轴解除锁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还包括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天线组件用于获取解锁信号或锁定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解锁信号或锁定信号,控制所述电子插销插入所述通孔或弹出所述通孔。
CN202021460386.1U 2020-07-22 2020-07-22 智能门禁系统 Active CN212784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0386.1U CN212784903U (zh) 2020-07-22 2020-07-22 智能门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0386.1U CN212784903U (zh) 2020-07-22 2020-07-22 智能门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4903U true CN212784903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27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60386.1U Active CN212784903U (zh) 2020-07-22 2020-07-22 智能门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84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2803A (zh) 用于电动工具系统的盗窃妨碍系统以及其适配器和方法
CN109360303A (zh) 一种电子锁的nfc供电开锁方法
CN212784903U (zh) 智能门禁系统
CN113972748A (zh) 智能门禁系统
CN215369216U (zh) 智能门禁系统
CN212572199U (zh) 无线供电装置、智能锁系统和智能门
CN112258710A (zh) 智能门禁系统
CN216083777U (zh) 智能门禁系统
CN213015821U (zh) 便捷锁芯
CN213269361U (zh) 无线充电智能锁芯和门锁
CN213935013U (zh) 智能门禁系统
CN216083779U (zh) 无线充电智能锁芯
CN109830006A (zh) 开合状态监控装置和智能锁
CN214189828U (zh) 车辆充电口盖系统
CN213927882U (zh) 安全锁芯
CN212406386U (zh) 智能锁芯
CN214303307U (zh) 无线充电智能锁芯和门锁
CN215369214U (zh) 无线充电智能锁芯
CN113379949A (zh) 智能门禁系统
CN112252851A (zh) 智能锁芯
CN216083778U (zh) 门禁设备
CN112252848A (zh) 安全锁芯
CN213015820U (zh) 电子锁芯
CN213015819U (zh) 多功能锁芯
CN210828705U (zh) 一种指纹锁及行李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1 4th floor, building B1, Zhanfeng Industrial Park, Hangcheng Industrial Park, Taoyuan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eifu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1 4th floor, building B1, Zhanfeng Industrial Park, Hangcheng Industrial Park, Taoyuan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eifu Wisdom Hom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