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8711U - 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8711U
CN212778711U CN202021024031.8U CN202021024031U CN212778711U CN 212778711 U CN212778711 U CN 212778711U CN 202021024031 U CN202021024031 U CN 202021024031U CN 212778711 U CN212778711 U CN 212778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wall
exhaust steam
waste heat
heat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240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显亭
杨荣
华东奇
马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Power Investment Group Xiexin Binha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Power Investment Group Xiexin Binha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Power Investment Group Xiexin Binha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Power Investment Group Xiexin Binha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240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8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8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8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凝汽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进气口一侧的汽轮机,壳体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水箱,壳体内对称设有多个与水箱相匹配的换热管,且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箱固定连通设置,两个水箱的底部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横管,且横管内设有阻挡机构,两个水箱内均设有多个转杆,且多个转杆的两端均通过密封轴承分别与水箱的上下两侧内壁转动连接,多个转杆的顶部均贯穿水箱的内壁并向外延伸,多个换热管的一端设有橡胶塞。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乏汽内部的水蒸气进行回收利用,同时便于对换热管内部的污垢进行清理和排出,方便快捷,便于人们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凝汽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蒸汽经汽轮机做功后的乏汽,排入凝汽器中冷凝放热,并形成冷凝水进行回收利用,实现对乏汽余热回收进行回收的目的。
目前,凝汽器在长时间使用时,需要对冷却管进行清理来对其内部的污垢进行去除,而在清理的时候需要对盖板进行拆卸,非常耗费时间,操作比较麻烦,影响人们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清理的时候需要对盖板进行拆卸,非常耗费时间,操作比较麻烦,影响人们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进气口一侧的汽轮机,所述壳体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壳体内对称设有多个与水箱相匹配的换热管,且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箱固定连通设置,两个所述水箱的底部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横管,且横管内设有阻挡机构,两个所述水箱内均设有多个转杆,且多个转杆的两端均通过密封轴承分别与水箱的上下两侧内壁转动连接,多个所述转杆的顶部均贯穿水箱的内壁并向外延伸,多个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设有橡胶塞,且橡胶塞的侧壁呈开口设置,多个所述橡胶塞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绳,多个所述转杆的杆壁均固定套接有多个与拉绳相匹配的转轮,多个所述拉绳的一端分别与多个转轮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水箱的顶部均设有与多个转杆相匹配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多个齿轮,多个所述齿轮分别与多个转杆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套接,且多个齿轮相互啮合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转杆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通过U型板与水箱的外壁固定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两个阀板、两个蜗轮和蜗杆,两个所述阀板均位于横管内,且两个阀板分别位于出水管的两侧,两个所述阀板呈垂直设置,两个所述阀板均通过转轴与横管转动连接,且转轴的一端贯穿横管的侧壁并向外延伸,两个所述蜗轮分别与两个转轴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套接,所述蜗杆通过旋转套转动连接有定位块,且定位块的侧壁与横管的外壁固定连接设置,所述蜗杆分别与两个蜗轮相互啮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冷凝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横管靠近蜗杆一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罩,两个所述蜗轮和蜗杆均位于防护罩内设置,所述蜗杆的一端贯穿防护罩的内壁并向外延伸。
优选的,所述蜗杆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把手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横管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挡块,且两个挡块分别与两个阀板相互配合设置。
优选的,多个所述转杆均远离壳体一侧设置。
优选的,两个所述水箱均呈矩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通过设有的壳体和汽轮机,在外部的乏汽进入至壳体内时,能够吹动汽轮机转动,对乏汽进行分流,从而使其与多个换热管进行充分接触,再通过进水管将外部的冷却水通入至换热管内,从而能够进行乏汽的冷凝,对乏汽内部的水蒸气进行回收利用,再通过设有的两个驱动电机,启动其中一个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能够带动其中一个转杆转动,再通过设有的多个齿轮,且多个齿轮相互啮合设置,从而其中一个转杆转动能够带动多个转杆旋转,进而使转轮转动,在转轮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拉绳和橡胶塞移动,使橡胶塞穿过换热管,并对其内部的污垢进行清理,方便快捷,便于人们的使用。
2、该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通过设有的蜗杆,转动把手能够带动蜗杆转动,进而带动两个蜗轮转动,两个蜗轮转动能够带动转轴和阀板转动,使横管的一端打开,另一端闭合,从而便于在对污垢进行清理时污水的排出,便于人们的使用,再通过蜗轮和蜗杆之间的自锁效果,能够保证阀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乏汽内部的水蒸气进行回收利用,同时便于对换热管内部的污垢进行清理和排出,方便快捷,便于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局部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橡胶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汽轮机、3水箱、4换热管、5进水管、6横管、7转杆、8橡胶塞、9拉绳、10转轮、11驱动电机、12齿轮、13U型板、14阀板、15蜗轮、16蜗杆、17定位块、18冷凝排水管、19防护罩、2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进气口一侧的汽轮机2,壳体1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水箱3,壳体1内对称设有多个与水箱3相匹配的换热管4,且换热管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箱3固定连通设置,两个水箱3的底部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水管5和出水管,出水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横管6,且横管6内设有阻挡机构,两个水箱3内均设有多个转杆7,且多个转杆7的两端均通过密封轴承分别与水箱3的上下两侧内壁转动连接,多个转杆7的顶部均贯穿水箱3的内壁并向外延伸,多个换热管4的一端设有橡胶塞8,且橡胶塞8的侧壁呈开口设置,多个橡胶塞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绳9,多个转杆7的杆壁均固定套接有多个与拉绳9相匹配的转轮10,多个拉绳9的一端分别与多个转轮10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设有的壳体1和汽轮机2,在外部的乏汽进入至壳体1内时,能够吹动汽轮机2转动,对乏汽进行分流,从而使其与多个换热管4进行充分接触,再通过进水管5将外部的冷却水通入至换热管4内,从而能够进行乏汽的冷凝,对乏汽内部的水蒸气进行回收利用,两个水箱3的顶部均设有与多个转杆7相匹配的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1和多个齿轮12,多个齿轮12分别与多个转杆7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套接,且多个齿轮12相互啮合设置,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转杆7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11通过U型板13与水箱3的外壁固定连接设置,再通过设有的两个驱动电机11,启动其中一个驱动电机11,使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能够带动其中一个转杆7转动,再通过设有的多个齿轮12,且多个齿轮12相互啮合设置,从而其中一个转杆7转动能够带动多个转杆7旋转,进而使转轮10转动,在转轮1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拉绳9和橡胶塞8移动,使橡胶塞8穿过换热管4,并对其内部的污垢进行清理,方便快捷。
阻挡机构包括两个阀板14、两个蜗轮15和蜗杆16,两个阀板14均位于横管6内,且两个阀板14分别位于出水管的两侧,两个阀板14呈垂直设置,两个阀板14均通过转轴与横管6转动连接,且转轴的一端贯穿横管6的侧壁并向外延伸,两个蜗轮15分别与两个转轴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套接,蜗杆16通过旋转套转动连接有定位块17,且定位块17的侧壁与横管6的外壁固定连接设置,蜗杆16分别与两个蜗轮15相互啮合设置,转动蜗杆16,能够使蜗杆16转动,进而带动两个蜗轮15转动,两个蜗轮15转动能够带动转轴和阀板14转动,使横管6的一端打开,另一端闭合,从而便于在对污垢进行清理时污水的排出,便于人们的使用,再通过蜗轮15和蜗杆16之间的自锁效果,能够保证阀板14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冷凝排水管18,便于冷凝水的排出。
横管6靠近蜗杆16一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9,两个蜗轮15和蜗杆16均位于防护罩19内设置,蜗杆16的一端贯穿防护罩19的内壁并向外延伸,对蜗轮15和蜗杆16进行保护。
蜗杆16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且把手20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便于转动蜗杆16。
横管6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挡块,且两个挡块分别与两个阀板14相互配合设置,能够对阀板14转动的角度进行限定。
多个转杆7均远离壳体1一侧设置。
两个水箱3均呈矩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设有的壳体1和汽轮机2,在外部的乏汽进入至壳体1内时,能够吹动汽轮机2转动,对乏汽进行分流,从而使其与多个换热管4进行充分接触,再通过进水管5将外部的冷却水通入至换热管4内,从而能够进行乏汽的冷凝,对乏汽内部的水蒸气进行回收利用,再通过设有的两个驱动电机11,启动其中一个驱动电机11,使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能够带动其中一个转杆7转动,再通过设有的多个齿轮12,且多个齿轮12相互啮合设置,从而其中一个转杆7转动能够带动多个转杆7旋转,进而使转轮10转动,在转轮1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拉绳9和橡胶塞8移动,使橡胶塞8穿过换热管4,并对其内部的污垢进行清理,方便快捷,便于人们的使用,再通过设有的蜗杆16,转动把手20能够带动蜗杆16转动,进而带动两个蜗轮15转动,两个蜗轮15转动能够带动转轴和阀板14转动,使横管6的一端打开,另一端闭合,从而便于在对污垢进行清理时污水的排出,便于人们的使用,再通过蜗轮15和蜗杆16之间的自锁效果,能够保证阀板14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进气口一侧的汽轮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水箱(3),所述壳体(1)内对称设有多个与水箱(3)相匹配的换热管(4),且换热管(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箱(3)固定连通设置,两个所述水箱(3)的底部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水管(5)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横管(6),且横管(6)内设有阻挡机构,两个所述水箱(3)内均设有多个转杆(7),且多个转杆(7)的两端均通过密封轴承分别与水箱(3)的上下两侧内壁转动连接,多个所述转杆(7)的顶部均贯穿水箱(3)的内壁并向外延伸,多个所述换热管(4)的一端设有橡胶塞(8),且橡胶塞(8)的侧壁呈开口设置,多个所述橡胶塞(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绳(9),多个所述转杆(7)的杆壁均固定套接有多个与拉绳(9)相匹配的转轮(10),多个所述拉绳(9)的一端分别与多个转轮(10)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水箱(3)的顶部均设有与多个转杆(7)相匹配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1)和多个齿轮(12),多个所述齿轮(12)分别与多个转杆(7)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套接,且多个齿轮(12)相互啮合设置,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转杆(7)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11)通过U型板(13)与水箱(3)的外壁固定连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包括两个阀板(14)、两个蜗轮(15)和蜗杆(16),两个所述阀板(14)均位于横管(6)内,且两个阀板(14)分别位于出水管的两侧,两个所述阀板(14)呈垂直设置,两个所述阀板(14)均通过转轴与横管(6)转动连接,且转轴的一端贯穿横管(6)的侧壁并向外延伸,两个所述蜗轮(15)分别与两个转轴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套接,所述蜗杆(16)通过旋转套转动连接有定位块(17),且定位块(17)的侧壁与横管(6)的外壁固定连接设置,所述蜗杆(16)分别与两个蜗轮(15)相互啮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冷凝排水管(1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6)靠近蜗杆(16)一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9),两个所述蜗轮(15)和蜗杆(16)均位于防护罩(19)内设置,所述蜗杆(16)的一端贯穿防护罩(19)的内壁并向外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6)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且把手(20)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6)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挡块,且两个挡块分别与两个阀板(14)相互配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转杆(7)均远离壳体(1)一侧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水箱(3)均呈矩形设置。
CN202021024031.8U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Active CN212778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4031.8U CN212778711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4031.8U CN212778711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8711U true CN212778711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9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24031.8U Active CN212778711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87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9065A (zh) * 2022-02-15 2022-05-10 东营市纬地热力有限公司 一种间歇性饱和蒸汽长输供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9065A (zh) * 2022-02-15 2022-05-10 东营市纬地热力有限公司 一种间歇性饱和蒸汽长输供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78711U (zh) 一种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CN104746638B (zh) 强力吸污渣液分离车
CN113354011A (zh) 一种高楼落差负压蒸发环保净水装置
CN211527126U (zh) 新型磷炉尾气综合利用系统
CN207379113U (zh) 一种用于小型地源热泵的供水改进装置
CN207342444U (zh) 一种用于工业锅炉废渣废气处理装置
CN210386785U (zh) 一种棉质手套清洗烘干一体装置
CN209772912U (zh) 一种节能型自行车辐条清洗干燥一体化装置
CN208846883U (zh) 一种环保型香菇热风干燥装置
CN206669782U (zh) 一种环保节能的烟囱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8993846U (zh) 一种丁基再生胶废热利用装置
CN208187236U (zh) 一种冷却塔填料清洗装置
CN212050867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罐
CN219272554U (zh) 一种工程施工用降尘设备
CN109974501A (zh) 一种吹干效率高的船用热交换器
CN215365433U (zh) 低温余热利用废水污泥干化系统
CN217686739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的箱体组件
CN220183820U (zh) 一种横跨既有线路桥梁施工的防落物装置
CN219511120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冷却机
CN219638942U (zh) 一种有防护结构的内燃机散热器
CN218781275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密封蒸汽疏水机构
CN107055664A (zh) 一种沉底式海底油污收集系统
CN216204739U (zh) 一种基坑植筋用孔壁干燥装置
CN219762415U (zh) 一种洗箱烘干机
CN108930959A (zh) 一种用于加强石油采收的太阳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