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7660U - 送风组件和天花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送风组件和天花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7660U
CN212777660U CN202020705681.2U CN202020705681U CN212777660U CN 212777660 U CN212777660 U CN 212777660U CN 202020705681 U CN202020705681 U CN 202020705681U CN 212777660 U CN212777660 U CN 212777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topper
air supply
duct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056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嘉祥
刘浩特
吴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ream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ream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ream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ream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056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7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7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7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风组件和天花式空调器,包括送风通道,该送风通道中设置有送风机及用于降温的蒸发换热器;还包括安装板用于设置所述风机及所述蒸发换热器,还包括朝向天花下侧送风的出风口,在所述蒸发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设置有风道挡件,该风道挡件有关闭所述风道的第一位置,及打开所述风道的第二位置。通过在蒸发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的风道设置风道挡件,实现对风道的关闭和打开,解决了现有空调器当靠导风条不能完全实现风道密封带来的杂质进入空调器引起积尘问题。

Description

送风组件和天花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风组件和天花式空调器,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天花式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有导风条,在空调器关闭送风时,出风口形成较大的开口,从而使得灰尘或者小的昆虫容易从缝隙进入到空调器内部,导致空调器内部集尘较多。而且如果天花式空调器安装于厨房中时,由于厨房中在烹饪时空气中含油杂质多,在空调器关闭状态下,这些含油杂质也容易从进风口进入空调器,以此积聚在空调器内部的换热器表面,导致降低其换热效率从而影响空调器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天花式空调器的出风口不管完全密封的问题。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送风组件,包括送风通道,该送风通道中设置有送风机及用于降温的蒸发换热器;还包括安装板用于设置风机及蒸发换热器,还包括朝向天花下侧送风的出风口,在蒸发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的风道,设置有风道挡件,该风道挡件有关闭风道的第一位置,及打开风道的第二位置。
可选地,风道挡件通过驱动装置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风道挡件通过驱动装置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在风道挡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安装板形成有与风道挡件形状适配的接触面,该接触面与风道挡件对应面接触形成密封面。
可选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齿轮,该电机转动驱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风道挡件上适配的齿条齿接,用于驱动风道挡件移动;安装板设有与风道挡件适配的下导向结构,该下导向结构沿风道挡件移动的方向设置,用于限定风道挡件沿下导向结构移动。
可选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盖,该安装盖与安装板之间形成有容置腔,风道挡件在第二位置时,位于容置腔内,容置腔朝向风道的一侧形成有开口,风道挡件穿过该开口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安装盖设有与风道挡件适配的上导向结构,上导向结构沿风道挡件移动的方向设置,用于限定风道挡件沿上导向结构移动。
可选地,下导向结构为下凸筋和下凹槽的配合结构,其中下凸筋设置在安装板上,下凹槽对应设置与风道挡件的下部与凸筋配合滑动连接;和/或下导向结构为凸边与间隙槽,凸边设置在风道挡件的两侧,间隙槽设置在安装板的立壁上,凸边配合滑动连接;上导向结构为上凸筋和上凹槽的配合结构,其中上凸筋设置于安装盖的下表面,上凹槽设置于风道挡件的上表面。
可选地,驱动装置的电机固定设置在安装盖上,安装盖固定连接至安装板,安装盖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用于密封容置腔;安装盖在开口侧设置有开口立边,用于减小开口侧的开口面积,下凸筋有间隙部,该间隙部与开口立边配合。
可选地,安装板在接触面朝向出风口的一侧,形成有出风风道,该出风风道位于接触面内,且该出风风道的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小于风道挡件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出风风道被设置成至少两个风道,该两风道的出风口设置有导风件,该导风件可拆卸的设置出风口,导风件有设置位,该设置位状态下,送风风量小于最大的送风风量。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天花式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送风组件,天花式空调设置有固定部,该固定部连接拉杆,该拉杆用于把天花式空调器固定连接至屋顶或行架上。
可选地,出风口设置于天花板以下,且垂直向下送风,出风风道包括风速高的一侧和风速低的一侧;出风风道的壁面、接触面及安装板一体成型。
可选地,安装板上设置有压缩机,冷凝换热器,节流装置,压缩机、冷凝换热器,节流装置及蒸发换热器通过冷媒管密闭连通;在送风通道中,在蒸发换热器一侧紧贴设置有风机保护罩,其内设置有风机,该风机轴水平设置,形成向下的送风。
采用本实用新型送风组件,通过在蒸发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的风道设置风道挡件,实现对风道的关闭和打开,解决了现有空调器当靠导风条不能完全实现风道密封带来的杂质进入空调器引起积尘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组件所在的天花式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风道挡件和安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风道挡件和安装盖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组件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本体100,排风口101,出风口102,安装板103,导风件104,透光罩105,出风风道107,第二发光板120,第一发光板131,盖体132,风机保护罩151,风机152,安装盖153,风道挡件154,电机155,齿轮156,下凸筋157,间隙部158,海绵件159,安装耳1531,上凸筋1532,开口立边1533,挡件开口1534,齿轮孔1535,侧立边1541,上凹槽1542,齿条 1543,下凹槽1544。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或功能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根据实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送风组件,如图1至图4所示,该送风组件安装于空调器内部,用于实现对空调空间进行送风,送风组件包括送风通道,该通道中设置有风机152及用于降温的蒸发换热器,该送风组件还包括安装板103,以此安装风机152和蒸发换热器 (图中未示出),还包括朝向天花下侧送风的出风口102,在蒸发换热器与出风口102 之间的风道,设置有风道挡件154,该风道挡件154有关闭风道的第一位置,及打开风道的第二位置。其中天花是指房间天花的位置,即送风组件可以在天花以上,以下,或者部分嵌入天花中,天花一般位于人活动空间以上,从天花向下侧送风,会使降温后的空气直达人的上部,从而提供较好的舒适性。当送风组件设置在厨房的天花时向下引风会压制油烟空气。如图1和图2所示,风机152安装在风道部件中以形成送风通道,风道部件中风机152的进风一侧于蒸发换热器的换热面贴合设置,送风通道具有向下的送风孔,送风通道安装于出风口102上,其送风孔与出风口102正对,从而实现风机152 工作时,室内温度的气流经蒸发换热器的另一侧进入,经蒸发换热器进行换热降温成低温气流,并经送风通道的送风口排出再从出风口102送出,以此实现对送风的区域进行制冷。
为实现朝向天花下侧送风方式,该空调器可安装于天花板上,如通过吊装的方式安装于天花板上方,其安装板位于天花板的平面上,空调器的送风口朝向下,且送风口向下伸出到天花板平面以下,在一些使用场景如厨房,朝下送风方式能避免对厨房的灶具工作时的火焰产生干扰影响其加热锅具,以此朝下向用户所在区域送风,在较好对用户进行降温的同时避开了灶具所在区域。风道挡件154设置为在安装板103上可相对出风口102移动的方式,风道挡件154的面积要比出风口102大,从而在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完全遮盖出风口102实现对出风口102的密封,这样风道档件以上的位置就被隔离开,而不会被外部空气污染;在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出风口102与风道连通以此实现正常送风,从而在送风的情况下可以方便送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设置在安装板103上,包括电动件可以移动的连接至风道档件154,并使风道档件154相对于安装板103 发生移动,该驱动风道挡件15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实现开启出风口102;风道挡件154通过驱动装置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实现关闭出风口102。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可以是包含电机155的齿轮齿条结构,或者是包含电机155的皮带结构,以此通过齿轮齿条或者皮带的传动实现对风道挡件154的位移驱动,实现风道挡件154在关闭风道的第一位置和打开风道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做为驱动装置的一个具体结构,如图4至图10所示,包括电机155和齿轮156,电机155转动时驱动齿轮156转动,齿轮156与风道挡件154上适配的齿条1543 齿接,用于驱动风道挡件154移动;其中齿条1543与风道挡件154连接,如图4所示,齿条1543设置于风道挡件154的上表面,并可设置为与风道挡件154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减少组装工序。齿轮156与电机155的转轴通过过盈配合实现固定,通过电机155的转动带动齿轮156转动,从而使得齿条1543移动时带动风道挡件154移动。
安装板103设有与风道挡件154适配的下导向结构,该下导向结构沿风道挡件154移动的方向设置,用于限定风道挡件154沿下导向结构移动。下导向结构设置于风道挡件154与安装板103相对的位置上,以此在风道挡件154在安装板103上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风道挡件154沿着固定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在风道挡件154位于第一位置时,安装板103形成有与风道挡件154形状适配的接触面,该接触面与风道挡件154对应面接触形成密封面,从而使出风口更紧密的封闭,减少或隔绝污染空气进入到空调内部。
如图10所示,风道挡件154的相对出风口102的一侧形成立面,风道挡件154位移第一位置时,该立面与风道的壁面配合形成密封面,实现该位置的密封。可选地,在该立面和/或风道的壁面还可设置密封件,该密封件为柔性材质的部件如海绵、橡胶或硅胶等,在立面与风道的壁面接触时,柔性材质受到挤压的一侧起到加强密封作用。密封件优选为海绵,在加强密封时,海绵的吸水作用还起到在吸收冷凝水的作用,从而降低了空调器的冷凝滴水的几率,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9所示,驱动装置包括安装盖153,该安装盖153与安装板103之间形成有容置腔,风道挡件154在第二位置时,位于容置腔内,容置腔朝向风道的一侧形成有开口,风道挡件154穿过该开口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关闭风道。其中安装盖153用于安装电机155,风道挡件154位于安装盖153 与安装板103之间,电机155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安装盖153的固定柱上,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55安装在安装盖153的上表面,在安装盖153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齿轮孔1535,以供固定于电机155轴上的齿轮156容纳,以此使得齿轮156穿过齿轮孔1535伸出,以此与位于安装盖153下方的风道挡件154上的齿条1543配合。通过将电机155安装在安装盖153上表面,并设置齿轮孔1535,相对将电机155安装于安装盖153下表面的结构,由于电机155具有一定的体积,能有效的减少安装盖153与安装板103之间的距离即减少容置腔占用的体积,从而方便空调器的其他部件的安装设置。而通过安装盖153与安装板103之间形成容置腔,风道阻挡件在容置腔中移动,能起到防尘左右,减少灰尘对齿轮156齿条1543上的润滑油的累积,从而保证齿轮156齿条1543的润滑效果,增强整个风道组件工作的可靠性。
具体地,做为下导向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至图10所示,下导向结构为下凸筋157和下凹槽1544的配合结构,其中下凸筋157设置在安装板103上,下凹槽 1544设置在风道挡件154的下表面,以此实现风道挡件154的下部与下凸筋157配合滑动连接。其中下凸筋157和下凹槽1544可以设置为多个,图中所示为两个,下凹槽1544 贯穿风道挡件154的宽度,下凸筋157的长度下凹槽1544的长度,以此使得风道挡件 154在安装板103上移动时,下凹槽1544的整个凹槽内都被下凸筋157导向,从而加强了对风道挡件154的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下导向结构还可以是或者还可以包括凸边与间隙槽,其中凸边设置在风道挡件154的两侧,间隙槽设置在安装板103的立壁上,凸边配合滑动连接;其中凸边为风道挡件154的侧边形成的侧立边1541,安装板103的立壁对应设置有间隙槽,以此通过二者配合实现导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安装板103还设有与风道挡件154适配的上导向结构,该上导向结构沿风道挡件154移动的方向设置,用于限定风道挡件154沿上导向结构移动。以此在设置下导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上导向结构进一步增强对风道挡件154的导向,使其移动方向更加精确。
具体地,做为上导向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至图10所示,上导向结构为上凸筋1532和上凹槽1542的配合结构,其中上凸筋1532设置于安装盖153的下表面,上凹槽1542设置于风道挡件154的上表面。安装盖153的下表面的上凸筋1532为多个,如图中为三条,对应在风道挡件154的上表面设置有三个上凹槽1542,该上凹槽1542 设置于风道挡件154的远离出风口102方向的宽度方向的侧边,具体为在该侧边上形成立边,在立边上开口以形成上凹槽1542。以此风道挡件154在移动时,上凸筋1532在上凹槽1542内跟随移动,以此实现对风道挡件154的定位。
通过下导向结构和上导向结构,使得风道挡件154相对安装板103移动时,风道挡件154的上下表面分别被安装板103上的下凸筋157和安装盖153上的上凸筋1532进行导向,从而确保了风道挡件154朝向一个固定的方向进行精确的不会发生偏离,也确保了风道挡件154在到达第一位置时,风道挡件154的接触面与风道的壁面经实现准确的面面的良好接触而不会因为风道挡件154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偏离产生缝隙,实现面面接触形成的密封面对风道的良好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10所示,安装盖153和安装板103通过固定件如螺钉实现固定连接,具体在安装盖153的两侧边设置有带安装孔的安装耳1531,安装板103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柱,以此通过螺钉将按着耳固定于安装柱上实现安装盖153 与安装板103的固定。安装盖153和安装板103均为方形的部件,安装盖153固定于安装板103上时,安装盖153的向下伸出的与风道挡件154移动方向一致的两个侧立边分别抵接安装板103的上表面,安装盖153的向下伸出的与风道挡件154移动方向垂直的远离出风口102的侧立边相对上述的两个侧立边宽度要短,即该侧立边与安装板103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供风道挡件154处于打开风道的第二位置时,风道挡件154的与其移动方向垂直的远离出风口102的侧边抵接安装板103的立边,因而该间隙用于容纳该风道挡件154。为实现安装盖153的这些侧立边与安装板103之间更好的密封,可在这些侧立边与安装板103之间设置弹性密封件,如海绵件,以此将这些侧立边与安装板 103之间形成更好的密封接触,如图10中所示在安装盖153的一侧立边与安装板103之间设置海绵件159,以此使得安装板103与安装盖153之间形成的容置腔除了供风道挡件154移动的开口外的其他位置均为封闭。在空调器工作时,风道中的低温的送风气流会从开口进入容置腔,如果容置腔的其他位置存在细小的缝隙,送风气流从开口进入后会从这些缝隙泄露,导致送风气流会进入到安装板103上方安装蒸发换热器所在的空间内形成送风的倒灌,从而引起送风气流的部分损失,而且送风气流从这些缝隙泄露时,这些缝隙处的冷风风量小长期泄露会容易形成冷凝效应,从而在缝隙处凝结冷凝水导致安装板103存在积水产生滴落的风险。因此容置腔的密封很重要,通过安装盖153与安装板103接触的面之间设置弹性密封胶,以此实现这二者形成的容置腔除开口之外其他位置为密封,从而不会使得从开口进入的送风气流形成流通的通道,因而不会导致泄露参数倒灌和冷凝水的负面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在安装盖153的开口侧设置有开口立边1533对开口形成部分的遮挡,以此减小了开口侧的开口面积,从而减少送风气流进入容置腔的风量,降低对容置腔内部的风压以此降低形成泄露的几率,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如图7所示,开口立边1533的宽度与安装盖153的其他侧立边的宽度相同,以此安装盖153安装在安装板103上时,开口立边1533的底面与安装板103的上表面抵接。开口立边1533上开设有与风道挡件154垂直其移动方向的厚度的截面形状一致的挡件开口1534,以供风道挡件154在移动时从挡件开口1534通过,挡件开口1534的开口面积稍大于风道挡件154的截面,此时挡件开口1534与风道挡件154之间的细小缝隙能有效的降低送风气流进入这些风险内的风量,以此实现容置腔有更好的密封效果。在安装板103的下凸筋157上设置有间隙部158,以与开口立边1533配合实现开口立边1533 抵接至安装板103的上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安装板103在接触面朝向出风口102的一侧,形成有出风风道107,该出风风道107位于接触面内,且该出风风道107 的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小于风道挡件154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以此实现风道挡件154移动到第一位置时间出风风道107完全遮挡以关闭出风风道107,如图2所示,出风风道107向下延伸成筒状,从送风风道出来的气流经筒状的出风风道107的导向形成朝下的送风气流,以实现朝下送风。具体地,出风风道107被设置成至少两个风道,图3的风道为3个,分别形成3个筒状的风道,在这些风道的出风口102侧设置有导风件104,该导风件104可拆卸的设置出风口102,导风件104有设置位,可手动对导风件 104进行调节设置,具体导风件104可沿轴线在筒状的风道内转动以形成不同的设置位,该设置位状态下,送风风量小于最大的送风风量。以此使得导风件104处于设置位时,对风道的壁面内形成正压,使得处于风道中的容置腔的开口承担此正压,当角度较大时,风道内的风压最大,以此对容置腔的开口形成最大的压力,因而容置腔的密封设置尤为重要,通过上述设置在安装盖153于安装板之间的弹性密封件,能避免开口处的风压对安装盖153与安装板103的接触面处产生漏风。
另一方便,特别是设置在出风口102位置的导风件104转动到处于垂直于出风风道时,可以减少出风口102至风道档件154之间的一端风道内壁面,容易受外部灰尘或油烟的污染,其中导风件104可以设置成电机驱动的形式,在关闭出风口时,使其垂直于所述出风风道,从而进一步减少对空调内部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天花式空调器,该天花式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提出的送风组件,该天花式空调器的四周位置设置有固定部,该固定板连接拉杆,以实现将天花式空调器吊装的方式连接至屋顶或者行架上。进一步地,天花式空调器的出风口102设置于天花板以下,且垂直向下送风。其中出风风道107的壁面、接触面及安装板103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以此减少部件和减少组装的工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调器包括本体100,其本体100包括外部的外壳体和安装板103,壳体的下部安装有空调器的下部的安装板103,安装板103 上除了安装蒸发换热器,还设置有压缩机(图中未示出),冷凝换热器(图中未示出),节流装置(图中未示出),压缩机、冷凝换热器、节流装置及蒸发换热器通过冷媒管密闭连通,以此形成制冷或者制热系统,此时安装板103上安装了所有制冷或者制热系统的基本部件,这些部件位于外壳体与安装板103形成的内部腔体内,该天花式空调器为整体式空调。本体100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以提供对冷凝器和蒸发器进行换热的风量,在本体100的另一侧设置有排风口101以排出经冷凝器换热后的风量。其中蒸发器换热器的一侧面紧贴风机152保护罩151设置,在风机152保护罩151内安装风机152,其风机152安装有离心风轮,风机152轴水平设置,风机152罩形成向下的开口,且风机152轴与蒸发器换热器的该侧面垂直,以此实现从风机152运行时,经过蒸发换热器的送风井风机152轴的轴向进入风轮,并从风机152罩的开口排出,形成向下的送风,经风道向下送出空调器外。由离心风轮的工作特性易知,从风机罩152的开口出来的风排出到出风风道107中时,会形成风速高的的一侧和风速低的一侧,也即出风风道107的三个风道的出风风速不一致,越靠近风机罩152 的开口的风道风速越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围绕竖直设置的筒状的风道壁面外侧的周围还设置有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包括盖体132和第一发光板131,在盖体132中形成导光通道,对第一发光板131发出的光线形成向下导向,相对现有的空调器的指示灯方式的点状显示,第一发光板131分布于出风口102的风道壁面周围,形成面状的显示,且由于出风口102垂直向下朝向用户所在区域送风,因而被用户查看到,用户只要稍稍抬头即可查看到送风口周围的第一发光板131的发光状态,从而方便用户了解到当前空调器的工作状态,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该空调器的安装板103底面还安装有第二发光板120,该第二发光板120包括多个发光体,朝向用户区域发光,在发光板的外侧还设置有透光罩105。第二发光板120发射的光通过透光罩105射出,以此起到照明和指示作用。通过在空调器的安装板103设置发光板,由于安装板103区域面积较大,因此使得整个空调器还兼具有照明功能,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送风组件,包括送风通道,该送风通道中设置有送风机及用于降温的蒸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用于设置所述风机及所述蒸发换热器,还包括朝向天花下侧送风的出风口,在所述蒸发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设置有风道挡件,该风道挡件有关闭所述风道的第一位置,及打开所述风道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挡件通过驱动装置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风道挡件通过驱动装置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在所述风道挡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安装板形成有与所述风道挡件形状适配的接触面,该接触面与所述风道挡件对应面接触形成密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齿轮,该电机转动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与所述风道挡件上适配的齿条齿接,用于驱动所述风道挡件移动;所述安装板设有与所述风道挡件适配的下导向结构,该下导向结构沿所述风道挡件移动的方向设置,用于限定所述风道挡件沿所述下导向结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盖,该安装盖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风道挡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朝向所述风道的一侧形成有开口,所述风道挡件穿过该开口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安装盖设有与所述风道挡件适配的上导向结构,所述上导向结构沿所述风道挡件移动的方向设置,用于限定所述风道挡件沿所述上导向结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向结构为下凸筋和下凹槽的配合结构,其中所述下凸筋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下凹槽对应设置与所述风道挡件的下部与所述凸筋配合滑动连接;和/或所述下导向结构为凸边与间隙槽,所述凸边设置在所述风道挡件的两侧,所述间隙槽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立壁上,所述凸边配合滑动连接;所述上导向结构为上凸筋和上凹槽的配合结构,其中所述上凸筋设置于所述安装盖的下表面,所述上凹槽设置于所述风道挡件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盖上,所述安装盖固定连接至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容置腔;安装盖在开口侧设置有开口立边,用于减小所述开口侧的开口面积,所述下凸筋有间隙部,该间隙部与所述开口立边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在所述接触面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形成有出风风道,该出风风道位于所述接触面内,且该出风风道的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风道挡件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所述出风风道被设置成至少两个风道,该两风道的出风口设置有导风件,该导风件可拆卸的设置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件有设置位,该设置位状态下,送风风量小于最大的送风风量。
8.一种天花式空调器,其主体设置在天花高度,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送风组件,所述天花式空调设置有固定部,该固定部连接拉杆,该拉杆用于把所述天花式空调器固定连接至屋顶或行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天花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天花板以下,且垂直向下送风,所述安装板的出风风道包括风速高的一侧和风速低的一侧;出风风道的壁面、接触面及所述安装板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天花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压缩机,冷凝换热器,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冷凝换热器,节流装置及所述蒸发换热器通过冷媒管密闭连通;在所述送风通道中,在所述蒸发换热器一侧紧贴设置有风机保护罩,其内设置有风机,该风机轴水平设置,形成向下的送风。
CN202020705681.2U 2020-04-30 2020-04-30 送风组件和天花式空调器 Active CN212777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5681.2U CN212777660U (zh) 2020-04-30 2020-04-30 送风组件和天花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5681.2U CN212777660U (zh) 2020-04-30 2020-04-30 送风组件和天花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7660U true CN212777660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6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5681.2U Active CN212777660U (zh) 2020-04-30 2020-04-30 送风组件和天花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7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64852A1 (en) Air conditioner
CN212777660U (zh) 送风组件和天花式空调器
KR20050014293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60083016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761118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80011506A (ko) 외기도입장치의 개폐구조
KR20080011507A (ko) 외기도입장치의 제어방법
KR100584299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662154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210870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20080010979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외기도입장치
KR100461643B1 (ko) 창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측 부품 조립구조
KR100547688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팬하우징 설치구조
KR100553045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564463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에어토출구조
KR100564454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547687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564456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553049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50048866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662155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팬 및 모터 설치구조
KR100564458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50061979A (ko) 공기조화기의 드레인팬
KR20060082248A (ko) 공기조화기의 모터 설치구조
KR20060098272A (ko) 공기조화기의 모터 설치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