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6520U - 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6520U
CN212776520U CN202021576580.6U CN202021576580U CN212776520U CN 212776520 U CN212776520 U CN 212776520U CN 202021576580 U CN202021576580 U CN 202021576580U CN 212776520 U CN212776520 U CN 212776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late
shaft
notches
upper supporting
lower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765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长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gaoxi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gaoxi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gaoxi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gaoxi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765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6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6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6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包括有上撑板和下撑板,上撑板的第一端与下撑板的第一端铰链连接,壳体上开设有滑槽,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凹口,多个凹口沿滑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上撑板的第二端和下撑板的第二端均设于滑槽内,下撑板的第二端可相对滑槽转动,上撑板第二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孔,第一容纳孔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容纳孔的开口处设有第一滚珠,借由第一弹簧施加的弹力驱使第一滚珠抵紧于凹口内,当上撑板的第二端沿滑槽滑动时,第一滚珠依次滑入多个凹口内。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支撑角度的灵活调节,而且调节过程中的顺滑性更好、用户体验较佳。

Description

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兼具折叠和支撑功能的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以无线充电座为例,为了方便放置手机,无线充电座一般设置为平板状,使用时,需将无线充电座放置于桌面等处,但是由于其缺少支撑以及角度调节的机构,导致手机在充电时只能保持在平置的状态,用户无法及时对手机上显示的信息进行查看,因此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支撑角度的灵活调节、兼具折叠和展开功能、调节过程中的顺滑性更好、用户体验较佳的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安装于预设的壳体上,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上撑板和下撑板,所述上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撑板的第一端铰链连接,以令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能够相对翻转,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凹口,多个凹口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和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均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滑槽转动,所述上撑板第二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孔,所述第一容纳孔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容纳孔的开口处设有第一滚珠,借由所述第一弹簧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第一滚珠抵紧于所述凹口内,当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沿所述滑槽滑动时,所述第一滚珠依次滑入多个凹口内,借由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凹口的弹性卡合作用,将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限位于相应位置。
优选地,所述下撑板第二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容纳孔,所述第二容纳孔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容纳孔的开口处设有第二滚珠,借由所述第二弹簧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第二滚珠抵紧于所述凹口内,当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沿所述滑槽滑动时,所述第二滚珠依次滑入多个凹口内,借由所述第二滚珠与所述凹口的弹性卡合作用,将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限位于相应位置。
优选地,所述上撑板的第一端形成有铰接轴套,所述下撑板的第一端形成有两个端部轴套,所述铰接轴套插设于两个端部轴套之间,所述铰接轴套内穿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端部轴套内,借由所述铰接轴套、两个端部轴套和铰接轴的配合,令所述上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撑板的第一端铰链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滑轴,两个第一容纳孔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滑轴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滑轴,两个第二容纳孔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滑轴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上撑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滑轴的直径,所述下撑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滑轴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上撑板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撑板的长度。
一种无线充电座,其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壳体的背侧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上撑板和下撑板,所述上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撑板的第一端铰链连接,以令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能够相对翻转,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凹口,多个凹口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和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均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滑槽转动,所述上撑板第二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孔,所述第一容纳孔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容纳孔的开口处设有第一滚珠,借由所述第一弹簧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第一滚珠抵紧于所述凹口内,当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沿所述滑槽滑动时,所述第一滚珠依次滑入多个凹口内,借由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凹口的弹性卡合作用,将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限位于相应位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中,将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的第一端相互铰链,使得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能够相对翻转,进而实现折叠和展开功能,在此基础上,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和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均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滑槽内,在折叠、展开或者调节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的翻转角度时,只需对所述上撑板进行推拉,使得所述第一滚珠依次滑入多个凹口内,在所述第一弹簧施加的弹力作用下,驱使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凹口弹性卡合,从而将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定位于相应的角度位置,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上设置了可多角度翻转的支撑机构,不仅能对所述壳体起到支撑作用,还能实现对支撑角度的灵活调节,进而满足多角度支撑需求,同时该支撑机构兼具折叠和展开功能,使得其更易于收纳在所述滑槽内,此外,本实用新型在调节过程中的顺滑性更好、用户体验更佳,因此更具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线充电座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一;
图2为无线充电座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二;
图3为无线充电座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一;
图4为无线充电座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二;
图5为无线充电座展开状态下的分解图;
图6为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处于多种折叠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7为无线充电座的局部分解图;
图8为壳体与支座的结构图一;
图9为壳体与支座的结构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结合图1至图7所示,其安装于预设的壳体1上,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有上撑板20和下撑板21,所述上撑板20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撑板21的第一端铰链连接,以令所述上撑板20和所述下撑板21能够相对翻转,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凹口11,多个凹口11沿所述滑槽10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上撑板20的第二端和所述下撑板21的第二端均设于所述滑槽10内,所述下撑板21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滑槽10转动,所述上撑板20第二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孔200,所述第一容纳孔200内设有第一弹簧201,所述第一容纳孔200的开口处设有第一滚珠202,借由所述第一弹簧201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第一滚珠202抵紧于所述凹口11内,当所述上撑板20的第二端沿所述滑槽10滑动时,所述第一滚珠202依次滑入多个凹口11内,借由所述第一滚珠202与所述凹口11的弹性卡合作用,将所述上撑板20的第二端限位于相应位置。
上述结构中,将所述上撑板20和所述下撑板21的第一端相互铰链,使得所述上撑板20和所述下撑板21能够相对翻转,进而实现折叠和展开功能,在此基础上,所述上撑板20的第二端和所述下撑板21的第二端均设于所述壳体1的所述滑槽10内,在折叠、展开或者调节所述上撑板20和所述下撑板21的翻转角度时,只需对所述上撑板20进行推拉,使得所述第一滚珠202依次滑入多个凹口11内,在所述第一弹簧201施加的弹力作用下,驱使所述第一滚珠202与所述凹口11弹性卡合,从而将所述上撑板20和所述下撑板21定位于相应的角度位置,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在壳体1上设置了可多角度翻转的支撑机构,不仅能对所述壳体1起到支撑作用,还能实现对支撑角度的灵活调节,进而满足多角度支撑需求,同时该支撑机构兼具折叠和展开功能,使得其更易于收纳在所述滑槽10内,此外,本实用新型在调节过程中的顺滑性更好、用户体验更佳,因此更具应用前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核心技术点,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撑板21第二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容纳孔210,所述第二容纳孔210内设有第二弹簧211,所述第二容纳孔210的开口处设有第二滚珠212,借由所述第二弹簧211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第二滚珠212抵紧于所述凹口11内,当所述下撑板21的第二端沿所述滑槽10滑动时,所述第二滚珠212依次滑入多个凹口11内,借由所述第二滚珠212与所述凹口11的弹性卡合作用,将所述下撑板21的第二端限位于相应位置。
上述结构的下撑板21同样可以实现灵活滑动,在操作时,通过推拉下撑板21,可随之调节下撑板21在滑槽10内的相对位置,从而对所述上撑板20和所述下撑板21之间夹角的进一步调节。由此可见,本实施例可分别对所述上撑板20和所述下撑板21进行调节,同时配合二者之间的铰链作用,不仅实现了支撑角度的灵活设置,而且更易于执行折叠和展开操作。
为了实现上下支撑板的铰链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撑板20的第一端形成有铰接轴套203,所述下撑板21的第一端形成有两个端部轴套213,所述铰接轴套203插设于两个端部轴套213之间,所述铰接轴套203内穿设有铰接轴22,所述铰接轴22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端部轴套213内,借由所述铰接轴套203、两个端部轴套213和铰接轴22的配合,令所述上撑板20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撑板21的第一端铰链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撑板20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滑轴204,两个第一容纳孔200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滑轴204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下撑板21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滑轴214,两个第二容纳孔210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滑轴214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撑板2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滑轴204的直径,所述下撑板2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滑轴214的直径。上述厚度设置,可使得上下支撑板在翻转后能够较好地层叠,同时可减少用料,使得支撑机构更加轻薄、小巧。
为了进一步提高折叠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撑板20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撑板21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0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狭槽110,多个凹口11均位于所述狭槽110内。在所述狭槽110的作用下,可有效防止滚珠脱出。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座,结合图1至图7所示,其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至少一个无线充电模块12,所述壳体1的背侧设有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有上撑板20和下撑板21,所述上撑板20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撑板21的第一端铰链连接,以令所述上撑板20和所述下撑板21能够相对翻转,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凹口11,多个凹口11沿所述滑槽10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上撑板20的第二端和所述下撑板21的第二端均设于所述滑槽10内,所述下撑板21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滑槽10转动,所述上撑板20第二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孔200,所述第一容纳孔200内设有第一弹簧201,所述第一容纳孔200的开口处设有第一滚珠202,借由所述第一弹簧201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第一滚珠202抵紧于所述凹口11内,当所述上撑板20的第二端沿所述滑槽10滑动时,所述第一滚珠202依次滑入多个凹口11内,借由所述第一滚珠202与所述凹口11的弹性卡合作用,将所述上撑板20的第二端限位于相应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内设有两个无线充电模块12。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设有线路板13,所述无线充电模块12电性连接于所述线路板13。
为了对放置于充电座上的电子设备起到托起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有面壳100,所述面壳100的下端边缘处设有能够在预设角度内翻转的托板101。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托板101的边缘处形成有方形轴102,所述面壳100的下端边缘处开设有轴槽103,所述方形轴102设于所述轴槽103内,所述方形轴102朝向所述轴槽103的一侧形成有圆角部104,借由所述圆角部104与所述轴槽103的配合,令所述托板101能够相对所述面壳100翻转预设角度。
具体地,所述托板101可相对所述面壳100翻转90°。
上述结构中,通过所述轴槽103、方形轴102、圆角部104的配合,可限制所述托板101的翻转角度,无需其他限位、抵挡机构,因此结构更加简单、更易于实现。
为使得折叠后的整体效果更加美观,本实施例中,所述面壳100上开设有台阶口105,所述台阶口105位于所面壳100的下端边缘处,当所述托板101翻转至所述台阶口105内时,所述托板101的表面与所述面壳100的表面平齐。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托板101上嵌设有第一磁铁106,所述台阶口105内嵌设有第二磁铁107,所述第一磁铁106与所述第二磁铁107磁性相吸。在上述第一、第二磁铁的磁吸作用下,可使得所述托板101在折叠后紧密盖合于所述面壳100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壳100上设有至少一个充电位标记108,所述充电位标记108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12一一对齐。
实施例二
实际应用中,对于一些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而言,比如手机、智能手表、手环等等,其一般在出厂时即配置有独立的无线充电器,此类无线充电器一般比较小巧,当其放置于桌面等处时,极易因外力、振动或者其他误操作,导致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分离,因缺少对无线充电器进行固定、限制的机构,导致无线充电器与电子设备不能稳定、良好地接触,充电过程的可靠性较差。
对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能够对无线充电器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的支座,结合图7至图9所示,所述支座3可安装于预设的壳体1上,所述支座3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无线充电器300的卡口30,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插槽14,所述壳体1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插槽14相对齐的插口140,所述支座3经由所述插口140插入所述插槽14内,且所述支座3与所述插槽14紧密配合。
上述结构中,所述无线充电器300可装配于所述支座3的卡口30内,利用所述支座3对所述无线充电器300起到支撑和限制作用,然后将所述支座3插装于壳体1上的所述插槽14内,当用户进行充电时,只需将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放置于壳体1的相应位置,有效避免了所述无线充电器300翻转、与电子设备脱离等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无线充电过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座3呈长方体状。
为了方便线缆引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座3上开设有线槽31,所述线槽31与所述卡口30相连通,所述线槽31用于穿过所述无线充电器300的线缆301。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槽壁141,所述插槽14位于所述槽壁141的内侧。其中,利用所述槽壁141可以与所述支座3更加紧密地配合。
为了对所述支座3起到锁紧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槽壁141上嵌设有按压式锁扣142,所述支座3的端部形成有伞形扣帽32,所述伞形扣帽32与所述按压式锁扣142相互对齐,当所述支座3插入所述插槽14之内时,所述伞形扣帽32与所述按压式锁扣142相互锁合。
装入或者取出所述支座3时,只需对所述支座3执行按压操作即可实现。
为了使得组装后的外形结构更加平整,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支座3插入所述插槽14之内时,所述支座3的外端面与所述壳体1的侧面平齐。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座,结合图1至图9所示,其包括有壳体1和支座3,所述壳体1内设有至少一个无线充电模块12,所述支座3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无线充电器300的卡口30,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插槽14,所述壳体1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插槽14相对齐的插口140,所述支座3经由所述插口140插入所述插槽14内,且所述支座3与所述插槽14紧密配合。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安装于预设的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上撑板和下撑板,所述上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撑板的第一端铰链连接,以令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能够相对翻转,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凹口,多个凹口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和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均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滑槽转动,所述上撑板第二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孔,所述第一容纳孔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容纳孔的开口处设有第一滚珠,借由所述第一弹簧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第一滚珠抵紧于所述凹口内,当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沿所述滑槽滑动时,所述第一滚珠依次滑入多个凹口内,借由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凹口的弹性卡合作用,将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限位于相应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撑板第二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容纳孔,所述第二容纳孔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容纳孔的开口处设有第二滚珠,借由所述第二弹簧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第二滚珠抵紧于所述凹口内,当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沿所述滑槽滑动时,所述第二滚珠依次滑入多个凹口内,借由所述第二滚珠与所述凹口的弹性卡合作用,将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限位于相应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板的第一端形成有铰接轴套,所述下撑板的第一端形成有两个端部轴套,所述铰接轴套插设于两个端部轴套之间,所述铰接轴套内穿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端部轴套内,借由所述铰接轴套、两个端部轴套和铰接轴的配合,令所述上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撑板的第一端铰链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滑轴,两个第一容纳孔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滑轴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滑轴,两个第二容纳孔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滑轴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滑轴的直径,所述下撑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滑轴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板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撑板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狭槽,多个凹口均位于所述狭槽内。
9.一种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壳体的背侧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上撑板和下撑板,所述上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撑板的第一端铰链连接,以令所述上撑板和所述下撑板能够相对翻转,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凹口,多个凹口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和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均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下撑板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滑槽转动,所述上撑板第二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孔,所述第一容纳孔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容纳孔的开口处设有第一滚珠,借由所述第一弹簧施加的弹力驱使所述第一滚珠抵紧于所述凹口内,当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沿所述滑槽滑动时,所述第一滚珠依次滑入多个凹口内,借由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凹口的弹性卡合作用,将所述上撑板的第二端限位于相应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有面壳,所述面壳的下端边缘处设有能够在预设角度内翻转的托板,所述托板的边缘处形成有方形轴,所述面壳的下端边缘处开设有轴槽,所述方形轴设于所述轴槽内,所述方形轴朝向所述轴槽的一侧形成有圆角部,借由所述圆角部与所述轴槽的配合,令所述托板能够相对所述面壳翻转预设角度,所述托板上嵌设有第一磁铁,所述面壳上开设有台阶口,所述台阶口位于所述面壳的下端边缘处,所述台阶口内嵌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磁性相吸。
CN202021576580.6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Active CN212776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6580.6U CN212776520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6580.6U CN212776520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6520U true CN212776520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49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76580.6U Active CN212776520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65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9362A (zh) * 2021-10-08 2021-12-21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终端支架和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9362A (zh) * 2021-10-08 2021-12-21 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终端支架和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90120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bracket an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US8848361B2 (en) Adjustable docking apparatus
US8323040B2 (en) Docking station with moveable connector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JP5177917B1 (ja) 携帯型情報端末用充電台
US20150011165A1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holder and controller for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WO2005086466A1 (ja) 携帯端末用クレードル装置
CN111765353A (zh) 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KR20130082285A (ko) 지지판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CN212776520U (zh) 一种多角度翻转式支撑机构及无线充电座
US20110057614A1 (en) Power Supply Adapter
US20130119220A1 (en) Fix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Screen
CN210007730U (zh) 移动终端
CN212659987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支座及无线充电座
US8481189B2 (en) Battery receptacle
CN108076172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3207083U (zh) 终端固持装置及稳定器
CN210183362U (zh) 移动终端
CN112671118A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219937969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5268364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20935217U (zh) 电子设备附件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20544746U (zh) 一种移动充电座
WO2023174384A1 (zh) 卡托、卡座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16216001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6490624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