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2202U - 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2202U
CN212772202U CN202020363198.0U CN202020363198U CN212772202U CN 212772202 U CN212772202 U CN 212772202U CN 202020363198 U CN202020363198 U CN 202020363198U CN 212772202 U CN212772202 U CN 212772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wall
section
revetment
gree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31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栋
孙许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3631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2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2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22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包括从水域向陆地方向依次设置的加固段、挡土墙和绿道,在所述加固段与挡土墙之间以及挡土墙与绿道之间间隔有护坡。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采用生态的方法对本身结构不够稳定的堤岸进行加固和景观造型,保证堤岸的稳定性,同时在邻水较近处设置不同形式的绿道,结构稳定且兼具景观效果,便于观景和休闲,使用范围广,在湖泊、河流,湿地公园皆可采用。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
背景技术
在湿地、城市外部的湖泊、河流等,有的地方由于本身的地形、土质等原因,水体的堤岸不够稳定,在进行城市型规划活动,如建立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休闲娱乐设施时,需要进行景观设计,如果采用自然型的驳岸,对环境本身影响较小,景观效果好,但是由于水体的堤岸结构不够稳定,遭遇大雨冲刷,或者长时间的重力作用,驳岸会发生变形,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稳定且兼具景观效果的驳岸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堤岸结构不够稳定,景观效果差。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包括从水域向陆地方向依次设置的加固段、挡土墙和绿道,在所述加固段与挡土墙之间以及挡土墙与绿道之间间隔有护坡。
作为优选,所述加固段连接水域设置且全段位于多年平均水位以下,所述加固段包括块石段和木桩段,所述块石段由块石和河泥夯实而成,所述木桩段为沿堤设置的竖向插入泥土的松木桩。
作为优选,所述松木桩的高度大于等于200cm,所述松木桩底部的直径小于上端的直径,所述松木桩距离底端60cm以上部分的直径不小于15cm。
作为优选,所述挡土墙为重力式挡土墙,在所述挡土墙上端设置有自然景石。
作为优选,所述自然景石为千层石和/或黄石。
作为优选,所述绿道为齐平于景观绿地的绿道,所述绿道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道砟层、灰土层、水稳层、稀浆封层和沥青层,在所述绿道下方设置有连接景观绿地和护坡的涵管。
作为优选,在所述绿道内侧设置有向水域方向延伸的观景平台,所述观景平台的支撑腿埋入护坡内。
作为优选,所述绿道为高于景观绿地设置的架空型的绿道,所述绿道包括支撑架和防腐木拼接而成的路面。
作为优选,在护坡上种植有护坡耐水湿植物。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采用生态的方法对本身结构不够稳定的堤岸进行加固和景观造型,保证堤岸的稳定性,同时在邻水较近处设置不同形式的绿道,结构稳定且兼具景观效果,便于观景和休闲,使用范围广,在湖泊、河流,湿地公园皆可采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的绿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建设用地(驿站)代替绿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包括从水域向陆地方向依次设置的加固段6、挡土墙7和绿道8,在加固段6与挡土墙7之间以及挡土墙7与绿道8之间间隔有护坡9。
加固段6连接水域设置且全段位于多年平均水位以下,加固段6包括块石段61和木桩段62,块石段61由块石和河泥夯实而成,块石段61的厚度至少25cm,块石段61的底端部分设置在历史最低水位以下,木桩段62为沿堤设置的竖向插入泥土的松木桩。松木桩的高度大于等于200cm,松木桩底部的直径小于上端的直径,松木桩距离底端60cm以上部分的直径不小于15cm,松木桩4的设置防止护坡9段2变形且防止护坡9段2向水域方向滑坡,在护坡9上种植有护坡耐水湿植物。
挡土墙7采用直立式的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土体侧压力,防止堤岸下滑。重力式挡土墙可用块石、片石、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或采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在挡土墙7上端设置有自然景石71,自然景石71为千层石和/或黄石,提升景观效果。
本实施例的绿道8为齐平于景观绿地的绿道8,绿道8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道砟层1、灰土层2、水稳层3、稀浆封层4和沥青层5,在绿道8下方设置有连接景观绿地和护坡9的涵管10。
沥青层5为40mm厚彩色沥青。稀浆封层4厚度设置为6mm。水稳层3由粒料和灰浆体积组成,粒料为级配碎石,灰浆体积包括水和胶凝材料。混合材料分活性和非活性两大类。活性材料是粉煤灰等物质,可与水泥中析出的氧化钙作用。非活性材料是不具有活性或活性甚低的人工或天然的矿物材料,对这类材料的品质要求是材料的细度和不含有害的成分。灰土层2包括上灰土层21和下灰土层22,上灰土层21为400mm厚的8%灰土,下灰土层22为200mm厚的6%灰土。道砟层1为500mm厚的粗砂砾或者碎石,夯实加固。该绿道8结构稳定,不会因为地下水位高而产生沉降,不仅满足人行要求,更能满足在观光电动车行车要求,适合沿湖、沿河以及在湿地公园设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加固段6和挡土墙7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绿道8的设置。
绿道8为齐平于景观绿地的绿道8,绿道8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道砟层、灰土层、水稳层、稀浆封层和沥青层,在绿道8下方设置有连接景观绿地和护坡9的涵管。在绿道8内侧设置有向水域方向延伸的观景平台,观景平台包括台面11和支撑腿12,在台面三周(除面向绿道的一周)设置护栏13,观景平台11的支撑腿12埋入护坡9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加固段6和挡土墙7结构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不同的是绿道8的设置。
本实施例的绿道8为高于景观绿地设置的架空型的绿道8,绿道8包括支撑架15和防腐木拼接而成的路面16。架空型的绿道8不影响景观绿地的景观效果,且无需设置涵洞,雨水可以直接从绿道8下方流入水体,景观陆地以及各景观设施不会形成内涝。且架空的绿道8,高度较高,同时具备景观平台的作用。
除了上述实施例的绿道8设置外,还可以预留建设用地17代替绿道8,如图4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水域向陆地方向依次设置的加固段、挡土墙和绿道,在所述加固段与挡土墙之间以及挡土墙与绿道之间间隔有护坡;所述绿道为齐平于景观绿地的绿道,所述绿道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道砟层、灰土层、水稳层、稀浆封层和沥青层,在所述绿道下方设置有连接景观绿地和护坡的涵管;所述灰土层包括上灰土层和下灰土层,所述上灰土层为400mm厚的8%灰土,所述下灰土层为200mm厚的6%灰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段连接水域设置且全段位于多年平均水位以下,所述加固段包括块石段和木桩段,所述块石段由块石和河泥夯实而成,所述木桩段为沿堤设置的竖向插入泥土的松木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木桩的高度大于等于200cm,所述松木桩底部的直径小于上端的直径,所述松木桩距离底端60cm以上部分的直径不小于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为重力式挡土墙,在所述挡土墙上端设置有自然景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景石为千层石和/或黄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绿道内侧设置有向水域方向延伸的观景平台,所述观景平台的支撑腿埋入护坡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护坡上种植有护坡耐水湿植物。
CN202020363198.0U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72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3198.0U CN212772202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3198.0U CN212772202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2202U true CN212772202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26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319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72202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2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4460A (zh) 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方法
CN106638918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10216254U (zh) 一种混凝土护栏结构
CN210163741U (zh)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调蓄树池
CN114960545B (zh) 一种构建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2772202U (zh) 一种采用生态方法固岸的驳岸结构
CN214301528U (zh) 城市河道挡墙的海绵化改造系统
CN212026135U (zh) 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
CN214459302U (zh) 利于道路路面铺装和净化路面排水水质的生态结构
CN214573096U (zh) 具有高透水性的人行道铺装结构
CN205296069U (zh) 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CN212247721U (zh) 一种透水砖铺装结构
CN109403356B (zh)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CN211395241U (zh) 一种人行碧道
CN204959774U (zh) 浸水路堤高边坡联锁式生态砖柔性防护结构
CN108824418B (zh) 基于就地固化技术的整条路基穿越水塘的道路施工方法
CN113373865A (zh) 一种框架式堤塘结构
CN112176944A (zh) 一种亲水平台护岸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5804371U (zh) 一种防护胀缩性岩土路堑边坡的结构
CN205329670U (zh) 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
CN219315762U (zh) 陆上风电场道路护坡结构
CN217630000U (zh) 防沙治沙生态护坡结构
CN216920191U (zh) 一种可富集重金属的易垮塌地质河道岸堤加固设施
CN219772852U (zh) 一种多功能生态河道断面结构
CN215289938U (zh) 一种自然驳岸草坡入水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