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67616U - 盖体 - Google Patents

盖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67616U
CN212767616U CN202021637700.9U CN202021637700U CN212767616U CN 212767616 U CN212767616 U CN 212767616U CN 202021637700 U CN202021637700 U CN 202021637700U CN 212767616 U CN212767616 U CN 212767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upper cover
cover
lower cov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377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世平
任艳玲
蒋士龙
解庆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Feihe Dai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Feihe Dai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Feihe Dai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Feihe Dai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377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67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67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67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涉及包装用具技术领域;盖体包括相铰接的上盖和下盖;上盖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扣;下盖的外壁设有相连接的第二卡扣和凸条,凸条位于第二卡扣下方,凸条向外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二卡扣向外凸出的高度;上盖和下盖扣合时,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相卡合,并与凸条相抵。本实用新型在打开上盖时,第一卡扣能够依次沿着凸条和第二卡扣上行,解除连接,便于用户单手操作打开上盖;在关闭上盖时,由于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材质一般为塑料,因此通过两个卡扣的挤压能够在扣合时有明显的关闭提示音,进行反馈,便于用户获知上盖是否扣紧,避免上盖未扣紧而出现洒粉现象。

Description

盖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盖体。
背景技术
容器一般通过盖体与自身的扣合来实现内部内容物的密封和保存,以承装奶粉的容器为例,其盖体一般包括上盖和下盖,下盖安装在容器的敞口处,通过上盖与下盖的扣合来实现容器的密封,上盖与下盖的配合一般通过卡扣和卡槽实现。
但是由于卡扣和卡槽的连接紧密,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除两者连接,因此需要用户双手操作开启,十分不便;而且上盖与下盖在扣合时没有提示音的反馈,用户无法得知是否关紧上盖,容易出现未完全关闭上盖导致洒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以解决现有的盖体需要双手操作打开,开启不便,且没有关闭反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盖体,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盖体,包括相铰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扣;所述下盖的外壁设有相连接的第二卡扣和凸条,所述凸条位于所述第二卡扣下方,所述凸条向外凸出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卡扣向外凸出的高度;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扣合时,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相卡合,并与所述凸条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凸条向外凸出的高度为所述第二卡扣向外凸出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的侧壁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陷部,所述下盖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适配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内侧,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凸条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连接有防盗条,所述防盗条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部上,并与所述第二卡扣相对设置;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扣合时,所述第一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防盗条之间,且所述防盗条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贴合;所述防盗条设有卡槽或卡孔,所述第二凹陷部外侧设有与所述卡槽或卡孔相卡合的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至所述防盗条下端的距离和至所述防盗条上端的距离之比小于五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铰链组件相连接,以使所述上盖能够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下转动,且处于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上盖相对于与所述下盖转动的角度不小于180°;其中,所述铰链组件被构造为:当所述上盖相对于所述下盖由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至大于90°角时,所述铰链组件通过自身弹性使所述上盖转动至所述打开状态;当所述上盖相对于所述下盖由打开向关闭转动至小于90°角时,所述铰链组件通过自身弹性使所述上盖转动至关闭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一端与所述上盖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盖相连接;所述第一铰链设有靠近所述上盖的第一弯折部和靠近所述下盖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盖的周向一致,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盖的周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内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内插舌,所述下盖内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内密封壁,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扣合时,所述内插舌与所述内密封壁密封配合;和/或,所述上盖内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外插舌,所述下盖内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外密封壁,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扣合时,所述外插舌与所述外密封壁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的内壁底部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下盖的外壁的底部设有第二密封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相对设置的弧形按槽。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的内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搁勺架和限位部,所述搁勺架为镂空结构;勺子的舀取部安装在所述搁勺架上,勺子的勺把与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体,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配合实现上盖和下盖的连接,并且通过具有一定凸起高度的凸条与第一卡扣相抵,在打开上盖时,第一卡扣能够依次沿着凸条和第二卡扣上行,解除连接,便于用户单手操作打开上盖;在关闭上盖时,由于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材质一般为塑料,因此通过两个卡扣的挤压能够在扣合时有明显的关闭提示音,进行反馈,便于用户获知上盖是否扣紧,避免上盖未扣紧而出现洒粉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在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剖面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部放大图。
图标:
1-上盖;2-下盖;3-第一卡扣;4-第二卡扣;5-凸条;6-第一凹陷部;7-第二凹陷部;8-防盗条;9-第三卡扣;10-第一铰链;11-内插舌;12-内密封壁;13-外插舌;14-外密封壁;15-第一密封圈;16-第二密封圈;17-弧形按槽;18-搁勺架;19-第一固定片;20-第二固定片;21-第三固定片;22-勺子;23-第二铰链;24-第一弯折部;25-第二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体,用于容器的密封,本实施例的盖体包括相铰接的上盖1和下盖2,其中下盖2为圆环状结构,在具体应用时,下盖2安装在容器的敞口处,上盖1扣合在下盖2上,以完成容器的密封,当需要拿取容器内的内容物时,打开上盖1即可。
基于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施例对上盖1和下盖2的连接方式做出改进,将原本的卡扣和卡槽的配合改进为双卡扣结构,即本实施例的上盖1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扣3;本实施例的下盖2的外壁设有第二卡扣4,其中第一卡扣3和第二卡扣4均为凸起状结构,两者的截面形状可以近似于三角形或者是梯形,以在两者的侧部均形成两个相对的导向面,便于两者的连接配合和解除两者的连接。
除上述的第二卡扣4外,本实施例的下盖2的外壁还设有凸条5,凸条5位于第二卡扣4下方,并且与第二卡扣4连接。本实施例的凸条5向外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二卡扣4向外凸出的高度,或者说是凸条5凸起的高度小于第二卡扣4凸起的高度。
上盖1和下盖2扣合时,本实施例的第一卡扣3沿着第二卡扣4的导向面滑动至与第二卡扣4相卡合;在打开上盖1时,由于具有一定凸起高度的凸条5与第一卡扣3相抵,因此第一卡扣3能够依次沿着凸条5和第二卡扣4上行,解除连接,便于用户单手操作打开上盖1。
而在关闭上盖1时,由于第一卡扣3和第二卡扣4均为凸起结构,因此两者在卡合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挤压变形,并且完全卡合时迅速恢复变形,因此能够产生明显的“咔”的提示音,用户通过提示音的反馈能够获知上盖1已经扣紧,如果未产生该提示音,则说明上盖1未扣紧,用户可以继续下压上盖1,保证上盖1和下盖2之间的压紧扣合,避免上盖1未扣紧而出现洒粉现象。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二卡扣4的长度方向和凸条5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沿着下盖2侧壁的周向,凸条5的宽度远小于第二卡扣4的宽度,两者组成一个“T”字形卡扣,可以将第二卡扣4理解为“T”字形卡扣的横筋,将凸条5理解为“T”字形卡扣的竖筋,此种结构不仅利于上盖1的开启,而且能够使得上盖1在扣合时出现明显的反馈提示音。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凸条5向外凸出的高度为第二卡扣4向外凸出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这样可以保证双手指按压及推盖时所受阻力较小,轻松开启,而且能够确保第一卡扣3和第二卡扣4的卡合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上盖1的侧壁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陷部6,本实施例的第一卡扣3设置在第一凹陷部6内侧,第一凹陷部6的壁厚与上盖1的其他区域壁厚一致或大致相同,以便容置下述的防盗条8。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下盖2的外壁设有与第一凹陷部6相适配的第二凹陷部7,本实施例的第二卡扣4和凸条5设置在第二凹陷部7上;可以将第二凹陷部7看成是下盖2的外壁某一区域具有一缺口,第二凹陷部7所在区域的壁厚小于下盖2的外壁其他区域的壁厚,以便和第一凹陷部6相适配。
为了保证卡接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一卡扣3和第二卡扣4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卡扣3和多个第二卡扣4一一对应配合;例如第一卡扣3和第二卡扣4的数量可以是图示中的两个。
而且,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沿下盖2的周向,多个第二卡扣4的长度之和为第二凹陷部7的长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更加便于上盖1的扣合,可以轻松一指扣合,方便用户。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下盖2连接有防盗条8,防盗条8设置在第二凹陷部7上,并与第二卡扣4相对设置;上盖1和下盖2扣合时,第一凹陷部6位于第二凹陷部7和防盗条8之间,且防盗条8与第一凹陷部6相贴合;防盗条8设有卡槽或卡孔,第二凹陷部7外侧设有与卡槽或卡孔相卡合的第三卡扣9。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的第一凹陷部6和第二凹陷部7,将防盗条8设置在凹陷处,有效的避免了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的外力碰撞造成的损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三卡扣9至防盗条8下端的距离和至防盗条8上端的距离之比小于五分之一。此种设计最能体现防盗功能,这是因为,如果将第三卡扣9设计过高,则防盗功能减弱或无防盗效果。而且本实施例的第三卡扣9设计为倒直角式卡扣,在不取下防盗条8的情况下,可以完全与防盗条8相契合,在保护产品的同时,提高产品的整体性。
结合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上盖1和下盖2通过铰链组件相连接,以使上盖1能够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下转动,且处于关闭状态下,上盖1相对于与下盖2转动的角度不小于180°,此种设计可以使得上盖1完全打开,避免影响容器内物料的取出。
而且,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铰链组件被构造为:当上盖1相对于下盖2由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至大于90°角时,铰链组件通过自身弹性使上盖1转动至打开状态;当上盖1相对于下盖2由打开向关闭转动至小于90°角时,铰链组件通过自身弹性使上盖1转动至关闭状态。
该结构有效的保证当上盖1由打开状态转动至关闭状态时,且上盖1与下盖2所成角度小于90度时,上盖1自动回扣;当上盖1由关闭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时,且上盖1与下盖2所成角度大于90度时,上盖1自动打开,提高产品的方便性能,更好的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结合附图6所示,此种结构的实施方式可以是通过两个第一铰链10实现,即本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铰链10;第一铰链10一端与上盖1相连接,另一端与下盖2相连接。本实施例的第一铰链10设有靠近上盖1的第一弯折部24和靠近下盖2的第二弯折部25,第一弯折部24的延伸方向与上盖1的周向一致,第二弯折部25的延伸方向与下盖2的周向一致。
本实施例的第一弯折部24两侧的铰链壁在上盖1打开至90度以上时,在第一弯折部24处相对弯折,以使得上盖1由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动,且上盖1与所述下盖2呈90度角时,上盖1能够被第一弯折部24两侧的铰链壁带动回扣。
同理,本实施例的第二弯折部25两侧的铰链壁在上盖1关闭时,在第二弯折部25处相对弯折,以使得上盖1由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且上盖1与所述下盖2呈90度角时,上盖1能够被第二弯折部25两侧的铰链壁带动完全打开。
另外,为了提高上盖1和下盖2的铰接强度和稳定性,本实施例的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二铰链23,第二铰链23位于两个第一铰链10之间,其一端与上盖1相连接,另一端与下盖2相连接。
而且,为了提高产品的密封性,本实施例对上盖1和下盖2的结构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实现多点密封设计,有效的提升了产品的密封性能。
结合附图1、3和4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上盖1内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内插舌11,下盖2内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内密封壁12,上盖1与下盖2扣合时,内插舌11与内密封壁12密封配合。
并且,本实施例的上盖1内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外插舌13,下盖2内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外密封壁14,上盖1与下盖2扣合时,外插舌13与外密封壁14密封配合。通过内外的双密封结构保证了上盖1与下盖2在开启二次使用过程的密封性能。
再结合附图3和4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下盖2的内壁底部设有第一密封圈15,下盖2的外壁的底部设有第二密封圈16,且第一密封圈15位于第二密封圈16上方。
本实施例的第一密封圈15用于和容器的顶壁密封配合,本实施例的第二密封圈16用于和容器的侧壁密封配合,有效的提升了盖体和容器的密封性。
基于上述结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上盖1的外壁还设有与第二卡扣4相对设置的弧形按槽17,弧形按槽17的弧度及凹槽深度设计,完全与手指按压及使用相匹配,给使用者一种想按的心里暗示,不自觉的想用手指去按,避免了二次使用后上盖1与下盖2扣合不严的情况,从侧面保护了产品内容物的新鲜。
另外,当本实施例的盖体用于奶粉灌等具有勺子22的容器时,为了减少勺子22舀取后的残留物,本实施例在下盖2的内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搁勺架18和限位部,且搁勺架18为镂空结构;本实施例的勺子22的舀取部安装在搁勺架18上,勺子22的勺把与限位部限位配合。搁勺架18设计为底部镂空状态,可以保证勺子22二次使用后附带内容物从此镂空处掉落,使搁勺架18及盖体本身保持清洁状态。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搁勺架18可以包括与下盖2的内壁连接的第一固定片19、第二固定片20和第三固定片21;第二固定片20的尺寸远大于第一固定片19和第二固定片20的尺寸,且第二固定片20优选为与勺子22侧壁弧度相适配的弧形片。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片19位于第二固定片20的一侧,并与第二固定片20形成第一插口;第三固定片21位于第二固定片20的另一侧,并与第二固定片20形成第二插口;勺子22舀取部通过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插装在搁勺架18上。
本实施例的第三固定片21与下盖2的内壁通过一镂空件(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勺子22二次使用后附带的内容物从镂空件处掉落到容器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盖体,包括相铰接的上盖和下盖;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扣;
所述下盖的外壁设有相连接的第二卡扣和凸条,所述凸条位于所述第二卡扣下方,所述凸条向外凸出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卡扣向外凸出的高度;
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扣合时,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相卡合,并与所述凸条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向外凸出的高度为所述第二卡扣向外凸出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侧壁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陷部,所述下盖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适配的第二凹陷部;
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内侧,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凸条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连接有防盗条,所述防盗条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部上,并与所述第二卡扣相对设置;
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扣合时,所述第一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防盗条之间,且所述防盗条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贴合;
所述防盗条设有卡槽或卡孔,所述第二凹陷部外侧设有与所述卡槽或卡孔相卡合的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至所述防盗条下端的距离和至所述防盗条上端的距离之比小于五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铰链组件相连接,以使所述上盖能够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下转动,且处于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上盖相对于与所述下盖转动的角度不小于180°;
其中,所述铰链组件被构造为:当所述上盖相对于所述下盖由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至大于90°角时,所述铰链组件通过自身弹性使所述上盖转动至所述打开状态;当所述上盖相对于所述下盖由打开向关闭转动至小于90°角时,所述铰链组件通过自身弹性使所述上盖转动至关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一端与所述上盖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盖相连接;
所述第一铰链设有靠近所述上盖的第一弯折部和靠近所述下盖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盖的周向一致,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盖的周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内插舌,所述下盖内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内密封壁,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扣合时,所述内插舌与所述内密封壁密封配合;
和/或,所述上盖内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外插舌,所述下盖内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外密封壁,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扣合时,所述外插舌与所述外密封壁密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内壁底部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下盖的外壁的底部设有第二密封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相对设置的弧形按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内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搁勺架和限位部,所述搁勺架为镂空结构;
勺子的舀取部安装在所述搁勺架上,勺子的勺把与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
CN202021637700.9U 2020-08-07 2020-08-07 盖体 Active CN212767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37700.9U CN212767616U (zh) 2020-08-07 2020-08-07 盖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37700.9U CN212767616U (zh) 2020-08-07 2020-08-07 盖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67616U true CN212767616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51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37700.9U Active CN212767616U (zh) 2020-08-07 2020-08-07 盖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676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9396B (zh) 用於一罐頭之罐頭蓋、包含該蓋之飲料罐及用於一罐頭之製造程序
JPH0423769Y2 (zh)
WO2007145829A1 (en) Child-resistant package
KR20080012188A (ko) 개구 용기 폐쇄 뚜껑
WO2001002262A1 (fr) Recipient tubulaire en resine synthetique
US20040007583A1 (en) Packing box
CN212767616U (zh) 盖体
CN210149920U (zh) 一种容器盖及粉状冲剂容器
WO2015067075A1 (zh) 桶盖组合及其桶体
CN207843803U (zh) 一种奶粉盖
WO2007148853A1 (en) Easy opening airtight container
CN213503782U (zh) 侧开口罐
JP2001010681A (ja) 錠剤容器
CN2883209Y (zh) 一种圆形封袋夹
JP2001130613A (ja) ヒンジ付きワンピースキャップ
CN218230155U (zh) 一种带有锁扣的铁盒
CN218618031U (zh) 一种糖果盒的翻盖结构
JP4727154B2 (ja) 容器
CN216302015U (zh) 一种单手开盖奶粉盖
CN216510221U (zh) 食品包装盒
JPH08196323A (ja) 弁当箱
CN220255906U (zh) 便当盒盖结构
CN215246712U (zh) 一种单手操作的拨动开启塑料餐盒
CN214453396U (zh) 一种密封罐结构
CN209973198U (zh) 容器盖及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