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4096U - 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4096U
CN212754096U CN202021182072.XU CN202021182072U CN212754096U CN 212754096 U CN212754096 U CN 212754096U CN 202021182072 U CN202021182072 U CN 202021182072U CN 212754096 U CN212754096 U CN 212754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wall
tea
fermentation device
tea fer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820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永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1820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54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4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4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该功夫茶发酵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中侧活动安装有两个相对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连接有弧杆,所述弧杆的端部延伸至外壳的外部且活动安装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的顶部与外壳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外壳的内壁且位于隔板的上方与下方均安装有恒温电热管,该功夫茶发酵装置,通过进料筒将茶叶倒至外壳的内部,中途无需人员辅助加工,杀青、揉捏、发酵和烘干操作连续进行,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更加简便,利于降低人工成本,通过磁块使底板保持水平状,茶叶发酵干燥完成后,打开柜门按压底板靠近柜门的一侧,即可使其倾斜,方便将茶叶取出。

Description

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是指一种泡茶、烹茶及技法,“功夫”指的是技艺、技术,“功夫茶”的“功夫”自然体现在泡茶上面。单从治器就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全部的流程却不像日本茶道那么格式化,但要整个过程动作干净利落且一气呵成,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喝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茶叶发酵为萎凋、揉捻、发酵和烘焙四个步骤,发酵设备绝大多数为分列式结构,即萎凋装置、揉捻装置、发酵装置和烘焙装置均为分开的独立式的加工装置,这些加工设备铺开后需要占据大量的面积,从而制约单位面积红茶的产能,申请号为CN201821518102.2的一种智能高香红茶发酵装置,可通过一个设备完成发酵所需的四部操作,但每换一部操作都需人工辅助,自动化程度低,增加了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中侧活动安装有两个相对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连接有弧杆,所述弧杆的端部延伸至外壳的外部且活动安装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的顶部与外壳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外壳的内壁且位于隔板的上方与下方均安装有恒温电热管,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进料筒,所述外壳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连接有托板,且托板的顶部栓接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焊接有转轴,且转轴的底端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外壁且距隔板上方十四厘米处安装有揉捏筒,所述转轴的底端安装有两个朝向相反的翻动板,所述外壳的内壁且位于翻动板下方十四厘米处设置有底板,所述外壳的外壁且位于隔板的下方安装有水箱,且水箱的内部安装有水泵,所述外壳的内壁安装有与水泵连通的喷雾头,所述外壳的外壁且位于水箱的下方安装有风机,且风机的进风端与外壳的内部连通,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与驱动马达、电动伸缩杆、电液推杆和恒温电热管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外壳的前表面且靠近底板处安装有柜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的顶部开设有嵌槽,且嵌槽的内部安装有气囊,所述外壳的外壁安装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气泵,且气泵通过导管与气囊连接,气泵为气囊导气可使其鼓起,使揉捏筒对茶叶揉捏,增加了与茶叶的接触面积,利于提高揉捏效果,同时气囊外表柔软,不易对茶叶产生损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为铁材制成,所述底板通过其两侧中部的连接轴与外壳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外壳的内壁且远离柜门的一侧安装有磁块,且磁块位于底板的底部,底板通过磁块保持水平状,茶叶发酵干燥完成后,打开柜门按压底板靠近柜门的一侧,即可使其倾斜,方便将茶叶取出,实用性更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杆的外壁且位于外壳的外部安装有振动马达,且振动马达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振动马达通过弧杆可带动隔板振动,方便将隔板顶部的茶叶摊平,同时在隔板倾斜使,方便将隔板顶部的茶叶抖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内壁且位于隔板的顶部安装有限环,所述限环外方内圆,且限环的内壁顶部向下倾斜,限环可将茶叶集中于隔板的中部,方便对其进行揉捏操作,同时也避免了茶叶落在隔板与外壳的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外壁安装有观察窗,方便观察茶叶的发酵情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进料筒将茶叶倒至外壳的内部,中途无需人员辅助加工,杀青、揉捏、发酵和烘干操作连续进行,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更加简便,利于降低人工成本,同时避免加工过程中途等待时间过程而影响茶叶的口感。
2、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气泵为气囊导气可使其鼓起,使揉捏筒对茶叶揉捏,增加了与茶叶的接触面积,利于提高揉捏效果,同时气囊外表柔软,不易对茶叶产生损坏。
3、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磁块使底板保持水平状,茶叶发酵干燥完成后,打开柜门按压底板靠近柜门的一侧,即可使其倾斜,方便将茶叶取出,实用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隔板的俯视图。
其中:1外壳、2隔板、3弧杆、4电液推杆、5恒温电热管、6电动伸缩杆、7驱动马达、8揉捏筒、9底板、10翻动板、11水箱、12风机、13控制器、14气囊、15气泵、16 振动马达、17限环、18观察窗、19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壁中侧活动安装有两个相对的隔板2,外壳1的内壁且位于隔板2的顶部安装有限环17,限环17外方内圆,且限环17的内壁顶部向下倾斜,限环17可将茶叶集中于隔板2的中部,方便对其进行揉捏操作,同时也避免了茶叶落在隔板2与外壳1的间隙,隔板2的底部连接有弧杆3,弧杆3的端部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且活动安装有电液推杆4,电液推杆4的顶部与外壳1的外壁活动连接,弧杆3的外壁且位于外壳1的外部安装有振动马达16,且振动马达 16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3电性连接,振动马达16通过弧杆3可带动隔板2振动,方便将隔板2顶部的茶叶摊平,同时在隔板2倾斜使,方便将隔板2顶部的茶叶抖落,外壳1的内壁且位于隔板2的上方与下方均安装有恒温电热管5,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进料筒,外壳1 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电动伸缩杆6的顶部连接有托板,且托板的顶部栓接有驱动马达7,驱动马达7的输出轴焊接有转轴,且转轴的底端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转轴的外壁且距隔板2上方十四厘米处安装有揉捏筒8,转轴的底端安装有两个朝向相反的翻动板10,外壳1的内壁且位于翻动板10下方十四厘米处设置有底板9,底板9为铁材制成,底板9通过其两侧中部的连接轴与外壳1的内壁活动连接,外壳1的内壁且远离柜门的一侧安装有磁块19,且磁块19位于底板9的底部,底板9通过磁块19保持水平状,茶叶发酵干燥完成后,打开柜门按压底板9靠近柜门的一侧,即可使其倾斜,方便将茶叶取出,实用性更佳,外壳1的外壁且位于隔板2的下方安装有水箱11,且水箱11的内部安装有水泵,外壳1的内壁安装有与水泵连通的喷雾头,外壳1的外壁且位于水箱11的下方安装有风机12,且风机12的进风端与外壳1的内部连通,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与驱动马达7、电动伸缩杆6、电液推杆4和恒温电热管5电性连接的控制器13,外壳1的内壁且位于隔板2 的下方安装有与控制器13电性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外壳1的前表面且靠近底板9处安装有柜门,将茶叶通过进料筒导至外壳1的内部并落在隔板2顶部,振动马达16带动隔板2 振动将茶叶摊平,恒温电热管5对外壳1的内部进行加热,对产业进行凋萎处理,后电动伸缩杆6收缩带动驱动马达7下降,驱动马达7通过转轴带动揉捏筒8旋转,对茶叶进行揉捏处理,处理过后电液推杆4收缩通过弧杆3使隔板2弯转,茶叶落在底板9顶部,驱动马达7通过转轴带动翻动板10旋转对茶叶进行翻动发酵,同时水箱11内的水通过水泵和喷雾头喷出进行加湿,恒温电热管5进行加热,保证其发酵的温度及湿度,发酵完成后风机12启动吸出外壳1内的水分,恒温电热管5对其加热,进行烘干操作,工作人员只需将茶叶倒至外壳1内部即可,中途无需辅助加工,杀青、揉捏、发酵和烘干操作连续进行,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更加简便,隔板2的顶部开设有嵌槽,且嵌槽的内部安装有气囊14,外壳1的外壁安装有与控制器13电性连接的气泵15,且气泵15通过导管与气囊14连接,气泵15为气囊14导气可使其鼓起,使揉捏筒8对茶叶揉捏,增加了与茶叶的接触面积,利于提高揉捏效果,同时气囊14外表柔软,不易对茶叶产生损坏,外壳1的外壁安装有观察窗18,方便观察茶叶的发酵情况。
工作原理:
本装置在使用时,将茶叶通过进料筒导至外壳1的内部并落在隔板2顶部,振动马达 16带动隔板2振动将茶叶摊平,恒温电热管5对外壳1的内部进行加热,对产业进行凋萎处理,后电动伸缩杆6收缩带动驱动马达7下降,驱动马达7通过转轴带动揉捏筒8旋转,对茶叶进行揉捏处理,处理过后电液推杆4收缩通过弧杆3使隔板2弯转,茶叶落在底板9 顶部,驱动马达7通过转轴带动翻动板10旋转对茶叶进行翻动发酵,同时水箱11内的水通过水泵和喷雾头喷出进行加湿,恒温电热管5进行加热,保证其发酵的温度及湿度,发酵完成后风机12启动吸出外壳1内的水分,恒温电热管5对其加热,进行烘干操作,最后取出即可得到加工完成的茶叶。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壁中侧活动安装有两个相对的隔板(2),所述隔板(2)的底部连接有弧杆(3),所述弧杆(3)的端部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且活动安装有电液推杆(4),所述电液推杆(4)的顶部与外壳(1)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内壁且位于隔板(2)的上方与下方均安装有恒温电热管(5),所述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进料筒,所述外壳(1)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所述电动伸缩杆(6)的顶部连接有托板,且托板的顶部栓接有驱动马达(7),所述驱动马达(7)的输出轴焊接有转轴,且转轴的底端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外壁且距隔板(2)上方十四厘米处安装有揉捏筒(8),所述转轴的底端安装有两个朝向相反的翻动板(10),所述外壳(1)的内壁且位于翻动板(10)下方十四厘米处设置有底板(9),所述外壳(1)的外壁且位于隔板(2)的下方安装有水箱(11),且水箱(11)的内部安装有水泵,所述外壳(1)的内壁安装有与水泵连通的喷雾头,所述外壳(1)的外壁且位于水箱(11)的下方安装有风机(12),且风机(12)的进风端与外壳(1)的内部连通,所述外壳(1)的顶部安装有与驱动马达(7)、电动伸缩杆(6)、电液推杆(4)和恒温电热管(5)电性连接的控制器(13),所述外壳(1)的前表面且靠近底板(9)处安装有柜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夫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顶部开设有嵌槽,且嵌槽的内部安装有气囊(14),所述外壳(1)的外壁安装有与控制器(13)电性连接的气泵(15),且气泵(15)通过导管与气囊(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夫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9)为铁材制成,所述底板(9)通过其两侧中部的连接轴与外壳(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内壁且远离柜门的一侧安装有磁块(19),且磁块(19)位于底板(9)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夫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杆(3)的外壁且位于外壳(1)的外部安装有振动马达(16),且振动马达(16)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3)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夫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且位于隔板(2)的顶部安装有限环(17),所述限环(17)外方内圆,且限环(17)的内壁顶部向下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夫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壁安装有观察窗(18)。
CN202021182072.XU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 Active CN212754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2072.XU CN212754096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2072.XU CN212754096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4096U true CN212754096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75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82072.XU Active CN212754096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540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5129A (zh)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烘干装置
CN107677077A (zh) 一种午时茶用烘干装置
CN107509828A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茶叶翻炒装置
CN212754096U (zh) 一种功夫茶发酵装置
CN211482759U (zh) 一种可以均匀干燥茶叶的茶叶干燥机
CN209727680U (zh) 一种土壤样品水分检测装置
CN107439733A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小型茶叶揉捻机
CN214414017U (zh) 一种红茶发酵机自动翻转装置
CN110742141A (zh) 一种能够及时分离相互粘贴茶叶的茶叶杀青锅
CN208016830U (zh) 一种熟茶的渥堆发酵装置
CN110064591A (zh) 一种环保的粮食除杂烘干一体机
CN115669757B (zh) 一种热风式茶叶理条机
CN210446781U (zh) 一种煎饼机
CN204854213U (zh) 一种倾斜式茶叶内烘干机
CN207461348U (zh) 一种节能高效茶叶烘干筛选装置
CN212943643U (zh) 一种家电生产用电视机背板喷涂装置
CN213463705U (zh) 一种红茶发酵房
CN113767993A (zh) 一种茶叶加工的杀青装置
CN208095965U (zh) 一种小型咖啡豆烘焙机
CN209263330U (zh) 一种磁能热水器
CN218108274U (zh) 一种家具用油漆喷塑烘烤炉
CN210809009U (zh) 喷水食品烘烤机
CN217564881U (zh) 小型热风式咖啡烘焙机
CN215270378U (zh) 一种用于茶叶烘焙的茶叶笼
CN214842190U (zh) 一种卷曲状绿茶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