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3469U - 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3469U
CN212753469U CN202021821699.5U CN202021821699U CN212753469U CN 212753469 U CN212753469 U CN 212753469U CN 202021821699 U CN202021821699 U CN 202021821699U CN 212753469 U CN212753469 U CN 212753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rrigation
groove
drainage
ec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216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飞
何志斌
赵文智
高原
朱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CAS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218216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53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3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34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设置在坡体上的集水池和多个生态修复槽,生态修复槽包括固定板、第一固定螺杆、第二固定螺杆和三角槽,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排固定孔,第一固定螺杆设置有多个,且其分别穿过固定板顶端处的固定孔固定在坡体上,第二固定螺杆设置在固定板的底端处,三角槽固定在固定板的正面,集水池与多个生态修复槽之间通过管道组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陡峭岩质开挖面设置有集水池和多个生态修复槽,通过管道组连通,完成生态修复槽内部绿植的灌溉作用,该系统还在排水管的作用下使得集水池与生态修复槽内过量的水能及时排出,以减轻系统重量,维持坡面稳定,便捷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陡峭岩质边坡修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陡峭岩质开挖面是一种在采石场、各类矿石开采、水利、土木、市政等工程项目中常见的边坡类型,若不及时治理,不仅影响自然景观,还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但是,由于其坡度陡,固土难,导致生态修复难度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设置在坡体上的集水池和多个生态修复槽,所述集水池固定在坡体顶面的平坡面处,所述生态修复槽均匀的固定在坡体的斜坡面上;
所述生态修复槽包括固定板、第一固定螺杆、第二固定螺杆和三角槽,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排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杆设置有多个,且其分别穿过固定板顶端处的固定孔固定在坡体上,所述第二固定螺杆也设置有多个,且其分别穿过固定板底端处的固定孔固定在坡体上,所述三角槽固定在固定板的正面;
所述集水池与多个生态修复槽之间通过管道组连通。
优选的,所述管道组包括灌溉管和排水管,相邻的两个生态修复槽之间通过多个灌溉管连通,靠近所述集水池处的生态修复槽与集水池之间也通过灌溉管连通;
所述排水管的顶端固定在集水池的侧端,且所述排水管沿多个生态修复槽侧向的方向铺设。
优选的,最顶端用于集水池与生态修复槽之间连接的灌溉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靠近每个生态修复槽的侧端均倾斜固定连通有排水支管,所述排水支管在生态修复槽上的连通处所在高度不低于灌溉管的进水口在生态修复槽侧端的连通处所在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三角槽与固定板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三角槽的顶端为敞口,在其内部种植有生态修复用绿植。
优选的,所述灌溉管的数量与所述生态修复槽的数量设置为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陡峭岩开挖面设置有集水池和多个生态修复槽,同时集水池与多个生态修复槽之间通过管道组连通,在管道组的作用下将集水池内部的灌溉水依次输送至生态修复槽内部,完成生态修复槽内部绿植的灌溉,管道组包括灌溉管和排水管,通过与集水池连通的灌溉管将集水池内部的灌溉用水导入第一个生态修复槽内部,当第一个生态修复槽内部的水达到预设灌溉水位,即灌溉管连通的位置,水则通过另一个灌溉管流向第二个生态修复槽,依次类推直至完成最后一个,即最低点的生态修复槽的灌溉。
2、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排水管,避免在生态修复槽内部灌溉水过多不能及时排出,同时增加暴雨或者大量雨水掉落时生态修复槽内部的排水性能,排水管固定在集水池的侧端,沿多个生态修复槽的侧端方向铺设,排水管的中间靠近生态修复槽中上部处还设置有排水支管,当水量过多时,通过排水管能使得集水池与生态修复槽内部的过量的水能及时排出,提高了生态修复槽内部的排水性能,同时能减轻系统重量,维持坡面稳定,便捷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剖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坡体;2-集水池;3-生态修复槽;31-固定板;32-第一固定螺杆;33-第二固定螺杆;34-三角槽;4-灌溉管;5-排水管;41-控制阀;51-排水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陡峭岩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设置在坡体1上的集水池2和多个生态修复槽3;
其中,所述集水池2固定在坡体1顶面的平坡面处,集水池2内部既能自行收集自然雨水,也能人工向集水池2内部添加灌溉水,用于完成生态修复槽3内部的绿植灌溉作用。
为了解决在陡峭岩开挖面上绿植种植不方便的问题,所述生态修复槽3均匀的固定在坡体1的斜坡面上,在其内部种植有生态修复用绿植,从而能完成陡峭岩开挖面生态修复;
为了便于生态修复槽3与陡峭岩开挖面,即与坡体1之间的连接,所述生态修复槽3包括固定板31、第一固定螺杆32、第二固定螺杆33和三角槽34,所述固定板3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排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杆32设置有多个,且其分别穿过固定板31顶端处的固定孔固定在坡体1上,在第一螺纹杆32的作用下完成固定板31顶部与坡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螺杆33也设置有多个,且其分别穿过固定板31底端处的固定孔固定在坡体1上,在第二螺纹杆33的作用下完成固定板31底部与坡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为了使得生态修复槽3稳定连接在坡体1侧面,第一螺纹杆32和第二螺纹杆33均为钢制螺纹杆,且其内侧端深入坡体1内部至少10cm处。
所述三角槽34固定在固定板31的正面,具体为所述三角槽34与固定板31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三角槽34的顶端为敞口,在其内部种植有生态修复用绿植;
所述集水池2与多个生态修复槽3之间通过管道组连通,在管道组的作用下将集水池2内部的灌溉水依次输送至生态修复槽3内部,完成生态修复槽3内部绿植的灌溉作用。
所述管道组包括灌溉管4和排水管5,相邻的两个生态修复槽3之间通过多个灌溉管4连通,靠近所述集水池2处的生态修复槽3与集水池2之间也通过灌溉管4连通,为了使得每个生态修复槽3均能得到灌溉,所述灌溉管4的数量与所述生态修复槽3是数量设置为相同;
通过与集水池2连通的灌溉管4将集水池2内部的灌溉用水导入第一个生态修复槽3内部,当第一个生态修复槽3内部的水达到预设灌溉水位,即灌溉管4连通的位置,水则通过另一个灌溉管4流向第二个生态修复槽3,依次类推直至完成最后一个,即最低点的生态修复槽3的灌溉作用。
为了便于灌溉的控制,最顶端用于集水池2与生态修复槽3之间连接的灌溉管4上还设置有控制阀41,打开控制阀41进行生态修复槽3内部的灌溉作用,关上控制阀41即可停止灌溉作用。
为了避免在生态修复槽3内部灌溉水过多不能及时排出,同时增加暴雨或者大量雨水掉落时生态修复槽3内部的排水性能,在坡体1侧面还设置有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的顶端固定在集水池2的侧端,且所述排水管沿多个生态修复槽3侧向的方向铺设。
所述排水管5靠近每个生态修复槽3的侧端均倾斜固定连通有排水支管5排水支管5倾斜设置能避免通过集水池2排出的水倒流至生态修复槽3内部,引起生态修复槽3内部水量过多的现象发生。
所述排水支管51在生态修复槽3上的连通处所在高度不低于灌溉管4的进水口在生态修复槽3侧端的连通处所在的高度,能保证生态修复槽3内部的充分灌溉的同时,将高于灌溉水面的水排出,提高了生态修复槽3内部的排水性能,便捷实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坡体(1)上的集水池(2)和多个生态修复槽(3);
其中,所述集水池(2)固定在坡体(1)顶面的平坡面处,所述生态修复槽(3)均匀的固定在坡体(1)的斜坡面上;
所述生态修复槽(3)包括固定板(31)、第一固定螺杆(32)、第二固定螺杆(33)和三角槽(34),所述固定板(3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排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杆(32)设置有多个,且其分别穿过固定板(31)顶端处的固定孔固定在坡体(1)上,所述第二固定螺杆(33)也设置有多个,且其分别穿过固定板(31)底端处的固定孔固定在坡体(1)上,所述三角槽(34)固定在固定板(31)的正面;
所述集水池(2)与多个生态修复槽(3)之间通过管道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组包括灌溉管(4)和排水管(5),相邻的两个生态修复槽(3)之间通过多个灌溉管(4)连通,靠近所述集水池(2)处的生态修复槽(3)与集水池(2)之间也通过灌溉管(4)连通;
所述排水管(5)的顶端固定在集水池(2)的侧端,且所述排水管沿多个生态修复槽(3)侧向的方向铺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最顶端用于集水池(2)与生态修复槽(3)之间连接的灌溉管(4)上还设置有控制阀(4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5)靠近每个生态修复槽(3)的侧端均倾斜固定连通有排水支管(51),所述排水支管(51)在生态修复槽(3)上的连通处所在高度不低于灌溉管(4)的进水口在生态修复槽(3)侧端的连通处所在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槽(34)与固定板(31)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三角槽(34)的顶端为敞口,在其内部种植有生态修复用绿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管(4)的数量与所述生态修复槽(3)是数量设置为相同。
CN202021821699.5U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53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1699.5U CN212753469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1699.5U CN212753469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3469U true CN212753469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55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2169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53469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53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0931A (zh) 一种水库消落带陡坡地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CN210658227U (zh) 生态护坡结构
CN212153286U (zh) 一种水利用环保绿化型护坡装置
CN107155785A (zh) 通过蓄积雨水植树的方法及装置
CN209824682U (zh) 一种坡体绿化结构
CN102726141A (zh) 盐碱地改良设施及其改良方法
CN212753469U (zh) 一种陡峭岩质开挖面灌溉排水一体化生态修复系统
CN210368845U (zh) 一种新型的水利生态护坡
CN209099438U (zh) 一种旱作农田蓄雨排涝轻型渗井
CN209162859U (zh) 一种用于裸露坡地生态修复的装置
CN21806016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116791633A (zh) 一种园林工程坡面绿化结构施工方法
CN109750718A (zh) 农田灌排共管系统
CN212000886U (zh) 一种水利生态护坡
CN113374026A (zh) 一种西南丘陵地区坡地路带沟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CN213709434U (zh) 一种边坡绿化坡顶供水渠
CN206052848U (zh) 一种高效农田雨水渗透灌溉循环系统
CN21350829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护坡网装置
CN212696807U (zh) 一种市政生态修复绿化构件
CN210928985U (zh) 一种对树木的灌溉装置
CN211200410U (zh) 一种景观生态护坡
CN109699450B (zh) 一种石漠化地区雨水收集回灌系统
CN112868459A (zh) 高效利用降水的半干旱排土场边坡植被修复结构及方法
CN207295619U (zh) 一种绿化型水利防护坡结构
CN210151666U (zh) 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果园施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