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1060U - 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41060U
CN212741060U CN202020790937.4U CN202020790937U CN212741060U CN 212741060 U CN212741060 U CN 212741060U CN 202020790937 U CN202020790937 U CN 202020790937U CN 212741060 U CN212741060 U CN 212741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edimentation tank
micro
outlet pipe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909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睿
张玲
蒋攀
谢嘉辉
陈丹
唐传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Airblu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909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41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41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41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子系统以及微动力处理子系统。预处理子系统包括初沉池以及水解调节池,微动力处理子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厌氧消化池、缺氧生物滤池、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以及斜板沉淀池。本申请中的各设备全部埋于地下,利用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从而起到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作用,最终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本申请中仅采用微动力风机提供动力,能耗较低,且其能耗仅为常规设备能耗的1/4。本申请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过程简单,低能耗,无需专人管理,适用于农村环境治理的地区、城市郊区、城市居住小区、水源保护区以及旅游观光地等。

Description

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农村污水包括厨房污水、洗浴污水、厕所污水、庭院污水、家禽牲畜圈舍污水、家禽牲畜粪便和少量的乡村工业废水等,具有分散、排放无规律、水量变化大、水质差异性大、可生化性好、毒性低以及收集处理困难的特点,逐渐成为农村主要面源污染之一。农村污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使得农村水源地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而且还会直接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存发展,因此,控制农村污水污染的问题日益迫切。
目前,对于农村污水的处理主要包括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和分散性污水处理方式。其中,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是指通过排水管网将村内不同住户的污水统一收集后输送到一个地方集中处理的方式。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是指村内的单户或相邻住户的污水通过就近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各自处理的方式。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具有环保效果明显、出水水质好、抗冲击性强以及便于管理的优点,比较适用于人口密度较高、规模较大、经济水平较好的农村地区。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具有管网投资较低、方法灵活以及便捷的优点,比较适用于人口密度较低的村镇。
但对于上述污水处理方式,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存在收集难度大、管网造价高的缺点;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存在加设收集管网、增加动力设备、管理复杂以及使用可靠性低的缺点。同时,上述污水处理方式均使用大量的机电设备,存在处理能耗大的问题,不利于农村的节能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设备能耗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均位于地表之下的预处理子系统以及微动力处理子系统,其中,
所述预处理子系统包括相连通的初沉池以及水解调节池;
所述微动力处理子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厌氧消化池、缺氧生物滤池、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以及斜板沉淀池;
所述水解调节池与所述厌氧消化池相连通;
所述缺氧生物滤池内部填充多介质滤料;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填充聚氨酯填料,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的顶部外部设有微动力风机,所述微动力风机通过曝气管与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的聚氨酯填料相连通;所述斜板沉淀池内部设有乙丙共聚斜板。
优选地,所述厌氧消化池的不同侧壁上部设有消化池进水管和消化池出水管,所述消化池出水管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消化池进水管距离地面的高度;所述消化池进水管与所述水解调节池相连通;所述消化池出水管与所述缺氧生物滤池相连通;
所述厌氧消化池的顶部设有消化池检修孔,所述消化池检修孔露于地面之上;
所述厌氧消化池内部设有笼式填料支架,所述笼式填料支架上悬挂笼式填料。
优选地,所述笼式填料的直径为150mm,比表面积为1900m2/m3
优选地,所述缺氧生物滤池的侧壁上部设有滤池出水管,所述滤池出水管与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相连通;
所述缺氧生物滤池的顶部设有滤池检修孔和拔风管,所述滤池检修孔和所述拔风管露于地面之上;
所述缺氧生物滤池内部设有双层钢丝网,所述双层钢丝网内部填充所述多介质滤料。
优选地,所述多介质滤料包括粉煤灰、生物质材料以及黏土。
优选地,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侧壁下部设有氧化池出水管,所述氧化池出水管与所述斜板沉淀池相连通;
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的顶部设有氧化池检修孔,所述氧化池检修孔露于地面之上;
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内部设有浮动床钢丝网,所述浮动床钢丝网内部填充所述聚氨酯填料。
优选地,所述聚氨酯填料的孔隙率为90-95%,微生物负载量为30g/L。
优选地,所述斜板沉淀池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沉淀池检修孔和沉淀池排泥管,所述沉淀池检修孔露于地面之上;
所述斜板沉淀池的内部设有双层斜板支架,所述双层斜板支架之间设置所述乙丙共聚斜板;
所述双层斜板支架的上方设有消毒槽,所述斜板沉淀池侧壁上还设有沉淀池出水管,所述消毒槽与所述沉淀池出水管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初沉池的不同侧壁上部设有初沉池进水管和初沉池出水管,所述初沉池出水管与所述水解调节池相连通;
所述初沉池进水管的下方设有移动格栅,所述初沉池的底部设有初沉池排泥管。
优选地,所述水解调节池的侧壁上部设有调节池出水管,所述调节池出水管与所述厌氧消化池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所述水解调节池的内部设有填料支架,所述填料支架上悬挂辫带式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均位于地表之下的预处理子系统以及微动力处理子系统,其中,所述预处理子系统包括相连通的初沉池以及水解调节池;所述微动力处理子系统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厌氧消化池、缺氧生物滤池、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以及斜板沉淀池;所述水解调节池与所述厌氧消化池相连通;所述缺氧生物滤池内部填充多介质滤料;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填充聚氨酯填料,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的顶部外部设有微动力风机,所述微动力风机通过曝气管与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的聚氨酯填料相连通;所述斜板沉淀池内部设有乙丙共聚斜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的各设备全部埋于地下,利用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从而起到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作用,最终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仅采用微动力风机提供动力,能耗较低,且其能耗仅为常规设备能耗的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过程简单,低能耗,无需专人管理,适用于农村环境治理的地区、城市郊区、城市居住小区、水源保护区以及旅游观光地等。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的剖视图;
符号表示:
01-预处理子系统,02-微动力处理子系统,1-初沉池,2-水解调节池,3-厌氧消化池,4-缺氧生物滤池,5-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6-斜板沉淀池,7-多介质滤料,8-聚氨酯填料,9-微动力风机,10-曝气管,11-乙丙共聚斜板,12-消化池进水管,13-消化池出水管,14-消化池检修孔,15-笼式填料支架,16-笼式填料,17-滤池出水管,18-滤池检修孔,19-拔风管,20-双层钢丝网,21-氧化池出水管,22-氧化池检修孔,23-浮动床钢丝网,24-沉淀池检修孔,25-沉淀池排泥管,26-双层斜板支架,27-消毒槽,28-沉淀池出水管,29-初沉池进水管,30-初沉池出水管,31-移动格栅,32-初沉池排泥管,33-调节池出水管,34-连接管,35-填料支架,36-辫带式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附图1、2,其中,附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的俯视图,附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的剖视图,即图1中A-A处的剖视图。由附图1、2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子系统01以及微动力处理子系统02。为节省空间占用以及后续污水的处理,预处理子系统01以及微动力处理子系统02均为于地表之下。预处理子系统01为对农村污水进行预处理的子系统,其主要用于滤除固体垃圾等。微动力处理子系统02为采用较小动力对预处理子系统01处理后的农村污水进行再处理的子系统。经过微动力处理子系统02后所排放的水体能够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
具体的,预处理子系统01包括相连通的初沉池1以及水解调节池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初沉池1与水解调节池2为合建式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构建于地下。
初沉池1为农村污水初次进行沉淀的部件,同时,也用于滤除固体垃圾。初沉池1的不同侧壁上部设有初沉池进水管29和初沉池出水管30。初沉池出水管30与水解调节池2相连通,即初沉池1的初沉池出水管30为水解调节池2的入水管。由此,收集到的农村污水通过初沉池进水管29进入初沉池1内部,经过初沉池1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初沉池出水管30进入水解调节池2。为便于农村污水的注入以及初沉池1处理后污水的排出,初沉池进水管29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初沉池出水管30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较为优选地,初沉池进水管29设置于距离初沉池1顶部100mm处。
初沉池1的内部还设有移动格栅31,且该移动格栅31位于初沉池进水管29的下方。农村污水从初沉池进水管29进入初沉池1后,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由于移动格栅31位于初沉池进水管29的下方,因而农村污水在下落的过程中,其携带的树枝、塑料等固体垃圾被移动格栅31拦截,实现固体垃圾与液体污水的分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格栅31为可移动式格栅。当农村污水注满初沉池1时,通过移动格栅31的可移动方式,还能够将漂浮于污水表面的固体垃圾进一步清除。移动格栅31还能够清洗,以便多次重复利用。较为优选地,移动格栅31设置于距离初沉池1顶部800mm处,以防止拦截的大量固体垃圾堆积堵塞初沉池进水管29。
初沉池1的底部呈现为锥斗型,且锥斗的倾斜角度为60°。另外,初沉池1的底部设有初沉池排泥管32,以便于排出沉积的泥土等垃圾。
初沉池1初步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初沉池出水管30排入水解调节池2,以便于通过水解调节池2对污水进行酸化调节处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水解调节池2的侧壁上部设有调节池出水管33,且该调节池出水管33与厌氧消化池3通过连接管34相连通,因而通过连接管34可以将水解调节池2处理后的污水排出至厌氧消化池3中。水解调节池2的内部设有填料支架35,该填料支架35上悬挂辫带式填料36。辫带式填料36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吸附性能、较高的传质效率以及良好的净水性能,因而,辫带式填料36能够有效水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等,达到初步处理污水的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辫带式填料36的高度设置为1000-1200mm。较为优选地,辫带式填料36的毛圈长度为30mm,辫带宽度为35mm,比表面积为10000-18000m2/m3,孔隙率达到98%。
微动力处理子系统02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厌氧消化池3、缺氧生物滤池4、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以及斜板沉淀池6,其中,厌氧消化池3与预处理子系统01中的水解调节池2相连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微动力处理子系统02中的各部件采用钢板或加强玻璃钢制备而成,以使厌氧消化池3等具有较强的使用强度。
具体的,厌氧消化池3的不同侧壁上部设有消化池进水管12和消化池出水管13。其中,消化池进水管12与水解调节池2相连通,由此,消化池进水管12用于接收水解调节池2排放的污水。消化池出水管13与缺氧生物滤池4相连通,由此,消化池出水管13用于排出厌氧消化池3处理后的污水。为便于排入厌氧消化池3的污水从消化池进水管12排出,消化池出水管13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消化池进水管12距离地面的高度。
厌氧消化池3内部设有笼式填料支架15,笼式填料支架15上固定悬挂笼式填料16,笼式填料16上附带有厌氧微生物。较为优选地,笼式填料16的高度设置为1200mm,笼式填料16的直径为150mm,比表面积为1900m2/m3。另外,厌氧消化池3的顶部设有消化池检修孔14,该消化池检修孔14露于地面之上,以利于检修人员对厌氧消化池3内部部件进行检修。
进入厌氧消化池3的污水经过长时间沉淀后形成有机泥。在笼式填料16以及密闭条件下发酵,沉降的有机泥发生分解,进而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释放磷。同时,在密闭条件下,笼式填料16还能够对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处理,形成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
缺氧生物滤池4的侧壁上部设有滤池出水管17,该滤池出水管17与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相连通,由此,滤池出水管17用于将缺氧生物滤池4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中。较为优选地,滤池出水管17距离缺氧生物滤池4的顶部200mm。
缺氧生物滤池4内部设有双层钢丝网20,双层钢丝网20内部填充多介质滤料7,多介质滤料7上附带有缺氧微生物。多介质滤料7包括粉煤灰、生物质材料以及黏土。通过高温烧制粉煤灰、生物质材料以及黏土的混合物能够得到多介质滤料7。较为优选地,多介质滤料7的粒径为8-10mm,在双层钢丝网20内部的填充高度为1200mm。
缺氧生物滤池4的顶部设有滤池检修孔18和拔风管19,且滤池检修孔18和拔风管19均露于地面之上。滤池检修孔18的设置能够使得检修人员对缺氧生物滤池4的内部部件进行检修。在拔风管19的作用下,部分空气会进入缺氧生物滤池4的内部,使得缺氧生物滤池4内不再密闭,即缺氧生物滤池4内部为兼氧环境。较为优选地,滤池检修孔18的四周均匀设置4个拔风管19,此时,缺氧生物滤池4内维持0.3-0.5mg/L的溶解氧,且导流系统使得水流稳定,促进了多介质滤料7上生物膜的动态生长而不被冲落。
对于进入缺氧生物滤池4的污水,在拨风管19的作用下,缺氧生物滤池4内维持0.3-0.5mg/L的溶解氧,且导流系统使得水流稳定,促进了多介质滤料7上生物膜的动态生长而不被冲落。另外,由于污水在厌氧消化池3内已大部分沉降,因而缺氧生物滤池4内的污泥产量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在生物膜上生物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兼氧分解反应和脱氮反应,反应产物由滤池出水管17排入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中。
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的侧壁下部设有氧化池出水管21,该氧化池出水管21与斜板沉淀池6相连通,由此,氧化池出水管21用于将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斜板沉淀池6中。较为优选地,氧化池出水管21距离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的底部400mm处。
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的内部设有浮动床钢丝网23,浮动床钢丝网23内部填充聚氨酯填料8,聚氨酯填料8上附带有好氧微生物。较为优选地,上下两层浮动床钢丝网23之间的高度为1400mm。聚氨酯填料8在浮动床钢丝网23内部的填充率为80%,且聚氨酯填料8的孔隙率为90-95%,微生物负载量为30g/L,载体规格为30mm立方米。另外,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的顶部设有氧化池检修孔22,且氧化池检修孔22露于地面之上,以便于检修人员对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的内部部件进行检修。
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的顶部外部还设有微动力风机9,该微动力风机9通过曝气管10与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内部的聚氨酯填料8相连通。微动力风机9在启动的情况下能够向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内通入氧气,形成溶解氧维持在1-2mg/L的好氧环境。此时,在聚氨酯填料8以及好氧条件下,微生物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硝化反应,并吸收磷,从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以及磷。处理后的污水由氧化池出水管21排入斜板沉淀池6中。
斜板沉淀池6的内部设有双层斜板支架26,该双层斜板支架26之间设置乙丙共聚斜板11。乙丙共聚斜板11能够将进入斜板沉淀池6的污水进行泥水分离,得到上清液和底泥。较为优选地,乙丙共聚斜板11的板间距为60mm,斜板斜长为1000mm,垂直高度为867mm。
本申请实施例中,斜板沉淀池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沉淀池检修孔24和沉淀池排泥管25,其中,沉淀池检修孔24露于地面之上,以便于检修人员对斜板沉淀池6的内部部件进行检修。沉淀池排泥管25用于排出分离后得到的底泥。另外,双层斜板支架26的上方设有消毒槽27,消毒槽27内放有消毒用品,如氯片。斜板沉淀池6侧壁上还设有沉淀池出水管28,且消毒槽27与沉淀池出水管28相连通。由此,分离得到的上清液经过消毒槽27内的消毒用品消毒后,由沉淀池出水管28排出或资源化利用。经过检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上清液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B标准。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对某村庄的污水进行处理,其中,处理水量为200m³/d。对处理后的上清液进行检验,得知检验结果为:COD(Chemical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为220~250mg/L,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化需氧量)为570~90mg/L,TN(total nitrogen,总氮)为25~35mg/L,TP(total phosphorus,总磷)为4.5~5mg/L,SS(suspended solid,悬浮固体)为140mg/L,水力停留时间36h。经过上述污水的处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的能耗为0.25kah/m³污水。而使用常规污水处理方法处理上述污水,则其能耗为1kah/m³污水,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的能耗仅为常规设备能耗的1/4,大大降低了能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的各设备全部埋于地下,利用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从而起到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作用,最终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仅采用微动力风机9提供动力,能耗较低,且其能耗仅为常规设备能耗的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过程简单,低能耗,无需专人管理,适用于农村环境治理的地区、城市郊区、城市居住小区、水源保护区以及旅游观光地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位于地表之下的预处理子系统(01)以及微动力处理子系统(02),其中,
所述预处理子系统(01)包括相连通的初沉池(1)以及水解调节池(2);
所述微动力处理子系统(02)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厌氧消化池(3)、缺氧生物滤池(4)、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以及斜板沉淀池(6);
所述水解调节池(2)与所述厌氧消化池(3)相连通;
所述缺氧生物滤池(4)内部填充多介质滤料(7);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内部填充聚氨酯填料(8),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的顶部外部设有微动力风机(9),所述微动力风机(9)通过曝气管(10)与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内部的聚氨酯填料(8)相连通;所述斜板沉淀池(6)内部设有乙丙共聚斜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厌氧消化池(3)的不同侧壁上部设有消化池进水管(12)和消化池出水管(13),所述消化池出水管(13)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消化池进水管(12)距离地面的高度;所述消化池进水管(12)与所述水解调节池(2)相连通;所述消化池出水管(13)与所述缺氧生物滤池(4)相连通;
所述厌氧消化池(3)的顶部设有消化池检修孔(14),所述消化池检修孔(14)露于地面之上;
所述厌氧消化池(3)内部设有笼式填料支架(15),所述笼式填料支架(15)上悬挂笼式填料(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笼式填料(16)的直径为150mm,比表面积为1900m2/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氧生物滤池(4)的侧壁上部设有滤池出水管(17),所述滤池出水管(17)与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相连通;
所述缺氧生物滤池(4)的顶部设有滤池检修孔(18)和拔风管(19),所述滤池检修孔(18)和所述拔风管(19)露于地面之上;
所述缺氧生物滤池(4)内部设有双层钢丝网(20),所述双层钢丝网(20)内部填充所述多介质滤料(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的侧壁下部设有氧化池出水管(21),所述氧化池出水管(21)与所述斜板沉淀池(6)相连通;
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的顶部设有氧化池检修孔(22),所述氧化池检修孔(22)露于地面之上;
所述好氧浮动床生物接触氧化池(5)的内部设有浮动床钢丝网(23),所述浮动床钢丝网(23)内部填充所述聚氨酯填料(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填料(8)的孔隙率为90-95%,微生物负载量为30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板沉淀池(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沉淀池检修孔(24)和沉淀池排泥管(25),所述沉淀池检修孔(24)露于地面之上;
所述斜板沉淀池(6)的内部设有双层斜板支架(26),所述双层斜板支架(26)之间设置所述乙丙共聚斜板(11);
所述双层斜板支架(26)的上方设有消毒槽(27),所述斜板沉淀池(6)侧壁上还设有沉淀池出水管(28),所述消毒槽(27)与所述沉淀池出水管(28)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沉池(1)的不同侧壁上部设有初沉池进水管(29)和初沉池出水管(30),所述初沉池出水管(30)与所述水解调节池(2)相连通;
所述初沉池进水管(29)的下方设有移动格栅(31),所述初沉池(1)的底部设有初沉池排泥管(32)。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解调节池(2)的侧壁上部设有调节池出水管(33),所述调节池出水管(33)与所述厌氧消化池(3)通过连接管(34)相连通;
所述水解调节池(2)的内部设有填料支架(35),所述填料支架(35)上悬挂辫带式填料(36)。
CN202020790937.4U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2741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90937.4U CN212741060U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90937.4U CN212741060U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1060U true CN212741060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0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90937.4U Active CN212741060U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1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2814B (zh)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的生物生态组合的方法
CN101525204B (zh) 一种乡村污水处理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102351378A (zh) 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078319B (zh) 农村分散式微动力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及包含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4724817B (zh) 网箱式生物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污水装置和其应用
CN203159412U (zh) 一种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4556378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103159380A (zh) 一种零能耗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1204927A (zh) 生态公厕污水处理循环系统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方法
CN101905925B (zh) 序批式矿化垃圾湿地床处理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的方法
CN204529593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反应装置
CN107601781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5601043B (zh)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态化微动力处理系统
CN219628639U (zh) 水产养殖系统
CN204737774U (zh) 网箱式生物载体和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污水装置
CN109879536B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212741060U (zh) 一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CN201587887U (zh) 一种无动力单户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2610112U (zh) 一种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Awuah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UASB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t James Town (Mudor), Accra
CN109292999A (zh) 一种曝气强化人工湿地
CN210855728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102153247B (zh) 一种生物耦合脱氮除磷污水净化再生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2054710U (zh) 分散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7025498U (zh) 一种改良型a/o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