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39233U - 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及罐式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及罐式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39233U
CN212739233U CN202021481092.7U CN202021481092U CN212739233U CN 212739233 U CN212739233 U CN 212739233U CN 202021481092 U CN202021481092 U CN 202021481092U CN 212739233 U CN212739233 U CN 212739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shaped
steam
buckle plate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810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达
何保成
冯慧琴
李建国
张国帅
张波
霍艳玲
李军晖
王建军
王思宇
孙飞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Beifang Chuangy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Beifang Chuangy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Beifang Chuangy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Beifang Chuangy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810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39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39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39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及罐式集装箱。该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包括加热单元、排水单元和保温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进蒸汽管路、导热管道和出蒸汽管路;所述进蒸汽管路与所述导热管道相连,其用于向导热管道提供蒸汽;所述导热管道具有扣板结构,其与罐体外壁相连,从而形成密封的管路结构;所述排水单元包括排水缓冲管路,所述排水缓冲管路与所述导热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水缓冲管路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用于将所述导热管道中的冷凝水排出;所述保温单元包括隔热层和保护层。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对罐体内介质加热速度快且保温效果好,能够有效解决罐体内介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及罐式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及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随着“多式联运”在我国运输领域不断推进,集装箱作为一种便捷、绿色、经济的运输载体,在各个领域得到很大程度的运用。而罐式集装箱是集装箱的一种,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液态、气态以及粉粒状的固体等货物的运装。但目前,运输液压油、润滑油等非危险的粘油类货物集装箱往往存在冬季卸料前加热时间长、保温效果差的缺点。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对罐体内介质加热速度快且保温效果好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及罐式集装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罐体内介质加热速度快且保温效果好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包括上述保温加热系统的罐式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其包括加热单元、排水单元和保温单元;
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进蒸汽管路、导热管道和出蒸汽管路;所述进蒸汽管路与所述导热管道相连,其用于向导热管道提供蒸汽;所述导热管道具有扣板结构,其与罐体外壁相连,从而形成密封的管路结构;所述导热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蒸汽管路相连,所述出蒸汽管路用于将经过热交换的蒸汽排出;
所述排水单元包括排水缓冲管路,所述排水缓冲管路与所述导热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水缓冲管路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用于将所述导热管道中的冷凝水排出;
所述保温单元包括隔热层和保护层;所述隔热层包覆在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其用于对罐体内的介质保温;所述保护层包覆在所述隔热层外,其用于对隔热层进行遮蔽防护。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槽型扣板、第二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均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拼接结构;优选地,第一槽型扣板、第二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对罐体内介质加热速度快且保温效果好,能够有效解决罐体内介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蒸汽管路优选采用DN25进蒸汽管路。出蒸汽管路优选采用DN25出蒸汽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隔热层可以为任何具有保温效果的材料形成的层状结构。例如可以为聚氨酯材料或全水基改性聚氨酯材料。保护层可以为彩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优选地,所述导热管道包括至少两个U型管道;所述U型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型扣板、第二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所述第一槽型扣板和所述第三槽型扣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槽型扣板与所述第二槽型扣板相互垂直设置;
所述U型管道平行设置,所述导热管道两端的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分别与所述进蒸汽管路和所述出蒸汽管路相连通,所述两端的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和其余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均分别与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型扣板、第二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均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所述导热管道的各个槽型扣板的侧面板的上端缘与所述罐体外壁相贴合;
所述第二槽型扣板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槽型扣板的一端、第三槽型扣板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槽型扣板的设置有挡板从而将第二槽型扣板的两端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优选地,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进气缓冲管路和出气缓冲管路;
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进蒸汽管路相连通,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热管道一端的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相连通;
所述出气缓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出蒸汽管路相连通,所述出气缓冲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热管道另一端的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气缓冲管路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拼接结构;优选地,进气缓冲管路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出气缓冲管路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拼接结构;优选地,出气缓冲管路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槽型扣板优选采用钢板制成;钢板的厚度优选为1~10mm,更优选为2~6mm。挡板扣板优选采用钢板制成;钢板的厚度优选为1~10mm,更优选为2~6mm。
在本实用新型中,U型管道的数量优选为2~5个,更优选为 2~3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优选地,所述导热管道包括第一U型管道和第二U型管道;
第一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远离所述第二槽型扣板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相连通,从而使蒸汽进入导热管道;第一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远离所述第二槽型扣板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相连通,从而将第一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中;
第二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的远离所述第二槽型扣板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相连接,从而将第二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中;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远离所述第二槽型扣板的一端与出气缓冲管路连接,从而将导热管道中的蒸汽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优选地,所述进气缓冲管路具有扣板结构,其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所述罐体外壁相贴合;进气缓冲管路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相连接,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的一端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的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导热管道的端部的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相连通;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的一个侧面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与所述进蒸汽管路连通;
出气缓冲管路具有扣板结构,其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出气缓冲管路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所述罐体外壁相贴合;出气缓冲管路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相连接,出气缓冲管路的一端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出气缓冲管路的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导热管道的另一端部的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相连通;出气缓冲管路的一个侧面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与所述出蒸汽管路相连通;
所述排水缓冲管路具有扣板结构,其具有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排水缓冲管路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所述罐体外壁相贴合;排水缓冲管路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相连接,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的一端部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的另一端开口用于将冷凝水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优选地,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第一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和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第一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和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均用于防尘;进蒸汽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相连接;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的排水出口连接有冷凝水罐;所述冷凝水罐与所述排水出口之间设置有冷凝水排放阀;所述冷凝水罐用于接收从排水缓冲管路排出的冷凝水;所述冷凝水排放阀用于控制冷凝水从排水缓冲管路排出的流量;
冷凝水排放阀为内螺纹球阀或热动力蒸汽疏水阀。
在本实用新型中,内螺纹球阀优选为1PC内螺纹球阀。1PC内螺纹球阀优选为手动型内螺纹球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冷凝水排放阀为1PC内螺纹球阀。1PC内螺纹球阀为手动型内螺纹球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冷凝水排放阀为热动力蒸汽疏水阀。
在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缓冲管路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拼接结构;优选地,排水缓冲管路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缓冲管路的扣板优选采用钢板制成;钢板的厚度优选为1~10mm,更优选为2~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排水缓冲管路设有2个凹槽;其中一个凹槽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远离冷凝水罐的一端上;另一个凹槽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的管路中段上。导热管道包括第一U型管道和第二U型管道。第一U型管道和第二U型管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型扣板、第二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第一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槽型扣板的长度短于第三槽型扣板的长度。第一槽型扣板与第二槽型扣板相互垂直设置。第一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第一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的一端、第一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一端相连接。第一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的另一端与进气缓冲管路连接,从而使蒸汽通过进气缓冲管路进入到第一槽型扣板中。第一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中段上的一个凹槽相连接,从而将第一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中。第二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第二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的一端、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一端相连接。第二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远离排冷凝水罐的一端上的凹槽相连接,用于将第二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中。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另一端与出气缓冲管路连接,从而将导热管道中的气体排出至出气缓冲管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排水缓冲管路上设有4 个凹槽;其中一个凹槽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远离冷凝水罐的一端上;有两个凹槽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的管路中段上;还有一个凹槽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靠近冷凝水罐的一端上。导热管道包括第一U型管道、第二U型管道和第三U型管道。第一U型管道、第二U型管道和第三U型管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型扣板、第二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第一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槽型扣板与第二槽型扣板相互垂直设置。第一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第一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的一端、第一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一端相连接。第一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的另一端与进气缓冲管路连接,从而使蒸汽通过进气缓冲管路进入到第一槽型扣板中。第一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靠近冷凝水管上的一个凹槽相连接,从而将第一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中。第二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第二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的一端、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一端相连接。第二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远离冷凝水罐的一端上的凹槽相连接,用于将第二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中。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另一端与出气缓冲管路连接,从而将导热管道中的气体排出至出气缓冲管路。第三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第三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的一端、第三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一端相连接。第三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的管路中段上的一个凹槽相连接,第三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的管路中段上的另一个凹槽相连接,用于将第三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的底部可以相对于所述加热单元的底部倾斜0.5~10°设置。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的底部优选相对于所述加热单元的底部倾斜1~5°设置。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的底部更优选相对于所述加热单元的底部倾斜1~3°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排水缓冲管路的底部优选相对于所述加热单元的底部倾斜1°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排水缓冲管路的底部优选相对于所述加热单元的底部倾斜3°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排水缓冲管路的底部优选相对于所述加热单元的底部倾斜5°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优选地,所述保温单元还包括抽芯铆钉、不锈钢压条和支撑条;所述保护层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条和不锈钢压条,并用抽芯铆钉将支撑条和不锈钢压条与所述保护层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单元的各部件因连接而形成的间隙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如上所述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对罐体内介质加热时间短且保温效果好,能够有效解决罐体内介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中保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保温单元沿罐体中心线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第一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槽型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进气缓冲管路和出气缓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排水缓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进蒸汽管路,4-冷凝水罐,5-进气缓冲管路,6-导热管道,61- 第一槽型扣板,62-第二槽型扣板,63-第三槽型扣板,7-出气缓冲管路,8-出蒸汽管路,9-排水缓冲管路,11-罐体外壁,12-隔热层,13- 保护层,14-抽芯铆钉,15-不锈钢压条,16-支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中保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 3中保温单元沿罐体中心线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第一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槽型扣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进气缓冲管路和出气缓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排水缓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包括加热单元、排水单元和保温单元。加热单元、排水单元和保温单元均设置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部。
加热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进蒸汽管路2、进气缓冲管路5、导热管道6、出气缓冲管路7和出蒸汽管路8。
进蒸汽管路2为DN25进蒸汽管。出蒸汽管路8为DN25出蒸汽管。
排水单元包括排水缓冲管路9、冷凝水罐4和冷凝水排放阀。
排水缓冲管路9由一个扣板同罐体外壁连接而形成,排水缓冲管路9的底面倾斜设置便于冷凝水流出。排水缓冲管路9较低的一端设置排水口,用于将排水缓冲管路9中的冷凝水排出。
排水缓冲管路9的底部相对于加热单元的底部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a(a为1°)。排水缓冲管路9的排水口连接有冷凝水罐4,冷凝水罐4用于接收从排水缓冲管路9排出的冷凝水。冷凝水排放阀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9和冷凝水罐4之间,冷凝水排放阀3用于控制冷凝水从排水缓冲管路9排出。冷凝水排放阀为手动型内螺纹球阀。
排水缓冲管路9设有2个凹槽;其中一个凹槽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9远离冷凝水罐4的一端上;另一个凹槽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9的管路中段上。
导热管道6包括第一U型管道和第二U型管道。第一U型管道和第二U型管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型扣板61、第二槽型扣板62和第三槽型扣板63。第一槽型扣板61和第三槽型扣板63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槽型扣板61的长度短于第三槽型扣板63的长度。第一槽型扣板61与第二槽型扣板62相互垂直设置。
第一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62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第一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一端、第一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一端相连接。第一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另一端与进气缓冲管路5连接,从而使蒸汽通过进气缓冲管路5进入到第一槽型扣板61中。第一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9管路中段上的一个凹槽相连接,从而将第一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9中。
第二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62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第二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一端、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一端相连接。第二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9远离排冷凝水罐4的一端上的凹槽相连接,用于将第二 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9中。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另一端与出气缓冲管路7连接,从而将导热管道 6中的气体排出至出气缓冲管路7。
导热管道6的各个槽型扣板的侧面板的上端缘均与罐体外壁连接而形成“蛇形”空腔管路,其用于对罐式集装箱中的介质加热。
第一槽型扣板61和第三槽型扣板63均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第一槽型扣板61和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均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贴合。第一槽型扣板61和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连接。第一槽型扣板61的一端开口处采用密封挡板进行密封,另一端与第二槽型扣板62的凹槽相连通。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一端开口处与第二槽型扣板62的凹槽相连通,另一端开口处与排水缓冲管路9的凹槽相连通。第一槽型扣板61和第三槽型扣板63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二槽型扣板62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第二槽型扣板62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均呈圆弧状结构且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贴合。第二槽型扣板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连接。第二槽型扣板的两端部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第二槽型扣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气缓冲管路5为扣板结构,其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进气缓冲管路5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均呈圆弧状结构且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贴合。进气缓冲管路5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连接,同时进气缓冲管路5的一端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另一端与第一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62相连通。进气缓冲管路5的一个侧面板上设有开口,该开口用于连接进蒸汽管路2。进气缓冲管路5为一体成型结构。
出气缓冲管路7为扣板结构,其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出气缓冲管路7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均呈圆弧状结构,且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贴合。出气缓冲管路7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连接。出气缓冲管路7的一端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另一端与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 63相连通。出气缓冲管路7的一个侧面板上设有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用于连接出蒸汽管路8。出气缓冲管路7为一体成型结构。
排水缓冲管路9为扣板结构,其具有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排水缓冲管路9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均呈圆弧状结构,且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贴合。排水缓冲管路9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连接,同时排水缓冲管路9的两端部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其中一端的挡板设置有开口,用于连接冷凝水罐4。排水缓冲管路9为一体成型结构。
加热单元还包括第一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和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第一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和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均用于防尘。进蒸汽管路2的另一端与第一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相连接。出蒸汽管路8的另一端与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相连接。
保温单元包括隔热层12、保护层13、抽芯铆钉14、不锈钢压条 15和支撑条16。
隔热层12包覆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外周。隔热层12的外层包覆有0.5mm厚的保护层13(彩钢板)。保护层13(彩钢板) 可以对隔热层12进行遮蔽防护,避免阳光直射和硬物撞击。保护层 13(彩钢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条16和不锈钢压条15,采用抽芯铆钉14将支撑条16、不锈钢压条15分别与保护层13(彩钢板) 进行连接固定。保温单元的各部件因连接而形成的间隙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
实施例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中保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 3中保温单元沿罐体中心线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第一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槽型扣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进气缓冲管路和出气缓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排水缓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包括加热单元、排水单元和保温单元。加热单元、排水单元和保温单元均设置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部。
加热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进蒸汽管路2、进气缓冲管路5、导热管道6、出气缓冲管路7和出蒸汽管路8。
进蒸汽管路2为DN25进蒸汽管。出蒸汽管路8为DN25出蒸汽管。
排水单元包括排水缓冲管路9、冷凝水罐4和冷凝水排放阀。
排水缓冲管路9由一个扣板同罐体外壁连接而形成,排水缓冲管路9的底面倾斜设置便于冷凝水流出。排水缓冲管路9较低的一端设置排水口,用于将排水缓冲管路9中的冷凝水排出。
排水缓冲管路9的底部相对于加热单元的底部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a(a为1°)。排水缓冲管路9的排水口连接有冷凝水罐4,冷凝水罐4用于接收从排水缓冲管路9排出的冷凝水。冷凝水排放阀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9和冷凝水罐4之间,冷凝水排放阀3用于控制冷凝水从排水缓冲管路9排出。冷凝水排放阀为热动力蒸汽疏水阀。
排水缓冲管路9设有2个凹槽;其中一个凹槽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9远离冷凝水罐4的一端上;另一个凹槽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9的管路中段上。
导热管道6包括第一U型管道和第二U型管道。第一U型管道和第二U型管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型扣板61、第二槽型扣板 62和第三槽型扣板63。第一槽型扣板61和第三槽型扣板63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槽型扣板61的长度短于第三槽型扣板63的长度。第一槽型扣板61与第二槽型扣板62相互垂直设置。
第一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62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第一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一端、第一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一端相连接。第一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另一端与进气缓冲管路5连接,从而使蒸汽通过进气缓冲管路5进入到第一槽型扣板61中。第一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9管路中段上的一个凹槽相连接,从而将第一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9中。
第二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62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第二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一端、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一端相连接。第二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9远离排冷凝水罐4的一端上的凹槽相连接,用于将第二 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9中。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另一端与出气缓冲管路7连接,从而将导热管道 6中的气体排出至出气缓冲管路7。
导热管道6的各个槽型扣板的侧面板的上端缘均与罐体外壁连接而形成“蛇形”空腔管路,其用于对罐式集装箱中的介质加热。
第一槽型扣板61和第三槽型扣板63均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第一槽型扣板61和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均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贴合。第一槽型扣板61和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连接。第一槽型扣板61的一端开口处采用密封挡板进行密封,另一端与第二槽型扣板62的凹槽相连通。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一端开口处与第二槽型扣板62的凹槽相连通,另一端开口处与排水缓冲管路9的凹槽相连通。第一槽型扣板61和第三槽型扣板63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二槽型扣板62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第二槽型扣板62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均呈圆弧状结构且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贴合。第二槽型扣板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连接。第二槽型扣板的两端部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第二槽型扣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气缓冲管路5为扣板结构,其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进气缓冲管路5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均呈圆弧状结构且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贴合。进气缓冲管路5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连接,同时进气缓冲管路5的一端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另一端与第一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62相连通。进气缓冲管路5的一个侧面板上设有开口,该开口用于连接进蒸汽管路2。进气缓冲管路5为一体成型结构。
出气缓冲管路7为扣板结构,其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出气缓冲管路7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均呈圆弧状结构,且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贴合。出气缓冲管路7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连接。出气缓冲管路7的一端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另一端与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 63相连通。出气缓冲管路7的一个侧面板上设有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用于连接出蒸汽管路8。出气缓冲管路7为一体成型结构。
排水缓冲管路9为扣板结构,其具有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排水缓冲管路9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均呈圆弧状结构,且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贴合。排水缓冲管路9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相连接,同时排水缓冲管路9的两端部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其中一端的挡板设置有开口,用于连接冷凝水罐4。排水缓冲管路9为一体成型结构。
加热单元还包括第一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和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第一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和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均用于防尘。进蒸汽管路2的另一端与第一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相连接。出蒸汽管路8的另一端与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相连接。
保温单元包括隔热层12、保护层13、抽芯铆钉14、不锈钢压条 15和支撑条16。
隔热层12包覆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11外周。隔热层12的外层包覆有0.5mm厚的保护层13(彩钢板)。保护层13(彩钢板) 可以对隔热层12进行遮蔽防护,避免阳光直射和硬物撞击。保护层 13(彩钢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条16和不锈钢压条15,采用抽芯铆钉14将支撑条16、不锈钢压条15分别与保护层13(彩钢板) 进行连接固定。保温单元的各部件因连接而形成的间隙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
实施例3
除了以下设置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角度a为3°。
实施例4
除了以下设置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角度a为5°。
实施例5
除了以下设置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排水缓冲管路9上设有4个凹槽;其中一个凹槽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9远离排冷凝水罐4的一端上;有两个凹槽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 9的管路中段上;还有一个凹槽设置在排水缓冲管路9靠近排冷凝水罐4的一端上。
导热管道6包括第一U型管道、第二U型管道和第三U型管道。第一U型管道、第二U型管道和第三U型管道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型扣板61、第二槽型扣板62和第三槽型扣板63。第一槽型扣板61和第三槽型扣板63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槽型扣板61与第二槽型扣板62相互垂直设置。
第一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62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第一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一端、第一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一端相连接。第一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另一端与进气缓冲管路5连接,从而使蒸汽通过进气缓冲管路5进入到第一槽型扣板61中。第一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9管路靠近冷凝水罐4的凹槽相连接,从而将第一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9中。
第二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62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第二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一端、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一端相连接。第二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9远离排冷凝水罐4的一端上的凹槽相连接,用于将第二 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9中。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另一端与出气缓冲管路7连接,从而将导热管道 6中的气体排出至出气缓冲管路7。
第三U型管道的第二槽型扣板62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第三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一端、第三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61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9管路中段上的一个凹槽相连接,第三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63的另一端与排水缓冲管路9管路中段上的另一个凹槽相连接,用于将第三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9 中。
实施例6
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实施例1中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
实施例7
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实施例2中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
实施例8
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实施例3中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
实施例9
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实施例4中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
实施例10
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实施例5中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单元、排水单元和保温单元;
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进蒸汽管路、导热管道和出蒸汽管路;所述进蒸汽管路与所述导热管道相连,其用于向导热管道提供蒸汽;所述导热管道具有扣板结构,其与罐体外壁相连,从而形成密封的管路结构;所述导热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蒸汽管路相连,所述出蒸汽管路用于将经过热交换的蒸汽排出;
所述排水单元包括排水缓冲管路,所述排水缓冲管路与所述导热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水缓冲管路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用于将所述导热管道中的冷凝水排出;
所述保温单元包括隔热层和保护层;所述隔热层包覆在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其用于对罐体内的介质保温;所述保护层包覆在所述隔热层外,其用于对隔热层进行遮蔽防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道包括至少两个U型管道;所述U型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型扣板、第二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所述第一槽型扣板和所述第三槽型扣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槽型扣板与所述第二槽型扣板相互垂直设置;
所述U型管道平行设置,所述导热管道两端的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分别与所述进蒸汽管路和所述出蒸汽管路相连通,所述两端的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和其余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均分别与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型扣板、第二槽型扣板和第三槽型扣板均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所述导热管道的各个槽型扣板的侧面板的上端缘与所述罐体外壁相贴合;
所述第二槽型扣板具有2个凹槽,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槽型扣板的一端、第三槽型扣板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槽型扣板的设置有挡板从而将第二槽型扣板的两端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进气缓冲管路和出气缓冲管路;
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进蒸汽管路相连通,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热管道一端的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相连通;
所述出气缓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出蒸汽管路相连通,所述出气缓冲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热管道另一端的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道包括第一U型管道和第二U型管道;
第一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远离所述第二槽型扣板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相连通,从而使蒸汽进入导热管道;第一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远离所述第二槽型扣板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相连通,从而将第一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中;
第二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的远离所述第二槽型扣板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相连接,从而将第二U型管道中的蒸汽和冷凝水排至排水缓冲管路中;第二U型管道的第三槽型扣板的远离所述第二槽型扣板的一端与出气缓冲管路连接,从而将导热管道中的蒸汽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缓冲管路具有扣板结构,其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所述罐体外壁相贴合;进气缓冲管路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相连接,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的一端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的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导热管道的端部的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相连通;所述进气缓冲管路的一个侧面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与所述进蒸汽管路连通;
出气缓冲管路具有扣板结构,其具有长方形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出气缓冲管路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所述罐体外壁相贴合;出气缓冲管路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相连接,出气缓冲管路的一端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出气缓冲管路的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导热管道的另一端部的U型管道的第一槽型扣板相连通;出气缓冲管路的一个侧面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与所述出蒸汽管路相连通;
所述排水缓冲管路具有扣板结构,其具有底面板和两个侧面板;排水缓冲管路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所述罐体外壁相贴合;排水缓冲管路的两个侧面板的上端缘与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壁相连接,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的一端部的开口处采用挡板进行密封,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的另一端开口用于将冷凝水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第一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和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第一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和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均用于防尘;进蒸汽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相连接;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蒸汽加温管接头防尘盖组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缓冲管路的排水出口连接有冷凝水罐;所述冷凝水罐与所述排水出口之间设置有冷凝水排放阀;所述冷凝水罐用于接收从排水缓冲管路排出的冷凝水;所述冷凝水排放阀用于控制冷凝水从排水缓冲管路排出的流量;
冷凝水排放阀为内螺纹球阀或热动力蒸汽疏水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单元还包括抽芯铆钉、不锈钢压条和支撑条;所述保护层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条和不锈钢压条,并用抽芯铆钉将支撑条和不锈钢压条与所述保护层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单元的各部件因连接而形成的间隙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
10.一种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
CN202021481092.7U 2020-07-24 2020-07-24 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及罐式集装箱 Active CN212739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1092.7U CN212739233U (zh) 2020-07-24 2020-07-24 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及罐式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1092.7U CN212739233U (zh) 2020-07-24 2020-07-24 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及罐式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39233U true CN212739233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22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81092.7U Active CN212739233U (zh) 2020-07-24 2020-07-24 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及罐式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392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19729A (en) Freeze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fluid transport passages
US9134073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welded plates
CN212739233U (zh) 罐式集装箱的保温加热系统及罐式集装箱
CN203772088U (zh) 一种板式相变蓄热换热器
JP2013525736A (ja) 熱駆動される自己循環する流体の加熱および貯留のタンクおよびシステム
CN211823987U (zh) 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
CN204026017U (zh) 低温防腐烟道非金属膨胀节
CN104566704A (zh) 蓄热装置及具有该蓄热装置的空调器
CN101749972A (zh) 螺旋板式换热器及其生产方法
CN218066051U (zh) 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
CN104566915A (zh) 一种加强型空调机组接水盘
CN209623188U (zh) 一种冷库制冷系统用蓄冷水池
CN208057510U (zh) 一种lng泵池绝热盖
US4170223A (en) Solar heat energy collector
CN203518107U (zh) 蓄热装置及具有该蓄热装置的空调器
CN208651094U (zh) 一种压缩机换热器
CN208952749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07540141U (zh) 一种筒式管道加热器
CN206572837U (zh) 冰箱冷藏绕膜蒸发器
CN201373692Y (zh) 一种板腔式换热器
CN219714114U (zh) 一种餐厨有机浆液螺旋板式换热装置
CN109305302B (zh) 液货舱的防泄漏围护系统
CN218719410U (zh) 一种防高温的聚乙烯保温管
CN218208381U (zh) 一种耐高温保温管
WO2021114397A1 (zh) 一种沥青运输铁路罐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