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33493U - 一种补风型通风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补风型通风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33493U
CN212733493U CN202020668214.7U CN202020668214U CN212733493U CN 212733493 U CN212733493 U CN 212733493U CN 202020668214 U CN202020668214 U CN 202020668214U CN 212733493 U CN212733493 U CN 212733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te
box
fixedly connected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682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子轶
刘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Chengwei Laboratory Equipment Co Ltd
Beijing Chengwei Borui Lab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Chengwei Laboratory Equipment Co Ltd
Beijing Chengwei Borui Lab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500330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12733493(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Chengwei Laboratory Equipment Co Ltd, Beijing Chengwei Borui Lab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Chengwei Laborato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682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33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33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33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包括工作台、侧板、顶板、背板以及立柱,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用于将腔室内产生的气体排出的排风口,所述工作台上布置有工作面板;所述通风柜还包括补风组件,所述补风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工作台前侧的下风箱、安装在下风箱上的下进风管、以及与下进风管连接在一起的风机,风机吹出的风经由下进风管进入下风箱中,所述下风箱上开设有出风孔,出风孔朝向腔室内部;所述补风组件还包括布置在顶板上的上风箱以及布置在顶板前侧的前风箱。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腔室内部进行吹风,吹入的风与抽风机抽取的风混合在一起,降低抽风机抽取的风量,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并能够有效的防止腔室内的气体泄漏。

Description

一种补风型通风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通风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补风型通风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基本使用敞开的实验台,而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容易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现有的实验台无法进行很好的防护,长期操作实验会对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危害。
公布号为CN10592147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通风柜,包括左侧板、右侧板、抽风机、挡板、储物箱、工作台、玻璃门以及导流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安装在工作台的两端,挡板安装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挡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玻璃门以及导流板,抽风机的吸气端伸入腔室内,抽风机的排气端伸出腔室外,储物箱固定安装在工作台的底部。上述专利中的通风柜在使用时,抽风机将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抽走。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抽风机将腔室内的气体抽出时,腔室内的气压发生变化,使得外界的空气会从通风柜的正面开口处进入。但是实际工作时,进入通风柜腔室中的气体全部都是由抽风机抽取的,使得抽风机在抽取时需要消耗较大的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其能够对腔室内部进行吹风,吹入的风与抽风机抽取的风混合在一起,在排风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抽风机抽取的风量,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包括工作台、侧板、顶板、背板以及立柱,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用于将腔室内产生的气体排出的排风口,所述工作台上布置有工作面板;
所述通风柜还包括补风组件,所述补风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工作台前侧的下风箱、安装在下风箱上的下进风管、以及与下进风管连接在一起且向下进风管中吹风的风机,风机吹出的风经由下进风管进入下风箱中,所述下风箱上开设有用于将风排出的出风孔,出风孔朝向腔室内部;
所述补风组件还包括布置在顶板上的上风箱以及布置在顶板前侧的前风箱;
所述上风箱布置在顶板的下侧且与顶板固定连接,而且在上风箱与进风箱之间固定连接有将风机与上风箱连通的上进风管,上风箱上开设有若干个将上风箱中气体排出的上排气口;上排气口的位置开设在上风箱朝向背板的一侧;
所述前风箱布置在顶板的前侧且与侧板固定连接在一起,而且在前风箱与进风箱之间固定连接有将风机与前风箱连通的前进风管,前风箱上开设有若干个将前风箱中气体排出的前排气口;前排气口的位置开设在前风箱朝向背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通风柜中进行实验时,风机启动,吹出的风分别经由下进风管吹入下风箱中,从下风箱中吹出;经由上进风管进入上风箱中,从上风箱中吹出;经由前进风管进入前风箱中,从前风箱中排出,从而对通风柜的腔室内部进行吹风,让排出的风量一致时,降低抽风机抽风的量,从而起到节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风箱包括与下进风管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连接管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垂直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倾斜板,连接板与倾斜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板;连接板、倾斜板以及弧形板围成一个风筒;所述风筒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封闭板;
在弧形板上开设若干个出风孔;若干个出风孔布置在弧形板长度方向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风机启动时,风机吹出的风经由下进风管进入下风箱中。风在进入下风箱中后,直接吹到倾斜板上,风在与倾斜板接触后,发生反弹,吹到弧形板上,并且在弧形板的引导下从出风孔处排出,出风孔布置在弧形板靠近腔室的一侧,使得风从弧形板上的出风孔向腔室内部吹,从而便于下风箱中的风吹入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风箱搭接在工作台上,且与工作台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工作人员安装下风箱时下风箱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风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分隔板,分隔板将风筒分割成若干个风腔,每个风腔对应一个连接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从下进风管处进入下风箱中的风不会相互干涉,每个风腔中都有独自的气流,从而提高出风孔处的气流稳定性,不会出现气流错乱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风筒中固定连接有与分隔板垂直的滤风板,所述滤风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滤风板与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从连接管进入风筒中后,会吹到滤风板上,穿过通孔,由单一风柱分成若干个风柱,减弱风吹到倾斜板上时的风速,防止因风速过大导致的风方向发生混流,出现气流错乱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滤风板上固定连接有弯板,弯板的外角侧朝向连接管,弯板的夹角间距小于风腔中滤风板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弯板的作用下,风从弯板的两侧穿过滤风板,让风能够从风腔的两侧向风腔中间流动,相比于直接从中间位置直吹,从两侧吹能够有效的防止在风腔的两侧形成风的涡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风箱中还固定连接有挡风板,每个风腔中设置有多个挡风板,多个挡风板布置在弯板的外侧周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板和挡风板在弯板的两侧形成两条笔直的风道,让风在弯板上发生分流时,能够笔直的吹到滤风板处,从而更进一步的减少在下风箱中形成的涡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侧板中布置有空腔,下进风管从顶板上穿入空腔中,并从空腔中穿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进风管的大部分处于空腔中,提高下进风管的隐蔽性,以及减少下进风管占用的额外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板上侧固定连接有与多个下进风管连通的进风箱,且在进风箱上固定连接有与风机相连的引风管;所述上进风管与所述前进风管与所述进风箱内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下进风管的进风处汇总在一起,让便于工作人员的安装和布置,让顶板上的下进风管布置更为整齐。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板上固定连接有将进入进风箱中的风进行分流的引风板,引风板布置在进风箱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引风板的作用下,让进风箱中的风更容易进入下进风管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补风组件对通风柜的腔室内部进行吹风,能够让吹入的风与抽风机抽取的风混合在一起,在排风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抽风机抽取的风量,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2.通过设置补风组件,还能够有效的防止腔室内的有害气体从通风柜的前侧泄漏;
3.通过设置进风箱,既可以节省空间,对上风箱、下风箱以及前风箱的进风源进行汇总,也能够将上风箱、下风箱以及前风箱所需的风吹入腔室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通风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侧板上预留空腔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通风柜上设置补风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补风组件中四个风箱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下风箱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下风箱上未安装弧形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下风箱内部设置弯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上风箱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连接板与挡风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11、工作面板;2、侧板;21、空腔;3、顶板;4、背板;5、立柱;6、补风组件;61、下风箱;6101、连接管;6102、连接板;6103、底板;6104、倾斜板;6105、弧形板;6106、风筒;6107、封闭板;6108、L型板;6109、出风孔;6110、分隔板;6111、滤风板;6112、通孔;6113、弯板;6114、挡风板;6115、挡板;62、下进风管;63、进风箱;64、引风管;65、出风管;66、引风板;67、上风箱;68、前风箱;69、上进风管;610、上排气口;611、前进风管;612、前排气口;7、防护门;8、腔室;9、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包括工作台1、侧板2、顶板3、背板4、立柱5以及补风组件6。工作台1上面布置有工作面板11。
在工作台1的两侧布置两个侧板2,顶板3安装在两个侧板2之间,且顶板3布置在侧板2上侧与侧板2固定连接。在顶板3的前侧安装有防护门7,背板4布置在顶板3的后侧,侧板2、顶板3、背板4、工作面板11以及防护门7围成一个腔室8。
在顶板3上贯穿开设有用于将腔室8内产生的气体排出的排风口9,排风口9与抽风机连接在一起,抽风机在运行时,通过排风口9从腔室8内部将气体抽出,便于腔室8内的气体排出。
参照图3、图4,补风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前侧的下风箱61、安装在下风箱61上的下进风管62、以及与下进风管62连接在一起且向下进风管62中吹风的风机,风机吹出的风经由下进风管62进入下风箱61中。
参照图5、图6,下风箱61包括与下进风管62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6101,下进风管62与连接管6101通过套设的方式连接。连接管6101上安装有连接板6102,连接板6102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管6101,用于与多个下进风管62连接。
连接板6102上垂直固定连接有底板6103。在底板6103上固定连接有倾斜板6104,倾斜板6104与连接板6102固定连接在底板6103相对的两侧,倾斜板6104向远离连接板6102的一侧倾斜。
在连接板6102与倾斜板6104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板6105,弧形板6105的弯曲方向朝向连接板6102与倾斜板6104之间。连接板6102、倾斜板6104以及弧形板6105围成一个风筒6106,而且在风筒6106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将风筒6106两侧封闭的封闭板6107。其中,在倾斜板6104与弧形板6105的连接处布置有L型板6108,L型板6108的外角朝向风筒6106的外侧。下风箱61安装在工作台1上时,底板6103和L型板6108搭接在工作台1上,且工作台1上的搭接位置与L型板6108配合,便于工作人员确定下风箱61的安装位置。
在弧形板6105上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孔6109。若干个出风孔6109布置在弧形板6105长度方向的一侧,而且在将下风箱61安装在工作台1上时,弧形板6105上的出风孔6109靠近腔室8。
在风机启动时,风机吹出的风经由下进风管62进入下风箱61中。风在进入下风箱61中后,直接吹到倾斜板6104上,风在与倾斜板6104接触后,发生反弹,吹到弧形板6105上,并且在弧形板6105的引导下从出风孔6109处排出,出风孔6109布置在弧形板6105靠近腔室8的一侧,使得风从弧形板6105上的出风孔6109向腔室8内部吹。
参照图6、图7,在下风箱6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分隔板6110,分隔板6110的边缘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板6105、连接板6102、底板6103以及倾斜板6104上。分隔板6110将风筒6106分割成若干个风腔,每个风腔对应一个连接管6101。其中,通过设置若干个风腔,并对应连接管6101,让从下进风管62处进入下风箱61中的风不会相互干涉,每个风腔中都有独自的气流,从而提高出风孔6109处的气流稳定性,不会出现气流错乱的情况。
在风筒6106中固定连接有与分隔板6110垂直的滤风板6111,滤风板6111的边缘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板6105封闭板6107以及底板6103上。滤风板6111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6112,风从连接管6101进入风筒6106中后,会吹到滤风板6111上,穿过通孔6112,由单一风柱分成若干个风柱,减弱风吹到倾斜板6104上时的风速,防止因风速过大导致的风方向发生混流,出现气流错乱的情况。
另外,在滤风板6111上固定连接有弯板6113,弯板6113的外弧面侧朝向连接管6101,弯板6113的两侧间距小于风腔中滤风板6111的长度,使得弯板6113固定在滤风板6111上时,滤风板6111的两侧超出弯板6113的两侧。风从连接管6101进入风筒6106中后,会先吹到弯板6113上,与弯板6113的外弧面发生接触,风向弯板6113两侧分开,并从弯板6113的两侧穿过滤风板6111,与倾斜板6104接触。在弯板6113的作用下,风从弯板6113的两侧穿过滤风板6111,让风能够从风腔的两侧向风腔中间流动,相比于直接从中间位置直吹,从两侧吹能够有效的防止在风腔的两侧形成风的涡流。
在下风箱61上还设置有挡风板6114,每个风腔中设置有多个挡风板6114,多个挡风板6114分别布置在下进风管62的上下左右两侧,多个挡风板6114布置在弯板6113的外侧周围,弯板6113和挡风板6114在弯板6113的两侧形成两条风道,让风在弯板6113上发生分流时,能够笔直的吹到滤风板6111处,从而更进一步的减少在下风箱61中形成的涡流。其中,挡风板6114的固定连接在连接管6101的两侧,且与连接板6102的边缘固定连接,以连接板6102-挡风板6114-连接管6101-挡风板6114-连接板6102的方式布置。其中,参照图9,挡风板6114与连接板6102一体成型。
在连接板6102与滤风板6111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6115,对风进行阻挡,防止风进入风筒6106后不经过滤风板6111直接排出。
在侧板2中布置有空腔21,下进风管62从顶板3上穿入空腔21中,并从空腔21中穿出,与连接管6101连接,使得下进风管62的大部分处于空腔21中,提高下进风管62的隐蔽性,以及减少下进风管62占用的额外空间。其中,侧板2有多个型材拼接而成,在拼接时预留出空腔21。
在顶板3上安装有进风箱63,进风箱63固定连接在顶板3的上侧,而且在进风箱6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与进风箱63内部连通的引风管64,引风管64与风机相连,让风机吹出的风能够经由引风管64进入进风箱63中。在进风箱6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进风箱63内部连通的出风管65,出风管65与下进风管62连接在一起。风机吹出的风进入进风箱63中后,从进风箱63中沿着出风管65处进入下进风管62中,经由下进风管62吹入下风箱61中。通过设置进风箱63,将多个下进风管62的进风处汇总在一起,让便于工作人员的安装和布置,让顶板3上的下进风管62布置更为整齐。
为了让从进风箱63中进入下进风管62中的风量相同,进风箱63上的出风管65布置在进风箱63上的两侧,而且是朝向侧板2的一侧,既可以方便出风管65与从侧板2中空腔21穿出的下进风管62相连,也能够让进风箱63中的风进入下进风管62中的风量相同。
在顶板3上固定连接有引风板66,引风板66布置在进风箱63中,引风板66的形状与弯板6113相同,且引风板66的外角侧朝向引风管64,经由引风板66分流的风向顶板3两侧的侧板2方向流动,直接流入出风管65中。
参照图4,补风组件6还包括布置在顶板3上的上风箱67以及布置在防护门7前侧的前风箱68。
具体的来说,参照图4、图8,上风箱67布置在顶板3的下侧,与顶板3固定连接,而且在上风箱67与进风箱63之间固定连接有上进风管69,上进风管69用于将进风箱63与上风箱67连通,上风箱67上开设有若干个将上风箱67中气体排出的上排气口610,上排气口610排出的气体吹入腔室8中,既可以从腔室8的上部向腔室8的内部吹风,也可以对经过上升到顶板3处的有害气体进行吹动,防止气体在顶板3处堆积。上进风管69固定连接在进风箱63的下侧,而且是固定连接在上风箱67的上侧。上排气口610的位置开设在上风箱67朝向背板4的一侧。
前风箱68布置在顶板3的前侧,与侧板2固定连接在一起,而且在前风箱68与进风箱63之间固定连接有前进风管611,前进风管611用于将进风箱63与前风箱68连通,前风箱68上开设有若干个将前风箱68中气体排出的前排气口612,前排气口612排出的气体吹到防护门7上,并且是吹到防护门7的玻璃上,可以从腔室8的前侧直接向腔室8的内部吹风。前进风管611固定连接在进风箱63的上侧,而且固定连接在前风箱68的上侧。前排气口612的位置开设在前风箱68朝向背板4的一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在通风柜中进行实验时,风机启动,吹出的风分别经由下进风管62吹入下风箱61中,从下风箱61中吹出;经由上进风管69进入上风箱67中,从上风箱67中吹出;经由前进风管611进入前风箱68中,从前风箱68中排出,从而对通风柜的腔室8内部进行吹风,让排出的风量一致时,降低抽风机抽风的量,从而起到节能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包括工作台(1)、侧板(2)、顶板(3)、背板(4)以及立柱(5),所述顶板(3)上开设有用于将腔室(8)内产生的气体排出的排风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布置有工作面板(11);
所述通风柜还包括补风组件(6),所述补风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前侧的下风箱(61)、安装在下风箱(61)上的下进风管(62)、以及与下进风管(62)连接在一起且向下进风管(62)中吹风的风机,风机吹出的风经由下进风管(62)进入下风箱(61)中,所述下风箱(61)上开设有用于将风排出的出风孔(6109),出风孔(6109)朝向腔室(8)内部;
所述补风组件(6)还包括布置在顶板(3)上的上风箱(67)以及布置在顶板(3)前侧的前风箱(68);
所述上风箱(67)布置在顶板(3)的下侧且与顶板(3)固定连接,而且在上风箱(67)与进风箱(63)之间固定连接有将风机与上风箱(67)连通的上进风管(69),上风箱(67)上开设有若干个将上风箱(67)中气体排出的上排气口(610);上排气口(610)的位置开设在上风箱(67)朝向背板(4)的一侧;
所述前风箱(68)布置在顶板(3)的前侧且与侧板(2)固定连接在一起,而且在前风箱(68)与进风箱(63)之间固定连接有将风机与前风箱(68)连通的前进风管(611),前风箱(68)上开设有若干个将前风箱(68)中气体排出的前排气口(612);前排气口(612)的位置开设在前风箱(68)朝向背板(4)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箱(61)包括与下进风管(62)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管(6101),连接管(6101)上安装有连接板(6102),连接板(6102)上垂直固定连接有底板(6103),底板(6103)上固定连接有倾斜板(6104),连接板(6102)与倾斜板(6104)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板(6105);连接板(6102)、倾斜板(6104)以及弧形板(6105)围成一个风筒(6106);所述风筒(6106)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封闭板(6107);
在弧形板(6105)上开设若干个出风孔(6109);若干个出风孔(6109)布置在弧形板(6105)长度方向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箱(61)搭接在工作台(1)上,且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箱(6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分隔板(6110),分隔板(6110)将风筒(6106)分割成若干个风腔,每个风腔对应一个连接管(6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6106)中固定连接有与分隔板(6110)垂直的滤风板(6111),所述滤风板(6111)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6112);所述滤风板(6111)与连接板(6102)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61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滤风板(6111)上固定连接有弯板(6113),弯板(6113)的外角侧朝向连接管(6101),弯板(6113)的夹角间距小于风腔中滤风板(6111)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箱(61)中还固定连接有挡风板(6114),每个风腔中设置有多个挡风板(6114),多个挡风板(6114)布置在弯板(6113)的外侧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中布置有空腔(21),下进风管(62)从顶板(3)上穿入空腔(21)中,并从空腔(21)中穿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上侧固定连接有与多个下进风管(62)连通的进风箱(63),且在进风箱(63)上固定连接有与风机相连的引风管(64);所述上进风管(69)与所述前进风管(611)与所述进风箱(63)内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上固定连接有将进入进风箱(63)中的风进行分流的引风板(66),引风板(66)布置在进风箱(63)中。
CN202020668214.7U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补风型通风柜 Active CN212733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68214.7U CN212733493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补风型通风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68214.7U CN212733493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补风型通风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33493U true CN212733493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03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68214.7U Active CN212733493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补风型通风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334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0192A (zh) * 2021-04-14 2021-06-25 北京鸣远诺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式多联动排风控制的通风柜
CN113385514A (zh) * 2021-07-21 2021-09-14 青岛中科汉维实验室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风型排风柜
CN115318786A (zh) * 2022-08-03 2022-11-11 倚世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柜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0192A (zh) * 2021-04-14 2021-06-25 北京鸣远诺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式多联动排风控制的通风柜
CN113020192B (zh) * 2021-04-14 2022-07-08 北京鸣远诺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式多联动排风控制的通风柜
CN113385514A (zh) * 2021-07-21 2021-09-14 青岛中科汉维实验室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风型排风柜
CN115318786A (zh) * 2022-08-03 2022-11-11 倚世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柜
CN115318786B (zh) * 2022-08-03 2023-10-27 倚世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33493U (zh) 一种补风型通风柜
CN106140769B (zh) 通风柜
WO2001087506A1 (en) Low flow fume hood
CN217941291U (zh) 一种上补风模块和通风柜
CN204503733U (zh) 补风式通风柜
CN213134413U (zh) 一种具有补风功能的通风柜
CN214235511U (zh) 一种通风箱、补风装置及通风柜
CA2840600C (en) Exhaust hood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US4211155A (en) Laboratory hood
CN112827991A (zh) 具有补风结构的通风柜
JP5855436B2 (ja) ドラフトチャンバ
CN217726587U (zh) 一种侧补风组件和通风柜
CN217726586U (zh) 一种导流结构和通风柜
CN210532970U (zh) 一种玻璃清洗干燥机用的主风刀及风刀组件
CN115007590B (zh) 一种通风柜
CN115318786B (zh) 一种通风柜
CN215466927U (zh) 一种补风型通风柜
CN212821668U (zh) 补风型通风柜
CN214719230U (zh) 具有补风结构的通风柜
CN112827992A (zh) 侧过风式通风柜
CN210801325U (zh) 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
GB2336667A (en) Fume cupboards
CN112827994A (zh) 具有双重送风结构的通风柜
CN217857913U (zh) 一种上补风模块和通风柜
CN212216551U (zh) 一种通风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Commission number: 5W128695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Claims 1, 3, 8-10 of the authorization announcement text for utility model patent with patent number 202020668214.7 are declared invalid. On the basis of claims 2, 4-7 of the authorization announcement text, the patent right shall continue to be valid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21230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9812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upplementary ventilation cabine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

Patentee: BEIJING CHENGWEI BORUI LAB-EQUIPMENT Co.,Ltd.|Liaoning Chengwei laboratory equipment Co.,Ltd.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