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5673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5673U
CN212725673U CN202021053438.3U CN202021053438U CN212725673U CN 212725673 U CN212725673 U CN 212725673U CN 202021053438 U CN202021053438 U CN 202021053438U CN 212725673 U CN212725673 U CN 212725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ing
groove
elastic contact
butt joint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534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腾飞
樊拥军
何旭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534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5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5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5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自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对接腔,绝缘本体于对接腔的一侧具有侧壁,自侧壁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多个端子槽及容置槽,多个端子槽沿横向方向排列且与对接腔相连通,容置槽位于端子槽远离对接腔的一侧,容置槽与多个端子槽相连通,多个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端子槽,多个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接地端子包括弹性接触部显露于对接腔,接地件收容于容置槽内并与绝缘本体固定,接地件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接地部,当对接件插入对接腔以与弹性接触部接触,驱动弹性接触部朝向接地部位移以抵接接地部,使接地端子和接地件始终保持稳定接触,同时不增加绝缘本体的整体长度。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高频性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多个接地端子、多个信号端子和接地件,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对接腔,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向前凹设有收容接地件的收容槽,接地件收容于收容槽,接地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固定部及伸入对接腔的接触部,接地件具有多个接地弹臂与多个接地端子的固定部弹性抵接,从而实现将多个接地端子之间相互导通以实现接地,由于接触弹臂受到绝缘本体尺寸的限制以及与接地端子的接触位置的局限,使得接地弹臂与接地端子接触的力臂较短,当使用时间过长,接地弹臂容易产生疲乏,使得接地弹臂无法与接地端子形成稳定的接触,造成接地效果差,降低电连接器的传输高频的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本体收容有接地件及多个接地端子,当对接件与接地端子的弹性接触部接触,驱动该弹性接触部朝向接地件的接地部位移以抵接接地部,使接地端子和接地件始终保持稳定接触,以达到良好接地效果,同时不增加绝缘本体的整体长度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件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一对接腔,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对接腔的一侧具有一侧壁,自所述侧壁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多个端子槽及一容置槽,多个所述端子槽沿横向方向排列且与所述对接腔相连通,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端子槽远离所述对接腔的一侧,所述容置槽与多个所述端子槽相连通,所述容置槽未贯穿所述侧壁的外壁面;多个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端子槽,多个所述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接地端子和至少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一弹性接触部显露于所述对接腔;一接地件,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所述接地件包括一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至少两个接地部,两个所述接地部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且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一一对应,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以与所述弹性接触部接触,驱动所述弹性接触部朝向所述接地部位移以抵接所述接地部。
进一步,两个所述接地部的前端未相连。
进一步,所述接地件朝向远离所述弹性接触部的一侧凸设有至少一凸包,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对接腔沿竖直方向的一侧,所述容置槽的底壁沿竖直方向凹设有至少一滑槽,所述滑槽向前贯穿所述侧壁的前端面,所述凸包滑过所述滑槽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相干涉。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有至少一延伸部,每一所述延伸部朝向远离所述弹性接触部的一侧凸设有所述凸包,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延伸部遮盖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
进一步,所述接地部为弹性悬臂,所述容置槽的一侧与多个所述端子槽相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另一侧凹设有至少两个纵向槽,所述纵向槽向前贯穿所述侧壁的前端面,两个所述纵向槽对应收容两个所述接地部,以提供所述接地部弹性形变的空间。
进一步,所述滑槽沿横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纵向槽沿横向方向的宽度,所述滑槽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纵向槽沿前后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与所述滑槽的底壁之间通过一导引面连接,所述导引面自所述滑槽的底壁向靠近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一侧向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所述接地部自所述主体部水平向前延伸,所述接地部朝向所述弹性接触部的一侧凸设有凸起,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前端具有一抵接部,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与所述弹性接触部接触,驱动所述弹性接触部朝向所述接地部位移以使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凸起。
进一步,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与所述滑槽的底壁之间通过一导引面连接,所述导引面自所述滑槽的底壁向靠近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一侧倾斜设置。
进一步,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对接腔沿竖直方向的一侧,所述容置槽的宽度大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端子槽之间的距离,所述主体部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分别向前延伸有一侧部,两个所述侧部分别向上撕裂形成有一卡刺,所述卡刺与所述容置槽沿上下方向的顶壁相干涉。
进一步,每一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部分显露于所述对接腔以与所述对接件接触,自所述弹性臂向后延伸的一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的一电性导接部,所述固持部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有至少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两个所述接地部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延伸部遮盖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弹性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包括所述弹性接触部显露于所述对接腔,所述接地件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所述接地件包括所述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至少两个所述接地部,两个所述接地部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且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一一对应,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以与所述弹性接触部接触,驱动所述弹性接触部朝向所述接地部位移以抵接所述接地部,所述弹性接触部受到所述对接件的驱动以弹性抵接所述接地部,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力臂较长,在多次与所述接地部接触时不易产生疲乏,保证所述弹性接触部和所述接地部始终保持稳定接触,接地效果好,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并且相比较现有的接地件的固定位置和接触位置,将所述接地部与所述弹性接触部接触,使得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容置槽的后段,可以合理设置所述接地部和所述主体部的长度,并且无需在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前方增设收容主体部的空间,不会增加所述绝缘本体沿前后方向的整体长度,进而不会扩大所述电连接器的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图3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对接件插入图4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3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接地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绝缘本体1 对接腔11 侧壁12
前端面121 容置槽122 纵向槽123 滑槽124
导引面1241 端子槽125 另一侧壁13 端子2
接地端子21 弹性接触部211 抵接部2111 固定部212
焊接部213 信号端子22 弹性臂221 固持部222
电性导接部223 接地件3 主体部31 接地部32、32’
凸起321’ 延伸部33 凸包331 侧部34
卡刺341 对接件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8,此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为SAS插座,用以与一对接件200对接,并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件200为SAS插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以为卡缘连接器或其他接口的插座,用以与电子卡或其他接口的插头配合,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2及一接地件3。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121向后凹设有一对接腔11,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对接腔11沿竖直方向的一侧具有一侧壁12,所述侧壁12沿横向方向延伸,自所述侧壁12的前端面121向后凹设有多个端子槽125及一容置槽122,多个所述端子槽125沿横向方向排列且与所述对接腔11相连通,所述容置槽122沿横向方向延伸,所述容置槽122沿横向方向的宽度大于位于最外的两个所述端子槽125之间沿横向方向的距离,所述容置槽122较所述端子槽125沿竖直方向更远离所述对接腔11,所述容置槽122与多个所述端子槽125相连通,所述容置槽122未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侧壁12的外壁面,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对接腔11沿竖直方向的另一侧具有一另一侧壁13,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连接所述侧壁12、所述另一侧壁13的两侧的两个端壁(未标号),所述侧壁12、所述另一侧壁13及两个所述端壁共同围成所述对接腔11,以供所述SAS插头插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另一侧壁13的结构与所述侧壁12的结构不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另一侧壁13也设有所述容置槽122。
请参阅图2、图3及图6,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沿竖直方向凹设有多个纵向槽123及多个滑槽124,所述滑槽124位于所述纵向槽123沿横向方向的一侧,多个所述纵向槽123、多个所述滑槽124均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纵向槽123、每一所述滑槽124均向前贯穿所述侧壁12的前端面121,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与所述滑槽124 的底壁之间通过一导引面1241连接,所述导引面1241自所述滑槽124的底壁向靠近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一侧向上倾斜设置。
请参阅图1、图3及图4,多个所述端子2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端子槽125,多个所述端子2包括沿横向方向交替排列多对差分信号端子22和多个接地端子21,每一所述接地端子21包括一弹性接触部211部分显露于所述对接腔11,所述弹性接触部211的前端具有一抵接部2111,自所述弹性接触部211向后延伸的一固定部212,自所述固定部212向后延伸的一焊接部213,每一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包括一弹性臂221部分显露于所述对接腔11以与所述对接件200接触,自所述弹性臂221向后延伸的一固持部222,自所述固持部222向后延伸的一电性导接部223,所述固定部212、所述固持部222均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且与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所述焊接部213、所述电性导接部 223均与所述电路板焊接。
请参阅图4、图5及图7,所述接地件3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22内并与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所述接地件3包括呈纵长板状的一主体部31,自所述主体部31向前延伸的多个接地部32,多个所述接地部32的前端未相连,所述主体部31沿横向方向延伸且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22,多个所述接地部32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22,多个所述接地部32的另一部分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纵向槽123,多个所述接地部32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且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1一一对应,当所述SAS插头插入所述对接腔11以与所述弹性接触部211接触,驱动所述弹性接触部211朝向所述接地部32位移以使所述抵接部2111抵接所述接地部32,所述弹性接触部211受到所述对接件200的驱动以弹性抵接所述接地部32,所述弹性接触部211的力臂较长,在多次与所述接地部32接触时不易产生疲乏,保证所述弹性接触部211和所述接地部32始终保持稳定接触,接地效果好,提高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高频性能;并且相比较现有的接地件的固定位置和接触位置,将所述接地部32与所述弹性接触部211接触,使得所述主体部31位于所述容置槽122的后段,可以合理设置所述接地部32和所述主体部31的长度无需在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弹性接触部211的前方增设收容所述主体部31的空间,不会增加所述绝缘本体1沿前后方向的整体长度,进而不会扩大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整体体积。
请参阅图4,所述接地部32位于所述主体部31的前方,且位于所述容置槽122的前段,每一所述接地部32均为弹性悬臂,使得所述接地部32的力臂可以设计的足够长,所述接地部32具有足够的弹性,所述接地部32与所述接地端子21多次接触不易疲乏,所述纵向槽123为所述接地部32提供位移及弹性形变的空间,使所述接地部32具有足够的弹性抵接力。
请参阅图3及图7,所述主体部31向前延伸有多个延伸部33,所述弹性臂221部分显露于所述对接腔11以与所述对接件200相接触,多个所述延伸部33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延伸部33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接地部32之间,每一所述延伸部33在竖直方向上对应遮盖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的所述弹性臂221,以屏蔽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在对接时产生的信号干扰,提高屏蔽效果。
请参阅图5、图6、图7及图8,所述接地件3朝向远离所述弹性接触部211的一侧凸设有多个凸包331,在本实施例中,部分所述延伸部33朝向远离所述弹性接触部211 的一侧凸设有所述凸包331,所述凸包331与所述滑槽124一一对应,所述凸包331滑过所述滑槽124与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相干涉,当将所述接地件3自所述侧壁12的前端面121向后组装于所述容置槽122时,所述凸包331向后滑过所述滑槽124,经过所述导引面1241的导引,然后与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相干涉,将所述接地件3与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设置所述滑槽124避免在组装所述接地件3时,所述凸包331与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过多的干涉而不利于将所述接地件3顺利组装至所述容置槽12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包331直接设在所述主体部31,自所述主体部31朝向远离所述弹性接触部211的一侧凸设形成,所述滑槽124的长度可以根据所述凸包331在所述接地件3的具体位置来设定。
请参阅图1、图6及图7,所述延伸部33的前端位于所述接地部32的前端的后方,所述滑槽124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纵向槽123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使得所述凸包 331穿过所述滑槽124后,从而与位于所述滑槽124后方的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相干涉,避免由于所述滑槽122的长度过长而增加所述绝缘本体1的长度。所述延伸部33 的宽度大于所述接地部32的宽度,使得在竖直方向所述延伸部33能够遮蔽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的所述弹性臂221,同时便于在所述延伸部33上设置所述凸包331,所述纵向槽123的宽度与所述接地部32的宽度相适配,所述滑槽124沿横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纵向槽123沿横向方向的宽度,避免在组装所述接地件3的过程中所述凸包331 的两侧与所述滑槽124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壁相干涉,使得所述凸包331顺畅滑过所述滑槽124。
请参阅图1及图6,所述主体部31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分别向前延伸有一侧部34,所述容置槽122沿横向方向的宽度大于位于最外的两个所述端子槽125之间沿横向方向的距离,使得两个所述侧部34能够分别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22沿横向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侧部34分别向上撕裂形成有一卡刺341,所述卡刺341与所述容置槽122的顶壁相干涉,所述凸包331与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相干涉,使得所述接地件3受到所述绝缘本体1向上的支撑力及向下的抵压力,在保证所述接地件3与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稳固的情况下,所述接地件3受力均匀。
请参阅图9,此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接地部32’的结构不同,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接地件3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所述接地件3的其他结构相同,每一所述接地部32’自所述主体部31水平向前延伸,每一所述接地部32’的末端朝向靠近所述弹性接触部211的一侧凸设有一凸起321’,因此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在竖直方向未凹设有提供所述接地部32’弹性变形的纵向槽,简化所述绝缘本体1的结构,当所述SAS插头插入所述对接腔11以与所述弹性接触部211 接触,驱动所述弹性接触部211朝向所述接地部32’位移以使得所述抵接部2111抵接所述凸起321’,也能达到所述接地部32’与所述弹性接触部211稳定接触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每一所述接地端子21包括所述弹性接触部211显露于所述对接腔11,所述接地件3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22内并与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所述接地件3包括所述主体部 31及自所述主体部31向前延伸的至少两个所述接地部32,两个所述接地部32的前端未相连,两个所述接地部32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且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1一一对应,当所述对接件200插入所述对接腔11以与所述弹性接触部211接触,驱动所述弹性接触部211朝向所述接地部32位移以抵接所述接地部32,所述弹性接触部211受到所述对接件200的驱动以弹性抵接所述接地部32,所述弹性接触部211的力臂较长,在多次与所述接地部32接触时不易产生疲乏,保证所述弹性接触部211和所述接地部32始终保持稳定接触,接地效果好,提高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高频性能;并且相比较现有的接地件的固定位置和接触位置,将所述接地部32与所述弹性接触部211接触,使得所述主体部31位于所述容置槽122的后段,可以合理设置所述接地部32和所述主体部31 的长度,并且无需在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弹性接触部211的前方增设收容所述主体部31的空间,不会增加所述绝缘本体1沿前后方向的整体长度,进而不会扩大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整体体积。
2、当将所述接地件3自所述侧壁12的前端面121向后组装于所述容置槽122时,所述凸包331向后从滑过所述滑槽124,经所述导引面1241的导引,然后与所述容置槽 122的底壁相干涉,将所述接地件3与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设置所述滑槽124避免在组装所述接地件3时,所述凸包331与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过多的干涉而不利于将所述接地件3顺利组装至所述容置槽122。
3、每一所述延伸部33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接地部32之间,所述弹性臂221部分显露于所述对接腔11以与所述对接件200相接触,所述延伸部33在竖直方向上对应遮盖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的所述弹性臂221,以屏蔽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在对接时产生的信号干扰,提高屏蔽效果。
4、所述延伸部33的前端位于所述接地部32的前端的后方,所述滑槽124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纵向槽123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使得所述凸包331穿过所述滑槽124 后,从而与位于所述滑槽124后方的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相干涉,避免由于所述滑槽 122的长度过长而增加所述绝缘本体1的长度。
5、所述延伸部33的宽度大于所述接地部32的宽度,使得在竖直方向所述延伸部33能够遮蔽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的所述弹性臂221,同时便于在所述延伸部33上设置所述凸包331,所述滑槽124沿横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纵向槽123沿横向方向的宽度,避免在组装所述接地件3的过程中所述凸包331的两侧与所述滑槽124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壁相干涉,使得所述凸包331顺畅滑过所述滑槽124。
6、所述主体部31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分别向前延伸有所述侧部34,两个所述侧部34分别向上撕裂形成有所述卡刺341,所述卡刺341与所述容置槽122顶壁相干涉,所述凸包331与所述容置槽122的底壁相干涉,使得所述接地件3受到所述绝缘本体1向上的支撑力及向下的抵压力,在保证所述接地件3与所述绝缘本体1固定稳固的情况下,所述接地件3受力均匀。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件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一对接腔,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对接腔的一侧具有一侧壁,自所述侧壁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多个端子槽及一容置槽,多个所述端子槽沿横向方向排列且与所述对接腔相连通,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端子槽远离所述对接腔的一侧,所述容置槽与多个所述端子槽相连通,所述容置槽未贯穿所述侧壁的外壁面;
多个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端子槽,多个所述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接地端子和至少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一弹性接触部显露于所述对接腔;
一接地件,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所述接地件包括一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至少两个接地部,两个所述接地部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且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一一对应,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以与所述弹性接触部接触,驱动所述弹性接触部朝向所述接地部位移以抵接所述接地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地部的前端未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朝向远离所述弹性接触部的一侧凸设有至少一凸包,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对接腔沿竖直方向的一侧,所述容置槽的底壁沿竖直方向凹设有至少一滑槽,所述滑槽向前贯穿所述侧壁的前端面,所述凸包滑过所述滑槽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相干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有至少一延伸部,每一所述延伸部朝向远离所述弹性接触部的一侧凸设有所述凸包,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延伸部遮盖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为弹性悬臂,所述容置槽的一侧与多个所述端子槽相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另一侧凹设有至少两个纵向槽,所述纵向槽向前贯穿所述侧壁的前端面,两个所述纵向槽对应收容两个所述接地部,以提供所述接地部弹性形变的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沿横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纵向槽沿横向方向的宽度,所述滑槽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纵向槽沿前后方向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与所述滑槽的底壁之间通过一导引面连接,所述导引面自所述滑槽的底壁向靠近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一侧向上倾斜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自所述主体部水平向前延伸,所述接地部朝向所述弹性接触部的一侧凸设有一凸起,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前端具有一抵接部,当所述对接件插入所述对接腔与所述弹性接触部接触,驱动所述弹性接触部朝向所述接地部位移以使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凸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对接腔沿竖直方向的一侧,所述容置槽的宽度大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端子槽之间的距离,所述主体部沿横向方向的两侧分别向前延伸有一侧部,两个所述侧部分别向上撕裂形成有一卡刺,所述卡刺与所述容置槽顶壁相干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部分显露于所述对接腔以与所述对接件相接触,自所述弹性臂向后延伸的一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的一电性导接部,所述固持部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有至少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两个所述接地部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延伸部遮盖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弹性臂。
CN202021053438.3U 2020-06-09 2020-06-09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2725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3438.3U CN212725673U (zh) 2020-06-09 2020-06-09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53438.3U CN212725673U (zh) 2020-06-09 2020-06-09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5673U true CN212725673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50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53438.3U Active CN212725673U (zh) 2020-06-09 2020-06-09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5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69607A1 (en) Plug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onent
CN112886340B (zh) 电连接器
CN110867684B (zh) 电连接器
CN112260010B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CN110994247B (zh) 电连接器
CN109301546B (zh) 电连接器
CN110504594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6961031B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7658593B (zh) 电连接器
CN214505831U (zh) 电连接器
CN113328296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0061391B (zh) 电连接器
CN212725673U (zh) 电连接器
CN214254809U (zh) 连接器组合
CN214754505U (zh) 电连接器
CN214754451U (zh) 电连接器
CN211376973U (zh) 电连接器
CN109301544B (zh) 电连接器
CN210111175U (zh) 电连接器
CN109119787B (zh) 电连接器
CN108832413B (zh) 电连接器
CN215600595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3484116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CN217062614U (zh) 电连接器
CN111244698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