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5590U - 天线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天线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5590U
CN212725590U CN202021970512.8U CN202021970512U CN212725590U CN 212725590 U CN212725590 U CN 212725590U CN 202021970512 U CN202021970512 U CN 202021970512U CN 212725590 U CN212725590 U CN 212725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over
lid
antenna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705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榃
唐黄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rada New Automotive Anten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rada New Automotive Anten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rada New Automotive Anten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rada New Automotive Anten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705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5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5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5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连接器组件。该天线连接器组件包括壳体和收纳于壳体内且相对壳体固定的电路板组件,壳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盖体和底座,在盖体沿着长度方向在底座上相对滑动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盖体能够组装固定于底座以形成壳体。具体地,底座延伸部形成有定位部且盖体延伸部形成有被定位部,使盖体相对于底座滑动,从而定位部和被定位部抵接,限定盖体在预定位置处与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一方面,由于盖体通过在长度方向上相对于底座的相对滑动来实现盖体与底座的组装,因此组装更加便捷;另一方面,通过定位部和被定位部抵接,能够使得组装之后的壳体的连接结构强度更高,在受到外力的条件下不易解体,而且组装位置更精确。

Description

天线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天线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天线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车载天线连接器组件中,包括壳体和收纳于壳体的电路板组件。具体地,壳体由盖体和底座组装形成,该壳体整体具有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盖体的宽度方向侧壁和底座的宽度方向侧壁两者形成有对应的多个卡扣,因此通过盖体和底座在厚度方向上的相运动能够使盖体和底座的多个卡扣彼此卡合,最终使得盖体和底座彼此组装在一起形成天线连接器组件的壳体。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车载天线连接器组件中,盖体和底座之间的组装不够便捷,而且利用卡扣固定的连接结构强度不足,使得组装之后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在受到不期望的外力的条件下易于解体。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做出了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其与上述背景技术说明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相比组装更方便且组装之后的天线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强度更高,在受到外力的条件下不易解体。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如下的天线连接器组件,所述天线连接器组件包括壳体和收纳于所述壳体内且相对所述壳体固定的电路板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所述壳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盖体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底座,在所述盖体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在所述底座上相对滑动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盖体能够组装固定于所述底座以形成所述壳体,
所述盖体形成有盖体延伸部,所述底座形成有底座延伸部,
所述底座延伸部形成有定位部且所述盖体延伸部形成有被定位部,使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底座滑动,从而所述定位部和所述被定位部抵接,限定所述盖体在所述预定位置处与所述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天线连接器组件具有使所述盖体延伸部和所述底座延伸部连通的孔部。
优选地,所述天线连接器组件还形成有卡接机构,在使所述盖体相对滑动到所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接机构处于卡接状态,使得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
更优选地,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底座的一端部通过所述底座延伸部形成有作为所述定位部的底座开口部,所述盖体的一端部通过所述盖体延伸部形成有作为所述被定位部的盖体插入部,在使所述盖体相对滑动到所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盖体插入部插入所述底座开口部,通过所述盖体插入部和所述底座开口部彼此抵接配合使得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至少在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对固定定位。
更优选地,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底座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底座延伸部形成有作为所述定位部的底座插入部,所述盖体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盖体延伸部形成有作为所述被定位部的盖体开口部,在所述盖体相对滑动到所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底座插入部插入所述盖体开口部,通过所述底座插入部和盖体开口部彼此抵接配合使得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至少在所述宽度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对固定定位。
更优选地,所述盖体开口部与所述底座插入部的位置关系被设置为:当所述盖体插入部插入所述底座开口部时,所述底座插入部也插入所述盖体开口部。
更优选地,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与该电路板相连的端子,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盖体形成为一体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形成与外部连通的通道,所述保护套设置于所述盖体开口部,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均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所述端子经由所述底座插入部插入设置于所述通道。
更优选地,所述盖体延伸部包括盖体侧壁,所述底座延伸部包括底座侧壁,所述盖体侧壁和所述底座侧壁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且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电路板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间隙内。
更优选地,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天线连接器组件的卡接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电路板的宽度方向边缘部的凸起以及形成于所述盖体的盖体侧壁的弹性卡接部,使得在所述盖体朝向所述预定位置进行所述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弹性卡接部能够弹性变形以越过所述凸起,并且使得在所述盖体相对滑动到所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弹性卡接部与所述凸起卡接在一起,以使得所述卡接机构处于卡接状态。
更优选地,所述卡接机构还包括:
套内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盖体开口部内且能够与所述底座插入部在长度方向上抵接,在所述卡接状态下所述底座插入部与所述套内抵接部相抵接;
盖体抵接部,其形成于所述盖体;以及
底座抵接部,其形成于所述底座,在所述卡接状态下所述盖体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底座抵接部。
更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以其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分别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底座。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连接器组件,天线连接器组件包括壳体和收纳于壳体内且相对壳体固定的电路板组件。壳体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并且壳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盖体和底座,在盖体沿着长度方向在底座上相对滑动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盖体能够组装固定于底座以形成壳体。具体地,盖体形成有盖体延伸部,底座形成有底座延伸部,底座延伸部形成有定位部且盖体延伸部形成有被定位部,使盖体相对于底座滑动,从而定位部和被定位部抵接,限定盖体在预定位置处与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另外,天线连接器组件具有使盖体延伸部和底座延伸部连通的孔部。一方面,由于盖体通过在长度方向上相对于底座的相对滑动来实现盖体与底座的组装,因此组装更加便捷;另一方面,通过定位部和被定位部抵接,能够使得组装之后的壳体的连接结构强度更高,在受到外力的条件下不易解体,而且组装位置更精确。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其中盖体和底座处于未组装状态;图1b是示出了图1a中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的另一示意图,其中盖体和底座处于组装状态。
图2a是示出了图1a中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沿着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截取的剖视示意图;图2b是示出了图1b中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沿着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截取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图1a中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结构的示意图。
图4a是示出了图1a中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盖体和电路板组件的部分结构;图4b是示出了图1b中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盖体和电路板组件的部分结构;图4c是示出了图1a中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盖体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盖体 1H盖体开口部 1P孔部第一空间 11盖体顶部 12盖体侧壁 12D1第一盖体抵接部 12D2第二盖体抵接部 12E弹性卡接部13盖体端部 13B弯折部分 14盖体插入部141盖体插入部第一部分142盖体插入部第二部分 15保护套 15P通道 16安装部
2底座 2H底座开口部 2P孔部第二空间 21底座底部 22底座侧壁 22D1 第一底座抵接部 22D2 第二底座抵接部 23 底座顶部 24底座插入部 241 底座插入部第一部分242 底座插入部第二部分 243底座插入部第三部分(底座端部) 25安装接口部
3电路板组件 31电路板 31P凸起 32线缆侧端子 33天线侧端子 3P孔部第三空间
L长度方向 W宽度方向 T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壳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另外,“长度方向一端”是指图2a和图2b中的左侧端,“长度方向另一端”是指图2a和图2b中的右侧端,“长度方向一端部”是指图2a和图2b中的左侧端部(包括图2a和图2b中的左侧端的部分),“长度方向另一端部”是指图2a和图2b中的右侧端部(包括图2a和图2b中的右侧端的部分),“长度方向一端边缘”是指图2a和图2b中的左侧端的线状边缘,“长度方向另一端边缘”是指图2a和图2b中的右侧端的线状边缘,“宽度方向内侧”是指在宽度方向上靠近壳体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线的那侧,“宽度方向外侧”是指在宽度方向上远离壳体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中线的那侧。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结构以及组装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结构)
如图1a至图4c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包括壳体和收纳于壳体内且相对壳体固定的电路板组件3。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的主体具有大致立方体形状,使得壳体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壳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由非导电材料(例如树脂)制成的盖体1和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制成的底座2,在盖体1沿着长度方向L在底座2上相对滑动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盖体1能够组装固定于底座2以形成壳体。
进一步地,如图1a至图3以及图4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1包括形成为一体的盖体顶部11、盖体侧壁12、盖体端部13、盖体插入部14、保护套15和安装部16。
具体地,盖体顶部11沿着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延展形成长方形板状结构。
盖体侧壁12从盖体顶部11的宽度方向两端边缘朝向厚度方向T的下方(即朝向底座2)延伸,盖体侧壁12沿着长度方向L和厚度方向T延展形成预定形状的板状结构。
盖体侧壁1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形成有第一盖体抵接部12D1。该第一盖体抵接部12D1从长度方向一端朝向长度方向另一端延伸的同时从厚度方向T的下方朝向厚度方向T的上方倾斜地延伸。盖体侧壁12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形成有第二盖体抵接部12D2,该第二盖体抵接部12D2从长度方向一端朝向长度方向另一端延伸的同时从厚度方向T的下方朝向厚度方向T的上方倾斜地延伸。
另外,盖体侧壁12的与第二盖体抵接部12D2相邻的部分形成有弹性卡接部12E,该弹性卡接部12E朝向厚度方向的下方(即朝向底座2)延伸一定距离并且能够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弹性变形。
盖体侧壁12的在第一盖体抵接部12D1和弹性卡接部12E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厚度方向尺寸相同的中央部,该中央部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与第一盖体抵接部12D1相连,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与弹性卡接部12E相连。为了保证弹性卡接部12E能够顺利地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弹性变形,盖体侧壁12的在中央部与弹性卡接部12E之间的部分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T延伸的条状凹槽。
盖体端部13从盖体顶部11的长度方向一端边缘朝向厚度方向T的下方(即朝向底座2)延伸,盖体端部13的主体沿着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延展形成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盖体端部13的宽度方向两端边缘还分别与两个盖体侧壁12相连。另外,盖体端部13的主体的下端具有弯折部分13B,该弯折部分13B从主体的下端沿着长度方向L朝向长度方向另一端延伸。
这样,通过两个盖体侧壁1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和盖体端部13,盖体1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形成有朝向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开口且供底座插入部24插入的盖体开口部1H。
盖体插入部14包括形成为一体的盖体插入部第一部分141和盖体插入部第二部分142。盖体插入部第一部分141与盖体顶部11的长度方向另一端相连并且沿着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延展形成长方形板状结构。盖体插入部第一部分141位于比盖体顶部11靠厚度方向T的下方的位置,使得盖体插入部第一部分141与盖体顶部11形成台阶结构。盖体插入部第二部分142与对应的盖体侧壁12的长度方向另一端相连并且沿着长度方向L和厚度方向T延展成预定形状的板状结构。盖体插入部第二部分142位于比对应的盖体侧壁12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使得盖体插入部第二部分142与对应的盖体侧壁12形成台阶结构。这样,盖体插入部14形成有与底座2的下述底座开口部2H对应的形状和结构。
保护套15与盖体1的盖体端部13形成为一体并且朝向长度方向一端侧延伸。保护套15形成有使得壳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道15P。通道15P的延伸方向与电路板组件3的线缆侧端子32的延伸方向均沿着长度方向L,线缆侧端子32经由底座插入部24插入设置于通道15P。这样,通过保护套15与盖体端部13形成为一体,与现有技术中保护套15与壳体分体设置的方式相比,能够避免由于例如车辆振动导致对线缆侧端子32造成冲击的问题而且便于生产。
安装部16包括一端部从盖体顶部11朝向厚度方向T的上方翘起的两个翘板,用于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安装于例如车辆的对应部位处。
进一步地,如图1a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2包括形成为一体的底座底部21、底座侧壁22、底座顶部23、底座插入部24和安装接口部25。
具体地,底座底部21沿着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延展形成长方形板状结构。在组装完成之后的壳体中,底座底部21与盖体顶部11彼此平行且在厚度方向T上彼此相对。
底座侧壁22从底座底部21的宽度方向两端边缘朝向厚度方向T的上方(即朝向盖体1)延伸,底座侧壁22沿着长度方向L和厚度方向T延展形成预定形状的板状结构。
底座侧壁2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形成有用于与第一盖体抵接部12D1对应抵接的第一底座抵接部22D1。该第一底座抵接部22D1从长度方向一端朝向长度方向另一端延伸的同时从厚度方向T的下方朝向厚度方向T的上方倾斜地延伸。底座侧壁22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形成有用于与第二盖体抵接部12D2对应抵接的第二底座抵接部22D2,该第二底座抵接部22D2从长度方向一端朝向长度方向另一端延伸的同时从厚度方向T的下方朝向厚度方向T的上方倾斜地延伸。
底座侧壁22的在第一底座抵接部22D1和第二底座抵接部22D2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厚度方向尺寸相同的中央部,该中央部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与第一底座抵接部22D1相连,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与第二底座抵接部22D2相连。在组装完成之后的壳体中,底座侧壁22的中央部与盖体侧壁12的中央部在厚度方向T上相对且两者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另外,一个底座侧壁22的中央还形成有朝向厚度方向T的上方(即朝向盖体1)凸出的凸出部。
底座顶部23与两个底座侧壁22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相连。底座顶部23基本沿着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延展形成长方形的板状结构并且底座顶部2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还朝向厚度方向T的上方(即朝向盖体1)翘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顶部23形成有圆形的孔。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圆形的孔,该孔的形状可以是细长缝隙、U字形或者其它任意的形状。
这样,通过两个底座侧壁22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和底座顶部23,底座2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形成有朝向长度方向一端部开口且供盖体插入部14插入的底座开口部2H。
底座插入部24包括形成为一体的底座插入部第一部分241、底座插入部第二部分242和底座插入部第三部分243。底座插入部第一部分241与底座底部21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相连并且沿着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延展形成长方形板状结构。底座插入部第一部分241位于比底座底部21靠厚度方向T的上方的位置,使得底座插入部第一部分241与底座底部21形成台阶结构。底座插入部第二部分242与对应的底座侧壁2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相连并且沿着长度方向L和厚度方向T延展成预定形状的板状结构,底座插入部第二部分242位于比对应的底座侧壁22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使得底座插入部第二部分242与对应的底座侧壁22形成台阶结构。底座插入部第三部分243与底座插入部第一部分241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和底座插入部第二部分24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相连,底座插入部第三部分243沿着高度方向T和宽度方向W延展形成长方形板状结构。底座插入部第三部分243也可以视为底座的底座端部。这样,底座插入部24形成有与盖体1的上述盖体开口部1H对应的形状和结构。
安装接口部25设置于底座插入部第三部分243并且形成为从底座插入部第三部分243朝向长度方向一端凸出的凸缘。底座插入部第三部分243的设置有安装接口部25的部分形成与保护套15的通道15P连通的开口。
进一步地,如图1a至图4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组件3包括电路板31、与该电路板31相连的线缆侧端子32以及天线侧端子33。
具体地,电路板31设置有必要的电子元件以及布线。电路板31以其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分别与壳体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一致的方式通过焊接固定于底座2。通过将电路板31焊接固定于底座2,使得相比现有技术通过螺钉等安装件将电路板31固定于底座2的方式固定更牢固且避免了由于采用这些安装件而导致天线连接器组件体积增大的问题。
另外,电路板31的宽度方向边缘部形成有与盖体1的弹性卡接部12E对应卡接的两个凸起31P,各凸起31P从电路板31的宽度方向边缘部朝向长度方向另一端倾斜地凸出。
线缆侧端子3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各种类型或形状的端子,线缆侧端子32与线缆(未示出)连接并且能够与电路板31的电子元件通信。天线侧端子3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各种类型或形状的端子,天线侧端子33与天线(未示出)连接并且能够与电路板31的电子元件通信。通过进行如上所述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侧端子33能够经由天线(例如:玻璃天线或者薄膜天线)接收(电波)信号,该信号经由电路板31进行必要的处理之后被输送到线缆侧端子32,随后再通过线缆进行信号输出。
由此可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盖体1形成有作为盖体延伸部的盖体侧壁12、盖体端部13和盖体插入部14,底座2形成有作为底座延伸部的底座侧壁22、底座顶部23和底座插入部24。进一步地,底座延伸部形成有作为定位部的底座开口部2H和底座插入部24,盖体延伸部形成有作为被定位部且分别与底座开口部2H和底座插入部24对应的盖体插入部14和盖体开口部1H。通过使盖体1相对于底座2滑动,从而定位部和被定位部抵接,限定盖体1在预定位置处与底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地,一方面,在长度方向L上,在使盖体1相对滑动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盖体插入部14插入底座开口部2H,通过盖体插入部14和底座开口部2H彼此抵接配合使得盖体1与底座2在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上相对固定定位;另一方面,在长度方向L上,在使盖体1相对滑动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底座插入部24插入盖体开口部1H,通过底座插入部24和盖体开口部1H彼此抵接配合使得盖体1与底座2在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上相对固定定位。
另外,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天线连接器组件还形成有卡接机构,在使盖体1相对滑动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卡接机构处于卡接状态,使得盖体1相对于底座2在长度方向上相对固定。一方面,卡接机构包括形成于电路板31的宽度方向边缘部的凸起31P以及形成于盖体1的盖体侧壁12的弹性卡接部12E,使得在盖体1朝向预定位置进行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弹性卡接部12E能够弹性变形以越过凸起31P,并且使得在盖体1相对滑动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弹性卡接部12E与凸起31P卡接在一起,以使得卡接机构处于卡接状态;另一方面,卡接机构包括作为套内抵接部的盖体端部13,其能够与底座插入部24在长度方向L上抵接,在卡接状态下底座插入部24与套内抵接部相抵接,并且卡接机构还包括彼此配合抵接的上述第一盖体抵接部12D1和上述第一底座抵接部22D1以及彼此配合抵接的上述第二盖体抵接部12D2和上述第二底座抵接部22D2。
以上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具体结构,以下说明该连接器组件的组装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组装过程)
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连接器组件进行组装时,
首先,以使得电路板31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分别与壳体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一致的方式将电路板31焊接于底座2,以使得线缆侧端子32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方式通过锡焊使线缆侧端子32与电路板31的预定部位相连并且使天线侧端子33与电路板31的预定部位相连。
然后,将盖体1相对于底座2置于如图1a、图2a和图4a所示的状态,通过在长度方向L上使盖体1在底座2上相对于底座2滑动到如图1b、图2b和图4b所示的预定位置,使得盖体插入部14插入底座开口部2H并且底座插入部24插入盖体开口部1H中。一方面,在上述相对滑动过程中,盖体1的两个弹性卡接部12E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弹性变形并且越过电路板31的两个凸起31P,然后在盖体1相对于底座2滑动到上述预定位置后,弹性卡接部12E恢复原来形状并且与凸起31P形成卡接;另一方面,在盖体1相对于底座2滑动到上述预定位置后,第一盖体抵接部12D1抵接于第一底座抵接部22D1并且第二盖体抵接部12D2抵接于第二底座抵接部22D2。
最终,当盖体1相对于底座2滑动到上述预定位置之后,如图1b、图2b和图4b所示,在长度方向L上,通过彼此配合抵接的第一盖体抵接部12D1和第一底座抵接部22D1,彼此配合抵接的第二盖体抵接部12D2和第二底座抵接部22D2,彼此抵接的盖体端部13和底座插入部第三部分243以及彼此卡接的弹性卡接部12E和凸起31P,使得盖体1相对于底座2在长度方向L上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在宽度方向W上,通过彼此抵接的盖体插入部第二部分142和底座侧壁22以及彼此抵接的底座插入部第二部分242和盖体侧壁12,使得盖体1相对于底座2在宽度方向W上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在厚度方向T上,通过彼此抵接的盖体插入部第一部分141和底座顶部23以及彼此抵接的底座插入部第一部分241与盖体端部13的弯折部分13B,使得盖体1相对于底座2在厚度方向T上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因此,在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中的任一方向,用于限制自由度的各结构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组装后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连接结构强度较高,不易解体。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对上述实施方式做出各种变型和改变,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另外,还进行如下补充说明。
(i)虽然在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应当理解盖体开口部1H与底座插入部24的位置关系设置为,当盖体插入部14插入底座开口部2H时,底座插入部24也进入到盖体开口部1H。这样,能够进一步方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连接器组件的组装。
(ii)盖体侧壁12的中央部和底座侧壁22的中央部在厚度方向T上彼此相对且两者之间可以形成有间隙,电路板31的一部分可以伸入到间隙内。这样,在采用同样大的电路板的情况下,壳体的整体尺寸相对较小,有利于缩小整个天线连接器组件的体积。
(iii)虽然在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可以理解,如图2a所示,天线连接器组件具有使盖体延伸部和底座延伸部连通的孔部1P、2P、3P,该孔部1P、2P、3P包括盖体开口部1H所包围形成的孔部第一空间1P,底座开口部2H所包围形成的孔部第二空间2P以及盖体顶部11、盖体侧壁12的中央部、底座底部21、底座侧壁22的中央部所包围形成的孔部第三空间3P。这样,通过上述三个空间1P、2P、3P能够形成在长度方向L上延伸的基本遍及整个壳体的孔部1P、2P、3P,该孔部1P、2P、3P使盖体延伸部和底座延伸部彼此连通。
另外,由于保护套15所形成的通道15P与该孔部1P、2P、3P通过盖体端部的开口连通,因此通道15P可以视为孔部1P的部分或者可以视为孔部1P、2P、3P的延长部分存在,使得孔部1P、2P、3P经由通道15P在长度方向一端侧与壳体的外部连通。进一步地,孔部第三空间3P在长度方向另一端侧朝向外侧开放,因此孔部1P、2P、3P在长度方向另一端侧也与壳体的外部连通。应当理解,孔部1P、2P、3P不必须采用如上所述的在长度方向上贯通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在长度方向上非贯通的结构(例如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封闭,具体地,例如底座开口部2H可以具有封闭的结构,只要不影响电路板31的电子元件与天线侧端子33连接并通信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该孔部1P、2P、3P、通道15P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其它任意形状。该孔部1P、2P、3P、通道15P可以通过盖体1和底座2的对应结构(例如盖体1具有用于形成该孔部一部分的孔、或者包括但不限于U字形等形状的槽,底座2具有用于形成该孔部的另一部分的孔、或者包括但不限于U字形等形状的槽)来形成。因此,孔部1P、2P、3P、通道15P的具体形成结构和构成方式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而是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或者前述结构的排列组合和不同的构成方式。
此外,保护套15的形状和结构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形状和结构,只要保护套15与盖体1或底座2形成为一体且能够根据需要形成预定形状的通道15P即可。进一步地,为了形成通道15P,可以采用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整体与盖体1形成为一体的一体式的保护套15,还可以采用整体与底座2形成为一体的一体式的保护套,甚至可以采用分体式的保护套(该保护套的一部分与盖体1形成为一体且另一部分与底座2形成为一体,在盖体1与底座2彼此安装在一起之后该保护套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彼此配合形成通道15P)。因此,可以理解,一体式的保护套可以具有圆筒形状、长方体等任意立体形状,分体式的保护套的两部分可以形成为例如截面为U字形、半圆形的且彼此配合的板状。类似地,安装接口部25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Claims (10)

1.一种天线连接器组件,所述天线连接器组件包括壳体和收纳于所述壳体内且相对所述壳体固定的电路板组件(3),所述壳体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盖体(1)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底座(2),在所述盖体(1)沿着所述长度方向(L)在所述底座(2)上相对滑动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盖体(1)能够组装固定于所述底座(2)以形成所述壳体,
所述盖体(1)形成有盖体延伸部(12、13、14),所述底座(2)形成有底座延伸部(22、23、24),
所述底座延伸部(22、23、24)形成有定位部且所述盖体延伸部(12、13、14)形成有被定位部,使所述盖体(1)相对于所述底座(2)滑动,从而所述定位部和所述被定位部抵接,限定所述盖体(1)在所述预定位置处与所述底座(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天线连接器组件具有使所述盖体延伸部(12、13、14)和所述底座延伸部(22、23、24)连通的孔部(1P、2P、3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连接器组件还形成有卡接机构,在使所述盖体(1)相对滑动到所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接机构处于卡接状态,使得所述盖体(1)相对于所述底座(2)在所述长度方向(L)上相对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度方向(L)上,所述底座(2)的一端部通过所述底座延伸部(22、23、24)形成有作为所述定位部的底座开口部(2H),所述盖体(1)的一端部通过所述盖体延伸部(12、13、14)形成有作为所述被定位部的盖体插入部(14),在使所述盖体(1)相对滑动到所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盖体插入部(14)插入所述底座开口部(2H),通过所述盖体插入部(14)和所述底座开口部(2H)彼此抵接配合使得所述盖体(1)与所述底座(2)至少在所述宽度方向(W)和所述厚度方向(T)上相对固定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度方向(L)上,所述底座(2)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底座延伸部(22、23、24)形成有作为所述定位部的底座插入部(24),所述盖体(1)的另一端部通过所述盖体延伸部(12、13、14)形成有作为所述被定位部的盖体开口部(1H),在所述盖体(1)相对滑动到所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底座插入部(24)插入所述盖体开口部(1H),通过所述底座插入部(24)和盖体开口部(1H)彼此抵接配合使得所述盖体(1)与所述底座(2)至少在所述宽度方向(W)和所述厚度方向(T)上相对固定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开口部(1H)与所述底座插入部(24)的位置关系被设置为:当所述盖体插入部(14)插入所述底座开口部(2H)时,所述底座插入部(24)也插入所述盖体开口部(1H)。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3)包括电路板(31)和与该电路板(31)相连的端子(32),
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盖体(1)形成为一体的保护套(15),所述保护套(15)形成与外部连通的通道(15P),所述保护套(15)设置于所述盖体开口部(1H),所述通道(15P)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端子(32)的延伸方向均沿着所述长度方向(L),所述端子(32)经由所述底座插入部(24)插入设置于所述通道(15P)。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延伸部(12、13、14)包括盖体侧壁(12),所述底座延伸部(22、23、24)包括底座侧壁(22),所述盖体侧壁(12)和所述底座侧壁(22)在所述厚度方向(T)上彼此相对且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电路板(31)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间隙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1)固定于所述底座(2),所述天线连接器组件的卡接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电路板(31)的宽度方向边缘部的凸起(31P)以及形成于所述盖体(1)的盖体侧壁(12)的弹性卡接部(12E),使得在所述盖体(1)朝向所述预定位置进行所述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弹性卡接部(12E)能够弹性变形以越过所述凸起(31P),并且使得在所述盖体(1)相对滑动到所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弹性卡接部(12E)与所述凸起(31P)卡接在一起,以使得所述卡接机构处于卡接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还包括:
套内抵接部(13),其设置于所述盖体开口部(1H)内且能够与所述底座插入部(24)在长度方向(L)上抵接,在所述卡接状态下所述底座插入部(24)与所述套内抵接部(13)相抵接;
盖体抵接部(12D1、12D2),其形成于所述盖体(1);以及
底座抵接部(22D1、22D2),其形成于所述底座(2),在所述卡接状态下所述盖体抵接部(12D1、12D2)抵接于所述底座抵接部(22D1、22D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1)以其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分别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一致的方式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底座(2)。
CN202021970512.8U 2020-09-10 2020-09-10 天线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2725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0512.8U CN212725590U (zh) 2020-09-10 2020-09-10 天线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70512.8U CN212725590U (zh) 2020-09-10 2020-09-10 天线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5590U true CN212725590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25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70512.8U Active CN212725590U (zh) 2020-09-10 2020-09-10 天线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5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5958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connector and metal casing
US20140148019A1 (en) Component module, mating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component module and mating connector
KR101031773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742248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hield
EP2797180B1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switch
EP3086417A1 (en) Shield case, and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CN107925188B (zh) 连接器及其框架
WO2011065159A1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の基板実装用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回路機器
JP2006202565A (ja) 電子部品のコネクタソケット
US20190334276A1 (en) Housing 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connector
US704478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97026B2 (en) Connector with a shell having a function of guiding insertion and removal of a mating connector
US2001002703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41160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amera module
CN116613567A (zh) 连接器
US20080182452A1 (en) Shielded connector with folding arrangement ensuring perpendicularity between sidewall and bottom wall of the metal housing
KR20030052994A (ko) 실드형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실드형 커넥터
CN112072351B (zh) 电子部件单元
CN114267973A (zh) 带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对象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CN212725590U (zh) 天线连接器组件
US2003010020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ystem
CN114079188B (zh) 内壳组装时的基板保护结构
US20010000499A1 (en) Switch-equipped coaxial connector
CN113994545B (zh) 连接器
CN115732961A (zh) 电子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