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5102U - 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5102U
CN212725102U CN202021893495.2U CN202021893495U CN212725102U CN 212725102 U CN212725102 U CN 212725102U CN 202021893495 U CN202021893495 U CN 202021893495U CN 212725102 U CN212725102 U CN 212725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ensing
limiting
module
mounting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934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娄椿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934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5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5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5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安装于电子设备的侧边,用于安装侧边按键,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本体,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包括压力感应模组、芯片和安装于中框本体的安装组件,压力感应模组与芯片电连接,芯片用于记录压感力和/或压感时间;安装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安装部,压力感应模组通过第一限位安装部安装于中框本体。压力感应模组通过第一限位安装部安装于中框本体,防止压力感应模组脱离中框本体,且第一限位安装部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优化电子设备侧边的按键布局。

Description

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特征逐渐被应用在消费电子领域中,使用生物特征来识别身份,免去输入密码的麻烦,节省时间的同时提升了使用体验。生物特征比如指纹,当用户在电子设备中录入指纹数据后,极大的方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指纹识别模组通常设置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正面、背面或者侧边。当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正面时,不利于增加电子设备的屏占比。当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电子设备的背面时,不仅会破坏机身后壳的一体性,且在手持电子设备时,不便于用户操作,体验感极差。为了提高屏占比,相关技术中将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侧边,而电子设备的侧边同时还设置有音量调节键和开关机键,严重占据了电子设备侧边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安装于电子设备的侧边,用于安装侧边按键,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本体,所述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包括压力感应模组、芯片和安装于所述中框本体的安装组件,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与所述芯片电连接,所述芯片用于记录压感力和/或压感时间;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安装部,所述压力感应模组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安装部安装于所述中框本体。
可选地,所述中框本体的侧边开设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包括形成于所述中框本体内部的容置空间,所述压力感应模组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所述安装区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中框本体的开孔,通过所述开孔能够向所述压力感应模组施加压力;或者,
所述安装区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中框本体的按压区域,所述按压区域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安装部包括限位本体和限位结构,所述限位本体呈板形,所述限位本体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凸出于所述限位本体的第一限位部;和/或,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凸出于所述限位本体的第二限位部。
可选地,所述限位本体包括限位钢片,所述限位钢片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芯片连接。
可选地,所述限位本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
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的至少一组第一限位单元,每组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两个第一子单元,两个所述第一子单元沿所述第二侧边的中线对称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边的至少一组第二限位单元,每组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包括两个第二子单元,两个所述第二子单元沿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安装部,所述第二限位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安装部和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内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内侧壁为与所述开孔相对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安装部包括硬度大于预设值的安装钢片或硅胶垫。
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指纹采集区域,在安装状态下,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朝向电子设备的外部;
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低于所述开孔的外边缘。
可选地,所述侧边按键低于所述开孔的外边缘0mm至0.15mm。
可选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朝向所述压力感应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连接。
可选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粘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压力感应模组包括第一压感层和第二压感层,所述第一压感层与所述第二压感层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压感层和所述第二压感层分别设置有多个电容感应器,所述第一压感层与所述第二压感层连接。
可选地,所述压力感应模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通过印刷方式设置有压感电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本体,所述中框本体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侧边按键安装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压力感应模组通过第一限位安装部安装于中框本体,防止压力感应模组脱离中框本体,且第一限位安装部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优化电子设备侧边的按键布局。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相关的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相关的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侧边按键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限位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限位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限位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限位安装部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压力感应模组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压力感应模组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A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压感层和第二压感层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压感层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压感层的俯视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绝缘胶层的俯视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绝缘胶层的俯视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压感层和第二压感层的初始位置图。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压感层和第二压感层的按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将指纹识别模组装配在中框本体上。指纹识别模组与电子设备的电源键装配连接,作为多功能键使用,既能够实现指纹采集功能,又能够通过用户的操作实现开关机功能。然而,指纹识别模组和电源开关机键通过机械按压配合形成的多功能键,仅能够实现上述两个功能,不具备音量调节等功能,还需要额外设置音量调节键等,占用了侧边空间。
在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指纹识别模组2’装配在中框本体1’上,在电子设备的中框本体1’的侧边设置有带有开孔的容置空间11’,指纹识别模组2’由电子设备外部向容置空间11’卡入,即由中框本体1’的上方由上至下安装至中框本体1’上。指纹识别模组2’通过异形钢片3’固定在容置空间11’内。然而,由于异形钢片3’由钢片在空间中弯折成型,整体尺寸较大,过多的占用了容置空间11’,造成中框本体1’的厚度随之增加,进而增加电子设备的整机厚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异形钢片3’需要通过CNC(Computernumerical control)精细加工成型,生产成本高。
另外,相关技术中为了将指纹采集功能和开关机功能集成一体,在异形钢片3’的远离指纹识别模组2’的一侧还设置了导电基4’。电源键5’固定在容置空间11’的与开孔相对的侧壁上,在外力作用下,导电基4’通过指纹识别模组2’与电源键5’接触连接,以同时实现指纹解锁以及电源开关机的功能。然而,由于异形钢片3’的长度(即图1中横向方向)短于指纹识别模组2’的长度,在安装状态下,指纹识别模组2’极易从容置空间11’的开孔处掉落至中框本体1’的内部。为了避免指纹识别模组2’移位,相关技术中采用限位钢片6’卡入异形钢片3’的两端,以使指纹识别模组2’与中框本体1’可靠连接。
依旧参照图1所示,为了确保用户在进行开关机过程中的能够有按压感,指纹识别模组2’的表面一般高出开孔边缘预定高度d’,d’比如可以为0.2mm-0.25mm。由于指纹识别模组2’的表面高出开孔边缘预定高度d’,造成用户使用过程中,指纹识别模组2’的边缘被剐蹭,降低了指纹识别模组2’的使用寿命。
用户在对指纹识别模组2’进行按压操作时,当用户按压的是指纹识别模组2’的其中一端时,指纹识别模组2’的另一端会“翘起”,使指纹识别模组2’产生倾斜,出现“跷跷板”的情况,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由于支撑指纹识别模组2’的限位钢片6’本身不具备回弹力,在用户反复按压指纹识别模组2’时,指纹识别模组2’回弹效果不佳,使指纹识别模组2’始终保持在“跷跷板”状态,不能恢复至初始位置,致使电源键5’与指纹识别模组2’无法正常使用。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安装于电子设备的侧边,用于安装侧边按键,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本体,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包括压力感应模组、芯片和安装于中框本体的安装组件,压力感应模组与芯片电连接,芯片用于记录压感力和/或压感时间,通过芯片识别压感力和/或压感时间,确定用户的操作,并切换至相应的功能。压力感应模组为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键,优化电子设备侧边的按键布局,提升电子设备的美观度。安装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安装部,压力感应模组通过第一限位安装部安装于中框本体。通过第一限位安装部对压力感应模组限位,防止压力感应模组脱离中框本体,使得压力感应模组与中框本体的连接更加可靠。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安装于电子设备的侧边,用于安装侧边按键,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本体1,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包括压力感应模组3、芯片(图中未示出)和安装于中框本体1的安装组件4,压力感应模组3与芯片电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芯片用于记录压感力,压力感应模组3包括基板31,基板31上设置有与芯片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当用户按压压力感应模组3时,压感力传递至压力感应模组3,基板31上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形变,芯片获取到此时的压感力,并对其进行记录。当压力感应模组3的压感力达到预设阈值时,芯片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信息,启用电子设备所对应的功能。比如,当用户轻触压力感应模组3时,芯片获取到当前的压感力为1N,解锁电子设备;当用户按压压力感应模组3时,芯片获取到当前的压感力为3N,启用重启、关机选项界面。
在另一个示例中,芯片用于记录压感时间。当用户按压压力感应模组3时,芯片获取到用户按压压力感应模组3的按压时间,并对其进行记录。当压力感应模组3的压感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芯片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信息,启用电子设备所对应的功能。比如,当用户轻触压力感应模组3时,芯片获取到当前的压感时间为1s,解锁电子设备;当用户长按压力感应模组5s时,启用电子设备的服务功能,比如,小爱同学;当用户长按压力感应模组至10s时,启用重启、关机选项界面。
在另一个示例中,芯片用于记录压感力和压感时间。也就是说,只有压感力和压感时间同时满足预设条件时,芯片才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信息,启动电子设备所对应的功能。压感力与压感时间的预设条件在上述示例中已进行举例阐述,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组件4包括第一限位安装部41,压力感应模组3通过第一限位安装部41安装于中框本体1。通过第一限位安装部41对压力感应模组3限位,防止压力感应模组3脱离中框本体1,第一限位安装部41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使得压力感应模组3与中框本体1的连接更加可靠。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中框本体1的侧边开设安装区域,安装区域包括形成于中框本体1内部的容置空间11,压力感应模组3容置于容置空间11中。其中,安装区域比如还包括形成于中框本体1的开孔12,侧边按键低于开孔12的外边缘0mm至0.15mm,避免感应模组3凸出壳体,造成磕碰。侧边按键低于开孔12的外边缘,使按键的位置更加直观立体,通过开孔12能够向压力感应模组3施加压力,提升用户按压时的手感。或者,安装区域比如还包括形成于中框本体1的按压区域,按压区域与压力感应模组3对应设置,隐形侧边按键,提升电子设备的美观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侧边按键安装结构还包括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21。第二柔性电路板21比如可以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电路板,第二柔性电路板21的其中一个端部具有引出部211,用于与电子设备的芯片(图中未示出)连接,实现指纹识别的功能。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采集当前的指纹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传输给电子设备的芯片,芯片根据数据库中的预存指纹信息相比较,以判断所采集的指纹是否属于用户本人。当所采集的指纹属于用户本人时,控制电子设备解锁。利用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采集指纹信息,将指纹信息与预存指纹信息比对,实现指纹解锁、指纹支付等功能,提高了解锁和支付速度,同时也提升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其中,参照图3所示,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还包括指纹采集区域22,在安装状态下,指纹采集区域22朝向电子设备的外部,指纹采集区域22低于开孔12的外边缘,避免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被损坏,延长了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的使用寿命。其中,指纹采集区域22比如可以低于开孔12的外边缘的预定高度d。预定高度d比如可以是0mm至0.15mm。由于指纹采集区域2,比开口12低,在平时使用过程中,不易误触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避免损伤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的同时,还能保证按压效果,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侧边按键安装结构还包括压力感应模组3,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的第二柔性电路板21设置在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的朝向压力感应模组3的一侧,第二柔性电路板21与压力感应模组3通过胶体(图中未示出)粘接连接。通过压力感应模组3与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配合,以形成集指纹解锁、电量调节、压力感应、电源开关机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键。当用户轻触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时,可以解锁电子设备或者完成支付功能;当用户按压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并在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上滑动时,触发电子设备的音量调节功能;当用户长按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时,启用电子设备的服务功能,比如,启动小爱同学;当用户长按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长时,启用重启、关机选项界面。其中,第一预设时长比如为5s,第二预设时长比如为10s。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侧边按键安装结构还包括容置于容置空间11中的安装组件4,安装组件4包括第一限位安装部41。第一限位安装部41通过压力感应模组3与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连接,第一限位安装部41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了指纹采集模组指纹识别模组2与压力感应模组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第一限位安装部41包括限位本体411和限位结构412,压力感应模组3安装于限位本体411与指纹识别模组2之间,压力感应模组3分别与指纹识别模组2、限位本体411连接。在安装状态下,压力感应模组3也位于开孔12内,且压力感应模组3的远离指纹识别模组2的一侧表面与开孔12的内边缘平齐,以保证限位结构412与容置空间11的第一内侧壁111可以抵接,防止指纹识别模组2脱离中框本体1。其中,第一内侧壁111为容置空间11与开孔12相连的侧壁。其中,第一限位部41的限位本体411包括限位钢片,限位钢片具有良好的强度以及硬度,提升侧边按键整体的按压强度。限位钢片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平面,第一侧面与芯片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第一限位安装部41的限位本体411由钢材料制成,且呈板形,生产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将限位本体411安装于容置空间11内,占用空间小,装配结构简单,实用性较高。限位本体411分别沿第一方向(参见图4所示的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参见图5所示的Y轴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方向为中框本体1的侧边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中框本体1的侧边的宽度方向。限位本体411包括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4111,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4112。
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3、图4所示,第一限位安装部41的限位结构412包括沿第一方向(参见图4所示的X轴方向)凸出于限位本体411的第一限位部4121,第一限位部4121设置于第二侧边4112。第一限位部4121分别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第一限位部4121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端部凸出指纹识别模组2的对应的端部,使第一限位部4121与容置空间11的第一内侧壁11可以抵接;第一限位部4121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端部凸出限位本体411的第一侧边4111,并与指纹识别模组2的对应的端部平齐。第一限位部4121与限位本体411共同形成具有哑铃形结构的第一限位安装部41,防止指纹识别模组2向开孔12的外侧移动过多。
在本示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二限位部比如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侧边的两组第一限位单元,两组第一限位单元沿第一侧边的中线对称设置。每组第一限位单元包括两个第一子单元,两个第一子单元沿第二侧边的中线对称设置,第一子单元的远离限位本体的端部凸出于指纹识别模组的端部,使得第一子单元与容置空间的第一内侧壁可以抵接,以对指纹识别模组限位。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单元也可以是1组、3组或者多组。
在另一个示例中,参照图3、图5所示,第一限位安装部41的限位结构412包括沿第二方向(参见图5所示的Y轴方向)凸出于限位本体411的第二限位部4122,第二限位部4122设置于第一侧边4111,第二限位部4122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二限位部4122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端部凸出于指纹识别模组2的对应的端部,使第二限位部4122与容置空间11的第一内侧壁11可以抵接。第二限位部4122与限位本体411共同形成具有矩形结构的第一限位安装部41,防止指纹识别模组2由开孔12内移至中框框体1之外。
在本示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一限位部比如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侧边的两组第二限位单元,两组第二限位单元沿第二侧边的中线对称设置。每组第二限位单元包括两个第二子单元,两个第二子单元沿第一侧边的中线对称设置,第二子单元的远离限位本体的端部凸出于指纹识别模组的端部,使第二子单元与容置空间的第一内侧壁可以抵接。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限位单元也可以是1组、3组或者多组。
在另一个示例中,参照图3、图6所示,第一限位安装部41的限位结构412包括沿第一方向(参见图6所示的X轴方向)凸出于限位本体411的第一限位部4121,以及沿第二方向(参见图6所示的Y轴方向)凸出于限位本体411的第二限位部4122。第一限位部4121向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限位部4121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端部凸出于指纹识别模组2的对应的端部;第二限位部4122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二限位部4122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端部凸出于指纹识别模组2的对应的端部,使第二限位部4122以及第一限位部4121与容置空间11的第一内侧壁11可以抵接。第一限位部4121、第二限位部4122以及限位本体411共同形成具有矩形结构的第一限位安装部41,对指纹识别模组2双侧限位,限位效果更好。
在本示例中,参照图3、7所示,第二限位部4122比如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侧边4111的多组第一限位单元,多组第一限位单元沿第一侧边4111间隔设置。每组第一限位单元包括两个第一子单元41221,两个第一子单元41221沿第二侧边4112的中线对称设置,第一子单元41221的远离限位本体411的端部凸出于指纹识别模组2的端部。第一限位部4121比如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侧边4112的多组第二限位单元,多组第二限位单元沿第二侧边4112的中线对称设置。每组第二限位单元包括两个第二子单元41211,两个第二子单元41211沿第一侧边4111的中线对称设置,第二子单元41211的远离限位本体411的端部凸出于指纹识别模组2的端部。第一子单元41221和第二子单元41211同时与容置空间11的第一内侧壁11可以抵接,对指纹识别模组2双侧限位。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安装组件4还包括第二限位安装部42,第二限位安装部42比如包括硬度大于预设值的安装钢片,由钢材料制成,呈板状结构。第二限位安装部42分别与第一限位安装部41的限位本体411和容置空间11的第二内侧壁112抵接,第二内侧壁112为与开孔12相对的侧壁。第二限位安装部42用于抵住第一限位安装部41,实现对限位本体411的限位。第二限位安装部42材质较硬,当用户在反复按压指纹识别模组2的端部时,由于第二限位安装部42抵住第一限位安装部41,使第一限位安装部41与容置空间11的第一内侧壁111抵接,不存在间隙,避免发生“跷跷板”的情况,减少指纹识别模组2的损耗,提高指纹识别模组2的稳定性。
其中,第二限位安装部42比如还包括硬度大于预设值的硅胶垫,由硅胶材料制成,呈板状结构。第二限位安装部42抵住第一限位安装部41,实现对限位本体411的限位。第二限位安装部42具有较好的弹性,当用户在对指纹识别模组2的端部按压结束后,指纹识别模组2的端部所对应的第二限位安装部42使第一限位安装部41回弹,第一限位安装部41与容置空间11内的第一内侧壁111压紧接触,指纹识别模组2恢复至初始位置。第二限位安装部42对指纹识别模组2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有效避免由于指纹识别模组2的一个端部被按压时引起的单侧翘起的问题,提高指纹识别模组2的稳定性。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图8、图9、图10所示,压力感应模组3包括基板31,基板31与指纹识别模组2的第二柔性电路板21粘接。基板31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或者PCB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柔性电路板比如可以是FPC电路板。基板31的其中一端部具有基板31的引出部(图中未示出),用于与电子设备的主板(图中未示出)连接,实现压力感应识别功能。在基板31上通过印刷方式设置有压感电路32,电子设备的主板接收压感电路32的信息,根据压感电路32的信息,启用电子设备当前信息内所对应的功能。压感电路32比如包括多个压力感应部32,多个压力感应部32沿第一方向(参见图3所示的X轴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第一方向也就是中框本体1的侧边的长度的方向。每个压力感应部32的电路中均包括R1、R2、R3以及RX(参照图9所示的连接图),R1、R2、R3是由通过油墨印刷方式固定到压感电路32中,电阻RX是由导电油墨印刷到压感电路32中,电阻RX的电阻值随着基板31的形变而改变。当指纹识别模组2未被按压时,压力感应模组3的基板31在初始位置,此时压感电路32的所有RX的阻值在初始状态。当按压指纹识别模组2时,指纹识别模组2受压力产生微小形变,从而传递至压力感应模组3,基板31上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形变,对应的电阻RX的电阻值随之发生变化,第一柔性电路板通过基板31的引出部与电子设备的主板进行信号传递,并进行下一步操作。当压力感应模组3的压力值达到预设阈值时,电子设备的主板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信息,启用电子设备所对应的功能。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图8、图11所示,压力感应模组3包括第一压感层33和第二压感层34,第一压感层33设置在指纹识别模组2和第二压感层34之间。指纹识别模组2与第一压感层33之间、以及第一压感层33与第二压感层34之间均设有绝缘胶层35,第一压感层33通过绝缘胶分别与指纹识别模组2的第二柔性电路板21、第二压感层34粘接。
在一个示例中,参照图8、图11、图14所示,第一压感层33与指纹识别模组2之间的绝缘胶层35比如可以为环形形状,在第一压感层33的第一表面的边缘延伸方向点胶。指纹识别模组2与第一压感层33之间被绝缘胶填充,使指纹识别模组2和第一压感层33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其中,第一压感层33的第一表面为靠近指纹识别模组2的一侧表面。其中,第一压感层33和第二压感层34之间的绝缘胶层35与上述第一压感层33与指纹识别模组2之间的绝缘胶层35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示例中,参照图8、图11、图15所示,第一压感层33与指纹识别模组2之间的绝缘胶层35比如可以铺满第一压感层33的第一表面,点胶量充足,使得指纹识别模组2与第一压感层33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提高二者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用户在高频率接触指纹识别模组2时,手指上的汗液侵蚀指纹识别模组2的第二柔性电路板21和第一压感层33,影响压力感应模组3和指纹识别模组2的性能。其中,第一压感层33和第二压感层34之间的绝缘胶层35与上述第一压感层33与指纹识别模组2之间的绝缘胶层35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图11、图12、图13所示,第一压感层33和第二压感层34平行设置。第一压感层33包括基板以及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第一压感层33的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电容感应器331(参照图11所示),多个第一电容感应器33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压感层34也包括基板以及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第二压感层34的基板上设有多个第二电容感应器341(参照图12所示),多个第二电容感应器34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电容感应器331与多个第二电容感应器341一一对应。第一压感层33的基板通过绝缘胶与指纹识别模组2的第二柔性电路板21粘接连接,第一压感层33的柔性电路板设置在第一压感层33的基板的远离指纹识别模组2的一侧表面。第二压感层34的基板与第二限位安装部42抵接连接,第二压感层34的柔性电路板设置在第二压感层34的基板的远离第二限位安装部42的一侧表面。第一压感层33和第二压感层34之间基板通过绝缘胶粘接,使压力感应模组3形成一体封装结构,提升压力感应模组3的密封效果。第一压感层33的柔性电路板和第二压感层34的柔性电路板均设有引出部(图中未示出),第一压感层33的柔性电路板和第二压感层34的柔性电路板分别通过其自身的引出部与电子设备的主板进行信号传递。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8、图16、图17所示,当未按压指纹识别模组2时,压力感应模组3中的第一压感层33在初始位置(参照图15所示)。当按压指纹识别模组2时,第一压感层33中的第一电容感应器33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微小形变(参照图16所示),致使第一压感层33上的第一电容感应器331与第二压感层34上对应的第二电容感应器341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此时,第一电容感应器331和第二电容感应器341之间的距离变小,电容值发生变化,第一压感层33和第二压感层34通过各自的引出部与电子设备的主板进行信号传递。当第一电容感应器331和第二电容感应器341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阈值时,电子设备的主板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信息,启用电子设备所对应的功能。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本体,及侧边按键安装结构。通过压力感应模组与指纹识别模组配合,以形成集指纹解锁、电量调节、压力感应、电源开关机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键,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感。电子设备的主板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信息,调出此时信号信息所对应的功能。当用户轻触指纹识别模组时,解锁电子设备;当用户按压指纹识别模组,并在指纹识别模组上滑擦时,触发电子设备的音量调节功能;当用户长按指纹识别模组至5s时,启用电子设备的服务功能,比如,小爱同学;当用户长按指纹识别模组至10s时,启用重启、关机选项界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安装于电子设备的侧边,用于安装侧边按键,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包括压力感应模组、芯片和安装于所述中框本体的安装组件,所述压力感应模组与所述芯片电连接,所述芯片用于记录压感力和/或压感时间;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安装部,所述压力感应模组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安装部安装于所述中框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本体的侧边开设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包括形成于所述中框本体内部的容置空间,所述压力感应模组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所述安装区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中框本体的开孔,通过所述开孔能够向所述压力感应模组施加压力;或者,
所述安装区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中框本体的按压区域,所述按压区域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安装部包括限位本体和限位结构,所述限位本体呈板形,所述限位本体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凸出于所述限位本体的第一限位部;和/或,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凸出于所述限位本体的第二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本体包括限位钢片,所述限位钢片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芯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本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
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的至少一组第一限位单元,每组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两个第一子单元,两个所述第一子单元沿所述第二侧边的中线对称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边的至少一组第二限位单元,每组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包括两个第二子单元,两个所述第二子单元沿所述第一侧边的中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安装部,所述第二限位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安装部和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内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内侧壁为与所述开孔相对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安装部包括硬度大于预设值的安装钢片或硅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指纹采集区域,在安装状态下,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朝向电子设备的外部;
所述指纹采集区域低于所述开孔的外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按键低于所述开孔的外边缘0mm至0.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朝向所述压力感应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粘接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包括第一压感层和第二压感层,所述第一压感层与所述第二压感层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压感层和所述第二压感层分别设置有多个电容感应器,所述第一压感层与所述第二压感层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模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通过印刷方式设置有压感电路。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本体,所述中框本体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侧边按键安装结构。
CN202021893495.2U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725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3495.2U CN212725102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3495.2U CN212725102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5102U true CN212725102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25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93495.2U Active CN212725102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51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9722A (zh) * 2021-07-14 2021-10-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9722A (zh) * 2021-07-14 2021-10-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01172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touch pad
CN105893958B (zh) 一种按键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2725102U (zh) 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1857439A (zh) 振动反馈模组、触控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1892703B2 (en) Haptic feedback system
CN218896352U (zh) 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CN107317898B (zh) 移动终端
CN212675528U (zh) 振动反馈模组、触控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526169B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958013A (zh) 一种方向盘触摸开关结构
WO2022027326A1 (zh) 振动反馈模组、触控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2519112U (zh) 一种侧边按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3024320U (zh) 一种键盘和电子设备组件
CN212906326U (zh) 电子设备
CN102375477A (zh) 触控板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0629452U (zh) 一种方向盘触摸开关结构
CN211015428U (zh) 一种通过压力感应的静音开关装置
CN212809240U (zh) 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3730280B (zh) 一种按键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12659462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20065503U (zh) 一种按键模组和可穿戴设备
CN220064648U (zh) 一种具有指纹采集功能的表冠模组和可穿戴设备
CN210428480U (zh)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
CN216980414U (zh) 一种按键结构和键盘
CN210836036U (zh) 屏幕模组总成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