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0949U -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0949U
CN212720949U CN202021551569.4U CN202021551569U CN212720949U CN 212720949 U CN212720949 U CN 212720949U CN 202021551569 U CN202021551569 U CN 202021551569U CN 212720949 U CN212720949 U CN 212720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oling
plate
chamber
condensate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15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以祥
周艳
蒋贞洁
胡晓鹏
董自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osf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osf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osf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osf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15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0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0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0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一侧设置有冷凝液存储箱,冷凝液存储箱上端设置有进液管,箱体上端靠近冷凝液存储箱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蒸汽进气管,箱体内部靠近冷凝液存储箱的一侧设置有降温室,降温室内部设置有冷凝管,降温室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板,降温室远离冷凝液存储箱的一侧设置有冷凝室,冷凝室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能有效防止降温室与冷凝室内冷气散失,使装置冷却效率大大提高;通过设置冷凝液存储箱,能有效节省大量资源,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通过设置降温室与冷凝室,利用分层冷凝使蒸汽能快速冷却液化。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废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通常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由于工业废水内含有含盐含高浓度难降解杂质多,因此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先进行pH值调节,再进行加热蒸发水分,一方面收集蒸发后得到的水蒸汽形成冷凝水,将冷凝水进入生化系统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对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进行直接焚烧,从而实现工业废水净化处理。
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在处理废水过程中,针对高盐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冷凝工序大多都是直接对蒸汽进行冷凝,蒸汽与冷凝装置接触面积有限,蒸汽与冷凝装置换热速度慢,大大影响了工业废水处理的工作效率;另外,由于蒸汽由冷凝装置冷凝后液化排出,在冷凝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冷气散失,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冷凝的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解决了冷凝速度慢、冷凝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支脚,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冷凝液存储箱,所述冷凝液存储箱上端设置有进液管,所述箱体靠近冷凝液存储箱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设置有抽水泵,所述箱体上端靠近冷凝液存储箱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蒸汽进气管,所述箱体内部靠近冷凝液存储箱的一侧设置有降温室,所述降温室内部设置有冷凝管,所述降温室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一侧设置有隔板,所述降温室远离冷凝液存储箱的一侧设置有冷凝室,所述冷凝室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板,所述冷凝室内部设置有冷却板,所述冷凝室底部设置有蒸汽出水管,所述蒸汽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冷凝管外壁设置有螺旋管,所述冷凝管底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降温室与冷凝室之间设置有蒸汽流通管道,所述第一密封板与第二密封板内部均设置有保温岩棉,所述第二密封板靠近冷却板的一侧设置有铁皮,所述冷却板内部贯穿设置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液存储箱上端与进液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贯穿箱体与冷凝管内腔相通,所述冷凝液存储箱通过进液管与冷凝管内腔相通,所述冷凝液存储箱上端与出液管固定连接,所述冷凝液存储箱通过出液管与冷凝管内腔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水泵宽度尺寸与固定板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抽水泵底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靠近箱体的一侧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通过固定板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与进液管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通过进液管与冷凝液存储箱内腔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管呈椭圆形,所述冷凝管外径尺寸与降温室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冷凝管与降温室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管与进液管、出液管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管与进液管、出液管内腔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密封板宽度尺寸与降温室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二密封板宽度尺寸与冷凝室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分别与降温室、冷凝室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宽度尺寸与保温岩棉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所述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与保温岩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板内侧与铁皮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板宽度尺寸与冷凝室宽度尺寸相同,所述冷却板与冷凝室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板数量为两组,所述冷却板高度尺寸与通孔长度尺寸相同,所述通孔数量为若干组,呈等距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旋管一端与蒸汽进气管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另一端与蒸汽流通管道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环绕内径尺寸与冷凝管外径尺寸相适配,所述螺旋管螺旋式环绕于冷凝管外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通过在降温室外侧设置第一密封板,在冷凝室外侧设置第二密封板,使降温室与冷凝室的密封性加强,防止冷气散失,且通过保温岩棉的保温效果,使降温室与冷凝室内冷却效率大大提高。
2、该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通过设置冷凝液存储箱,利用冷凝液存储箱内部调制冷凝液,通过冷凝液存储箱与进液管、出液管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利用抽水泵将冷凝液存储箱内冷凝液抽出,冷凝液通过进液管进入冷凝管中,从而对蒸汽进行吸热,当冷凝液吸热完成,可通过开启出液管上的阀门,使冷凝管内的冷凝液流回冷凝液存储箱中二次利用,能有效节省大量资源,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
3、该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通过设置降温室与冷凝室,降温室内部通过冷凝管与螺旋管内的蒸汽进行吸热,利用螺旋管使蒸汽与冷凝管充分接触,对蒸汽进行快速初步降温,然后蒸汽通过蒸汽流通管道进入冷凝室,利用冷凝室内部的冷却板对蒸汽进行冷却液化,利用分层冷凝使蒸汽能快速冷却液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降温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第二密封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冷却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支脚;3、冷凝液存储箱;4、进液管;5、固定板;6、抽水泵;7、蒸汽进气管;8、降温室;9、冷凝管;10、第一密封板;11、隔板;12、冷凝室;13、第二密封板;14、冷却板;15、蒸汽出水管;16、阀门;17、螺旋管;18、出液管;19、蒸汽流通管道;20、保温岩棉;21、铁皮;2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底部设置有支脚2,箱体1一侧设置有冷凝液存储箱3,冷凝液存储箱3上端设置有进液管4,箱体1靠近冷凝液存储箱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5,固定板5上端设置有抽水泵6,箱体1上端靠近冷凝液存储箱3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蒸汽进气管7,箱体1内部靠近冷凝液存储箱3的一侧设置有降温室8,降温室8内部设置有冷凝管9,降温室8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板10,第一密封板10一侧设置有隔板11,降温室8远离冷凝液存储箱3的一侧设置有冷凝室12,冷凝室12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板13,冷凝室12内部设置有冷却板14,冷凝室12底部设置有蒸汽出水管15,蒸汽出水管15上设置有阀门16,冷凝管9外壁设置有螺旋管17,冷凝管9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8,降温室8与冷凝室12之间设置有蒸汽流通管道19,第一密封板10与第二密封板13内部均设置有保温岩棉20,第二密封板13靠近冷却板14的一侧设置有铁皮21,冷却板14内部贯穿设置有通孔22。
本实施例中,冷凝液存储箱3上端与进液管4固定连接,用于输送冷凝液,进液管4贯穿箱体1与冷凝管9内腔相通,用于向冷凝管9中输送冷凝液,冷凝液存储箱3通过进液管4与冷凝管9内腔相通,冷凝液存储箱3上端与出液管18固定连接,用于回收冷凝液,冷凝液存储箱3通过出液管18与冷凝管9内腔相通,用于回收冷凝管9中的冷凝液;抽水泵6宽度尺寸与固定板5宽度尺寸相适配,抽水泵6底端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抽水泵6,固定板5靠近箱体1的一侧与箱体1固定连接,抽水泵6通过固定板5与箱体1固定连接,使抽水泵6与箱体1连接稳固,抽水泵6与进液管4固定连接,用于抽动冷凝液流通,抽水泵6通过进液管4与冷凝液存储箱3内腔相通,将冷凝液存储箱3内的冷凝液抽出;冷凝管9呈椭圆形,用于存放冷凝液,冷凝管9外径尺寸与降温室8宽度尺寸相适配,冷凝管9与降温室8固定连接,使冷凝管9结构固定,冷凝管9与进液管4、出液管18固定连接,冷凝管9与进液管4、出液管18内腔相通,通过进液管4向冷凝管9中输送冷凝液,通过出液管18将冷凝管9中的冷凝液回收到冷凝液存储箱3中;第一密封板10宽度尺寸与降温室8宽度尺寸相适配,第二密封板13宽度尺寸与冷凝室12宽度尺寸相适配,第一密封板10、第二密封板13分别与降温室8、冷凝室12固定连接,第一密封板10用于降温室8密封保温,第二密封板13用于冷凝室12密封保温,第一密封板10、第二密封板13宽度尺寸与保温岩棉20宽度尺寸相适配,第一密封板10、第二密封板13与保温岩棉20固定连接,保温岩棉20用于保温,防止冷气大量散失,第二密封板13内侧与铁皮21固定连接,便于蒸汽冷凝液化后流入冷凝室12底部;冷却板14宽度尺寸与冷凝室12宽度尺寸相同,冷却板14与冷凝室12固定连接,用于蒸汽冷却,冷却板14数量为两组,使蒸汽冷却更充分,冷却板14高度尺寸与通孔22长度尺寸相同,通孔22数量为若干组,呈等距排布,便于蒸汽在冷却板14上液化流下;螺旋管17一端与蒸汽进气管7固定连接,螺旋管17另一端与蒸汽流通管道19固定连接,便于蒸汽流通,螺旋管17环绕内径尺寸与冷凝管9外径尺寸相适配,螺旋管17螺旋式环绕于冷凝管9外壁,增大蒸汽与冷凝管9的接触面积,使蒸汽受冷凝管9吸热充分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者首先利用冷凝液存储箱3内部调制冷凝液,然后开启抽水泵6,抽水泵6将冷凝液存储箱3内的冷凝液由进液管4抽出,冷凝液通过进液管4流入冷凝管9,然后将蒸汽与蒸汽进气管7连通,蒸汽通过蒸汽进气管7穿过降温室8进入螺旋管17,螺旋管17与冷凝管9环绕接触,冷凝管9内的冷凝液对蒸汽进行吸热,使蒸汽进行初步降温,蒸汽随螺旋管17上升至冷凝管9顶部后通过蒸汽流通管道19进入冷凝室12,蒸汽从冷凝室12顶端向下,经过冷却板14受冷液化,通过冷却板14内部的通孔22流入冷凝室12底部,当蒸汽冷凝结束,打开蒸汽出水管15上的阀门16,使冷凝水流出;通过在降温室8外侧设置第一密封板10,在冷凝室12外侧设置第二密封板13,使降温室8与冷凝室12的密封性加强,防止冷气散失,利用保温岩棉20的保温效果,使降温室8与冷凝室12内冷却效率大大提高;当冷凝液吸热完成,可通过开启出液管18上的阀门16,使冷凝管9内的冷凝液流回冷凝液存储箱3中二次利用,能有效节省大量资源,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支脚(2),所述箱体(1)一侧设置有冷凝液存储箱(3),所述冷凝液存储箱(3)上端设置有进液管(4),所述箱体(1)靠近冷凝液存储箱(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上端设置有抽水泵(6),所述箱体(1)上端靠近冷凝液存储箱(3)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蒸汽进气管(7),所述箱体(1)内部靠近冷凝液存储箱(3)的一侧设置有降温室(8),所述降温室(8)内部设置有冷凝管(9),所述降温室(8)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板(10),所述第一密封板(10)一侧设置有隔板(11),所述降温室(8)远离冷凝液存储箱(3)的一侧设置有冷凝室(12),所述冷凝室(12)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板(13),所述冷凝室(12)内部设置有冷却板(14),所述冷凝室(12)底部设置有蒸汽出水管(15),所述蒸汽出水管(15)上设置有阀门(16),所述冷凝管(9)外壁设置有螺旋管(17),所述冷凝管(9)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8),所述降温室(8)与冷凝室(12)之间设置有蒸汽流通管道(19),所述第一密封板(10)与第二密封板(13)内部均设置有保温岩棉(20),所述第二密封板(13)靠近冷却板(14)的一侧设置有铁皮(21),所述冷却板(14)内部贯穿设置有通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存储箱(3)上端与进液管(4)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4)贯穿箱体(1)与冷凝管(9)内腔相通,所述冷凝液存储箱(3)通过进液管(4)与冷凝管(9)内腔相通,所述冷凝液存储箱(3)上端与出液管(18)固定连接,所述冷凝液存储箱(3)通过出液管(18)与冷凝管(9)内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泵(6)宽度尺寸与固定板(5)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抽水泵(6)底端与固定板(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5)靠近箱体(1)的一侧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6)通过固定板(5)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6)与进液管(4)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6)通过进液管(4)与冷凝液存储箱(3)内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9)呈椭圆形,所述冷凝管(9)外径尺寸与降温室(8)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冷凝管(9)与降温室(8)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管(9)与进液管(4)、出液管(18)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管(9)与进液管(4)、出液管(18)内腔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板(10)宽度尺寸与降温室(8)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二密封板(13)宽度尺寸与冷凝室(12)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密封板(10)、第二密封板(13)分别与降温室(8)、冷凝室(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板(10)、第二密封板(13)宽度尺寸与保温岩棉(20)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密封板(10)、第二密封板(13)与保温岩棉(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板(13)内侧与铁皮(2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14)宽度尺寸与冷凝室(12)宽度尺寸相同,所述冷却板(14)与冷凝室(12)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板(14)数量为两组,所述冷却板(14)高度尺寸与通孔(22)长度尺寸相同,所述通孔(22)数量为若干组,呈等距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17)一端与蒸汽进气管(7)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17)另一端与蒸汽流通管道(19)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17)环绕内径尺寸与冷凝管(9)外径尺寸相适配,所述螺旋管(17)螺旋式环绕于冷凝管(9)外壁。
CN202021551569.4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 Active CN212720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1569.4U CN212720949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1569.4U CN212720949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0949U true CN212720949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11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1569.4U Active CN212720949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09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3349A (zh) * 2022-03-04 2022-05-27 包颖霄 一种冷凝水回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3349A (zh) * 2022-03-04 2022-05-27 包颖霄 一种冷凝水回收装置
CN114543349B (zh) * 2022-03-04 2023-12-22 广东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水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20949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制冷分层装置
CN213178894U (zh) 一种烟气驱动余热回收热泵系统
CN209635926U (zh) 降膜蒸发耦合吸收式制冷高盐污水处理设备
CN210663439U (zh) 一种高温废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一体机
CN106517243B (zh) 一种高温氨气回收装置
CN215208564U (zh) 一种低温负压蒸馏装置
CN210663442U (zh) 一种废水直进式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10663440U (zh) 一种高温废水二类溴化锂吸收式一体机
CN202521939U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干燥系统
CN111306836A (zh) 一种高温废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一体机
CN203501533U (zh) 超高温吸收式溴化锂热泵
CN110882553A (zh) 低温真空蒸发器
CN218553624U (zh) 一种高效回收装置
CN219058588U (zh) 一种高盐废水节能处理设备
CN205536660U (zh) 废热制冷装备
CN211035296U (zh) 高效低温真空蒸发器
CN211733885U (zh) 用于蒸发器的热交换系统
CN111486614A (zh) 一种高温废水二类溴化锂吸收式一体机
CN211724698U (zh) 低温真空蒸发器
CN213066630U (zh) 热泵循环系统
CN220564348U (zh) 一种热废水节能系统
CN110762003B (zh) 一种利用螺杆空压机废热处理压缩空气的干燥装置
CN212102069U (zh) 一种便捷的节能型废水蒸发装置
CN111747469B (zh) 一种改进型热泵真空低温蒸发浓缩系统
CN210089446U9 (zh) 一种风机冷却系统分离式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