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9730U - 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9730U
CN212719730U CN202021385965.4U CN202021385965U CN212719730U CN 212719730 U CN212719730 U CN 212719730U CN 202021385965 U CN202021385965 U CN 202021385965U CN 212719730 U CN212719730 U CN 212719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ipe
collecting box
combustion chamb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859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志强
李洪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ai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ai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ai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ai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859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9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9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9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该低污染排放燃烧器,包括支撑架、燃烧器、燃烧室、燃气收集箱、烟气降温净化箱,燃烧室螺栓安装在支撑架上,燃烧室左端连接燃烧器,燃烧室右端通过法兰与燃气收集箱连通;燃气收集箱焊接在支撑架上并位于燃烧室的右侧,燃气收集箱内设置有冷却管,冷却管盘绕成圆筒状分布在燃气收集箱的内壁处;烟气降温净化箱焊接在燃气收集箱的右侧。本实用新型燃烧生成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远低于即将出台的环保指标要求,实现了烟气的污染物的超低排放,保证了企业的正常有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使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的装置统称,多用不锈钢或金属钛等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制成;燃烧器按类型和应用领域分工业燃烧器、燃烧机、民用燃烧器、特种燃烧器几种。
随着国家环保新规不断出台,针对工业炉窑排放的烟气污染物浓度指标日益严苛,即将出台的新规中要求烟气中O2含量为8%时,氮氧化物浓度不大于 150mg/Nm3,而现有的燃气高温工业炉窑排放烟气中的该项指标仍无法满足,因此仍然需要不断提升其燃烧性能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部分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该低污染排放燃烧器,包括支撑架、燃烧器、燃烧室、燃气收集箱、烟气降温净化箱,上述燃烧室螺栓安装在上述支撑架上,上述燃烧室左端连接上述燃烧器,上述燃烧室右端通过法兰与燃气收集箱连通;上述燃气收集箱焊接在上述支撑架上并位于上述燃烧室的右侧,上述燃气收集箱内设置有冷却管,上述冷却管盘绕成圆筒状分布在燃气收集箱的内壁处;上述烟气降温净化箱焊接在上述燃气收集箱的右侧,上述烟气降温净化箱内设置有烟气净化水液U型管道和水泵,上述U型管道一端通过弯管与水泵的输入端连接,上述U型管道另一端通过另一弯管与水泵的输出端连接,上述U型管道和弯管内充满了烟气净化水液;上述U型管道两端与弯管的连通处安装有气液分离管,上述气液分离管的顶部连通有气液分离机构;上述燃气收集箱通过管道与上述U型管道连通,上述管道靠近上述燃气收集箱的一端连接有吸气罩。
上述烟气降温净化箱上端开口,且烟气降温净化箱内侧壁的顶部设置有活性炭滤烟网。
上述燃烧器的左端连通有燃料气管和氧气管,上述燃烧器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高压喷嘴;上述燃料气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点火器。
上述燃烧室的内腔设置有催化板;上述燃烧室内壁上设置有耐高温层,上述耐高温层和上述燃烧室内壁之间设置有保温层;上述燃烧室外壁上设置有外保温层和隔热层。
上述燃气收集箱内部设置有排气主管道;上述排气主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分级排气管。
上述气液分离机构包括气体分离管,上述气体分离管栓接在上述气液分离管的顶部,上述气液分离管与上述气体分离管之间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上述气液分离管与上述气体分离管之间通过上述气孔连通;上述气体分离管表面的中部连通有出气管,上述出气管的端口朝向上述活性炭滤烟网。
上述冷却管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上述燃气收集箱的外部;进水口经阀门与冷却机的出水端相连,出水口经阀门与冷却机的进水端相连。
上述气液分离管内设置有搅拌杆。
本实用新型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通过设置搅拌杆,能够对气液分离管内流动的液体进行搅动,提高烟气净化水液对烟气的吸附,便于液体中的气体可以更快的分离出来,增强分离效果;盘绕成圆筒状分布在燃气收集箱的内壁处的冷却管,能够对烟气起到降温作用;活性炭滤烟网有利于提高对烟气的净化效果,且防止有毒气体向外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而提高节能环保效果;本实用新型燃烧生成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远低于即将出台的环保指标要求,实现了烟气的污染物的超低排放,保证了企业的正常有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燃气收集箱4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烟气降温净化箱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架;2-燃烧器;21-高压喷嘴;3-燃烧室;4-燃气收集箱;41-冷却管; 411-进水口;412-出水口;42-管道;43-吸气罩;44-排气主管道;45-分级排气管; 5-烟气降温净化箱;51-U型管道;52-水泵;53-气液分离管;531-搅拌杆;54- 气液分离机构;541-气体分离管;542-气孔;543-出气管;55-活性炭滤烟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该低污染排放燃烧器,包括支撑架1、燃烧器2、燃烧室3、燃气收集箱4、烟气降温净化箱5,燃烧室3螺栓安装在支撑架1上,燃烧室3的内腔设置有催化板;燃烧室3内壁上设置有耐高温层,耐高温层和燃烧室3内壁之间设置有保温层;燃烧室3外壁上设置有外保温层和隔热层;通过燃烧室3 的内壁设置有耐高温层和保温层,达到了保温节能的效果,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保温功能,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燃烧室3左端连接燃烧器2,燃烧器2的左端连通有燃料气管和氧气管,燃料气管和氧气管上均设置有阀门;燃烧器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高压喷嘴21;燃料气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点火器;将燃料气管和氧气管上的阀门打开,同时立即开启点火器,将燃料点着开始在燃烧器2内燃烧,火焰经高压喷嘴21 喷出并在燃烧室3内燃烧;燃烧室3右端通过法兰与燃气收集箱4连通;燃气收集箱4焊接在支撑架1上并位于燃烧室3的右侧,燃气收集箱4内设置有冷却管 41,冷却管41盘绕成圆筒状分布在燃气收集箱4的内壁处;冷却管41设有进水口411和出水口412,进水口411和出水口412位于燃气收集箱4的外部;进水口411经阀门与冷却机的出水端相连,出水口412经阀门与冷却机的进水端相连;通过冷却管41对进入燃气收集箱4内部的烟气进行降温;燃气收集箱4内部还设置有排气主管道44,排气主管道44上设置有多个分级排气管45,分级排气管 45与排气主管道44连通,燃气收集箱4内部通过排气主管道44与燃烧室3相连通;排气主管道44位于冷却管41盘绕成的圆筒状结构内;烟气通过排气主管道44以及排气主管道44上的分级排气管45进入燃气收集箱4内部,并通过冷却管41对进入燃气收集箱4内部的烟气进行降温。
烟气降温净化箱5焊接在燃气收集箱4的右侧,烟气降温净化箱5上端开口,且烟气降温净化箱5内侧壁的顶部设置有活性炭滤烟网55;烟气降温净化箱5 内设置有烟气净化水液U型管道51和水泵52,U型管道51一端通过弯管与水泵52的输入端连接,U型管道51另一端通过另一弯管与水泵52的输出端连接, U型管道51和弯管内充满了烟气净化水液;U型管道51两端与弯管的连通处均安装有气液分离管53,气液分离管53内设置有搅拌杆531;气液分离管53的顶部连通有气液分离机构54,气液分离机构54包括气体分离管541,气体分离管541栓接在气液分离管53的顶部,气液分离管53与气体分离管541之间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542,气液分离管53与气体分离管541之间通过气孔542连通;气体分离管541表面的中部连通有出气管543,出气管543的端口朝向活性炭滤烟网55;燃气收集箱4通过管道42与U型管道51连通,管道42靠近燃气收集箱4的一端连接有吸气罩43,吸气罩43位于燃气收集箱内。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燃料气管和氧气管上的阀门打开,同时立即开启点火器,将燃料点着开始在燃烧器2内燃烧,火焰经高压喷嘴21喷出并在燃烧室3 内燃烧;燃烧后的烟气通过排气主管道44以及排气主管道44上的分级排气管 45进入燃气收集箱4内部,并通过冷却管41对进入燃气收集箱4内部的烟气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烟气通过吸气罩进入烟气降温净化箱5内的烟气净化水液U 型管道51中,U型管道51口径稍小于气液分离管53的口径,进入气液分离管 53后的混合物流速减缓,并且不断与搅拌杆531的碰撞,让混合物中的气体开始分离出来,由于气体较轻,使得气体可以向上飘去,通过气孔542进入气体分离管541,气体不断在气体分离管541中汇集,并通过出气管543排出,烟气降温净化箱5内侧壁顶部设置的活性炭滤烟网55,对烟气进行过滤并将烟气从烟气降温净化箱5的上部排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8)

1.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低污染排放燃烧器,包括支撑架(1)、燃烧器(2)、燃烧室(3)、燃气收集箱(4)、烟气降温净化箱(5),所述燃烧室(3)螺栓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燃烧室(3)左端连接所述燃烧器(2),所述燃烧室(3)右端通过法兰与燃气收集箱(4)连通;所述燃气收集箱(4)焊接在所述支撑架(1)上并位于所述燃烧室(3)的右侧,所述燃气收集箱(4)内设置有冷却管(41),所述冷却管(41)盘绕成圆筒状分布在燃气收集箱(4)的内壁处;所述烟气降温净化箱(5)焊接在所述燃气收集箱(4)的右侧,所述烟气降温净化箱(5)内设置有烟气净化水液U型管道(51)和水泵(52),所述U型管道(51)一端通过弯管与水泵(5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U型管道(51)另一端通过另一弯管与水泵(5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U型管道(51)和弯管内充满了烟气净化水液;所述U型管道(51)两端与弯管的连通处安装有气液分离管(53),所述气液分离管(53)的顶部连通有气液分离机构(54);所述燃气收集箱(4)通过管道(42)与所述U型管道(51)连通,所述管道(42)靠近所述燃气收集箱(4)的一端连接有吸气罩(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降温净化箱(5)上端开口,且烟气降温净化箱(5)内侧壁的顶部设置有活性炭滤烟网(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2)的左端连通有燃料气管和氧气管,所述燃烧器(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高压喷嘴(21);所述燃料气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点火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3)的内腔设置有催化板;所述燃烧室(3)内壁上设置有耐高温层,所述耐高温层和所述燃烧室(3)内壁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燃烧室(3)外壁上设置有外保温层和隔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收集箱(4)内部设置有排气主管道(44);所述排气主管道(44)上设置有多个分级排气管(4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机构(54)包括气体分离管(541),所述气体分离管(541)栓接在所述气液分离管(53)的顶部,所述气液分离管(53)与所述气体分离管(541)之间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542),所述气液分离管(53)与所述气体分离管(541)之间通过所述气孔(542)连通;所述气体分离管(541)表面的中部连通有出气管(543),所述出气管(543)的端口朝向所述活性炭滤烟网(5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41)设有进水口(411)和出水口(412),进水口(411)和出水口(412)位于所述燃气收集箱(4)的外部;进水口(411)经阀门与冷却机的出水端相连,出水口(412)经阀门与冷却机的进水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管(53)内设置有搅拌杆(531)。
CN202021385965.4U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 Active CN212719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85965.4U CN212719730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85965.4U CN212719730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9730U true CN212719730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05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85965.4U Active CN212719730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9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8240A (zh) 利用含氧燃料催化分解降低柴油机油耗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07476A (zh) 催化剂输送系统
CN2864378Y (zh) 煤炭气化多段多室燃气锅炉
CN203443100U (zh) 节能锅炉
CN212719730U (zh) 一种低污染排放燃烧器
CN215951445U (zh) 一种废液焚烧炉系统
CN203385194U (zh) 一种可燃用劣质燃料的多孔介质烟气热风炉
CN102072494A (zh) 一种燃烧器
CN1194191C (zh) 燃煤锅炉天然气再燃喷嘴
CN203385195U (zh) 一种可混合冷风的多孔介质烟气热风炉
CN109737402B (zh) 一种高温炉膛用u形火焰低氧化氮燃烧器
CN201269537Y (zh) 一种锅炉助燃装置
CN103335400B (zh) 节能锅炉
CN208817496U (zh) 地面火炬封闭式燃烧器排空气体脱硝系统
CN206176418U (zh) 一种热处理废气焚烧装置
CN215892355U (zh) 燃烧系统
CN213930925U (zh) 提液式火炬燃烧系统
LU501828B1 (en) Oxygen-enriched acid gas incinerator burner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CN217928761U (zh) 一种双燃料气低氮燃烧装置
CN203533570U (zh) 高浓废水水下焚烧蒸发浓缩装置
CN201089757Y (zh) 混合燃煤煤气炉
CN214536343U (zh) 油水混烧节能炉
CN217274178U (zh) 一种烧废机油的燃烧炉
CN213930926U (zh) 一种提液式火炬燃烧系统
CN200958752Y (zh) 声波雾化重油、轻柴油燃烧油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