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00033U - 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00033U
CN212700033U CN202020507487.3U CN202020507487U CN212700033U CN 212700033 U CN212700033 U CN 212700033U CN 202020507487 U CN202020507487 U CN 202020507487U CN 212700033 U CN212700033 U CN 212700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sheath
pipe
tube
arter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74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毅
吴儒全
蒋石路遥
王艳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a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a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a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a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074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00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00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00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包括有外鞘管,固定设置在外鞘管前端的柔性远端管,靠近所述柔性远端管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鞘管的外壁上且用于胀大的膨胀结构。通过在外鞘管前端设置柔性远端管,让柔性远端管可以通过颈动脉,股动脉或四肢动脉迂曲位置,在靠近所述柔性远端管的外鞘管外壁上设置膨胀结构,膨胀结构膨胀后,胀大的膨胀结构均匀贴附在颈动脉,股动脉或四肢动脉的内壁,并使整个外鞘管固定在相应动脉中,起到稳固作用。同时,介由鞘管较大内径,该装置可以承载特殊给药导管、内镜系统,从而便于治疗手术器械从外鞘管进入到颈动脉、股动脉或四肢动脉内部进行手术,实现经颈动脉、股动脉或四肢动脉入路造通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器械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技术、新器械、新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介入诊疗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与内科、外科齐名的第三大支柱性学科。
以机械取栓为例,机械取栓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安全有效的方式,股动脉穿刺为其常规的取栓手术入路,该入路技术要求较高,器械复杂,并发症较多。当患者为颈动脉迂曲、颈动脉弓为Ⅲ型弓或牛角弓等复杂路径时(如图1所示的C2-C3段),股动脉穿刺入路取栓常因路径困难,导管无法到位致取栓失败。部分复杂路径患者可通过各种交换同轴等技术通过迂曲血管,但由于手术时间长,取栓手术后患者的获益降低,且部分患者通过多种技术手术器械仍无法到位。国外研究报道,颈动脉穿刺入路在复杂路径情况下行前循环取栓可获得良好效果回。
但现今,专用于颈动脉穿刺组件较少,且内径较小约5-8F。难以满足复杂病变情况下的联合治疗手术器械进入通道所需内径。且研究表明当患者为腹颈动脉迂曲、颈动脉弓为Ⅲ型弓或牛角弓等复杂路径时(如图1所示的C2-C3段),让手术难度增加,一般的动脉穿刺组件在患者颈动脉为迂曲,或颈动脉弓为Ⅲ型弓或牛角弓等复杂路径时,动脉穿刺组件由于采用硬性鞘管,无法在弯曲部位进行适应性弯曲,在采用柔性管体在该位置弯曲后,鞘管无法固定在颈动脉迂曲位置,还是会导致手术难道。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旨在通过在外鞘管前端设置柔性远端管,让柔性远端管可以通过动脉迂曲位置,在靠近所述柔性远端管的外鞘管外壁上设置膨胀结构,膨胀结构进行膨胀,胀大后的膨胀结构均匀贴附在动脉的内壁,并使整个外鞘管固定在动脉中,从而便于治疗手术器械从外鞘管进入到动脉内部进行手术,实现经动脉入路造通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包括有外鞘管,固定设置在外鞘管前端的柔性远端管,靠近所述柔性远端管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鞘管的外壁上且用于胀大的膨胀结构。
进一步,所述膨胀结构为球囊,所述球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相邻所述球囊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进一步,在所述外鞘管的外壁和内壁之间的鞘管管体内开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球囊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外鞘管的内孔和所述柔性远端管的内孔中穿设有导入鞘管,所述导入鞘管的内孔用于穿设穿刺导丝。
进一步,所述外鞘管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球囊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膨胀结构为弹性膨胀体,连接在弹性膨胀体上并设置在所述外鞘管上的旋转拉伸结构;
所述旋转拉伸结构包括:滑移套设在所述外鞘管外壁上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膨胀体前端的前端滑移环,固定套设在所述外鞘管外壁上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膨胀体后端的后端固定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端滑移环上的牵引丝,固定连接在所述牵引丝上的旋钮,所述旋钮在所述外鞘管上通过旋转沿轴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弹性膨胀体为弹性膨胀网或弹性膨胀薄片
进一步,所述外鞘管还包括有固定设置在内壁上的编织网管。
进一步,所述编织网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进一步,所述外鞘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多通道接头,所述多通道接头的各个通道与所述外鞘管的内孔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通过在外鞘管前端设置柔性远端管,扩张颈内动脉狭窄段,让柔性远端管可以通过颈动脉,股动脉或四肢动脉迂曲位置,在靠近所述柔性远端管的外鞘管外壁上设置膨胀结构,膨胀结构进行膨胀,胀大后的膨胀结构均匀贴附在颈动脉,股动脉或四肢动脉的内壁,并使整个外鞘管固定在相应动脉中,起到稳固作用。同时,介由外鞘管的较大内径,该装置可以承载特殊给药导管、内镜系统等治疗手术器械从外鞘管进入到颈动脉、股动脉或四肢动脉内部进行手术,实现经颈动脉、股动脉或四肢动脉入路造通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颈动脉迂曲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的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的实施例一的外鞘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的实施例三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图8的B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的实施例三的弹性膨胀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的实施例三的前端滑移环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的实施例三的弹性膨胀薄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的实施例三的旋钮结构剖视图。
图中各标号:100、外鞘管;110、鞘管管体;120、编织网管;130、聚四氟乙烯涂层;200、柔性远端管;300、球囊;310、通气管;320、高压充气接头;400、导入鞘管;500、多通道接头;600、膨胀结构;610、弹性膨胀网;611、外层膜;620、弹性膨胀薄片;621、外覆膜;630、旋转拉伸结构;640、前端滑移环;641、内环;642、外环;643、支撑柱;650、牵引丝;660、旋钮;661、螺纹柱;662、滑移块;663、导向槽;664、定位盘;665、转动钮;670、后端固定环;700、二通管;710、主管;720、副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包括有外鞘管100,外鞘管100包括鞘管管体110和位于中心的内孔,外鞘管100的外径为4-7mm,材料采用混合丝编织尼龙、TPU弹簧管或PEBAX,材料具有柔性,弹性好的优点;在外鞘管100前端固定设置有柔性远端管200,柔性远端管200采用柔性TPU、柔性PEBAX或者硅胶材料,具有高柔性的优点,柔性远端管200采用粘接或热熔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外鞘管100的前端,外鞘管100的前端(远端)为进入动脉的一端,后端(近端)为手握操作端。所述柔性远端管200的前端设置为锥形,如锥台形或斜锥形。斜锥形设计可仿形颈动脉的渐进段,以便于贴合下文中的导入鞘管更好进入血管。在靠近所述柔性远端管200的位置并在所述外鞘管100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膨胀结构600,通过在外鞘管前端设置柔性远端管,让柔性远端管可以通过颈动脉迂曲位置,在靠近所述柔性远端管的外鞘管外壁上设置膨胀结构,膨胀结构600进行膨胀,胀大的膨胀结构600均匀贴附在颈动脉的内壁,并使整个外鞘管固定在颈动脉中,从而便于治疗手术器械从外鞘管进入到颈动脉内部进行手术,实现经颈动脉入路造通功能。易于想到,本方案还可应用在股动脉或四肢动脉等动脉结构中。
本方案具体包括有多种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所述膨胀结构600为球囊300,球囊300采用热熔固定的方式环绕在外鞘管100的外壁一周,使球囊300与外鞘管100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充气空间,当向这个充气空间充入气体时,球囊300膨胀,放掉充气空间内的气体时,球囊300收缩后贴附在外鞘管100的外壁上;所述球囊300采用TPU、PEBAX、尼龙或硅胶制作,该材料制作的球囊300,具生物相容性强,膨胀力强,有较大的顺应性。
所述外鞘管100的内孔和所述柔性远端管200的内孔中穿设有导入鞘管400,导入鞘管400位于所述外鞘管100中并凸出所述柔性远端管200的前端,所述导入鞘管400的内孔用于穿设穿刺导丝。所述导入鞘管400的外径为4-5mm。所述导入鞘管400采用尼龙材料制作,该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黏合性和抗血栓性,导入鞘管400前端呈锥形,如斜锥形、锥台状,锥形设计便于贴合穿刺导丝更好进入血管。
手术时,穿刺导丝进入到颈动脉中,穿刺导丝导引导入鞘管400进入颈动脉,导入鞘管400进入颈内动脉C1段尾端。待外鞘管100到达C1中段时取出导入鞘管400,由球囊300缓慢充气对动脉内壁进行扩张,柔性远端管200缓慢进入C2段。待柔性远端管200到达C2前端时,球囊300保持充盈状态,将外鞘管100固定在动脉内壁,至此,当导入鞘管400被取出后,外鞘管100的内孔空置形成通道,该通道作为颈动脉介入式手术器械进入血管的通道,介入式手术器械包括前端可弯曲的柔性内窥镜,穿刺导丝等。颈动脉介入式手术器械可通过外鞘管100的内孔到达颈内动脉进行手术。当球囊300保持充盈状态,会形成一段时间的阻流作用,一般为20-30分钟,在这段阻流时间内,可避免血液流动对手术的干扰。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球囊30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球囊300沿外鞘管100的轴向排列,多个球囊300之间相邻的两球囊之间间隔一段距离,间隔的距离与球囊的轴向长度相同或相近。本实施例中的球囊300设置有三个,球囊300充气后的扩张直径1-2mm,多个球囊300段的长度为40-50mm。通过多段式球囊300的设计,可对动脉进行间隔扩张,球囊外壁均匀贴附在颈动脉血管内壁上,这样避免动脉承受较大的扩张力,有利于对动脉内壁进行保护,保护血管组织不被破坏。易于想到球囊300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数量。
在对球囊300的充气方案有两种,其中实施例一采用第一种充气方案为:如图3、图4所示,在所述外鞘管100的外壁和内壁之间的鞘管管体110内开设有通气管310,所述通气管310位于鞘管管体110内,所述通气管310上开设多个连接孔分别连通每个球囊300。这样气体通过通气管310进入到球囊300中,从而实现对球囊300充气。
第二种充气方案为实施例二,具体为: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所述外鞘管100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通气管310,所述通气管310与所述球囊300相连通。通气管310设置在外鞘管100的外壁上,通气管310直径0.5mm,采用Peek,尼龙增强管,这样管壁薄,可承受压力大。实施例二中的外鞘管100内孔直径比实施例一中的大1mm左右,更利于器械进入通道。
在两种方案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所述外鞘管100还包括有固定设置在内壁上的编织网管120。所述编织网管120为金属编织网管,编织网管120增加支撑性能,使外鞘管100具有一定的刚性,使外鞘管100更好进入血管,在外鞘管100自身比较长的时候,自身不易弯折,保证外鞘管100的内孔形成稳定的通道。所述编织网管120的内壁上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30(PTFE涂层)。所述编织网管120的内壁上加PTFE涂层增加润滑度,使内腔介入器械更易通过外鞘管的内孔。
如图2所示,所述外鞘管10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多通道接头500,所述多通道接头500的各个通道与所述外鞘管100的内孔相连通。多通道接头500可采用医用三通阀,其中一个通道用于通过为球囊300充气提供输入的高压充气接头320,所述高压充气接头320的一端穿过通道连通通气管310。另一端位于通道外端连接外部充气装置。一个通道作为介入式手术器械通道,用于介入式手术器械进入到外鞘管100的内孔,并由内孔的引导进入到手术位置进行手术。一个通道作为导入鞘管400的进出通道,当导入鞘管400被拔出后,可以作为器械通道进行多器械协同手术。
根据膨胀结构的不同,还有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
如图1、图7、图9所示,所述膨胀结构600为弹性膨胀体,弹性膨胀体可采用304不锈钢、尼龙或镍钛合金,其具有弹性好,可恢复性强的优点。在弹性膨胀体上连接有旋转拉伸结构630,旋转拉伸结构630设置在所述外鞘管100上;通过旋转拉伸结构630对弹性膨胀体进行拉伸,使弹性膨胀体收缩后胀大,从而胀大的弹性膨胀体均匀贴附在颈动脉的内壁,并使整个外鞘管100固定在颈动脉中,从而便于治疗手术器械从外鞘管100进入到颈动脉内部进行手术,实现经颈动脉入路造通功能。
具体结构中,如图7、图8、图9所示,所述弹性膨胀体为弹性膨胀网610。弹性膨胀网610具有一定的收缩性和弹性,当受力后收缩胀大,当受力释放后,通过弹性可以恢复到原来状态,在所述外鞘管100外壁上设置凹槽,所述弹性膨胀网610位于所述凹槽中并绕所述外鞘管100外壁一周。如图8、图9所示,所述旋转拉伸结构630包括有滑移套设在所述外鞘管100外壁上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膨胀体前端的前端滑移环640,前端滑移环640采用第一种结构,如图10、图11所示,前端滑移环640的第一种结构具体包括有同心设置的内环641和外环642,以及所述内环641和外环642之间的间隙间固定设置的支撑柱643。弹性膨胀网610固定连接在外环642上,所述支撑柱643设置有四个且位于象限点位置;在所述外鞘管100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后端固定环670,后端固定环670可采用与前端滑移环640类似的内环和外环结构,所述后端固定环670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膨胀网610的后端,在所述前端滑移环640上固定连接有牵引丝650,所述牵引丝650设置有四根,四根牵引丝650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柱643上,并穿过所述后端固定环670,且所述外鞘管100开设有容纳牵引丝650的通孔,如图7、图9所示,所述四根牵引丝650穿过所述通孔且四根牵引丝65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660,所述旋钮660在所述外鞘管100上通过旋转带动所述牵引丝650沿轴向移动。
拧动旋钮660,使旋钮660朝向远离所述弹性膨胀网610的方向进行移动,旋钮660带动牵引丝650,牵引丝650拖动前端滑移环640朝向靠近后端固定环的方向进行移动,这样使弹性膨胀网610压缩,压缩的弹性膨胀网610向外胀开。使弹性膨胀体的直径变大;当要使弹性膨胀体恢复原状时,拧动旋钮660,使旋钮660朝向靠近所述弹性膨胀网610的方向进行移动,牵引丝650松弛,弹性膨胀网610的弹力推动前端滑移环640朝向远离后端固定环670的方向进行移动,使弹性膨胀体恢复原样。
如图13所示,为方便旋钮660设置,在所述外鞘管100上设置有二通管700,所述二通管700的主管710和副管720均与所述外鞘管100相连通,所述二通管700的主管710上设置旋钮660,所述导入鞘管400位于二通管700的副管720内;旋钮600包括有转动设置在所述主管710内的螺纹柱661,套设在所述螺纹柱661上且与所述螺纹柱661螺纹连接的滑移块662,开设在所述主管710内壁上且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663,所述滑移块662卡嵌在所述导向槽663内且由螺纹柱661的驱动而轴向移动,所述牵引丝650沿轴向贯穿所述外鞘管100壁而进入到主管710内,所述滑移块662固定连接所述牵引丝650;当螺纹柱661转动,驱动所述滑移块662沿轴上移动,移动的滑移块662拉动所述牵引丝650,牵引丝650拉动前端滑移环640,从而实现对牵引丝650的拖动。在所述螺纹柱661上一体成型有定位盘664,所述主管710内开设有容纳定位盘664的定位槽,通过定位盘664在定位槽内转动,从而使螺纹柱661在主管710内转动时,轴向位置不发生改变。在所述螺纹柱661的后端固定设置有转动钮665,转动钮665便于使用者手握,方便螺纹柱661转动。所述副管720与所述主管710的连通处位于相邻两根牵引丝650之间,避免对牵引丝650造成干涉。
弹性膨胀网610通过激光切割成编织网状,弹性膨胀网外层附有外层膜611,所述外层膜611用于滑动时减小阻力。
如图12所示,所述弹性膨胀体还可以为弹性膨胀薄片620,通过所述弹性膨胀薄片620代替所述弹性膨胀网610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所述弹性膨胀薄片620采用高分子材料PE或其他软性材料均可。
如图12所示,当采用弹性膨胀薄片620的方案时,所述前端滑移环640的采用第二种结构,第二种结构具体包括有内环641,以及与所述内环641固定连接的支撑柱643。在支撑柱643上连接有弹性膨胀薄片620;弹性膨胀薄片620采用四片,弹性膨胀薄片620采用四片分别与所述四个支撑柱643固定连接,所述后端固定环670也采用类似于前端滑移环的结构,四片弹性膨胀薄片620环绕所述外鞘管100的外壁一周设置,在所述弹性膨胀薄片620外表面覆盖有一层外覆膜621,所述外覆膜621用于滑动时减小阻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通过在外鞘管前端设置柔性远端管,扩张颈内动脉狭窄段,让柔性远端管可以通过颈动脉,股动脉或四肢动脉迂曲位置,在靠近所述柔性远端管的外鞘管外壁上设置膨胀结构,膨胀结构进行膨胀,胀大后的膨胀结构均匀贴附在颈动脉,股动脉或四肢动脉的内壁,并使整个外鞘管固定在相应动脉中,起到稳固作用。同时,介由外鞘管的较大内径,该装置可以承载特殊给药导管、内镜系统等治疗手术器械从外鞘管进入到颈动脉、股动脉或四肢动脉内部进行手术,实现经颈动脉、股动脉或四肢动脉入路造通功能。
与现有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作对照,除进行穿刺外,本装置还可以进行其他手术,如下所示:
现有的颈内膜剥脱术(CEA)介绍如下:
吸烟或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饮食可能导致颈动脉疾病的发展。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也是如此。有颈动脉狭窄家族史也有较大的概率导致颈动脉狭窄。
大约80%的中风是缺血性的,由颈动脉阻塞导致脑血流中断。这些阻塞起因于动脉壁上积聚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疾病。斑块是由细胞,胆固醇沉积物和脂肪组成的蜡状物质,其响应于动脉中的炎症而形成。
斑块积聚可使颈动脉僵硬和狭窄。斑块沉积物也可以破裂和破裂,造成损害,导致血栓形成。这些凝块和斑块也可以分离并迁移到大脑中较小的动脉,引起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风症状的暂时发作,通常在24小时内通过。
颈动脉剥脱术(CEA)过程:外科医生在颈部切开以暴露受影响的颈动脉。然后识别颈部的动脉,并为切口做好准备。然后打开斑块所在的动脉区域。将受影响的动脉壁上的斑块剥离,以便恢复正常的血流。重新连接动脉并缝合切口。当动脉严重受阻时,医生也可以使用合成材料或来自身体其他部位动脉的移植物制作贴片。
除应用于穿刺手术外,本方案中的多功能造通装置应用在颈动脉剥脱术中,形成颈动脉剥脱术-经颈内介入治疗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资料显示,在脑血管意外中,缺血性脑中风占75%-90%。而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闭塞致使脑组织缺血乃至坏死。发病者年龄一般较高(60岁以上),且伴随有颈内狭窄。
颈内重度狭窄患者中风后,通过常规股动脉进行接入治疗,时间太长,治疗效果差。现有临床,在遇到这种类型病患时,会首先做颈内膜剥脱手术,将斑块剥离,手术时前后端已夹闭,无血流。
颈内后端夹闭松开,将本发明的多功能造通装置入颈内动脉形成通道,由于血管已经裸露,无需进行穿刺,将前端膨胀装置启动,阻断血流回流,借由通道置入各种介入治疗器械。各种介入治疗器械如支架,导引导管,导丝,弹簧圈,球囊等。
本方案常见应用于股动脉穿刺的介入治疗中,股动脉穿刺是介入治疗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股动脉穿刺的次数巨增,股动脉因具有粗直、固定、搏动明显及便于穿刺等特点,成为多种介入手术入路的首选。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鞘管,固定设置在外鞘管前端的柔性远端管,靠近所述柔性远端管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外鞘管的外壁上且用于胀大的膨胀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结构为球囊,所述球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相邻所述球囊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鞘管的外壁和内壁之间的鞘管管体内开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球囊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的内孔和所述柔性远端管的内孔中穿设有导入鞘管,所述导入鞘管的内孔用于穿设穿刺导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球囊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结构为弹性膨胀体,连接在弹性膨胀体上并设置在所述外鞘管上的旋转拉伸结构;
所述旋转拉伸结构包括:滑移套设在所述外鞘管外壁上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膨胀体前端的前端滑移环,固定套设在所述外鞘管外壁上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膨胀体后端的后端固定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前端滑移环上的牵引丝,固定连接在所述牵引丝上的旋钮,所述旋钮在所述外鞘管上通过旋转沿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膨胀体为弹性膨胀网或弹性膨胀薄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还包括有固定设置在内壁上的编织网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网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多通道接头,所述多通道接头的各个通道与所述外鞘管的内孔相连通。
CN202020507487.3U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 Active CN212700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7487.3U CN212700033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7487.3U CN212700033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00033U true CN212700033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05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7487.3U Active CN212700033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00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98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moting hemostasis of a blood vessel puncture
EP2067499B1 (en) Expandable guide sheath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ing such sheaths
US8852207B2 (en) Compliant guiding catheter sheath system
US7591832B2 (en) Expandable guide sheath and apparatus with distal protection and methods for use
US4957484A (en) Lymph access catheters and methods of administration
US6635068B1 (en) Occlusion, anchoring, tensioning and flow dir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se
JP5581315B2 (ja) 拡張可能な腸骨シースおよび使用方法
JP7161799B2 (ja) 末梢静脈又は動脈カテーテルによる刺激支援を伴う心臓、大動脈、又は動脈のインプラントの配置の為の組立体
JPH0271764A (ja) 連鎖的経皮の拡張法のための器具
JP2020032203A (ja) デバイスを中空器官に送達するための器具
CN110831527A (zh) 开窗孔装置、系统和方法
WO2000015143A1 (en) Insertion device for stents and methods for use
US20070021840A1 (en) Temporal stricture expander
IES20100331A2 (en) An angioplasty assembly
JP4884336B2 (ja) 中空器官の挿管装置
BR102019016190A2 (pt) Aplicação de stent com fio de aplicação de assistência à expansão
JP2002513313A (ja) バルーン切開装置
JP2023017942A (ja) 管状医療器具
CN212700033U (zh) 一种多功能稳固造通装置
EP121095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 in micro-invasive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guide catheter and valve unit for a device for use in micro-invasive surgical procedures
CN115461110A (zh) 具有可控灌注闭塞的导引器
CN112842462B (zh) 一种血管内输送器械及其应用
US20120158025A1 (en) Anastomosis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EP0917480B1 (en) Balloon dissecting instruments
CN113750354B (zh) 带支架的胆道内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