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5244U -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5244U
CN212695244U CN202021319935.3U CN202021319935U CN212695244U CN 212695244 U CN212695244 U CN 212695244U CN 202021319935 U CN202021319935 U CN 202021319935U CN 212695244 U CN212695244 U CN 212695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lectric core
connecting portion
core group
ap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99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威
姜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1993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5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5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5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平铺的电芯组(2),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盖板(3),所述盖板(3)与所述电芯组(2)对应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与所述电芯组(2)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电池的整体高度,有助于提高电池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能量密度作为衡量锂离子电池系统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改善材料体系提高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方法之一,此外,电芯在尺寸上更好地契合电池系统尺寸也是提高电芯系统能量密度的有效手段。因此,合理的调整电芯的长度和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芯能量密度。
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方案至少还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电池沿竖直方向相互叠加,增加电池高度,不利于电芯散热,影响电芯性能,而且电芯高度受限于电池包系统的高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能够降低电池的整体高度,有助于提高电池散热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平铺的电芯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电芯组对应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芯组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电芯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连接部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之间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两个所述盖板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盖板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盖板围成容置所述电芯组的腔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安装有侧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的材质与其电连接的电芯的极片的集流材料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盖板的外侧设置有极柱、防爆阀和注液孔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所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平铺的电芯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电芯组对应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芯组电连接。由于现有的电池沿竖直方向相互叠放,增加电芯高度,不利于电芯散热,影响电芯性能,而且电芯高度受限于电池包系统的高度,因此,将电芯组平铺,即,将多个电芯沿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进行铺设,相比现有叠放的电池,能够降低电芯组整体的高度,有效利用电芯组在水平面方向的空间利用率,在相同的电芯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增加电芯组的散热面,还有利于电芯散热,为了配合平铺的电芯组,在壳体的两侧安装盖板,通过盖板上的连接部与电芯组固定连接,实现电芯组和连接部的电连接,即实现盖板和电芯组的电连接,不仅便于对电芯组进行充电或放电,还能避免连接部侵占电池高度方向的空间,有助于降低电池的整体高度。其中,盖板和连接部预先焊接在一起,降低焊渣污染电芯组的风险,同时,简化电池安装步骤,有助于提高电池安装效率。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电池的整体高度,有助于提高电池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方式一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方式一的盖板外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方式一的盖板外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方式二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方式三的盖板俯视图。
其中:1-壳体;2-电芯组;3-盖板;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21-第一电芯;22-第二电芯;31-连接部;311-第一连接部;312-第二连接部;41-第一极耳;42-第二极耳;5-凹槽;6-极柱;7-防爆阀;8-注液孔;9-侧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方式一
一种电池,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平铺的电芯组2,壳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盖板3,盖板3与电芯组2对应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31,连接部31与电芯组2电连接。由于现有的电池沿竖直方向相互叠放,增加电芯高度,不利于电芯散热,影响电芯性能,而且电芯高度受限于电池包系统的高度,因此,如图1~2所示,a表示长度的方向、b表示宽度的方向,h表示高度的方向,将电芯组2平铺,即,将多个电芯沿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进行铺设,相比现有叠放的电池,能够降低电芯组2整体的高度,有效利用电芯组2在水平面方向的空间利用率,在相同的电芯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增加电芯组2的散热面,还有利于电芯散热,为了配合平铺的电芯组2,在壳体1的两侧安装盖板3,通过盖板3上的连接部31与电芯组2固定连接,实现电芯组2和连接部31的电连接,即实现盖板3和电芯组2的电连接,不仅便于对电芯组2进行充电或放电,还能避免连接部31侵占电池高度方向的空间,有助于降低电池的整体高度。其中,盖板3和连接部31预先焊接在一起,降低焊渣污染电芯组2的风险,同时,简化电池安装步骤,有助于提高电池安装效率。
于本实施方式中,电芯组2包括但不限于两个电芯均平铺并对称放置,两个电芯的正、负极耳相对设置,并通过分别对正、负极耳重叠和固定,实现两个电芯的并联连接,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电芯组2内电芯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电池的尺寸进行调整,两个电芯也可以由多个卷芯或叠片工艺形成的叠芯堆叠,堆叠的数量为1-10个,避免堆叠的数量过多,导致电芯的整体过厚,不利于散热。
此外,盖板3的外侧也可以设置极柱6,通过极柱6实现与外部设备连接,又或将该电池组成电池模组,为了避免正、负极柱6短路,负极极柱6与壳体1绝缘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在位于电池两侧的盖板3与壳体1之间设置绝缘部,也可将负极极柱6与盖板3绝缘连接,即在负极极柱6和盖板3之间设置绝缘塑胶,并在盖板3设置负极极柱6贯穿孔,使得负极极柱6直接与连接部31电连接,此外,正极极柱6和壳体1之间可根据实际电池设计,采用绝缘连接或电连接,满足避免正、负极柱6短路即可。
优选的,电芯组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并联连接,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连接部31的空间。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相对设置,便于将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的正、负极耳重叠,使得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并联连接,此外,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连接部31的空间,有助于提高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之间空间利用率,使得电池内部更加紧凑,还避免连接部31侵占电池高度方向的空间,同时,连接部31起到阻隔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的作用,避免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之间发生碰撞导致受损。
优选的,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之间设置有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两个盖板3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一极耳41电连接,第二连接部312与第二极耳42电连接。将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的正、负极耳重叠形成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一极耳41电连接,第二连接部312与第二极耳42电连接,实现壳体1两侧的盖板3和电芯组2的连接;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分别抵接于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能够避免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发生移位,降低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发生短路的概率。
优选的,壳体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开口11,盖板3安装于第一开口11,壳体1通过盖板3围成容置电芯组2的腔室。壳体1的两侧增加第一开口11,便于将电芯组2放置在壳体1的内部,同时,两个盖板3固定于两个第一开口11,使得壳体1形成密闭的腔室,避免壳体1的电解液外泄,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优选的,盖板3的外侧设置有极柱6、防爆阀7和注液孔8中的至少一种。由于壳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盖板3,且两个盖板3的外侧设置极柱6,可以把防爆阀7和注液孔8设在其中一个盖板3,如图3所示,即,其中一个盖板3只有极柱6,另一个盖板3设有极柱6、防爆阀7和注液孔8,也可以把防爆阀7和注液孔8分别设在两个盖板3,如图4所示,即,其中一个盖板3设有极柱6和注液孔8,另一个盖板3设有极柱6和防爆阀7,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盖板3还可以设置其它绝缘保护组件,如翻转片,满足保护各个保护组件正常工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将电芯组2平铺,即,将多个电芯沿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进行铺设,相比现有叠放的电池,能够降低电芯组2整体的高度,有效利用电芯组2在水平面方向的空间利用率,在相同的电芯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增加电芯组2的散热面,还有利于电芯散热,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相对设置,便于将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的正、负极耳重叠,使得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并联连接,此外,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连接部31的空间,有助于提高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之间空间利用率,使得电池内部更加紧凑,还避免连接部31侵占电池高度方向的空间,同时,连接部31起到阻隔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的作用,避免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之间发生碰撞导致受损。
实施方式二
如图5所示,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12,第二开口12安装有侧盖9,连接部31的材质与其电连接的电芯的极片的集流材料相同。增加第三开口12,便于将与盖板3焊接的电芯组3放入到壳体1内,简化安装和拆卸的步骤,有助于提高电池安装和拆卸的效率;于本实施方式中,连接负极极耳的第一极耳41、第一连接部311及极柱6用铝制成,连接正极极耳的第二极耳42、第二连接部312及极柱6用铜制成,从而保证没有因材料差异导致的压降,还能降低连接部22的生产成本。
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三
如图6所示,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均设置有凹槽5,凹槽5分别与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匹配,盖板3通过焊接固定于壳体1,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分别通过焊接连接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增加凹槽5,便于连接部31与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固定连接,凹槽5分别与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匹配,使得凹槽5嵌于第一极耳41或第二极耳42,有助于提高连接部31与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之间的稳固性,避免连接部31发生脱落,同时,凹槽5分别与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匹配,起到限制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位置的作用,避免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发生移位,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盖板3通过焊接固定于壳体1,能够提高盖板3和壳体1的稳固性,盖板3和壳体1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激光焊接,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分别通过焊接连接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有助于提高连接部31与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之间的稳固性,包括但不限于采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及电阻焊的固定方式。
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四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实施方式一的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将电芯组2平铺,能够降低电芯组的高度,有效利用电芯组2在水平面方向的空间利用率,在相同的电芯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增加电芯组2的散热面,还有利于电芯散热,为了配合平铺的电芯组2,在壳体1的两侧安装盖板3,通过盖板上的连接部31与电芯组2固定连接,实现电芯组2和连接部31的电连接,即实现盖板3和电芯组2的电连接,不仅便于对电芯组2进行充电或放电,还能避免连接部31侵占电池高度方向的空间,有助于降低电池的整体高度。
实施方式五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实施方式三的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负极极耳的连接部31用铜,连接正极极耳的连接部31用铝,从而保证没有因材料差异导致的压降,还能降低连接部22的生产成本。
实施方式六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实施方式二的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盖板3通过焊接固定于壳体1,能够提高盖板3和壳体1的稳固性,盖板3和壳体1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激光焊接,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分别通过焊接连接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有助于提高连接部31与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之间的稳固性,包括但不限于采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及电阻焊的固定方式。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平铺的电芯组(2),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盖板(3),所述盖板(3)与所述电芯组(2)对应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与所述电芯组(2)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所述第一电芯(21)和所述第二电芯(22)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芯(21)和所述第二电芯(22)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连接部(31)的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21)和所述第二电芯(22)之间设置有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两个所述盖板(3)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与所述第一极耳(41)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12)与所述第二极耳(42)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2)均设置有凹槽(5),所述凹槽(5)分别与所述第一极耳(41)和所述第二极耳(42)匹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壳体(1),所述第一连接部(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2)分别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极耳(41)和所述第二极耳(4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开口(11),所述盖板(3)安装于所述第一开口(11),所述壳体(1)通过所述盖板(3)围成容置所述电芯组(2)的腔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12),所述第二开口(12)安装有侧盖(9)。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1)的材质与其电连接的电芯的极片的集流材料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的外侧设置有极柱(6)、防爆阀(7)和注液孔(8)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
CN202021319935.3U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12695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9935.3U CN212695244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9935.3U CN212695244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5244U true CN212695244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6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9935.3U Active CN212695244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52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4510A (zh) * 2021-04-23 2021-05-28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4510A (zh) * 2021-04-23 2021-05-28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包
CN112864510B (zh) * 2021-04-23 2021-08-03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71567B1 (ko) 고정부재가 플레이트들의 관통구에 삽입되어 있는 구조의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101252944B1 (ko) 방열 특성이 향상된 배터리 팩
KR101252963B1 (ko) 방열 특성이 향상된 배터리 팩
CN107452933B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模组及绝缘组件及电源模块
CN101861666A (zh) 安全性提高的电池模块和含有所述电池模块的中型或大型电池组
CN111883731A (zh)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模组
CN101635372B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11769245A (zh) 一种电芯串并联的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2695244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4313442U (zh)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包
CN215896625U (zh) 一种带长电芯的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2695279U (zh) 一种电芯并联的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2695280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3401353U (zh) 一种电池结构
CN214313293U (zh) 一种电池装配结构
CN213026396U (zh) 隔板及电池组
CN212485494U (zh) 一种电芯串并联的电池及电池模组
KR20170134270A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팩
KR20220139359A (ko) 배터리,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차량
CN21744446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包、车辆
CN214313452U (zh) 一种电芯并联的电池结构及电池包
CN212587687U (zh)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5299368U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
CN218351595U (zh) 一种动力电池
CN217881609U (zh) 一种全极耳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4

Address after: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100 Lantian Road 249, Air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