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4222U - 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94222U CN212694222U CN202021793138.9U CN202021793138U CN212694222U CN 212694222 U CN212694222 U CN 212694222U CN 202021793138 U CN202021793138 U CN 202021793138U CN 212694222 U CN212694222 U CN 2126942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d light
- light
- lens
- emitting device
-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LED发光器件包括:LED发光芯片1、支架2、透镜5,LED发光芯片1位于支架2的底部,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2之间为腔体3,LED发光芯片1为蓝光LED发光芯片,腔体3之中填充胶体,所述透镜5包括凹部51,凹部51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中间位置,变光膜片6设置在凹部51的内部,透镜5还包括透镜主体52和支撑柱53,支撑柱53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非中间的位置,透镜5与支架2之间有间隙4。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包括:背板、扩散板、其他光学膜片,在背板朝向扩散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LED发光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电视机或电脑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而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最大区别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相比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不需要设置导光板,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同时,直下式背光模组采用LED背光源做成密集的点阵,放置在屏幕的背后,直接照射屏幕,画质清晰、画面效果好,因此直下式背光模组得到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包括:背板7、蓝光LED光源、扩散板8、量子膜片9、其他光学膜片10,量子膜片一般包括:基质、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扩散粒子,量子膜片的作用是将蓝光光源变为白光面光源,具体为,蓝光LED发出的蓝光,激发量子膜片中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分别发出红光和绿光,蓝、红、绿三原色在量子膜片内混合后变成白光。
但是,量子膜片的成本很高,并且大多数量子膜片中含有对人以及环境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另外,量子膜片容易受潮,受潮后极大的降低量子膜片中量子点的激发成功率,导致激发产生的红光和绿光变少,而直接透过量子膜片的蓝光成分增多,直下式背光模组整体主观发蓝,因此量子膜片还设置了水氧阻隔层、保护层等结构,工艺复杂且成本高。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量子膜片的用量,第一,将量子膜片设置在LED发光芯片上,此方案量子膜片的用量很少,但是LED发光芯片工作后的温度很高,导致量子膜片的寿命短,未得到实际推广应用;第二,在LED发光芯片上的透镜内部,改变透镜的结构,在透镜内部设置量子膜材料,此方案也减少了量子膜材料的用量,但是该透镜在生产工艺中难以实现,并且不能完全覆盖蓝光LED发出的蓝光,导致直下式背光模组整体主观发蓝。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极大的降低量子膜片的用量,寿命长,并且可使用现有的通用的透镜、工艺简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能够极大的降低量子膜片的用量,寿命长,并且能够使用现有的通用的透镜、工艺简单。
一种LED发光器件,包括:LED发光芯片1、支架2、透镜5,LED发光芯片1位于支架2的底部,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2之间为腔体3,LED发光芯片1为蓝光LED发光芯片,腔体3之中填充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5包括凹部51,凹部51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中间位置,变光膜片6设置在凹部51的内部,透镜5还包括透镜主体52和支撑柱53,支撑柱53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非中间的位置,透镜5与支架2之间有间隙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变光膜片6为量子膜片、或荧光膜片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变光膜片6为量子膜片,量子膜片的厚度为10um~500um,优选的,量子膜片的厚度为20um~200um。
进一步的,量子膜片包括:基质、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扩散粒子。
进一步的,基质为丙烯酸酯类树脂、有机硅氧烷树脂、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树脂、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扩散粒子为无机粒子、或/和有机高分子粒子,无机粒子包括:SiO2、TiO2、Al2O3、CaCO3、BaSO4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高分子粒子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氨酯PU、有机硅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扩散粒子的直径为0.1um~20um,扩散粒子在基质中含量为0.1%~10%,优选的,扩散粒子的直径为1um~15um,扩散粒子在基质中含量为1%~5%。
进一步的,量子膜片还包括:保护层、隔水汽层。
进一步的,变光膜片6为荧光膜片,荧光膜片的厚度为0.05mm~1.0mm,优选的,荧光膜片的厚度为0.1mm~0.8mm。
进一步的,荧光膜片包括:透明胶体和荧光粉原料,其中,透明胶体包括:环氧树脂、硅树脂、或油墨中的一种或多种,荧光粉原料为黄色YAG荧光粉、黄色TAG荧光粉、绿色铝酸盐荧光粉、红色硅酸盐荧光粉或红色氮化物荧光粉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变光膜片6通过左右两个边部61与凹部51胶黏固定,或者变光膜片6通过左右两个侧部62与凹部51胶黏固定,或者光膜片6通过填充物固定在凹部51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部51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变光膜片6的厚度,变光膜片6位于凹部51的顶部、中部、或者底部。
进一步优选的,凹部51的厚度大于变光膜片6的厚度,变光膜片6与凹部51之间具有中空部位511。
进一步的,中空部位511不填充或者填充透明的隔热层、或/和隔水汽层。
进一步的,透明的隔热层为玻璃层、高透隔热层、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膜系结构的隔热层、或纳米ATO隔热层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透明的隔水汽层为高分子聚合物、或/和无机氧化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间隙4不填充或者填充透明的隔热层,透明的隔热层为玻璃层、高透隔热层、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膜系结构的隔热层、或纳米ATO隔热层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ED发光芯片1的主波长范围为380~470n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腔体3之间填充的胶体为纯硅胶、硅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2包括底部的内表面22和侧壁的内表面21,具有反光的作用,底部的内表面22和侧壁的内表面21的反射率>90%。
进一步的,底部的内表面22的厚度为0.2-0.3mm,底部的内表面22为铜箔,侧壁的内表面21为白色塑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柱53为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中的一种。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包括:背板7、扩散板8、其他光学膜片10,在背板7朝向扩散板8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LED发光器件。
对本实用新型的LED发光器件进行光学检测,LED发光芯片1发光,经过变光膜片6和透镜5之后,向两边发出的光为主,向其中一边最大的角度接近80度,向两边发出的光的最大的夹角接近160度,由此可见,所述LED发光器件的发光型与现有技术中发白光的LED,再加透镜的发光型相同,混光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将变光膜片6设置透镜5的凹部51的内部,变光膜片6为量子膜片或荧光膜片,可将蓝光LED发光芯片发出的蓝光变为白光,量子膜片的用量减少了90%以上,即使用量子膜片的成本降低了90%以上,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透镜5还包括支撑柱53,支撑柱53使得透镜5与支架2之间有间隙4,间隙4利于LED发光芯片1散热,变光膜片吸收的热量大幅降低,变光膜片的寿命长;进一步的,中空部位511不填充材料,则增加间隙,更利于散热,或者中空部位511和间隙4填充透明的隔热层、或/和隔水汽层,实现可见光透过、隔绝热辐射或/和水汽的作用,降低热影响和水汽的影响,进一步延长变光膜片的寿命;此外,未改变透镜的主体结构,可使用现有的通用的透镜、工艺简单;并且,所述LED发光器件的发光型与现有技术中发白光的LED,再加透镜的发光型相同,混光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LED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LED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LED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LED发光器件的发光型。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以下实施例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实施例不是也不应当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以下描述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本论述的全文中,组件可描述为单独的功能单元(可包括子单元),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各种组件或其部分可划分成单独组件,或者可整合在一起(包括整合在单个的系统或组件内)。
此外,附图内的组件或系统之间的连接并不旨在限于直接连接。相反,在这些组件之间的数据可由中间组件修改、重格式化、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另外,可使用另外或更少的连接。还应注意,术语“联接”、“连接”、或“输入”“固定”应理解为包括直接连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设备来进行的间接连接或固定。
实施例1:
一种LED发光器件,如图2所示,包括:LED发光芯片1、支架2、透镜5,LED发光芯片1位于支架2的底部,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2之间为腔体3,LED发光芯片1为蓝光LED发光芯片,腔体3之中填充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5包括凹部51,凹部51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中间位置,变光膜片6设置在凹部51的内部,透镜5还包括透镜主体52和支撑柱53,支撑柱53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非中间的位置,透镜5与支架2之间有间隙4。
变光膜片6为量子膜片,量子膜片的厚度为100um,量子膜片包括:基质、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扩散粒子。基质为丙烯酸酯类树脂,扩散粒子为无机粒子、和有机高分子粒子,无机粒子为:SiO2、TiO2、Al2O3,有机高分子粒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扩散粒子的直径为10um,扩散粒子在基质中含量为3%,量子膜片还包括:保护层、隔水汽层。
变光膜片6通过左右两个边部61与凹部51胶黏固定,凹部51的厚度大于变光膜片6的厚度,变光膜片6与凹部51之间具有中空部位511,变光膜片6位于凹部51的顶部,中空部位511填充透明的隔水汽层,透明的隔水汽层为高分子聚合物、或/和无机氧化物,间隙4不填充透明的隔热层。
LED发光芯片1的主波长范围为380~470nm,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腔体3之间填充的胶体为纯硅胶、硅树脂,支架2包括底部的内表面22和侧壁的内表面21,具有反光的作用,底部的内表面22和侧壁的内表面21的反射率>90%,底部的内表面22的厚度为0.3mm,底部的内表面22为铜箔,侧壁的内表面21为白色塑料,支撑柱53为圆柱体。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包括:背板、扩散板、其他光学膜片,在背板朝向扩散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LED发光器件。
如图5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LED发光器件进行光学检测,LED发光芯片1发光,经过变光膜片6和透镜5之后,向两边发出的光为主,向其中一边最大的角度接近80度,向两边发出的光的最大的夹角接近160度,由此可见,所述LED发光器件的发光型与现有技术中发白光的LED,再加透镜的发光型相同,混光效果好。
实施例2:
一种LED发光器件,如图3所示,包括:LED发光芯片1、支架2、透镜5,LED发光芯片1位于支架2的底部,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2之间为腔体3,LED发光芯片1为蓝光LED发光芯片,腔体3之中填充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5包括凹部51,凹部51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中间位置,变光膜片6设置在凹部51的内部,透镜5还包括透镜主体52和支撑柱53,支撑柱53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非中间的位置,透镜5与支架2之间有间隙4。
变光膜片6为荧光膜片,荧光膜片的厚度为0.3mm,荧光膜片为:环氧树脂、硅树脂与荧光粉原料,荧光粉原料为黄色YAG荧光粉,变光膜片6固定在凹部51的内部,光膜片6通过填充物固定在凹部51的内部,凹部51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变光膜片6的厚度,变光膜片6位于凹部51的中部。
中空部位511填充透明的隔热层、和隔水汽层,变光膜片6的上部填充透明的隔水汽层,侧边和下部填充透明的隔热层,透明的隔热层为高透隔热层,透明的隔水汽层为高分子聚合物、和无机氧化物,间隙4不填充透明的隔热层。
LED发光芯片1的主波长范围为380~470nm,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腔体3之间填充的胶体为纯硅胶、硅树脂,支架2包括底部的内表面22和侧壁的内表面21,具有反光的作用,底部的内表面22和侧壁的内表面21的反射率>90%,底部的内表面22的厚度为0.3mm,底部的内表面22为铜箔,侧壁的内表面21为白色塑料,支撑柱53为圆柱体。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包括:背板、扩散板、其他光学膜片,在背板朝向扩散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LED发光器件。
如图5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LED发光器件进行光学检测,LED发光芯片1发光,经过变光膜片6和透镜5之后,向两边发出的光为主,向其中一边最大的角度接近80度,向两边发出的光的最大的夹角接近160度,由此可见,所述LED发光器件的发光型与现有技术中发白光的LED,再加透镜的发光型相同,混光效果好。
实施例3:
一种LED发光器件,如图4所示,包括:LED发光芯片1、支架2、透镜5,LED发光芯片1位于支架2的底部,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2之间为腔体3,LED发光芯片1为蓝光LED发光芯片,腔体3之中填充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5包括凹部51,凹部51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中间位置,变光膜片6设置在凹部51的内部,透镜5还包括透镜主体52和支撑柱53,支撑柱53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非中间的位置,透镜5与支架2之间有间隙4。
变光膜片6为量子膜片,量子膜片的厚度为80um,,量子膜片包括:基质、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扩散粒子、保护层、隔水汽层,基质为有机硅氧烷树脂,扩散粒子为无机粒子、和有机高分子粒子,无机粒子:SiO2、CaCO3、BaSO4,有机高分子粒子:聚苯乙烯PS、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有机硅聚合物,扩散粒子的直径为6um,扩散粒子在基质中含量为4%。
变光膜片6通过左右两个侧部62与凹部51胶黏固定,凹部51的厚度大于变光膜片6的厚度,变光膜片6与凹部51之间具有中空部位511,变光膜片6位于凹部51的底部,中空部位511填充透明的隔水汽层,透明的隔水汽层为高分子聚合物和无机氧化物,间隙4填充透明的隔热层,透明的隔热层为玻璃层。
LED发光芯片1的主波长范围为380~470nm,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腔体3之间填充的胶体为纯硅胶、硅树脂,支架2包括底部的内表面22和侧壁的内表面21,具有反光的作用,底部的内表面22和侧壁的内表面21的反射率>90%,底部的内表面22的厚度为0.3mm,底部的内表面22为铜箔,侧壁的内表面21为白色塑料,支撑柱53为圆柱体。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包括:背板、扩散板、其他光学膜片,在背板朝向扩散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LED发光器件。
如图5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LED发光器件进行光学检测,LED发光芯片1发光,经过变光膜片6和透镜5之后,向两边发出的光为主,向其中一边最大的角度接近80度,向两边发出的光的最大的夹角接近160度,由此可见,所述LED发光器件的发光型与现有技术中发白光的LED,再加透镜的发光型相同,混光效果好。
尽管本申请已公开了多个方面和实施方式,但是其它方面和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申请公开的多个方面和实施方式仅用于举例说明,其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实际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LED发光器件,包括:LED发光芯片(1)、支架(2)、透镜(5),LED发光芯片(1)位于支架(2)的底部,LED发光芯片(1)与支架(2)之间为腔体(3),LED发光芯片(1)为蓝光LED发光芯片,腔体(3)之中填充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5)包括凹部(51),凹部(51)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中间位置,变光膜片(6)设置在凹部(51)的内部,透镜(5)还包括透镜主体(52)和支撑柱(53),支撑柱(53)位于透镜(5)的下方及非中间的位置,透镜(5)与支架(2)之间有间隙(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光膜片(6)为量子膜片、或荧光膜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光膜片(6)为量子膜片,所述量子膜片包括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1)量子膜片的厚度为10um~500um;
(2)量子膜片的扩散粒子的直径为0.1um~20um;
(3)量子膜片还包括:保护层、隔水汽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变光膜片(6)为荧光膜片,荧光膜片的厚度为0.05mm~1.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变光膜片(6)通过左右两个边部(61)与凹部(51)胶黏固定,或者变光膜片(6)通过左右两个侧部(62)与凹部(51)胶黏固定,或者变光膜片(6)通过填充物固定在凹部(51)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凹部(51)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变光膜片(6)的厚度,变光膜片(6)位于凹部(51)的顶部、中部、或者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凹部(51)的厚度大于变光膜片(6)的厚度,变光膜片(6)与凹部(51)之间具有中空部位(511),中空部位(511)不填充或者填充透明的隔热层、或/和隔水汽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透明的隔热层为玻璃层、高透隔热层、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膜系结构的隔热层、或纳米ATO隔热层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间隙(4)不填充或者填充透明的隔热层,透明的隔热层为玻璃层、高透隔热层、氧化铟锡/银/氧化铟锡膜系结构的隔热层、或纳米ATO隔热层中的一种。
10.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包括:背板、扩散板、其他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在背板朝向扩散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LED发光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93138.9U CN212694222U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93138.9U CN212694222U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94222U true CN212694222U (zh) | 2021-03-12 |
Family
ID=7490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93138.9U Active CN212694222U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942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96458A (zh) * | 2020-08-25 | 2020-10-20 | 苏州东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
-
2020
- 2020-08-25 CN CN202021793138.9U patent/CN2126942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96458A (zh) * | 2020-08-25 | 2020-10-20 | 苏州东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898332B2 (ja) | 表示装置 | |
TWI497167B (zh) | 直下式背光模組及其光源擴散結構 | |
JP6217187B2 (ja) |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
JP4498286B2 (ja) |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の面状光源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
EP2082160B1 (en) | Thi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luminary device | |
TWI463189B (zh) | 光學構件、包含其之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CN101315484B (zh) | 光源组件及包括光源组件的背光模组 | |
CN107861291A (zh) | 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终端 | |
CN105068314A (zh) |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 |
TW202009580A (zh) | 畫素陣列封裝結構及顯示面板 | |
JP2009283438A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 |
TW200537201A (en) | Optical material, optical element, illuminator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24098979A (ja) |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
JP2011099899A (ja) | 光散乱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120078883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779606B1 (ko) | 일체형 광변환시트,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 |
JP2016062804A (ja) | 波長変換シートを用いた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
CN105446008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7275462A (zh) | Led、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JP2008108523A (ja) |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 |
CN212694222U (zh) | 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 |
KR101123288B1 (ko) | 확산필름이 일체화된 도광판 | |
CN110692010A (zh) | 显示系统 | |
CN111796458A (zh) | 一种led发光器件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 |
US11841579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3 Address after: 224006 intelligent terminal Industrial Park, Yandu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HENG DONGSHA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3 3, Shek Shan Road, Dongshan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Dongy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