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3131U - 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3131U
CN212693131U CN202021862771.9U CN202021862771U CN212693131U CN 212693131 U CN212693131 U CN 212693131U CN 202021862771 U CN202021862771 U CN 202021862771U CN 212693131 U CN212693131 U CN 212693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force
force sensor
bearing
main body
appl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27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佐平
韦勇
吕俊成
贾永辉
黄元毅
卢荡
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27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3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3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3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包括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包括前制动盘、第一六分力传感器和设置于前制动盘与第一六分力传感器之间的前轴承座,第一六分力传感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固定孔,前轴承座包括第一轴承座法兰板和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第一轴承安装筒,第一轴承座法兰板环绕第一轴承安装筒,第一轴承座法兰板上开设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固定孔连接;前制动盘的外周夹持有前卡钳,前卡钳与第一轴承座法兰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第一六分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与装配方案,使得前轴承座适配第一六分力传感器,提高了六分力测量精度。

Description

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
背景技术
六分力传感器广泛用于采集汽车从轮胎传递到车身的三个方向力和三个方向力矩。六分力传感器不能直接与车辆原有轮胎和轮毂结构直接相连,因此需要设计适配装置进行连接。现有传感器技术设置轮辋与传感器外环连接,设置轮毂适配器将轮毂与传感器内环连接,这样力从轮辋经过传感器传递到轮毂,实现车轮六分力的测量。这种适配器方案下,传感器会随着车轮旋转,测量精度降低,而且适配结构复杂,会增加车轮总成的质量,影响车辆动力学性能。此外,目前还有一种测量装置为测力轴承,主要由内环、外环和传感器环组成,结构简单,但只能用于径向力和轴向力的测量,不能满足车轮六分力的测量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装配方案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所述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包括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所述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包括前制动盘、第一六分力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前制动盘与所述第一六分力传感器之间的前轴承座,所述第一六分力传感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固定孔,所述前轴承座包括第一轴承安装筒和第一轴承座法兰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筒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轴承安装筒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前制动盘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法兰板环绕所述第一轴承安装筒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座法兰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连接;所述前制动盘的外周夹持有前卡钳,所述前卡钳与所述第一轴承座法兰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座法兰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环绕所述第一轴承安装筒设置,所述第一主体部开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沿远离所述第一轴承安装筒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前卡钳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两个第一凸角,两个所述第一凸角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凸角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前卡钳设置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凸角对应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纹孔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螺栓孔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还包括转向节,所述第一六分力传感器还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连接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台,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台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安装台与所述第一凸角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台开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包括后轮传感器应用装置,所述后轮传感器应用装置包括后制动盘、第二六分力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后制动盘与所述第二六分力传感器之间的后轴承座,所述第二六分力传感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后轴承座包括第二轴承安装筒和第二轴承座法兰板,所述第二轴承安装筒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二轴承安装筒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后制动盘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法兰板环绕所述第二轴承安装筒设置,所述第二轴承座法兰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孔连接;所述后制动盘的外周夹持有后卡钳,所述后卡钳与所述第二轴承座法兰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座法兰板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环绕所述第二轴承安装筒,所述第二主体部开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延伸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沿远离所述第二轴承安装筒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后卡钳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部面向所述第二六分力传感器的一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环绕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孔,所述第二六分力传感器面向所述环形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安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两个第二凸角,两个所述第二凸角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所述第二凸角开设有与所述后卡钳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两个第二安装台,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台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安装台与所述第二凸角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台开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中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的前轴承座通过第一轴承安装筒套设在前制动盘的轴承上,第一六分力传感器通过第一安装孔套设在第一轴承安装筒上,第一六分力传感器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六分力传感器,第一六分力传感器包括内环安装部和环绕于内环安装部外设置的外环安装部,第一固定孔开设在内环安装部上,第一轴承安装筒的周围环绕设置有第一轴承座法兰板,第一轴承座法兰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一连接孔,使得前轴承座适配第一六分力传感器,保证了力完全通过第一六分力传感器传递到车身,实现车轮六分力的准确测量,满足车轮六分力的测量需求。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第一六分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与装配方案,在不改变原有汽车的动力学性能的基础上,使得第一六分力传感器变为汽车固定端车载装置的一部分,提高了六分力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的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的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的前轴承座和第一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的前轴承座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的后轮传感器应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的后轮传感器应用装置的后轴承座和第二六分力传感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的后轴承座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 5 转向节
1 前制动盘 6 后制动盘
2 第一六分力传感器 7 第二六分力传感器
21 第一安装孔 71 第二安装孔
22 第一固定孔 72 第二固定孔
23 连接环 73 环形凸缘
3 前卡钳 8 后卡钳
31 安装耳 9 后轴承座
32 第一螺栓孔 91 第二轴承座法兰板
4 前轴承座 911 第二主体部
41 第一轴承座法兰板 912 第二延伸部
411 第一主体部 913 第二凸角
412 第一延伸部 914 第二螺纹孔
413 第一凸角 915 第二安装台
414 第一螺纹孔 92 第二轴承安装筒
415 第一安装台 93 第二连接孔
42 第一轴承安装筒 94 环形凹槽
43 第一连接孔 200 后轮传感器应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包括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100,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100包括前制动盘1、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以及设置于前制动盘1与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之间的前轴承座4,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和第一固定孔22,前轴承座4包括第一轴承安装筒42和第一轴承座法兰板41,第一轴承安装筒42安装在第一安装孔21内,且第一轴承安装筒42通过第一轴承与前制动盘1连接,第一轴承座法兰板41环绕第一轴承安装筒42设置,第一轴承座法兰板4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3,第一连接孔43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固定孔22连接;前制动盘1的外周夹持有前卡钳3,前卡钳3与第一轴承座法兰板41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的前轴承座4通过第一轴承安装筒42套设在前制动盘1的轴承上,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通过第一安装孔21套设在第一轴承安装筒42上,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六分力传感器,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包括内环安装部和环绕于内环安装部外设置的连接环23,第一固定孔22开设在内环安装部上,第一轴承安装筒42的周围环绕设置有第一轴承座法兰板41,第一轴承座法兰板41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22对应的第一连接孔43,使得前轴承座4适配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保证了力完全通过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传递到车身,实现车轮六分力的准确测量,满足车轮六分力的测量需求。本实施例改变了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的安装位置与装配方案,在不改变原有汽车的动力学性能的基础上,使得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变为汽车固定端车载装置的一部分,提高了六分力测量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轴承座法兰板41包括第一主体部411和第一延伸部412,第一主体部411环绕第一轴承安装筒42设置,第一主体部411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3,第一延伸部412自第一主体部411沿远离第一轴承安装筒42的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412与前卡钳3连接。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通过螺栓紧固在第一主体部411上,第一主体部411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412与前卡钳3连接,使得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与前轴承座4连接的同时,前卡钳3也与前轴承座4连接在一起,结构设计合理。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延伸部412包括两个第一凸角413,两个第一凸角413间隔安装在第一主体部411的两侧,第一凸角413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14,前卡钳3设置有与两个第一凸角413对应的连接耳31,连接耳31上开设有第一螺栓孔32,第一螺纹孔414通过螺栓与第一螺栓孔32连接。将前卡钳3朝向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的一侧弯曲形成两个连接耳31,使得两个连接耳31与两个第一凸角413对应,两个第一凸角413上的两个第一螺纹孔414与两个连接耳31上的两个第一螺栓孔32通过螺栓连接,使得前轴承座4与前卡钳3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100还包括转向节5,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还设置有连接环23,转向节5与连接环23连接。连接环23设置在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的连接环23上,转向节5通过连接环23与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紧固的连接在一起,保证车轮的六分力从前轴承座4传递到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内环安装部,再通过第一六分力传感器2的连接环23传递到转向节5。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主体部411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台415,两个第一安装台415间隔安装在第一主体部411的两侧,且第一安装台415与第一凸角413相对设置,第一安装台415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3。第一安装台415相对于第一主体部411凸出,并且第一安装台415朝远离第一凸角413的方向凸出,减小了第一主体部411的相对体积,在满足前轴承座4的受力要求的同时,减小了前轴承座4的整体体积和重量,避免影响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100的整体动力性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还包括后轮传感器应用装置200,后轮传感器应用装置200包括后制动盘6、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以及设置于后制动盘6与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之间的后轴承座9,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开设有第二安装孔71和第二固定孔72,后轴承座9包括第二轴承安装筒92和第二轴承座法兰板91,第二轴承安装筒92安装在第二安装孔71内,且第二轴承安装筒92通过第二轴承与后制动盘6连接,第二轴承座法兰板91环绕第二轴承安装筒92设置,第二轴承座法兰板9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93,第二连接孔93通过连接件,比如连接件为螺栓,与第二固定孔72连接;后制动盘6的外周夹持有后卡钳8,后卡钳8与第二轴承座法兰板91连接。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的第二固定孔72开设在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的外环安装部上,后轴承座9的第二轴承座法兰板91上开设有与第二固定孔72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93,使得后轴承座9适配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保证了力完全通过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传递到车身,实现车轮六分力的准确测量,满足车轮六分力的测量需求;本实施例改变了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的安装位置与装配方案,在不改变原有汽车的动力学性能的基础上,使得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变为汽车固定端车载装置的一部分,提高了六分力测量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轴承座法兰板91包括第二主体部911和第二延伸部912,第二主体部911环绕第二轴承安装筒92,第二主体部911开设有第二连接孔93,第二延伸部912自第二主体部911沿远离第二轴承安装筒92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912与后卡钳8连接。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通过螺栓紧固在第二主体部911上,第二主体部911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912与后卡钳8连接,使得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与后轴承座9连接的同时,后卡钳8也与后轴承座9连接在一起,结构设计合理。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主体部911面向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的一侧开设有环形凹槽94,环形凹槽94环绕第二轴承安装孔,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面向环形凹槽94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凸缘73,环形凸缘73安装在环形凹槽94内。使得后轴承座9适配于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使得第二六分力传感器7能够精确的测量车轮六分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延伸部912包括两个第二凸角913,两个第二凸角913间隔安装在第二主体部911的两侧,第二凸角913开设有与后卡钳8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914。两个第二凸角913上的两个第二螺纹孔914与后卡钳8通过螺栓连接,使得后轴承座9与后卡钳8紧固的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主体部911包括两个第二安装台915,两个第二安装台915间隔安装在第二主体部911的两侧,且第二安装台915与第二凸角913相对设置,第二安装台915开设有第二连接孔93。第二安装台915相对于第二主体部911凸出,并且第二安装台915朝远离第二凸角913的方向凸出,减小了第二主体部911的相对体积,在满足后轴承座9的受力要求的同时,减小了后轴承座9的整体体积和重量,避免影响后轮传感器应用装置200的整体动力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包括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所述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包括前制动盘、第一六分力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前制动盘与所述第一六分力传感器之间的前轴承座,所述第一六分力传感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固定孔,所述前轴承座包括第一轴承安装筒和第一轴承座法兰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筒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轴承安装筒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前制动盘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法兰板环绕所述第一轴承安装筒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座法兰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连接;所述前制动盘的外周夹持有前卡钳,所述前卡钳与所述第一轴承座法兰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法兰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环绕所述第一轴承安装筒设置,所述第一主体部开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主体部沿远离所述第一轴承安装筒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前卡钳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两个第一凸角,两个所述第一凸角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凸角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前卡钳设置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凸角对应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纹孔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螺栓孔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传感器应用装置还包括转向节,所述第一六分力传感器还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连接环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台,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台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安装台与所述第一凸角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台开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包括后轮传感器应用装置,所述后轮传感器应用装置包括后制动盘、第二六分力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后制动盘与所述第二六分力传感器之间的后轴承座,所述第二六分力传感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后轴承座包括第二轴承安装筒和第二轴承座法兰板,所述第二轴承安装筒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二轴承安装筒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后制动盘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法兰板环绕所述第二轴承安装筒设置,所述第二轴承座法兰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孔连接;所述后制动盘的外周夹持有后卡钳,所述后卡钳与所述第二轴承座法兰板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座法兰板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环绕所述第二轴承安装筒,所述第二主体部开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延伸部自所述第二主体部沿远离所述第二轴承安装筒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后卡钳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面向所述第二六分力传感器的一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环绕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孔,所述第二六分力传感器面向所述环形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安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两个第二凸角,两个所述第二凸角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所述第二凸角开设有与所述后卡钳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两个第二安装台,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台间隔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安装台与所述第二凸角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台开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
CN202021862771.9U 2020-08-31 2020-08-31 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 Active CN212693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2771.9U CN212693131U (zh) 2020-08-31 2020-08-31 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2771.9U CN212693131U (zh) 2020-08-31 2020-08-31 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3131U true CN212693131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03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2771.9U Active CN212693131U (zh) 2020-08-31 2020-08-31 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3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16657B2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dynamic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wheels
US7178818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for use in automotive suspension system and suspens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6170919B1 (en) Vehicle suspension assembly
WO2007066482A1 (ja) センサ付車輪用軸受
US8567240B2 (en) Tire force detection apparatus
US20170066426A1 (en) Disc Brake Arrangement
US7192041B2 (en) Suspension stop instrumented under deformation in order to measure forces
CN108407539B (zh) 轮胎轮圈、制动盘及轮毂的组装构造
JP2004264029A (ja) センサ付きハブユニット
CN212693131U (zh) 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
CN112179547B (zh) 六分力传感器旋转式应用装置
CN107063716A (zh) 非承载式车身车辆k&c试验装夹机构
CN212693132U (zh) 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的轴承座模组
CN112161736A (zh) 车载六分力传感器的应用装置
EP1238203A1 (en) Adapter plate for disc brake installation
US20110175434A1 (en) Wheel Spindle Assembly
CN112179548A (zh) 车载六分力传感器应用装置的轴承座模组
CN206399670U (zh) 车轮的固定装置及转向系统的刚度检测设备
CN214277265U (zh) 车轮偏距调节装置、车轮六分力适配器、车轮及汽车
US7098780B2 (en) Device for fixing a tire monitoring system module to a wheel
CN111771069B (zh) 用于安装车轮的轮毂
JP3255043B2 (ja) 車軸力検出装置
US20090049929A1 (en) Tire receiving force sensing apparatus
CN213041156U (zh) 一种整体式前轴转角检测工具
US6161963A (en) Wheel bearing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