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1944U - 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 - Google Patents
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91944U CN212691944U CN202021361300.XU CN202021361300U CN212691944U CN 212691944 U CN212691944 U CN 212691944U CN 202021361300 U CN202021361300 U CN 202021361300U CN 212691944 U CN212691944 U CN 2126919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let
- mounting
- fresh air
- flow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934 vacuo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系统和应用了该新风系统的新风空调,所述新风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风口、过滤器、双进风离心风机以及出风口;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设有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均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设有气流出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旨在降低新风系统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和应用该新风系统的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室内的空气质量关注度也逐渐上升,用于净化室外空气并将净化后的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的新风系统也逐渐兴起。在示例性技术中,新风系统采用高风压、大流量风机、依靠机械强力由室外向室内送风;为抽取较多进风量,风机中使用高转速电机产生高风压;此方式导致在新风系统运行时,高转速电机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和应用该新风系统的新风空调,旨在降低新风系统运行时的振动及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风口、过滤器、双进风离心风机以及出风口;
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设有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均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设有气流出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
可选地,所述新风系统设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设有第一导流口、第二导流口以及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导流口和所述第二导流口通过所述安装壳内腔分别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安装壳的内腔,并与所述进风口间隔设置,所述过滤器将所述安装壳内腔分隔为包含所述进风口的进风腔体,以及包含所述第一导流口和所述第二导流口的新风腔体;
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安装壳,所述第一气流入口与所述第一导流口连通,所述第二气流入口与所述第二导流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安装壳的顶部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侧相对的侧板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一导流口和所述第二导流口,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设于安装槽之间,所述第一气流入口朝向所述第一导流口设置,所述第二气流入口朝向所述第二导流口设置;
所述安装槽下方的内腔底部开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过滤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槽下方的内腔中。
可选地,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一集气支架和第二集气支架,所述第一集气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导流口和所述第一气流入口之间,所述第一集气支架设有第一导气道,所述第一导气道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口和所述第一气流入口,所述第一导气道从所述第一导流口朝所述第一气流入口逐渐收缩;
所述第二集气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导流口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之间,所述第二集气支架设有第二导气道,所述第二导气道连通所述第二导流口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所述第二导气道从所述第二导流口朝所述第二气流入口逐渐收缩。
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气支架的面向所述第一导流口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环绕所述第一导气道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插入所述第一导流口并卡设于所述第一导流口的边缘;
所述第二集气支架的面向所述第二导流口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环绕所述第二导气道设置,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插入所述第二导流口并卡设于所述第二导流口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安装壳包括:
安装壳主体,所述安装壳主体朝向前方开设有安装口;
壳盖,所述壳盖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安装口。
可选地,所述安装壳主体的相对设置的两内壁分别设有一过滤器滑槽,两所述内壁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口的两侧,两所述过滤器滑槽的槽口相对设置;
所述过滤器滑槽沿所述安装口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过滤器滑槽的朝向所述安装口一端开设有导入口,所述过滤器设有相对的两侧边,每一所述侧边插设于一所述过滤器滑槽中。
可选地,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出气嘴,所述出气嘴一端罩设于所述气流出口,并通过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连通,所述出气嘴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通过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安装壳内腔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气源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新风空调,包括换热器和前述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风口、过滤器、双进风离心风机以及出风口;
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设有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均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设有气流出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
所述新风系统的出风口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上风向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双进风离心风机将外部气源的气流引入新风系统经过滤器过滤净化后导入室内,相较于单向进风的离心风机,双进风离心风机从两个气流入口抽取新风,使用低转速电机即可获得较多进风量,无需使用高转速电机产生高风压,避免新风系统运行过程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新风系统去除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新风系统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安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双进风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双进风离心风机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双进风离心风机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第一集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新风空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新风系统 | 213 | 气流出口 |
10 | 安装壳 | 22 | 叶轮 |
11 | 安装壳主体 | 221 | 第一风叶 |
111 | 过滤器滑槽 | 222 | 第二风叶 |
112 | 安装口 | 23 | 电机 |
113 | 进风口 | 30 | 第一集气支架 |
114 | 第一导流口 | 31 | 第一导气道 |
115 | 第二导流口 | 32 | 第一限位结构 |
116 | 安装槽 | 40 | 第二集气支架 |
12 | 壳盖 | 41 | 第二导气道 |
13 | 进气嘴 | 50 | 过滤器 |
20 | 双进风离心风机 | 60 | 出气嘴 |
21 | 蜗壳主体 | 70 | 进气管 |
211 | 第一气流入口 | 1000 | 新风空调 |
212 | 第二气流入口 | 200 | 空调底座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风系统100,所述新风系统100包括依次设置的进风口113、过滤器50、双进风离心风机20以及出风口;本实施例中的双进风离心风机20是指具有两个气流入口和/或气流从两个不同方向进入的离心风机,如附图1-3所示,所述两个气流入口和/或气流进入的两个方向可以是相对设置,也可以是其它设置方式;
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设有第一气流入口211和第二气流入口212,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和第二气流入口212均与所述进风口113连通,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设有气流出口213与所述出风口相连。
请参考图3,所述新风系统100中设有依次设置的进风口113、过滤器50和双进风离心风机20,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设有两个气流入口,以及和两个气流入口都连通的一个气流出口213。具体地,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设有与所述进风口113连通的气流入口,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产生离心力和风压抽取新风,使得气流从所述进风口113进入所述新风系统100的内部,由于所述过滤器50设于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与所述进风口113之间,使得进入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气流先经由所述过滤器50过滤净化;进一步地,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设有第一气流入口211和第二气流入口212,且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分别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净化后的新风经由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进入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增大了气流抽取效率;进入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新风再从所述气流出口213导出流向所述出风口。
请参考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包括有蜗壳主体21,所述蜗壳主体21中间贯通,中间通孔套设有叶轮22,所述叶轮22中间固定有电机23,所述电机23将所述叶轮22和所述蜗壳主体21的通孔分隔为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所述蜗壳主体21中设有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和第二气流入口212连通的气流出口213。具体的,所述电机23带动所述叶轮22转动,使得所述蜗壳主体21中由于离心力产生风压,从所述蜗壳主体21两侧的气流入口同时抽取新风。相较于单向进风的离心风机,本实用新型中的双进风离心风机20从所述蜗壳主体21两侧的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同时抽取新风,使用低转速的电机23即可使离心风机抽取较多进风量,避免了新风系统100使用高转速电机23而产生的较大的振动和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双进风离心风机20将外部气源的气流引入新风系统100经过滤器50过滤净化后导入室内,相较于单向进风的离心风机,双进风离心风机20从两个气流入口抽取新风,使用低转速电机即可获得较多进风量,无需使用高转速电机产生高风压,避免新风系统100运行过程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考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叶轮22一侧开口设有沿所述叶轮22内圈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风叶221,所述叶轮22另一侧开口设有沿所述叶轮22内圈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风叶222,所述第一风叶221和所述第二风叶222交错设置。具体的,所述叶轮22两端开口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抽取的新风从所述蜗壳主体21两侧的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进入所述叶轮22;固定于所述叶轮22中的电机23将两个所述气流入口分隔开,所述叶轮22对应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的一端开口沿所述叶轮22内圈周向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风叶221,所述叶轮22对应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的一端开口沿所述叶轮22内圈周向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二风叶222,电机23带动所述叶轮22转动,所述第一风叶221和所述第二风叶222分别将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进入所述叶轮22的新风汇流入所述蜗壳主体21的风道中,从所述气流出口213输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叶221和所述第二风叶222交错设置,使得所述电机23带动述叶轮22旋转时,从两侧气流入口进入的气流交错进入所述蜗壳主体21,减小所述蜗壳主体21的风道中的风阻,降低因风阻产生的噪音。
请参考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100设有安装壳10,所述安装壳10设有第一导流口114、第二导流口115以及所述进风口113,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和所述第二导流口115通过所述安装壳10的内腔分别与所述进风口113连通;所述过滤器50设于所述安装壳10的内腔,并与所述进风口113间隔设置,所述过滤器50将所述安装壳10的内腔分隔为包含所述进风口113的进风腔体,以及包含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和所述第二导流口115的新风腔体。具体地,所述新风系统设有安装壳10,所述安装壳10内部形成空腔,所述安装壳10下端设有连通所述安装壳10的内腔的进风口113,所述安装壳10上端设有两个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导流口114以及第二导流口115,所述进风口113与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和所述第二导流口115之间分别通过所述安装壳10的内腔连通,形成新风通道。进一步参考图2,所述过滤器50固定于所述安装壳10的内腔,并与所述进风口113间隔设置,所述过滤器50将所述安装壳10的内腔分隔为包含所述进风口113的进风腔体和包含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和所述第二导流口115的新风腔体;室外空气经由所述进风口113进入所述进风腔体,经由过滤器50过滤后进入新风腔体,分别从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和所述第二导流口115输出,所述过滤器50和所述进风口113间隔设置,使得进入新风腔体的室外空气经由所述过滤器12充分过滤;再进一步地,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设于所述安装壳10,且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与所述第一导流口114连通,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与所述第二导流口115连通,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产生风压带动气流在所述安装壳10的内腔中流动,并抽取经由所述过滤器50过滤后的新风,再将新风从所述气流出口213排出。
请参考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10的顶部朝所述安装壳10的内腔凹陷形成安装槽116,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夹设于安装槽116之间。具体的,所述安装壳10中形成内腔,所述安装壳10顶部朝向所述内腔凹陷,且凹陷位置前后贯通,所述安装壳10形状类似于“凹”字形,凹陷位置形成安装槽116,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固定于所述安装槽116之间,使得所述新风系统整体结构较为紧凑。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116内侧相对的侧板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和所述第二导流口115,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朝向所述第一导流口114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导流口211连通;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朝向所述第二导流口115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导流口115连通;所述安装槽116下方的内腔底部开设有所述进风口113。所述进风口113、所述安装槽116下方的内腔分别和所述安装槽116一侧的内腔以及对应的导流口形成一新风通道;所述过滤器50固定于所述安装槽116下方的内腔中,从所述进风口113进入的气流均需经过所述过滤器50过滤后进入两个新风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10分别设为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所述进风口113;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导流口114,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和所述进风口113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连通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三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通设置,所述第三壳体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导流口115,所述第二导流口115和所述进风口113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的内腔连通形成第二风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流口和所述第二导流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面向所述第三壳体的表面和所述第三壳体的面向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气流从所述进风口113进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分别经由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从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和所述第二导流口115流出。所述过滤器50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使得进入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气流全都充分过滤。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夹设于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请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100还包括第一集气支架30,所述第一集气支架30固定于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和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之间;进一步参考图3,所述第一集气支架30设有第一导气道31,所述第一导气道31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和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所述第一导气道31从所述第一导流口114朝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逐渐收缩。具体地,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蜗壳主体21固定于所述安装槽116中,所述蜗壳主体21侧部的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和所述安装槽116一侧侧板上的所述第一导流口11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集气支架30固定于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和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之间,所述第一集气支架30设有第一导气道31,使得经由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和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进入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新风均沿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的径向进入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气道31从所述第一导流口114朝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逐渐收缩,以对进入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新风起导向聚集作用。
同样地,所述新风系统100还包括第二集气支架40,所述第二集气支架40固定于所述第二导流口115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之间;进一步参考图3,所述第二集气支架40设有第二导气道41,所述第二导气道41连通所述第二导流口115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所述第二导气道41从所述第二导流口115朝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逐渐收缩。具体地,所述蜗壳主体21侧部的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和所述安装槽116一侧侧板上的所述第二导流口115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集气支架40固定于所述第二导流口115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之间,所述第二集气支架40设有第二导气道41,使得经由所述第二导流口115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进入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新风均沿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的径向进入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气道41从所述第二导流口115朝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逐渐收缩,以对进入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新风起导向聚集作用。
请参考图2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气支架30的面向所述第一导流口114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结构32,所述第一限位结构32环绕所述第一导气道31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结构32插入所述第一导流口114并卡设于所述第一导流口114的边缘。具体地,所述第一集气支架30朝向所述第一导流口的侧面凸设有第一限位结构32,所述第一限位结构32插设于第一导流口114,以使第一集气支架30固定于所述第一导流口114与所述第一气流入口211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32环绕第一导气道31设置,进而使得经由所述第一导流口114进入所述第一集气支架30的气流不溢散。
同样地,所述第二集气支架40的面向所述第二导流口115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环绕所述第二导气道41设置,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插入所述第二导流口115并卡设于所述第二导流口115的边缘。具体地,所述第二集气支架40朝向所述第二导流口115的侧面凸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插设于第二导流口115,以使所述第二集气支架40固定于所述第二导流口115与所述第二气流入口212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环绕第二导气道41设置,进而使得经由所述第二导流口115进入所述第二集气支架40的气流不溢散。
请参考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10包括安装壳主体11和壳盖12,所述安装壳主体11朝向所述安装槽116前方开设有安装口112,所述壳盖12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安装口112。具体的,所述壳盖12盖设于所述安装口112,并将所述安装口112封堵,避免所述风腔中的空气外泄。所述壳盖12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安装口112,便于对固定于所述安装壳10内的过滤器50进行清理或维护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10分设为多个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主体和第一壳盖,所述第一壳主体的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便于对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过滤器进行清理或维护更换,以及对所述第一壳体内进行清洁,所述第一壳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口,并将所述第一安装口封堵,避免所述第一壳体中的气流外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主体和第二壳盖,所述第二壳主体的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口,便于对所述第二壳体内进行清洁,所述第二壳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口,并将所述第二安装口封堵,避免所述第二壳体中的气流外泄;同样的,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第三壳主体和第三壳盖,所述第三壳主体的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口,便于对所述第三壳体内进行清洁,所述第三壳盖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口,并将所述第三安装口封堵,避免所述第三壳体中的气流外泄。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10的安装壳主体1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壳盖12也为一体式结构,既能达到便于对所述安装壳10内的过滤器50进行清理或维护更换的技术效果,也使得所述安装壳主体11和所述壳盖12的生产加工较为方便,所述安装壳10的零件数量较少,整体结构较为简洁。
进一步参考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主体11的所述安装槽116下方相对设置的两内壁分别设有一过滤器滑槽111,两所述内壁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口112的两侧,两所述过滤器滑槽111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过滤器滑槽111沿所述安装口112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过滤器滑槽111的朝向所述安装口112一端开设有导入口,所述过滤器50设有相对的两侧边,每一所述侧边插设于一所述过滤器滑槽111中。具体的,所述过滤器滑槽111相对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主体11的内侧壁,所述过滤器12相对设置的两侧边分别从所述安装口112两侧的过滤器滑槽111的导入口插设于所述过滤器滑槽111中,在需将所述过滤器12从所述新风系统100中拆卸出来进行更换,维修或清洁时,仅需拆除所述壳盖12,露出所述安装口112,即可单独将所述过滤器12从所述安装壳主体11中拆卸出来,也可以将更换或清洁维修过的过滤器12从所述安装口112中插设于所述滤器滑槽1132中,使得所述过滤器12的安装和拆卸较为便捷。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滑槽111和所述进风口113间隔设置,使得所述过滤器50和所述进风口113间隔设置,进而使得进入新风腔体的室外空气经由所述过滤器12充分过滤。
请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100还包括出气嘴60,所述出气嘴60一端罩设于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所述气流出口213,并通过所述气流出口和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连通,所述出气嘴60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具体地,经由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气流出口213输出的气流从所述出气嘴60中导出室内,所述出气嘴60用于对所述气流出口213输出的新风聚集和导向。避免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输出的新风溢散,准确地导向所需换气的外部;同时,所述出气嘴60可扩展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出风位置,使得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安装更为灵活,无需受双进风离心风机20的所述气流出口213的位置限制。
请参考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100还包括进气管70,所述进气管70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1113连通,所述进气管70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气源连通。具体的,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中设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主体11的底部凸设有进气嘴13,所述进气嘴13和所述进风口1113连通;所述进气管70套设于所述进气嘴13,使得所述进气管70和所述进风口1113连通;且所述进气管70的另一端和外部气源导通,使得所述新风系统100可以完全安装在室内;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70使用软管,所述软管具有一定的收缩性,可以适用于多种孔径的安装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70可与空调的排水管共用同一穿墙孔,无需开设多个安装孔,使得新风系统100的安装更为灵活。当然,使用软管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气管70可以使用多种材料,仅需延伸所述进风口1113,使得新风系统100和外部气源导通,便于安装所述新风系统100即可。
请参考图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新风空调1000,所述新风空调1000使用了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100,所述新风空调1000还包括有换热器(图中未示出)。图示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固定于空调底座200上,所述新风系统100的出风口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上风向位置,用以对所述新风系统100输出的新风换热。所述新风系统100经由所述气流出口213吹出的新风经由所述换热器进行温度调节,避免了室外新风直接进入室内,影响新风空调1000原有的工作环境温度。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新风空调1000,既保证了室内源源不断的输入新风,经由新风系统100的过滤器50过滤,保证室内环境不会因为新风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送入室内的新风经过换热,再送入室内,避免了室外新风增加房间内温度的损耗,也使得新风和室内的环境温度保持一致,提高人体的舒适体验。
由于本申请提出的新风空调1000采用了上述新风系统100中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风口、过滤器、双进风离心风机以及出风口;
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设有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所述第一气流入口和第二气流入口均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设有气流出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设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设有第一导流口、第二导流口以及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导流口和所述第二导流口通过所述安装壳的内腔分别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安装壳的内腔,并与所述进风口间隔设置,所述过滤器将所述安装壳内腔分隔为包含所述进风口的进风腔体,以及包含所述第一导流口和所述第二导流口的新风腔体;
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安装壳,所述第一气流入口与所述第一导流口连通,所述第二气流入口与所述第二导流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的顶部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侧相对的侧板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一导流口和所述第二导流口,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设于安装槽之间,所述第一气流入口朝向所述第一导流口设置,所述第二气流入口朝向所述第二导流口设置;
所述安装槽下方的内腔底部开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过滤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槽下方的内腔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一集气支架和第二集气支架,所述第一集气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导流口和所述第一气流入口之间,所述第一集气支架设有第一导气道,所述第一导气道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口和所述第一气流入口,所述第一导气道从所述第一导流口朝所述第一气流入口逐渐收缩;
所述第二集气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导流口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之间,所述第二集气支架设有第二导气道,所述第二导气道连通所述第二导流口和所述第二气流入口,所述第二导气道从所述第二导流口朝所述第二气流入口逐渐收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气支架的面向所述第一导流口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环绕所述第一导气道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插入所述第一导流口并卡设于所述第一导流口的边缘;
所述第二集气支架的面向所述第二导流口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环绕所述第二导气道设置,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插入所述第二导流口并卡设于所述第二导流口的边缘。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包括:
安装壳主体,所述安装壳主体朝向前方开设有安装口;
壳盖,所述壳盖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安装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主体的所述相对设置的两内壁分别设有一过滤器滑槽,两所述内壁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口的两侧,两所述过滤器滑槽的槽口相对设置;
所述过滤器滑槽沿所述安装口的深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过滤器滑槽的朝向所述安装口一端开设有导入口,所述过滤器设有相对的两侧边,每一所述侧边插设于一所述过滤器滑槽中。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出气嘴,所述出气嘴一端罩设于所述气流出口,并通过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双进风离心风机连通,所述出气嘴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外部气源连通。
10.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和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的出风口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上风向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61300.XU CN212691944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61300.XU CN212691944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91944U true CN212691944U (zh) | 2021-03-12 |
Family
ID=74896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61300.XU Active CN212691944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91944U (zh) |
-
2020
- 2020-07-10 CN CN202021361300.XU patent/CN21269194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91106B (zh) |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 | |
CN206478737U (zh) |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 |
CN209819684U (zh) | 空调柜机 | |
CN212691944U (zh) | 新风系统和新风空调 | |
CN210663277U (zh) |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 |
CN11100631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74460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6478809U (zh) |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 |
CN215929823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09639137U (zh) | 风管机 | |
CN211233301U (zh) | 出风机构及空调器 | |
CN113899016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292083U (zh) | 多空间使用的风管机 | |
CN217929110U (zh) | 新风模组及空调器 | |
CN216203819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0986164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157400U (zh) | 一种天花机 | |
CN220017625U (zh) | 一种空气净化器 | |
CN215216361U (zh) | 一种吸油烟机 | |
CN21371327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801469U (zh) | 一种双风扇空调扇 | |
CN217390594U (zh) | 一种可加力吸尘机 | |
CN219300888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20355566U (zh)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21035911U (zh) | 一种双通道大风量取暖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