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8898U - 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油污吸附装置以及油污围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油污吸附装置以及油污围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8898U
CN212688898U CN202020565015.3U CN202020565015U CN212688898U CN 212688898 U CN212688898 U CN 212688898U CN 202020565015 U CN202020565015 U CN 202020565015U CN 212688898 U CN212688898 U CN 212688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tain
oil
greasy dirt
stain adsorption
uni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650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uany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uany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uany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uany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650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8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8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8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以及包含该油污吸附单元体的油污吸附装置和油污围挡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油污吸附单元体,采用植物纤维制成,系无毒、无刺激味、吸油性能极佳、隔热性能好的水基吸附环保型产品,易于除去物件表面上的油污,清洗后表面光亮如新,使用方便、省时省力。该油污吸附单元体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使用安全,无味、无毒、吸油性能极佳、隔热性能好、不腐蚀被清洗物,不损伤皮肤,对各种表面均安全无伤害;2.可折叠,易于运输和储存,灵活性很大;3.使用简单,操作简便无须专业人员和工具;4.耐油、耐磨、耐海水腐蚀,抗紫外线老化;5.表面平滑光洁,易于清洗。

Description

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油污吸附装置以及油污围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器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以及包含上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油污吸附装置和油污围挡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地球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一个“大水球”。浩瀚的海洋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宝藏,但另一方面也是众多污染物质的汇集之地,形成了海洋污染。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日益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非常严重。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墨西哥湾等。
海上原油或重油泄漏事故频繁发生,造成海洋污染,危害海洋生物,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油类溢漏到海中,会在水面迅速扩散,并会隔离海水与空气中的氧气交换。在风浪的作用下,部分油类还能与水形成油水。1升这样的油水完全氧化,需要耗掉40万升水中的氧,许多海洋生物就是因为水中的氧气被“掠夺”而“窒息”死去。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行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刻不容缓。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油污吸附项目是适应市场需求放量的需要。
结合国内外对海洋油污泄露事件的治理措施,国内传统的污油回收方法有生物处理、填埋、焚烧、化学洗涤等。生物处理法成本高,收效慢,对环烷烃、芳香烃的处理效果差,对于高含油污油难以适应;填埋法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焚烧法能耗高,可能存在粉尘、二氧化硫的二次污染;化学洗涤法需要添加化学助剂。
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提供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该油污吸附单元体不仅能够有效的吸附油污,而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这无疑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该油污吸附单元体不仅能够有效的吸附油污,而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油污吸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油污围挡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材质为植物纤维。
作为上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物纤维为山棕丝、椰棕丝、麻棕丝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上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中部位置设有穿绳孔,所述穿绳孔中穿设有棕绳,所述棕绳的两端伸出至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外部。
作为上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上设有若干透气孔。
作为上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进一步改进,每平方米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上的透气孔的数量大于52000个。
作为上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材质包括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包覆在植物纤维表面,植物纤维交点处通过粘合剂粘结。
本实用新型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系无毒、无刺激味、吸油性能极佳、隔热性能好的水基吸附环保型产品,易于除去物件表面上的油污,清洗后表面光亮如新,使用方便、省时省力。该油污吸附单元体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使用安全,无味、无毒、吸油性能极佳、隔热性能好、不腐蚀被清洗物,不损伤皮肤,对各种表面均安全无伤害;2.可折叠,易于运输和储存,灵活性很大;3.使用简单,操作简便无须专业人员和工具;4.耐油、耐磨、耐海水腐蚀,抗紫外线老化;5.表面平滑光洁,易于清洗。此外,植物纤维来源于农作物秸秆和快速再生植物,是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是对废弃物或是用处不大的资源开发利用,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使用成本较融雪剂低。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油污吸附装置,所述油污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呈圆柱状,多个油污吸附单元体之间通过棕绳串联连接,所述油污吸附装置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浮漂,所述浮漂在水体中为油污吸附装置或油污吸附单元体提供向上的拉力,避免油污吸附装置或油污吸附单元体下沉。油污吸附装置由多个油污吸附单元体串联连接,聚点成线,迅速在油污泄露带形成围挡圈,阻止油污的扩散。
具体可选的,穿绳孔位于油污吸附装置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的中心位置,油污吸附装置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的直径为300mm,穿绳孔的直径为30mm,油污吸附单元体的长为100mm,油污吸附单元体相邻的浮漂之间的间距为1米。
由于上述的油污吸附装置设有上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因而上述的油污吸附装置具有上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油污围挡装置,所述油污围挡装置包括多个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呈立方体状,多个油污吸附单元体之间通过棕绳串联连接,所述油污吸附装置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浮漂,所述油污吸附装置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沉脚。其中,所述浮漂在水体中为油污围挡装置或油污吸附单元体提供向上的拉力,避免油污围挡装置或油污吸附单元体下沉,沉脚用于为油污围挡装置或油污吸附单元体提供向下的拉力,油污围挡装置由多个油污吸附单元体串联连接,聚点成线,在油污污染隔离带的下游设置围界,在油污水顺海洋流水而下的时候通过油污围挡装置吸附其中的油污,而水流变成洁净水后通过油污围挡装置。
具体可选的,油污围挡装置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由两块棕片对贴绑定中间穿绳做延伸连接。单片棕片的高为500mm,长为500mm,宽为30mm,单个油污吸附单元体的高为500mm,长为500mm,宽为60mm,相邻的浮漂之间的间距为1米,相邻的沉脚之间的间距为2米,油污围挡装置沿高度方向设有两个穿绳孔。
由于上述的油污围挡装置设有上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因而上述的油污围挡装置具有上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污吸附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油污吸附装置的油污吸附单元体沿油污吸附装置长度方向的立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油污吸附装置的油污吸附单元体沿垂直于油污吸附装置长度方向的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污围挡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油污围挡装置的油污吸附单元体沿油污围挡装置长度方向的立面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油污围挡装置的油污吸附单元体沿垂直于油污围挡装置长度方向的断面图。
附图中:
1-穿绳孔 2-棕绳
3-浮漂 4-沉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出现的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材质为植物纤维。其中,植物纤维是利用稻壳、稻草、麦秸、玉米秸秆、棉花秆、木屑、竹屑等农作物秸秆或其它植物的秆茎,先制成10-200目的植物纤维粉料,再用特殊工艺制成混合原料,然后模压或注塑成型的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天然成份可达60-90%以上;可制成一次性餐饮容器具、可控降解容器、工艺品、日用品、建筑板材、工业包装等物品。目前大量的垃圾是非降解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公害,并且危害人们健康。植物纤维环保材料天然成份可达80%以上,制成的物品用后弃于自然环境可自然降解,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系无毒、无刺激味、吸油性能极佳、隔热性能好的水基吸附环保型产品,易于除去物件表面上的油污,清洗后表面光亮如新,使用方便、省时省力。该油污吸附单元体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使用安全,无味、无毒、吸油性能极佳、隔热性能好、不腐蚀被清洗物,不损伤皮肤,对各种表面均安全无伤害;2.可折叠,易于运输和储存,灵活性很大;3.使用简单,操作简便无须专业人员和工具;4.耐油、耐磨、耐海水腐蚀,抗紫外线老化;5.表面平滑光洁,易于清洗。此外,植物纤维来源于农作物秸秆和快速再生植物,是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是对废弃物或是用处不大的资源开发利用,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使用成本较融雪剂低。
具体可选的,所述植物纤维为山棕丝、椰棕丝、麻棕丝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为三维空间网状阵列式结构,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每平方米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上的透气孔的数量大于52000个,即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为多孔立体网状结构。具体可选的,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材质包括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包覆在植物纤维表面,植物纤维交点处通过粘合剂粘结,产生粘结强度,植物纤维与粘合剂重量比例为60~80:40~20。所述粘合剂为天然乳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以山棕丝、椰棕丝、麻棕丝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为基材,数万条天然棕丝经过多重蒸煮处理增强其韧性和强固度,并采用国际最先进生产工艺,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使卷曲山棕纤维成三维空间网状阵列式结构、每平方米52000多个透气孔,然后经过天然乳胶喷胶粘合,即保证其透水性又确保油污不会遗漏。
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中部位置设有穿绳孔1,所述穿绳孔1中穿设有棕绳2,所述棕绳2的两端伸出至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外部。棕绳2的设置,使得油污吸附单元体便于固定。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采用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制成,所述动物纤维包括头发、鸡毛、马毛、猪毛、羊毛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多方实验研究和国内外理论知识了解,天然动植物纤维对油污污渍的吸附能力非常强。介于此,综合考虑技术操作可行性和成本可行性,采用全天然植物纤维为基底,动物纤维为辅助,通过技术手段操作,使其最大化的透水吸油,该实施例中,为了增加产品对油污的吸附强度,在主材基底制作过程中加入一些强油污吸附的动物纤维,包括头发、鸡毛、马毛、猪毛、羊毛等,确保产品的吸附效果和功效。
上述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当前海洋石油污染治理技术研究领域的难点以及海洋石油污染的现状与特点,运用动植物纤维固定化技术,以改良的高效吸油材料——山棕纤维或椰棕纤维或麻棕纤维作为固定化载体,优化高效石油降解菌及缓释营养盐在载体上的吸附条件,研制集吸油、动植物纤维降解与动植物纤维修复三位一体的,可用于大面积海上油膜快速处理与消除的油污净化材料。以克服或抵消海水的稀释与冲刷的影响,维持营养物和石油降解动植物纤维在油水界面,使动植物纤维降解保持在一个最佳的环境中,进而快速有效地消除油污染。此油污吸附产品能清除各类较粘稠油料,如海洋石油油污的吸附。也适用于江、河、湖等油污粘秽的表面清除,效果良好。其安全无毒、成本低、操作安全、经济效益好。本产品可广泛用于海洋、江、河、湖等场所。1突发性石油污染的应急处理,在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石油围阻和回收后,残余在海面上的薄层油膜的消除;2持续性污染造成的蔓延在海面上的油污的清除。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值得一提的是,1.山棕或椰棕或麻棕载体合成油污吸附材料具有高效的吸油性能,并表现出极好的浮动性,在水表面可以保持3个月。2.石油降解山棕等植物纤维、头发;鸡毛等动物纤维的固定化率可达92.1%以上,可在2周内消除油污10天降解率达95.6%。3.载体材料力争可回收使用,无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系无毒、无刺激味、吸油性能极佳、隔热性能好的水基吸附环保型产品,易于除去物件表面上的油污,清洗后表面光亮如新,使用方便、省时省力。该油污吸附单元体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使用安全,无味、无毒、吸油性能极佳、隔热性能好、不腐蚀被清洗物,不损伤皮肤,对各种表面均安全无伤害;2.可折叠,易于运输和储存,灵活性很大;3.使用简单,操作简便无须专业人员和工具;4.耐油、耐磨、耐海水腐蚀,抗紫外线老化;5.表面平滑光洁,易于清洗。此外,植物纤维来源于农作物秸秆和快速再生植物,是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是对废弃物或是用处不大的资源开发利用,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使用成本较融雪剂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油污吸附装置,所述油污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呈圆柱状,多个油污吸附单元体之间通过棕绳2串联连接,所述油污吸附装置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浮漂3,所述浮漂3在水体中为油污吸附装置或油污吸附单元体提供向上的拉力,避免油污吸附装置或油污吸附单元体下沉。油污吸附装置由多个油污吸附单元体串联连接,聚点成线,迅速在油污泄露带形成围挡圈,阻止油污的扩散。
具体可选的,穿绳孔1位于油污吸附装置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的中心位置,油污吸附装置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的直径为300mm,穿绳孔1的直径为30mm,油污吸附单元体的长为100mm,油污吸附单元体相邻的浮漂3之间的间距为1米。
由于上述的油污吸附装置设有上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因而上述的油污吸附装置具有上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油污围挡装置,所述油污围挡装置包括多个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呈立方体状,多个油污吸附单元体之间通过棕绳2串联连接,所述油污吸附装置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浮漂3,所述油污吸附装置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沉脚4。其中,所述浮漂3在水体中为油污围挡装置或油污吸附单元体提供向上的拉力,避免油污围挡装置或油污吸附单元体下沉,沉脚4用于为油污围挡装置或油污吸附单元体提供向下的拉力,油污围挡装置由多个油污吸附单元体串联连接,聚点成线,在油污污染隔离带的下游设置围界,在油污水顺海洋流水而下的时候通过油污围挡装置吸附其中的油污,而水流变成洁净水后通过油污围挡装置。
具体可选的,油污围挡装置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由两块棕片对贴绑定中间穿绳做延伸连接。单片棕片的高为500mm,长为500mm,宽为30mm,单个油污吸附单元体的高为500mm,长为500mm,宽为60mm,相邻的浮漂3之间的间距为1米,相邻的沉脚4之间的间距为2米,油污围挡装置沿高度方向设有两个穿绳孔1。
由于上述的油污围挡装置设有上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因而上述的油污围挡装置具有上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材质为植物纤维;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中部位置设有穿绳孔(1),所述穿绳孔(1)中穿设有棕绳(2),所述棕绳(2)的两端伸出至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外部;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上设有若干透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为山棕丝、椰棕丝、麻棕丝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其特征在于:每平方米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上的透气孔的数量大于52000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的材质包括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包覆在植物纤维表面,植物纤维交点处通过粘合剂粘结。
5.一种油污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污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呈圆柱状,多个油污吸附单元体之间通过棕绳(2)串联连接,所述油污吸附装置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浮漂(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污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浮漂(3)之间的间距为1米。
7.一种油污围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污围挡装置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油污吸附单元体,所述油污吸附单元体呈立方体状,多个油污吸附单元体之间通过棕绳(2)串联连接,所述油污吸附装置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浮漂(3),所述油污吸附装置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沉脚(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污围挡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浮漂(3)之间的间距为1米,相邻的沉脚(4)之间的间距为2米。
CN202020565015.3U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油污吸附装置以及油污围挡装置 Active CN212688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5015.3U CN212688898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油污吸附装置以及油污围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5015.3U CN212688898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油污吸附装置以及油污围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8898U true CN212688898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3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65015.3U Active CN212688898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油污吸附装置以及油污围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8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Ecological interception effect of mangroves on microplastics
CN206395932U (zh)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水体原位生物生态修复集成系统
CN203890135U (zh) 一种利用废弃生物质吸附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浮床
CN101610985A (zh) 利用各种植物、微生物的水质净化机能,综合改善富营养化污染水域的水质净化系统
CN104692536A (zh) 用于修复水体和底泥的水生植物固定装置
CN202156956U (zh) 雨水生态净化及储存系统
CN101898833B (zh) 一种柔性生态浮床
CN204643970U (zh) 一种太阳能治理污染水体的生态浮岛
CN106045213A (zh) 一种湖泊景观水体的水质保持与生态修复方法
CN107487846B (zh) 一种适用于变水位的生态型硬质护岸
CN104988890A (zh) 一种利用浒苔制备海上除油制品的设备
CN206328211U (zh) 一种生态浮岛装置
CN101863558B (zh) 一种生态网填料装置
CN203582577U (zh) 一种水面漂浮式陶粒填料生物反应器
CN104861932A (zh) 一种利用浒苔制备海上除油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CN212688898U (zh) 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油污吸附装置以及油污围挡装置
CN107129050A (zh) 一种用于强风浪条件下湖泊水体修复的生态浮床系统
CN207227127U (zh) 一种海绵硅石生态浮岛
CN101786712B (zh) 可抗风浪的受污染天然水体应急修复工艺
CN110404294A (zh) 多孔纳米复合吸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油污水处理装置
CN111395285A (zh) 一种油污吸附单元体、油污吸附装置以及油污围挡装置
CN209957481U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浮床
CN209226691U (zh) 生态修复水质的漂浮装置
CN209178088U (zh)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新型复合生态浮动湿地
CN206437940U (zh) 一种生态浮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