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8873U - 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8873U
CN212688873U CN202021413351.2U CN202021413351U CN212688873U CN 212688873 U CN212688873 U CN 212688873U CN 202021413351 U CN202021413351 U CN 202021413351U CN 212688873 U CN212688873 U CN 212688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inlet channel
anchor
power station
trash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33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214133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8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8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8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包括若干浮筒、前网、后网、顶网、第一锚链、第二锚链和若干锚块,若干浮筒串联连接且最外侧两个浮筒通过第一锚链连接横跨在进水渠水面,第一锚链两端固定连接在埋于进水渠两侧堤边混凝土中的锚块上,若干浮筒底部通过第二锚链连接在固定于进水渠底部的锚块上,前网网眼大于后网网眼,前网和后网分别连接在浮筒前后侧,前网和后网分别延伸至水底并连接在固定于进水渠底部的锚块上,顶网连接在浮筒顶部且高于水面,顶网的左右两侧边也固定连接在埋于进水渠两侧堤边混凝土中的锚块上。本申请可最大程度拦截进水渠从拦河过来的污物,有效提升了污物拦截功能,保证了电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
背景技术
进水渠拦污网位于电站进水渠起始端,进水渠拦污网是电站取水的第一道拦污屏障,拦污网拦污效率直接影响到电站安全及稳定运行。目前拦污网的设计功能为拦截较大尺寸漂浮杂物,而根据检修经验发现泵房取水第二道拦污屏障堵塞严重,主要杂物为塑料袋、烂鱼网、水草等,还有大量贝类等水生物滋生,因而严重影响了泵房取水安全。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拦污网并没有到水底部,只能简单拦截较粗的漂浮杂物,而对于体积较小的水生生物等并不具备良好的拦截功能,因此导致其污物拦截功能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拦污网并没有到水底部,只能简单拦截较粗的漂浮杂物,而对于体积较小的水生生物等并不具备良好的拦截功能,因此导致其污物拦截功能有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包括若干浮筒、前网、后网、顶网、第一锚链、第二锚链和若干锚块,所述若干浮筒通过尼龙绳串联连接且最外侧两个浮筒通过第一锚链连接横跨在进水渠水面,所述第一锚链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埋于进水渠两侧堤边混凝土中的锚块上,所述若干浮筒的底部通过第二锚链连接在固定于进水渠底部的锚块上,所述前网网眼大于后网网眼,所述前网连接在浮筒的前侧,所述前网延伸至水底并连接在固定于进水渠底部的锚块上,所述后网连接在浮筒的后侧,所述后网延伸至水底并连接在固定于进水渠底部的锚块上,所述顶网连接在浮筒的顶部且高于水面,所述顶网的左右两侧边也固定连接在埋于进水渠两侧堤边混凝土中的锚块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站进水渠拦污网,通过在进水渠水面横跨固定连接若干浮筒,并在浮筒前后侧及顶部分别对应设置前网、后网与顶网,前网网眼大于后网网眼,且前后网均延伸至水底,由此可最大程度的拦截进水渠从拦河过来的污物,特别是如贝类等体积较小的水生生物,进而有效提升了污物拦截功能,从而保证了电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进一步,所述前网由若干片前挂网通过尼龙绳连接成整块组成,每片前挂网包括由14mm粗的缆绳形成的粗网,以及在粗网上编织的直径为6mm、网眼为80×80mm的细网,每片前挂网的四个角配套设有第一套环。
进一步,所述后网由若干片后挂网通过尼龙绳连接成整块组成,每片后挂网包括由14mm粗的缆绳形成的粗网,以及在粗网上编织的直径为4mm、网眼为50×50mm的细网,每片后挂网的四个角配套设有第二套环。
进一步,所述顶网为一整块网,所述顶网包括由14mm粗的缆绳形成的粗网,以及在粗网上编织的直径为6mm、网眼为80×80mm的细网,所述顶网的四个角配套设有第三套环。
进一步,所述浮筒的左右两端、前后两侧及顶表面均设有挂环,所述挂环上固定系接有尼龙绳,所述前网、后网和顶网分别与对应挂环上系接的尼龙绳系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站进水渠拦污网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站进水渠拦污网沿水流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站进水渠拦污网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网中单片前挂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网中单片后挂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锚链与浮筒及锚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锚链与浮筒及锚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后网与浮筒的连接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网与浮筒的连接立面示意图。
图中,1、浮筒;11、挂环;2、前网;21、第一套环;3、后网;31、第二套环;4、顶网;41、第三套环;5、第一锚链;6、第二锚链;7、锚块;8、尼龙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包括若干浮筒1、前网2、后网3、顶网4、第一锚链5、第二锚链6和若干锚块7,所述若干浮筒1通过尼龙绳串联连接且最外侧(即最左侧和最右侧)两个浮筒1通过第一锚链5连接横跨在进水渠水面,具体可采用直径为52mm、破断拉力大于430KN的现有尼龙绳来实现相邻浮筒1之间的连接,所述浮筒1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锚链5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埋于进水渠两侧堤边混凝土中的锚块7上,所述若干浮筒1的底部通过第二锚链6连接在固定于进水渠底部的锚块7上,所述前网2网眼大于后网3网眼,由此体积较大的污物通过前网2进行拦截,而体积较小的污物通过后网3进行拦截,所述前网2连接在浮筒1的前侧(即更靠近进水渠上游),所述前网2延伸至水底并连接在固定于进水渠底部的锚块7上,所述后网3连接在浮筒1的后侧(即更靠近进水渠下游),所述后网3延伸至水底并连接在固定于进水渠底部的锚块7上,所述顶网4连接在浮筒1的顶部且高于水面,所述顶网4的左右两侧边也固定连接在埋于进水渠两侧堤边混凝土中的锚块7上,由此通过顶网4可对漂浮于水面上的污物进行拦截,由此实现了对水上和水中污物的全面拦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站进水渠拦污网,通过在进水渠水面横跨固定连接若干浮筒,并在浮筒前后侧及顶部分别对应设置前网、后网与顶网,前网网眼大于后网网眼,且前后网均延伸至水底,由此可最大程度的拦截进水渠从拦河过来的污物,特别是如贝类等体积较小的水生生物,进而有效提升了污物拦截功能,从而保证了电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4所示,所述前网2由若干片前挂网通过尼龙绳连接成整块组成,每片前挂网包括由14mm粗的缆绳形成的粗网,以及在粗网上编织的直径为6mm、网眼为80×80mm的细网,具体可采用现有的丙纶长丝材料来编织细网,每片前挂网的四个角配套设有第一套环21,由此通过在第一套环21内穿设尼龙绳即可将若干片前挂网连接成整块前网,例如可由六片前挂网组成一整块的前网2。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5所示,所述后网3由若干片后挂网通过尼龙绳连接成整块组成,每片后挂网包括由14mm粗的缆绳形成的粗网,以及在粗网上编织的直径为4mm、网眼为50×50mm的细网,具体可采用现有的丙纶长丝材料来编织细网,每片后挂网的四个角配套设有第二套环31,由此通过在第二套环31内穿设尼龙绳即可将若干片前挂网连接成整块前网,例如可由六片前挂网组成一整块的后网3。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6所示,所述顶网4为一整块网,所述顶网4包括由14mm粗的缆绳形成的粗网,以及在粗网上编织的直径为6mm、网眼为80×80mm的细网,具体可采用现有的丙纶长丝材料来编织细网,所述顶网4的四个角配套设有第三套环41。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浮筒1的左右两端、前后两侧及顶表面均设有挂环11,所述挂环11上固定系接有尼龙绳8,即在所述浮筒1左右两端及顶表面的挂环11上系紧有尼龙绳8,且在所述浮筒1的前后两侧挂环11上也系紧有尼龙绳8,所述前网2、后网3和顶网4分别与对应挂环11上系接的尼龙绳8系紧,即所述前网2与浮筒1前侧挂环11上系接的尼龙绳8系紧,所述后网3与浮筒1后侧挂环11上系接的尼龙绳8系紧,所述顶网4与浮筒1左右两端及顶表面挂环11上系接的尼龙绳8系紧,由此实现所述前网2、后网3和顶网4分别与浮筒1系紧连接。当然,前述相邻浮筒1之间的连接,也可通过在浮筒1左右两端挂环上系接尼龙绳来实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浮筒、前网、后网、顶网、第一锚链、第二锚链和若干锚块,所述若干浮筒通过尼龙绳串联连接且最外侧两个浮筒通过第一锚链连接横跨在进水渠水面,所述第一锚链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埋于进水渠两侧堤边混凝土中的锚块上,所述若干浮筒的底部通过第二锚链连接在固定于进水渠底部的锚块上,所述前网网眼大于后网网眼,所述前网连接在浮筒的前侧,所述前网延伸至水底并连接在固定于进水渠底部的锚块上,所述后网连接在浮筒的后侧,所述后网延伸至水底并连接在固定于进水渠底部的锚块上,所述顶网连接在浮筒的顶部且高于水面,所述顶网的左右两侧边也固定连接在埋于进水渠两侧堤边混凝土中的锚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进水渠拦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网由若干片前挂网通过尼龙绳连接成整块组成,每片前挂网包括由14mm粗的缆绳形成的粗网,以及在粗网上编织的直径为6mm、网眼为80×80mm的细网,每片前挂网的四个角配套设有第一套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进水渠拦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网由若干片后挂网通过尼龙绳连接成整块组成,每片后挂网包括由14mm粗的缆绳形成的粗网,以及在粗网上编织的直径为4mm、网眼为50×50mm的细网,每片后挂网的四个角配套设有第二套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进水渠拦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网为一整块网,所述顶网包括由14mm粗的缆绳形成的粗网,以及在粗网上编织的直径为6mm、网眼为80×80mm的细网,所述顶网的四个角配套设有第三套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进水渠拦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的左右两端、前后两侧及顶表面均设有挂环,所述挂环上固定系接有尼龙绳,所述前网、后网和顶网分别与对应挂环上系接的尼龙绳系紧。
CN202021413351.2U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 Active CN212688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3351.2U CN212688873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3351.2U CN212688873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8873U true CN212688873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9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3351.2U Active CN212688873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8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60813U (zh) 一种引水渠拦污网
CN1183025A (zh) 浮筒和支承环可锚定和漂动的养鱼围栏
WO2010007607A1 (en) A wave energy converter
CN109339011B (zh) 一种用于海岸缓坡的漂浮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CN212688873U (zh) 一种电站进水渠拦污网
MXPA03009186A (es) Estructuras porosas ajustables y metodo para recuperacion de borde de playa y masa terrestre.
KR20230014084A (ko) 저수지 또는 연안지역의 해수면에서 부유물 청소장치
CN109924171B (zh) 一种诱捕野杂鱼的生态净化浮床系统
JP3215310B2 (ja) 貝殻充填人工魚礁
KR102354095B1 (ko) 발전소 취수구의 해양생물 유입차단 그물망
CN208618373U (zh) 自清洁拦污导污系统
CN108464282B (zh) 一种用于保护渔业资源的水母拖网
CN204047608U (zh) 一种水产养殖网箱
CN211690251U (zh) 一种非行船河道水体治理复合拦截装置
CN102763611B (zh) 防污型大黄鱼养殖用拉伸网网箱
CN210127451U (zh) 一种核电厂取水口高强度拦截网系统
JP3740146B2 (ja) 汚濁拡散防止膜
CN212103965U (zh) 海水淡化厂或沿海电站海水取水口拦污及海生物装置
CN206791394U (zh) 一种升降式网箱升降控制浮筒
CN208402959U (zh) 一种高效的水产品捕捞设备
CN207135968U (zh) 养殖用网箱装置
CN210406767U (zh) 一种提高渔获物物种多样性的渔获装置
CN111296373A (zh) 一种用于浮游生物的采集器
CN214508884U (zh) 糠虾捕捞网
CN112982342B (zh) 高效节能型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