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7852U - 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 Google Patents

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7852U
CN212687852U CN202021221886.XU CN202021221886U CN212687852U CN 212687852 U CN212687852 U CN 212687852U CN 202021221886 U CN202021221886 U CN 202021221886U CN 212687852 U CN212687852 U CN 212687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pipe
purifying tank
fil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218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魁
唐宝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uzh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Nanjing Gianda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Co ltd
Jiangsu Kaij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uzh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Nanjing Gianda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Co ltd
Jiangsu Kaij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uzh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Nanjing Gianda Road & Bridge Construction Co ltd, Jiangsu Kaij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uzh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218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7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7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7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应用在水环境治理领域,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含污水管、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所述污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净化池与污水管之间设有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所述污水管通过过滤装置与第一净化池相连通,所述第一净化池内设有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浮板,所述第二净化池内设有附着有厌氧微生物的填料,所述第一净化池与第二净化池之间通过连通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净化池的侧壁上还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可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提升了水环境的治理效果。

Description

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背景技术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水环境一般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也有的指相对稳定的、以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所处空间的环境。
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现有的水环境治理方式大多数都只是对水源进行简单清理,然后采用药品处理,虽然解决了水中重金属离子污染物,但是难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治理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其优点是:可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提升了水环境的治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包含污水管、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所述污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净化池与污水管之间设有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所述污水管通过过滤装置与第一净化池相连通,所述第一净化池内设有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浮板,所述第二净化池内设有附着有厌氧微生物的填料,所述第一净化池与第二净化池之间通过连通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净化池的侧壁上还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阀门打开时,污水会沿着污水管流入到过滤装置内,过滤装置会对污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将污水中混杂的杂物除去;经过滤装置过滤后污水会流入到第一净化池内,继而沿着连通管流入到第二净化池内,第二净化池内的污水会在第二阀门打开时沿着排水管排出第二净化池;第一净化池内的水生植物会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第二污水池内的厌氧微生物同样会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从而达到了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的效果,提升了水环境的治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包含位于第一净化池一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设有用于封闭过滤箱的过滤网,所述污水管与过滤箱相连通,所述过滤箱的侧壁上还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过滤箱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净化池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污水管处流出的污水会首先流入到过滤箱内,继而沿着出水管流入到第一净化池内,过滤箱内的过滤网会对流入到过滤箱内的污水进行过滤,使得污水内混杂的杂物难以随污水一同流入到第一净化池内,从而到了对污水进行过滤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箱内沿周缘固设有环形的支撑板,所述过滤网架设在所述支撑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通过架设在支撑板上的方式被固定在过滤箱内,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定期通过将过滤网从过滤箱内拉出的方式,将过滤网从过滤箱内取出,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对过滤网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箱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两个槽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部分延伸出过滤箱,所述过滤网朝向转动轴的一端连接在转动轴的外缘上,所述过滤箱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启动时会驱动转动轴转动,过滤网会在转动轴的带动下从过滤箱内转出,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对过滤箱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朝向转动轴的端面上设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转动轴上对应开设有若干与连接杆相匹配的连接孔,若干所述连接杆分别对应穿设在若干连接孔内且部分延伸出转动轴,若干连接杆远离转动轴的端部穿设并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抵紧在连接杆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的限制下,连接杆难以从连接孔内脱离,以便于过滤网可以在转动轴的带动下稳定转动;同时过滤网被转出过滤箱之后,工作人员还可通过螺栓拆卸的方式将连接螺栓从连接杆上卸下,继而通过将连接杆将连接孔内拔出的方式对过滤网进行拆卸,以便与工作人员可以对过滤网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箱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第三阀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中混杂的泥沙等杂物会沉淀堆积在过滤箱的底部,第三阀门被打开时,过滤箱内的沉淀物和污水会一同沿着排污管流出;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定期通过将第三阀门打开的方式对过滤箱内的沉淀物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净化池的一侧还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设有部分延伸至浮板下方的出风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风机启动时会通过出风管向第一净化池内的污水中吹入空气,提高了第一净化池内污水的含氧量,从而提升了水生植物的存活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净化池内设有若干相互连通的布气管,若干所述布气管位于浮板的下方且与出风管相互连通,若干所述布气管上还均匀开设有若干布气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沿着出风管吹出的空气会首先进入到若干布气管内,继而从布气管上的若干布气孔处吹出;布气管和布气孔的设置使得出风管吹出的空气可以均匀分布在第一净化池内,提升了出风管加氧的均匀度,从而提升了出风管的加氧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第一净化池内的水生植物和第二净化池内的厌氧微生物可以对污水内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提升了水环境的治理效果;
2.电机启动时会通过转动轴将过滤网从过滤箱内转出,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对过滤网进行清理;
3.风机启动时会通过出风管和布气管向第一净化池内吹气加氧,提升了第一净化池内的氧含量,从而提升了第一净化池内水生植物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污水管;2、第一净化池;3、第二净化池;4、第一阀门;5、过滤装置;6、浮板;7、填料;8、连通管;9、排水管;10、第二阀门;11、支撑架;12、过滤箱;13、过滤网;14、出水管;15、支撑板;16、开槽;17、转动轴;18、电机;19、连接杆;20、连接孔;21、连接螺栓;22、螺母;23、排污管;24、第三阀门;25、风机;26、出风管;27、布气管;28、布气孔;29、从动齿轮;30、主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如图1所示,包含污水管1、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3,污水管1上装设有第一阀门4,污水管1与第一净化池2之间设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装置5,污水管1与第一净化池2之间通过过滤装置5相连通,第一净化池2内放置有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浮板6,浮板6可由塑料泡沫制成。因此,第一阀门4打开后,污水管1内的污水会通过过滤装置5并流入到第一净化池2内,过滤装置5会对污水中混杂的杂物进行初步的过滤,第一净化池2内的水生植物会对第一净化池2内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如图1所示,第一净化池2内还装设有若干布气管27,若干布气管27相互连通且均匀分布在浮板6的下方,若干布气管27上分别沿水平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布气孔28,若干布气管27沿水平方向设置,使得布气管27不易被污水中混杂的杂物堵塞;第一净化池2的一侧装设有风机25,风机25的出风口与若干布气管27之间通过出风管26相连通。因此,风机25启动时会通过出风管26向若干布气管27内吹送气流,继而进入到布气管27内的气流会从若干布气孔28处均匀吹出,对第一净化池2内的污水进行均匀加氧,提升了浮板6上水生植物的存活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第一净化池2对污水的降解效果。
如图1所示,第一净化池2通过连通管8与第二净化池3相连通,第二净化池3内装设有附着有厌氧微生物的填料7,第二净化池3远离第一净化池2的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9,排水管9上装设有第二阀门10。因此,第一净化池2内的污水会通过连通管8流入到第二净化池3内,第二净化池3内的厌氧微生物同样会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继而在第二阀门10打开时,被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3降解后的污水会沿着排水管9排出第二净化池3;从而达到了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的效果,提升了水环境的治理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装置5包含支撑架11,支撑架11上架设有顶部开口设置的过滤箱12,污水管1与过滤箱12相连通,过滤箱12的侧壁上还连通有部分延伸至第一净化池2内的出水管14,过滤箱12的内壁上还沿周缘固设有环形的支撑板15,支撑板15位于出水管14与污水管1之间,支撑板15上还架设有周缘与过滤箱12箱壁相接触的过滤网13。因此,从污水管1流出的污水会首先落入到过滤箱12内的过滤网13上,过滤网13会对污水进行过滤,使得污水可以落入到过滤箱12内继而沿着出水管14流入到第一净化池2内,而污水中混杂的杂物会被阻挡在过滤网13上难以进入到第一净化池2内,从而达到了对污水进行过滤的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箱1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开槽16,开槽16的两侧壁分别与过滤箱1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壁齐平,开槽16的两侧壁之间还转动连接有两端分别部分延伸出过滤箱12的转动轴17,转动轴17与过滤网13位于同一高度且与过滤网13相互接触,过滤网13朝向转动轴17的端面上沿水平方向固设有若干连接杆19,转动轴17上对应开设有若干与连接杆19相匹配的连接孔20,若干连接杆19分别对应插接在连接孔20内且部分延伸处转动轴17,若干连接杆19延伸出转动轴17的一端分别穿设并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21,连接螺栓21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22,螺母22与连接杆19相互抵紧。因此,连接螺栓21和连接螺母22的设置使得连接杆19难以从连接孔20内脱离,从而达到了将过滤网13与转动轴17相互连接的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轴17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29,从动齿轮29位于过滤箱12外,过滤箱12沿长度方向的侧壁上螺栓连接有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30,主动齿轮30与从动齿轮29相互啮合。因此,工作人员可定期第一阀门4关闭,继而将电机18启动驱动转动轴17旋转180度,在连接杆19的带动下,过滤网13会围绕转动轴17转动180度从过滤箱12内转出,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对过滤网13进行清理,减少了过滤网13上因堆积较多杂物而堵塞的可能;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螺栓拆卸的方式将连接螺栓21卸下,继而将过滤网13从转动轴17上卸下,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对过滤网13进行更换。
如图2所示,过滤箱12的底部沿竖直方向连通有排污管23,排污管23位于出水管14的下方,排污管23上装设有第三阀门24。因此,污水中部分细小的泥沙在穿过过滤网13之后,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会堆积在过滤箱12的底部;排污管23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可定期通过将第三阀门24打开的方式,对堆积在过滤箱12底部的泥沙进行清理,减少了过滤箱12内堆积的泥沙随出水管14流入到第一净化池2内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过滤箱12对污水的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可将第一阀门4打开,使得污水管1内的污水会首先流入到过滤箱12内,过滤箱12内的过滤网13会对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污水会沿着出水管14流入到第一净化池2,继而沿着连通管8流入到第二净化池3内,待污水将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3充满后,将第一阀门4关闭;此时第一净化池2内的水生植物和第二净化池3内的厌氧微生物会分别对污水内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待污水降解一段时间之后,工作人员可打开第二阀门10,将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3内的污水从出水管14处排出,从而达到了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的效果,提升了水环境的治理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其特征在于:包含污水管(1)、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3),所述污水管(1)上设有第一阀门(4),所述第一净化池(2)与污水管(1)之间设有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5),所述污水管(1)通过过滤装置(5)与第一净化池(2)相连通,所述第一净化池(2)内设有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浮板(6),所述第二净化池(3)内设有附着有厌氧微生物的填料(7),所述第一净化池(2)与第二净化池(3)之间通过连通管(8)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净化池(3)的侧壁上还连通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上设有第二阀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5)包含位于第一净化池(2)一侧的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上设有过滤箱(12),所述过滤箱(12)内设有用于封闭过滤箱(12)的过滤网(13),所述污水管(1)与过滤箱(12)相连通,所述过滤箱(12)的侧壁上还设有出水管(14),所述出水管(14)远离过滤箱(1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净化池(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2)内沿周缘固设有环形的支撑板(15),所述过滤网(13)架设在所述支撑板(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开槽(16),所述开槽(16)的两个槽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7),所述转动轴(17)的两端分别部分延伸出过滤箱(12),所述过滤网(13)朝向转动轴(17)的一端连接在转动轴(17)的外缘上,所述过滤箱(12)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转动轴(17)转动的电机(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3)朝向转动轴(17)的端面上设有若干连接杆(19),所述转动轴(17)上对应开设有若干与连接杆(19)相匹配的连接孔(20),若干所述连接杆(19)分别对应穿设在若干连接孔(20)内且部分延伸出转动轴(17),若干连接杆(19)远离转动轴(17)的端部穿设并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栓(21),所述连接螺栓(21)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22),所述螺母(22)抵紧在连接杆(19)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2)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23),所述排污管(23)上设有第三阀门(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池(2)的一侧还设有风机(25),所述风机(25)的出风口设有部分延伸至浮板(6)下方的出风管(2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池(2)内设有若干相互连通的布气管(27),若干所述布气管(27)位于浮板(6)的下方且与出风管(26)相互连通,若干所述布气管(27)上还均匀开设有若干布气孔(28)。
CN202021221886.XU 2020-06-28 2020-06-28 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Active CN212687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1886.XU CN212687852U (zh) 2020-06-28 2020-06-28 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1886.XU CN212687852U (zh) 2020-06-28 2020-06-28 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7852U true CN212687852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4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21886.XU Active CN212687852U (zh) 2020-06-28 2020-06-28 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78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1589A (zh) * 2022-04-11 2022-07-15 李香迎 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1589A (zh) * 2022-04-11 2022-07-15 李香迎 一种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3730B (zh) 一种多级分级分层可处理颗粒物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6517666A (zh) 一种市政污水管网的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11770738U (zh) 一种用于建筑排水净化的污水过滤装置
CN210287092U (zh) 一种阶段性运行的多介质过滤污水处理装置
CN106380031A (zh) 一种曝气增氧型湖泊水体的净化方法
CN212687852U (zh) 通过水生植物治理的水环境整治池
CN111039458B (zh) 一种高原湖泊渔业水域生态修复装置
CN209113698U (zh) 一种可除臭的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1770797U (zh) 一种无管网生活污物综合处理系统
CN113213701A (zh) 一种多功能畜禽养殖棚舍废水污泥过滤处理复合系统
CN210237388U (zh) 新农村污水一体化设备
CN107935273A (zh) 重力式设备智能控制反冲洗污水处理系统
CN105585215B (zh) 多相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
CN210103647U (zh) 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10905209U (zh) 一种用于园林水景的过滤装置
CN108751603B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09412028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06279057U (zh) 一种水库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CN111170558A (zh) 一种养猪场污水处理工艺
CN216857671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二沉池出水堰高效清渣系统
CN109607850A (zh) 一种基于固体吸附剂的城市污水净化系统和方法
CN113371936B (zh) 一种改进型防堵塞人工湿地及其使用方法
CN220572811U (zh) 一种泵房与地铁废水集中处理装置
CN220194126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9823702U (zh) 一种污水处理除油撇渣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