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1528U - 电子水表 - Google Patents

电子水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1528U
CN212681528U CN202021722154.9U CN202021722154U CN212681528U CN 212681528 U CN212681528 U CN 212681528U CN 202021722154 U CN202021722154 U CN 202021722154U CN 212681528 U CN212681528 U CN 212681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ue
protective cover
water meter
shell
electronic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21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金凤
杜勝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ka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ka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ka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ka Wa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221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1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1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1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水表,涉及水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电子水表的显示元件、红外通讯元件以及光敏元件易受到密封胶破坏、灌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电子水表包括灌胶壳,灌胶壳的灌胶腔中设有盖板与主板,盖板上的保护罩扣设于主板上的显示元件、光敏元件与红外通讯元件外,主板与盖板、主板与灌胶腔、盖板与灌胶腔之间均填充有一体成型的密封胶体,且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光敏元件的光敏区与红外通讯元件的通讯区均暴露在密封胶体外。通过密封胶体将保护罩封堵,同时密封胶体未将上述元件的功能区包覆,既保证上述元件的功能区不会接触密封胶体,又可以在灌胶时无需对上述元件单独遮挡,提高灌胶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水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水表。
背景技术
电子水表是一种采用电子或者电磁感应原理对水流流量进行计量并对所测得的水流流量进行传递及结算的新型水表。电子水表包括超声水表、电磁水表、科里奥利水表、射流水表等。电子水表内无机械运动部件、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大、稳定可靠、故障率低以及便于远距离数据通讯,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电子水表包括外壳、测量管路以及各电子元器件,外壳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水流流量的测量管路和各电子元器件。各电子元器件包括主板、显示元件、红外通讯元件以及光敏元件,显示元件、红外通讯元件和光敏元件均与主板电连接,显示元件对测量管路所测得的水流流量等信息进行显示,红外通讯元件将水流流量传输至用户端,光敏元件可以作为主板中的电路的光控开关,控制主板的电路的通断。各电子元器件均需要进行防水防潮处理,以保证其可以正常工作。通常先将显示元件、红外通讯元件以及光敏元件遮挡后,再将设置有上述元件的主板放入灌胶腔,将灌胶腔倒置后,再从灌胶口中灌入液态的密封胶,密封胶包覆主板且不会接触到被遮挡的显示元件、红外通讯元件以及光敏元件,静置待密封胶固化后再进行安装。
然而,显示元件、红外通讯元件以及光敏元件均需要在灌胶前进行遮挡,灌胶效率低,且灌胶过程中,上述元件容易遮挡失效,使得密封胶接触上述元件,导致上述元件受到破坏不能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水表,避免显示元件、红外通讯元件以及光敏元件受到密封胶破坏,同时提高灌胶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水表,包括灌胶壳,所述灌胶壳内部设置有灌胶腔,所述灌胶腔中安装有主板和盖板;所述主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显示元件、光敏元件以及红外通讯元件;所述盖板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扣设于所述显示元件外、所述光敏元件外和所述红外通讯元件外;所述盖板与所述灌胶腔之间、所述盖板与所述主板之间,以及所述主板与所述灌胶腔之间填充有一体成型的密封胶体,且所述显示元件的显示区、所述光敏元件的光敏区以及所述红外通讯元件的通讯区均暴露在所述密封胶体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水表具有如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水表中,盖板和主板设置于灌胶壳的灌胶腔中,盖板中的保护罩扣设于主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显示元件、光敏元件与红外通讯元件外,在向灌胶腔内灌胶时,通过密封胶体将保护罩封堵,使得显示元件、光敏元件与红外通讯元件处于密封状态,对上述元件进行防潮防水处理;此外,由于保护罩的存在,密封胶体仅密封上述元件的非功能区,而功能区暴露在保护罩内,且不被密封胶体遮挡,既保证上述元件的功能区可以正常工作,又可以在灌胶前无需对上述元件单独进行遮挡,减少了灌胶前的准备工作,提高了灌胶效率。
如上所述的电子水表中,所述保护罩包括扣设于所述显示元件外的第一保护罩、扣设于所述光敏元件外的第二保护罩以及扣设于所述红外通讯元件外的第三保护罩。
如上所述的电子水表中,所述盖板的第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溢胶挡板,所述第一溢胶挡板环绕所述第二保护罩设置。
如上所述的电子水表中,所述盖板的第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溢胶挡板,所述第二溢胶挡板环绕所述第三保护罩设置。
如上所述的电子水表中,所述电子水表还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合成容纳所述灌胶壳的安装腔,所述灌胶壳与所述下壳体连接;所述上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保护罩相对应的显示孔,与所述第二保护罩相对应的第一透光孔,以及与所述第三保护罩相对应的第二透光孔。
如上所述的电子水表中,所述上壳体设置有位于所述安装腔中的第一遮光板,所述第一遮光板环绕所述第一透光孔设置,且所述第一遮光板位于所述第二保护罩与所述第一溢胶挡板之间;所述上壳体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安装腔中的第二遮光板,所述第二遮光板环绕所述第二透光孔设置,且所述第二遮光板位于所述第三保护罩与所述第二溢胶挡板之间。
如上所述的电子水表中,所述光敏元件的光敏区以及所述红外通讯元件的通讯区均凸出所述灌胶腔。
如上所述的电子水表中,所述盖板的第一表面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保护罩、所述第二保护罩以及所述第三保护罩。
如上所述的电子水表中,所述主板的一端设置有避位槽,所述主板还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灌胶腔中与所述避位槽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为阶梯柱,所述阶梯柱的台阶面朝向所述主板,所述灌胶腔中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主板放置在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端面上,且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主板的避位槽中,所述主板与所述灌胶壳之间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中的第一螺钉固定。
如上所述的电子水表中,所述灌胶腔中还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盖板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盖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盖设于所述限位柱上,所述盖板与所述灌胶壳之间由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内螺纹中的第二螺钉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水表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灌胶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壳体的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壳体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胶体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水表的灌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上壳体; 11、显示孔; 12、第一透光孔;
13、第二透光孔; 14、第一遮光板; 15、第二遮光板;
20、下壳体;30、安装腔;40、测量管路;
50、灌胶壳;51、第一开口;52、限位柱;
53、第一固定柱; 54、第二固定柱; 60、主板;
61、第一通孔; 62、避位槽; 63、显示元件;
64、光敏元件; 65、红外通讯元件; 70、盖板;
71、第一保护罩; 72、第二保护罩; 73、第三保护罩;
74、支撑板; 75、第一溢胶挡板; 76、第二溢胶挡板;
77、延伸部;78、第二通孔;79、限位板;
80、密封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避免显示元件、红外通讯元件以及光敏元件受到密封胶破坏,同时提高灌胶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盖板上的保护罩扣设于主板上的显示元件、光敏元件与红外通讯元件外,盖板与主板、盖板与灌胶腔,以及主板与灌胶腔之间均填充有一体成型的密封胶体,且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光敏元件的光敏区与红外通讯元件的通讯区均暴露在密封胶体外。通过密封胶体将保护罩封堵,同时密封胶体未将上述元件的功能区包覆,既保证上述元件的功能区不会接触密封胶体,又无需对上述元件单独遮挡,提高灌胶效率。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计量水管中的水的流量,通常在水管上设置电子水表来计量水管中水的流量。电子水表一般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测量管路,外壳安装测量管路以及电子元器件,测量管路用于测量流经测量管路的水流流量,电子元器件对所测得的水流流量进行数据处理。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电子水表的外壳包括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上壳体10盖合于下壳体20上,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相连接围合成安装腔30,安装腔30如图1中虚线所示。外壳采用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分体结构,方便在安装腔30内进行测量管路40以及各电子元器件的装配。
继续参照图1,测量管路40与水管之间可拆卸连接,例如,测量管路40的两端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外螺纹,以和水管的两端的内螺纹相配合,即测量管路40和水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测量管路40与水管之间也可以通过法兰连接。
安装腔30中还设置有灌胶壳50,参照图2,灌胶壳50与上壳体10或者下壳体20相连接,例如通过卡扣连接,将灌胶壳50固定在安装腔30中,防止灌胶壳50在安装腔30中晃动。
本实施例中的灌胶壳50内部设置有灌胶腔,灌胶壳5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51,如图2所示,灌胶壳5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开口51,即灌胶壳50的第一开口51为顶部开口,第一开口51与灌胶腔连通,第一开口51可以作为灌胶时液态的密封胶的灌入口,如此设置,灌胶时无需将灌胶壳50倒置,在静置待液体的密封胶固化时,灌胶壳50也可以进行移动,对电子水表进行装配,减少了电子水表装配所需时间。
上述灌胶腔中设置有主板60和盖板70,主板60和盖板70可以由第一开口51进入或者取出灌胶腔。灌胶壳50中的主板60与盖板70相对灌胶壳50固定,以防止灌胶时液态的密封胶将主板60与盖板70推离预设位置,进而影响灌胶效果。主板60与盖板70可以均与灌胶壳50固定,或者主板60固定在灌胶壳50中,盖板70固定在主板60上。
本实施例中的灌胶腔中还设置限位柱52、第一固定柱53和第二固定柱54,限位柱52、第一固定柱53和第二固定柱54可以设置有多个,例如,限位柱52、第一固定柱53和第二固定柱54均设置有两个。
上述限位柱52为阶梯柱,如图2所示,阶梯柱中端面尺寸较大的柱体连接灌胶壳50,端面尺寸较小的柱体靠近第一开口51,即阶梯柱的台阶面朝向第一开口51,阶梯面上可以作为主板60的支撑面。
上述第一固定柱53设置在限位柱52与第二固定柱54之间,第一固定柱53的一端与灌胶壳50连接,另一端的端面与限位柱52的台阶面齐平,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柱53的下端与灌胶壳50连接,上端面与台阶面齐平,如此设置,第一固定柱53的端面也可以支撑主板60,提高主板60的稳定性。
上述第二固定柱54的一端与灌胶壳50连接,另一端的端面在第一固定柱53的另一端的端面之上,即第二固定柱54高于第一固定柱53,以使得与第二固定柱54连接的盖板70位于与第一固定柱53连接的主板60之上。第二固定柱54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设置有第二内螺纹。
本实施例中的灌胶腔中还设置有主板60,主板60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简称PCB),主板60的第一表面设置有显示元件63、光敏元件64以及红外通讯元件65,显示元件63、光敏元件64以及红外通讯元件65设置在主板60的同一侧,通过一个盖板70可将上述元件扣盖,如图3所示,主板60的上表面设置有上述元件。
参照图3,显示元件63用于显示信息,可以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简称LCD);光敏元件64可以作为主板60中的光控开关,控制主板60的电路通断,可以为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等;红外通讯元件65用于信号传输,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线。显示元件63与红外通讯元件65可以焊接在主板60上。
继续参照图3,显示元件63、光敏元件64以及红外通讯元件65远离主板60的一端为功能区,即显示元件63的上端为显示区,用于显示信息;光敏元件64的上端为光敏区,用于感应光线;红外通讯元件65的上端为通讯区,用于接收或者发射红外线。主板60对上述元件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主板60中的电路与上述元件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光敏元件64和红外通讯元件65的功能区可以凸出灌胶腔,即光敏元件64的光敏区和红外通讯元件65的通讯区伸出灌胶壳50的第一开口51,灌胶壳50的上端面低于光敏元件64以及红外通讯元件65的功能区。如此设置,灌胶过程中,液态的密封胶灌满灌胶壳50时也不会包覆光敏元件64和红外通讯元件65的功能区,保证光敏元件64和红外通讯元件65可以正常工作。显示元件63的显示区也可以凸出灌胶腔,以保证显示元件63可以正常工作。
继续参照图3,主板60设置有第一通孔61,主板60的一端还设置有避位槽62,避位槽62用于主板60在灌胶腔中定位。当主板60放置在限位柱52的台阶面与第一固定柱53的端面上时,限位柱52位于主板60的避位槽62中,且与避位槽62相抵。主板60的第一通孔61与第一固定柱53的第一螺纹孔对准后,将第一螺钉穿过第一通孔61螺纹连接到第一螺纹孔中,从而将主板60与灌胶壳50连接,此时,主板60与灌胶腔的底面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灌胶时,液态的密封胶可以充满灌胶腔的整个底面,从而保证主板60包覆于密封胶中。
本实施例中的灌胶腔中还设置有盖板70,盖板70相对主板60设置在靠近灌胶壳50的第一开口51的一侧,即盖板70位于主板60的上方。
参照图4,盖板70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可以整体向第一开口51凸伸,保护罩也可以包括第一保护罩71、第二保护罩72和第三保护罩73。
下文以保护罩包括第一保护罩71、第二保护罩72和第三保护罩73为例进行说明,不再赘述。
第一保护罩71、第二保护罩72和第三保护罩73均向灌胶壳50的第一开口51凸伸,即第一保护罩71、第二保护罩72和第三保护罩73的开口均朝向灌胶腔的底面。第一保护罩71扣设于显示元件63外,第二保护罩72扣设于光敏元件64外,第三保护罩73扣设于红外通讯元件65外,对显示元件63、光敏元件64与红外通讯元件65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保护罩71为透明罩,以观测显示元件63的显示区;第二保护罩72与第三保护罩73均为透光罩,以使得光敏元件64和红外通讯元件65可以接收光线和红外线。
上述盖板70可以整体为透光板,盖板70可以采用透光塑料注塑成型,以降低盖板70的成本。盖板70的材质可为透光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简称ABS)塑料、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塑料等。
继续参照图4,盖板70还设置有支撑板74,支撑板74位于主板70的第一表面,且支撑板74高于第一保护罩71、第二保护罩72以及第三保护罩73,即以图4所示方位,支撑板74的上端面位于第一保护罩71、第二保护罩72及第三保护罩73的上端面之上。如此设置,支撑板74与上壳体10相抵,对上壳体10进行支撑,以防上壳体10在外力作用下凹陷而损伤位于上述保护罩中的元件。
上述支撑板74可以设置有多个,以提高支撑作用,例如本实施例中,支撑板74设置三个,三个支撑板74平行设置在盖板70的第一表面上,每个支撑板74的一端都与第一保护罩71连接,位于中间的支撑板74的另一端与盖板70的端部边缘齐平,其余两个支撑板7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保护罩72、第三保护罩73相连接。
继续参照图4,盖板70的第一端设置有延伸部77,延伸部77设置有第二通孔78,盖板70的第二端设置有限位板79,限位板79设置有沉孔,沉孔的开口朝向灌胶腔50的底面。盖板7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可以相对设置,如图4所示,盖板70的前端为第一端,盖板70的后端为第二端。
需要说明的是,延伸部77与灌胶腔中的第二固定柱54相对应,限位板79与灌胶腔中的限位柱52相对应,限位板79的沉孔套设在限位柱52上,限位柱52接触沉孔的孔底,再将延伸部77的第二通孔78与第二固定柱相54的第二螺纹孔对准,第二螺钉穿过第二通孔78且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孔中,从而将盖板70与灌胶壳50连接。
上述限位柱52既可以对主板60进行支撑与限位,也可以对盖板70进行支撑与限位,减少了固定主板60与盖板70所需的部件,从而节约灌胶腔的空间。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主板60、盖板70与灌胶壳50之间的连接方式,主板60、盖板70与灌胶壳50之间相对固定即可,例如,主板60、盖板70与灌胶壳50之间均采用卡扣连接。
继续参照图4,盖板70的第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溢胶挡板75和第二溢胶挡板76,第一溢胶挡板75环绕第二保护罩72设置,第一溢胶挡板75与第二保护罩72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槽,第二溢胶挡板76环绕第三保护罩73设置,第二溢胶挡板76与第三保护罩73之间形成第二环形槽,液体的密封胶被第一溢胶挡板75与第二溢胶挡板76阻挡,使得密封胶不会进入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中可以容纳其他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溢胶挡板75和第二溢胶挡板76的高度均低于显示元件63、光敏元件64与红外通讯元件65的功能区的高度。如此设置,灌胶时,密封胶的液面低于第一溢胶挡板75与第二溢胶挡板76的上端面时,密封胶不会将上述元件的功能区包覆。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第一溢胶挡板75和第二溢胶挡板76的上端面可以与灌胶壳50的第一开口51的上端面齐平,如此设置,灌胶过程中,液态的密封胶不会进入第一溢胶挡板75与第二保护罩72之间,以及第二溢胶挡板76与第三保护罩73之间的区域。
在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溢胶挡板75与第二溢胶挡板76为一体结构,也就是说,第一溢胶挡板75和第二溢胶挡板76围合而成的空间中设置有第二保护罩72和第三保护罩73;第一溢胶挡板75和第二溢胶挡板76围合而成的空间中还可以设置有第一保护罩71,例如,第一溢胶挡板75和第二溢胶挡板76设置在盖板70的边缘。
当第一溢胶挡板75与第二溢胶挡板76分别环绕第二保护罩72与第三保护罩73时,第一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一遮光板14,即第一溢胶挡板75与第二保护罩72之间设置有第一遮光板14,对光敏元件64周围进行遮挡;第二环形槽中设置有第二遮光板15,即第二溢胶挡板76与第三保护罩73之间设置有第一遮光板14,对红外通讯元件65周围进行遮挡。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遮光板14与第二遮光板15均设置在上壳体10上,参照图5,第一遮光板14与第二遮光板15均设置在安装腔30内。为了保证光敏元件64与红外通讯元件65可以接收光线和红外线,上壳体10还设置有第一透光孔12与第二透光孔13,参照图6,第一透光孔12的周向由第一遮光板14环绕,第二透光孔13的周向由第二遮光板15环绕。上壳体10还设置有显示孔11,用于观测显示元件63上的信息。上述显示孔11、第一透光孔12与第二透光孔13均为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灰尘等进入安装腔30中,上壳体10还转动连接有上盖。当对电子水表进行观测或者操作时,打开上盖;观测或者操作完毕后,闭合上盖,使得上盖对显示孔11、第一透光孔12与第二透光孔13进行遮挡,以防止尘土等进入安装腔30中。
为了防止水汽进入第一保护罩71、第二保护罩72与第三保护罩73,接触显示元件63、光敏元件64与红外通讯元件65,导致上述元件失效,主板60与灌胶壳50之间、主板60与盖板70之间,以及盖板70与灌胶壳50之间均填充有一体成型的密封胶体80,即显示元件63与第一保护罩71之间、光敏元件64与第二保护罩72之间,以及红外通讯元件65与第三保护罩73之间填充有上述密封胶体80,且显示元件63、光敏元件64与红外通讯元件65的功能区暴露在密封胶体80外。
参照图7,第一保护罩71的开口、第二保护罩72的开口以及第三保护罩73的开口均由密封胶体80封堵,使得显示元件63、光敏元件64与红外通讯元件65分别密封在第一保护罩71、第二保护罩72与第三保护罩73中,起到防潮防水作用。同时,密封胶体80未包覆上述元件的功能区,如图7所示,密封胶体80的上表面低于显示元件63、光敏元件64与红外通讯元件65的功能区,使得上述元件可以正常工作。
参照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水表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灌胶:
步骤S101、将主板60由灌胶壳50的顶部开口安装到灌胶壳50的灌胶腔中。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水表包括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上、下壳体围合而成的安装腔30中设置有灌胶壳50,灌胶壳50设置有灌胶腔,且灌胶壳50的上端设置有与灌胶腔连通的顶部开口,顶部开口一方面作为主板60与盖板70的安装口,另一方面作为灌胶壳的灌胶口。
需要说明的是,灌胶壳50可以与下壳体20连接,将灌胶壳50安装在下壳体20后再将主板60安装到灌胶腔中,如此设置,下壳体20可以对灌胶壳50进行支撑,方便主板60的安装。
主板60由顶部开口安装到灌胶腔中,主板60上的显示元件63、光敏元件64与红外通讯元件65的功能区朝向灌胶壳50的顶部开口,如此设置,上述元件的功能区是主板60上最后被淹没的区域,减少了其接触密封胶的可能性。
步骤S102、将盖板70从顶部开口安装到主板60上,且盖板70上的第一保护罩71扣设在主板上的显示元件63外,盖板70上的第二保护罩72扣设在主板60上的光敏元件64外,盖板70上的第三保护罩73扣设在主板60上的红外通讯元件65外。
盖板70位于主板60的上方,且主板60上的上述元件分别位于盖板70上相对应的上述保护罩之内。其中,第一保护罩71为透明罩,可以观察显示元件63的信息;第二保护罩72与第三保护罩73均为透光罩,以保证光敏元件64与红外通讯元件65可以接收光线与红外线,正常工作。
步骤S103、从顶部开口向灌胶腔中灌入液态的密封胶,密封胶的液面淹没部分盖板70,且显示元件63的显示区、光敏元件64的光敏区以及红外通讯元件65的通讯区位于密封胶的液面之上。
上述密封胶可以为有机硅凝胶类密封胶或者聚氨酯类密封胶,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防潮性。
灌胶时为正向灌胶,即灌胶口位于主板60和盖板70之上。密封胶从顶部开口灌入,在重力作用下位于灌胶腔的底部,继续灌胶,密封胶的液面逐渐上升,淹没主板60后,接触盖板70的下端面。
此时继续灌胶,密封胶的液面淹没部分盖板70,盖板70上的第一保护罩71、第二保护罩72与第三保护罩73的开口均被密封胶淹没,使得第一保护罩71、第二保护罩72与第三保护罩73的上部空间形成密封空间,从而实现显示元件63的显示区、光敏元件64的光敏区以及红外通讯元件65的通讯区密封。同时,密封胶的液面低于上述元件的功能区,上述元件可以正常工作。
静置待密封胶固化后形成填充于主板60与盖板70、主板60与灌胶壳50、盖板70与灌胶壳50之间的密封胶体80,该密封胶体80为一体成型的密封胶体8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水表中,盖板60和主板70设置于灌胶壳50的灌胶腔中,盖板60中的保护罩扣设于主板70的第一表面上的显示元件63、光敏元件64与红外通讯元件65外,在向灌胶腔内灌胶时,通过密封胶体将保护罩封堵,使得显示元件63、光敏元件64与红外通讯元件65处于密封状态,对上述元件进行防潮防水处理;此外,由于保护罩的存在,密封胶体仅密封上述元件的非功能区,而功能区暴露在保护罩内,且不被密封胶体遮挡,既保证上述元件的功能区可以正常工作,又可以在灌胶前无需对上述元件单独进行遮挡,减少了灌胶前的准备工作,提高了灌胶效率。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水表,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胶壳,所述灌胶壳内部设置有灌胶腔,所述灌胶腔中安装有主板和盖板;
所述主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显示元件、光敏元件以及红外通讯元件;
所述盖板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扣设于所述显示元件外、所述光敏元件外和所述红外通讯元件外;
所述盖板与所述灌胶腔之间、所述盖板与所述主板之间,以及所述主板与所述灌胶腔之间填充有一体成型的密封胶体,且所述显示元件的显示区、所述光敏元件的光敏区以及所述红外通讯元件的通讯区均暴露在所述密封胶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包括扣设于所述显示元件外的第一保护罩、扣设于所述光敏元件外的第二保护罩以及扣设于所述红外通讯元件外的第三保护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第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溢胶挡板,所述第一溢胶挡板环绕所述第二保护罩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第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溢胶挡板,所述第二溢胶挡板环绕所述第三保护罩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水表还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合成容纳所述灌胶壳的安装腔,所述灌胶壳与所述下壳体连接;
所述上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保护罩相对应的显示孔,与所述第二保护罩相对应的第一透光孔,以及与所述第三保护罩相对应的第二透光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置有位于所述安装腔中的第一遮光板,所述第一遮光板环绕所述第一透光孔设置,且所述第一遮光板位于所述第二保护罩与所述第一溢胶挡板之间;
所述上壳体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安装腔中的第二遮光板,所述第二遮光板环绕所述第二透光孔设置,且所述第二遮光板位于所述第三保护罩与所述第二溢胶挡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元件的光敏区以及所述红外通讯元件的通讯区均凸出所述灌胶腔。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第一表面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保护罩、所述第二保护罩以及所述第三保护罩。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的一端设置有避位槽,所述主板还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灌胶腔中与所述避位槽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为阶梯柱,所述阶梯柱的台阶面朝向所述主板,所述灌胶腔中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有第一内螺纹;
所述主板放置在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端面上,且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主板的避位槽中,所述主板与所述灌胶壳之间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中的第一螺钉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腔中还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有第二内螺纹;
所述盖板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盖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盖设于所述限位柱上,所述盖板与所述灌胶壳之间由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内螺纹中的第二螺钉固定。
CN202021722154.9U 2020-08-18 2020-08-18 电子水表 Active CN212681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2154.9U CN212681528U (zh) 2020-08-18 2020-08-18 电子水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2154.9U CN212681528U (zh) 2020-08-18 2020-08-18 电子水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1528U true CN212681528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02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2154.9U Active CN212681528U (zh) 2020-08-18 2020-08-18 电子水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15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2230A (zh) * 2020-08-18 2020-10-27 浙江金卡智能水表有限公司 电子水表及电子水表的灌胶方法
CN115442994A (zh) * 2022-08-12 2022-12-06 广州华邦电器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封装防水包胶结构及其注塑生产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2230A (zh) * 2020-08-18 2020-10-27 浙江金卡智能水表有限公司 电子水表及电子水表的灌胶方法
CN111822230B (zh) * 2020-08-18 2023-12-05 浙江金卡智能水表有限公司 电子水表及电子水表的灌胶方法
CN115442994A (zh) * 2022-08-12 2022-12-06 广州华邦电器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封装防水包胶结构及其注塑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81528U (zh) 电子水表
CA2618584C (en) A method of construction for a low cost plastic ultrasonic water meter
US11815382B2 (en) Flow meter
JP6041635B2 (ja) 計量装置
US20130094125A1 (en) Electronic Meter Register And Method Having A Bottom Formed By Sealing Material
WO2022188524A1 (zh) 封装模组、封装工艺及电子设备
JP3324115B2 (ja) 計器装置
KR101680631B1 (ko) 디지털 수도미터의 방수 구조
CN111822230A (zh) 电子水表及电子水表的灌胶方法
CN212843782U (zh) 电子水表
CN212725562U (zh) 电子水表
WO2021114266A1 (zh) 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612319U (zh) 电子水表
CN214224365U (zh) 一种色差仪
CN218483098U (zh) 一种超声波水表电子模块的灌胶防护结构
US20040095829A1 (en) Ruggedised solid-state storage device
JPH09321446A (ja) 電子回路ユニット
CN219162667U (zh) 一种无线取出式的防水键盘
CN212320798U (zh) 一种流量计及智能马桶
CN215767244U (zh) 一种灌胶结构及燃气表
JP2748632B2 (ja) 洗濯機の濁度検出装置
JP2003262551A (ja) 温度センサ
CN216719859U (zh) 一种防水保险丝组件
CN218676217U (zh) 可燃气体监测装置
CN218331970U (zh) 小体积测距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