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9886U -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9886U
CN212679886U CN202020568036.0U CN202020568036U CN212679886U CN 212679886 U CN212679886 U CN 212679886U CN 202020568036 U CN202020568036 U CN 202020568036U CN 212679886 U CN212679886 U CN 212679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connecting rod
safety
safety rope
anchor clam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680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佳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680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9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9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9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所述输电铁塔的塔脚处的双向速差器,用于安装在所述输电铁塔的塔身和横担上的多个安全绳夹具,以及,安全绳,所述安全绳的一端可与所述塔脚固定连接;所述安全绳夹具包括:安装部和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夹具部,所述安全绳的另一端可依次穿过所述双向速差器和绕进所述安全绳夹具的所述夹具部中,当所述安全绳夹具安装在所述塔身和所述横担上时,所述夹具部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平行,所述夹具部为山字型夹具部、螺旋型夹具部或环型夹具部。在进行组塔作业时,本实用新型的安全保护装置具有可靠的坠落保护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铁塔组塔安全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建设行业,输电铁塔的组装和安装是最重要作业内容之一,该项工作需要作业人员长时间在铁塔结构架上完成,对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有的铁塔分段、分片组装作业,主要依靠高空作业人员在铁塔结构架上预先选好安全挂点,将安全带环绕或悬挂在安全挂点上,然后再进行高空作业;发生高坠时,安全带通过安全挂点将人员挂住,从而达到防止坠落事故发生的目的。
但是,由于组装铁塔时,铁塔结构架上用于悬挂安全带的安全点分布较少,且多位于塔上交叉连接的塔材位置,加之在组塔过程中是自下而上进行作业,在组塔过程中安全悬挂点无可靠的高挂点选择,安全悬挂点的选择严重受限,很多工作位置附近常常因没有合适的安全悬挂点,而造成施工作业不便。此外,安全带长度较短,仅能在安全带作业半径范围内实现最基本的防坠保护,不适用于作业范围较大的作业内容,如果简单延长安全带的长度,又无法避免坠落后上下坠落高差极大、倾摆幅度较大的弊端,容易对作业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针对铁塔组塔作业,行业内急需一种有效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以解决针对铁塔组塔作业,现有技术缺少一种有效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安全保护装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所述输电铁塔的塔脚处的双向速差器,用于安装在所述输电铁塔的塔身和横担上的多个安全绳夹具,以及,安全绳,所述安全绳的一端可与所述塔脚固定连接;所述安全绳夹具包括:安装部和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夹具部,所述安全绳的另一端可依次穿过所述双向速差器和绕进所述安全绳夹具的所述夹具部中,当所述安全绳夹具安装在所述塔身和所述横担上时,所述夹具部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平行,所述夹具部为山字型夹具部、螺旋型夹具部或环型夹具部。
进一步,所述山字型夹具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表面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表面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表面和另一表面为相对的两表面,所述安全绳可依次交叉绕过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弯钩,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弯钩,所述第三连接杆的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弯钩,所述第一弯钩、所述第二弯钩和所述第三弯钩朝向所述第四连接杆弯曲,所述安全绳可依次交叉绕过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弯钩、一所述第二弯钩、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所述第二弯钩、所述第三弯钩和所述第三连接杆。
进一步:所述螺旋型夹具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螺旋型夹具部的另一端旋转一圈形成螺旋结构,所述安全绳可从所述螺旋结构的开口处绕进所述螺旋结构中。
进一步:所述环型夹具部的环形结构具有可开闭的开关,所述安全绳可从所述开关绕进所述环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为可穿设在所述塔身或所述横担的安装面上的支撑杆。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为可夹设在所述塔身或所述横担的安装面的两端的自锁夹具件。
进一步:组塔作业时,所述安全绳的另一端与作业人员的安全带连接;组塔作业完毕后,所述安全绳的另一端可与所述塔身的顶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在铁塔结构架主材上的任意位置通过安全绳夹具设置安全挂点,便于安全保护装置悬挂使用,安全挂点的设置简单可靠,安装、拆卸方便,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角钢,且可以重复使用,作业半径更大,且随作业人员的作业需求可调,具有可靠的坠落保护功能,可有效解决坠落高差过大及坠落倾摆幅度过大的问题,避免撞击、触线等二次伤害,安全保护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易携带、易实施,可拆卸重复使用,减少重复性投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双向速差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山字型夹具部通过支撑杆安装在角钢上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山字型夹具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螺旋型夹具部通过支撑杆安装在角钢上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环型夹具部通过支撑杆安装在角钢上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环型夹具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山字型夹具部通过自锁夹具件安装在角钢上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螺旋型夹具部通过自锁夹具件安装在角钢上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环型夹具部通过自锁夹具件安装在角钢上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自锁夹具件的滑块和滑动导轨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自锁夹具件的本体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在塔身和塔脚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双向速差器在塔脚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具体的,如图1~14所示,该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输电铁塔1的塔脚101处的双向速差器2,用于安装在输电铁塔1的塔身102和横担103 上的多个安全绳夹具,以及,安全绳3。安全绳3可拆卸地穿过双向速差器 2。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在输电铁塔1的塔身102和横担 103上的相邻两个安全绳夹具之间的间距约为1.5m。安全绳3的一端可与塔脚101固定连接。组塔作业时,安全绳3的另一端与作业人员的安全带连接,组塔作业完毕后,安全绳3的另一端可与塔身102的顶部连接。
输电铁塔1的塔脚101为四个,作业人员一般会沿着四个塔脚101延伸的塔身102攀爬进行组塔作业,则每一塔脚101处都需要安装双向速差器2,因此,双向速差器2的数量为4个,安全绳3的数量也为4根。双向速差器 2可采用市场上在售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双向速差器2内部具有供安全绳3通过的通道。双向速差器2的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开口201和第二开口202,第一开口201和第二开口202分别与通道的两端连通。安全绳3的一端从第一开口201进入双向速差器2的通道内,沿着通道从第二开口202穿出双向速差器2。通道内设置有速差轮203。安全绳3绕过速差轮203。双向速差器2可与任意满足直径要求的安全绳3配合使用,且作业半径不受限制。
使用时,安全绳3从双向速差器2的一端进入,绕过双向速差器2内的速差轮203后从另一端穿出,即可完成对安全绳3的速差保护。双向速差器 2具有双向自锁功能,穿设安全绳3时无需考虑穿绳方向,安全绳3穿过后任意方向发生超速,双向速差器2均可产生锁止保护。当安全绳3以较平稳的速度在双向速差器2内部移动时,双向速差器2不发生锁止,安全绳3可顺畅的移动;当安全绳3在双向速差器2的内部急速运动时,双向速差器2 将立刻锁止,此时安全绳3无法在双向速差器2内移动。
安全绳夹具是可承受一定冲击力的金属结构件。安全绳夹具包括:安装部和安装在安装部上的夹具部。安全绳3可绕进安全绳夹具的夹具部中。当安全绳夹具安装在塔身102和横担103上时,夹具部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平行。安装部为支撑杆4或自锁夹具件5。夹具部为山字型夹具部6、螺旋型夹具部7或环型夹具部8。
当发生坠落时,多个安全绳夹具可为安全绳3提供可靠的安全挂点,同时将安全绳3的长度分割为若干小段,从而降低了坠落事故发生时的坠落高差,减小了坠落后的倾摆幅度,避免了二次伤害。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7所示,山字型夹具部6包括:第一连接杆601、第二连接杆602、第三连接杆603和第四连接杆604。第一连接杆601、第二连接杆602和第三连接杆603相互平行。优选的,第一连接杆601和第三连接杆603相对第二连接杆602对称。第一连接杆601、第二连接杆602和第三连接杆603的一端分别与第四连接杆604的一表面连接。第四连接杆604的另一表面安装在安装部上。第四连接杆604的一表面和另一表面为相对的两表面。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使用时,对于每一山字型夹具部6,安全绳3可依次交叉绕过第一连接杆601、第二连接杆602和第三连接杆603,从而当发生坠落时,山字型夹具部6支撑安全绳3。具体的,安全绳3从第一连接杆60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绕过第一连接杆601,进入第一连接杆601和第二连接杆602之间的开口,然后从第二连接杆602的下表面(或上表面)绕过第二连接杆602,进入第二连接杆602和第三连接杆603之间的开口,最后从第三连接杆60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绕过第三连接杆603,伸向下一山字型夹具部6并绕进下一山字型夹具部6中。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601的朝向第二连接杆602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弯钩605。第二连接杆602的分别朝向第一连接杆601和第三连接杆603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弯钩606。第三连接杆603的朝向第二连接杆602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弯钩607。第一弯钩 605、第二弯钩606和第三弯钩607朝向第四连接杆604弯曲。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使用时,对于每一山字型夹具部6,安全绳可依次交叉绕过第一连接杆601、第一弯钩605、一第二弯钩606、第二连接杆 602、另一第二弯钩606、第三弯钩607和第三连接杆603,从而当发生坠落时,山字型夹具部6支撑安全绳3。具体的,安全绳3从第一连接杆60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绕过第一连接杆601,进入第一连接杆601和第二连接杆602之间的开口,且安全绳3从第一弯钩605的开口处进入第一弯钩605 中,绕过第一弯钩605的下表面(或上表面)和与第一弯钩605相对的一第二弯钩606的下表面(或上表面),从该第二弯钩606的开口处进入该第二弯钩606中,然后从第二连接杆60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绕过第二连接杆 602,进入第二连接杆602和第三连接杆603之间的开口,且安全绳从另一第二弯钩606的开口处进入该第二弯钩606中,绕过该第二弯钩606的下表面(或上表面)和第三弯钩607的下表面(或上表面),从第三弯钩607的开口处进入第三弯钩607中,最后从第三连接杆60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绕过第三连接杆603,伸向下一山字型夹具部6并绕进下一山字型夹具部6 中。因为第一弯钩605、第二弯钩606和第三弯钩607对安全绳3的限位作用,且第一弯钩605、第二弯钩606和第三弯钩607的开口方向与山字型夹具部6的开口方向相反,可进一步防止安全绳3从山字型夹具部6的开口处滑脱,提高安全性。
如图4和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螺旋型夹具部7 安装在安装部上。螺旋型夹具部7的另一端旋转一圈形成螺旋结构。螺旋型夹具部7可通过16mm以上的圆钢加工而成。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使用时,对于每一螺旋型夹具部7,安全绳3可从螺旋结构的开口处绕进螺旋结构中,从而当发生坠落时,螺旋型夹具部7 支撑安全绳3。
如图5和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环型夹具部8的环形结构具有可开闭的开关(图中未示出)。可开闭的开关可以采用现有任意一种形式,例如,可以是弹簧开关的形式,可以是螺扣的形式。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使用时,安全绳3可从处于打开状态的开关绕进环形结构,然后关闭开关,从而当发生坠落时,环型夹具部8支撑安全绳3。
优选的,如图6所示,环型夹具部8的环形结构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801。凹槽801围绕环形表面的端面一圈。凹槽801的宽度与安全绳3的直径匹配。通过设置凹槽801,可将安全绳3设于凹槽801内,从而可对安全绳3的横向移动进行限制,避免安全绳3的左右晃动,更有利于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4和5所示,安装部为可穿设在塔身102或横担103的安装面上的支撑杆4。该安装面可以是角钢104,安装面上有预先设置的安装孔。具体的,支撑杆4的表面具有螺纹。当夹具部为山字型夹具部6时,支撑杆4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杆604的另一表面;当夹具部为螺旋型夹具部7时,支撑杆4的一端连接螺旋结构;当夹具部为环型夹具部6时,支撑杆4的一端连接环形结构。支撑杆4的另一端可穿过塔身102或横担103的安装面。两个锁止螺母401套设在支撑杆4上,且分别位于塔身102或横担103的安装面的两侧。应当理解的是,锁止螺母401 的内表面具有与支撑杆4的螺纹匹配的螺纹。通过拧紧两个锁止螺母401使支撑杆4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11所示,安装部为可夹设在塔身102或横担103的安装面的两端的自锁夹具件5。该安装面一般为角钢104。具体的,自锁夹具件5包括:本体501、两条滑动导轨502、两个滑块503和弹簧卡块504。本体501可以为长方体。两条滑动导轨502可拆卸地设置在本体501上且相互垂直。具体的,一条滑动导轨502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本体501的一端,另一条滑动导轨502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本体501 的一侧且靠近本体501的另一端。优选的,本体501分别连接两滑动导轨502 的一端和一侧向内设置有滑动导轨安装槽,两条滑动导轨502可分别插入滑动导轨安装槽中,且可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滑动导轨安装槽中。滑块 503可套设在滑动导轨502和角钢104上。每一滑块503可在每一滑动导轨 502上滑动。优选的,滑动导轨502可以呈工字型,滑块503内表面具有与工字型的滑动导轨502匹配的形状,使得滑块503可以在滑动导轨502上稳定滑动。每一滑动导轨502上设置有多个锁止位,滑块503滑动到锁止位时可锁定,以使两个滑块503夹住角钢104。一般的,锁止位的设置位置可根据角钢104的型号确定,例如角钢104为L90角钢,则对应L90角钢的尺寸,在两条滑动导轨502上设置有锁止位。优选的,滑动导轨502的锁止位设置有螺栓定位孔,滑块503也设置有贯穿滑块503的螺栓通孔,锁止螺栓505 可插入螺栓通孔和对着的螺栓定位孔中,并拧紧锁止螺栓505使得滑块503 锁止。因此,可通过调整滑块503的位置,使得自锁夹具件5可用于安装在多种尺寸的角钢104上。优选的,滑块503的用于与角钢104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凸台506。凸台506和滑动导轨502之间构成角钢104的套卡空间。凸台506能抵靠角钢104的两直角边的内表面进行限位,配合弹簧卡块504在角钢104的外表面进行抵靠锁紧,实现自锁夹具件5整体与角钢104的安全稳定装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角钢104的外表面指的是背向角钢104弯折方向的表面,内表面为与外表面相对的表面。本体501上可活动地设置弹簧卡块504。具体的,本体501具有从本体501的一侧贯穿另一侧的本体通孔 507。弹簧卡块504的一端从本体501的另一侧穿设在本体通孔507中,且可抵接角钢104的外表面,弹簧卡块504的另一端位于本体通孔507外。优选的,弹簧卡块504包括凸轮5041和提拉杆5042。凸轮5041位于本体通孔 507内。凸轮5041通过弹簧(未示出)与本体通孔507的侧壁连接。提拉杆 5042的一端连接凸轮5041,提拉杆5042的另一端位于本体通孔507外。拉动提拉杆5042,可使凸轮5041向本体通孔507外的方向移动,使得弹簧拉长,当松开提拉杆5042,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凸轮5041向相反方向移动,凸轮5041的远离提拉杆5042的一侧可从本体通孔507的与角钢104相对的一端抵接角钢104。夹具部可通过安装杆508安装在本体501上。具体的,当夹具部为山字型夹具部6时,安装杆508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杆604的另一表面;当夹具部为螺旋型夹具部7时,安装杆508的一端连接螺旋结构;当夹具部为环型夹具部8时,安装杆508的一端连接环形结构;安装杆508 的另一端连接本体501的另一侧。
使用时,首先根据塔身102或者横档103使用的角钢104的型号,将一个滑块503穿设在一条滑动导轨502上的角钢104的型号对应的锁止位处,将另一个滑块503穿设在另一条滑动导轨502的大于角钢104的型号对应的锁止位处。向本体501外拉动弹簧卡块504,且将本体501设置在角钢104 的一直角边的外表面上,两条滑动导轨502也分别抵接角钢104的两个直角边。将两个滑块503分别从角钢104的两端套设在角钢104上,其中,角钢104的一条直角边的端部抵接位于角钢104的型号对应的锁止位处的滑块 503。移动另一个滑块503使另一个滑块503移动到抵接角钢104的另一直角边的端部的锁止位后,将两个滑块503锁止,即将锁止螺栓505插入螺栓通孔和对着的锁止位的螺栓定位孔中并拧紧。松开弹簧卡块504使弹簧卡块 504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角钢104的外表面移动,并抵接角钢104的外表面,弹簧卡块504与角钢104发生接触并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从而将整套自锁夹具件5固定在角钢104上。
如图12~14所示,该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准备阶段:
(1)在地面分段的塔身102和横担103上安装多个安全绳夹具(图12 和13中的实线圆圈为安装安全绳夹具的位置)。
一般的,先在地面将输电铁塔1进行分段组装。先根据输电铁塔1的结构、塔上作业面的情形和作业需求等等因素,在地面组好的每段塔身102和横担103上选择安全绳夹具的固定点,并将安全绳夹具固定安装在固定点。固定点选择时应顺输电铁塔1的组塔方向,从地面1.5米处沿塔腿的4个主材逐个往上安装。固定点宜靠近主材依次逐个沿塔身102向上安装,相邻安装的两个安全绳夹具之间的间距宜保持1.5米左右。
安全绳夹具可随时根据作业内容和进度进行调整,灵活运用。安装时应保证当组塔完成后,安全绳夹具的夹具部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平行。
(2)塔腿段塔材吊立组装固定后,地面人员将四个双向速差器2分别可靠锚固在输电铁塔1的四个塔脚101处(图12和13中的虚线圆圈为安装双向速差器2的位置),形成防坠自锁保护点。
(3)将安全绳3的一端穿入双向速差器2。安全绳3的另一端通过绑带固定在塔脚101位置。
(4)将安全绳3与作业人员身上的安全带相连。
(5)进行冲击检验,检查连接的正确性和各部件的可靠性。
2、使用阶段:
(1)上塔作业
作业人员登塔时,每通过一处安全绳夹具,将穿过双向速差器2的安全绳3通过安全绳夹具绕进夹具部的内部,将其作为防高坠的保护支点进行攀登,依次按照此方式进行登塔作业。登塔至作业点紧固好两段塔身102的塔材的螺栓,确保两段塔材连接可靠后,再顺着刚连接完毕的上一段塔材的安全绳夹具进行攀登至接口处,做好安全措施后,准备组连下一段塔身102的塔材。如此交替往复直到组立好全部输电铁塔1。
(2)组立至塔顶后,将4条安全绳3沿塔腿侧安全锚固在塔顶,此时塔脚101至塔顶通过安全绳就形成了4条防高空坠落保护通道。所有作业人员可利用安全绳通道和防坠自锁器(绳用)进行登塔作业,防坠自锁器(绳用)为其提供登塔防坠保护。安全绳3锚固好后安全绳夹具可以拆除重复利用,也可保留。塔上所有高空作业结束后,将安全绳3回收。
因此,该安全保护装置为作业人员的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当作业人员坠落时,双向速差器2将安全绳3锁住,穿过安全绳夹具的安全绳3以安全绳夹具为高空坠落悬挂支点对高空坠落人员进行保护,从而达到防止坠落事故发生的目的。同时,作业人员在水平移动时,可借助安全带小带进行双重保护。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在铁塔结构架主材上的任意位置通过安全绳夹具设置安全挂点,便于安全保护装置悬挂使用,安全挂点的设置简单可靠,安装、拆卸方便,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角钢,且可以重复使用,作业半径更大,且随作业人员的作业需求可调,具有可靠的坠落保护功能,可有效解决坠落高差过大及坠落倾摆幅度过大的问题,避免撞击、触线等二次伤害,安全保护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易携带、易实施,可拆卸重复使用,减少重复性投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所述输电铁塔的塔脚处的双向速差器,用于安装在所述输电铁塔的塔身和横担上的多个安全绳夹具,以及,安全绳,所述安全绳的一端可与所述塔脚固定连接;
所述安全绳夹具包括:安装部和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夹具部,所述安全绳的另一端可依次穿过所述双向速差器和绕进所述安全绳夹具的所述夹具部中,当所述安全绳夹具安装在所述塔身和所述横担上时,所述夹具部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平行,所述夹具部为山字型夹具部、螺旋型夹具部或环型夹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字型夹具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表面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表面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表面和另一表面为相对的两表面,所述安全绳可依次交叉绕过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弯钩,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弯钩,所述第三连接杆的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弯钩,所述第一弯钩、所述第二弯钩和所述第三弯钩朝向所述第四连接杆弯曲,所述安全绳可依次交叉绕过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弯钩、一所述第二弯钩、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所述第二弯钩、所述第三弯钩和所述第三连接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型夹具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螺旋型夹具部的另一端旋转一圈形成螺旋结构,所述安全绳可从所述螺旋结构的开口处绕进所述螺旋结构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型夹具部的环形结构具有可开闭的开关,所述安全绳可从所述开关绕进所述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可穿设在所述塔身或所述横担的安装面上的支撑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可夹设在所述塔身或所述横担的安装面的两端的自锁夹具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组塔作业时,所述安全绳的另一端与作业人员的安全带连接;组塔作业完毕后,所述安全绳的另一端可与所述塔身的顶部连接。
CN202020568036.0U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 Active CN212679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8036.0U CN212679886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8036.0U CN212679886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9886U true CN212679886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3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68036.0U Active CN212679886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98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7596A (zh) * 2021-08-06 2021-11-02 广东欲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铁塔防坠装置及其装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7596A (zh) * 2021-08-06 2021-11-02 广东欲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铁塔防坠装置及其装卡方法
CN113577596B (zh) * 2021-08-06 2022-04-22 广东欲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铁塔防坠装置及其装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55338B9 (en) Fall arrest assembly
US20150184404A1 (en) Fall protection system
US20090020363A1 (en) Scaffolding fall protection system
CN212679886U (zh)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组塔作业的安全保护装置
US6321872B1 (en) Support davit arm for retractable fall proctection lanyard
US20050189171A1 (en)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for high workers
KR20220149959A (ko) 추락방지를 위한 와이어로프 안전장치
CN210298829U (zh) 一种自动升降式高空伐木设备
US9469025B1 (en) Remote anchorage installation tool and method
CN109882065B (zh) 一种通用型钢架爬梯攀爬装置
CN211286565U (zh) 一种爬架
CN206228795U (zh) 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
CN115089902A (zh) 一种登高防坠落用的闭锁钩及其使用方法
CN211369609U (zh) 一种方便固定的高空作业安全兜网
CN112516480A (zh) 输电线路铁塔攀登方法
CN213313038U (zh) 一种井架安装防坠落装置
CN211835901U (zh) 一种构支架安全带挂扣装置
KR102045901B1 (ko) 고소 작업용 안전장치
CN218685798U (zh) 一种登高防坠持续保护装置
EP3260629A1 (en) Fall protection device
CN216764249U (zh) 密闭系统升降保护器
CN215854964U (zh) 一种组立塔高空作业平台
CN219896829U (zh) 一种通信塔通用的防坠落装置
CN210239195U (zh) 一种地铁深基坑用安全带悬挂系统
CN220036555U (zh) 一种高安全性伸缩折叠合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