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3550U - 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3550U
CN212673550U CN202021001536.2U CN202021001536U CN212673550U CN 212673550 U CN212673550 U CN 212673550U CN 202021001536 U CN202021001536 U CN 202021001536U CN 212673550 U CN212673550 U CN 212673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heat
cold
low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15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静
张兆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Kunyu Q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Kunyu Q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Kunyu Q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Kunyu Qi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015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3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3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3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包括蓄热蓄冷水箱/池,蓄热蓄冷水箱/池顶部通过第一管道与冷凝罐连接,蓄热蓄冷水箱/池设置多路冷暖双供输出循环,蓄热蓄冷水箱/池同时可连接另一侧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清洁能源系统,空气源热能系统,地源热能系统和电力热源系统,蓄热蓄冷水箱/池、冷凝罐、冷暖双供输出循环、清洁能源系统、空气源热能系统、地源热能系统、电力热源系统均信号连接至智能采暖制冷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使用太阳能、空气能、地热、电力热能等多种形式的清洁能源作为冷热源,清洁环保。

Description

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环保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北方清洁采暖政策的推进,众多清洁采暖热源技术手段不断涌现,但水平也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宣传夸张、实效不足的现象。例如太阳能热源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虽然有自然界能源可无限使用,但其出水温度较低、不适合蓄热采暖、实际能效不达标等缺陷,不太适应北方某些寒冷地区大量推广使用。与此同时,北方适宜供暖区域内一般夜间谷电电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用于谷电蓄热蓄冷采暖也已被证明是一种低成本的可靠热源。为进一步降低清洁采暖成本,可适当地将多种冷热能源系统进行整合,使用统一的廉价蓄热介质(如纯水),发挥各种冷热能源系统的独特优势,在其适宜成本的运行模式下统一调度管理,可充分降低建筑的采暖制冷成本,也给中国北方区域的采暖供热和制冷能源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多能耦合系统模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使用全智能控制系统代替人工操作,可根据使用建筑可得的能源种类、输出能力和价格水平编制最经济的冷热源使用方案,可根据采暖区域温度或外部温度自动调节输出流量和温度,精确对外供暖供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可对接按远程操控和云平台,降低人工管理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包括蓄水箱 /池、冷凝罐、冷暖双供输出循环、清洁能源系统、空气源热能系统、地源热能系统、电力热源系统和智能采暖制冷控制系统,所述蓄水箱/池顶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冷凝罐连接,所述蓄水箱/池一侧设置多路所述冷暖双供输出循环,所述蓄水箱/池另一侧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清洁能源系统、所述空气源热能系统、所述地源热能系统和所述电力热源系统,所述蓄水箱/ 池、所述冷凝罐、所述冷暖双供输出循环、所述清洁能源系统、所述空气源热能系统、所述地源热能系统、所述电力热源系统均信号连接至所述智能采暖制冷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能源系统为太阳能系统或空气源热泵系统,属于低输出温度的能源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池顶部均匀分布若干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水位仪,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冷热双蓄水箱中水温度,所述水位仪测量冷热双蓄水箱中水位。如采用太阳能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等低输出温度的能源系统,为达到低成本、高温度蓄热、适应不同环境的冬季采暖目的,可将蓄热水箱 /池分隔低温区和高温区成两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冷暖双供输出循环包括循坏水泵、板式换热器、温度传感器、循环增压泵和压力传感器,冷热双蓄水箱一侧通过双向管路同向依次连接供热循环水泵、板式换热器、温度传感器、循环增压泵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能源系统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蓄水箱/池连接,第二管道上安装循环增压泵。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源热能系统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蓄水箱/池连接,第三管道上安装循环增压泵。
进一步的,所述地源热能系统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蓄水箱/池连接,第四管道上安装循环增压泵。
进一步的,所述电力热源系统包括多组并行设置的电磁加热热水系统,所述电磁加热热水系统的输出端口与冷热双蓄水箱通过安装了安全电磁阀的第一输出管连接,所述电磁加热热水系统输入端口与冷热双蓄水箱通过第一输入管连接,第一输入管上依次安装排水阀、循环增压泵和安全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池另一侧下部设置多个排水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使用太阳能、空气能、地热、电力热能等多种形式的清洁能源作为冷热源,清洁环保;使用同一水箱冬季蓄热、夏季蓄冷,做到一箱两用,节约建设成本;设置多路分别可控输出循环,即可对接现有的分区供暖供冷,又可在分区分片管理输出,还可用于不同采暖供热/制冷降温需求的分别满足;使用软化水或过滤净水做为蓄热蓄冷介质,满足多种能源的共同蓄能,安全可靠,效率稳定,建设和使用成本低廉。蓄热介质水体量大的不足,可使用提高蓄热温度(至85-90℃)的方法适当补偿。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冬季可使用夜间谷电蓄热、夏季可使用夜间谷电蓄冷,节约电费,降低建筑物冷热能源系统的使用成本,为达到低成本、高温度蓄热、适应不同环境的冬季采暖目的,可将蓄热水箱/池分隔低温区和高温区成两部分,在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时,使用太阳能和空气能热能为低温区的水加热到 40-50℃,夜间使用电磁锅炉或电锅炉在夜间低价谷电期间高效加热,将水温提升至85-90℃并转入高温区蓄存待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蓄水箱/池;2-冷凝罐;3-冷暖双供输出循环;4-清洁能源系统;5- 空气源热能系统;6-地源热能系统;7-电力热源系统;8-智能采暖制冷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蓄水箱/池1、冷凝罐2、冷暖双供输出循环3、清洁能源系统4、空气源热能系统5、地源热能系统6、电力热源系统7和智能采暖制冷控制系统8,所述蓄水箱/池1顶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冷凝罐2连接,所述蓄水箱/池1 一侧设置多路所述冷暖双供输出循环3,所述蓄水箱/池1另一侧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清洁能源系统4,所述空气源热能系统5,所述地源热能系统6 和所述电力热源系统7,所述蓄水箱/池1、所述冷凝罐2、所述冷暖双供输出循环3、所述清洁能源系统4、所述空气源热能系统5、所述地源热能系统 6、所述电力热源系统7均信号连接至所述智能采暖制冷控制系统8。使用太阳能、空气能、地热、电力热能等多种形式的清洁能源作为冷热源,清洁环保。多种清洁能源系统如采用太阳能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等低输出温度的能源系统,为达到低成本、高温度蓄热、适应不同环境的冬季采暖目的,可将蓄热水箱/池1分隔为低温区和高温区两部分,两个温区之间的隔层要做成带有一定的保温填充物的隔热层,高低温区通过循环泵和补充加热系统连通。
所述蓄水箱/池1顶部均匀分布若干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水位仪,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冷热双蓄水箱中水温度,所述水位仪测量冷热双蓄水箱中水位。使用同一水箱冬季蓄热、夏季蓄冷,做到一箱两用,节约建设成本;设置多路分别可控输出循环,即可对接现有的分区供暖供冷,又可在分区分片管理输出,还可用于不同采暖供热/制冷降温需求的分别满足。
所述冷暖双供输出循环3包括循坏水泵、板式换热器、温度传感器、循环增压泵和压力传感器,冷热双蓄水箱一侧通过双向管路同向依次连接供热循环水泵、板式换热器、温度传感器、循环增压泵和压力传感器。设置多路分别可控输出循环,即可对接现有的分区供暖供冷,又可分区分片管理输出,还可用于不同采暖供热/制冷降温需求的分别满足。
所述清洁能源系统4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蓄水箱/池1连接,第二管道上安装循环增压泵。使用纯水、软化水或过滤净水做为蓄热蓄冷介质,满足多种能源的共同蓄能,安全可靠,效率稳定,建设和使用成本低廉。蓄热介质水体量大的不足,可使用提高蓄热温度(至85-90℃)的方法适当补偿。
所述空气源热能系统5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蓄水箱/池1连接,第三管道上安装循环增压泵。
所述地源热能系统6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蓄水箱/池1连接,第四管道上安装循环增压泵。
所述电力热源系统7包括多组并行设置的电磁加热热水系统,所述电磁加热热水系统的输出端口与冷热双蓄水箱通过安装了安全电磁阀的第一输出管连接,所述电磁加热热水系统输入端口与冷热双蓄水箱通过第一输入管连接,第一输入管上依次安装排水阀、循环增压泵和安全电磁阀。
所述蓄水箱/池1另一侧下部设置多个排水阀。
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冬季可白天使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加热供热、夜间使用谷电蓄热、夏季白天可使用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系统制冷、使用夜间谷电蓄冷,节约电费,降低建筑物冷热能源系统的使用成本,为达到低成本、高温度蓄热、适应不同环境的冬季采暖目的,可将蓄热水箱/池1分隔低温区和高温区成两部分,在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时,使用太阳能和空气能热能为低温区的水加热到40-50℃,夜间使用电磁锅炉或电锅炉在夜间低价谷电期间高效加热,将水温提升至 85-90℃并转入高温区蓄存待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池、冷凝罐、冷暖双供输出循环、清洁能源系统、空气源热能系统、地源热能系统、电力热源系统和智能采暖制冷控制系统,所述蓄水箱/池顶部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冷凝罐连接,所述蓄水箱/池一侧设置多路所述冷暖双供输出循环,所述蓄水箱/池另一侧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清洁能源系统、所述空气源热能系统、所述地源热能系统和所述电力热源系统,所述蓄水箱/池、所述冷凝罐、所述冷暖双供输出循环、所述清洁能源系统、所述空气源热能系统、所述地源热能系统、所述电力热源系统均信号连接至所述智能采暖制冷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能源系统为太阳能系统或空气源热泵系统,属于低输出温度的能源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池顶部均匀分布若干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水位仪,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冷热双蓄水箱中水温度,所述水位仪测量冷热双蓄水箱中水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暖双供输出循环包括循环水泵、板式换热器、温度传感器、循环增压泵和压力传感器,冷热双蓄水箱一侧通过双向管路同向依次连接供热循坏水泵、板式换热器、温度传感器、循环增压泵和压力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能源系统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蓄水箱/池连接,第二管道上安装循环增压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能系统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蓄水箱/池连接,第三管道上安装循环增压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源热能系统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蓄水箱/池连接,第四管道上安装循环增压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热源系统包括多组并行设置的电磁加热热水系统,所述电磁加热热水系统的输出端口与冷热双蓄水箱通过安装了安全电磁阀的第一输出管连接,所述电磁加热热水系统输入端口与冷热双蓄水箱通过第一输入管连接,第一输入管上依次安装排水阀、循环增压泵和安全电磁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池另一侧下部设置多个排水阀。
CN202021001536.2U 2020-06-04 2020-06-04 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 Active CN212673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1536.2U CN212673550U (zh) 2020-06-04 2020-06-04 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1536.2U CN212673550U (zh) 2020-06-04 2020-06-04 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3550U true CN212673550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21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1536.2U Active CN212673550U (zh) 2020-06-04 2020-06-04 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35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92179A1 (zh)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CN107166499B (zh) 一种跨季节储热供热系统及其供暖方法
WO2016197663A1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及应用
CN201636957U (zh) 办公楼节能环保型太阳能地板采暖及热水系统
CN102252454B (zh) 复合式可再生建筑能源供应系统
CN105402799A (zh) 一种固体蓄热液动换热供暖装置
CN103196176A (zh) 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多户型供热水系统
CN210050873U (zh) 一种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
CN209042810U (zh) 极寒地区pvt耦合双源热泵系统
CN104482691B (zh) 一种从环境取热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10197447U (zh) 多能源互补的学校供暖节能系统
CN211781372U (zh) 一种集中供暖供热设备
CN212673550U (zh) 兼容多种清洁能源的低成本蓄能式采暖制冷热源系统
CN204693564U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
CN201973778U (zh) 太阳能采暖及供生活热水一体化系统
CN201476347U (zh) 光机电一体化户用太阳能热水器
CN202101307U (zh) 常压集热型太阳能采暖与热水分用机组
CN101251318A (zh) 水井地源空调换热装置
CN203629131U (zh) 太阳能热泵耦合供暖、供热及制冷三位一体系统装置
CN100427844C (zh) 一种太阳能、峰谷电蓄热的热水供应与辐射供暖复合装置
CN214791621U (zh) 建筑物5g舒适系统
CN214094699U (zh) 一种北方寒地太阳能供暖控制系统
CN205403187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蓄热恒温水暖供热系统
CN209130970U (zh) 一种联合储能供热系统
CN201811349U (zh) 自动太阳能暖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