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管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连续管具有连续、无接箍的特点,起下管作业过程中不需要接单根,在带压作业尤其是页岩气开发领域优势明显。连续管的下端连接有注入头,在连续管作业过程中,为了控制井口压力,需要在注入头下方配置防喷盒、防喷管和防喷器等井口装置。
在连接井口装置的过程中,需要将注入头吊起,接着由人工操作在悬吊的注入头下方逐个连接防喷盒、防喷管、防喷器和其他井下工具,在此过程中注入头的高度可以升至10米以上,且目前国内页岩气区域连续管作业机所配置的防喷器、防喷盒和防喷管整体重量达到了7吨以上,对于井口压力较高的油气井,需要至少5名操作人员协作完成近10个由壬、法兰的连接工作,耗时3~4个小时,安装劳动强度非常大;另外,在连接井口装置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在油井的井口处进行连接,对于井口装置中长度较长的构件,需要在井场钻一个孔,将该构件的下端置入孔中,使该构件的上端位于地面处,以满足操作人员在地面完成井口装置安装的要求,该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连续管作业效率,且存在安全风险。
如此,目前连续管作业井口装置的安装和拆卸已成为连续管作业过程中机械化程度最低、劳动强度最大,需求人员最多,操作风险最高的环节,与连续管装备自动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油气田安全、高效的开发整体需求相悖,有必要开发一种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能实现井口装置的整体移运及井口装置整体的安装,无需将井口装置的各个部分拆卸,从而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所需人员数量,提高连续管作业效率且降低操作安全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包括运载车、桁架总成、起升构件、托盘总成及连接器,所述运载车具有承载面,所述桁架总成及所述起升构件均设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桁架总成的第一端及所述起升构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承载面转动相接,所述起升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桁架总成转动相接,所述起升构件能伸缩并推动所述桁架总成以其第一端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所述托盘总成设于所述桁架总成上且能于所述桁架总成的两端之间移动;所述运载车用于进行井口装置的整体移运,所述桁架总成及所述托盘总成配合用于承托所述井口装置,且所述桁架总成能调整所述井口装置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器用于在所述井口装置于竖直状态下实现所述井口装置的上端与注入头之间的连接。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桁架总成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摆动杆,两所述摆动杆之间连接设有多根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摆动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两所述摆动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承载面转动相接,且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用于对井口装置进行支撑的支撑构件,两所述摆动杆上均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导轨,所述托盘总成设于所述桁架总成的远离所述承载面的一侧,且所述托盘总成能沿两所述导轨往复移动。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处连接设有折叠平台,所述折叠平台包括踏板及护栏,所述踏板的一侧与所述桁架总成转动相接,所述护栏的一侧与所述踏板的另一侧转动相接,所述踏板能转动展开至与所述桁架总成所在平面垂直,且所述踏板能转动收折至与所述桁架总成所在平面平行,所述护栏能转动展开至与所述踏板所在平面垂直,且所述护栏能转动收折至与所述踏板所在平面平行。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沿着由所述桁架总成的第一端至所述桁架总成的第二端的方向,由连接于两所述摆动杆的第一端之间的所述连接杆起,至少一部分所述连接杆中每两根相邻的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梯子。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两支撑板、两支撑液缸及支撑夹爪,两所述支撑板分别连接固定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杆的沿所述摆动杆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两所述支撑板的与所述托盘总成位于所述桁架总成的同一侧的边缘均凸设形成连接凸缘,所述支撑夹爪包括能配合夹持所述井口装置的防喷管的第一爪体及第二爪体,所述第一爪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爪体的第一端均转动连接于两所述连接凸缘之间,所述第一爪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爪体的第二端能配合夹持所述井口装置的防喷管,两所述支撑液缸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爪体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二爪体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杆之间,两所述支撑液缸能伸缩并控制所述第一爪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爪体的第二端开合。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托盘总成包括底板、两侧板、连接板及卡固组件,所述底板垂直于所述桁架总成所在平面设置,两所述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位于所述桁架总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两所述侧板上均设有导槽与所述导轨配合滑动相接,所述连接板于所述桁架总成的远离所述承载面的一侧与所述底板、两所述侧板均垂直相接,所述底板上凹设有用于容置所述井口装置的防喷器的底部法兰的沉头孔,所述卡固组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卡固组件能于所述井口装置的防喷器的底部法兰的上表面上方卡紧固定所述井口装置的防喷器。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卡固组件包括两固定卡板及两固定液缸,两所述固定卡板相对的一侧边缘分别凹设形成用于与所述井口装置的防喷器的底部法兰上方配合抵接的弧形凹部,两所述弧形凹部相对设置,两所述固定液缸的一端分别与两所述固定卡板的相背的一侧边缘相接,且两所述固定液缸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底板相接,两所述固定液缸能伸缩并驱动两所述固定卡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液压绞车,所述连接板上垂直设有调节丝杠。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运载车包括底盘车、承载板、支腿及至少一支撑架,所述承载板设于所述底盘车上,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形成所述承载面,所述支腿设于所述承载板的远离所述底盘车的车头的一端的下表面上,所述支腿能向下伸长并支撑于地面上,且所述支腿能向上收缩与地面分离,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桁架总成的第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的远离所述底盘车的车头的一端转动相接,所述桁架总成能转动使其第二端向靠近所述底盘车的车头的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桁架总成能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器用于在所述井口装置于竖直状态下实现所述井口装置的防喷盒的上端与所述注入头之间的连接,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注入头能拆装地连接,且所述连接器的内部形成有能供所述井口装置的防喷盒的上端插接的插接通道,所述连接器包括由外至内同轴套设的外缸筒及内缸筒,所述内缸筒与所述外缸筒之间设有驱动组件及限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限位组件于所述内缸筒的顶部上方沿所述内缸筒的径向伸缩,所述井口装置的防喷盒的上端外表面上凹设有插接槽,在所述井口装置的防喷盒的上端插接于所述插接通道中的状态下,所述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限位组件沿所述内缸筒的径向朝向靠近所述内缸筒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运动并插入所述插接槽中实现所述注入头与所述井口装置的防喷盒的连接。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内缸筒包括筒部及环板,所述环板由所述筒部的下端的外表面沿所述筒部的径向朝向远离所述筒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外缸筒同轴地套设于所述筒部的外侧,且所述外缸筒的下端与所述环板定位相接,所述外缸筒及所述筒部均由所述注入头的下端插入至所述注入头的内部,且所述环板的位于所述外缸筒的外侧的部分与所述注入头的下表面能拆装地相接。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活塞及复位弹簧,所述活塞套设于所述筒部的外侧,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活塞的下端与所述环板的上表面之间,所述复位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筒部的轴向平行,所述外缸筒的内表面上凸设形成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活塞的外表面上凸设形成有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周面与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密封相接,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缸筒的内表面密封相接,在所述活塞装设于所述外缸筒与所述筒部之间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下方,所述外缸筒的内表面、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下表面、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及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上表面围合形成密封的液压腔,在向所述液压腔的内部加压的状态下,所述活塞能向下运动并压缩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液压腔泄压的状态下,所述复位弹簧能推动所述活塞向上运动,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活塞的上端连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多个限位块,多个所述限位块沿所述内缸筒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各所述限位块均包括由下至上顺次相接的沿所述内缸筒的径向延伸的连动部、沿所述内缸筒的轴向延伸的连接部及沿所述内缸筒的径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连动部的上表面中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限位部的下表面的中部连接,所述筒部的外表面上对应各所述限位块分别凹设形成有卡接槽,所述活塞的内表面上凹设形成有环形凹槽,各所述连动部的朝向所述筒部的一端插设于对应的所述卡接槽中,且各所述连动部的朝向所述活塞的一端均插设于所述环形凹槽中,各所述连接部均设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筒部之间,各所述限位部的靠近所述筒部的一端均位于所述筒部的顶面上方,在所述液压腔加压的状态下,各所述限位部朝向靠近所述外缸筒的方向移动,各所述限位部的靠近所述活塞的一端的下表面与所述活塞的上端面相抵接,且在所述液压腔泄压的状态下,各所述限位部朝向靠近所述筒部的方向移动,各所述限位部的靠近所述活塞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活塞的内表面相抵接,各所述限位部的靠近所述内缸筒的一端伸至凸出于所述筒部的内表面并插设于所述插接槽中。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连动部的下表面呈向下凸出的弧形。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外缸筒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中央开设有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内缸筒的内径的通孔。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内缸筒的下端一体形成或能拆装地连接设有由上至下直径渐扩的导向部。
如上所述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所述起升构件包括两起升液压杆,两所述起升液压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承载面转动相接,两所述起升液压杆的第二端分别与两所述摆动杆的中部转动相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通过运载车、桁架总成、起升构件及托盘总成的配合能实现包括防喷器、防喷管及防喷盒的井口装置的整体移运及整体安装,无需将井口装置的各个部分拆卸,通过连接器能快速实现悬吊的注入头与井口装置顶部的安装对接,在井口装置的整个安装过程中,基本无需操作人员手动进行井口装置的各部分之间以及井口装置与注入头之间的拆卸,能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所需人员数量,且无需在井场地面上钻孔,能有效提高连续管作业效率且降低操作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对井口装置进行运输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将井口装置与注入头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将井口装置与注入头连接后且对井口装置的底部进行操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与连接后的井口装置及注入头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的桁架总成及托盘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的桁架总成的折叠平台呈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的桁架总成的折叠平台呈收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的托盘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的托盘总成的部分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井口装置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的托盘总成及桁架总成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注入头与井口装置的防喷器未连接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的连接器的液压腔中加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注入头与井口装置的防喷器连接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的连接器的液压腔中泄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的连接器的限位组件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运载车;
11、底盘车;
12、承载板;
13、支腿;
14、支撑架;
2、桁架总成;
21、摆动杆;
211、导轨;
22、连接杆;
23、支撑构件;
231、支撑板;
232、支撑液缸;
233、支撑夹爪;
2331、第一爪体;
2332、第二爪体;
24、折叠平台;
241、踏板;
242、护栏;
25、梯子;
3、托盘总成;
31、底板;
311、沉头孔;
32、侧板;
321、导槽;
33、连接板;
331、调节丝杠;
34、卡固组件;
341、固定卡板;
342、固定液缸;
35、液压绞车;
4、连接器;
41、外缸筒;
411、第一环形凸台;
42、内缸筒;
421、筒部;
4211、卡接槽;
422、环板;
43、驱动组件;
431、活塞;
4311、第二环形凸台;
4312、环形凹槽;
432、复位弹簧;
44、限位组件;
441、限位块;
4411、连动部;
4412、连接部;
4413、限位部;
45、插接通道;
46、液压腔;
47、盖板;
48、导向部;
5、井口装置;
51、防喷器;
52、防喷管;
53、防喷盒;
531、插接槽;
6、注入头;
7、起升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包括运载车1、桁架总成2、起升构件7、托盘总成3及连接器4,运载车1具有承载面,桁架总成2及起升构件7均设于承载面上,桁架总成2的第一端及起升构件7的第一端均与承载面转动相接,起升构件7的第二端与桁架总成2(的中部位置)转动相接,起升构件7能伸缩并推动桁架总成2以其第一端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托盘总成3设于桁架总成2上且能于桁架总成2的两端之间移动,其中,桁架总成2的第一端与承载面转动相接的位置位于承载面的距离车头最远的尾部边缘处,且在桁架总成2呈竖直状态时,托盘总成3位于桁架总成2的远离车头的一侧,在桁架总成2呈倾倒状态时,托盘总成3位于桁架总成2的远离承载面的一侧,如此在桁架总成2呈竖直状态时,托盘总成3的下方直接与地面相对,无其他结构,便于操作人员在井口装置5的下端进行操作;运载车1用于进行井口装置5的整体移运,桁架总成2及托盘总成3配合用于承托井口装置5,且桁架总成2通过起升构件7的驱动能摆动从而调整井口装置5的延伸方向,整个过程中无需将井口装置5的各个部件拆分,能实现井口装置5整体的移运及安装,从而能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所需人员数量,且无需在井场地面上钻孔,能有效提高连续管作业效率;同时,连接器4用于在井口装置5于竖直状态下实现井口装置5的上端与注入头6之间的连接,从而代替现有技术中人工将井口装置5的上端及注入头6进行连接的操作,能进一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降低操作安全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1~图5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桁架总成2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摆动杆21,两摆动杆21之间连接设有多根连接杆22,各连接杆22沿摆动杆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两摆动杆21的第一端均与承载面转动相接,且至少其中一个连接杆22上设有用于对井口装置5的防喷管52进行支撑的支撑构件23,两摆动杆21上均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导轨211,托盘总成3设于桁架总成2的远离承载面的一侧,且托盘总成3能沿两导轨211往复移动,井口装置5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连接的防喷盒53、防喷管52及防喷器51,在井口装置5的移运及安装过程中,防喷器51的下端定位于托盘总成3上,在井口装置5安装过程中,桁架总成2呈竖直状态,托盘总成3沿导轨211往复移动带动井口装置5进行升降,防喷管52沿桁架总成2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构件23用于对防喷管52进行固定支撑,作为优选,支撑构件23设有两组,以从多个位置对防喷管52进行固定支撑,减少防喷管52中部受力弯曲变形的情况或者防喷管52与桁架总成2分离的情况发生。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8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至少其中一个连接杆22处连接设有折叠平台24,折叠平台24包括踏板241及护栏242,踏板241的一侧与桁架总成2转动相接,护栏242的一侧与踏板241的另一侧转动相接,踏板241能转动展开至与桁架总成2所在平面垂直,且踏板241能转动收折至与桁架总成2所在平面平行,护栏242能转动展开至与踏板241所在平面垂直,且护栏242能转动收折至与踏板241所在平面平行,且在踏板241及护栏242均展开时,护栏242位于踏板241的上方,踏板241用于供操作人员站立以对井口装置5进行操作,护栏242用于对踏板241上站立的操作人员进行保护,需要说明的是,在托盘总成3移动至折叠平台24的上方后,踏板241才能展开,踏板241的设置是为了对井口装置5的防喷器51的下端进行操作。
作为优选,如图1~图4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沿着由桁架总成2的第一端至桁架总成2的第二端的方向,由连接于两摆动杆21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杆22起,至少一部分连接杆22中每两根相邻的连接杆22之间设有梯子25,即桁架总成2呈竖直状态时,其底部的若干根连接杆22之间形成有梯子25,以供操作人员攀爬至折叠平台24上。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5、图8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支撑构件23包括两支撑板231、两支撑液缸232及支撑夹爪233,两支撑板231分别连接固定于对应的连接杆22的沿摆动杆2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两支撑板231的与托盘总成3位于桁架总成2的同一侧的边缘均凸设形成连接凸缘,支撑夹爪233包括能配合夹持井口装置5的防喷管52的第一爪体2331及第二爪体2332,第一爪体2331的第一端与第二爪体2332的第一端均转动连接于两连接凸缘之间,第一爪体2331的第二端与第二爪体2332的第二端能配合夹持井口装置5的防喷管52,两支撑液缸232分别连接于第一爪体2331的第二端与对应的连接杆22之间、第二爪体2332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杆22之间,两支撑液缸232能同步地伸缩并控制第一爪体2331的第二端与第二爪体2332的第二端开合,第一爪体2331的第二端处与第二爪体2332的第二端处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凹设形成有弧形凹部,以在夹持井口装置5的防喷管52时增加第一爪体2331与防喷管52之间、第二爪体2332与防喷管52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支撑夹爪233对防喷管52的夹持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图5及图9~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托盘总成3包括底板31、两侧板32、连接板33及卡固组件34,底板31垂直于桁架总成2所在平面设置,两侧板32垂直连接于底板31的位于桁架总成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两侧板32上均设有导槽321与导轨211配合滑动相接,连接板33于桁架总成2的远离承载面的一侧与底板31、两侧板32均垂直相接,底板31上凹设有用于容置井口装置5的防喷器51的底部法兰的沉头孔311,从而将井口装置5的防喷器51的底部定位于托盘总成3上,卡固组件34设于底板31上,卡固组件34能于井口装置5的防喷器51的底部法兰的上表面上方卡紧固定井口装置5的防喷器51,从而对井口装置5的防喷器51的底部进行限位锁定,防止井口装置5在移运或安装过程中受到振动颠簸而与本实用新型脱离的情况发生,保证井口装置5移运及安装过程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如图5、图9~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卡固组件34包括两固定卡板341及两固定液缸342,两固定卡板341相对的一侧边缘分别凹设形成用于与井口装置5的防喷器51的底部法兰上方配合抵接的弧形凹部,两弧形凹部相对设置,两固定液缸342的一端分别与两固定卡板341的相背的一侧边缘相接,且两固定液缸342的另一端均与底板31相接,两固定液缸342能伸缩并驱动两固定卡板34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两弧形凹部能对接形成直径小于井口装置5的防喷器51的底部法兰的外径的圆孔,从而通过两弧形凹部对接形成圆孔套设于井口装置5的防喷器51的底部法兰上方的位置处,两固定卡板341的下表面将井口装置5的防喷器51的底部法兰限位锁定于底板31上的沉头孔311中。
作为优选,如图5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底板31的下方设有液压绞车35,液压绞车35用于对其他井下工具进行吊装,连接板33上垂直设有调节丝杠331,通过调整调节丝杠331凸出于连接板33的远离桁架总成2的一侧表面的长度,使调节丝杠331顶抵在井口装置5的防喷器51的表面,在移运过程中能够承担井口装置5的防喷器51的重量。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运载车1包括底盘车11、承载板12、支腿13及至少一支撑架14,承载板12铺设于底盘车11上,承载板12的上表面形成承载面,支腿13设于承载板12的远离底盘车11的车头的一端的下表面上(即承载板12的尾部),支腿13为液压支腿13,在井口装置5的安装过程中,支腿13能向下伸长并支撑于地面上,从而对承载板12的尾部及位于其上方的桁架总成2、托盘总成3及井口装置5进行支撑,且在井口装置5的移运过程中,支腿13能向上收缩与地面分离,以防止底盘车11行驶过程中支腿13与地面接触而磨损,支撑架14设于承载面上,桁架总成2的第一端与承载板12的远离底盘车11的车头的一端转动相接,桁架总成2能转动使其第二端向靠近底盘车11的车头的方向移动,并且桁架总成2能置于支撑架14上,作为优选,支撑架14可以设为两组,其中一组支撑架14对桁架总成2进行支撑,其中另一组支撑架14对井口装置5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13~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连接器4用于在井口装置5于竖直状态下实现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的上端与注入头6之间的连接,连接器4与注入头6能拆装地连接,且连接器4的内部形成有能供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的上端插接的插接通道45,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能插接于插接通道45中,从而实现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与注入头6之间的装配;
具体为,连接器4包括由外至内同轴套设的外缸筒41及内缸筒42,内缸筒42与外缸筒41之间设有驱动组件43及限位组件44,驱动组件43能驱动限位组件44于内缸筒42的顶部上方沿内缸筒42的径向伸缩,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的上端外表面上凹设有环形的插接槽531,在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的上端插接于插接通道45中的状态下,驱动组件43能驱动限位组件44沿内缸筒42的径向朝向靠近内缸筒4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运动并插入插接槽531中实现注入头6与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的连接。
更进一步地,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内缸筒42包括筒部421及环板422,环板422由筒部421的下端的外表面沿筒部421的径向朝向远离筒部42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外缸筒41同轴地套设于筒部421的外侧,且外缸筒41的下端与环板422定位相接,具体地,可以在环板422的上表面上形成环形凸台或环形凹部,使外缸筒41的下端套设定位于环形凸台外侧或插接于环形凹部的内侧,且可以将外缸筒41与环形凸台或环形凹部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以保证二者的同轴性;外缸筒41及筒部421均由注入头6的下端插入至注入头6的内部,且环板422的位于外缸筒41的外侧的部分与注入头6的下表面通过螺钉或螺栓能拆装地相接。
作为优选,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驱动组件43包括活塞431及复位弹簧432,活塞431套设于筒部421的外侧,复位弹簧432设于活塞431的下端与环板422的上表面之间,复位弹簧432的伸缩方向与筒部421的轴向平行,外缸筒41的内表面上凸设形成有第一环形凸台411,活塞431的外表面上凸设形成有第二环形凸台4311,第一环形凸台411的外周面与活塞431的外表面密封相接,第二环形凸台4311的外周面与外缸筒41的内表面密封相接,在活塞431装设于外缸筒41与筒部421之间的状态下,第二环形凸台4311位于第一环形凸台411的下方,外缸筒41的内表面、第一环形凸台411的下表面、活塞431的外表面及第二环形凸台4311的上表面围合形成密封的液压腔46,在向液压腔46的内部加压的状态下,活塞431能向下运动并压缩复位弹簧432,在液压腔46泄压的状态下,复位弹簧432通过自身弹性回复力能推动活塞431向上运动,限位组件44与活塞431的上端连动连接,在活塞43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能拉动限位组件44沿筒部421的径向朝向远离筒部42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此时限位组件44从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的插接槽531中退出,能实现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与注入头6之间的拆分,在活塞43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能推动限位组件44沿筒部421的径向朝向靠近筒部42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此时,限位组件44插入至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的插接槽531中,实现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与注入头6之间的装配连接。
作为优选,如图13~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限位组件44包括多个限位块441,多个限位块441沿内缸筒4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各限位块441均包括由下至上顺次相接的沿内缸筒42的径向延伸的连动部4411、沿内缸筒42的轴向延伸的连接部4412及沿内缸筒42的径向延伸的限位部4413,连接部4412的下端与连动部4411的上表面中部连接,连接部4412的上端与限位部4413的下表面的中部连接,即各限位块441均为工字型限位块;筒部421的外表面上对应各限位块441分别凹设形成有卡接槽4211,卡接槽4211的具体结构类似于L型槽结构,包括沿筒部421的轴向延伸且贯穿筒部421的上端面及外周面的竖槽段及沿筒部421径向延伸的横槽段,活塞431的内表面上凹设形成有环形凹槽4312,各连动部4411的朝向筒部421的一端插设于对应的卡接槽4211的横槽段中,且各连动部4411的朝向活塞431的一端均插设于环形凹槽4312中,各连接部4412均设于活塞431与筒部421之间并嵌入对应的卡接槽4211的竖槽段中,各限位部4413的靠近筒部421的一端均位于筒部421的顶面上方,在液压腔46加压的状态下,各限位部4413朝向靠近外缸筒41的方向移动,各限位部4413的靠近活塞431的一端的下表面与活塞431的上端面相抵接,且在液压腔46泄压的状态下,各限位部4413朝向靠近筒部421的方向移动,各限位部4413的靠近活塞431的一端的端面与活塞431的内表面相抵接,以对各限位部4413的进行径向限位,使各限位部4413的靠近内缸筒42的一端伸至凸出于筒部421的内表面并插设于插接槽531中实现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与注入头6之间的装配连接。
作为优选,如图13~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连动部4411的下表面呈向下凸出的弧形,且连动部4411的两端的厚度均小于对应的槽结构的沿筒部421的轴向上的尺寸,使得活塞431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能带动连动部4411的与活塞431的环形凹槽4312插设连接的一端于环形凹槽4312中上下运动,并通过连动部4411的弧形的下表面,带动连动部4411的与筒部421的卡接槽4211的横槽段插接的一端于卡接槽4211的横槽段中上下移动,使得连接部4412进行摆动,从而带动限位部4413插入或退出插接槽531中,实现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与注入头6之间的连接与拆分。
作为优选,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外缸筒41的顶部设有盖板47,以对外缸筒41内的各部件进行保护及限位,盖板47的中央开设有直径大于或等于内缸筒42的内径的通孔,以供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贯穿插接。
作为优选,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内缸筒42的下端一体形成或能拆装地连接设有由上至下直径渐扩的导向部48,以便于引导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快速准确的插接于其中,提高井口装置5的防喷盒53与注入头6之间的安装效率。
作为优选,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其中,起升构件7包括两起升液压杆,两起升液压杆的第一端均与承载面转动相接,两起升液压杆的第二端分别与两摆动杆21中部转动相接,两起升液压杆能同步伸缩以驱动桁架总成2升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作业井口安装装置,通过运载车、桁架总成、起升构件及托盘总成的配合能实现包括防喷器、防喷管及防喷盒的井口装置的整体移运及整体安装,无需将井口装置的各个部分拆卸,通过连接器能快速实现悬吊的注入头与井口装置顶部的安装对接,在井口装置的整个安装过程中,基本无需操作人员手动进行井口装置的各部分之间以及井口装置与注入头之间的拆卸,能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所需人员数量,且无需在井场地面上钻孔,能有效提高连续管作业效率且降低操作安全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