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67052U - 高度传感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高度传感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67052U
CN212667052U CN202021461755.9U CN202021461755U CN212667052U CN 212667052 U CN212667052 U CN 212667052U CN 202021461755 U CN202021461755 U CN 202021461755U CN 212667052 U CN212667052 U CN 212667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ight sensor
rod
sensor assembly
control
connec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617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矗
宋新丽
赵超群
王彦维
公博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14617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67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67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67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度传感器组件,用于连接汽车的控制臂,包括:连接杆、控制杆、连接支架和高度传感器,连接杆的一端转动地连接控制臂;控制杆的一端转动地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支架转动地连接控制杆的另一端,连接支架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被配置为限制控制杆相对连接支架绕第一方向旋转;高度传感器连接在连接支架上。该高度传感器组件的连接支架设有第一限位部,进而限制所述控制杆相对所述连接支架绕第一方向旋转,进而避免汽车在极限路况运动时高度传感器组件出现反弓现象。

Description

高度传感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度传感器组件。
背景技术
高度传感器组件是主动式空气悬架系统不可或缺的部件,高度传感器组件的一端与控制臂端相连,高度传感器组件的另一端与副车架或车身相连,监控车身高度状态,并将高度值反馈给悬架控制系统或前大灯自动调节系统,悬架控制系统根据车辆状态对车高进行控制调整,前大灯自动调节系统均需要通过该高度传感器测量汽车行驶姿态的变化。
现有技术中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包括连接支架、控制杆、连接杆和高度传感器,其中,控制杆的一端转动地与连接支架连接,另一端转动地与连接杆连接;高度传感器固定于连接支架上。
车辆在平坦路面行驶时,高度传感器组件的连接杆带动控制杆并施以一个向上的力,但车辆在颠簸路面连续行驶时,控制杆的行程上下波动极大,目前设计中并未考虑到高度传感器组件对装配误差和制造误差的容纳度,导致连接杆和控制杆的夹角超差过大,出现反弓现象,高度传感器组件不能检测到正常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传感器组件,以解决车辆在颠簸路面连续行驶时高度传感器容易出现反弓现象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度传感器组件,用于连接汽车的控制臂,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控制臂;
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
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支架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控制杆相对所述连接支架绕第一方向旋转;
高度传感器,所述高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上。
该高度传感器组件的连接支架设有第一限位部,进而限制所述控制杆相对所述连接支架绕第一方向旋转,进而避免汽车在极限路况运动时高度传感器组件出现反弓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支架设有连接面板,所述控制杆和所述高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面板的两个表面上。控制杆和高度传感器被连接面板分隔开,避免相互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面板的相对所述控制杆的表面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面板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一体成型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为片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为杆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支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控制杆相对所述连接支架绕第二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限制了控制杆的行程。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结构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控制臂之间设有第一转动件,所述控制杆和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二转动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均为球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高度传感器组件的连接支架设有第一限位部,进而限制所述控制杆相对所述连接支架绕第一方向旋转,进而避免汽车在极限路况运动时高度传感器组件出现反弓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高度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高度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连接杆;11-球头座;
2-控制杆;
3-连接支架;30-连接面板;31-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
4-高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高度传感器组件,用于避免汽车在极限路况运动时高度传感器组件出现反弓现象。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高度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高度传感器组件包括连接杆1、控制杆2、连接支架3和高度传感器4,连接杆1的前端用于连接汽车的控制臂,连接杆1的后端与控制杆2的前端转动连接,控制杆2的后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支架3上,连接支架3与副车架或车身连接,高度传感器4连接在连接支架3上。
在本实施例中,高度传感器4又叫轴高传感器,是汽车上用于测量车身前后悬架姿态变化必不可少的传感器。
汽车的控制臂上下运动时,带动控制杆2和连接杆1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并将角度值反馈给空气悬架控制器或前大灯自动调节系统,空气悬架控制系统检测该角度并分析角度的变化,从而确定车身高度的变化,进一步根据车辆状态对车高进行控制调整,前大灯自动调节系统根据车辆的状态对车灯的高度进行调整,以便为驾驶员提供合适的视野。
连接杆1和控制臂之间设有第一转动件,控制杆2和连接杆1之间设有第二转动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均为球销。由于球销可自由旋转,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连接杆1与控制杆2的相对角位移。
具体地,连接杆1的两端设有用于容纳球销的球头座11,球销的球面部分设置在球头座11中。
连接支架3上设有第一限位部31,第一限位部31能够限制控制杆2相对连接支架3绕箭头A1方向旋转,即控制杆2从图1中的位置相对连接支架3绕箭头A1旋转一定角度后会抵接第一限位部31,进而被限位;从而限制了控制杆2和连接杆1之间的角度,避免汽车在极限路况运动时高度传感器组件出现反弓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31的位置可通过DMU运动仿真,三坐标打孔确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项目的平台化整合设计,后续项目增加外倾调整极限后的夹角校核,建议控制杆2和连接杆1之间最大夹角不得高于max值,max值可设置为135°。
继续参见图1,连接支架3设有连接面板30,控制杆2和高度传感器4分别设置在连接面板30的两个表面上。控制杆2和高度传感器4被连接面板30分隔开,避免相互干涉。
第一限位部31设置在连接面板30的朝向控制杆2的表面。
进一步,连接面板30为一体成型元件,第一限位部31为连接面板30的一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度传感器组件的零部件较多,组装过程复杂,组装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1为片状结构。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高度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限位部31为杆状结构,因此,第一限位部31的形状不同,进而可以将片状结构的第一限位部31设置在位于车辆左侧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将柱状结构的第一限位部31设置在位于车辆右侧的高度传感器组件,解决现有的左右两侧的高度传感器区分度不高,操作人员在装配时容易发生左右反装的问题。
继续参见图1和图2,连接支架3设有第二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2被配置为限制控制杆2相对连接支架3绕第二方向(箭头A2)旋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共同限制了控制杆2相对连接支架3旋转的两个最远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限位部32的位置也可通过DMU运动仿真,三坐标打孔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1的结构与第二限位部32的结构相同,即若均为车辆左侧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则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均为片状结构,若均为车辆右侧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则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均为柱状结构。从而进一步区分左右两个高度传感器组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度传感器组件,用于连接汽车的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控制臂;
控制杆(2),所述控制杆(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杆(1)的另一端;
连接支架(3),所述连接支架(3)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控制杆(2)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支架(3)设有第一限位部(31),所述第一限位部(31)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控制杆(2)相对所述连接支架(3)绕第一方向旋转;
高度传感器(4),所述高度传感器(4)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设有连接面板(30),所述控制杆(2)和所述高度传感器(4)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面板(30)的两个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板(30)的相对所述控制杆(2)的表面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板(30)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1)为一体成型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设置为片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设置为杆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设有第二限位部(32),所述第二限位部(32)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控制杆(2)相对所述连接支架(3)绕第二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部(31)的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和所述控制臂之间设有第一转动件,所述控制杆(2)和所述连接杆(1)之间设有第二转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度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均为球销。
CN202021461755.9U 2020-07-22 2020-07-22 高度传感器组件 Active CN212667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1755.9U CN212667052U (zh) 2020-07-22 2020-07-22 高度传感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1755.9U CN212667052U (zh) 2020-07-22 2020-07-22 高度传感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67052U true CN212667052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16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61755.9U Active CN212667052U (zh) 2020-07-22 2020-07-22 高度传感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67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8620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with camber control
US7401794B2 (en) Vehicle with a suspension system that allows individual suspension of the wheels and active control of the body height
US6776426B2 (en) Suspension device permitting camber
CN107074051B (zh) 具有在中央处枢转的横向板簧的车轮悬挂
WO1996037375A1 (en) A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steerable wheel
JP2000230822A (ja) 車体と車輪間の距離測定装置
KR0136260B1 (ko) 자동차의 조향륜 현가장치
EP0373125B1 (en) An independent rear suspension
CN113978194A (zh) 用于车辆的多连杆独立悬架及车辆
CN212667052U (zh) 高度传感器组件
JP4177669B2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6671715B (zh) 汽车及麦弗逊悬架
US7317118B2 (en) Model car having adjustable parts
CN110077187A (zh) 一种高承载能力车辆平台
CN115675624A (zh) 角模块结构及车辆
US8762002B2 (en) Steering system for three-wheeled vehicle
CN201105624Y (zh) 一种车辆悬架的螺旋弹簧托盘
JPS60179320A (ja) 車両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ヨン構造
KR100911398B1 (ko)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타입의 현가장치
CN221162079U (zh) 悬架装置、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03805660U (zh) 一种汽车前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
CN217864336U (zh) 角模块结构及车辆
CN220562494U (zh) 双横臂独立悬架结构
JPH07137519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の車体への取付け構造
CN210211943U (zh) 新能源车的可调节扭杆弹簧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