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62109U - 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62109U
CN212662109U CN202020280212.0U CN202020280212U CN212662109U CN 212662109 U CN212662109 U CN 212662109U CN 202020280212 U CN202020280212 U CN 202020280212U CN 212662109 U CN212662109 U CN 212662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pring
transfer device
bottom plate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802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燕
曾庆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2802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62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62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621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包括底座、滑轮组、第一弹簧、底板、连接杆和固定机构,所述滑轮组可安装在底座的底端四角处,所述第一弹簧可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端,所述底板可固定安装在第一弹簧的顶端,所述连接杆可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端四角处,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延伸进底板的内腔,所述固定机构可装配在底座的一侧。该内科护理转移装置不仅具有减震功能,可在移动颠簸时极大程度上减缓冲击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而且,还设置有固定机构,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患者因无意识乱动而拔掉输液管或其他治疗工具加重病情的现象出现,操作简单便捷,使用灵活,实用性强,满足现有市场上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按不同系统进一步分出各专科,如呼吸病学、消化病学、肾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和代谢病学以及风湿病学等。
目前,在内科护理过程中,由于病情的变化,病房内的病人常会被转移至其他位置进行检查或治疗,但是,由于现有的转移装置并不具有减震功能,在转移病人的过程中,很容易因颠簸晃动而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疼痛感,并且,由于现有的转移装置并未设置固定机构,导致在转移过程中,病人很容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乱动,将输液管或其他治疗工具拔掉,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基于以上缺点,现推出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对此来进行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转移装置不具有减震及固定功能,从而影响治疗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包括
底座;
滑轮组,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底端四角处;
第一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端;
底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
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端四角处,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延伸进所述底板的内腔;
固定机构,装配在所述底座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底座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滑槽的内腔内嵌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延伸出滑槽且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上下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底座的外壁,所述第二滑块的顶端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前后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通过轴承安装有滚筒,所述轴承的内环与挡板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滚筒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与滚筒之间安装有卷簧,所述滚筒的前侧外壁圆周开设有通孔,所述挡板的前侧设置有连接绳的一端,且连接绳的另一端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后侧贯穿挡板的外壁且插入进相对应通孔的内腔,所述滚筒的外壁固定连接缠绕有捆绑带的一端,且捆绑带的另一端安装有挂钩,所述底板的右侧安装有挂杆,所述底板的左侧从前至后均开设有卡孔,所述第二滑块的左侧底端设置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左侧顶端安装有第二弹簧的一端,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右侧安装有卡块的一端,所述卡块的另一端贯穿L形板的外壁且插入进相对应卡孔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的数量为若干个。
优选的,所述卡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每两个相邻卡孔之间的间距为2cm。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储纳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内科护理转移装置,通过第一弹簧、底板和连接杆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对移动颠簸时产生的振动进行减震处理,通过滑槽、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卡孔、L形板、第二弹簧、把手和卡块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来调节固定捆绑带的捆绑位置,通过基座、挡板、滚筒、通孔、连接绳、插杆、捆绑带、挂钩和挂杆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将躺在底板上的患者身体进行捆绑限位,该装置不仅具有减震功能,可在移动颠簸时极大程度上减缓冲击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而且,还设置有固定机构,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患者因无意识乱动而拔掉输液管或其他治疗工具加重病情的现象出现,操作简单便捷,使用灵活,实用性强,满足现有市场上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挂杆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滑轮组,3、第一弹簧,4、底板,5、连接杆,6、固定机构,61、滑槽,62、第一滑块,63、第二滑块,64、基座,65、挡板,66、滚筒,67、通孔,68、连接绳,69、插杆,610、捆绑带,611、挂钩, 612、挂杆,613、卡孔,614、L形板,615、第二弹簧,616、把手,617、卡块,7、储纳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包括底座1、滑轮组2、第一弹簧3、底板4、连接杆5和固定机构6,滑轮组 2安装在底座1的底端四角处,第一弹簧3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端,底板4 固定安装在第一弹簧3的顶端,第一弹簧3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20N/CM,第一弹簧3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通过第一弹簧3可有效地减缓颠簸所带来的振动,连接杆5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端四角处,连接杆5的顶端延伸进底板4的内腔,固定机构6装配在底座1的一侧。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固定机构6包括滑槽61,滑槽61开设在底座1的内腔左右两侧,滑槽61的内腔内嵌有第一滑块62,第一滑块62的内侧延伸出滑槽61且设置有第二滑块63,第二滑块63的上下两端均延伸出底座1的外壁,第二滑块63的顶端安装有基座64,基座64的顶端前后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挡板65,挡板65的内侧通过轴承安装有滚筒66,滚筒66呈“工”字形设置,轴承的内环与挡板65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滚筒66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挡板65与滚筒66之间安装有卷簧,通过卷簧可自动将捆绑带610收卷在滚筒66的外壁上,滚筒66的前侧外壁圆周开设有通孔67,挡板65的前侧设置有连接绳68的一端,且连接绳68的另一端安装有插杆69,插杆69的后侧贯穿挡板65的外壁且插入进相对应通孔67的内腔,滚筒66 的外壁固定连接缠绕有捆绑带610的一端,且捆绑带610的另一端安装有挂钩611,底板4的右侧安装有挂杆612,底板4的左侧从前至后均开设有卡孔 613,第二滑块63的左侧底端设置有L形板614,L形板614的左侧顶端安装有第二弹簧615的一端,且第二弹簧615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616,第二弹簧 615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20N/CM,第二弹簧615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把手616的右侧安装有卡块617的一端,卡块617的另一端贯穿L形板614的外壁且插入进相对应卡孔613的内腔,向左侧拉动把手616,把手616会带动卡块617一起向左侧移动且促使卡块617从卡孔613的内腔相脱离,并对第二弹簧615进行拉伸,此时L形板614没有了卡块617的锁紧固定,从而可以随意前后移动,拉动挂钩611,挂钩611会带动捆绑带610的一端伸展开来,而其另一端会带动滚筒66转动,由于挡板65与滚筒66之间安装有卷簧,在滚筒66转动时,其也会对卷簧进行拉伸,将挂钩611从患者的身体上方抻过来且将其挂在挂杆612的外壁上,此时挂钩611的一端被挂杆612固定,而其另一端受卷簧的拉力被拉紧,最后将插杆69贯穿挡板65的外壁且插入进相对应通孔67的内腔将滚筒66锁紧固定住,通过捆绑带610可将患者简单捆绑在底板4上,进而限制其移动,避免在转移过程中患者无意识乱动,当对捆绑带610收卷时,先将挂钩611 从挂杆612的外壁上取下来,借助卷簧的拉力,可自动将捆绑带610收卷在滚筒66的外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固定机构6的数量为若干个,可根据使用需求来设定固定机构6的数量,以此更好地对患者不同的身体部位进行捆绑限位。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卡孔61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每两个相邻卡孔613之间的间距为2cm,从而更加精准地固定捆绑带610的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底座1的底端设置有储纳箱7,通过储纳箱 7可放置一些患者的衣物或其他东西。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先让患者平躺在底板4上,向左侧拉动把手616,把手616会带动卡块617一起向左侧移动且促使卡块617从卡孔613的内腔相脱离,并对第二弹簧615进行拉伸,此时L形板614没有了卡块617的锁紧固定,从而可以随意前后移动,然后根据使用需求来前后移动捆绑带610,当捆绑带610 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上时,停止推动捆绑带610去除对把手616的拉力,第二弹簧615会恢复至初始状态且带动把手616与卡块617重新向右侧移动,当卡块617的右侧重新插回进相对应卡孔613的内腔时,捆绑带610的位置随即被锁紧固定住;拉动挂钩611,挂钩611会带动捆绑带610的一端伸展开来,而其另一端会带动滚筒66转动,由于挡板65与滚筒66之间安装有卷簧,在滚筒66转动时,其也会对卷簧进行拉伸,将挂钩611从患者的身体上方抻过来且将其挂在挂杆612的外壁上,此时挂钩611的一端被挂杆612固定,而其另一端受卷簧的拉力被拉紧,最后将插杆69贯穿挡板65的外壁且插入进相对应通孔67的内腔将滚筒66锁紧固定住,通过捆绑带610可将患者简单捆绑在底板4上,进而限制其移动,避免在转移过程中患者无意识乱动;将患者的移动限制住后,即可推动底座1进行转动工作,在转移过程中遇到颠簸产生的振动,借助第一弹簧3可有效地进行减缓,进而进行避震工作,该装置具有减震与固定功能,在转移过程中,极大程度保护了患者不受到二次伤害,实用性,适合推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心位置”、“另一端”、“上”、“一侧”、“顶端”、“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卡接”、“插接”、“焊接”、“安装”、“设置”、“过盈配合”、“螺钉连接”、“销轴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滑轮组(2),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底端四角处;
第一弹簧(3),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端;
底板(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弹簧(3)的顶端;
连接杆(5),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端四角处,所述连接杆(5)的顶端延伸进所述底板(4)的内腔;
固定机构(6),装配在所述底座(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滑槽(61),所述滑槽(61)开设在所述底座(1)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滑槽(61)的内腔内嵌有第一滑块(62),所述第一滑块(62)的内侧延伸出滑槽(61)且设置有第二滑块(63),所述第二滑块(63)的上下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底座(1)的外壁,所述第二滑块(63)的顶端安装有基座(64),所述基座(64)的顶端前后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挡板(65),所述挡板(65)的内侧通过轴承安装有滚筒(66),所述轴承的内环与挡板(65)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滚筒(66)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65)与滚筒(66)之间安装有卷簧,所述滚筒(66)的前侧外壁圆周开设有通孔(67),所述挡板(65)的前侧设置有连接绳(68)的一端,且连接绳(68)的另一端安装有插杆(69),所述插杆(69)的后侧贯穿挡板(65)的外壁且插入进相对应通孔(67)的内腔,所述滚筒(66)的外壁固定连接缠绕有捆绑带(610)的一端,且捆绑带(610)的另一端安装有挂钩(611),所述底板(4)的右侧安装有挂杆(612),所述底板(4)的左侧从前至后均开设有卡孔(613),所述第二滑块(63)的左侧底端设置有L形板(614),所述L形板(614)的左侧顶端安装有第二弹簧(615)的一端,且第二弹簧(615)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手(616),所述把手(616)的右侧安装有卡块(617)的一端,所述卡块(617)的另一端贯穿L形板(614)的外壁且插入进相对应卡孔(613)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6)的数量为若干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61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每两个相邻卡孔(613)之间的间距为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端设置有储纳箱(7)。
CN202020280212.0U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62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0212.0U CN212662109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0212.0U CN212662109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62109U true CN212662109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10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8021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62109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621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5017A (zh) * 2021-11-01 2022-01-28 吴芳 一种妇科肿瘤近距离放疗定位治疗转运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5017A (zh) * 2021-11-01 2022-01-28 吴芳 一种妇科肿瘤近距离放疗定位治疗转运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62109U (zh) 一种内科护理转移装置
CN208823185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急救箱
CN111938925A (zh) 一种重症护理用患者转运架
CN208552313U (zh) 一种便于对病人固定的精神护理用病床
CN211095573U (zh) 外挂式约束带移动收集箱
CN211671866U (zh) 一种便于组合安装的南汀黄羊饲养用栅栏
CN210193082U (zh) 心电监护导联线保护装置
CN215994630U (zh) 一种透析护理用便捷取用护理包
CN206929519U (zh) 一种远程心率机用壁挂式显示屏
CN208963607U (zh) 一种影像资料收纳装置
CN209847259U (zh) 腔镜手术器官悬吊装置
CN211705163U (zh) 一种抢救室护理病情记录装置
CN213489969U (zh) 一种麻醉室紧急复苏护理辅助装置
CN215350228U (zh) 一种消化科用护理架
CN216571862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净水炭网滤芯
CN210963342U (zh) 一种自动报警的输液装置
CN217186684U (zh) 一种精神病患者护理用肢体约束装置
CN215944445U (zh) 一种汽车行李架
CN213666310U (zh) 一种病床辅助保护装置
CN210432650U (zh) 一种脱笼钩
CN212939738U (zh) 一种小儿放射体位手固定装置
CN220477754U (zh) 一种医疗用具收纳结构及医疗床
CN218229914U (zh) 一种护理采集箱
CN212853919U (zh) 一种护理科用护理托盘
CN215020916U (zh) 一种防止患者自行下床的围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