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7789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7789U
CN212657789U CN202021376267.8U CN202021376267U CN212657789U CN 212657789 U CN212657789 U CN 212657789U CN 202021376267 U CN202021376267 U CN 202021376267U CN 212657789 U CN212657789 U CN 212657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roove
grooves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62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正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762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7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7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7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机体上形成有出风口;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表面,导风板的导风表面上形成有朝向导风板的另一侧表面凹入的多个凹槽,多个凹槽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凹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当导风板打开出风口时凹槽的邻近出风口的一端,第二端为当导风板打开出风口时凹槽的远离出风口的一端,每个凹槽的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端的宽度均大于凹槽的中部的宽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使吹入室内的气流更加柔和,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而且,如此设置的凹槽还可以减小风阻,减小空调器的能耗,降低制冷损失,且可以提升风速并延长送风距离。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人们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电器产品,空调对于室内温度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满足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需要。相关技术中,当开启空调器时,从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吹出的风的柔和度较差,从而导致用户的体感不佳,舒适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使吹入室内的气流更加柔和,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且可以减小风阻,使出风更加顺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形成有出风口;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表面,所述导风表面为当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导风板的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表面,所述导风板的所述导风表面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导风板的另一侧表面凹入的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凹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当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凹槽的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当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凹槽的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每个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端的宽度均大于所述凹槽的中部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使导风板的导风表面上形成有朝向导风板的另一侧表面凹入的多个凹槽,并且每个凹槽的第一端的宽度和第二端的宽度均大于凹槽的中部的宽度,一方面,可以使沿凹槽吹入室内的气流更加柔和,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另一方面,如此设置的凹槽可以减小风阻,减小空调器的能耗,降低制冷损失,且可以提升风速并延长送风距离。另外,导风板的结构简单,无需额外增加零部件,可以减少空调器室内机的零部件数量,方便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凹槽的宽度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凹槽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形成为朝向所述凹槽的中心凸出的弧形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端的宽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凹槽的底壁为弧面,沿从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凹槽的深度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凹槽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位于所述导风板左侧的多个所述凹槽中的至少一部分沿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倾斜向左延伸,位于所述导风板右侧的多个所述凹槽中的至少一部分沿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倾斜向右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从所述导风板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向其左端和右端的方向、所述凹槽的宽度逐渐增大或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凹槽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延伸至邻近所述导风板的两侧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表面形成为向外凸出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板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导风板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室内机;
1:机体;11:出风口;2:导风板;
21:导风表面;2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空调器室内机100即上述室内单元,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空调器室外机即上述室外单元(图未示出)。空调器室外机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空调器室内机100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
例如,室内单元可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的壁挂式室内单元。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机体1和导风板2。
机体1上形成有出风口11。导风板2设在出风口11处,导风板2具有导风表面21,导风表面21为当导风板2打开出风口11时导风板2的邻近出风口11的一侧表面,导风板2的导风表面21上形成有朝向导风板2的另一侧表面凹入的多个凹槽211,多个凹槽211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
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当关闭空调器时,导风板2可以遮挡出风口11以将出风口11完全封闭,避免外部灰尘或昆虫等杂质从出风口11进入空调器室内机100内部。当开启空调器时,导风板2可以相对于机体1转动,以将出风口11露出。
当气流流经导风板2时,由于导风表面21上形成有多个凹槽211,导风板2的位于相邻两个凹槽211之间的部分可以打散并柔化气流,使沿凹槽211吹入室内的气流更加柔和。而且,由于多个凹槽211左右间隔设置,可以减小风阻,当空调器制冷时,使制冷能力损失较小,从而可以减小能耗,提高制冷效率。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多个凹槽211,可以起到打散气流并柔化气流的作用,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凹槽2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当导风板2打开出风口11时凹槽211的邻近出风口11的一端,第二端为当导风板2打开出风口11时凹槽211的远离出风口11的一端,每个凹槽211的第一端的宽度和第二端的宽度均大于凹槽211的中部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凹槽211的中部”在本申请中应当作广义理解,其指的是,相对于凹槽2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而言,靠近凹槽211中心的部分,而不限于凹槽21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
当气流从出风口11吹向凹槽211时,可以首先吹向凹槽211的第一端,流经凹槽211的中部后从凹槽211的第二端吹出。由此,凹槽211的第一端为气流的入口,凹槽211的第二端为气流的出口,入口的宽度较大可以减小风阻。当气流从凹槽211的第一端流向凹槽211的中部时,由于凹槽211的中部的宽度小于第一端的宽度,可以提升风速并且可以延长送风距离。当气流从凹槽211的中部流向第二端时,气流的出口变大,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风阻,降低噪音,使气流可以更加顺畅地吹入室内,进而可以减小空调器的能耗,降低制冷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通过使导风板2的导风表面21上形成有朝向导风板2的另一侧表面凹入的多个凹槽211,并且每个凹槽211的第一端的宽度和第二端的宽度均大于凹槽211的中部的宽度,一方面,可以使沿凹槽211吹入室内的气流更加柔和,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另一方面,如此设置的凹槽211可以减小风阻,减小空调器的能耗,降低制冷损失,且可以提升风速并延长送风距离。另外,导风板2的结构简单,无需额外增加零部件,可以减少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零部件数量,方便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沿从凹槽21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分别朝向第一端、第二端的方向,凹槽211的宽度逐渐增大。当气流从出风口11流向凹槽211的第一端时,由于凹槽211的第一端的宽度较大,可以减小风阻;当气流从凹槽211的第一端流向凹槽211的中部时,凹槽211的宽度逐渐减小,可以提升风速且延长送风距离;当气流从凹槽211的中部流向凹槽211的第二端时,凹槽211的宽度逐渐增大,可以进一步减小风阻,使出风更加顺畅。
如此设置,与曲折迂回的出风路径相比,使气流的流动路径更加简单,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出风风阻,降低空调器的制冷损失。另外,气流流经凹槽211时,会产生“康达效应”,气流可以沿凹槽211的侧壁和底壁流动,当气流从凹槽211的第二端流出时,沿凹槽211的左侧壁流入室内的气流倾斜向左,沿凹槽211的右侧壁流入室内的气流倾斜向右,从而沿相邻两个凹槽211的相邻两个侧壁流出的气流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相互交叉,以更好地柔化气流,保证用户的舒适性。
其中,康达效应(Coanda Effect)亦称附壁作用或柯恩达效应。流体(水流或气流)有偏离原本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也可以说是流体粘性),只要曲率不大,流体就会顺着该物体表面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凹槽2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形成为朝向凹槽211的中心凸出的弧形壁。例如,结合图3,当气流从出风口11吹出后,首先从凹槽211的第一端流入,然后沿凹槽211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底壁从第二端吹入室内。由于凹槽2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形成为朝向凹槽211的中心凸出的弧形壁,在气流沿凹槽211的左侧壁流向凹槽211的第二端的过程中,根据康达效应,气流会贴着凹槽211的左侧壁的壁面流动,使得气流沿左侧壁从第二端倾斜向左吹入室内;在气流沿凹槽211的右侧壁流向凹槽211的第二端的过程中,气流会贴着凹槽211的右侧壁的壁面流动,使得气流沿右侧壁从第二端倾斜向右吹入室内。因此,沿相邻两个凹槽211的相邻两个侧壁流出的气流会在左右方向上相互交叉,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对气流的扰乱作用,使吹入室内的气流更加柔和。
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对从凹槽211的第二端流出的气流进行打散并柔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气流的柔化效果,保证用户具有较高的使用舒适性。而且,如此设置,凹槽2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可以起到较好的导风作用,使气流流经凹槽2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时过渡更加平缓,防止出现出风死角,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出风风阻。另外,气流可以沿凹槽2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从左右两侧扩散,从而可以有效扩大送风范围。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凹槽211的第一端的宽度和第二端的宽度相等。由此,在保证对气流的柔化效果的同时,使凹槽211的结构简单,从而可以降低凹槽211的加工难度,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凹槽211的底壁为弧面,沿从导风板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分别朝向第一端、第二端的方向,凹槽211的深度逐渐减小。这样,凹槽211底壁的导风效果较好,可以提升导风板2的位于相邻两个凹槽211之间的部分对气流的柔化效果,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另外,当导风板2水平或倾斜向上时,气流可以沿凹槽211的底壁倾斜向上流入室内,从而可以实现沐浴式出风,且可以避免直吹用户,防止风感过硬,使用户体感更加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凹槽211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图未示出)。具体地,多个第一凹槽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凹槽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二凹槽之间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例如,当凹槽211的底壁为弧面时,第二凹槽的曲率大于第一凹槽的曲率。由此,由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交错设置,沿第一凹槽的底壁流入室内的气流与沿第二凹槽的底壁流入室内的气流在上下方向上可以相互交叉扰乱,从而使气流的打散效果更好,可以有效防止风感过硬,避免气流直吹引起用户的肌肉不适,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导风板2左侧的多个凹槽211中的至少一部分沿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倾斜向左延伸,位于导风板2右侧的多个凹槽211中的至少一部分沿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倾斜向右延伸(图未示出)。
例如,当空调器开机运行时,气流从出风口11流出并经过导风板2时,气流从每个凹槽211的第一端流向第二端,当经过沿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倾斜向左延伸的凹槽211时,气流在凹槽211的导向作用下倾斜向左流向室内;当经过沿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倾斜向右延伸的凹槽211时,气流在凹槽211的导向作用下倾斜向右流向室内。由此,如此设置的多个凹槽211在柔化出风的同时,可以对气流进行分流导向,使气流可以沿凹槽211倾斜的方向向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左右两侧扩散,可以扩大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送风范围,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从导风板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向其左端和右端的方向、凹槽211的宽度逐渐增大(图未示出)。此时多个凹槽211的宽度可以均不相同。当然,多个凹槽211还可以构成多组凹槽组,每组凹槽组可以包括宽度相等的至少两个凹槽211,沿从导风板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向其左端和右端的方向、多组凹槽组的凹槽211的宽度逐渐增大。由此,当气流流经导风板2的导风表面21时,由于凹槽211的宽度不同,气流的柔和度可以不同,从而可以使吹向室内的气流更加散乱,避免直吹用户,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沿从导风板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向其左端和右端的方向、凹槽211的宽度可以逐渐减小(图未示出)。由此,当气流流经导风板2的导风表面21时,气流的柔和度同样不同,从而可以使吹向室内的气流更加散乱,避免直吹用户,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每个凹槽2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延伸至邻近导风板2的两侧边缘。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每个凹槽2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延伸至邻近导风板2的长边。如此设置,凹槽211的长度可以较长,从而可以延长气流流经凹槽211的路径,使气流可以有效被打散并柔化,提升了流入室内的气流的柔和度,保证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4,导风表面21形成为向外凸出的弧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外”可以理解为远离导风板2的中心的一侧,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内”,即朝向导风板2的中心的一侧。由此,沿凹槽211的底壁流动的气流可以与沿导风板2的导风表面21流动的气流在上下方向上相互扰乱,从而使气流的柔化效果最佳,使吹入室内的气流更加柔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例如,结合图4,当气流从出风口11吹向导风板2时,一部分气流沿凹槽211的底壁和侧壁吹入室内,另一部分沿导风板2的导风表面21吹入室内。当气流流经形成为弧形的凹槽211的底壁时,气流可以沿底壁倾斜向上吹出;当气流流经导风表面21时,气流可以沿导风表面21倾斜向下吹出,从而可以与沿凹槽211的底壁流入室内的气流在上下方向上相互交叉。
当然,凹槽211的底壁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平面,只要保证与导风板2的导风表面21不平行即可实现气流的相互交叉扰乱。可以理解的是,凹槽211的底壁与导风板2的导风表面2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上形成有出风口;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表面,所述导风表面为当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导风板的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表面,所述导风板的所述导风表面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导风板的另一侧表面凹入的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凹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当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凹槽的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当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凹槽的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每个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端的宽度均大于所述凹槽的中部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凹槽的宽度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形成为朝向所述凹槽的中心凸出的弧形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端的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的底壁为弧面,沿从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凹槽的深度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包括:
多个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导风板左侧的多个所述凹槽中的至少一部分沿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倾斜向左延伸,位于所述导风板右侧的多个所述凹槽中的至少一部分沿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倾斜向右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导风板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向其左端和右端的方向、所述凹槽的宽度逐渐增大或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凹槽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延伸至邻近所述导风板的两侧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表面形成为向外凸出的弧面。
CN202021376267.8U 2020-07-13 2020-07-13 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12657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6267.8U CN212657789U (zh) 2020-07-13 2020-07-13 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6267.8U CN212657789U (zh) 2020-07-13 2020-07-13 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7789U true CN212657789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60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6267.8U Active CN212657789U (zh) 2020-07-13 2020-07-13 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77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6662A (zh) * 2021-07-30 2021-11-05 温莹蕾 一种适用于农村地区的节能健康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6662A (zh) * 2021-07-30 2021-11-05 温莹蕾 一种适用于农村地区的节能健康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5072A (zh) 空调系统及其换热结构
CN103512176B (zh) 空调器面板
CN21265778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94940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094711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KR100608682B1 (ko) 에어콘의 실내기
CN21506243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86997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6577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9493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6482231A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21217902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74463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3841121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2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901267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384111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65778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65779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1790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3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94940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