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6403U - 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6403U
CN212656403U CN202020766116.7U CN202020766116U CN212656403U CN 212656403 U CN212656403 U CN 212656403U CN 202020766116 U CN202020766116 U CN 202020766116U CN 212656403 U CN212656403 U CN 212656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cross beam
front cross
column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61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海
王东
张其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ome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ome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ome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ome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661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6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6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6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阳光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包括前横梁和立柱,内前横梁和外前横梁分别通过第一内六角螺杆、第一加长螺母、第二内六角螺杆和第二加长螺母与内前横梁连接件和外前横梁连接件连接;内前横梁和外前横梁分别通过第三内六角螺杆、第一螺母、第四内六角螺杆和第二螺母与内前横梁立柱连接件和外前横梁立柱连接件连接,内前横梁立柱连接件和外前横梁立柱连接件分别通过第一不锈钢螺杆、第三螺母、第二不锈钢螺杆和第四螺母与内立柱和外立柱连接。本实用新型连接牢固,可增加承重度,可实现连接加强紧固与隔热、保温功能,实现内外冷、热桥分离,同时也可以解决对流所产生的热量损失,从而节能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阳光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阳光房屋顶框架一般由主梁、副梁和侧梁等围成,在围成的屋顶框架中设置有玻璃顶层或德高顶层,以满足不同程度采光的需求。
目前,整个中国阳光房市场,梁之间的连接方式多为通过子攻丝进行对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非常不牢固,并且工地现场安装比较复杂,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目前,市面上的铝结构阳光房都是铝方管加钢芯的结构或者铝框层层焊接累加,两者加钢芯或焊接累加只是单纯的辅助增加铝结构的刚度和挠度,时间久了,钢芯容易生锈或焊口容易开裂,从而降低结构自身的强度,造成不可预知的危险性,而且施工过程中造成人力和物料的浪费都很大。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搭接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搭接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牢固,可增加承重度,密封性好,具有隔热、保温功能,节能效果好的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包括前横梁和立柱,所述前横梁包括内前横梁和外前横梁,所述内前横梁与所述外前横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第一多腔体尼龙隔热条连接,所述内前横梁通过第一内六角螺杆和第一加长螺母与内前横梁连接件连接,所述外前横梁通过第二内六角螺杆和第二加长螺母与外前横梁连接件连接;
所述内前横梁的底部通过第三内六角螺杆和第一螺母与内前横梁立柱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内六角螺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加长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外前横梁的底部通过第四内六角螺杆和第二螺母与外前横梁立柱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四内六角螺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加长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立柱包括内立柱和外立柱,所述内前横梁立柱连接件的底端通过第一不锈钢螺杆和第三螺母与内立柱连接,所述外前横梁立柱连接件的底端通过第二不锈钢螺杆和第四螺母与外立柱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前横梁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为封闭结构,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相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一侧为竖直部,另一侧为弧形部,所述外前横梁包括第四腔室和第五腔室,所述第四腔室与所述第五腔室相通,所述第四腔室的外侧和所述第五腔室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挂钩槽口和第二挂钩槽口。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内前横梁与所述外前横梁的中部之间设有尼龙加强隔热条,所述尼龙加强隔热条将所述内前横梁与所述外前横梁之间的腔室分为第六腔室和第七腔室。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立柱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内立柱的内腔分为第八腔室和第九腔室,所述第八腔室为开口结构,所述第八腔室的上部一侧设有第一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九腔室与所述第一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二隔热条槽口。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外立柱呈L型,所述外立柱内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与所述外立柱的底板之间设有纵向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和纵向隔板将所述外立柱的内腔分为第十腔室、第十一腔室、第十二腔室、第十三腔室、第十四腔室和第十五腔室,所述第十腔室为开口结构,所述第十腔室与所述第一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三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一隔热条槽口与所述第三隔热条槽口之间设有第二多腔体尼龙隔热条,所述第十三腔室与所述第二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一侧设有第四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二隔热条槽口与所述第四隔热条槽口之间设有第三多腔体尼龙隔热条。
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十四腔室和第十五腔室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所述第八腔室、第十腔室、第十四腔室和第十五腔室的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立柱盖板。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可实现前横梁与立柱的牢固连接,可增加承重度,多腔体尼龙隔热条可实现连接加强紧固与隔热、保温功能,实现内外冷、热桥分离,同时也可以解决对流所产生的热量损失,从而节能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横梁的断面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立柱的断面图;
附图中,1-前横梁,2-立柱,3-第一多腔体尼龙隔热条,4-第一腔室,5-第二腔室,6-第三腔室,7-第四腔室,8-第五腔室,9-垫片,10-尼龙加强隔热条,11-内前横梁,12-外前横梁,13-第六腔室,14-第七腔室,15-内前横梁连接件,16-第一内六角螺杆,17-第一加长螺母,18-外前横梁连接件,19-第二内六角螺杆,20-第二加长螺母,21-第三内六角螺杆,22-第一螺母,23-前横梁立柱连接件,24-第四内六角螺杆,25-第二螺母,26-外前横梁立柱连接件,27-内立柱,28-外立柱,29-第一隔板,30-第八腔室,31-第九腔室,32-第一隔热条槽口,33-第二隔热条槽口,34-第二隔板,35-第三隔板,36-第四隔板,37-第五隔板,38-纵向隔板,39-第十腔室,40-第十一腔室,41-第十二腔室,42-第十三腔室,43-第十四腔室,44-第十五腔室,45-第三隔热条槽口,46-第二多腔体尼龙隔热条,47-第四隔热条槽口,48-第三多腔体尼龙隔热条,49-立柱盖板,50-第一不锈钢螺杆,51-第三螺母,52-第二不锈钢螺杆,53-第四螺母,71-第一挂钩槽口,81-第一挂钩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包括前横梁1和立柱2,前横梁1和立柱2采用铝合金型材制成。
如图2所示,前横梁1包括内前横梁11和外前横梁12,内前横梁11与外前横梁1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第一多腔体尼龙隔热条3连接,内前横梁11包括第一腔室4、第二腔室5和第三腔室6,第一腔室4为封闭结构,第二腔室5和第三腔室6相通,第一腔室4和第二腔室5的一侧为竖直部,另一侧为弧形部。外前横梁12包括第四腔室7和第五腔室8,第四腔室7与第五腔室8相通,第四腔室7的外侧和第五腔室8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挂钩槽口71和第二挂钩槽口81。内前横梁11与外前横梁12的中部之间设有尼龙加强隔热条10,尼龙加强隔热条10将内前横梁11与外前横梁12之间的腔室分为第六腔室13和第七腔室14。
内前横梁连接件15置于第二腔室5和第三腔室6内,内前横梁11通过第一内六角螺杆16和第一加长螺母17与内前横梁连接件15连接,外前横梁连接件18置于第四腔室7和第五腔室8内,外前横梁12通过第二内六角螺杆19和第二加长螺母20与外前横梁连接件18连接。
内前横梁11的底部通过第三内六角螺杆21和第一螺母22与内前横梁立柱连接件23连接,第三内六角螺杆21的顶端伸入第一加长螺母17内并与第一加长螺母17螺纹连接,外前横梁12的底部通过第四内六角螺杆24和第二螺母25与外前横梁立柱连接件26连接,第四内六角螺杆24的顶端伸入第二加长螺母20内并与第二加长螺母20螺纹连接。
如图3所示,立柱2包括内立柱27和外立柱28,内立柱27内设有第一隔板29,第一隔板29将内立柱27的内腔分为第八腔室30和第九腔室31,第八腔室30为开口结构,第八腔室30的上部一侧设有第一隔热条槽口32,第九腔室31与第一隔热条槽口32相对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二隔热条槽口33。
外立柱28呈L型,外立柱28内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隔板34、第三隔板35、第四隔板36和第五隔板37,第五隔板37与外立柱28的底板之间设有纵向隔板38,第二隔板34、第三隔板35、第四隔板36、第五隔板37和纵向隔板38将外立柱28的内腔分为第十腔室39、第十一腔室40、第十二腔室41、第十三腔室42、第十四腔室43和第十五腔室44,第十腔室39为开口结构,第十腔室39与第一隔热条槽口32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三隔热条槽口45,第一隔热条槽口32与第三隔热条槽口45之间设有第二多腔体尼龙隔热条46,第十三腔室42与第二隔热条槽口33相对的一侧设有第四隔热条槽口47,第二隔热条槽口33与第四隔热条槽口47之间设有第三多腔体尼龙隔热条48。第十四腔室43和第十五腔室44的底部为开口结构,第八腔室30和第十腔室39、第十四腔室43和第十五腔室44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立柱盖板49。
内前横梁立柱连接件23伸入内立柱27的第八腔室30内,第一不锈钢螺杆50从第十四腔室43内伸入,向上依次穿过第五隔板37、内立柱27的底板、第一隔板29和内前横梁立柱连接件23,与第三螺母51螺纹连接,从而将内前横梁立柱连接件23与内立柱27紧固连接,第三螺母51与内前横梁立柱连接件23之间设有垫片9。外前横梁立柱连接件26伸入外立柱28的第十腔室39内,第二不锈钢螺杆52从第十五腔室44内伸入,向上依次穿过第五隔板37、第四隔板36、第三隔板35、第二隔板34和外前横梁立柱连接件26,与第四螺母53螺纹连接,从而将外前横梁立柱连接件26与外立柱28紧固连接,第四螺母53与外前横梁立柱连接件26之间设有垫片9。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是:先将内前横梁和外前横梁组合成一个整体后使用,再将前横梁连接件用内六角螺杆配合加长螺母将其紧固成一个整体后使用,将组合完成的前横梁连接件穿到前横梁腔体的内侧,再将前横梁立柱连接件使用螺母和内六角螺杆配合,将内六角螺杆旋拧到加长螺母内,将前横梁立柱连接件和前横梁紧固连接在一起,将连接固定好的前横梁、前横梁连接件和前横梁立柱连接件,穿入立柱相对应的腔体中,再用不锈杆螺杆将立柱与前横梁立柱连接件穿透后用螺母和垫片将其紧固,前横梁与立柱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实现工业螺栓连接结构。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和立柱,所述前横梁包括内前横梁和外前横梁,所述内前横梁与所述外前横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第一多腔体尼龙隔热条连接,所述内前横梁通过第一内六角螺杆和第一加长螺母与内前横梁连接件连接,所述外前横梁通过第二内六角螺杆和第二加长螺母与外前横梁连接件连接;
所述内前横梁的底部通过第三内六角螺杆和第一螺母与内前横梁立柱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内六角螺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加长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外前横梁的底部通过第四内六角螺杆和第二螺母与外前横梁立柱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四内六角螺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加长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立柱包括内立柱和外立柱,所述内前横梁立柱连接件的底端通过第一不锈钢螺杆和第三螺母与内立柱连接,所述外前横梁立柱连接件的底端通过第二不锈钢螺杆和第四螺母与外立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前横梁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为封闭结构,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相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一侧为竖直部,另一侧为弧形部,所述外前横梁包括第四腔室和第五腔室,所述第四腔室与所述第五腔室相通,所述第四腔室的外侧和所述第五腔室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挂钩槽口和第二挂钩槽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前横梁与所述外前横梁的中部之间设有尼龙加强隔热条,所述尼龙加强隔热条将所述内前横梁与所述外前横梁之间的腔室分为第六腔室和第七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立柱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内立柱的内腔分为第八腔室和第九腔室,所述第八腔室为开口结构,所述第八腔室的上部一侧设有第一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九腔室与所述第一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二隔热条槽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立柱呈L型,所述外立柱内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与所述外立柱的底板之间设有纵向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和纵向隔板将所述外立柱的内腔分为第十腔室、第十一腔室、第十二腔室、第十三腔室、第十四腔室和第十五腔室,所述第十腔室为开口结构,所述第十腔室与所述第一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三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一隔热条槽口与所述第三隔热条槽口之间设有第二多腔体尼龙隔热条,所述第十三腔室与所述第二隔热条槽口相对的一侧设有第四隔热条槽口,所述第二隔热条槽口与所述第四隔热条槽口之间设有第三多腔体尼龙隔热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四腔室和第十五腔室的底部为开口结构,所述第八腔室、第十腔室、第十四腔室和第十五腔室的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立柱盖板。
CN202020766116.7U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 Active CN212656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6116.7U CN212656403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6116.7U CN212656403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6403U true CN212656403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46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6116.7U Active CN212656403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6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44733U (zh) 开关柜框架结构
CN212656403U (zh) 一种前横梁立柱连接结构
CN202081662U (zh) 一种铝包木阳光房
CN218438480U (zh) 一种单坡顶阳光房
CN208844721U (zh) 一种建筑用外墙板安装的连接结构
CN216380168U (zh) 一种一体式双层铝板隔热单元幕墙
CN107605081B (zh) 一种横明竖隐玻璃幕墙
CN203716290U (zh) 一种阳光房
CN107620414B (zh) 一种竖明横隐玻璃幕墙
CN215761429U (zh) 一种装配式铝艺别墅庭院门
CN210564152U (zh) 一种单曲面仿单元式幕墙门窗结构
CN115522635A (zh) 一种阳光房用前横梁与立柱连接结构
CN220747351U (zh) 一种竖向立柱遮阳线条
CN103774971B (zh) 一种尺寸可调的防护网
CN211973986U (zh) 一种干挂保温幕墙结构
CN212956950U (zh) 一种靠墙底料与靠墙梁结构
CN219344309U (zh)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式围栏装置的多功能立柱
CN215442606U (zh) 一种幕墙钢构支架
CN206252795U (zh) 篮板框
CN2913530Y (zh) 组装式金属方管围墙组件
CN212656381U (zh) 一种阳光房框架
CN210947148U (zh) 一种阳光房框架用支撑立柱
CN206385641U (zh) 一种铝合金阳光房防雨拼接屋顶
CN213115298U (zh) 一种易装配的轻质外墙保温装饰板
CN212656461U (zh) 一种阳光房用侧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