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2811U - 往复锯 - Google Patents

往复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2811U
CN212652811U CN202021777250.3U CN202021777250U CN212652811U CN 212652811 U CN212652811 U CN 212652811U CN 202021777250 U CN202021777250 U CN 202021777250U CN 212652811 U CN212652811 U CN 212652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traight line
reciprocating saw
emitting piece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72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禹田
刘来
仲克穷
陶士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Deshu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Deshuo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Deshu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772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2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2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2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往复锯,包括:壳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形成有容纳空间;夹紧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并用于夹持工作附件,支架,沿第一直线方向分布并至少部分设置在夹紧机构的前侧;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前侧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其中,第一发光件同时与支架和工作附件配合形成有沿工作附件自身延伸方向分布的切割指示线;第二发光件与支架配合形成有垂直于第一切割指示线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割指示区。该往复锯操作便利,且用户体验好。

Description

往复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往复锯。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例如往复锯,其作为一种切割工具,用以对工件进行切割。往复锯一般包括可被驱动以在一个预设范围内高速往复运动的往复杆,其能连接诸如锯片等的工作附件,以对工件进行切割。对于一些可被单手操作的往复锯而言,其能适用一些位于狭小空间、密闭工件或昏暗空间内的工件。然而,在上述工作环境下,工件的能见度较低,导致用户无法精准切割。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些具备辅助照明设备的电动工具,然而,其辅助照明仅适用一些具备锤钻功能的电动工具,而对于往复锯而言,如何在提供照明功能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切割精度,同时增强用户体验,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照明并增加切割精度的往复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往复锯,包括:壳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形成有容纳空间;夹紧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并用于夹持工作附件,支架,沿第一直线方向分布并至少部分设置在夹紧机构的前侧;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前侧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其中,第一发光件同时与支架和工作附件配合形成有沿工作附件自身延伸方向分布的切割指示线;第二发光件与支架配合形成有垂直于第一切割指示线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割指示区。
进一步地,支架形成有可供至少部分工作附件穿过的开口,第一发光件发出的光线通过开口形成第一切割指示线。
进一步地,支架止挡至少部分第二发光件发出的光线以形成切割指示区。
进一步地,第一发光件与第二发光件发出的光线还包括重合区域,重合区域位于支架靠近壳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发光件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第二直线与第一直线倾斜相交,第二直线与第一直线相夹形成的锐角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50°。
进一步地,第二发光件沿第三直线方向延伸,第三直线与第一直线倾斜相交,第三直线与第一直线相夹形成的锐角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20°。
进一步地,第一发光件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第二直线与第一直线倾斜相交,第二直线与第一直线相夹形成的锐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40°;
第二发光件沿第三直线方向延伸,第三直线与第一直线倾斜相交,第三直线与第一直线相夹形成的锐角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20°。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组件,第一发光件与第二发光件串联并电连接至电源组件。
一种往复锯,包括:壳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形成有容纳空间;夹紧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并用于夹持工作附件,支架,沿第一直线方向分布并至少部分设置在夹紧机构的前侧;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前侧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其中,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同时与支架和工作附件配合形成有沿工作附件自身延伸方向分布的切割指示线。
一种往复锯,包括:壳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形成有容纳空间;夹紧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并用于夹持工作附件,支架,沿第一直线方向分布并至少部分设置在夹紧机构的前侧;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前侧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其中,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与支架配合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割指示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设置能与支架配合,在能提供照明的同时还能形成切割指示线和切割指示区,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切割精度和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往复锯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往复锯的第一发光件射出的光线的部分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图1中的往复锯的第二发光件射出的光线的部分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图1中的往复锯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的往复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往复锯100包括:壳体11、夹紧机构12和支架13。其中,壳体11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形成一个容纳空间111,动力机构、传动机构、控制机构和输出组件均设置在容纳空间111内,传动机构连接动力机构和输出组件,并用于将动力机构的动力传递至输出组件,以输出一个往复力矩。壳体11还形成有可供握持的握持部112和用于连接电源组件(图未示出)的结合部113。夹紧机构12连接至输出组件并能用于夹持工作附件。夹紧机构12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111内。可以理解,输出组件也可以从容纳空间111中部分伸出,此时连接至输出组件的夹紧机构12设置在容纳空间111外。而当夹紧机构12与输出组件连接时,也可被视作输出组件的一部分,此时也可将夹紧机构12理解为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11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紧机构12可用于夹持锯片14,锯片14能在输出组件的带动下往复运动以切割工件。支架13设置在夹紧机构12的前侧,其基本沿与输出组件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直线101方向延伸。支架13上设置有开口131,其可供工作附件通过。当用户操作往复锯100时,工作附件切割工件并伸入工件中,此时可以依靠支架13抵持工件,从而为用户在切割过程提供支撑。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往复锯100体积较小,其可供用户单手操作以对处于狭窄位置或阴暗位置的工件进行切割。而在对处于阴暗位置的工件进行切割时,由于切割环境的影响,其能见度和切割精度得不到保证。为此,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能提高能见度且能提高切割精度的发光组件15。具体而言,发光组件15包括第一发光件151和第二发光件152。壳体11还包括一个垂直于第一直线101方向的延伸平面102,夹紧机构12被设置为能穿过该延伸平面102。发光组件15至少部分设置在该延伸平面102内。其中,第一发光件151设置在壳体11的位于该延伸平面102内的上侧位置,第二发光件152设置在壳体11的位于该延伸平面102内的下侧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件151和第二发光件152均被设置为LED灯。可以理解,第一发光件151和第二发光件152可以被设置为点光源、面光源或其他照明及发光装置,这里不再赘述。在一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预设直线方向上,在一个垂直于该预设直线的预设平面内,第一发光件151和第二发光件152发射出的光线沿该预设直线方向在该预设平面内的投影基本呈扇形。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发光件151和第二发光件152发出的光线更加集中。第一发光件151发射出的光线在穿过支架13上的开口131后会被工作附件至少部分的止挡,从而形成一个位于工作附件的下端且基本沿第一直线101方向分布的阴影,该阴影可作为指引用户切割的切割指示线151a。第二发光件152发射出的光线在穿过支架13上的开口131和支架13外边缘之后,会形成有一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切割指示区152a,该切割指示区152a能有效照亮工件上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切割线。可以理解,切割指示线151a和切割指示区152a同时存在,且不产生干涉。当用户参照切割指示线151a进行作业时,第二发光件152发出的光线可作为辅助照明,使得待切割区域的能见度明显增高,提高用户体验并有效增加切割精度,避免用户单独再增设照明装置。而当用户参照切割指示区152a进行作业时,第一发光件151发出的光线也可作为辅助照明,使得待切割区域的能见度明显增高,提高用户体验并有效增加切割精度,避免用户单独再增设照明装置。此外,第一发光件151和第二发光件152发射出的光线还包括重叠区域,该重叠区域可选择的设置在在支架13靠近壳体11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发光件151和第二发光件152之间能相互协作,达到更好的照明和指示效果。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切割指示线151a和切割指示区152a被分别设置在两个平面内,对于一些结构较复杂且在不同平面存在不同基准线的工件而言,上述设置方式能更立体的对待切割工件进行精准切割。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切割指示线和切割指示区被同时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对于一些结构较规则的工件而言,上述设置方式能更可靠的对待切割工件进行精准切割。
更具体而言,第一发光件151基本沿第二直线103方向延伸,第二直线103与第一直线101倾斜相交。第一直线101和第二直线103所夹的锐角α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50°。优选的,第一直线101和第二直线103所夹的锐角α被设置为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40°。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发光件151发射出的光线能最大限度的穿过支架13上的开口131并照射至工作附件上,从而能形成较清晰的切割指示线151a,并且在工作附件的两侧照射处较强的光线,从而照亮工件,使得待切割区域的能见度有效提高。此外,还能使得第一发光件151和第二发光件152发射出的光线在不产生干涉的前提下更加集中,避免光线分散,导致照明效果差。
第二发光件152基本沿第三直线104方向延伸,第三直线104与第一直线101倾斜相交。第一直线101和第三直线104所夹的锐角β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30°。优选的,第一直线101与第三直线104的夹角β被设置为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20°。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二发光件152发射出的光线能最大限度的穿过支架13并照射至工作附件上,从而能形成较清晰且可见度较高的切割指示区152a。事实上,切割指示区152a的光线强弱还与支架13与上述延伸平面102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当支架13与延伸平面102之间的距离小于一个预设距离时,第二发光件152发射出的光线被较大范围的止挡,此时切割指示区152a的清晰度和可见度较低。当支架13与延伸平面102之间的距离大于一个预设值时,第二发光件152发射出的光线能较多的穿过支架13,此时切割指示区152a的清晰度和可见度较高,从而更便于用户操作。
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往复锯100包括两种切割指示方式。当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工件进行切割时,此时通过切割指示区152a的指示作用,可以清楚的看到工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割线。此外,当需要对柱体等径向尺寸较小,且切割线基本沿前后方向分布的工件时,此时通过切割指示线151a的指示作用,可以清楚的照亮沿前后方向分布的切割线,或者依据第一发光件151自身形成的切割指示线151a进行切割,从而为用户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如图5所示,壳体11形成有用于安装和容纳第一发光件151的第一容纳腔114和用于安装和容纳第二发光件152的第二容纳腔115。其中,第一容纳腔114基本沿第二直线103方向延伸,第二容纳腔115基本沿第三直线104方向延伸。事实上,第一容纳腔114能被设置在第二直线103与第一直线101倾斜现相交形成的锐角的角度范围内,第二容纳腔115也能被设置在第三直线104与第一直线101倾斜相交形成的锐角的角度范围内。第一发光件151与第二发光件152还通过串联方式连接并电连接至电源组件。当往复锯100处于昏暗环境或能见度较低的环境时,控制机构可被操作以开启发光组件15。此时第一发光件151和第二发光件152能同时照亮待切割区域且能形成切割指示线151a和切割指示区152a。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往复锯,包括:
壳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形成有容纳空间;
夹紧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用于夹持工作附件,
支架,沿第一直线方向分布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夹紧机构的前侧;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前侧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件同时与所述支架和所述工作附件配合形成有沿所述工作附件自身延伸方向分布的切割指示线;所述第二发光件与所述支架配合形成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切割指示线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割指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形成有可供至少部分所述工作附件穿过的开口,所述第一发光件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开口形成所述第一切割指示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止挡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发光件发出的光线以形成所述切割指示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光件与所述第二发光件发出的光线还包括重合区域,所述重合区域位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光件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倾斜相交,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相夹形成的锐角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光件沿第三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倾斜相交,所述第三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相夹形成的锐角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光件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倾斜相交,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相夹形成的锐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40°;
所述第二发光件沿第三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倾斜相交,所述第三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相夹形成的锐角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第一发光件与所述第二发光件串联并电连接至所述电源组件。
9.一种往复锯,包括:
壳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形成有容纳空间;
夹紧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用于夹持工作附件,
支架,沿第一直线方向分布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夹紧机构的前侧;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前侧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件和所述第二发光件同时与所述支架和所述工作附件配合形成有沿所述工作附件自身延伸方向分布的切割指示线。
10.一种往复锯,包括:
壳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形成有容纳空间;
夹紧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用于夹持工作附件,
支架,沿第一直线方向分布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夹紧机构的前侧;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前侧的第一发光件和第二发光件;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件和所述第二发光件与所述支架配合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割指示区。
CN202021777250.3U 2020-08-21 2020-08-21 往复锯 Active CN212652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7250.3U CN212652811U (zh) 2020-08-21 2020-08-21 往复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7250.3U CN212652811U (zh) 2020-08-21 2020-08-21 往复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2811U true CN212652811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69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7250.3U Active CN212652811U (zh) 2020-08-21 2020-08-21 往复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2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5582B2 (en) Power tool
CN114074199A (zh) 往复锯
US11280488B2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illuminator attachment, and method of radiating light from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EP2567769B1 (en) Jigsaw
EP2223773A1 (en) A table tool
US20100000094A1 (en) Power tool with uv illumination
EP1281465B1 (en) Cutting tool having lighting devices
US20050103176A1 (en) Sawing direction positioning system for a woodworking bandsaw
US5535520A (en) Corner saw
CN212652811U (zh) 往复锯
CN102029433B (zh) 台式工具
CN113747990A (zh) 可移动型工作机
EP4101591B1 (en) Power tool
JP6068264B2 (ja) 集塵装置
AU2018200227B2 (en) Electric cutting tool
CN218557395U (zh) 切割装置
WO2008133317A1 (en) Electric tool
CN215660084U (zh) 动力工具
GB2464205A (en) Machining-Monitor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Unit
JP2021112816A (ja) 電動作業機、照明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電動作業機から光を放射する方法
CN217121959U (zh) 往复式电动工具
US20080282762A1 (en) Tool with connector locator
JP4772229B2 (ja) 切断機
CN219404602U (zh) 链锯
JP2005066754A (ja) 電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1106 No. 529, 15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Q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2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