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0965U - 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0965U
CN212650965U CN202020517143.0U CN202020517143U CN212650965U CN 212650965 U CN212650965 U CN 212650965U CN 202020517143 U CN202020517143 U CN 202020517143U CN 212650965 U CN212650965 U CN 212650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main body
wearing
fixing plate
elast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171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5171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0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0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09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和穿戴主体,所述穿戴主体位于所述固定主体的两端,用于将所述固定主体穿戴于患者的胸腔部位;所述固定主体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远离第二穿戴主体的一端的面向患者皮肤的一面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能够在限位柱与限位孔之间彼此配合的情况下以贴合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二非接触面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贴合面和第二固定板的第二贴合面连续。在限位孔和限位柱不同的接合位置时,弹性层的压缩量也是不同的。为了能够使得固定主体施加的压力大致是均匀的,限位柱上设置有螺纹,并以螺栓固定,而使得弹性层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施加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肋骨骨折治疗需要使用肋骨固定装置。肋骨固定装置直接由护理人人员穿戴于患者胸腔部位,以对患者的肋骨部位进行固定,防止胸腔塌陷以及防止呼吸时浮动。肋骨骨折在一般人看起来是一种骨折,仅需要进行休养便可康复。然后肋骨骨折由于处于胸腔部,其还可能带来诸多并发症,如气胸等。使用了肋骨固定装置,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
如,公开号为CN209574993公开的一种肋骨骨折胸壁外围固定装置。其包括固定装置主体、调节伸缩带、快速穿脱装置和紧贴防脱落针。固定装置主体的前面两侧活动连接有调节伸缩带,固定装置主体的后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快速穿脱装置、固定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紧贴防脱落针,固定装置主体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防磕碰圆角,固定装置主体的前面底部贯穿连接有透气孔。透气孔很好的体现了固定装置主体的康复性,防磕碰圆角很好的体现了固定装置的安全性,弹性内垫很好的体现了固定装置主体的舒适性,调节伸缩带很好的减小了固定装置主体的使用成本,快速穿脱装置很好的体现了固定装置主体的可拆装性,适用于医疗器材的使用。
不过,在患者使用过程中,所需要对肋骨施加的压力在康复前期、中期和后期是各部相同的。在康复前期和中前期,患者的肋骨属于结痂时期,此时固定装置需要给患者的肋骨施加较大的压力;而在中期、中后期和后期,患者的肋骨结痂已经完成,属于康复期,此时仅需要将其进行一定的舒服,而不需要施加较大的压力,防止结痂的矫枉过正。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和穿戴主体,所述穿戴主体位于所述固定主体的两端,用于将所述固定主体穿戴于患者的胸腔部位;所述固定主体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远离第二穿戴主体的一端的面向患者皮肤的一面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能够在限位柱与限位孔之间彼此配合的情况下以贴合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二非接触面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贴合面和第二固定板的第二贴合面连续。在限位孔和限位柱不同的接合位置时,弹性层的压缩量也是不同的。为了能够使得固定主体施加的压力大致是均匀的,限位柱上设置有螺纹,并以螺栓固定,而使得弹性层100b-2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施加压力。
根据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层的厚度与所述限位孔嵌入所述限位柱的深度彼此相适宜。
根据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远离第二穿戴主体的一端的设置有用于固定弹性层的L型缺口,所述L型缺口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厚度相适宜,而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设置有所述限位孔的一端能够搭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一非接触面。
根据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L型缺口的厚度与所述弹性层的厚度相互适宜,所述L型缺口的长度与所述弹性层的长度相互适宜。
根据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远离第一穿戴主体的一端的第一非接触面上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三个所述限位柱,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远离第二穿戴主体的一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三个与所述限位柱匹配的所述限位孔。在穿戴时,根据患者的康复周期,选择不同的位置,以调节固定主体施加的压力。例如,在康复前期,可以选择将限位孔与限位柱依次接合,此时患者与固定主体之间是紧密贴合的。而在康复后期,可以选择仅将位于各自前端的限位孔与限位柱接合,此时患者与固定主体之间的贴合较松,允许患者在固定主体的约束下能够有一部分的活动空间,增强患者在脱下固定主体时的适应性。
根据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彼此相邻的所述限位柱之间的间距为所述限位柱半径的1~2倍;所述限位柱的半径为0.5cm~1cm;
根据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柱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固定板厚度的 1倍~2倍,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厚度为0.5cm~1cm。
根据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靠近所述第二穿戴主体的一端是弹性的并且构造为U型状;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靠近所述第一穿戴主体的一端弹性的并且构造为U型状。
根据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柱与限位孔过渡配合。
根据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和穿戴主体,所述穿戴主体位于所述固定主体的两端,用于将所述固定主体穿戴于患者的胸腔部位;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远离第一穿戴主体的一端的第一非接触面上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三个所述限位柱,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远离第二穿戴主体的一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三个与所述限位柱匹配的所述限位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的一种固定装置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的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的一种固定装置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的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a:第一固定板 100b-2:弹性层
100b:第二固定板 100b-3:限位孔
100a-1:第一非接触面 100b-4:第二贴合面
100a-2:限位柱 200a:第一穿戴主体
100a-3:第一贴合面 200b:第二穿戴主体
100b-1:第二非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和穿戴主体。穿戴主体位于固定主体的两端,用于将固定主体穿戴于患者的胸腔部位。穿戴主体可以是绷带
图1、3所示,固定主体包括第一固定板100a和第二固定板100b。第一固定板100a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三个限位柱100a-2。优选地,如图4所述,限位柱100a-2位于远离第一穿戴主体200a的一端的第一非接触面100a-1上。同时,第二固定板100b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三个与限位柱匹配的限位孔100b-3。优选地,限位孔100b-3位于远离第二穿戴主体200b的一端。在穿戴时,根据患者的康复周期,选择不同的位置,以调节固定主体施加的压力。例如,在康复前期,可以选择将限位孔与限位柱依次接合,此时患者与固定主体之间是紧密贴合的,如图1所示。而在康复后期,可以选择仅将位于各自前端的限位孔与限位柱接合,如图3所示,此时患者与固定主体之间的贴合较松,允许患者在固定主体的约束下能够有一部分的活动空间,增强患者在脱下固定主体时的适应性。不过,如图2所示,由于第二固定板100b的远离第二穿戴主体200b的一端具有 L型缺口,才能使得第二固定板100b的限位孔插入限位柱内,因此,会造成固定主体的与人体接触的一侧具有缺口。为此,本实用新型在L型缺口设置有填充弹性层100b-2。弹性层100b-2优选为医用橡胶制成品,其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与L型缺口的长度相等。优选地,弹性层100b-2贴合于第二固定板100b的第二非接触面100b-1。弹性层100b-2的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粘接于L型缺口,而另一端则是自由端。因此,弹性层100b-2能够在限位柱100a-2与限位孔100b-3之间彼此配合的情况下以的方式使得第一固定板100a的第一贴合面100a-3和第二固定板100b的第二贴合面 100b-4连续,从而保证了固定主体与人体解除时的面是连续的。在限位孔和限位柱不同的接合位置时,弹性层100b-2的压缩量也是不同的。为了能够使得固定主体施加的压力大致是均匀的,限位柱上设置有螺纹,并以螺栓固定,而使得弹性层100b-2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施加压力。此外,由于固定主体的长度可以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同一规格的装置还可以适应在该规格范围内的胸围的人群,即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适应性。比如,针对胸围为92的病人,可以选用规则为95的病人,而此时限位柱100a-2和限位孔100b-3需要较多的配合。
优选地,弹性层100b-2的厚度与限位孔100b-3嵌入限位柱100a-2 的深度彼此相适宜。
优选地,如图1和3所示,L型缺口的厚度与第一固定板100a的厚度相适宜,而使得第二固定板100b的设置有限位孔100b-3的一端能够搭接于第一固定板100a第一非接触面100a-1。
优选地,L型缺口的厚度与弹性层100b-2的厚度相互适宜。L型缺口的长度与弹性层100b-2的长度相互适宜。
优选地,彼此相邻的限位柱100a-2之间的间距为限位柱100a-2半径的1~2倍。限位柱的半径为0.5cm~1cm;
优选地,限位柱的高度为第一固定板厚度的1倍~2倍。第一固定板的厚度为0.5cm~1cm。
优选地,第二固定板100b的靠近第二穿戴主体200b的一端是弹性的并且构造为U型状。第一固定板100a的靠近第一穿戴主体200a的一端弹性的并且构造为U型状。这两端主要用于固定板能够嵌入患者背部。例如,第二固定板100b和第一固定板100a均采用弹性材料支撑,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其具有较好的弹性,而在穿戴主体的作用下能够较好地贴合于患者的胸腔部为。而且,第二固定板100b和第一固定板100a的端末的U型构造可以与之一体成型。
优选地,限位柱100a-2与限位孔100b-3过渡配合。
优选地,穿戴主体可以是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快速穿戴装置,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结合该公知常识而实现固定主体的快速穿脱。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可以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和/或补充,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在不造成冲突或者矛盾的情况下,其他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和/或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本实施例的补充。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和穿戴主体,穿戴主体位于固定主体的两端,用于将固定主体穿戴于患者的胸腔部位。第一固定板100a的远离第一穿戴主体200a的一端的第一非接触面100a-1上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三个限位柱100a-2。第二固定板100b的远离第二穿戴主体200b的一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三个与限位柱匹配的限位孔100b-3。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和穿戴主体,所述穿戴主体位于所述固定主体的两端,用于将所述固定主体穿戴于患者的胸腔部位;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主体包括第一固定板(100a)和第二固定板(100b),
所述第二固定板(100b)的远离第二穿戴主体(200b)的一端的面向患者皮肤的一面设置有弹性层(100b-2),所述弹性层(100b-2)能够在限位柱(100a-2)与限位孔(100b-3)之间彼此配合的情况下以贴合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00b)的第二非接触面(100b-1)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板(100a)的第一贴合面(100a-3)和第二固定板(100b)的第二贴合面(100b-4)连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100b-2)的厚度与所述限位孔(100b-3)嵌入所述限位柱(100a-2)的深度彼此相适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00b)的远离第二穿戴主体(200b)的一端的设置有用于固定弹性层(100b-2)的L型缺口,所述L型缺口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00a)的厚度相适宜,而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板(100b)的设置有所述限位孔(100b-3)的一端能够搭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00a)第一非接触面(100a-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缺口的厚度与所述弹性层(100b-2)的厚度相互适宜,
所述L型缺口的长度与所述弹性层(100b-2)的长度相互适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00a)的远离第一穿戴主体(200a)的一端的第一非接触面(100a-1)上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三个所述限位柱(100a-2),
所述第二固定板(100b)的远离第二穿戴主体(200b)的一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三个与所述限位柱匹配的所述限位孔(100b-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彼此相邻的所述限位柱(100a-2)之间的间距为所述限位柱(100a-2)半径的1~2倍;
所述限位柱的半径为0.5cm~1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固定板厚度的1倍~2倍,
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厚度为0.5cm~1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00b)的靠近所述第二穿戴主体(200b)的一端是弹性的并且构造为U型状;
所述第一固定板(100a)的靠近所述第一穿戴主体(200a)的一端弹性的并且构造为U型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00a-2)与限位孔(100b-3)过渡配合。
10.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和穿戴主体,所述穿戴主体位于所述固定主体的两端,用于将所述固定主体穿戴于患者的胸腔部位;
其特征在于,
第一固定板(100a)的远离第一穿戴主体(200a)的一端的第一非接触面(100a-1)上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三个限位柱(100a-2),
第二固定板(100b)的远离第二穿戴主体(200b)的一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三个与所述限位柱匹配的限位孔(100b-3)。
CN202020517143.0U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50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7143.0U CN212650965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7143.0U CN212650965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0965U true CN212650965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66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1714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50965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09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6368B2 (en) Orthopedic device
US20120221041A1 (en) Artery compressor
US20040039413A1 (en) Radial artery compression system
CN203953917U (zh) 骨折治疗带
EP1382306A3 (en) Hemostatic device with inflatable balloon
US20150272767A1 (en) Athletic brace with inner gripping layer
CN110811959A (zh) 一种胸外科肋骨骨折固定装置
US2014036478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nalgesic immobilization of fractured ribs
CN212650965U (zh) 一种新型肋骨固定装置
CN103584939A (zh) 医用充气矫形固定背心
US3612046A (en) Traction device
PT824016E (pt) Dispositivo para o tratamento de tecido de cicatrizacao
CN203609558U (zh) 医用充气矫形固定背心
CN206101754U (zh) 具备足后防压疮功能的丁字鞋
EP1859762B1 (en) Thoracic compression device
KR200476376Y1 (ko) 인체공학적 구조를 갖는 의료용 복대
CN206324820U (zh) 一种用于经股动脉血管介入术后压迫制动装置
CN100405994C (zh) 用于疤痕组织治疗的矫形器
CN212118386U (zh) 一种骨伤科的专用固定装置
CN218572181U (zh) 一种脊柱侧弯辅助训练器及训练装置
CN219307156U (zh) 一种颧骨加压装置
CN215229553U (zh) 一种防压疮的脚垫
CN211962307U (zh) 肋骨外固定带
CN208959083U (zh) 一种胸引管固定弹性胸带
CN213372252U (zh) 肱动脉止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