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7326U - 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7326U
CN212647326U CN202021273365.9U CN202021273365U CN212647326U CN 212647326 U CN212647326 U CN 212647326U CN 202021273365 U CN202021273365 U CN 202021273365U CN 212647326 U CN212647326 U CN 212647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bevel gear
bearing
gear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733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正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Ming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Ming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Ming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Ming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733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7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7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7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脑外壳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针对现有的电脑主机外壳在使用时,扇热、防尘效果不好,电脑内的部件容易因温度或湿度较高损坏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侧分别固定接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内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格栅板,进气管和出气管的顶部与底部分别有添加口和排出口,添加口和排出口内均螺纹安装有端盖,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内分别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外壳进行扇热、除湿,避免部件损坏,同时第一扇叶可以不断上下移动吹气,吹气更加均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外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办公、娱乐工具,电脑外壳属于电脑零部件,用于保护电子部件。
现有的电脑主机外壳在使用时,扇热、防尘效果不好,电脑内的部件容易因温度或湿度较高损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电脑主机外壳在使用时,扇热、防尘效果不好,电脑内的部件容易因温度或湿度较高损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侧分别固定接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内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格栅板,进气管和出气管的顶部与底部分别有添加口和排出口,添加口和排出口内均螺纹安装有端盖,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内分别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侧分别固定套设有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外壳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底部滑动安装有升降板,升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第一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出气管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进气管的底部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传动杆,传动杆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安装有矩形杆,进气管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四轴承,传动杆的外侧与第四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矩形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杆的一端,安装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与升降板固定连接,安装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套设于第一转轴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罩,安装罩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横杆,外壳上开设有横孔,横杆的一端贯穿横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第三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四锥形齿轮,安装罩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横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横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五锥形齿轮,第五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六锥形齿轮,第六锥形齿轮固定安装于传动杆的底部,电机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圆杆,圆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大齿轮,大齿轮上啮合有小齿轮,小齿轮固定套设于横杆的外侧,圆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上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的顶部与升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出气管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旋转杆,第四锥形齿轮固定安装于旋转杆的底部,旋转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七锥形齿轮,第七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八锥形齿轮,第八锥形齿轮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使用时,通过添加口向进气管上的两个格栅板之间添加干燥剂,然后拧紧端盖,采用同样的方式可以向出气管内添加干燥剂,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对外壳内的温湿度进行检测,检测的数据传递到PLC控制器,当温湿度数据超过预设值时,PLC控制器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横杆转动,横杆带动第五锥形齿轮和第三锥形齿轮转动,第五锥形齿轮带动第六锥形齿轮转动,第三锥形齿轮带动第四锥形齿轮转动,第四锥形齿轮带动旋转杆转动,第六锥形齿轮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带动矩形杆转动,矩形杆带动安装杆转动,安装杆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扇叶转动,旋转杆带动第七锥形齿轮转动,第七锥形齿轮带动第八锥形齿轮转动,第八锥形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扇叶转动,第一扇叶转动向外壳内吹气,第二扇叶转动将外壳内的热气或湿气抽出,通过干燥剂对气体进行干燥,保证进入外壳内气体的干燥;
(2)本方案通过横杆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圆杆转动,圆杆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第二连杆带动连接块上下滑动,连接块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升降板带动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上下移动,第一轴承带动第一转轴上下滑动,第三轴承带动安装杆上下滑动,安装杆带动矩形杆在矩形槽内滑动,从而使第一扇叶可以不断上下移动吹气,吹气更加均匀;
(3)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外壳进行扇热、除湿,避免部件损坏,同时第一扇叶可以不断上下移动吹气,吹气更加均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 PLC控制器、3温湿度传感器、4进气管、5出气管、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第一扇叶、9第二扇叶、10格栅板、11升降板、12第一轴承、13第三轴承、14安装杆、15矩形杆、16传动杆、17矩形槽、18安装罩、19电机、20横杆、21小齿轮、22圆杆、23大齿轮、24第一连杆、25第二连杆、26连接块、27旋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3,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两侧分别固定接通有进气管4和出气管5,进气管4和出气管5内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格栅板10,进气管4和出气管5的顶部与底部分别有添加口和排出口,添加口和排出口内均螺纹安装有端盖,进气管4和出气管5内分别设有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的外侧分别固定套设有第一扇叶8和第二扇叶9,外壳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2和温湿度传感器3,温湿度传感器3与PLC控制器2电性连接,进气管4的底部滑动安装有升降板11,升降板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12,第一轴承12的内圈与第一转轴6的外侧固定连接,出气管5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转轴7的外侧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进气管4和出气管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进气管4的底部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传动杆16,传动杆16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17,矩形槽17内滑动安装有矩形杆15,进气管4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四轴承,传动杆16的外侧与第四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防尘网起到防尘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矩形杆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杆14的一端,安装杆1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三轴承13,第三轴承13与升降板11固定连接,安装杆1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套设于第一转轴6的外侧,第三轴承13带动安装杆14移动但不会影响安装杆14转动。
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罩18,安装罩18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横杆20,外壳1上开设有横孔,横杆20的一端贯穿横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第三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四锥形齿轮,安装罩1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轴与横杆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横杆20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五锥形齿轮,第五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六锥形齿轮,第六锥形齿轮固定安装于传动杆16的底部,电机19与PLC控制器2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圆杆22,圆杆22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大齿轮23,大齿轮23上啮合有小齿轮21,小齿轮21固定套设于横杆20的外侧,圆杆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24,第一连杆24上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杆25的一端,第二连杆25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连接块26,连接块26的顶部与升降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出气管5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旋转杆27,第四锥形齿轮固定安装于旋转杆27的底部,旋转杆2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七锥形齿轮,第七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八锥形齿轮,第八锥形齿轮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7的外侧。
实施例二
参照图1-3,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两侧分别固定接通有进气管4和出气管5,进气管4和出气管5内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两个格栅板10,进气管4和出气管5的顶部与底部分别有添加口和排出口,添加口和排出口内均螺纹安装有端盖,进气管4和出气管5内分别设有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的外侧分别固定套设有第一扇叶8和第二扇叶9,外壳1的顶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2和温湿度传感器3,温湿度传感器3与PLC控制器2电性连接,进气管4的底部滑动安装有升降板11,升降板1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12,第一轴承12的内圈与第一转轴6的外侧固定连接,出气管5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转轴7的外侧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进气管4和出气管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进气管4的底部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传动杆16,传动杆16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17,矩形槽17内滑动安装有矩形杆15,进气管4的底部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四轴承,传动杆16的外侧与第四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防尘网起到防尘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矩形杆15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杆14的一端,安装杆1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三轴承13,第三轴承13与升降板11固定连接,安装杆14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套设于第一转轴6的外侧,第三轴承13带动安装杆14移动但不会影响安装杆14转动。
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罩18,安装罩18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横杆20,外壳1上开设有横孔,横杆20的一端贯穿横孔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第三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四锥形齿轮,安装罩1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轴与横杆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横杆20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五锥形齿轮,第五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六锥形齿轮,第六锥形齿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传动杆16的底部,电机19与PLC控制器2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圆杆22,圆杆22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大齿轮23,大齿轮23上啮合有小齿轮21,小齿轮21固定套设于横杆20的外侧,圆杆2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24,第一连杆24上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杆25的一端,第二连杆25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连接块26,连接块26的顶部与升降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出气管5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旋转杆27,第四锥形齿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旋转杆27的底部,旋转杆27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七锥形齿轮,第七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八锥形齿轮,第八锥形齿轮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7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通过添加口向进气管4上的两个格栅板10之间添加干燥剂,然后拧紧端盖,采用同样的方式可以向出气管5内添加干燥剂,通过温湿度传感器3对外壳1内的温湿度进行检测,检测的数据传递到PLC控制器2,当温湿度数据超过预设值时,PLC控制器2启动电机19,电机19带动横杆20转动,横杆20带动第五锥形齿轮和第三锥形齿轮转动,第五锥形齿轮带动第六锥形齿轮转动,第三锥形齿轮带动第四锥形齿轮转动,第四锥形齿轮带动旋转杆27转动,第六锥形齿轮带动传动杆16转动,传动杆16带动矩形杆15转动,矩形杆15带动安装杆14转动,安装杆14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带动第一转轴6转动,第一转轴6带动第一扇叶8转动,旋转杆27带动第七锥形齿轮转动,第七锥形齿轮带动第八锥形齿轮转动,第八锥形齿轮带动第二转轴7转动,第二转轴7带动第二扇叶9转动,第一扇叶8转动向外壳1内吹气,第二扇叶9转动将外壳1内的热气或湿气抽出,通过干燥剂对气体进行干燥,保证进入外壳1内气体的干燥,通过横杆20带动小齿轮21转动,小齿轮21带动大齿轮23转动,大齿轮23带动圆杆22转动,圆杆22带动第一连杆24转动,第一连杆24带动第二连杆25转动,第二连杆25带动连接块26上下滑动,连接块26带动升降板11上下移动,升降板11带动第一轴承12和第三轴承13上下移动,第一轴承12带动第一转轴6上下滑动,第三轴承13带动安装杆14上下滑动,安装杆14带动矩形杆15在矩形槽内滑动,从而使第一扇叶8可以不断上下移动吹气,吹气更加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两侧分别固定接通有进气管(4)和出气管(5),所述进气管(4)和出气管(5)内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格栅板(10),进气管(4)和出气管(5)的顶部与底部分别有添加口和排出口,添加口和排出口内均螺纹安装有端盖,所述进气管(4)和出气管(5)内分别设有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的外侧分别固定套设有第一扇叶(8)和第二扇叶(9),所述外壳(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2)和温湿度传感器(3),温湿度传感器(3)与PLC控制器(2)电性连接,所述进气管(4)的底部滑动安装有升降板(11),升降板(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12),第一轴承(12)的内圈与第一转轴(6)的外侧固定连接,出气管(5)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第二转轴(7)的外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和出气管(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进气管(4)的底部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传动杆(16),传动杆(16)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17),矩形槽(17)内滑动安装有矩形杆(15),进气管(4)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四轴承,传动杆(16)的外侧与第四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杆(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杆(14)的一端,安装杆(1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三轴承(13),第三轴承(13)与升降板(11)固定连接,安装杆(1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套设于第一转轴(6)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罩(18),安装罩(18)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横杆(20),外壳(1)上开设有横孔,横杆(20)的一端贯穿横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第三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四锥形齿轮,安装罩(1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轴与横杆(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横杆(20)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五锥形齿轮,第五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六锥形齿轮,第六锥形齿轮固定安装于传动杆(16)的底部,电机(19)与PLC控制器(2)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圆杆(22),圆杆(22)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大齿轮(23),大齿轮(23)上啮合有小齿轮(21),小齿轮(21)固定套设于横杆(20)的外侧,圆杆(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24),第一连杆(24)上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杆(25)的一端,第二连杆(25)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连接块(26),连接块(26)的顶部与升降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出气管(5)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旋转杆(27),第四锥形齿轮固定安装于旋转杆(27)的底部,旋转杆(2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七锥形齿轮,第七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八锥形齿轮,第八锥形齿轮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7)的外侧。
CN202021273365.9U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Active CN212647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73365.9U CN212647326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73365.9U CN212647326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7326U true CN212647326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84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73365.9U Active CN212647326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7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6061A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和防雨性能的配电箱
CN209170809U (zh) 一种用于数据通信设备的机柜
CN205609968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防尘功能的低压配电设备
CN203761745U (zh) 电力设备冷凝除湿装置
CN212647326U (zh) 一种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CN208369952U (zh) 一种铝基线路板打孔装置
CN212162396U (zh) 一种具有防火警报装置且便于防尘的高低压配电柜
CN209298632U (zh) 一种新型电气控制柜
CN207320591U (zh) 一种高压电气柜湿度监测控制装置
CN212968533U (zh) 一种电力后台监控系统用远程监测装置
CN213692780U (zh) 一种新型防潮封堵电气柜
CN209029730U (zh) 一种电力安装柜
CN202978039U (zh) 一种用于配电柜的电控百叶窗
CN209224956U (zh) 一种智能散热车载制动电阻
CN207743591U (zh) 一种不锈钢低压配电箱
CN208285107U (zh) 一种马达壳体
CN202673716U (zh) 一种内置电机管道排风扇
CN213717269U (zh) 一种具有防腐蚀功能的配电柜
CN219419911U (zh) 一种具有温度检测功能的电源柜
CN220985206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防护装置
CN216327980U (zh) 一种新型锂电精密螺丝刀
CN213482776U (zh) 一种计算机安全监护防护装置
CN219067520U (zh) 一种电网大数据管理系统机房用的维护装置
CN210326539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配电柜
CN216820465U (zh) 一种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机的加热加湿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2

Address after: No. 355 Wan'an Road, Zhoushi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14

Patentee after: Kunshan Ming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No.355 Wan'an Road, Zhoushi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MING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