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2954U -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2954U
CN212642954U CN202021315521.3U CN202021315521U CN212642954U CN 212642954 U CN212642954 U CN 212642954U CN 202021315521 U CN202021315521 U CN 202021315521U CN 212642954 U CN212642954 U CN 2126429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blade
rotating shaft
wind power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55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蒙
王斌
何晶
贾政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0213155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29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29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29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包括:引导自然风沿着浆叶表面流动的导风面,导风面具有将浆叶表面的风从其前端引导到后端的作用,接收自然风的聚风槽,聚风槽将导风面导流后的自然风聚拢起来再推动浆叶转动,浆叶产生的风力较大,代替了现有的浆叶直接被自然风推动的方式,接收聚风槽中自然风的接收盒,风力经过浆叶和聚风槽之后会导入端部的接收盒中,利用即将排出的自然风的推动作用继续推动浆叶绕转轴做圆周运动,也充分利用了自然风聚拢收集在接收盒后产生的惯性推动作用,辅助浆叶更加快速的转动,增加风力的利用率,代替了现有的推动浆叶转动后的风力从其端部直接流失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电网控制系统中风力发电装置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风力发电所需要的装置,称作风力发电机组。这种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风轮(包括尾舵)、发电机和塔筒三部分,风轮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机械能的重要部件,它由若干只叶片组成。当风吹向浆叶时,桨叶上产生气动力驱动风轮转动。
现有技术中,自然风直接推动在浆叶表面后便向后或向浆叶的端部流失,不能充分利用即将流失的自然风,风力利用率较低;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接收聚风槽中自然风的接收盒,风力经过浆叶和聚风槽之后会导入端部的接收盒中,利用即将排出的自然风的推动作用继续推动浆叶绕转轴做圆周运动,也充分利用了自然风聚拢收集在接收盒后产生的惯性推动作用,辅助浆叶更加快速的转动,增加风力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转轴上并用于接收自然风将将其转变呈风力的浆叶,还包括:
引导自然风沿着浆叶表面流动的导风面,所述导风面设置于浆叶的表面,导风面朝向转轴的后端倾斜;
接收自然风的聚风槽,所述聚风槽设置于浆叶的一侧并接收沿着导风面流动的自然风,自然风流入聚风槽并推动聚风槽以转轴为轴转动,与聚风槽连接的浆叶同步转动并产生风力;
接收聚风槽中自然风的接收盒,所述接收盒具有接收槽,且接收盒设置于浆叶的端部,吹入聚风槽中的自然风带动聚风槽和浆叶转动时,自然风沿着聚风槽向远离转轴的一侧移动而进入接收槽,自然风吹入接收槽中推动接收盒以转轴为轴转动,与接收盒连接的浆叶同步转动并产生风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浆叶沿着转轴的外圈设有三组,浆叶的端部一体设有固定板,所述转轴的表面设有供固定板卡合的固定孔,所述转轴的中间位置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表面设有与螺纹孔对应的定位孔,所述螺纹孔中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于固定板表面的定位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螺纹杆的端部一体设有端头,所述端头呈半球状贴合于转轴的端部,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螺纹孔中。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孔在转轴的表面设有多组,对应每组浆叶的多组固定孔之间交错分布,且固定孔连通于转轴内部的螺纹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接收盒内部的接收槽呈槽体结构,接收盒靠近聚风槽一端的底部设有内外连通的排风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一组浆叶上的固定板呈直板状,另两组浆叶上的固定板呈L形板状,且一组L形板的高度大于另一组L形板的高度,转轴外圈处的三组浆叶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轴外圈处的三组浆叶沿着转轴长度方向交错分布。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浆叶的表面固定有接收风力的接收板并将风力沿着接收板表面导向聚风槽的接收板,所述接收板靠近聚风槽的一端倾斜朝向接收盒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引导自然风沿着浆叶表面流动的导风面,导风面设置于浆叶的表面,导风面朝向转轴的后端倾斜,导风面具有将浆叶表面的风从其前端引导到后端的作用,接收自然风的聚风槽,聚风槽设置于浆叶的一侧并接收沿着导风面流动的自然风,自然风流入聚风槽并推动聚风槽以转轴为轴转动,与聚风槽连接的浆叶同步转动并产生风力,聚风槽将导风面导流后的自然风聚拢起来再推动浆叶转动,浆叶产生的风力较大,代替了现有的浆叶直接被自然风推动的方式,接收聚风槽中自然风的接收盒,接收盒具有接收槽,且接收盒设置于浆叶的端部,吹入聚风槽中的自然风带动聚风槽和浆叶转动时,自然风沿着聚风槽向远离转轴的一侧移动而进入接收槽,自然风吹入接收槽中推动接收盒以转轴为轴转动,与接收盒连接的浆叶同步转动并产生风力,风力经过浆叶和聚风槽之后会导入端部的接收盒中,利用即将排出的自然风的推动作用继续推动浆叶绕转轴做圆周运动,也充分利用了自然风聚拢收集在接收盒后产生的惯性推动作用,辅助浆叶更加快速的转动,增加风力的利用率,代替了现有的推动浆叶转动后的风力从其端部直接流失的现象。
参照后文的说明与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浆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上的三组浆叶上下交错分布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浆叶表面设置有接收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转轴1、浆叶2、接收盒3、固定板4、固定孔5、端头6、导风面7、聚风槽8、接收槽9、螺纹孔10、定位孔11、螺纹杆12、接收板13、排风槽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设有”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相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固连”为固定连接的含义,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作为本文的保护范围,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转轴1上并用于接收自然风将将其转变呈风力的浆叶2,还包括:
引导自然风沿着浆叶2表面流动的导风面7,导风面7设置于浆叶2的表面,导风面7朝向转轴1的后端倾斜;
接收自然风的聚风槽8,聚风槽8设置于浆叶2的一侧并接收沿着导风面7流动的自然风,自然风流入聚风槽8并推动聚风槽8以转轴1为轴转动,与聚风槽8连接的浆叶2同步转动并产生风力;
接收聚风槽8中自然风的接收盒3,接收盒3具有接收槽9,且接收盒3设置于浆叶2的端部,吹入聚风槽8中的自然风带动聚风槽8和浆叶2转动时,自然风沿着聚风槽8向远离转轴1的一侧移动而进入接收槽9,自然风吹入接收槽9中推动接收盒3以转轴1为轴转动,与接收盒3连接的浆叶2同步转动并产生风力。
本实施例中,浆叶2沿着转轴1的外圈设有三组,浆叶2的端部一体设有固定板4,转轴1的表面设有供固定板4卡合的固定孔5,转轴1的中间位置设有螺纹孔10,固定板4表面设有与螺纹孔10对应的定位孔11,螺纹孔10中设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贯穿于固定板4表面的定位孔11。
需要说明的是,多组浆叶2能够通过一组螺纹杆12共同固定,固定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螺纹杆12的端部一体设有端头6,端头6呈半球状贴合于转轴1的端部,螺纹杆1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螺纹孔10中。
具体的,端头6的球形面引导自然风向周围流动,使得自然风经过转轴1端部时阻力较小。
其中,固定孔5在转轴1的表面设有多组,对应每组浆叶2的多组固定孔5之间交错分布,且固定孔5连通于转轴1内部的螺纹孔10。
固定孔5交错分布,能够使得匹配连接在每一个固定孔5中的固定板4能够有足够的面积安装于转轴1中,使得浆叶2和转轴1之间固定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中,接收盒3内部的接收槽9呈槽体结构,接收盒3靠近聚风槽8一端的底部设有内外连通的排风槽14。
进一步地,接收盒3中的自然风推动接收盒3转动之后从排风槽14排出,形成自然风流通的现象,而不会产生回流导致浆叶2转动速度变慢的现象。
其中,一组浆叶2上的固定板4呈直板状,另两组浆叶2上的固定板4呈L形板状,且一组L形板的高度大于另一组L形板的高度,转轴1外圈处的三组浆叶2位于同一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方便三组浆叶2端部的固定板4安装于交错分布的固定孔5之后,三组浆叶2位于同一平面,充分利用自然风。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如下:
浆叶2端部的固定板4插合在转轴1上时,通过在螺纹孔10中安装有螺纹杆12,完成浆叶2和转轴1之间的固定,整体方便拆装和更换,使用成本低。
而自然风吹在浆叶2表面时,导风面7将浆叶2表面的风从其前端引导到后端,然后进入聚风槽8,进入聚风槽8的自然风推动聚风槽8以转轴1为轴转动,与聚风槽8连接的浆叶2同步转动并产生风力,风力经过浆叶2和聚风槽8之后会导入端部的接收盒3中,利用即将排出的自然风的推动作用继续推动浆叶2绕转轴1做圆周运动,也充分利用了自然风聚拢收集在接收盒3后产生的惯性推动作用,辅助浆叶2更加快速的转动,增加风力的利用率。
实施例二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转轴1上并用于接收自然风将将其转变呈风力的浆叶2,还包括:
引导自然风沿着浆叶2表面流动的导风面7,导风面7设置于浆叶2的表面,导风面7朝向转轴1的后端倾斜;
接收自然风的聚风槽8,聚风槽8设置于浆叶2的一侧并接收沿着导风面7流动的自然风,自然风流入聚风槽8并推动聚风槽8以转轴1为轴转动,与聚风槽8连接的浆叶2同步转动并产生风力;
接收聚风槽8中自然风的接收盒3,接收盒3具有接收槽9,且接收盒3设置于浆叶2的端部,吹入聚风槽8中的自然风带动聚风槽8和浆叶2转动时,自然风沿着聚风槽8向远离转轴1的一侧移动而进入接收槽9,自然风吹入接收槽9中推动接收盒3以转轴1为轴转动,与接收盒3连接的浆叶2同步转动并产生风力。
本实施例中,浆叶2沿着转轴1的外圈设有三组,浆叶2的端部一体设有固定板4,转轴1的表面设有供固定板4卡合的固定孔5,转轴1的中间位置设有螺纹孔10,固定板4表面设有与螺纹孔10对应的定位孔11,螺纹孔10中设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贯穿于固定板4表面的定位孔11。
需要说明的是,多组浆叶2能够通过一组螺纹杆12共同固定,固定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螺纹杆12的端部一体设有端头6,端头6呈半球状贴合于转轴1的端部,螺纹杆1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螺纹孔10中。
具体的,端头6的球形面引导自然风向周围流动,使得自然风经过转轴1端部时阻力较小。
其中,固定孔5在转轴1的表面设有多组,对应每组浆叶2的多组固定孔5之间交错分布,且固定孔5连通于转轴1内部的螺纹孔10。
固定孔5交错分布,能够使得匹配连接在每一个固定孔5中的固定板4能够有足够的面积安装于转轴1中,使得浆叶2和转轴1之间固定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中,接收盒3内部的接收槽9呈槽体结构,接收盒3靠近聚风槽8一端的底部设有内外连通的排风槽14。
进一步地,接收盒3中的自然风推动接收盒3转动之后从排风槽14排出,形成自然风流通的现象,而不会产生回流导致浆叶2转动速度变慢的现象。
其中,一组浆叶2上的固定板4呈直板状,另两组浆叶2上的固定板4呈L形板状,且一组L形板的高度大于另一组L形板的高度,转轴1外圈处的三组浆叶2位于同一平面。
为了使经过浆叶2的自然风从浆叶2一边流失后能够再次利用,使转轴1外圈处的三组浆叶2沿着转轴1长度方向交错分布,经过一组浆叶2流失后的自然风能够推动在后一组浆叶2上继续利用,进一步充分的利用了自然风所产生的风力。
本实施例中,浆叶2的表面固定有接收风力的接收板13并将风力沿着接收板13表面导向聚风槽8的接收板13,接收板13靠近聚风槽8的一端倾斜朝向接收盒3的一端,接收板13使得浆叶2表面的揽风量增加,接收板13将大量的风导入聚风槽8中进行利用,风力利用率高。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如下:
浆叶2端部的固定板4插合在转轴1上时,通过在螺纹孔10中安装有螺纹杆12,完成浆叶2和转轴1之间的固定,整体方便拆装和更换,使用成本低。
而自然风吹在浆叶2表面时,导风面7将浆叶2表面的风从其前端引导到后端,然后进入聚风槽8,进入聚风槽8的自然风推动聚风槽8以转轴1为轴转动,与聚风槽8连接的浆叶2同步转动并产生风力,风力经过浆叶2和聚风槽8之后会导入端部的接收盒3中,利用即将排出的自然风的推动作用继续推动浆叶2绕转轴1做圆周运动,也充分利用了自然风聚拢收集在接收盒3后产生的惯性推动作用,辅助浆叶2更加快速的转动,增加风力的利用率。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转轴上并用于接收自然风将将其转变呈风力的浆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引导自然风沿着浆叶表面流动的导风面,所述导风面设置于浆叶的表面,导风面朝向转轴的后端倾斜;
接收自然风的聚风槽,所述聚风槽设置于浆叶的一侧并接收沿着导风面流动的自然风,自然风流入聚风槽并推动聚风槽以转轴为轴转动,与聚风槽连接的浆叶同步转动并产生风力;
接收聚风槽中自然风的接收盒,所述接收盒具有接收槽,且接收盒设置于浆叶的端部,吹入聚风槽中的自然风带动聚风槽和浆叶转动时,自然风沿着聚风槽向远离转轴的一侧移动而进入接收槽,自然风吹入接收槽中推动接收盒以转轴为轴转动,与接收盒连接的浆叶同步转动并产生风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浆叶沿着转轴的外圈设有三组,浆叶的端部一体设有固定板,所述转轴的表面设有供固定板卡合的固定孔,所述转轴的中间位置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表面设有与螺纹孔对应的定位孔,所述螺纹孔中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于固定板表面的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的端部一体设有端头,所述端头呈半球状贴合于转轴的端部,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螺纹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在转轴的表面设有多组,对应每组浆叶的多组固定孔之间交错分布,且固定孔连通于转轴内部的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盒内部的接收槽呈槽体结构,接收盒靠近聚风槽一端的底部设有内外连通的排风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组浆叶上的固定板呈直板状,另两组浆叶上的固定板呈L形板状,且一组L形板的高度大于另一组L形板的高度,转轴外圈处的三组浆叶位于同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外圈处的三组浆叶沿着转轴长度方向交错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浆叶的表面固定有接收风力的接收板并将风力沿着接收板表面导向聚风槽的接收板,所述接收板靠近聚风槽的一端倾斜朝向接收盒的一端。
CN202021315521.3U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 Active CN2126429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5521.3U CN212642954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5521.3U CN212642954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2954U true CN212642954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87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5521.3U Active CN212642954U (zh) 2020-07-07 2020-07-07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29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00218Y (zh) 涡流风力发电装置
KR100897164B1 (ko) 풍력발전기용 날개
CN203230521U (zh) 用于海洋能发电机的导水板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海洋能发电机
CN212642954U (zh)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微电网控制系统
CN110513245B (zh) 一种新型风叶及其使用方法
CN211008949U (zh) 一种风电叶片降噪后缘结构
CN208203469U (zh) 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风力发电机
CN108730113B (zh) 适用于微风发电的微风聚能装置
CN201190630Y (zh) 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
CN204716464U (zh) 利用隧道风能的发电装置
CN211008951U (zh) 一种新型风叶
CN109281798B (zh) 聚风助推风力发电机用高效转子叶片
CN204402748U (zh) 一种应用于水流落差较小区域的水力发电设备
CN101956654B (zh) 垂直轴式风力发电叶轮
WO2019061840A1 (zh) 一种复合式多级潮流能发电的水轮机
CN203051001U (zh) 多机联合风力发电机
CN113586343A (zh) 一种风筒式多风轮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CN203214236U (zh) 叶片及使用该叶片的涡轮发电机
CN112483316A (zh) 一种风力摆运动控制装置
CN207111288U (zh) 一种组合式尾水发电机组
CN111946550A (zh) 一种小型水平轴滚轮式微风风能发电装置
CN201162619Y (zh) 一种组合水轮机组
CN204436680U (zh) 一种高效斜击式水轮发电机
CN214577504U (zh) 一种洋流发电的辅助取力结构
CN216278259U (zh) 一种组合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