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1953U - 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1953U
CN212641953U CN202021075733.9U CN202021075733U CN212641953U CN 212641953 U CN212641953 U CN 212641953U CN 202021075733 U CN202021075733 U CN 202021075733U CN 212641953 U CN212641953 U CN 212641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teel column
reinforcing bar
concrete beam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57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永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No6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No6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No6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No6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757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1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1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1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其包括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之间设置有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的连接处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相对的一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管,安装套管内滑动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靠近安装套管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的抵接块,抵接块的开口端伸出安装套管的开口端外,抵接块沿安装套管内移动时将抵接块的开口端收缩,抵接块的开口端设置有压紧件,抵接块上设置有驱动件驱使连接管向安装套管内移动,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分别插接于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侧壁上的连接管内。本实用新型具有便捷安装钢筋的效果。

Description

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现代工程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的新型结构体系,它兼有普通混凝土结构和刚结构的共同优点,承载能力高、刚度大、延性和抗震性能好,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各类超高层结构、工业厂房、大跨度桥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有技术中的钢柱与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结构通常采用钢柱上开孔或开槽,采用此方法削弱了节点区域的约束,节点刚度达不到要求,影响整个结构的受力情况,而且钢柱与混凝土梁钢筋直接接触的地方易产生裂缝,因此容易因节点区域的质量不达标而产生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134552U,公告日为2016年4月6日,公开了一种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包括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所述的第一钢柱侧面焊接有第一直螺纹套筒,所述的第二钢柱侧面焊接有第二直螺纹套筒,所述的直螺纹套筒连接有第一钢筋,第二直螺纹套筒连接有第二钢筋,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连接,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外部设置有加长直螺纹套筒。本申请文件中通过第一直螺纹套管和第二支直螺纹套管分别与第一钢筋以及第二钢筋螺纹连接,通过加长直螺纹套管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螺纹连接于一体,使得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将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连接于一体。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分别螺纹旋紧进第一直螺纹套筒内以及第二直螺纹套筒内,通过加长直螺纹套筒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螺纹旋紧连接,有钢筋较长且笨重,通过三次螺纹连接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连接在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之间操作起来比较麻烦,需要工人耗费大量的时间,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便捷安装钢筋的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包括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所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之间设置有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的连接处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所述第一钢柱与所述第二钢柱相对的一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内滑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安装套管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的抵接块,所述抵接块的开口端伸出所述安装套管的开口端外,所述抵接块沿所述安装套管内移动时将所述抵接块的开口端收缩,所述抵接块的开口端设置有压紧件,所述抵接块上设置有驱动件驱使连接管向所述安装套管内移动,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钢柱与所述第二钢柱侧壁上的连接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螺纹旋进螺纹套管内,通过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插接进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上的安装套管内的连接管内,通过驱使驱动件带动抵接块的开口端收缩,从而使得压紧件抵接于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的外壁上,具有不需要转动钢筋进行钢筋的螺纹连接,具有便捷安装钢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紧件为圆弧板,所述圆弧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块的开口端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板设置为圆弧板,使得压紧件在抵紧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时可以贴合钢筋的外表面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压的更加紧实。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圆弧板的圆弧面设置有辊纹,所述圆弧板的圆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钢筋的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板通过辊纹抵接于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的外壁,增大了圆弧板与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外壁的摩擦力,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压的更紧,使得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的安装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为螺母,所述螺母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挡环,所述螺母螺纹套设于所述安装套管的侧壁上,所述挡环抵接于所述抵接块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母,通过挡环抵紧抵接块带动连接管向安装套管内移动,通过抵接块的开口端收缩驱使圆弧板向下移动,将第一钢筋压紧,具有稳定驱使抵接块开口收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接块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抵接块于所述安装套管的开口端呈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设置有至少两个,将抵接块均匀固定在连接管端部使得抵接块的上的圆弧板呈均匀分布,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的压紧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抵接于所述安装套管的开口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沿安装套管内移动时,通过滚珠抵接于安装套管的内壁上,减少连接管与安装套管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连接管在安装套管内的移动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为圆环管,所述圆环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抵接于所述抵接块开口端的侧壁上,所述安装套管的外壁上开设有L形槽,所述圆环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抵接柱,所述抵接柱抵接于所述L形槽的末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为圆环管,通过移动圆环管,使得圆环管上的抵接柱沿安装套管外壁上L形槽移动,在挡板的作用下驱使抵接块移动,通过抵接柱在L形槽的转弯处转动,使得抵接柱抵接于L形槽的末端将抵接块的开口端收缩,使得圆弧板压紧在第一钢筋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接柱的底端设置为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抵接柱的端部设置为圆柱状可以减少抵接柱在L形槽槽底上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使得抵接柱的移动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板上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抵接块开口端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与抵接块的开口端之间套设抵紧有压缩弹簧,在抵接柱于L形槽末端时,压缩弹簧对挡板与抵接块的开口端之间施加一个抵紧力,避免圆环管回弹,造成第一钢筋滑落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通过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螺纹旋进螺纹套管内,通过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插接进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上的安装套管内的连接管内,通过驱使驱动件带动抵接块的开口端收缩,从而使得压紧件抵接于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的外壁上,具有不需要转动钢筋进行钢筋的螺纹连接,具有便捷安装钢筋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通过压紧板设置为圆弧板,使得压紧件在抵紧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时可以贴合钢筋的外表面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压的更加紧实;
3.本实用新型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通过连接管沿安装套管内移动时,通过滚珠抵接于安装套管的内壁上,减少连接管与安装套管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连接管在安装套管内的移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钢筋的轴线剖面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钢柱;11、第一钢筋2、第二钢柱;21、第二钢筋;3、螺纹套管;4、安装套管;41、连接管;411、滚珠;42、抵接块;43、压紧件;431、圆弧板;5、驱动件;51、螺母;511、挡环;52、圆环管;521、挡板;522、抵接柱;53、压缩弹簧;54、L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包括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第一钢柱1的形状优选为方形,其材料优选为钢筋材料与混凝土材料混合。第二钢柱2的形状优选为方形,其材料优选为钢筋材料与混凝土材料混合。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之间设置有第一钢筋11与第二钢筋21,第一钢筋11的形状优选为圆柱形,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第一钢筋11与第二钢筋21的连接处通过螺纹套管3连接,螺纹套管3的形状优选为内壁设置有螺纹的圆柱管,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相对的侧壁上焊接有安装套管4。安装套管4的形状优选为圆柱管,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安装套管4内滑动连接有连接管41,第一钢筋11与第二钢筋21分别插接于连接管41,连接管41的形状优选为圆柱管,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连接管4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滚珠411,滚珠411抵接于安装套管4的内壁上,滚珠411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连接管41靠近安装套管4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有抵接块42。抵接块42的形状为带有弧度的扇形块去,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抵接块42形成有开口。抵接块42设置有三个。抵接块42的开口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压紧件43,抵接块42上设置有驱使连接管41沿安装套管4移动的驱动件5。
上述技术特征应用如下:将第一钢筋11与第二钢筋21螺纹旋进螺纹套管3内,通过将第一钢筋11与第二钢筋21插接进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上的安装套管4内的连接管41内,通过驱使驱动件5带动抵接块42的开口端收缩,从而使得压紧件43抵接于第一钢筋11与第二钢筋21的外壁上,具有不需要转动钢筋进行钢筋的螺纹连接。
压紧件43为圆弧板431,圆弧板431水平固定连接于抵接块42的开口端的侧壁上,圆弧板431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圆弧板431的弧度凹端设置有辊纹,圆弧板431通过辊纹压紧于第一钢筋11与第二钢筋21的外壁上。驱动件5为螺母51,螺母51螺纹套设于安装套管4的外壁上,螺母51的形状优选为六角螺母51,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螺母5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挡环511,挡环511抵接于抵接块42的开口端,挡环511的形状优选为圆环板,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
本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将第一钢筋11与第二钢筋21螺纹旋进螺纹套管3内,将第一钢筋11与第二钢筋21分别插进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上的安装套管4内的连接管41内,通过驱动件5驱使连接管41移动带动抵接块42的开口收缩使得圆弧板431朝向所述连接管41的轴线挤压靠近,将圆弧板431分别挤压在第一钢筋11与第二钢筋21的外壁上,将第一钢筋11与第二钢筋21安装在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之间。
实施例二:参照图3,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二中的驱动件5为圆环管52,圆环管52套设于安装套管4的外壁上,圆环管52的形状优选为圆柱管,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圆环管52的开口端的内壁上焊接有抵接柱522。安装套管4的外壁上开设有L形槽54,抵接柱522抵接于L形槽54内。抵接柱522的形状优选底端为圆弧状的圆柱形,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圆环管52的端侧靠近抵接块42的一端设置有挡板521,挡板521抵接于抵接块42的侧壁。挡板521的形状优选为圆环板,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挡板521与抵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53,压缩弹簧53套设于抵接块42的外壁上。压缩弹簧53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包括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所述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之间设置有第一钢筋(11)与第二钢筋(21),所述第一钢筋(11)与所述第二钢筋(21)的连接处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柱(1)与所述第二钢柱(2)相对的一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管(4),所述安装套管(4)内滑动连接有连接管(41),所述连接管(41)靠近所述安装套管(4)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的抵接块(42),所述抵接块(42)的开口端伸出所述安装套管(4)的开口端外,所述抵接块(42)沿所述安装套管(4)内移动时将所述抵接块(42)的开口端收缩,所述抵接块(42)的开口端设置有压紧件(43),所述抵接块(42)上设置有驱动件(5)驱使连接管(41)向所述安装套管(4)内移动,所述第一钢筋(11)与所述第二钢筋(21)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钢柱(1)与所述第二钢柱(2)侧壁上的连接管(4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43)为圆弧板(431),所述圆弧板(431)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块(42)的开口端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板(431)的圆弧面设置有辊纹,所述圆弧板(431)的圆弧面抵接于所述第一钢筋(11)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为螺母(51),所述螺母(5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挡环(511),所述螺母(51)螺纹套设于所述安装套管(4)的侧壁上,所述挡环(511)抵接于所述抵接块(42)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42)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抵接块(42)于所述安装套管(4)的开口端呈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4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滚珠(411),所述滚珠(411)抵接于所述安装套管(4)的开口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为圆环管(52),所述圆环管(5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521),所述挡板(521)抵接于所述抵接块(42)开口端的侧壁上,所述安装套管(4)的外壁上开设有L形槽(54),所述圆环管(5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抵接柱(522),所述抵接柱(522)抵接于所述L形槽(54)的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柱(522)的底端设置为圆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21)上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53),所述压缩弹簧(53)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抵接块(42)开口端的侧壁上。
CN202021075733.9U 2020-06-11 2020-06-11 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 Active CN212641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5733.9U CN212641953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5733.9U CN212641953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1953U true CN212641953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90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5733.9U Active CN212641953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19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2028A (zh) * 2022-03-24 2022-05-31 四川华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劲性悬挑结构的卸载钢支撑节点构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2028A (zh) * 2022-03-24 2022-05-31 四川华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劲性悬挑结构的卸载钢支撑节点构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41953U (zh) 两侧劲性钢柱与中间混凝土梁钢筋连接节点装置
CN111608464A (zh) 一种输电塔塔腿加固装置及方法
CN215907514U (zh) 一种装配式重型支撑架
CN212478601U (zh) 一种房建墙体支撑结构
CN211100802U (zh) 一种短应力轧机的导卫横梁锁紧结构
DE102016121271A1 (de) Transportanker für Doppelwandbauelemente
CN112944071A (zh) 一种套入式钢管
CN216973765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厂房钢柱的预埋连接件
CN219994089U (zh) 一种等径水泥电杆用快速接头
CN216042187U (zh) 一种建筑用热轧带肋钢筋连接用套筒
CN219672087U (zh) 一种脚手架连墙件
CN218758568U (zh) 建筑施工勾缝装置
CN218992097U (zh) 一种非标螺旋伞头高强度紧固件
DE102006055671B4 (de) Vorrichtung zum Einspannen von Hohlprofilen
CN218175605U (zh) 便捷式盖梁模板
CN210421405U (zh) 一种钢骨梁和钢骨柱的连接节点
CN212183002U (zh) 一种市政工程穿插电缆专用支架
CN219298804U (zh) 一种倾斜结构混凝土振动棒溜槽
CN21720555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支撑装置
CN216740092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水平连接安装的辅助机构
CN219528619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围栏网
CN219118566U (zh) 一种钢柱与混凝土梁钢筋的连接结构
CN21806069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双层钢桁架结构
CN216842607U (zh) 一种桥梁支座连接用抗剪螺栓
CN214245302U (zh) 一种装配式公路钢桥桁架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