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5463U - 手持式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5463U
CN212635463U CN202021239444.8U CN202021239444U CN212635463U CN 212635463 U CN212635463 U CN 212635463U CN 202021239444 U CN202021239444 U CN 202021239444U CN 212635463 U CN212635463 U CN 212635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arm
jaw
hole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3944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建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23944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35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5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54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工具,包括:一以第一轴枢接第一臂及第二臂组成的控把单元、一以第二轴枢接第一颚及第二颚组成的工作单元、一将第一颚下段枢接于第一臂上部的第三轴,以及一将第二颚下段枢接于第二臂上部的第四轴,用以构成四连杆组,定义第一轴至第三轴间距为第一尺寸、第一轴至第四轴间距为第二尺寸,控制第一尺寸等于第二尺寸,再定义第二轴至第三轴间距为第三尺寸、第二轴至第四轴间距为第四尺寸,令第三尺寸等于第四尺寸,再进一步控制第三尺寸大于第一尺寸,使工作单元可放大控把单元杠杆省力作用,令工作单元在遂行夹持或剪切工件时,具有双重杠杆省力作用的特征,其可广泛的运用于钳类或剪类。

Description

手持式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广泛的运用于钳类或剪类的手持式工具,在此尤指可有效增进省力性能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双柄式钳类、剪类等手持式工具,主要以一转轴枢接两柄部及两颚部,使用者通过手掌施力握持该两柄部,令转轴构成支点,用以杠杆省力作用两颚部遂行夹持或剪切工件,其整体操尚称顺畅。
但是,该手持式工具在长度及转轴位置不变下,其杠杆省力作用效能是固定的,所以当工件直径或硬度加大至一定程度时,该手持式工具便有所不足了,不是使用者需相应加大施力,造成手部有肌肉疲劳或受伤情形,便是造成该手持式工具无法遂行夹持或剪切工件,换言之,现有手持式工具确有省力性能局限的缺点。
是以,实用新型人认为现有手持式工具有省力性能局限的问题,及经多方试验设计,终成功实用新型出能进一步改善该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工具,其具有相对现有手持式工具更省力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工具,其内容包括有:
一控把单元,其主要由第一轴枢接第一臂及第二臂组成,令第一臂及第二臂的下部得以第一轴为支点,杠杆省力作用于第一臂及第二臂的上部离合;
一工作单元,其主要由第二轴枢接第一颚及第二颚组成,令第一颚及第二颚的下段得以第二轴为支点,杠杆作用于第一颚及第二颚的上段离合;
一第三轴,其将第一颚下段枢接于第一臂上部;以及
一第四轴,其将第二颚下段枢接于第二臂上部,用以构成四连杆组,定义第一轴至第三轴间距为第一尺寸、第一轴至第四轴间距为第二尺寸,控制第一尺寸等于第二尺寸,再定义第二轴至第三轴间距为第三尺寸、第二轴至第四轴间距为第四尺寸,令第三尺寸等于第四尺寸,进一步控制第三尺寸大于第一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臂包括左杆及左柄,该第一臂上部界定为第一轴上方的左杆,第一臂下部则界定为第一轴下方的左柄;所述第二臂包括右杆及右柄,该第二臂上部则界定为与左杆匹配的右杆,而第二臂下部是界定与左柄匹配的右柄;所述第一颚包括左掣动体及左驱块,该第一颚上段界定为第二轴上方的左掣动体,第一颚下段则界定为第二轴下方的左驱块;所述第二颚包括右掣动体及右驱块,该第二颚上段则界定为与左掣动体匹配的右掣动体,而第二颚下段是界定为与左驱块匹配的右驱块;前述第三轴将左驱块枢接于左杆,第四轴则是将右驱块枢接于右杆。
进一步的,该左柄、右柄顶缘设有相匹配的锯齿状剥线区;前述左掣动体、右掣动体顶缘设有相匹配的齿条状夹持区,并在夹持区下方一侧设有相匹配的内齿轮状扳动区,且在夹持区下方另一侧由上向下依序设有端子压着区、剪切区。
进一步的,该第一臂在左杆与左柄之间朝右突设有第一枢部,此第一枢部贯穿有第一下孔;第二臂朝左突设有与第一枢部对接的第二枢部,该第二枢部贯穿有匹配第一下孔的第二下孔,令第一轴穿枢该第一下孔及第二下孔;前述第一颚于左掣动体与左驱块之间朝右突设有第三枢部,该第三枢部贯穿有第一上孔;此第二颚朝左突设有与第三枢部对接的第四枢部,该第四枢部贯穿有匹配第一上孔的第二上孔,令第二轴穿枢该第一上孔及第二上孔。
进一步的,该左杆顶缘于第一下孔的左上方,贯穿有平行第一下孔的第一左孔,而左驱块于底缘贯穿有与第一上孔平行的第二左孔,令第三轴枢接该第二左孔及第一左孔;该右杆顶缘于第二下孔的右上方,贯穿有平行第二下孔的第一右孔,而右驱块于底缘贯穿有与第二上孔平行的第二右孔,令第四轴枢接该第二右孔及第一右孔。
进一步的,该第一枢部与第二枢部更于对接面设有环绕第一轴的下簧槽,用以提供下弹簧安装;该第三枢部与第四枢部于对接面设有环绕第二轴的上簧槽,用以提供上弹簧安装。
进一步的,该控把单元另设有一闭锁结构,用以保持所述工作单元处于闭合状态。
进一步的,该闭锁结构是在第一枢部设有卡槽,更于第二臂顶缘以一梢件枢设一卡块,当所述控把单元连动工作单元相向闭合时,令该卡块得绕梢件转动而定位于卡槽,用以使所述工作单元保持闭合。
进一步的,该第一尺寸等于20.2959mm,而第三尺寸则为27.4274mm。是以,本实用新型在操作控把单元时,该工作单元可进一步放大控把单元杠杆省力作用,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双重杠杆省力作用的特征,其明显地改进了习用单一杠杆省力作用的不足处,所以本实用新型省力性能确较习用更进步,其夹持或剪切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确实能大大改善现有技术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第1图的组合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从另一方向分解的示意图。
图4是第3图的组合外观示意图。
图5是第2图S—S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单元于闭合状态时前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单元于开启状态时前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四连杆组运用于折边钳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四连杆组运用于三合一剪切钳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四连杆组运用于园艺剪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四连杆组运用于省力航空剪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四连杆组运用于卡簧钳的实施例示意图。
符号说明:
A控把单元         A1剥线区
1第一臂          11左杆
12左柄          13第一枢部
14第一下孔        15第一左孔
2第二臂          21右杆
22右柄          23第二枢部
24第二下孔        25第一右孔
3第一轴
B工作单元         B1夹持区
B2扳动区         B3端子压着区
B4剪切区
4第一颚          41左掣动体
42左驱块         43第三枢部
44第一上孔        45第二左孔
5第二颚          51右掣动体
52右驱块         53第四枢部
54第二上孔        55第二右孔
6第二轴
7第三轴
8第四轴
9闭锁结构         91卡槽
92梢件          93卡块
G1下簧槽         G10下弹簧
G2上簧槽         G20上弹簧
P1第一尺寸        P2第二尺寸
P3第三尺寸        P4第四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有:
一控把单元A,其具有呈左右并排配置的第一臂1、第二臂2,以及轴向沿前后方向配置的第一轴3,且令第一轴3枢接第一臂1及第二臂2,使该第一臂1及第二臂2的下部得以第一轴3为支点,杠杆省力作用第一臂1及第二臂2的上部离合;具体而言,第一臂1包括左杆11及左柄12,该第一臂1上部界定为第一轴3上方的左杆11,第一臂1下部则界定为第一轴3下方的左柄12,该左柄12长度远较左杆11长,第一臂1另在左杆11与左柄12之间朝右突设有第一枢部13,该第一枢部13贯穿有第一下孔14,而左杆11顶缘更于第一下孔14的左上方,贯穿有平行第一下孔14的第一左孔15;至于该第二臂2则是位于第一臂1的右方,第二臂2包括右杆21及右柄22,此第二臂2上部界定为与左杆11匹配的右杆21、下部则界定与左柄12匹配的右柄22,更朝左突设有与第一枢部13对接的第二枢部23,该第二枢部23贯穿有匹配第一下孔14的第二下孔24,用以使第一轴3能穿枢该第一下孔14及第二下孔24,前述第一枢部13与第二枢部23更于对接面设有下簧槽G1,该下簧槽G1采用环绕第一轴3的配置,用以提供下弹簧G10安装,使第一臂1、第二臂2运作更为顺畅,此外,该右杆21顶缘于第二下孔24的右上方,则贯穿有平行第二下孔24的第一右孔25;前述左柄12、右柄22顶缘则设有相匹配的锯齿状剥线区A1;
一工作单元B,其具有呈左右并排配置的第一颚4、第二颚5,以及轴向沿前后方向配置的第二轴6,且令第二轴6枢接第一颚4及第二颚5,使该第一颚4及第二颚5的下段得以第二轴6为支点,杠杆作用第一颚4及第二颚5的上段离合;具体而言,第一颚4包括左掣动体41及左驱块42,该第一颚4上段界定为第二轴6上方的左掣动体41,第一颚4下段则界定为第二轴6下方的左驱块42,另在左掣动体41与左驱块42之间朝右突设有第三枢部43,该第三枢部43贯穿有第一上孔44,而左驱块42更于底缘贯穿有与第一上孔44平行的第二左孔45;至于该第二颚5则是位于第一颚4的右方,第二颚5包括右掣动体51及右驱块52,其上段界定为与左掣动体41匹配的右掣动体51、下段则界定为与左驱块42匹配的右驱块52,更朝左突设有与第三枢部43对接的第四枢部53,该第四枢部53贯穿有匹配第一上孔44的第二上孔54,用以使第二轴6能穿枢该第一上孔44及第二上孔54,前述第三枢部43与第四枢部53更于对接面设有上簧槽G2,该上簧槽G2采用偏心环绕第二轴6的配置,用以提供上弹簧G20安装,使第一颚4、第二颚5运作更为顺畅,此外,该右驱块52于底缘贯穿有与第二上孔54平行的第二右孔55;前述左掣动体41、右掣动体51顶缘则设有相匹配的齿条状夹持区B1,并在夹持区B1下方一侧设有相匹配的内齿轮状扳动区B2,且在夹持区B1下方另一侧由上向下依序设有端子压着区B3、剪切区B4;
一第三轴7,其将左驱块42底缘的第二左孔45枢接于左杆11顶缘的第一左孔15;
一第四轴8,其将右驱块52底缘的第二右孔55枢接于右杆21顶缘的第一右孔25,用以使第一臂1、第二臂2、第一颚4及第二颚5构成四连杆组,请配合图6及图7观之,定义第一轴3至第三轴7间距为第一尺寸P1、第一轴3至第四轴8间距为第二尺寸P2,控制第一尺寸P1等于第二尺寸P2而构成下等腰三角形,再定义第二轴6至第三轴7间距为第三尺寸P3、第二轴6至第四轴8间距为第四尺寸P4,令第三尺寸P3等于第四尺寸P4而构成上等腰三角形,且进一步控制第三尺寸P3大于第一尺寸P1,使上等腰三角形大于下等腰三角形,就实际产品测试而言,在第一尺寸P1等于20.2959mm时,第三尺寸P3则为27.4274mm,该控把单元A确可较习用更省力的操作工作单元B遂行剪切或夹持;以及
一闭锁结构9,请配合图3及图4观之,其于第一枢部13适当位置设有卡槽91,而第二臂2顶缘则以一梢件92枢设一卡块93,当控把单元A连动工作单元B相向闭合时,令该卡块93得绕梢件92顺时针转动而定位于卡槽91,用以使工作单元B保持闭合,不会因外力碰撞而张开,进而确保使用安全性,如欲解除该状态,只需扳动卡块93绕梢件92逆时针转动,即可释放卡块93、卡槽91。
如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控把单元A与第一轴3的搭配属一种省力杠杆,在此基础上,令第一尺寸P1等于第二尺寸P2、第三尺寸P3等于第四尺寸P4,更进一步控制第三尺寸P3又大于第一尺寸P1,如此即可使控把单元A驱动工作单元B进行剪切或夹持时,该工作单元B可额外放大控把单元A杠杆省力作用,令本实用新型具有双重杠杆省力作用的特征及进步性,其明显地改进了习用单一杠杆省力作用的不足处,所以本实用新型省力性及适用范围能确较习用更进步。
烦请参看图8,其说明本实用新型只须更换相应的第一颚4、第二颚5,即可适用于九十度折边钳,相同的道理,本实用新型可等效运用于图9所示的铝型材三合一剪切钳、图10所示的园艺剪、图11所示的省力航空剪,或者图12所示的卡簧钳,换言之,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臂1、第二臂2、第一轴3、第一颚4、第二颚5、第二轴6、第三轴7及第四轴8构成的四连杆组,可广泛的运用于钳类或剪类工具,其可视市场实际需求而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控把单元,其主要由第一轴枢接第一臂及第二臂组成,令第一臂及第二臂的下部得以第一轴为支点,杠杆省力作用第一臂及第二臂的上部离合;
一工作单元,其主要由第二轴枢接第一颚及第二颚组成,令第一颚及第二颚的下段得以第二轴为支点,杠杆作用第一颚及第二颚的上段离合;
一第三轴,其将第一颚下段枢接于第一臂上部;以及
一第四轴,其将第二颚下段枢接于第二臂上部,用以构成四连杆组,定义第一轴至第三轴间距为第一尺寸、第一轴至第四轴间距为第二尺寸,控制第一尺寸等于第二尺寸,再定义第二轴至第三轴间距为第三尺寸、第二轴至第四轴间距为第四尺寸,令第三尺寸等于第四尺寸,进一步控制第三尺寸大于第一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包括左杆及左柄,该第一臂上部界定为第一轴上方的左杆,第一臂下部则界定为第一轴下方的左柄;所述第二臂包括右杆及右柄,该第二臂上部则界定为与左杆匹配的右杆,而第二臂下部是界定与左柄匹配的右柄;所述第一颚包括左掣动体及左驱块,该第一颚上段界定为第二轴上方的左掣动体,第一颚下段则界定为第二轴下方的左驱块;所述第二颚包括右掣动体及右驱块,该第二颚上段则界定为与左掣动体匹配的右掣动体,而第二颚下段是界定为与左驱块匹配的右驱块;前述第三轴将左驱块枢接于左杆,第四轴则是将右驱块枢接于右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左柄、右柄顶缘设有相匹配的锯齿状剥线区;前述左掣动体、右掣动体顶缘设有相匹配的齿条状夹持区,并在夹持区下方一侧设有相匹配的内齿轮状扳动区,且在夹持区下方另一侧由上向下依序设有端子压着区、剪切区。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臂在左杆与左柄之间朝右突设有第一枢部,此第一枢部贯穿有第一下孔;第二臂朝左突设有与第一枢部对接的第二枢部,该第二枢部贯穿有匹配第一下孔的第二下孔,令第一轴穿枢该第一下孔及第二下孔;前述第一颚于左掣动体与左驱块之间朝右突设有第三枢部,该第三枢部贯穿有第一上孔;此第二颚朝左突设有与第三枢部对接的第四枢部,该第四枢部贯穿有匹配第一上孔的第二上孔,令第二轴穿枢该第一上孔及第二上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左杆顶缘于第一下孔的左上方,贯穿有平行第一下孔的第一左孔,而左驱块于底缘贯穿有与第一上孔平行的第二左孔,令第三轴枢接该第二左孔及第一左孔;该右杆顶缘于第二下孔的右上方,贯穿有平行第二下孔的第一右孔,而右驱块于底缘贯穿有与第二上孔平行的第二右孔,令第四轴枢接该第二右孔及第一右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部与第二枢部更于对接面设有环绕第一轴的下簧槽,用以提供下弹簧安装;该第三枢部与第四枢部于对接面设有环绕第二轴的上簧槽,用以提供上弹簧安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控把单元另设有一闭锁结构,用以保持所述工作单元处于闭合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该闭锁结构是在第一枢部设有卡槽,更于第二臂顶缘以一梢件枢设一卡块,当所述控把单元连动工作单元相向闭合时,令该卡块得绕梢件转动而定位于卡槽,用以使所述工作单元保持闭合。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手持式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尺寸等于20.2959mm,而第三尺寸则为27.4274mm。
CN202021239444.8U 2020-06-30 2020-06-30 手持式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35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9444.8U CN212635463U (zh) 2020-06-30 2020-06-30 手持式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9444.8U CN212635463U (zh) 2020-06-30 2020-06-30 手持式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5463U true CN212635463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84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3944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35463U (zh) 2020-06-30 2020-06-30 手持式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354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8062A (zh) * 2020-06-30 2021-12-31 曹建兴 手持式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8062A (zh) * 2020-06-30 2021-12-31 曹建兴 手持式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46991B1 (en) Hand tool providing double compound leverage to the jaws
AU701864B2 (en) Pivoted hand tool
US7444851B1 (en) Hand tool providing double compound leverage to the jaws
US3946453A (en) Combination plier, wrench and screwdriver tool
EP1219165A2 (en) Power-lever cutting device
US7424838B2 (en) Combination pliers and adjustable wrench
CN212635463U (zh) 手持式工具
US6532847B2 (en) Force-saving pliers
US6279432B1 (en) Force multiplication hand tool
TWI556920B (zh) Universal clamp switch structure
US20130239417A1 (en) Hand held cable cutter
WO2010067642A1 (ja) 手動操作用のケーブル切断工具
TWI523738B (zh) Universal clamp structure
CN113858062A (zh) 手持式工具
CN105964836A (zh) 一种电缆断线钳
JP2019535544A (ja) 絶縁されたマルチツール
CN216883459U (zh) 一种省力剪钳
CA2815661C (en) Handle assembly for hand-operated tool
CN202438640U (zh) 一种钢筋剪钳
CN2744484Y (zh) 一种新型多用刀
TW202103857A (zh) 纜線切斷器及壓接鉗
CN216127070U (zh) 一种齿式钳子
CN215547978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钳
CN201493773U (zh) 可调弹簧省力钳
CN220516875U (zh) 一种剪切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