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0606U - 一种食品加热器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加热器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0606U
CN212630606U CN201922189980.5U CN201922189980U CN212630606U CN 212630606 U CN212630606 U CN 212630606U CN 201922189980 U CN201922189980 U CN 201922189980U CN 212630606 U CN212630606 U CN 212630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ood
controller
food heating
control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99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然
杨紫苏
孙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ru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ru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ru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ru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99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30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0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0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食品加热器皿,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加热体和控制盒、以及与加热体电连接的蓄电池,控制盒包括与蓄电池电连接的控制器。在本申请提供的食品加热器皿中,蓄电池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可向加热体提供电能,再由加热体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传递给本体中盛装的菜品或水进行加热,从而保证了食物在食用过程中的色香味不受影响,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加热过程所需的热量由加热体将蓄电池提供的电能转化而成,无需酒精等明火和人工点火操作,简单方便,且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食品加热器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食品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加热器皿。
背景技术
刚出锅的热菜具有美味的飘香,又有新鲜的味道,而放凉的菜其色香味则相差甚远。因为大部分食物在热状态下其分子间热交换互溶性强,各种食物的味道能在热状态下通过翻炒及热气的交换而互溶并散发出香味,这种香味既溶于菜肴内,又可溢散到空气中产生诱人的食欲感。
然而,现在大部分的菜肴都是经过厨师炒制盛出至盘子、碗等食品器皿后由服务员端送到就餐者面前,在端送过程中菜肴的温度就有所降低,而在顾客食用的过程中又会迅速变凉,其色香味已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食品加热器皿,在顾客食用的过程中可对食物进行加热,以解决食物迅速变凉而使其色香味受到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热器皿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加热体和控制盒、以及与所述加热体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控制盒包括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的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体为伴热带,所述伴热带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伴热带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侧壁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伴热带进一步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该食品加热器皿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体的内侧的内衬层和所述加热体的外侧的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上部边缘设有提耳,所述提耳由阻燃材料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为K型热电偶。
进一步地,该食品加热器皿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侧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控制盒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计时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显示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食品加热器皿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加热体和控制器、以及分别与加热体和控制器形成电连接的蓄电池。蓄电池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可向加热体提供电能,再由加热体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传递给本体中盛装的菜品或水进行加热,从而保证了食物在食用过程中的色香味不受影响,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加热过程所需的热量由加热体将蓄电池提供的电能转化而成,无需酒精等明火和人工点火操作,简单方便,且安全性高。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通过将加热体设置为伴热带,使得加热过程在低温状态下也可快速启动,温度均匀,安全可靠且寿命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热器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热器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热器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热器皿的加热体、内衬层和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热器皿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热器皿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品加热器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食品加热器皿包括本体1、设置于本体1上的加热体2和控制盒3、以及与加热体2形成电连接的蓄电池6(见图3)。结合图1和图3所示,控制盒3中包括与蓄电池6电连接的控制器301。
对于该食品加热器皿的本体1,具体可以为可盛装菜品的碗体、锅体、盘体或可装水的壶体等;对于本体1的材质,可以为石材、陶瓷、砂锅或塑料等材料,本实用新型对本体1的形状和材质都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热体2可设置于本体1的侧壁上,控制盒3可设置于本体1的底壁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体2也可设置于本体1的底壁上,或侧壁和底壁两个区域,控制盒3也可设置于本体1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对加热体2和控制盒3的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蓄电池6可采用大容量锂电池,其自身电损耗低、储能密度高、安全可靠。当蓄电池6连接至外接电源时,由外接电源向其提供电能,蓄电池6进入充电状态进行储能。蓄电池6与加热体2和控制盒3中的控制器301分别形成电连接,当需要对本体1内的菜品或水进行加热时,蓄电池6在控制器301的控制下向加热体2提供电能,进入放电状态。加热体2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传递给本体1中盛装的菜品或水,从而完成加热过程。
蓄电池6可设置于本体1的侧壁上,也可设置于底壁上,只要与加热体2和控制器301形成电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对蓄电池6的位置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品加热器皿包括本体1、设置于本体1上的加热体2和控制器301、以及分别与加热体2和控制器301形成电连接的蓄电池6。蓄电池6在控制器301的控制下可向加热体2提供电能,再由加热体2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传递给本体1中盛装的菜品或水进行加热,从而保证了食物在食用过程中的色香味不受影响,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加热过程所需的热量由加热体2将蓄电池6提供的电能转化而成,无需酒精等明火和人工点火操作,简单方便,且安全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加热体2具体为伴热带。伴热带在低温状态下可快速启动,温度均匀,安全可靠且寿命长。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伴热带设置于本体1的侧壁上。则当蓄电池6向伴热带提供电能时,伴热带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从外周方向向本体1内的菜品或水传递热量,完成加热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伴热带仅设置于本体1的侧壁的上部。可以理解,对于深度较大(例如深度为20cm以上)的锅体或壶体,位于其下部的菜品或水不太容易变凉,所以只需要对位于上部的食物或水采取加热措施即可。本实施例根据器皿的结构和实际需求,只在本体1的侧壁的上部设置伴热带以便对上部的食物或水即时加热,满足了需求的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损失,节省了资源。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伴热带不仅设置于本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于本体1的底壁上,本实施例主要适用于深度较小(例如深度为10cm以下)的盘体。可以理解,由于此类盘体的深度较小,热量较易散失,使得整个盘体中的菜品或水较快凉掉。本实施例通过在本体1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置伴热带,使热量不仅从本体1的外周方向,还从底部向上对本体1内的菜品或水传递热量,增加了受热面积,从而缩短了加热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无论将伴热带设置于本体1的侧壁还是底壁上,都可使其使设置于侧壁和底壁的内侧或外侧。
具体地,伴热带可以以缠绕的方式设置于本体1的侧壁或底壁的外侧。则当蓄电池6向伴热带提供电能时,伴热带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从本体1的外周或底部向本体1传递热量,从而完成对本体1内菜品或水的加热。
当伴热带设置于侧壁或底壁的内侧时,如图4所示,可在伴热带的内侧设置内衬层7,以防止伴热带与本体1内的菜品或水直接接触。内衬层7可由有机硅材料制成,有机硅材料耐高温且环保。当蓄电池6向伴热带提供电能时,伴热带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经内衬层7向本体1内的菜品或水传递热量使其加热。在此种方式中,伴热带释放的能量不经本体1而透过内衬层7直接传递给菜品或水,提高了加热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食品加热器皿还包括覆盖于伴热带的外侧的保温层8,以防止加热体2传递的热量向外周散发,对本体1内的菜品或水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保温层8具体可以为聚氨酯泡沫塑料层,其导热系数低、密度小且柔韧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本体1的上部边缘设有提耳,提耳可由阻燃材料制备而成。提耳可设置为对称的两个,方便食品加热器皿的端起与挪动,同时其阻燃材料防止本体1上部过热,从而避免烫伤用户。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控制盒3还包括与控制器301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302。温度传感器302可设置于贴近本体1的内壁的位置,用于检测内壁的温度,从而间接得到本体1内菜品或水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302检测到内壁的温度低于设定阈值时,控制器301控制蓄电池6和伴热带连通,伴热带通电加热。当温度传感器302检测到内壁的温度达到设定阈值时,控制器301发出指令断开蓄电池6和伴热带的连接,加热可停止。
通过温度传感器302、控制器301以及蓄电池6和伴热带的配合,可使食品加热器皿根据温度的变化控制加热过程的开启和停止,既保证了菜品或水的温度保持在设定阈值以上,又节省了能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302可采用K型热电偶,其结构简单、精度高且安装拆卸较为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该食品加热器皿还包括壳体4,该壳体4设置于本体1的外侧。壳体4上可设置显示屏5,控制盒3进一步包括与控制器301电连接的计时模块303和显示模块304,其中显示模块304与显示屏5连接。
显示屏5用于显示食品加热器皿当前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等参数。显示屏5可为触控式显示屏,如图5所示,用户可通过对显示屏5上的上、下键的触控来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设定。例如,显示屏5上显示当前的温度为40℃,如果设定加热所要达到的温度为60℃,用户可通过触控温度显示侧的上键(即“△”)使显示屏5显示温度为60℃,此时与显示屏5连接的显示模块304将“设定加热温度为60℃”的指令传递给控制器301。当温度传感器302检测到内壁的温度达到60℃时,控制器301发出指令断开蓄电池6和伴热带的连接,停止加热。加热停止一段时间后,如果温度传感器302检测到温度低于60℃,控制器301可使蓄电池6和伴热带重新连接,继续加热,从而使本体1内的菜品或水保持在60℃以上。
用户也可通过触控时间显示侧的上键和下键实现对加热时间的设定,显示模块304通过显示屏5接收到用户的设定后将该指令传递给控制器301。由控制器301控制蓄电池6和伴热带连通,伴热带通电加热,同时,控制器301控制计时模块303开始计时。当计时模块303计时到设定时间时,再由控制器301控制断开蓄电池6和伴热带的连接,加热停止。
本实施例通过计时模块303和显示模块304的设定,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等参数进行设定,方便了操作,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控制盒3进一步包括与控制器301电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具体地,无线通信模块可为蓝牙通信模块、无线射频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中的任意一种。
通过该无线通信模块,用户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上完成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等参数的设定,实现对食品加热器皿的加热过程的远程启动。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食品加热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加热体和控制盒、以及与所述加热体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控制盒包括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食品加热器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体的内侧的内衬层和所述加热体的外侧的保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热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为伴热带,所述伴热带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热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伴热带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侧壁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热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伴热带进一步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底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热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上部边缘设有提耳,所述提耳由阻燃材料制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热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品加热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K型热电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热器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侧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控制盒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计时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显示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品加热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
CN201922189980.5U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食品加热器皿 Active CN212630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9980.5U CN212630606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食品加热器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9980.5U CN212630606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食品加热器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0606U true CN212630606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68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9980.5U Active CN212630606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食品加热器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30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18448B2 (en) Heated or cooled dishwasher safe dishware and drinkware
CN101455520A (zh) 用于冷却和/或加热食品的厨房电器
CN102415810A (zh) 一种预约煮食机
CN106647535A (zh) 智能电子煲及其远程控制系统
CN203088519U (zh) 一种多模式锂电智能温控杯
US11950726B2 (en) Drinkware container with active temperature control
CN201595678U (zh) 保温电热水壶
CN204306558U (zh) 带调温模块的保温杯
CN105942848A (zh) 一种能保温的电水壶
CN212630606U (zh) 一种食品加热器皿
CN106073461A (zh) 一种量子功能的无水电加热锅
CN211242756U (zh) 一种带制冷功能的烹饪一体机
KR20090120927A (ko) 음식물 보온용기
CN207096850U (zh) 智能电子煲和能够实现远程控制的智能电子煲
CN209629308U (zh) 一种可快速降温和加热的智能深口盘子
CN210249561U (zh) 一种真空保温装置
CN203633967U (zh) 电饭煲
CN20855109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1701006U (zh) 一种油炸电饭煲
CN101986972A (zh) 保温菜盘
CN205814166U (zh) 智能电热炉
CN210446520U (zh) 可调节温度的杯子
CN211093535U (zh) 充电电热保温盘
JP3577700B2 (ja) 料理保温盆
WO2022205749A1 (zh) 锅体组件及其温度控制方法以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food heating vessel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

Pledgee: Beijing technology intellectual property financing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Beijing Jingru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9000051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