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8259U - 扬声器箱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8259U
CN212628259U CN202021109226.2U CN202021109226U CN212628259U CN 212628259 U CN212628259 U CN 212628259U CN 202021109226 U CN202021109226 U CN 202021109226U CN 212628259 U CN212628259 U CN 212628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upper cover
main body
sound
extens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092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健华
吴树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092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825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1278 priority patent/WO202125354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8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8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下盖、盖设于下盖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上盖、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和透气隔离件;发声单体包括磁路系统;上盖包括盖设于下盖的上盖本体和由上盖本体向下盖方向凸出延伸的支撑壁,支撑壁凹陷形成定位台阶,发声单体支撑固定于定位台阶;透气隔离件包括盖设于发声单体并与下盖间隔设置的主体部和由主体部的周缘向上盖本体弯折延伸的延伸壁,延伸壁固定于所述支撑壁且与支撑壁实现密封,主体部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磁路系统部分经通孔实现外露,主体部压设于磁路系统并与磁路系统实现密封。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低频声学性能优,装配效率高。

Description

扬声器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声转换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箱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包括上盖、与该上盖组配形成一收容空间的下盖、分别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呈环状的支架及透气隔离件;所述支架固定所述上盖并环绕所述发声单体设置,所述透气隔离件的周缘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发声单体及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共同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以实现后腔内可全灌装结构。
然而,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中,需要先将支架与上盖装配胶合,然后再将透气隔离件装配胶合至支架,以实现上述全灌装的发声单体隔离方案。该结构装配胶合步骤较多,严重影响了装配生产效率。
因此,实有必须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频声学性能优且装配效率高的扬声器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下盖、盖设于所述下盖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上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以及透气隔离件;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磁路系统;所述上盖包括盖设于所述下盖的上盖本体和由所述上盖本体向所述下盖方向凸出延伸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凹陷形成定位台阶,所述发声单体支撑固定于所述定位台阶;所述透气隔离件包括盖设于所述发声单体并与所述下盖间隔设置的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的周缘向所述上盖本体弯折延伸的延伸壁,所述延伸壁固定于所述支撑壁且与所述支撑壁实现密封,所述主体部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磁路系统部分经所述通孔实现外露,所述主体部压设于所述磁路系统并与所述磁路系统实现密封。
优选的,所述透气隔离件与所述发声单体共同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透气隔离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后腔内。
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发声单体远离所述上盖本体的磁轭,所述磁轭凹陷形成用于容纳胶水的容胶槽,所述主体部延伸至所述容胶槽内并与所述磁轭胶合密封,所述磁轭部分经所述通孔实现外露。
优选的,所述延伸壁包括由所述主体部的周缘向所述上盖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壁以及由所述第一延伸壁向远离所述发声单体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壁,所述第二延伸壁固定于所述支撑壁。
优选的,所述延伸壁还包括由所述第二延伸壁向上盖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三延伸壁,所述第三延伸壁与所述支撑壁侧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延伸壁与所述支撑壁之间通过打胶密封。
优选的,所述支撑壁包括连接于所述上盖本体的第一壁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壁远离所述上盖本体一侧的第二壁,所述定位台阶由所述第一壁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延伸壁固定于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二壁的壁厚为0.60mm。
优选的,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一端与所述发声单体固定电连接,其另一端经所述后腔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外;所述支撑壁设有由其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下盖方向凹陷形成的让位槽,所述电路板卡接于所述让位槽并经所述让位槽延伸。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包括夹设固定于所述延伸壁和所述支撑壁之间的第一段、由所述第一段的相对两端向所述发声单体延伸并与所述发声单体形成电性连接的第二段以及由所述第一段向远离所述发声单体弯折的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卡接于所述让位槽,所述第三段贯穿所述上盖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外。
优选的,所述上盖还设有由其外侧凸出延伸的托壁,所述第三段贴设于所述托壁。
优选的,所述托壁靠近所述第三段的一侧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三段设有贯穿其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中,将发声单体支撑固定于支撑壁的定位台阶上,透气隔离件包括盖设于发声单体并与下盖间隔设置的主体部和由主体部的周缘向上盖本体弯折延伸的延伸壁,延伸壁环绕发声单体的周侧设置,且延伸壁固定于支撑壁且与支撑壁实现密封,使得透气隔离件可与发声单体共同将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上述结构为透气隔离件远离发声单体一侧的后腔可全部填充吸音颗粒作为虚拟声腔,以提高后腔的吸音颗粒的灌装效率、有效提高低频声学性能提供了条件,同时,通过支撑壁的设置,省去了相关技术中用于支撑透气隔离件的支架打胶固定的工序,直接将透气隔离件密封固定于支撑壁,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在透气隔离件设置通孔,磁路系统部分可经通孔实现外露,使得发声单体与透气隔离件固定后,不会因为结构的叠加而导致内部结构的总体高度的增加,有利于扬声器箱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
图4为图3中B所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的衍生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中灌粉孔设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中灌粉孔设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100,包括下盖1、上盖2、发声单体3以及透气隔离件4。所述下盖1设于所述上盖2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10。
具体的,所述上盖2包括盖设于所述下盖1的上盖本体21、由所述上盖本体21向所述下盖1方向凸出延伸的呈环状的支撑壁22以及形成于所述上盖本体21的导声通道23,所述支撑壁22凹陷形成定位台阶220。
更具体的,所述支撑壁22包括连接于所述上盖本体21的第一壁221 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壁221远离所述上盖本体21一侧的第二壁222,所述定位台阶220由所述第一壁221凹陷形成,所述发声单体3支撑固定于所述定位台阶220上。所述发声单体3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支撑于所述上盖2。所述发声单体3包括盆架31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31相对两侧的振动系统32和磁路系统33,所述磁路系统33用于提供驱动力以驱动所述振动系统32振动发声;所述磁路系统33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31 远离所述上盖本体21一侧的磁轭331。
所述发声单体3通过所述盆架31支撑固定于所述支撑壁22的定位台阶220上。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定位台阶220上打胶,以使所述盆架31的周缘通过胶水贴合固定于所述支撑壁22并实现密封。
所述透气隔离件4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且位于所述发声单体3 与所述下盖1之间,所述透气隔离件4与所述发声单体3共同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成前腔101和后腔102。
所述前腔101用于发声,所述导声通道23将前腔101形成侧发声结构。所述后腔102内填充吸音颗粒5,所述透气隔离件4将所述吸音颗粒5封装于所述后腔102以形成DBASS虚拟声腔,用于进一步改善低频声学性能。
所述振动系统32与所述上盖本体21间隔形成前声腔6,所述导声通道23将所述前声腔6与外界连通并共同形成所述前腔101,用于形成侧面发声结构。所述发声单体3、所述透气隔离件4、所述上盖2及所述下盖1 共同围成所述后腔102,用于改善低频声学性能。
具体的,所述透气隔离件4包括盖设于所述发声单体3并与所述下盖 1间隔设置的主体部41和由所述主体部41的周缘向所述上盖本体21弯折延伸的延伸壁42,所述延伸壁42环绕所述发声单体3的周侧设置,所述延伸壁42与所述支撑壁22的第二壁222实现密封,所述主体部41压设于所述磁路系统33的磁轭331并与所述磁路系统33实现密封;所述透气隔离件4、所述发声单体3以及所述上盖2共同围成内声腔103,所述内声腔 103通过所述延伸壁42与所述后腔102空气连通。在此,所述透气隔离件 4形成立体结构,并将所述发声单体3与所述后腔102分隔,防止吸音颗粒5从后腔102进入发声单体3内部而影响发声性能,有效的提高了扬声器箱100的发声可靠性。
上述结构则使得透气隔离件4远离所述发声单体3一侧的后腔102可全部填充吸音颗粒5作为D-BASS虚拟声腔,极大程度提高了后腔102的吸音颗粒5的灌装效率,有效提高了扬声器箱100的低频声学性能。同时,通过所述支撑壁22的设置,省去了相关技术中用于支撑透气隔离件的支架打胶固定的工序,直接将透气隔离件4密封固定于支撑壁22的第二壁222 上,简化了装配的流程,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在所述透气隔离件4的主体部41上设置通孔40,所述磁路系统33的磁轭331部分可经所述通孔40外露与所述内声腔103,使得所述发声单体3与所述透气隔离件4固定后,不会因为结构的叠加而导致内部结构的总体高度的增加,有效提高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且有利于所述扬声器箱100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壁42为连续弯折延伸的结构,其包括由所述主体部41的周缘向所述上盖本体21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壁421、由所述第一延伸壁421向远离所述发声单体3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壁422,更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延伸壁422固定于所述支撑壁22并与所述支撑壁22形成密封,而所述第二延伸壁422为翻边结构,能够有效增加所述透气隔离件4与所述支撑壁22之间的连接面积,以保证两者密封固定的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延伸壁422与所述支撑壁22之间密封的方式是不限的,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延伸壁422与所述支撑壁22 的第二壁222之间通过打胶密封;而为了保证两者之间的胶合面积,需要保证打在所述第二延伸壁422和所述支撑壁22之间的胶水厚度,需要所述第二延伸壁422具有一定的宽度,所述支撑壁22的第二壁222具有一定的壁厚,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举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壁222的厚度为0.60mm,可以是所述第二壁222和所述第二延伸壁 422之间打0.60mm的胶水,以保证该两者之间的胶合密封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的,作为更优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透气隔离件4a的延伸壁42a还包括由第二延伸壁422a向上盖本体21a弯折延伸的第三延伸壁 423a,第三延伸壁423a与支撑壁22a侧面抵接,该设置进一步增加了透气隔离件4a与支撑壁22a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使得两者之间密封固定的可靠性更高。
请同时参阅图1-4所示,更优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透气隔离件4 与所述磁轭331之间固定的可靠性,所述磁轭331凹陷形成用于容纳胶水的容胶槽3310,所述主体部41延伸至所述容胶槽3310内并压向所述磁轭 331,通过在所述容胶槽3310内打胶,使得所述主体部41与所述磁轭331 之间的胶合密封。
所述扬声器箱100还包括电路板7,所述电路板7一端与所述发声单体3固定电连接,其另一端经所述后腔102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10外,为所述发声单体3引入外部电信号;所述支撑壁22设有由其靠近所述主体部 41的一端向远离所述下盖1方向凹陷形成的让位槽2201,所述电路板7 卡接于所述让位槽2201并经所述让位槽2201延伸所述收容空间10外。
具体的,所述电路板7包括夹设固定于所述延伸壁42与所述支撑壁 22与所述发声单体3之间的第一段71、由所述第一段71的相对两端向所述发声单体3延伸并与所述发声单体3形成电性连接的第二段72以及由所述第一段71向远离所述发声单体3弯折的第三段73;所述第一段71卡接于所述让位槽2201,所述第三段73贯穿所述上盖2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10外,用于连接外部电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2还设有由其外侧凸出延伸的托壁24,所述第三段73贴设于所述托壁24,从而对第三段73形成支撑,方便与外部电信号源连接。
更优的,所述托壁24靠近所述第三段73的一侧设有定位柱241,所述第三段73设有贯穿其上的定位孔731,所述定位柱241插设于所述定位孔731内,形成对所述第三段73的定位,一方面提高装配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第三段73的移动,提高其与外部电源信号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扬声器箱100还设有灌粉孔9以及盖设所述灌粉孔9的密封盖91,所述灌粉孔9与后腔102连通,用于向后腔102内填充吸音颗粒5。
如图2所示,所述灌粉孔9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上盖2 和所述下盖1。
当然,所述灌粉孔9的设置不限于上述方式,还可以单独设置:
如图6所示的扬声器箱400,所述灌粉孔409包括贯穿所述上盖402 设置,所述密封盖491盖设于灌粉孔409。
如图7所示的扬声器箱500,所述灌粉孔509包括贯穿所述下盖501 设置,所述密封盖591盖设于灌粉孔509。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中,将发声单体支撑固定于支撑壁的定位台阶上,透气隔离件包括盖设于发声单体并与下盖间隔设置的主体部和由主体部的周缘向上盖本体弯折延伸的延伸壁,延伸壁环绕发声单体的周侧设置,且延伸壁固定于支撑壁且与支撑壁实现密封,使得透气隔离件可与发声单体共同将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上述结构为透气隔离件远离发声单体一侧的后腔可全部填充吸音颗粒作为虚拟声腔,以提高后腔的吸音颗粒的灌装效率、有效提高低频声学性能提供了条件,同时,通过支撑壁的设置,省去了相关技术中用于支撑透气隔离件的支架打胶固定的工序,直接将透气隔离件密封固定于支撑壁,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在透气隔离件设置通孔,磁路系统部分可经通孔实现外露,使得发声单体与透气隔离件固定后,不会因为结构的叠加而导致内部结构的总体高度的增加,有利于扬声器箱的小型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下盖、盖设于所述下盖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上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以及透气隔离件;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盖设于所述下盖的上盖本体和由所述上盖本体向所述下盖方向凸出延伸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凹陷形成定位台阶,所述发声单体支撑固定于所述定位台阶;所述透气隔离件包括盖设于所述发声单体并与所述下盖间隔设置的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的周缘向所述上盖本体弯折延伸的延伸壁,所述延伸壁固定于所述支撑壁且与所述支撑壁实现密封,所述主体部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磁路系统部分经所述通孔实现外露,所述主体部压设于所述磁路系统并与所述磁路系统实现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隔离件与所述发声单体共同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透气隔离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后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发声单体远离所述上盖本体的磁轭,所述磁轭凹陷形成用于容纳胶水的容胶槽,所述主体部延伸至所述容胶槽内并与所述磁轭胶合密封,所述磁轭部分经所述通孔实现外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壁包括由所述主体部的周缘向所述上盖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壁以及由所述第一延伸壁向远离所述发声单体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壁,所述第二延伸壁固定于所述支撑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壁还包括由所述第二延伸壁向上盖本体弯折延伸的第三延伸壁,所述第三延伸壁与所述支撑壁侧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壁与所述支撑壁之间通过打胶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包括连接于所述上盖本体的第一壁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壁远离所述上盖本体一侧的第二壁,所述定位台阶由所述第一壁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延伸壁固定于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二壁的壁厚为0.60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一端与所述发声单体固定电连接,其另一端经所述后腔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外;所述支撑壁设有由其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下盖方向凹陷形成的让位槽,所述电路板卡接于所述让位槽并经所述让位槽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夹设固定于所述延伸壁和所述支撑壁之间的第一段、由所述第一段的相对两端向所述发声单体延伸并与所述发声单体形成电性连接的第二段以及由所述第一段向远离所述发声单体弯折的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卡接于所述让位槽,所述第三段贯穿所述上盖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还设有由其外侧凸出延伸的托壁,所述第三段贴设于所述托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扬声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壁靠近所述第三段的一侧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三段设有贯穿其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
CN202021109226.2U 2020-06-15 2020-06-15 扬声器箱 Active CN212628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9226.2U CN212628259U (zh) 2020-06-15 2020-06-15 扬声器箱
PCT/CN2020/101278 WO2021253540A1 (zh) 2020-06-15 2020-07-10 扬声器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9226.2U CN212628259U (zh) 2020-06-15 2020-06-15 扬声器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8259U true CN212628259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8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09226.2U Active CN212628259U (zh) 2020-06-15 2020-06-15 扬声器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8259U (zh)
WO (1) WO202125354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67868B2 (en) * 2017-01-26 2020-02-18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Sound generator
CN208353588U (zh) * 2018-01-27 2019-01-0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0093477U (zh) * 2019-06-03 2020-02-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3540A1 (zh) 2021-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21501U (zh) 扬声器箱
CN211321500U (zh) 扬声器箱
CN111314807A (zh) 扬声器箱
CN211321488U (zh) 扬声器箱
CN112004168B (zh) 扬声器箱
CN212628369U (zh) 发声器件
CN211321489U (zh) 扬声器箱
WO2022041455A1 (zh) 扬声器箱
CN111641895B (zh) 扬声器箱
CN108430030B (zh) 扬声器箱及其装配方法
CN112073855A (zh) 扬声器箱
CN212628256U (zh) 扬声器箱
CN211531241U (zh) 扬声器箱
CN112153503B (zh) 发声器件
CN213028515U (zh) 发声器件
CN212628254U (zh) 扬声器箱
CN212628259U (zh) 扬声器箱
CN212628260U (zh) 扬声器箱
CN212588498U (zh) 发声器件
CN212628370U (zh) 发声器件
CN212628402U (zh) 扬声器箱
CN212628257U (zh) 扬声器箱
CN212628255U (zh) 扬声器箱
CN110366073B (zh) 发声器件
CN212628258U (zh) 扬声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