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6176U - 座子组件及插座 - Google Patents

座子组件及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6176U
CN212626176U CN202021756233.1U CN202021756233U CN212626176U CN 212626176 U CN212626176 U CN 212626176U CN 202021756233 U CN202021756233 U CN 202021756233U CN 212626176 U CN212626176 U CN 212626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ccommodating
plug
positioning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562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佳路
郭远平
苏彩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l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l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ul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562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6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6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6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气元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座子组件及插座,其中座子组件包括第一座子、第二座子和插套;第一座子包括第一接插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容置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容置部分别与第一接插部相连,第一定位部沿远离第一接插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座子包括第二接插部、第二中空部和第二容置部,第二中空部和第二容置部分别与第二接插部相连,第二中空部朝远离第二接插部的方向开口;第一定位部位于第二中空部中,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相对接合;插套容纳在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相对接合形成的空间内。本申请提供的座子组件可以允许在插座中双面插入插头。

Description

座子组件及插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子组件及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插座的面板上可设置有插孔,插头可通过该插孔与插座中的插套相连,以接通电路。座子是插座中用于容纳插套,并接受插头插入的部件。
相关技术中,对于可任意移动的插座(或插板)普遍只在正面设置有插孔,其他部分则以盖板进行封装。相应的,座子的一侧用于安装保护门以接受插头插入,另一侧则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置腔用于容纳插套,以使插头可以穿过该开口和插套相连。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插座一般只在一侧设置有插孔,从而插头只能从插座的单面插入,难以满足插座面板的面积有限时需要插入更多插头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座子组件及插座,通过两个座子之间的配合以实现在插座的双面插入插头。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子组件,所述座子组件包括第一座子、第二座子和插套;
所述第一座子包括第一接插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一容置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插部相连,所述第一定位部沿远离所述第一接插部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座子包括第二接插部、第二中空部和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二中空部和所述第二容置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接插部相连,所述第二中空部朝远离所述第二接插部的方向开口;
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二中空部中,所述第一容置部和所述第二容置部相对接合;
所述插套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置部和所述第二容置部相对接合形成的空间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座子还包括第一中空部,所述第一中空部与所述第一接插部相连,并朝远离所述第一接插部的方向开口;
所述第二座子还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接插部相连,并沿远离所述第二接插部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中空部中。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一中空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容置部的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
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二中空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容置部的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置部包括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并排布置,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凹陷部;
所述第二容置部包括第三容置腔和第四容置腔,所述第三容置腔和所述第四容置腔并排布置,所述第三容置腔的侧壁上具有第三凹陷部,所述第四容置腔的侧壁上具有第四凸出部;
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三凹陷部互补配合,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第四凸出部互补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侧壁上还具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侧壁上还具有第二凸出部;
所述第三容置腔的侧壁上还具有第三凸出部,所述第四容置腔的侧壁上还具有第四凹陷部;
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三凸出部互补配合,所述第二凸出部和所述第四凹陷部互补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插套包括主体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座子还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中,并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底部向远离所述第一接插部的方向延伸,所述抵接部用于抵接所述插套。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座子还包括两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座子组件固定在插座中;
一个所述固定部连接至所述第一定位部远离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外侧,另一个所述固定部连接至所述第一中空部远离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外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座子组件是中心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座子和所述第二座子的结构相同;
所述插套为两个,两个所述插套的结构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插座,包括上述的座子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子组件,通过将第一座子中的第一定位部插入到第二座子中的第二中空部,将第一座子和第二座子配合对接在一起,使第一座子中的第一接插部和第二座子中的第二接插部相对,从而插头可以通过第一接插部和第二接插部分别与座子组件中容纳的插套相连,从而允许在该座子组件中双面插入插头。通过配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子组件,插座面板在占据的面积一定时能够插入更多插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子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子组件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子组件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子组件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子组件的第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子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第一座子;11、第一定位部;12、第一中空部;13、第一接插部;14、第一容置部;141、第一容置腔;1411、第一凸出部;1412、第一凹陷部;142、第二容置腔;1421、第二凹陷部;1422、第二凸出部;15、固定部;16、抵接部;17、开口;18、穿线孔;
2、第二座子;21、第二定位部;22、第二中空部;23、第二接插部;24、第二容置部;241、第三容置腔;2411、第三凹陷部;2412、第三凸出部;242、第四容置腔;2421、第四凸出部;2422、第四凹陷部;
3、插套;31、主体部;32、第一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34、接线部;341、接线孔;35、支撑部;
4、保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座子组件适于安装在插座(或插板)的盖板中,并且插座中可组装有一个或多个该座子组件,以为用户提供多个插位。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座子组件及具有该座子组件的插座的结构、功能和优点等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座子组件,如图1和2所示,该座子组件包括第一座子1、第二座子2和插套3。第一座子1包括第一接插部13(以虚线框出)、第一定位部11(以虚线框出)和第一容置部14,第一定位部11和第一容置部14分别与第一接插部13相连。第一定位部11沿远离第一接插部13的方向延伸。第二座子2包括第二接插部23(以虚线框出)、第二中空部22和第二容置部24,第二中空部22和第二容置部24分别与第二接插部23相连。第二中空部22朝远离第二接插部23的方向开口。第一定位部11位于第二中空部22中,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相对接合。插套3容纳在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相对接合形成的空间内。
如图2所示,第一接插部13和第二接插部23未连接有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的一侧可用于安装保护门4。并且,第一接插部13和第二接插部23可具有开口17,以便插头的插脚可通过保护门4和该开口17后,进入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中,以与插套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部11可以呈圆柱状,且该第一定位部11在远离第一接插部13的方向上延伸的距离可大于第一容置部14的侧壁高度,从而第一定位部1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到第二中空部22中。第二中空部22可以固定该第一定位部11的位置,以防止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晃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中空部22之间还可以采用过盈配合,即第二中空部22的宽度(或直径)可以等于或略小于第一定位部11的宽度(或直径),从而通过施加压力使第一定位部11插入到第二中空部22后,该第二中空部22可以紧箍在第一定位部11的外表面上,以防止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晃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子组件,通过将第一座子1中的第一定位部11插入到第二座子2中的第二中空部22,以将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配合对接在一起,使第一座子1中的第一接插部13和第二座子2中的第二接插部23相对,插头可以通过第一接插部13和第二接插部23分别与座子组件中容纳的插套3相连,从而允许在该座子组件中双面插入插头。通过配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子组件,插座面板在占据的面积一定时能够插入更多插头。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两个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之间的定位稳定性,第一座子1还可包括第一中空部12,第一中空部12可与第一接插部13相连,并朝远离第一接插部13的方向开口。第二座子2还可包括第二定位部21(以虚线框出),第二定位部21可与第二接插部23相连,并沿远离第二接插部23的方向延伸。第二定位部21可位于第一中空部12中。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21的形状可相同,第一中空部12和第二中空部22的形状可相同。
可选地,如图1和2所示,第一定位部11和第一中空部12可分别连接至第一容置部14的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第二定位部21和第二中空部22可分别连接至第二容置部24的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通过将第一定位部11和第一中空部12分别与第一容置部14相对的两个外侧壁相连,使得第一定位部11和第一中空部12可以横跨第一座子1的长度方向进行定位配合,此时第二座子2的第二定位部21和第二中空部22位置也会分别与第一定位部11和第一中空部12对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可以各自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容置腔,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中的容置腔可以一一相对接合。每两个容置腔相对接合在一起形成的空间内可容纳有一个插套3,即插套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座子1(或第二座子2)中容置腔的数量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中分别具有两个容置腔为例示出。
具体地,第一容置部14可包括第一容置腔141和第二容置腔142,第一容置腔141和第二容置腔142并排布置。第二容置部24可包括第三容置腔241和第四容置腔242,第三容置腔241和第四容置腔242并排布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并排布置的第一容置腔141和第二容置腔142(或第三容置腔241和第四容置腔242)中容纳的插套2可分别用于连接插头的L极(火线)和N极(零线)。
可选地,为了避免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之间发生错位,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容置腔141的侧壁上可具有第一凸出部1411,第二容置腔142的侧壁上可具有第二凹陷部1421。第三容置腔241的侧壁上可具有第三凹陷部2411,第四容置腔242的侧壁上可具有第四凸出部2421。第一凸出部1411与第三凹陷部2411可互补配合,第二凹陷部1421与第四凸出部2421可互补配合。将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相对接合在一起时,互补配合的凹陷部和凸出部也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从而也提高了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之间的定位稳定性。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之间的定位稳定性,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容置腔141的侧壁上还可具有第一凹陷部1412,第二容置腔142的侧壁上还可具有第二凸出部1422。第三容置腔241的侧壁上还可具有第三凸出部2412,第四容置腔242的侧壁上还可具有第四凹陷部2422。第一凹陷部1412与第三凸出部2412可互补配合,第二凸出部1422与第四凹陷部2422可互补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同一容置腔上的凹陷部和凸出部可设置在该容置腔中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即第一凸出部1411和第一凹陷部1412的位置相对,第二凸出部1422和第二凹陷部1421的位置相对,第三凸出部2412和第三凹陷部2411的位置相对,第四凸出部2421和第四凹陷部2422的位置相对。
进一步地,第一凸出部1411和第二凸出部1422的形状可不同,从而第三凹陷部2411和第四凹陷部2422的形状不同;第一凹陷部1412和第二凹陷部1421的形状可不同,从而第三凸出部2412和第四凸出部2421的形状不同。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第一容置腔141和第二容置腔142平行于第一接插部13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均可为矩形。第一凸出部1411可以为弧形或L形,第二凸出部1422可为直线形。第一凹陷部1412可为直线形,而第二凹陷部1421可为弧形或L形。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容置腔141和第二容置腔142平行于第一接插部13方向上的截面形状还可为圆形。
可选地,为了减少模具费用,降低座子组件的制造成本,该座子组件可以为中心对称结构,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的结构相同。插套3为两个,两个插套3的结构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将结构相同的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对接到一起,如图1所示,第一凸出部1411的位置和第二凹陷部1421的位置可关于第一容置腔141和第二容置腔142的中心连线的中分线轴对称,并且第一凸出部1411和第二凹陷部1421的形状可互补。对应地,第一凹陷部1412的位置和第二凸出部1422的位置可关于第一容置腔141和第二容置腔142的中心连线的中分线轴对称,并且第一凹陷部1412和第二凸出部1422的形状可互补。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之间的定位稳定性,如图1所示,第一凸出部1411和第一凹陷部1412可分别位于第一容置腔141和第二容置腔142的中心连线的两侧。第一中空部12连接至第一容置腔141的外侧壁上,第一定位部11连接至第二容置腔142的外侧壁上,且第一定位部11和第一中空部12可位于第一容置腔141和第二容置腔142的中心连线的延长线上。
可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插套3可包括主体部31、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第一连接部32可和主体部31的第一端相连,第二连接部33可和主体部31的第二端相连,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图5是将插套3容纳在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相对接合形成的空间内时,垂直于主体部31进行剖切获得的剖视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32可为由两块弯曲的侧板构成的喇叭状结构,插头的插脚可插入两块侧板之间,以与该插套相连。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的结构可相同。如图2所示,插套3容纳在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中互补配合的两个容置腔中,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分别靠近第一接插部13和第二接插部23。
插套3中的主体部31可为工字形的平板,第一连接部32的两块侧板可分别位于该主体部31的第一端的左右两侧,第二连接部33的两块侧板可分别位于该主体部31的第二端的左右两侧。
如图1所示,插套3还可包括接线部34和支撑部35。接线部34可与第一连接部32(或第二连接部33)相连,并沿远离该主体部31的方向延伸。接线部34上可具有接线孔341,用于与导线相连。本申请实施例中,图2是将插套3容纳在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相对接合形成的空间内时,沿支撑部35远离主体部31的侧面进行剖切获得的剖视图,因此图2中未示出插套3的主体部31和支撑部35。
第一连接部32中连接有接线部34的一侧(即侧板),通过支撑部35与第二连接部33相连,以提高对接线部34的支撑强度,避免插套3发生变形。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接线部34也可沿垂直于第一连接部32(或第二连接部33)的方向延伸,从而与主体部31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上还可具有穿线孔18,插套3的接线部34可穿过该穿线孔18伸出至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的外侧。
可选地,为了避免插套3在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相对接合形成的空间内晃动,导致插头和插套3之间的接触不良,如图5所示,第一座子1还可包括抵接部16。该抵接部16可位于第一容置部14中,并从第一容置部14的底部向远离第一接插部13的方向延伸,用于抵接插套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置部14和第二容置部24中互补配合的每个容置腔中都可具有该抵接部16。互补配合的两个容置腔中的抵接部16可分别用于抵接主体部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处的两个端面。
可选地,为了提高座子组件在插座中的安装可靠性,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座子1还可包括两个固定部15,固定部15用于将座子组件固定在插座中。一个固定部15可连接至第一定位部11远离第一容置部14的外侧,另一个固定部15可连接至第一中空部12远离第一容置部14的外侧。该固定部15可位于第一接插部13和第二接插部23的外侧。
对应地,插座的盖体中可设置有导向槽(图中未示出),固定部15可用于与该导向槽配合,从而实现对整个座子组件的定位。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座子1和第二座子2中的固定部15的位置可一一对应,使得插座的上盖体和下盖体中导向槽的位置也是相互对应的,从而插座中的上盖体和下盖体也可以采用完全相同的结构,进一步降低了插座产品的制造成本。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插座,包括上述的座子组件。进一步地,插座中可包括多个座子组件,该多个座子组件通过上盖体和下盖体封装在一起,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插座中可插入插头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座子组件,每个座子组件都包括对接的第一座子、第二座子并容纳有配套的插套。由于配置了这样的座子组件,因此插座相反的两个面板都可以供插头插入,并与座子组件中容纳的插套相连。由此,在插座面板占据的面积一定时能够插入更多插头,即插座可以给更多电器供电。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座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子组件包括第一座子(1)、第二座子(2)和插套(3);
所述第一座子(1)包括第一接插部(13)、第一定位部(11)和第一容置部(14),所述第一定位部(11)和所述第一容置部(14)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插部(13)相连,所述第一定位部(11)沿远离所述第一接插部(13)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座子(2)包括第二接插部(23)、第二中空部(22)和第二容置部(24),所述第二中空部(22)和所述第二容置部(24)分别与所述第二接插部(23)相连,所述第二中空部(22)朝远离所述第二接插部(23)的方向开口;
所述第一定位部(11)位于所述第二中空部(22)中,所述第一容置部(14)和所述第二容置部(24)相对接合;
所述插套(3)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置部(14)和所述第二容置部(24)相对接合形成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子(1)还包括第一中空部(12),所述第一中空部(12)与所述第一接插部(13)相连,并朝远离所述第一接插部(13)的方向开口;
所述第二座子(2)还包括第二定位部(21),所述第二定位部(21)与所述第二接插部(23)相连,并沿远离所述第二接插部(23)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定位部(21)位于所述第一中空部(1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1)和所述第一中空部(12)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容置部(14)的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
所述第二定位部(21)和所述第二中空部(22)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容置部(24)的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部(14)包括第一容置腔(141)和第二容置腔(142),所述第一容置腔(14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142)并排布置,所述第一容置腔(141)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凸出部(1411),所述第二容置腔(142)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凹陷部(1421);
所述第二容置部(24)包括第三容置腔(241)和第四容置腔(242),所述第三容置腔(241)和所述第四容置腔(242)并排布置,所述第三容置腔(241)的侧壁上具有第三凹陷部(2411),所述第四容置腔(242)的侧壁上具有第四凸出部(2421);
所述第一凸出部(1411)和所述第三凹陷部(2411)互补配合,所述第二凹陷部(1421)和所述第四凸出部(2421)互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41)的侧壁上还具有第一凹陷部(1412),所述第二容置腔(142)的侧壁上还具有第二凸出部(1422);
所述第三容置腔(241)的侧壁上还具有第三凸出部(2412),所述第四容置腔(242)的侧壁上还具有第四凹陷部(2422);
所述第一凹陷部(1412)和所述第三凸出部(2412)互补配合,所述第二凸出部(1422)和所述第四凹陷部(2422)互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3)包括主体部(31)、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所述第一连接部(32)和所述主体部(3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33)和所述主体部(31)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子(1)还包括抵接部(16),所述抵接部(16)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14)中,并从所述第一容置部(14)的底部向远离所述第一接插部(13)的方向延伸,所述抵接部(16)用于抵接所述插套(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子(1)还包括两个固定部(15),所述固定部(15)用于将所述座子组件固定在插座中;
一个所述固定部(15)连接至所述第一定位部(11)远离所述第一容置部(14)的外侧,另一个所述固定部(15)连接至所述第一中空部(12)远离所述第一容置部(14)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座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子组件是中心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座子(1)和所述第二座子(2)的结构相同;
所述插套(3)为两个,两个所述插套(3)的结构相同。
10.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座子组件。
CN202021756233.1U 2020-08-20 2020-08-20 座子组件及插座 Active CN212626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6233.1U CN212626176U (zh) 2020-08-20 2020-08-20 座子组件及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6233.1U CN212626176U (zh) 2020-08-20 2020-08-20 座子组件及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6176U true CN212626176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1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56233.1U Active CN212626176U (zh) 2020-08-20 2020-08-20 座子组件及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6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0415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condary locking plates
CN212085282U (zh) 端子总成以及电连接器
CN112864724A (zh) 背板连接器
US4171862A (en) Terminal board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CN114552261A (zh) 电连接器
JP2020057499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EP072331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1998054789B1 (en) Modular jack with filter insert
KR20140059798A (ko) 플러그 커넥터
CN112751219B (zh) 电性端子以及电连接器
US20220173540A1 (en) Connector Housing, A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N212626176U (zh) 座子组件及插座
US20030054689A1 (en) Closed end coaxial connector
JPH02106882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CN216698783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KR200210506Y1 (ko) 이중 커넥터 조립체
GB2351397A (en) Junction box terminal arrangement
CN218770455U (zh) 电力轨道连接件和电力轨道系统
CN219017951U (zh) 带有锁紧结构的电连接器
US6840814B2 (en)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13362112U (zh) 轨道拼接器、轨道及照明装置
CN211829263U (zh) 连接器
CN215343128U (zh) 电连接器
CN214428877U (zh) 连接器
CN220873900U (zh) 一种具有插合倾角且易安装的pcb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