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4332U - 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 - Google Patents

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4332U
CN212624332U CN202020579643.7U CN202020579643U CN212624332U CN 212624332 U CN212624332 U CN 212624332U CN 202020579643 U CN202020579643 U CN 202020579643U CN 212624332 U CN212624332 U CN 212624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counter
microwave
wireless signal
speed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96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想
夏清荣
高超
韩燕�
郭婷婷
朱祥祥
申森
王成
马会慧
张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5796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4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4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4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由时间编程控制器、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计数器、时间复位器、无线信号发射器和稳压开关电源组成;本设计安装十分简单,且成本较低,能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未来可大规模用于精神科专科医院,前景十分广阔。

Description

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监控技术领域,尤其适合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领域,具体为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精神病患者,由于思维紊乱、神志不清便会受其幻觉、幻听、幻视等症状的影响后,患者因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对行为的控制力[2],有可能会出现离家出走、毁物、自伤、自残、攻击他人等情况,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他人(个人)的人身安全。另外精神病人常常还伴有一些内科及躯体疾病,或由于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而增加诱发突发性心脏疾病的风险[3],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研究证明了引起精神病患者发病的时间与其当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夜间精神病患者发病的可能性高于白天[4]。在夜间发病的精神病患者,因对其行为监控的局限性,所以患者发病后对社会、他人或自己的危害性极大。
如果医院或家庭能够安装一种操作方便、精度高、性能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夜间行为监控报警系统,可以及时有效的监控精神病患者夜间的行为状态。一则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夜间监控的局限性,提高护理质量,二则能够及时监控和控制精神病患者的病情,避免或减轻其精神病患者发病时对他人或自己造成的伤害,三则能够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率、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周期和减少医院的医疗纠纷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尝试另一种思路,采用微波探测技术,通过记录精神病患者在设定的时间内,行为运动的次数,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行为监控。由于微波探测且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及非接触测量及无损伤、连续、延时、远距离、无毒害、不污染环境、易于维护、成本较低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雷达、导弹制导、遥感、射电等方面。目前,国内外在医疗卫生方面,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还未得到广泛应用。本实用新型采用微波探测及传感器技术,设计一种精神病患者夜间行为监控报警系统,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该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监控精神病患者夜间的行为状态,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000mm、频率在300MHz~3000GHz之间的电磁波,因为它的波长与长波、中波、短波相比要短许多,所以得名“微波”[5]。它一般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三个主要波段。目前微波的工作频段不断向高频端扩展,微波元件及整机设备不断向小型化、宽频带发展,微波系统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微波技术广泛应用到遥感、无线电、无损检测和能源等各个领域并相继形成微波波谱、微波生物、微波超导等交叉学科[6]
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利用微波特性来检测一些感应物体的存在、运动速度、距离、角度等信息,是继超声波、激光、红外等传感器之后的一种新型非接触传感器[7]。如微波湿度传感器、微波测厚仪、微波辐射计、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等都是根据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的特性设计出来的,且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及非接触测量等优点。
由于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具有不接触、无损伤、连续、延时、远距离、无毒害、不污染环境、易于维护、成本较低等一系列优点。
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雷达、导弹制导、遥感、射电等方面[8]。目前,国内外在医疗卫生方面,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还未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微波探测及传感器技术,设计一种精神病患者夜间行为监控报警系统,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该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监控精神病患者夜间的行为状态,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如下:
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由时间编程控制器1、GH-719 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计数器3、时间复位器4、无线信号发射器5和稳压开关电源9组成;
其中,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分别与时间编程控制器1、计数器3、时间复位器4有线连接;
时间复位器4与计数器3有线连接;
计数器3与无线信号发射器5有线连接;
无线信号发射器5与无线信号接收器6无线连接;
无线信号接收器6分别与床号显示屏7、报警喇叭8有线连接稳压开关电源 9。
采用本实用新型创造为报警系统的前端,负责数据的采集工作。统一由后端进行数据的处理与报警提示。监控方法简述如下:
人工设定时间编程控制器1的启动时间和停止时间;
当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以30次/s的频率对特定周围内的运动物体进行探测,当探测到有移动的物体时,就输出信号同时给计数器和时间复位器,计数器对信号进行准确的计数,当计数值在时间复位器设定的复位触发时间内与计数器设定的预定值相同时,计数器将输出信号给无线信号发射器 (当计数值在时间复位器设定的复位触发时间内小于计数器设定的预定时,计数器将被复位,重新开始计数),无线信号发射器把计数器送来的信号以315MHZ 的频率将信号发出,无线信号接收器在一定的距离内接收到信号,立即对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并被床号显示器准确的显示出对应床号和时间,报警喇叭同时发出声音,警告医护人员该病患需要立即处置。本产品的前端尽可能的功能简洁:“监控—传输”信号,具体的复杂判断由远程/末端人工或程序进行。
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研究设计的夜间行为监控报警系统,是利用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不接触、无损伤地对精神病患者夜间的行为状态进行监控,反应速度快,监控效果可靠。通过本产品及远程终端,可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护理了质量,减少医院的医疗纠纷。
本监控前端的安装十分简单,且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的后端,为远程中央控制,集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另案申请发明)。
本监控前端能够大量布置,规模安装的成本低廉,能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未来可大规模用于精神科专科医院,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细节。
参见图2,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由时间编程控制器1、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计数器3、时间复位器4、无线信号发射器5组成;
其中,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分别与时间编程控制器1、计数器3、时间复位器4有线连接;
时间复位器4与计数器3有线连接;
计数器3与无线信号发射器5有线连接;
无线信号发射器5与无线信号接收器6无线连接;
无线信号发射器5与一个12V稳压开关电源相连接,并向周围用电器件供电。
进一步说,时间编程控制器1具有循环计时功能,时间编程控制器1具有任意设定自动开或关时间,从而控制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和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说,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采用非接触传感器;优选的,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的型号为GH-719型;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的探测范围在0.5-10 米之间可调。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的工作原理详见图1。
进一步说,计数器3采用2位计数,计数器3的计数值在1-99之间,且可自由设置计数值并有复位功能。
进一步说,时间复位器4的最小时间设置单位为1秒;时间复位器4能够为计数器3提供复位触发信号;由时间复位器4提供的复位触发信号/延时信号可调,且该可调的复位触发信号/延时信号在1-999秒之间触发;
时间复位器4在延时时间内再次给/收到信号,触发无效;延时完成后,再给信号,触发有效;时间复位器4应具有断电后自动保存原有设置,重新给电无需再次设置。
进一步说,无线信号发射器5的发射距离<100M,无线信号发射器5具备 1-99号自由编码发射的信号的功能。
进一步说,所述时间编程控制器1、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计数器3、时间复位器4和无线信号发射器5构成一个现场监控端,数量在1至99个之间。
更进一步说,在每个病房内配有摄像头、光感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其中,摄像头朝向病房门,光感传感器设置在卫生间内;现场监控端的数量、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与该病房内的床位数一致;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病床下方;摄像头、光感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均与最近的现场监控端连接、取电。
每个病房设置1到6个病床,故每个病房设置1到6个现场监控端;在每个病房内设有1个RPi;现场监控端、摄像头、光感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该病房内的RPi相连接;RPi自带电源插头。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现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设备、工作原理做另一角度的阐述:
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的原理是由发射天线发出的微波,遇到被测物体时将被吸收或反射,使功率发生变化[9]。若利用接收天线通过被测物或由被测物反射回来的微波,并将它转换成电信号,再由测量电路处理后,即显示出被测量,就实现了微波检测。根据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可以分为反射式和遮断式两类[10]。反射式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是通过检测被测物反射回来的微波功率或经过的时间间隔来测量被测量的。通常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等参数。遮断式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是通过检测接收天线收到的微波功率大小来判断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有无被测物体或被测物体的厚度、含水量等参数。
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通常由微波发射器即微波振荡器、微波天线及微波检测器三部分组成[11]。微波振荡器是产生微波的装置。构成微波振荡器的器件有速调管、磁控管或某些固体元件。由微波振荡器产生的振荡信号需用波导管传输,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为了使发射的微波具有一致的方向性,天线应具有特殊的构造和形状[12]。由于微波波长很短,即频率很高(300MHz~300GHz),要求振荡回路中具有非常微小的电感与电容,因此不能用普通的电子管与晶体管构成微波振荡器。构成微波振荡器的器件有调速管、磁控管或某些固态器件,小型微波振荡器也可以采用体效应管。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图详见图1。
本实用新型着重于低成本、易维护的角度设计,材料准备如下:时间编程控制器一个,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GH-719)一个,计数器一个,时间复位器一个,无线信号发射器一个,无线信号接收器一个,床号显示屏一个,报警喇叭一个(无线信号接收器、床号显示屏、报警喇叭等均属于远程控制端,另案申请),导线若干。当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以30次/s的频率对特定周围内的运动物体进行探测,当探测到有移动的物体时,就输出信号同时给计数器和时间复位器,计数器对信号进行准确的计数,当计数值在时间复位器设定的复位触发时间内与计数器设定的预定值相同时,计数器将输出信号给无线信号发射器(当计数值在时间复位器设定的复位触发时间内小于计数器设定的预定时,计数器将被复位,重新开始计数),无线信号发射器把计数器送来的信号进行编码后,以315MHZ的频率将信号发出,无线信号接收器在一定的距离内接收到信号,立即对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并被床号显示器准确的显示出对应床号和时间,报警喇叭同时发出声音,警告医护人员该病患需要立即处置。
图2即为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方框图,显示前端获取信号并发射的原理,图中1为时间编程控制器、2为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3为计数器、4为时间复位器、5为无线信号发射器。
精神病患者夜间行为监控报警系统的使用方法:本设计主要是对夜间精神病患者的行为活动进行监控,给系统提供12v直流电源后,首先对时间编程控制器进行夜间时间监控范围的设定,范围1分钟-24小时,无限循环,在此范围内可任意设定时间编程控制器的工作时间即整个系统的工作时间。然后设定时间复位器的触发计数器复位时间,设定范围1秒-999秒,最后设定计数器预置计数值。以上设置在断电后仍可保存设置不变[15]
时间编程控制器1在工作状态时,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随之进入工作状态,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以30次/s的频率对特定周围内的运动物体进行探测,当探测到有移动的物体时,及时输出信号给计数器3和时间复位器4(计数器3和时间复位器4可以同时得到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发出的信号),计数器3对信号进行准确的计数,当计数值在时间复位器4设定的复位触发时间内与计数器设定的预定值相同时,计数器将输出信号给无线信号发射器5,(当计数值在时间复位器4设定的复位触发时间内小于计数器3设定的预定值时,计数器3将被复位,重新开始计数),无线信号发射器5把计数器3送来的信号进行编码后,以315MHZ 的频率将信号发出,无线信号接收器在一定的距离内接收到信号,立即对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并被床号显示器准确的显示出对应床号和时间,报警喇叭同时发出声音,警告医护人员该病患需要立即处置。
实施例1
将本实用新型与后端/远程监控无线连接,并各自通电后:
时间编程控制器1具有无限循环功能,可以任意设定自动开或关时间,从而控制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和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节能环保。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采用GH-719型非接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探测方式有如下的优点:不受温度、湿度、噪声、气流、尘埃、光线等影响,适合恶劣环境;抗射频干扰能力强;输出功率小,对人体构不成危害;探测范围0.5-10米可调。计数器3采用 2位计数,可以自由设置1-99计数值并有复位功能。时间复位器4最小设置单位为1秒,能够为计数器提供复位触发,其特点在于给信号可延时1-999秒可调触发,在延时时间内再次给信号触发无效,延时完成后,再给信号触发,无限重复,断电后自动保存原有设置,重新给电无需再次设置。无线信号发射器5的发射频率为315MHz,符合国家使用频率管制要求并可以做到1-99号自由编码发射[14]。无线信号接收器和无线信号发射器5采用同一频率段,具有自动解码功能,及时的吧发射器的数据进行解码,并将信息传送出去。床号显示屏[13],显示床位、时间等信息。报警喇叭[13],用声音提示医护人员有病患需要处置。
将该系统内置安装在测试患者的床头设备带中。接通系统电源后,首先通过时间编程控制器将系统的自动开启及关闭时间,调整为夜间监控时间范围,设定为每日20点自动开启,次日6点自动关闭。每日无限循环,用以在每日夜间在指定时间内对患者进行不间断动态断监护。然后将时间复位器的循环复位时间设置为3秒,工作3秒后自动复位,从0-3秒重复计时,对计数器的计数进行清零复位。设置计数器接收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探测患者运动发出信号3次,计数值为3.在时间复位器工作3秒内,接收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探测发出信号,并进行计数达到3次或以上时,触发无线报警发射器,无线接收器接收报警信号后立即解码,及时在显示器上显示患者的显准确床号和时间,同时报警喇叭发出报警声音,警告医护人员对该床位患者需要立即处置。医护人员可以手动消除报警,同时计数器复位,重新开始计数。若计数器在时间复位器工作3秒内计数少于3 次,计数器将被自动复位,按照设计重复工作[16]。我们模拟患者突发心脏疾病的发病特征、出走、毁物、自伤、自残、攻击他人等情况,该系统能够及时报警,达到了我们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研究设计的夜间行为监控报警系统,是利用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不接触、无损伤地对精神病患者夜间的行为状态进行监控,反应速度快,监控效果可靠。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护理了质量,同时能够及时控制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及避免或减轻其发病时对他人或自己的伤害,提高了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率、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医院的医疗纠纷。
本设计安装操作十分简单,且成本较低,能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未来可大规模用于精神科专科医院,前景十分广阔。
为了更好地监控并记录患者的夜间活动情况,在前述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树莓派(RaspberryPi,RPi,RasPi,RPI)这种卡片式电脑,并配以传感器,进行综合监控和录像。现场监控端的RPi版本为zero、3或4。前述各版本RPi内置或外接有兼容的无线收发设备。
需要指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虽然采用的是RPi/树莓派的卡片电脑,但依旧可以改成其它配置的微型电脑、卡片电脑或工控机。采用RPi,作为前端时,主要考虑其自带蓝牙、无线,以及其40-pin的GPI连接端口,能够接丰富多样的传感器。且该产品已较为成熟,开源社区等提供大量的驱动程序,拿来即可使用。其做后端/远程监控端时,具备linux+python平台,功耗低、运行稳定,可后期开发。
参考文献
1.韩宗琴,王红.分级心理行为干预在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3):338-340。
2.董美芝;张庆军;精神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5)。
3.张义兰;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7)。
4.陈瀚谢大航,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高精度定位跟踪算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年第1期。
5.许伟;微波技术在医疗器械检测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8年07期。6.印晖,刘星,11):220-221。
7.金剑冯亚玲时翔耿庆博郭依萍.微波智能传感与互联系统设计[J].电子制作,2018(11):105-110。
8.张海斌;微波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J];电子制作;2018(10):60-69。
9.董阳涛秦政赵梦恋朱波吴晓波;微波和红外感应开关控制芯片的设计[J],电子技术2018(1):20-29。
10.吴奕蓬;微波开关芯片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7:10-20。
11.魏巍段彬;基于微波雷达的位移/距离测量技术,信息系统工程,2018(5):22-22。
12王亚军;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宽频电流传感技术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7年。
13.何素峰;微波功率传感器后端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14.李长胜崔翔光学电功率传感器研究综述[J];光学学报2018(3):146-157,2018。
15张焱方立军柳勇马骏郭雪锋吉宗海,基于微波光电技术多点定位时差接收系统[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7年第3期291-294页。
16.彭轩斗.微波技术的原理与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5,(13):54-55。

Claims (6)

1.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其特征在于:由时间编程控制器(1)、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计数器(3)、时间复位器(4)、无线信号发射器(5)组成;
其中,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分别与时间编程控制器(1)、计数器(3)、时间复位器(4)有线连接;
时间复位器(4)与计数器(3)有线连接;
计数器(3)与无线信号发射器(5)有线连接;
无线信号发射器(5)与无线信号接收器(6)无线连接;
无线信号发射器(5)与一个12V稳压开关电源相连接,并向周围用电器件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其特征在于:时间编程控制器(1)具有循环计时功能,时间编程控制器(1)具有任意设定自动开或关时间,从而控制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和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其特征在于: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采用非接触传感器;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的型号为GH-719型;微波位移速度传感器(2)的探测范围在0.5-10米之间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其特征在于:计数器(3)采用2位计数,计数器(3)的计数值在1-99之间,且可自由设置计数值并有复位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其特征在于:时间复位器(4)的最小时间设置单位为1秒;时间复位器(4)能够为计数器(3)提供复位触发信号;由时间复位器(4)提供的复位触发信号/延时信号可调,且该可调的复位触发信号/延时信号在1-999秒之间触发;
时间复位器(4)在延时时间内再次给/收到信号,触发无效;延时完成后,再给信号,触发有效;时间复位器(4)应具有断电后自动保存原有设置,重新给电无需再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其特征在于:无线信号发射器(5)的发射距离<100M,无线信号发射器(5)具备1-99号自由编码发射的信号的功能。
CN202020579643.7U 2020-04-17 2020-04-17 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 Active CN212624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9643.7U CN212624332U (zh) 2020-04-17 2020-04-17 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9643.7U CN212624332U (zh) 2020-04-17 2020-04-17 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4332U true CN212624332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03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9643.7U Active CN212624332U (zh) 2020-04-17 2020-04-17 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4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0142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Condition Of A Living Subject
CN105105949A (zh) 一种智能护理床及其应用方法
Navya et al. A zigbee based patient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RU2722634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кровать
CN203988015U (zh) 远程、实时的健康信息监测装置
CN207693940U (zh) 一种可自动寻找病人的智能药箱
CN204033320U (zh) 智能体温检测装置及腕带式智能体温计
Huang et al.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with remote activity and fall detection using ultrasonic sensors
CN108062053A (zh) 一种可缓解不良睡眠的智能穿戴设备
RU253368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бесконтактного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параметров жизне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живого организма
CN107833635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手环监测装置
CN212624332U (zh) 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的监控前端
CN111174938A (zh) 一种防疫测温记录臂环
CN107167252A (zh) 温度检测系统
CN111445667A (zh) 精神病患者夜间监控报警系统及监控方法
Song et al. An RFID-based wireless vibration and physical-shock sensing system using edge processing
Malika An indoor wireless zigbee based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for hospitals
CN115281648A (zh) 一种无感生命健康体征参数测量仪
CN109106371A (zh) 一种监测生理参数的装置及方法
CN204909406U (zh) 一种节能体温监控系统
CN111557647B (zh) 体温检测的方法、颈部按摩仪和装置
CN204666825U (zh) 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型金属探测器
CN209404790U (zh)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09863098U (zh) 镜子
Kanan et al. An autonomous system for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HAIs) preven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