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3461U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3461U
CN212623461U CN202021482373.4U CN202021482373U CN212623461U CN 212623461 U CN212623461 U CN 212623461U CN 202021482373 U CN202021482373 U CN 202021482373U CN 212623461 U CN212623461 U CN 212623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light
light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823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佳
李沙
刘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823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3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3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3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对置基板,其中,对置基板包括:第一衬底,以及位于第一衬底背离阵列基板一侧的上偏振片;防窥结构,位于第一衬底朝向阵列基板的一侧;防窥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光反射导磁体,光反射导磁体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光反射导磁体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防窥以及改善环境光经显示面板反射后进入人眼影响用户观察显示图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OLED)以及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逐渐成为主流显示面板,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平板等显示设备。
手机、电脑、平板等显示设备为用户的娱乐、学习、通讯以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不仅在显示面板的正面的观察者可以看到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在显示面板的侧面的观察者也可以看到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如此,容易造成荧幕信息外泄,不利于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此外,外界环境光经显示面板反射后会进入人眼,当外界环境光较强时,由于环境光的干扰,观察者容易看不清显示面板显示的荧幕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实现防窥以及改善环境光影响用户观察显示图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对置基板,所述对置基板包括:
第一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上偏振片;
防窥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衬底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所述防窥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光反射导磁体,所述光反射导磁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所述光反射导磁体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光反射导磁体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整面电极。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整面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光反射导磁体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可选地,第二电极的透过率小于预设透过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光反射导磁体的厚度范围为0.02mm-0.1mm;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范围为0.1um-0.2um。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二电极块;所述光反射导磁体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光反射导磁体块;
第二电极块和光反射导磁体块一一对应,且第二电极块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光反射导磁体块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开关晶体管,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交叉设置;
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块成行成列排布;
所述开关晶体管与所述第二电极块一一对应,每行所述第二电极块对应的开关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同一条所述扫描线,每列所述第二电极块对应的开关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同一条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二电极块与其对应的开关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
所述防窥结构复用为黑矩阵。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设置有防窥结构,其中,防窥结构中的光反射导磁体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使得防窥结构形成类似超微细百叶窗的结构,当光线照射在防窥结构上时,只有与防窥结构所在平面呈预设角度的光线才可以从间隔中出射出去,解决荧幕信息外泄的问题,实现防窥的效果。此外,外界环境光经上偏振片后变为偏振光,照射在被磁化的光反射导磁体上时其偏振态被改变,使得至少部分反射光不能透过上偏振片,改善环境光经显示面板反射后影响观察显示画面的问题,达到改善环境光反射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中的光反射导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5是图3中沿CC’方向的剖面图;
图6是图1沿AA’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7是图1沿AA’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8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中的光反射导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沿AA’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与对应的特征名称:
10-对置基板,11-上偏振片,12-第一衬底,13-防窥结构,131-第一电极,132-光反射导磁体,1321-第一光反射导磁体,1322-第二光反射导磁体,1323-光反射导磁体块,133-第二电极,1331-第二电极块,14-色阻层,15-隔离绝缘块,20-阵列基板,21-下偏振片,22-第二衬底,30-液晶层,P-子像素,16-扫描线,17-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参见图1和图2,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0以及对置基板10。对置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12,以及位于第一衬底12背离阵列基板20一侧的上偏振片11;防窥结构13,位于第一衬底12朝向阵列基板20的一侧;防窥结构13包括:第一电极131、第二电极133以及光反射导磁体132,光反射导磁体132位于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3之间。
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P,光反射导磁体132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P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之间。并且,防窥结构13位于子像素P的出光侧。
具体的,该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者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显示面板,此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方便解释说明,下文中将以该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
具体的,该显示面板中的子像素P,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它发光颜色的子像素P,此处不作奠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具体的,图2中仅示例性示出了第一电极131位于第二电极133朝向第一衬底12的一侧,但并非对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31还可以位于第二电极133背离第一衬底12的一侧。为方便解释说明,下文中将以第一电极131位于第二电极133朝向第一衬底12的一侧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光反射导磁体132具有光反射功能,且当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3使得光反射导磁体132中流通有电流时,光反射导磁体132可以被磁化产生磁场。光反射导磁体132的材料可选用铁、钢、含铁的合金等,此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继续参见图2,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所在环境的环境光进入防窥结构13时,依次经上偏振片11和第一衬底12,环境光经过上偏振片11后形成偏振光。第一衬底12包括与光反射导磁体132对应的区域和与光反射导磁体132不对应的区域。从与光反射导磁体132对应的区域入射的偏振光,经过第一电极131后入射至光反射导磁体132,当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3使得光反射导磁体132中流通有电流时,光反射导磁体132被磁化,此时,入射至该光反射导磁体132的偏振光在磁化的光反射导磁体132的作用下,形成的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该反射光经第一衬底12入射至上偏振片11,但由于反射光的偏振方向与上偏振片11有一定差异,使得反射光只能部分透过上偏振片11,或者全部反射光均不能透过上偏振片11,如图2所示。从与光反射导磁体132不对应的区域入射的偏振光不经过光反射导磁体132,形成的反射光的偏振态不发生改变,则反射光可以透过上偏振片11。如此,入射至显示面板的环境光经反射形成的反射光中,部分反射光无法透过上偏振片11,即部分反射光不能从显示面板透出,可以改善环境光经显示面板反射后影响观察显示画面的问题。
图3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中的光反射导磁体13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剖面图。图5是图3中沿CC’方向的剖面图。参见图3,光反射导磁体132包括多个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光反射导磁体1321以及多个沿纵向延伸的第二光反射导磁体1322,第一光反射导磁体1321和第二光反射导磁体1322交叉形成网格状,其中,第一光反射导磁体1321和第二光反射导磁体1322交叉的位置既是第一光反射导磁体1321的一部分,又是第二光反射导磁体1322的一部分。继续参见图3和图4,相邻两个第一光反射导磁体1321之间的间距等于子像素P的长度L,而子像素P的长度L通常较小,因此,多个第一光反射导磁体1321形成一组类似超微细百叶窗的架构。当显示面板的子像素P出射的光照射在光反射导磁体132所在平面时,与光反射导磁体132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90°-α的光线被阻拦,与光反射导磁体132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90°-α的光线才可以从间隔中出射出去。同理,继续参见图3和图5,相邻两个第二光反射导磁体1322之间的间距等于子像素P的宽度W,而子像素P的宽度W通常较小,因此,多个第二光反射导磁体1322形成另一组类似超微细百叶窗的架构。如此,当显示面板的子像素P出射的光照射在光反射导磁体132所在平面时,与光反射导磁体132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90°-β的光线被阻拦,与光反射导磁体132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90°-β的光线才可以从间隔中出射出去。如此,起到防窥的效果,其中,光反射导磁体132的厚度h与子像素P长度L、子像素P的宽度W、防窥角度α以及防窥角度β相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设置有防窥结构13,其中,防窥结构13中的光反射导磁体132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子像素P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之间,使得防窥结构13形成类似超微细百叶窗的结构,当光线照射在防窥结构13上时,只有与防窥结构13所在平面呈预设角度的光线才可以从间隔中出射出去,解决荧幕信息外泄的问题,实现防窥的效果。此外,外界环境光经上偏振片11后变为偏振光,照射在被磁化的光反射导磁体132上时其偏振态被改变,使得至少部分反射光不能透过上偏振片11,改善环境光经显示面板反射后影响观察显示画面的问题,达到改善环境光反射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继续参见图2,显示面板还包括液晶层30,液晶层30位于阵列基板20和对置基板10之间;防窥结构13复用为黑矩阵。
具体的,对置基板10还包括色阻层14,色阻层14位于防窥结构13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色阻层14包括多个色阻块,示例性的,图2中示出了色阻层14包括红色色阻块(填充网格图案)、绿色色阻块(填充竖线图案)和蓝色色阻块(填充斜线图案)。阵列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22以及设置在第二衬底22背离液晶层30一侧的下偏振片21。
继续参见图2,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组等组装形成显示装置后,背光模块出射的背光依次经下偏振片21和第二衬底22,背光经过下偏振片21后形成偏振光。第二衬底22包括与光反射导磁体132对应的区域和与光反射导磁体132不对应的区域。从与光反射导磁体132对应的区域入射的偏振光,经过第二电极133后入射至光反射导磁体132,入射至该光反射导磁体132的偏振光在光反射导磁体132的作用下,形成的反射光,最终不能从显示面板中透射出去,并且当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3使得光反射导磁体132中流通有电流时,入射至该光反射导磁体132的偏振光在磁化的光反射导磁体132的作用下,形成的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该反射光经第二衬底22入射至下偏振片21,但由于反射光的偏振方向与下偏振片21有一定差异,使得反射光只能部分透过下偏振片21,当光反射导磁体132中流通有合适电流时,全部反射光不能透过下偏振片21,也就不能通过显示模组中的反射片将该反射光再次反射回显示面板中用于画面显示,如图2所示。从与光反射导磁体132不对应的区域入射的偏振光经过液晶层30、色阻层14、第一衬底12以及上偏振片11,最终能够从显示面板中透射出去,显示图像。可见,防窥结构13起到了主动式黑矩阵的作用。
具体的,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3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多种,下面就典型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继续参见图2,可选的,第一电极131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133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重合,可选的,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3均为整面电极。这里所述的整面电极指的是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坦表面,没有凹槽结构或镂空结构的电极。具体的,光反射导磁体132的镂空区域处,即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3之间未被光反射导磁体132填充的部分,填充有透明平坦化块,起到平坦化的作用,透明平坦化块的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不必对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3进行图案化处理,有利于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此时,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3可为透明电极,其材料可选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等透明材料,此处不作限定。
图6是图1沿AA’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见图6,可选的,第一电极131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133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重合。可选的,第二电极133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与光反射导磁体132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重合。具体的,光反射导磁体132的镂空区域处、第一电极131的镂空区域处以及第二电极133的镂空处,填充有透明平坦化块,起到平坦化的作用。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显示面板的子像素P出射的光线不必透过第一电极131和第二电极133再出射,即子像素P出射的光线透过的膜层数量减少,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穿透率。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电极133和/或第一电极131为透过率小于预设透过率的电极时,光反射导磁体132连同第二电极133和/或第一电极131一起起到防窥作用。如此,当防窥角度一定时,第二电极133和/或第一电极131为透过率小于预设透过率的电极,有利于减小光反射导磁体132的厚度,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其中,预设透过率的具体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图7是图1沿AA’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参见图7,可选的,第一电极131为整面电极;第二电极133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与光反射导磁体132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重合。具体的,光反射导磁体132的镂空区域处以及第二电极133的镂空处,填充有透明平坦化块,起到平坦化的作用。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既有利于减少防窥结构13的制备工艺步骤,又有利于提高穿透率。且当第二电极133为透过率小于预设透过率的电极时,有利于减小光反射导磁体132的厚度,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
继续参见图7,可选的,第二电极133的透过率小于预设透过率;沿垂直于第一衬底12所在平面的方向,光反射导磁体132的厚度范围为0.02mm-0.1mm;第二电极133的厚度范围为0.1um-0.2um。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既可使得防窥角度较小,又可使显示面板的厚度较薄。
图8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中的光反射导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沿AA’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见图8和图9,第二电极133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二电极块1331;光反射导磁体132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第二电极块1331和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一一对应,且第二电极块1331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与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重合。
具体的,继续参见图8和图9,对置基板10还包括隔离绝缘块15,隔离绝缘块15位于相邻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之间,隔离绝缘块15还位于相邻第二电极块1331之间,并且隔离绝缘块15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子像素P在第一衬底12上的正投影之间。换句话说,光反射导磁体13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狭缝(图中未标示),多个第一狭缝将一体的光反射导磁体材料分割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第一狭缝内填充有绝缘材料;第二电极133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狭缝(图中未标示),多个第二狭缝将一体的第二电极材料分割为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二电极块1331,第二狭缝内填充有绝缘材料,相互连通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内的绝缘材料连接于一体构成隔离绝缘块15。其中,隔离绝缘块15的材料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绝缘材料,可以理解的是,当该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隔离绝缘块15的材料优选为黑色绝缘材料。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灵活调整每个第二电极块1331上的电压,进而灵活调整每个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上流通的电流大小,实现灵活调整显示面板各个区域对环境光的反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以及第二电极块1331的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个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以及第二电极块1331的面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图10是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0,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扫描线16、多条数据线17以及多个开关晶体管(图中未标示),扫描线16和数据线17交叉设置;多个第二电极块1331成行成列排布;开关晶体管与第二电极块1331一一对应,每行第二电极块1331对应的开关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同一条扫描线16,每列第二电极块1331对应的开关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同一条数据线17,第二电极块1331与其对应的开关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具体的,多条扫描线16、多条数据线17以及多个开关晶体管可以设置在对置基板10上,也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20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只要不影响显示面板显示即可,此处不作限定。
具体的,当该显示面板的子像素P不发光进而不显示图像时,环境光仍旧可以透过上偏振片11形成偏振光,从与光反射导磁体132对应区域入射的偏振光还可以照射在光反射导磁体132上。此时,通过控制通过每个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的电流大小,可控制每个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被磁化的程度,进而控制每个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对其反射的光线的偏振态的改变情况,达到控制偏振光经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作用后形成的反射光是否可以透过上偏振片11,以及透过上偏振片11的量,进而显示黑白画面。
利用环境光反射显示黑白画面时,可通过扫描线16逐行打开开关晶体管,并通过数据线17向对应的开关管提供相应的电压信号,以向相应的第二电极块1331提供电压信号,同时,向第一电极131提供相应的公共电压信号,使对应的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通电,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发生磁化,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对入射至光反射导磁体132的偏振光作用,以调整各光反射导磁体块1323形成的反射光部分能从上偏振片11出射、部分不能从上偏振片11出射以及从上偏振片11出射的光强,进而实现显示。
基于同上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因此该显示装置也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文理解,下文中不再赘述。示例性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触摸显示屏、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对置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基板包括:
第一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上偏振片;
防窥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衬底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所述防窥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光反射导磁体,所述光反射导磁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所述光反射导磁体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光反射导磁体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整面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整面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光反射导磁体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二电极的透过率小于预设透过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光反射导磁体的厚度范围为0.02mm-0.1mm;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范围为0.1um-0.2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二电极块;所述光反射导磁体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光反射导磁体块;
第二电极块和光反射导磁体块一一对应,且第二电极块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光反射导磁体块在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开关晶体管,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交叉设置;
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块成行成列排布;
所述开关晶体管与所述第二电极块一一对应,每行所述第二电极块对应的开关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同一条所述扫描线,每列所述第二电极块对应的开关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同一条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二电极块与其对应的开关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
所述防窥结构复用为黑矩阵。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21482373.4U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2623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2373.4U CN212623461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2373.4U CN212623461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3461U true CN212623461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20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82373.4U Active CN212623461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34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9582A (zh) * 2022-03-25 2022-08-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108640A1 (zh) * 2021-12-17 2023-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8640A1 (zh) * 2021-12-17 2023-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装置
CN114859582A (zh) * 2022-03-25 2022-08-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4859582B (zh) * 2022-03-25 2023-1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0823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196406B (zh) 阵列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操作方法、电子装置
CN101201499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9541865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82969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187457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07010948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comprising the same
CN212623461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79464A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
CN111505850A (zh) 双面显示面板及控制方法
CN1794054B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02002762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4859588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CN115576124A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200837450A (en) Display device
WO2023193132A1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4594622A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64637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4675441A (zh) 宽窄视角分区域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JP2009098469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7718339U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20357372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118284U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20020053U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5076781B2 (ja) 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