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7779U - 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7779U
CN212617779U CN202021281958.XU CN202021281958U CN212617779U CN 212617779 U CN212617779 U CN 212617779U CN 202021281958 U CN202021281958 U CN 202021281958U CN 212617779 U CN212617779 U CN 212617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light source
unit
place
mai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819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Klite Electric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Klite Electric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Klite Electric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Klite Electric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819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7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7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7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为了解决整灯没有智能护眼功能、灯座没有节省空间和没有多场景使用的问题,包括灯座、灯罩和多段全向摇臂,所述灯座通过所述多段全向摇臂连接所述灯罩,所述灯座下方设有若干支脚单元,所述灯座内设置有整灯控制模块,所述灯罩上设有主光光源、辅光光源和感知传感模块,所述整灯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主光光源、所述辅光光源和所述感知传感模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微处理单元、报警单元、主光单元、光强检测单元、测距单元和调光单元实现整灯的智能护眼功能,通过支脚单元实现灯座空间节省和多场景使用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灯,尤其是指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
背景技术
人眼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瞳孔收放改变进光量,可以适应强光到弱光的不同照明环境,使我们在高光环境或暗夜环境也能视物。但是另一方面,人眼却很难适应高明暗对比的眩光照明环境,即便光源本身的真实强度并不高,但人眼仍然会极度不适。因此需要调整、削弱、协调灯具光强与环境光的明暗对比度,减少高光和极暗区域,使整个照明环境处于人眼承受的对比舒适区,从而起到护眼作用;另一方面,普通的台灯灯座较大,占用空间也较大,因此需要一种便于放置的可节省空间的台灯灯座。
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方便放置的办公用智能台灯”,其公布号CN107489916A,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板体,所述板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板,所述防滑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壳体的顶部且位于支杆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板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板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整灯本体。该方便放置的办公用智能整灯,通过对防滑板、凹槽、弹簧、插杆、隔板、卡块、滑板、固定块、通槽、缓冲片、限位杆、限位板和复位弹簧的设置,达到了方便对办公用智能整灯进行放置的效果,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以此也提高了办公用智能整灯的工作效率。其不足之处是:虽然便于放置和使用,但不能节省空间,也不能调整、削弱、协调灯具光强与环境光的明暗对比度,减少高光和极暗区域,使整个照明环境处于人眼承受的对比舒适区,从而起到护眼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为了解决台灯没有智能护眼功能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护眼灯,为了解决灯座不能节省空间和不能多场景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可以实现智能护眼功能、灯座空间节省和多场景使用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包括灯座、灯罩和多段全向摇臂,所述灯座通过所述多段全向摇臂连接所述灯罩,所述灯座下方设有若干支脚单元,所述灯座内设置有整灯控制模块,所述灯罩上设有主光光源、辅光光源和感知传感模块,所述整灯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主光光源、所述辅光光源和所述感知传感模块。
所述主光光源是提供照明功能的发光区域,默认状态为模拟太阳光,但可以在此基础上一定幅度地调节色温和明暗,以适应不同用户的喜好。所述主光光源的透光罩经光学设计,将出光角度固定在一定范围,确保主照明的稳定性。
所述辅光光源是可调光调色的过度照明区域,用于协调、消除所述主光光源与周边环境间不适宜的亮度分布区域,从而消除眩光。所述辅光光源的透光罩选择具有良好混光性能的材料,出光尽量柔和,出光角度尽量大,以照顾到较广范围的环境。所述辅光光源通过所述微处理单元调整明暗与色温,以营造最适宜的照明环境。
作为优选,所述灯座下方设有若干外大内小的盲孔,所述支脚单元设在所述盲孔中,所述支脚单元包括伸缩杆、弹性珠和支座,所述伸缩杆由若干个子伸缩杆逐个嵌套而成,所述子伸缩杆设有嵌套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设有所述弹性珠,所述嵌套端设有与所述弹性珠配合的卡接孔,最下端的所述子伸缩杆嵌套端设有所述支座,最上端的所述子伸缩杆连接端连接所述盲孔底部。
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盲孔内小的部分,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盲孔外大的部分,这种设置方式使所述支脚单元正好与所述盲孔配合,形成平整的平面,有利于所述支脚单元和整灯的收纳。
所述支脚单元可以通过所述伸缩杆调节整灯的高度,还可以通过所述伸缩杆节省空间。在收纳所述支脚单元时,所述子伸缩杆之间通过所述弹性珠挤压固定,防止所述子伸缩杆滑落。
所述伸缩杆调节高度的原理:
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子伸缩杆的伸出个数来控制所述支脚单元的高度,从而调节整灯的高度。
所述伸缩杆实现节省空间的原理:
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支座支撑整灯,所述子伸缩杆同时调节整灯的高度,使所述灯座离开支撑面,从而节省了空间。
所述子伸缩杆之间通过所述弹性珠和卡接孔配合,当一个子伸缩杆嵌套端伸至相邻子伸缩杆的连接端时,所述连接端上的弹性珠卡入所述嵌套端的卡接孔中,使相邻两个所述子伸缩杆固定,避免发生位移。
此外,可通过若干个所述伸缩杆调节不同的高度,来实现在斜面或者不平整的支撑面上放置整灯,完善整灯的多场景使用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整灯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单元、调光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所述微处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报警单元、所述主光光源和所述辅光光源,所述报警单元连接所述感知传感模块。
所述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感知传感模块反馈的信号,通过所述调光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辅光光源和所述主光光源调整明暗与色温,优化照明效果,以营造最适宜的照明环境;所述微处理单元还可以根据所述感知传感模块反馈的信号,测定使用者和整灯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超过一定范围,则控制电源断开,可以起到良好的省电效果。
所述报警单元包括报警器和语音提示器,所述报警器和所述语音提示器均与所述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报警器可以报警提示使用者远离整灯,所述语音提示器可以提示使用者解除报警的方法。
所述报警单元根据所述感知传感模块反馈的信号,测定使用者和整灯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则报警提示使用者远离整灯。
作为优选,所述感知传感模块包括若干个光强传感器和若干个测距传感器,所述光强传感器和所述测距传感器均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所述测距传感器连接所述报警单元。
所述光强传感器收集环境照明条件信息,实时收集环境数据,并反馈给所述微处理单元,使所述微处理单元能及时响应照明环境的变化。
所述测距传感器通过测量人体和整灯之间的距离,将距离信号传递给所述微处理单元和所述报警单元。所述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测距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测定使用者和整灯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超过一定范围,则控制电源断开,可以起到良好的省电效果。所述报警单元根据所述测距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测定使用者和整灯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则报警提示使用者远离整灯。
作为优选,所述灯罩下部设有安装凹槽,所述主光光源内嵌在所述灯罩凹槽中,所述辅光光源设在所述凹槽和所述灯罩边缘之间的表面上。
采用所述主光光源内嵌所述凹槽的方式,减小了整灯的体积。所述辅光光源为环形灯带,可以与所述主光光源形状相配合,设在所述凹槽和所述灯罩边缘之间的表面上,通过胶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固定在灯罩表面上,可以全方位地协调、消除所述主光光源与周边环境间不适宜的亮度分布区域,从而更好地消除眩光。
作为优选,所述光强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所述灯罩上表面边缘处,可以更全面地收集环境照明条件信息,实时收集环境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所述测距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所述灯罩侧壁上,可以更全面地测量人体和整灯之间的距离,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多段全向摇臂由若干根杆组成,所述杆之间、所述多段全向摇臂与所述灯座和所述灯罩之间均通过万向关节连接。
所述万向关节为全自由度的关节,与若干根所述杆、所述灯座和所述灯罩配合,从而使整灯能够实现朝向任意角度、方向、位置的照明。
作为优选,所述调光控制单元包括触摸式电源开关、触摸式主光源亮度调节环、触摸式主光源色温调节环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触摸式电源开关控制电源通断,所述触摸式电源开关、所述触摸式主光源亮度调节环、所述触摸式主光源色温调节环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均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
所处触摸式电源开关是电源开关,为金属质感的触摸感应开关。
所述触摸式主光源亮度调节环为金属质感的触摸感应开关,手指沿圆环滑动,控制所述主光光源相应地实现明暗的渐变。
所述触摸式主光源色温调节环为金属质感的触摸感应开关,圆形中心点代表标准的太阳光色,手指在圆形区域内移动,所述主光光源的色温相应会向红、绿、蓝的方向偏移。出于护眼考虑,这种偏移程序默认被限制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用户使用不适宜的色温。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为触摸屏,用于显示时间、天气、温度、湿度等信息,以及灯具向用户反馈照明信息和报警意见的显示屏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整灯控制模块还包括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
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将采集的数据和/或微处理单元的控制数据无线传输至远程终端中,方便用户查看历史记录和使用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灯座还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在所述灯座底部。
所述配重块安装在所述灯座的盲孔之间的空隙处,用于增加自身重量来保持整灯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微处理单元、报警单元、主光光源、光强传感器、测距传感器和辅光光源实现整灯的智能护眼功能。
(2)通过支脚单元伸缩杆下设置的支座实现灯座空间节省功能。
(3)通过支脚单元伸缩杆伸缩的不同长度实现多场景使用功能。
(4)通过多段全向摇臂实现整灯朝向任意角度、方向、位置的照明。
(5)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实现查看历史记录和使用情况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灯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示说明:1-主光光源,2-辅光光源,3-光强传感器,4-多段全向摇臂,5-灯座,6-触摸式电源开关,7-触摸式主光源亮度调节环,8-触摸式主光源色温调节环,9-液晶显示面板,10-测距传感器,11-万向关节,12-支脚单元,13-弹性珠,14-子伸缩杆,15-支座,16-配重块,17-盲孔,18-报警单元,19-微处理单元,20-无线通信单元,21-调光控制单元,22-整灯控制模块,23-感知传感模块,24-灯罩,25-卡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包括灯座5、灯罩24和多段全向摇臂4,灯座5通过多段全向摇臂4连接灯罩24,灯座5下方设有若干支脚单元12,灯座5内设置有整灯控制模块22,灯罩24上设有主光光源1、辅光光源2和感知传感模块23,整灯控制模块22分别连接主光光源1、辅光光源2和感知传感模块23。
主光光源1是提供照明功能的发光区域,默认状态为模拟太阳光,但可以在此基础上一定幅度地调节色温和明暗,以适应不同用户的喜好。主光光源1的透光罩经光学设计,将出光角度固定在一定范围,确保主照明的稳定性。
辅光光源2是可调光调色的过度照明区域,用于协调、消除主光光源1与周边环境间不适宜的亮度分布区域,从而消除眩光。辅光光源2的透光罩选择具有良好混光性能的材料,出光尽量柔和,出光角度尽量大,以照顾到较广范围的环境。辅光光源2通过微处理单元19调整明暗与色温,以营造最适宜的照明环境。
整灯控制模块22包括微处理单元19、调光控制单元21、报警单元18和无线通信单元20,微处理单元19分别连接报警单元18、无线通信单元20、主光光源1和辅光光源2,报警单元18连接感知传感模块23。
微处理单元19根据感知传感模块23反馈的信号,通过调光控制单元21控制辅光光源2和主光光源1调整明暗与色温,优化照明效果,以营造最适宜的照明环境;微处理单元19还可以根据感知传感模块23反馈的信号,测定使用者和整灯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超过一定范围,则控制电源断开,可以起到良好的省电效果。
调光控制单元21包括触摸式电源开关6、触摸式主光源亮度调节环7、触摸式主光源色温调节环8和液晶显示面板9,触摸式电源开关6控制电源通断,触摸式电源开关6、触摸式主光源亮度调节环7、触摸式主光源色温调节环8和液晶显示面板9均连接微处理单元19。
所处触摸式电源开关6是电源开关,为金属质感的触摸感应开关。
触摸式主光源亮度调节环7为金属质感的触摸感应开关,手指沿圆环滑动,控制主光光源1相应地实现明暗的渐变。
触摸式主光源色温调节环8为金属质感的触摸感应开关,圆形中心点代表标准的太阳光色,手指在圆形区域内移动,主光光源1的色温相应会向红、绿、蓝的方向偏移。出于护眼考虑,这种偏移程序默认被限制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用户使用不适宜的色温。
液晶显示面板9为触摸屏,用于显示时间、天气、温度、湿度等信息,以及灯具向用户反馈照明信息和报警意见的显示屏区域。
报警单元18包括报警器和语音提示器,报警器和语音提示器均与微处理单元19连接。报警器可以报警提示使用者远离整灯,语音提示器可以提示使用者解除报警的方法。
报警单元18根据感知传感模块23反馈的信号,测定使用者和整灯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则报警提示使用者远离整灯。
感知传感模块23包括若干个光强传感器3和若干个测距传感器10,光强传感器3和测距传感器10均连接微处理单元19,测距传感器10连接报警单元18。
光强传感器3收集环境照明条件信息,实时收集环境数据,并反馈给微处理单元19,使微处理单元19能及时响应照明环境的变化。
测距传感器10通过测量人体和整灯之间的距离,将距离信号传递给微处理单元19和报警单元18。微处理单元19根据测距传感器10反馈的信号,测定使用者和整灯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超过一定范围,则控制电源断开,可以起到良好的省电效果。报警单元18根据测距传感器10反馈的信号,测定使用者和整灯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则报警提示使用者远离整灯。
无线通信单元20用于将采集的数据和/或微处理单元19的控制数据无线传输至远程终端中,方便用户查看历史记录和使用情况。
灯罩24下部设有安装凹槽,主光光源1内嵌在灯罩24凹槽中,辅光光源2设在凹槽和灯罩24边缘之间的表面上。
采用主光光源1内嵌凹槽的方式,减小了整灯的体积。辅光光源2为环形灯带,可以与主光光源1形状相配合,设在凹槽和灯罩24边缘之间的表面上,通过胶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固定在灯罩24表面上,可以全方位地协调、消除主光光源1与周边环境间不适宜的亮度分布区域,从而更好地消除眩光。
光强传感器3均匀分布在灯罩24上表面边缘处,可以更全面地收集环境照明条件信息,实时收集环境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测距传感器10均匀分布在灯罩24侧壁上,可以更全面地测量人体和整灯之间的距离,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多段全向摇臂4由若干根杆组成,杆之间、多段全向摇臂4与灯座5和灯罩24之间均通过万向关节11连接。
万向关节11为全自由度的关节,与若干根杆、灯座5和灯罩24配合,从而使整灯能够实现朝向任意角度、方向、位置的照明。
如图3和图4所示,灯座5下方设有若干外大内小的盲孔17,支脚单元12设在盲孔17中,支脚单元12包括伸缩杆、弹性珠13和支座15,伸缩杆由若干个子伸缩杆14逐个嵌套而成,子伸缩杆14设有嵌套端和连接端,连接端设有弹性珠13,嵌套端设有与弹性珠13配合的卡接孔25,最下端的子伸缩杆14嵌套端设有支座15,最上端的子伸缩杆14连接端连接盲孔17底部。
伸缩杆设置在盲孔17内小的部分,支座15设置在盲孔17外大的部分,这种设置方式使支脚单元12正好与盲孔17配合,形成平整的平面,有利于支脚单元12和整灯的收纳。
支脚单元12可以通过伸缩杆调节整灯的高度,还可以通过伸缩杆节省空间。在收纳支脚单元12时,子伸缩杆14之间通过弹性珠13挤压固定,防止子伸缩杆14滑落。
伸缩杆调节高度的原理:
伸缩杆通过子伸缩杆14的伸出个数来控制支脚单元12的高度,从而调节整灯的高度。
伸缩杆实现节省空间的原理:
伸缩杆通过支座15支撑整灯,子伸缩杆14同时调节整灯的高度,使灯座5离开支撑面,从而节省了空间。
子伸缩杆14之间通过弹性珠13和卡接孔25配合,当一个子伸缩杆14嵌套端伸至相邻子伸缩杆14的连接端时,连接端上的弹性珠13卡入嵌套端的卡接孔25中,使相邻两个子伸缩杆14固定,避免发生位移。
此外,可通过若干个伸缩杆调节不同的高度,来实现在斜面或者不平整的支撑面上放置整灯,完善整灯的多场景使用功能。
灯座5还设有配重块16,配重块16设在灯座5底部。
配重块16安装在灯座5的盲孔17之间的空隙处,用于增加自身重量来保持整灯的平衡。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包括灯座(5)、灯罩(2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段全向摇臂(4),所述灯座(5)通过所述多段全向摇臂(4)连接所述灯罩(24),所述灯座(5)下方设有若干支脚单元(12),所述灯座(5)内设置有整灯控制模块(22),所述灯罩(24)上设有主光光源(1)、辅光光源(2)和感知传感模块(23),所述整灯控制模块(22)分别连接所述主光光源(1)、所述辅光光源(2)和所述感知传感模块(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5)下方设有若干外大内小的盲孔(17),所述支脚单元(12)设在所述盲孔(17)中,所述支脚单元(12)包括伸缩杆、弹性珠(13)和支座(15),所述伸缩杆由若干个子伸缩杆(14)逐个嵌套而成,所述子伸缩杆(14)设有嵌套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设有所述弹性珠(13),所述嵌套端设有与所述弹性珠(13)配合的卡接孔(25),最下端的所述子伸缩杆(14)嵌套端设有所述支座(15),最上端的所述子伸缩杆(14)连接端连接所述盲孔(17)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灯控制模块(22)包括微处理单元(19)、调光控制单元(21)和报警单元(18),所述微处理单元(19)分别连接所述报警单元(18)、所述主光光源(1)和所述辅光光源(2),所述报警单元(18)连接所述感知传感模块(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传感模块(23)包括若干个光强传感器(3)和若干个测距传感器(10),所述光强传感器(3)和所述测距传感器(10)均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19),所述测距传感器(10)连接所述报警单元(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24)下部设有安装凹槽,所述主光光源(1)内嵌在所述灯罩(24)凹槽中,所述辅光光源(2)设在所述凹槽和所述灯罩(24)边缘之间的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强传感器(3)均匀分布在所述灯罩(24)上表面边缘处,所述测距传感器(10)均匀分布在所述灯罩(24)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段全向摇臂(4)由若干根杆组成,所述杆之间、所述多段全向摇臂(4)与所述灯座(5)和所述灯罩(24)之间均通过万向关节(1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控制单元(21)包括触摸式电源开关(6)、触摸式主光源亮度调节环(7)、触摸式主光源色温调节环(8)和液晶显示面板(9),所述触摸式电源开关(6)控制电源通断,所述触摸式电源开关(6)、所述触摸式主光源亮度调节环(7)、所述触摸式主光源色温调节环(8)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9)均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1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灯控制模块(22)还包括无线通信单元(20),所述无线通信单元(20)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1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5)还设有配重块(16),所述配重块(16)设在所述灯座(5)底部。
CN202021281958.XU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 Active CN212617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1958.XU CN212617779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1958.XU CN212617779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7779U true CN212617779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56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81958.XU Active CN212617779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77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77896B2 (en) Multi-source homework lamp
US9591718B2 (en) Illuminance configuring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3167697B (zh) 色温亮度自适应灯
CN108449856A (zh) 一种智能灯具和智能灯具控制系统
CN203500942U (zh) 智能台灯装置
CN101893185A (zh) 发光二极管路灯
CN103807661A (zh) 智能型动态调整发光参数的灯具
CN212617779U (zh) 一种便于放置的智能护眼灯
CN108282915B (zh) 室内防眩光智能照明系统的调节方法
CN112399677B (zh) 一种灯光调节方法及智能装置
CN205726531U (zh) 室内防眩光智能照明系统
CN204496105U (zh) 折叠台灯放大镜
CN210514962U (zh) 一种智能升降桌
CN105003861A (zh) 一种感应光线台灯
CN205232529U (zh) 基于智能终端测控的一体化智能台灯照明系统
CN105841029A (zh) 一种led护眼台灯
CN204100004U (zh) 一种防近视多功能台灯
CN211378330U (zh) 灯光联调装置
CN208090396U (zh) 一种学生学习专用支架可伸长的多角度调整台灯
CN205640451U (zh) 一种led护眼台灯
CN220379605U (zh) 一种预防近视的护眼灯
CN201114960Y (zh) 智能补光器
CN218032777U (zh) 一种具有坐姿提醒功能的台灯
CN208735339U (zh) 一种具有感应功能的分体式灯具
CN213333793U (zh) 智能夜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