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7348U - 显示器的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的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7348U
CN212617348U CN202020759029.9U CN202020759029U CN212617348U CN 212617348 U CN212617348 U CN 212617348U CN 202020759029 U CN202020759029 U CN 202020759029U CN 212617348 U CN212617348 U CN 212617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sleeve
vertical
connecting plate
me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590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有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590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7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7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7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包括一直立外壳,直立外壳的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直立外壳的一侧具有连通容纳空间的一直立导槽;一组轨道以直立方式定位于直立外壳的容纳空间之中;一滑移组件包括至少一组套筒件及一连接板,至少一组套筒件连接于连接板的至少一端,至少一组套筒件连接该组轨道;滑移组件的顶端通过直立导槽以连接一转接件,转接件连接一显示器的后侧板;而一弹性伸缩模组的一端连接滑移组件,弹性伸缩模组的另一端连接直立外壳,借以使滑移组件在直立外壳的容纳空间内弹性上下移动。

Description

显示器的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尤指一种安装于显示器的后侧面,而可使整体结构更稳定且轻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显示器除了能调整仰角之外,大多会再增加一升降装置以调整高度,使符合不同体型的使用者需求。而一般升降装置主要是采用固定规格的滚珠滑轨组件,主要包含固定长轨、滚珠件、活动短轨,使显示器上升或下降,但对于薄型化的显示器而言,此类具有固定规格的传统滚珠滑轨组件在整体宽度上不易配合,而纵然勉强予以搭配,则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且会让支撑架过大或过厚而造成视觉上的突兀感。
因此,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公布第CN206072691U号的“一种回圈滚珠直线轴承式升降装置”专利案所示,即显示了一种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主要包括一底座,沿轴向具有中心长孔的立柱,其设置在底座上,具有活塞杆和缸筒的气弹簧,固连在气弹簧缸筒上顶端的俯仰铰链单元;其特征是还包括一回圈滚珠式直线轴承,还包括一外筒元件,其中心沿轴向具有孔的内圆筒;内筒适配性地设置在外筒组件沿轴线的轴向圆孔中并能往复移动,外筒组件适配在立柱的长孔内并与立柱固连;气弹簧的缸筒适配在内圆筒的轴向孔内并与内圆筒固连,活塞杆顶端穿过外筒元件的轴向圆孔后连接在立柱近下端处。借此,即可以回圈滚珠直线轴承取代传统的两根滚珠滑轨的惯用结构,从而大幅减小横断面外形尺寸,但是这种回圈滚珠式直线轴承对于尺寸精密性要求较高,稍有制造公差就会在升降滑移的过程中产生明显地声响噪音,导致制造成本不易降低。
而如中国台湾新型公告第TWM534484U号的“薄形支撑装置”专利案所示,则是通过板状支撑组件、板状滑动组件及复位模组的相互配合设计,借以降低支撑装置的整体体积。另如中国台湾新型公告第TWM475112U号的“显示装置的升降机构”、第M554147U号的“支撑架”与发明公告第I610878号的“支撑装置及用于该支撑装置的滑移构造”各案,均能通过取代整个“传统滚珠滑轨组件”,使宽度变薄以缩小整体的体积。
综观上述各专利案的改良结构,均可以取代整个“传统滚珠滑轨组件”,其中如CN206072691U、TWM534484U及TWM475112U三案,皆是利用单一的“活塞式”伸缩装置,或是更在进一步选择搭配滚轮或滚珠等滑动件,以使显示器可以上下升降,如此一来,虽然整体宽度变薄,但是受到“活塞式”伸缩装置影响,在上升至顶点或是下降至底点时,容易会有明显地停顿手感及声响等现象;其次,如CN206072691U及TWI610878B的滚珠,就容易受到制造公差的影响,造成使用上的稳定性减弱;再者,如TWM554147U的润滑块以及对应的杆体,两者本身都需要有辅助结构来使彼此能够配置,致使杆体无法作为主要支撑构件而需要导入主板的轨道中,此种结构不易增加适用范围。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通过至少一组滑动件的套筒结构在一组轨道上滑动,其中的套筒结构的内环面具有放射状排列的多个油槽,有助于套接并顺畅滑移在作为轨道的直杆上,并通过一连接板连接一弹性伸缩模组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能让整体结构轻薄,有效增加强度,并在显示器上下升降时能更加稳定。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包括一直立外壳、一组轨道、一滑移组件以及一弹性伸缩模组。其中的直立外壳的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直立外壳的一侧具有连通容纳空间的一直立导槽;该组轨道以直立方式定位于直立外壳的容纳空间之中;滑移组件包括至少一组套筒件及一连接板,至少一组套筒件连接于连接板的至少一端,且至少一组套筒件连接该组轨道;滑移组件的顶端通过直立导槽以连接一转接件,转接件连接一显示器的后侧板;而弹性伸缩模组的一端连接滑移组件,弹性伸缩模组的另一端连接直立外壳,借以使滑移组件在直立外壳的容纳空间内弹性上下移动。
实施时,至少一组套筒件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套筒结构,两个套筒结构的内环面均具有放射状排列的多个油槽。
实施时,连接板的顶端与底端的间设有一定位槽,供连接固定弹性伸缩模组;直立外壳的内部还具有一立板、一顶部限位件及一底部限位件,容纳空间位于顶部限位件及底部限位件之间,立板的顶端固定于直立外壳的顶端内壁与顶部限位件之间,立板的底端固定于直立外壳的底端内壁与底部限位件之间,立板具有多个具上下间隔的定位部,供连接弹性伸缩模组的另一端。
实施时,直立导槽位于直立外壳的一窄侧,供滑移组件的一窄侧顶端通过,该组轨道包括一第一轨道及一第二轨道,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间隔并列,且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弹性伸缩模组与立板以直立方式依序间隔定位于直立外壳的容纳空间之中。
实施时,至少一组套筒件包括一组上套筒件和一组下套筒件,该组上套筒件包括一个套筒结构,套筒结构连接于连接板的上端且套接第一轨道;该组下套筒件包括另一个套筒结构,另一个套筒结构连接于连接板的下端且套接第二轨道,供滑移组件上下移动。
实施时,至少一组套筒件亦可包括一组上套筒件,该组上套筒件包括两个套筒结构,两个套筒结构分别连接于连接板的上端且分别套接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供滑移组件上下移动。
实施时,至少一组滑动件亦可包括一组下套筒件,该组下套筒件包括另两个套筒结构,另两个套筒结构分别连接于连接板的下端且分别套接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供滑移组件上下移动。
实施时,直立导槽位于直立外壳的一宽侧,供滑移组件的一宽侧顶端通过,该组轨道包括一第三轨道及一第四轨道,第三轨道与第四轨道间隔并列,第三轨道、弹性伸缩模组与立板、第四轨道以直立方式依序间隔定位于直立外壳的容纳空间之中,且弹性伸缩模组与立板以间隔方式定位于第三轨道与第四轨道之间。
实施时,至少一组套筒件包括一组上套筒件,该组上套筒件包括两个套筒结构,两个套筒结构分别连接于连接板的上端且分别套接第三轨道与第四轨道,供滑移组件上下移动。
实施时,至少一组套筒件亦可包括一组下套筒件,该组下套筒件包括另两个套筒结构,另两个套筒结构分别连接于连接板的下端且分别套接第三轨道与第四轨道,供滑移组件上下移动。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组上定位件,并在连接板的上端具有一组上套接部,以套接该组轨道,该组上定位件包夹该组上套筒件并连接定位连接板的上端,使该组上定位件的一端做为滑移组件的顶端以连接转接件。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组下定位件,并在连接板的下端具有一组下套接部,以套接该组轨道,该组下定位件包夹该组下套筒件并连接定位连接板的下端。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组调整单元,该组调整单元包括两个调整套环,连接板的左、右相对两侧边分别凹设一限位槽,两个调整套环分别容纳于两个限位槽内,供调整锁紧或放松套接该组轨道。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安装于底座上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2B为图2A的至少一组套筒件仅采用一组上套筒件的示意图;
图2C为图2A的至少一组套筒件仅采用一组下套筒件的示意图;
图2D为图2A的该组上套筒件与该组下套筒件分别采用一个套筒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滑移组件在下降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安装于底座上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6、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7B为图7A的至少一组套筒件仅采用一组上套筒件搭配二个调整套环实施的示意图;
图7C为图7A的至少一组套筒件仅采用一组下套筒件搭配二个调整套环实施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滑移组件在下降时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显示器的升降装置1 直立外壳2
底座21 顶部限位件22
底部限位件23 容纳空间24
直立导槽25 立板26
定位部261 轨道3
第一轨道31 第二轨道32
第三轨道33 第四轨道34
滑移组件4 套筒件41
连接板42 定位槽421
限位槽422,422’ 上套筒件43
下套筒件44 上套筒结构45,45’
上油槽451,451’ 下套筒结构46,46’
下油槽461,461’ 上套管47,47’
上套接部47” 下套管48,48’
下套接部48” 上定位件49
上定位夹环491,492 下定位件49’
下定位夹环491’,492’ 弹性伸缩模组5
定位弹簧模组51 纵向沟槽511
转接件6 前板61
后板62 后侧板7
调整套环8,8’ 调整单元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包括一直立外壳,直立外壳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一组轨道直立定位于容纳空间之中,一滑移组件包括至少一组套筒件及一连接板,至少一组套筒件连接连接板的至少一端,至少一组套筒件连接该组轨道;滑移组件的顶端通过直立外壳一侧的直立导槽以连接一转接件,转接件连接显示器的后侧板;而一弹性伸缩模组的一端连接滑移组件,弹性伸缩模组的另一端连接直立外壳,借以使滑移组件在直立外壳的容纳空间内弹性上下移动。
请参阅图1~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升降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主要包括一直立外壳2、一组轨道3、一滑移组件4以及一弹性伸缩模组5。长筒状直立外壳2的顶端具有一顶部限位件22,直立外壳2的底端具有一底部限位件23,底部限位件23向下锁接一底座21,借以使直立外壳2立起于底座21上而形成站立姿态;顶部限位件22与底部限位件23之间的直立外壳2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24;直立外壳2的前侧为一窄侧且具有一直立导槽25,直立导槽25横向连通容纳空间24;直立外壳2的容纳空间24内具有一立板26,立板26的顶端固定于直立外壳2的顶端内壁与顶部限位件22之间,立板26的底端固定于直立外壳2的底端内壁与底部限位件23之间,使立板26的板面朝向直立外壳2的前侧(窄侧)并定位于容纳空间24之中,且立板26的板面上设有多个具上下间隔的锁接孔,该锁接孔做为定位部261。
该组轨道3为包括间隔并列的一第一轨道31及一第二轨道32的双轨道,第一轨道31的顶端与第二轨道32的顶端分别连接顶部限位件22的底面,第一轨道31的底端与第二轨道32的底端分别向下插接底部限位件23的顶部,借以使第一轨道31与第二轨道32分别以直立方式定位于直立外壳2的容纳空间24之中,并使第一轨道31、第二轨道32与立板26由直立外壳2的一窄侧 (前侧)朝向另一窄侧(后侧)的方向依序间隔并列。
滑移组件4主要包括两组套筒件41及一连接板42,该两组套筒件41包括一组上套筒件43及一组下套筒件44,该组上套筒件43包括两个上套筒45,45’,两个上套筒45,45’ 分别套接第一轨道31与第二轨道32的上半段;该组下套筒件44包括两个下套筒46,46’,两个下套筒46,46’ 分别套接第一轨道31与第二轨道32的下半段,借以使滑移组件4可以在第一轨道31与第二轨道32上升降移动。连接板42的顶、底相对两端间的中央位置由前侧(一窄侧)朝向后侧(另一窄侧)穿设有一长方形的定位槽421,连接板42的前、后相对两侧边分别凹陷有长方状的限位槽422,422’,定位槽421与两个限位槽422,422’相连通,定位槽421与位于后侧边的限位槽422’供弹性伸缩模组5嵌置,并供弹性伸缩模组5的一端连接固定,连接板42的上端两侧分别具有一上套管47,47’,该两个上套管47,47’做为一组上套接部47”,连接板42的下端两侧分别具有一下套管48,48’,该两个下套管48,48’做为一组下套接部48”;该组上套接部47”与该组下套接部48”分别穿过第一轨道31与第二轨道32,且该组上套接部47” 与该组上滑动件43被一上定位件49包夹,且上定位件49连接定位于连接板42的上端两侧,该下套接部48” 与该组下滑动件44被一下定位件49’包夹,且下定位件49’连接定位于连接板42的下端两侧;上定位件49的一侧端做为该滑移组件4的一窄侧顶端,在穿过直立外壳2前侧的直立导槽25的后以连接一转接件6,转接件6再连接一显示器的后侧板7。
该滑移组件4的至少一组套筒件41的实施样式,除了上述的外,还能如图2B所示,仅采用一组上套筒件43的两个上套筒结构45,45’;或是如图2C所示,仅采用一下套筒件44的两个下套筒结构46,46’;亦或是如图2D所示,使该组上套筒件43采用一个上套筒结构45以套接第一轨道31,并使该组下套筒件44也采用一个套筒结构46’以套接第二轨道32,供滑移组件4上下移动。
而弹性伸缩模组5为多个直立排列的定位弹簧模组51所组成,任一定位弹簧模组51的前侧凹设有纵向沟槽511,在弹性伸缩模组5嵌入连接板42的定位槽421之后,供容纳第二轨道32并限位而予以保护,多个定位弹簧模组51的前侧端分别连接滑移组件4的连接板42的后侧端,多个定位弹簧模组51的后侧端分别连接立板26板面上的复数个定位部261,借以让第一轨道31、第二轨道32、弹性伸缩模组5与立板26依序间隔定位于直立外壳2的容纳空间24之中,使滑移组件4可以弹性上下移动,从而使显示器停滞在固定的高度上。
请参阅图5~图10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的升降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直立导槽25位于直立外壳2的一宽侧 (前侧),供滑移组件4的一宽侧(前侧)顶端通过,转接件6具有可相对上下转动的前板61与后板62,连接板42的上端连接后板62,前板61连接显示器的后侧板7,供带动显示器以调整仰角;连接板42的中央位置由一宽侧(前侧)朝向另一宽侧(后侧)穿设有长方形的定位槽421,供容纳并锁接定位弹性伸缩模组5,连接板42的左、右相对两侧边分别凹设有长方形的限位槽422,422’。该组轨道3包括一第三轨道33及一第四轨道34,第三轨道33与第四轨道34间隔并列于连接板42的左、右两侧,弹性伸缩模组5连接于第三轨道33与第四轨道34之间,使第三轨道33、弹性伸缩模组5与立板26、第四轨道以直立方式依序由直立外壳2的左侧(一窄侧)朝向右侧(另一窄侧)的方向间隔定位于直立外壳2的容纳空间24之中,并使弹性伸缩模组5和立板26由直立外壳2的前侧(一宽侧)朝向后侧(另一宽侧)的方向依序间隔并列。二个上套筒结构45,45’的内环面上分别具有以放射状排列的多个上油槽451,451’,两个下套筒结构46,46’ 的内环面上分别具有以放射状排列的多个下油槽461,461’,多个上油槽451,451’与多个下油槽461,461’能够分别储存润滑用的油液,使两个上套筒结构45,45’与两个下套筒结构46,46’分别在第三轨道33与第四轨道34上滑动时,能形成润滑作用,使连接板42的上下滑动更顺畅,并将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去。
另,上定位件49包括两个上定位夹环491,492,两个上定位夹环491,492分别套接两个上套筒结构45,45’,并锁接固定于连接板42的上端两侧;下定位件49’包括两个下定位夹环491’,492’,两个下定位夹环491’,492’分别套接两个下套筒结构46,46’,并可弹性设置于连接板42的左、右两侧边的定位槽422,422’。而两个调整套环8,8’分别为C字形截面的长形套筒,可供调整锁紧或放松套接该组轨道3的第三轨道33与第四轨道34,该二个调整套环8,8’做为一组调整单元8”,两个调整套环8,8’分别套接第三轨道33与第四轨道34,并定位于该组上套接部47”及该组下套接部48”的间,借此,即可在调整锁紧或放松两个调整套环8,8’的内径时,使两个调整套环8,8’与第三轨道33、第四轨道34之间的摩擦阻力改变,从而使连接板42的上下滑动更稳定。
在第二实施例中,滑移组件4的至少一组套筒件41除了上述的实施样式之外,还能如图7B所示,仅采用一组上套筒件43的两个套筒结构(即两个上套筒结构45,45’) 以搭配该组调整单元8”的两个调整套环8,8’)实施;或是如图7C所示,仅采用一组下套筒件44的两个套筒结构(即两个下套筒结构46,46’) 搭配该组调整单元8”的两个调整套环8,8’)实施,借以使滑移组件4上下移动。
而在上述的数个实施样式中,至少一组套筒件41均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套筒结构45,45’,46,46’ ,该两个套筒结构45,45’,46,46’的内环面具有放射状排列的多个个油槽(即上油槽451,451’’下油槽461,461’),使套筒结构的内环面减少与对应的轨道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阻力并能在润滑油失效时,仍能有助于顺畅滑移,更能避免传统采用滚珠会产生异音的问题,而且每个套筒结构还可为单个长条状套筒结构(参阅图2A)、或是多个短状套筒结构纵向叠合而成(参阅图7A),如此容易制造及安装,也方便视显示器的重量、显示器的支撑架类型等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该组轨道的两个轨道上所搭配套筒结构的数量及摩擦阻力,利于增加适用范围及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使用至少一组滑动件在双轨道上滑动,并通过一连接板连接一弹性伸缩模组,以实现显示器的上下滑动,能让整体结构轻薄。而其中的双轨道可为同一纵向平面或横向平面设置,则可有效增加强度,并在显示器上下升降时能更加稳定,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公开了较佳的具体实施例,惟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任何该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者应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下,任何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是可能的,且皆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3)

1.一种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直立外壳,其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该直立外壳的一侧具有连通该容纳空间的一直立导槽;
一组轨道,以直立方式定位于该直立外壳的该容纳空间之中;
一滑移组件,其包括至少一组套筒件及一连接板,该至少一组套筒件连接于该连接板的至少一端,且该至少一组套筒件连接该组轨道;该滑移组件的顶端通过该直立导槽以连接一转接件,该转接件连接一显示器的后侧板;以及
一弹性伸缩模组,其一端连接该滑移组件,该弹性伸缩模组的另一端连接该直立外壳,借以使该滑移组件在该直立外壳的该容纳空间内弹性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组套筒件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套筒结构,该两个套筒结构的内环面均具有放射状排列的多个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板的顶端与底端之间设有一定位槽,供连接固定该弹性伸缩模组;该直立外壳的内部还具有一立板、一顶部限位件及一底部限位件,该容纳空间位于该顶部限位件及该底部限位件之间,该立板的顶端固定于该直立外壳的顶端内壁与该顶部限位件之间,该立板的底端固定于该直立外壳的底端内壁与该底部限位件之间,该立板具有多个具上下间隔的定位部,供连接该弹性伸缩模组的另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直立导槽位于该直立外壳的一窄侧,供该滑移组件的一窄侧顶端通过,该组轨道包括一第一轨道及一第二轨道,该第一轨道与该第二轨道间隔并列,且该第一轨道、该第二轨道、该弹性伸缩模组与该立板以直立方式依序间隔定位于该直立外壳的该容纳空间之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组套筒件包括一组上套筒件和一组下套筒件,该组上套筒件包括一个套筒结构,该套筒结构连接于该连接板的上端且套接该第一轨道;该组下套筒件包括另一个套筒结构,该另一个套筒结构连接于该连接板的下端且套接该第二轨道,供该滑移组件上下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组套筒件包括一组上套筒件,该组上套筒件包括两个套筒结构,该两个套筒结构分别连接于该连接板的上端且分别套接该第一轨道与该第二轨道,供该滑移组件上下移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组滑动件包括一组下套筒件,该组下套筒件包括另两个套筒结构,该另两个套筒结构分别连接于该连接板的下端且分别套接该第一轨道与该第二轨道,供该滑移组件上下移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直立导槽位于该直立外壳的一宽侧,供该滑移组件的一宽侧顶端通过,该组轨道包括一第三轨道及一第四轨道,该第三轨道与该第四轨道间隔并列,该第三轨道、该弹性伸缩模组与该立板、该第四轨道以直立方式依序间隔定位于该直立外壳的该容纳空间之中,且该弹性伸缩模组与立板以间隔方式定位于该第三轨道与该第四轨道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组套筒件包括一组上套筒件,该组上套筒件包括两个套筒结构,该两个套筒结构分别连接于该连接板的上端且分别套接该第三轨道与该第四轨道,供该滑移组件上下移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组套筒件包括一组下套筒件,该组下套筒件包括另两个套筒结构,该另两个套筒结构分别连接于该连接板的下端且分别套接该第三轨道与该第四轨道,供该滑移组件上下移动。
11.如权利要求5、6或9其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上定位件,并在该连接板的上端具有一组上套接部,以套接该组轨道,该组上定位件包夹该组上套筒件并连接定位该连接板的上端,使该组上定位件的一端为该滑移组件的顶端以连接该转接件。
12.如权利要求5、7或10其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下定位件,并在该连接板的下端具有一组下套接部,以套接该组轨道,该组下定位件包夹该组下套筒件并连接定位该连接板的下端。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调整单元,该组调整单元包括两个调整套环,该连接板的左、右相对两侧边分别凹设一限位槽,该两个调整套环分别容纳于该两个限位槽内,供调整锁紧或放松套接该组轨道。
CN202020759029.9U 2020-05-09 2020-05-09 显示器的升降装置 Active CN212617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9029.9U CN212617348U (zh) 2020-05-09 2020-05-09 显示器的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9029.9U CN212617348U (zh) 2020-05-09 2020-05-09 显示器的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7348U true CN212617348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25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59029.9U Active CN212617348U (zh) 2020-05-09 2020-05-09 显示器的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7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0027246A (ko) 모니터장치
US11619251B2 (en) Telescopic module
CN212617348U (zh) 显示器的升降装置
US20190200749A1 (en) Lifting Mechanism
CN102491219A (zh) 一种基于直线轴承的升降装置
KR20100071800A (ko) 휴대통신단말기용 스탠드조립체
US11746950B2 (en) Telescopic pivotable support structure, camera support device, fan and lamp
CN212014833U (zh) 一种套管组件及应用其的升降立柱
US20230171906A1 (en) Suppor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1848205B1 (ko) 행거 연결장치
CN217329262U (zh) 一种便携三脚架
US20180252890A1 (en) Guide system
CN113357618B (zh) 照明装置
CN211021454U (zh) 套管组件及其应用的升降立柱
TWM598371U (zh) 顯示器之升降裝置
CN211510883U (zh) 套管组件及其应用的升降立柱
CN113324194B (zh) 照明装置
CN218001298U (zh) 伸缩件及灯具
CN220210480U (zh) 一种新型手机支架
CN216776406U (zh) 一种自锁装置及升降立柱
CN211510882U (zh) 套管组件及其应用的升降立柱
CN215215833U (zh) 照明装置
CN214759717U (zh) 一种三节推杆
CN101314989A (zh) 一种伸缩台面的定位装置
CN217329332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云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